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春运日记

2023/12/06经典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春运日记(精选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春运日记 篇1

每年春节前后,我国都会出现一种特有的现象——春运。以前,“春运”二字的概念对我来说甚是模糊,我仅仅是从广播、电视或报纸中略知,而今年春节我却亲身经历了春运大潮。

腊月二十七这天下午,我与母亲一同前往火车站准备回老家过年。我们打的来到了羊坊店过街天桥下,还未出车门便看到了人们排着长长的队,慢慢地挪动着前往北京西客站候车厅的方向。我迫不及待地拉开车门与母亲汇入这庞大的人流之中。小小的我随着人流艰难地挪动着步子,但是仍旧是时不时地被这个撞一下被那个碰一 下。在这碰撞之中,我仍要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啊挪。唉!我幻想此时要有武林高手的飞檐走壁之功该多好哇!哈哈!我就不用在这里忍受这般折磨,一 步就可以跨过天桥飞入候车室啊!

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随着人流流到候车厅。当我与母亲拉着大箱子背着大包,气喘嘘嘘赶到候车室时,我们 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候车室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椅子上坐的是人,地上坐的卧的都是人,整个候车室里都是人。我与母亲小心翼翼地跨过堆放的一件件 行李,挤过一条条人逢,终于找到一块可以下脚之地,噢!原来这块可以下脚之地竟有一滩浑浊的污水啊!并且水面上还撒落漂浮着五颜六色的包装纸食物残杂什么 的,怪不得没人站在这里呢?置身于这样的嘈杂的环境中,扑鼻而来的是一股股香辣方便面与面包的香味,其中还夹杂着小食品与人们身上散发出的怪异气味。这样 的气味使人烦躁,使人压抑,使人窒息……我的情绪也开始变得烦操不安起来,母亲就引导我有意识地观察候车室的场景。

嘿! 候车的人们的表现真是各不相同啊。瞧,有的半躺半坐闭目养神;有的专心致志玩手机;有的津津有味地吃东西;还有的漫无目的东张西望……尤其是席地而坐的那位中年妇女,此时正狼吞虎咽地吃着方便面,还不时发出“噗噜噗噜”的声响。吃到最后她竟然把方便面盒子直接扣到脸上,脖子往后一仰“咕咚咕咚”喝起汤来。 喝完以后用手把嘴巴一抹,顺手将盒子往旁边一扔,又从身边的袋子中抽出一根鸡腿,把袖子往上一搂,大口大口地啃起来。不一会儿,原本大大的鸡腿只剩下一根 细小的骨头,接着她还把这细小骨头从上到下吮吸一遍,“啪”地往地上一扔,站起身来拍拍屁股,掂起包扬长而去。唉!这架势也真够潇洒的。

熬过难捱的两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历尽艰辛”地踏上开往老家的火车。难忘啊!我的初次春运大潮经历。

春运日记 篇2

虽然今年我们房建段是大包走临客,但由于客运段还要从图定车抽调部分专业人员来上岗,因此,要置换部分临客人员到图定车上。今天,就要给车队上报3名乘务人员的名单。

在征求大家的意见时,不管图定车空调恒温、折返时可以洗寓正点到达等等多少优越于临客的条件,但伙计们依然愿意集体行动,不愿意单独去陌生的人群。人的思想就是这样奇怪。

事情就僵在了那。车队的领导说,“你们要是难以确定,就由我们替你们定了吧?”按照往年的惯例,他们喜欢要年轻的学生,可是,今年我们段来走临客的同志普遍年纪较大,这几个年轻人还想把他们放在关键的岗位上,年轻人都抽走了,临客的排班难度就更大了。想了想,还是做做工作吧。打了十几个电话,终于有了成效。

马师傅是机关的老同志,素质高,一说明情况,就很支持的答应了。

张工是女同志,临客返程时是凌晨1点多,交通不便,图定车回