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故乡的容颜散文

2023/12/01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故乡的容颜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故乡的容颜散文 篇1

古老的村庄,夕阳下的古树。

炊烟袅袅的灶头,辛勤耕作的爹娘。

一个小村,一湾溪水,一缕炊烟,一个人,一辈子。

站在村头对面的城市尽头,擦去眼角的泪水,挥手告别昨日的眷恋。

最后的战役,吹响离别的号角。才发现,一切恍如隔世。

不忍割舍,土香土色的情结。

那回忆,如烟、如雾、如梦、如幻。

前方缓缓移动的身影,逐渐被村庄的雨水洗涤。

忘记那天扛在肩头的行李,是如何从身上卸下。

故乡啊故乡,我就在这座城市,抬头瞻仰你的容颜,久久未能低颔。

(凝眸彼岸,掬一捧思念,含泪...)

故乡的容颜散文 篇2

我四年的大学时光是在北方的一个城市度过的,还记得我刚去的时候,没待几天嘴唇就特别干,喝再多的水也不管用,无奈只能买一只唇膏,像女孩子补妆那样一天涂好几遍,清晨洗完脸要是不搽一点保湿的东西不一会儿脸上就感觉绷得紧紧的。

过去的四年,也正是北方雾霾泛滥的四年,我所在的城市经常就是“黑榜”的第一名,严重的时候灰蒙蒙的天空下满大街的人都戴着口罩,犹如世界末日一般。那个时候最想的就是故乡湛蓝的天空和沁人心脾的空气。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回到了我的故乡——绿葱坡镇,这是一个高山小镇。还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给外地客人介绍绿葱坡镇时说道“欢迎您来到素有鄂西屋脊之称的绿葱坡镇”,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们这好“高”。我们集镇正好在山腰上,山顶驻扎着雷达连的官兵,在这里似乎没有山下这一说,因为一座座山峰犹如波浪般铺展开来没有头也没有尾。

虽然我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但是故乡的容颜我还没有欣赏够,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令人陶醉。故乡的容颜随着四季的变化而焕发出不同的魅力。

在春天,故乡是新生婴儿般的容颜。

大山在经历一个冬天的沉睡之后开始慢慢苏醒,明媚的阳光洒向大地,山顶的积雪开始融化,清澈的山泉水叮叮咚咚地演奏着欢快的迎春序曲向山下奔去,她一路上唤醒了小草、花儿还有树洞里的小松鼠。渐渐地,赤裸的树枝上开始有了嫩芽,枯黄的土地上也有了星星点点的嫩绿,集镇的广场上的人也多了起来。

一声春雷,雪花被惊成了小雨点,淅淅沥沥的在空中跳跃。小麻雀停留在电线上,沐浴着春雨的欢畅,整齐的街道被春雨洗刷的更加明净。

在夏天,故乡是蓬勃少年般的容颜。

因为高海拔的缘故,这里的夏天没有丝毫的炎热,站在山顶,张开双臂,拥抱这碧波般荡漾的林海,用心呼吸这个夏天独有的凉意。因为夏无酷暑,我们这就成为了天然的避暑山庄,很多县城里的人就会驱车前来,享受这摆脱空调的快感。

在鄂西这样一个高山小镇,远离了城市的工业和喧嚣,这里的天显得格外的蓝。我时常拍一些照片传到我的朋友圈和微博,每每都会引来一片点赞,特别是我在夏日中午拍摄的温度计的照片都会让外地的朋友惊叹,最热的时候也就二十五六度,这在夏天就算是一直奢侈。

在秋天,故乡是勤劳巧妇般的容颜。

秋天的清晨是醉美的,推开窗,阵阵凉意袭来,薄雾在山峰间弥漫着,湛蓝的天空没有一点瑕疵。

大山变得金黄,里面的宝贝也都成熟了,猕猴桃、板栗、核桃等等野生的.果子吸引着人们去采摘。大山带给我们美食之余还为百姓增加收入,在穿过集镇的国道两旁,村民们用柴火烘烤的玉米、红薯、土豆等待着客人的光临。远道而来的客人好奇的看着这一堆柴火,盯着里面的玉米和土豆,有的还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当老板说一声“好嘞”,客人们便迫不及待地用双手去接烤熟的玉米,用劲拍打着上面的草木灰,然后津津有味的品尝起来。

在冬天,故乡是严父般的容颜。

白雪皑皑,寒风凛冽,林海变成了雪原,小孩子们拉着雪橇在有下坡的道路上飞驰着,还记得小时候从上午滑到下午,饭也不吃但也没觉得饿,滑完了雪橇,又开始打雪仗,小手冻的通红,放到嘴里哈一哈气,又开始了战斗。

故乡的冬天虽然有点冷,但也不像北方的冬天那样刺骨和干燥,虽然没有暖气,但我们有温暖的火炉,围着火炉聊天吃饭也是不错的。在我们集镇上有好几家地道的馆子,特别是冬天吃起来更有感觉,大家围着火炉,火炉上煮着土家腊猪蹄,热气腾腾的,炉盘上摆着十来盘各种腌制的小菜,你一筷子我一筷子,顺便小酌一杯,赶走了冬天的寒意,畅快极了。

故乡的容颜,是我最美的眷恋,无论走到哪儿我都难以忘怀,现在回到家乡可以天天亲吻这美丽的脸庞,是多么的幸运啊!

故乡的容颜散文 篇3

我的故乡在桂林,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的漓江,无需冰镐的敲击,积雪与寒冷已被温婉的春天拾去了。暖暖的阳光下,鲜活的生命一瓣一瓣张开。林间的一群小鸟,把封存了一冬的心愿播进苏醒过来的漓江。绵绵细雨,草地的裙裾染绿了,催开了含苞的花蕾,紧敛的蝴蝶翅羽抖开了,鸟儿卷曲的歌喉圆润了,风是细碎的,涓涓江水也是细碎的。春天,江水流碧的春天,生命贮满力量、搏发的春天。

夏天的'漓江,如一首热情奔放的抒情诗。夏天的漓江是骑着风瞬息万变的云; 夏天的漓江,是跨着雾和暴雨搏击的雄鹰。他骑着快艇,水击十里;他生来热爱音乐,十里涛声伴他甜甜入睡;他爱散步,滚滚江水,是他豪迈的步履。夏天以灿烂的彩霞,赞美漓江的生机;夏天,用淋漓的阵雨,冲洗漓江的污浊。漓江啊漓江,他仿佛到了成熟年龄,漓江啊漓江,他已经独具英雄的个性!

秋天的漓江,如一首风韵质朴的叙事诗,桂花开了,漓江两岸沁人心脾的香味让人陶醉。这坚硬明朗的金属般的秋天,让我们从微凉的秋风中认知漓江,让我们从的桂花香新意中认知漓江。青山在退,遥远的盘结着平静的黛绿。江水如镜,在江中写着无人知晓的行书。它是一首小诗,曲折但明快,用以描绘纯净的漓江。我的扉页是空的,只因我爱漓江之深沉,以我全部的虔诚与敬畏。

冬天的漓江,如一首含蓄深沉的哲理诗。冬天来了,像封面般装订漓江。漓江两岸,树都脱尽了叶子,树枝没了树叶的装扮,格外晴朗,坚实,交错的树干立在漓江两旁,在北风中翩翩摇曳简洁而精干。江水还是那么的清,但比起以前,变得更加的寒冷、萧条、旷远、孤寂。

漓江四季都很美,如画一般,我们大家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丽!

故乡的容颜散文 篇4

远处春燕低飞,飘雨的日子是笔尖下的所有回忆,收集那么多的温柔,在春花秋月里落霞余温。

赏细雨初歇的清新,在清寂中听云水禅音,拥一片花香忆在心底,书写深刻的本真,一花一草生成无限葱茏,平淡的皆成写意。生命的年华已喧嚣在黄昏,一种可以沉静,可以沉思的颜色,那是忧伤的底色,一场可以在烟火里萌生的恬静,时光的温和还是那些千千结,终会在烟火的浩荡里,平淡寂寞着离别。

拥一片阳光在心底,人生便没有阴雨天。共度山河与明月,我想忘却了太多,关于爱,关于情,关于恨。

穿行在晨与暮之间,去听雀鸟齐鸣,黄昏有云,是绚烂的色,逆影里都是那么孤寂的宁静。

看往事溅起飞尘,落霞与孤鹜齐飞,花开花落,雁来雁回,雨迢的风声只是想最好的记起,回忆已经入骨,朝阳中沐浴,晚霞里沉醉,如果说生命是一首歌,那么,轻盈奔波的脚步赋与阳光同行,唯有初遇的馨香。

欢笑渐凉的寒意,低语浅浅的伤感,爱情是怎样的逝去,又怎样步上群山。神色柔和,穿行日出与日落,将韶华倾覆散作人生与生活,爱那即将逝去娇嫩的笑脸,爱那些回忆沉淀在生命的每一天,指缝里写昨日的故事。

浅显易懂的心事,于浅笑里花开花落,那么多的碎碎念念,也便穿于岁月深处,捡拾大大小小似曾相识的过往,把哭与笑渗入骨髓,终究倾尽了一生去背负。

故乡的容颜散文 篇5

说起故乡,总是与亲情有着不可密分的关联,这又该回溯到了童年。

我对童年的记忆并不十分清晰,甚至脑中存留的片段也已破成碎片,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回忆。小时候,我是在奶奶家长大的,所以对于故乡的眷恋更多的是奶奶家的大院以及门口奶奶熟悉的身影。

长大以后,在外地求学的日子里,这一幕场景更是我思里念里梦回的归宿,对于亲人的想念,却只能一支素笔,一案墨砚,书写千丝万缕。

小时候,盼望长大,长大后,回忆童年。也许,人生本就是一个圈,无论走得多远,总要回到原点,转一个圈,落叶归根,却只剩下厚重的思念。

小时候,孩童的我们总要跟随家长去地头农忙,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地如此,因此,年幼的我们也都是劳动力,不敢喊苦,不敢说累,只是一心盼望着长大成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如今,工作以后,每次好容易归家,爷爷奶奶却再不使唤忙活,而这些年过去,他们依旧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望着满院的秋收作物,一种感慨涌上心头,这正是小时的场景啊,只是年华老去,心中更多的是叹息。若,多年以后,人去楼空,此时的我,又该拿什么来纪念我此刻的喜与悲?

亲情如粥,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没有轰轰烈烈的话语,只在一粥一饭间,一行一动里,感受着血浓于水的温情。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不可多得的缘分,那么能够成为一家人,又该是多么深厚而又奇妙的缘分哪!是啊,亲情永远是我最深的牵挂,故乡的亲人永远是我割舍不去的灵魂归依。

故乡的容颜散文 篇6

故乡的云,故乡的雨,总有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话题,眨眼,夏天已经接近了尾声,到来的是故乡最美好的秋。

故乡的秋是温和的,他没有夏日的炎热,也没有冬日的寒冷。只有丝丝点点的,那些温柔的秋雨。

故乡的秋没有太多的枯枝,恰恰相反,对枝头的仍旧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青绿色,青得让人快要窒息。那儿没有金色的麦浪,却有蔚蓝的天空。似乎所有的秋歌都不为它谱写,但最美的秋天必在故乡。

雨是最寻常的。它们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凄凉的秋雨却使人早静下来。它陶冶人的情操,滋润我们的灵魂,让人放下所有的成败,雨下的花伞缓缓移动,伞下的人群慢慢行走。雨街,也别有一番韵味。偶尔冒出几个淘气的孩子,扑通,扑通采几个大花,欢快的笑声环绕心田,久久不能散去。

秋天,树木的枝头少有花儿的踪迹,帷有桂花与菊花傲立枝头。故乡的街头总是飘落着一丝丝淡淡的、清新的香,令人舒畅。小时侯总拾些许桂花,玩弄于鼓掌之间。过后,桂花的余香便会牢牢吸附在身上,饶有趣味。

妈妈,来做点糖桂花吧!。秋天的桂花总是有些奇妙的用途。

还是那秋风吧,最令人向往!当我站在故乡的街头,最令我留恋的,还是那秋风。站在那儿,秋风拂过你的脸颊,似强有力的手掌,又像娇媚的姑娘。风里还带着些清新的泥土的气息。所有草与树替风让道,世界安静得仿佛只剩你一人。

当我唱着秋天的歌,

当你念着秋天的诗。

故乡的秋,便会悄悄地到来啦。

故乡的容颜散文 篇7

对于这座城市我是越来越陌生了,随着我回家次数的日渐减少,我感觉我在越来越远离这座城市,我感到手足无措。昔日的海风已不再让我浮想联翩,昔日的问候似乎全变了滋味,偶尔遇到熟人,招呼绝对是一种应酬。即使与称兄道弟的哥们在一起,也很少拥有共同的话题,常常三两杯酒下去,还不知道说些什么?过去出差在外,遇到故乡人还亲热得不行,怎么现在人回到故乡,人与人之间反倒疏远了呢?真的E信息时代来了吗?为什么信息让彼此沟通越来越近,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显得越来越远了呢??

小城人的自我满足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让我间或所不能理解的。能吃饱喝足,月底拿到800—1000元,就认为生活满不错了,偶尔能看一部大片,打两圈麻将,跳几回舞就感到其乐无穷了。虽然知道他们也渴望外面的世界,外面的生活,也梦想出人头地、做官、发财,最多只能想想说说而已,脚却是迈不动的。我曾经在回家的车上与一个邻乡的青年人闲聊,看到他自命不凡的样子,我变得谦虚起来,向他讨教艺术真谛。瞧他的口气,似乎王朔、刘心武、老舍都不算什么,只是他运气不好、关系不够。我忍住笑,再请他谈谈实质性的东西,比如说技巧、语言之类,他则词不达意,答不出个所以然来。一晃几个小时过去了,下车的时候,他问我是谁。我则告诉他,区区一文学爱好者也,别人也戏称我为诗人。其实不敢当。不过说句心里话,小城中有几个这样的人倒不是件坏事,比起很多无所事事的人来说,他们应该是挺有思想的一群人。

几乎没有串门的习惯。日渐放大的心理成了一种保护膜,深深地包裹着现实和利益,想撕破是很难的。这使我很是回忆年轻时的豪情。没有任何心思的开怀畅饮,一掷千金的慷慨之举,通宵达旦的争论,这些都是对现实利益的背叛,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将自己融入他人的身体和灵魂,但并不祈求回报。俗话说。恨不得将心掏出来,指的也许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别说掏心窝了,假如不客气,可能摘一根头发也得踌躇。当然很多时候你并非不愿意,而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当然很多,最主要的是你已不是孤独一人,即使你仍是孤独一人,也可能有你不能左右的因素。我想想也许绝大多数人是因为有了家庭,生活压力大了,顾及的生活琐事多了,考虑的没过去那么单纯了。渐渐地“本来……可……”成了现在人际关系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语式。

曾经有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事。他有一个表弟,家境贫穷,后来上了大学,还得经常出去勤工俭学才能维持生活和学业,毕业后经数年奋斗有了出息,成为一著名开发特区企业的总经理。他后悔自己为什么不能早断定一个人以后的发展,早知道的话,假如进行一下关心和帮助,不是可以得到回报了么?搞得现在想求表弟办点事都难以开口。其实,这种想法我也有过,一闪而已,真正做的话怕不容易,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是极少数人的专利。我不屑于做这些,并不是自己的心灵就多么的纯洁,而是不屑依附别人也成为一种习惯。

这些青年期到中年期的一段距离,人们的不断成熟使他们的眼睛不专注于眺望。物质与精神、幸福与痛苦,由自己分享,而不需要他人分担。泪水属于一种奢侈,不能流出,就在心里流淌。将这些关在黑色的房间里,渴望阳光,又恐惧外面窥视的人。年复一年连自己也忘记了,空明的心境不再拥有,超脱只是个安慰的名词。人一旦成熟,最怕的就是这样的评价:这个人不成熟。小城中的人习惯指指点点,也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前提。

长期流浪的生活加剧了我的天真。虽然已涉及了不少事物和世界的本质,但我始终做不到深沉。小城中的建筑物倒是越竖越高,我与故乡的人与事,似是隔着一堵无形的、而又厚重的墙。但小城人的精神很难值得恭维,这也是我不堪重负的理由:没有倾听和歌唱。我走遍仅有的几个书店,新版书是很少的,有的话也很少有人光顾,所有的书报亭,我没有找到一本纯文学的刊物,幸好还有一张《足球报》,能让我激情地度过一周,幸好夜晚的灯火还能让我看到光明的希望。

看来是得将窗户全部打开,对于爱这城市的我来说,哪怕我只是一丝微风,能沟通外面的世界,也是我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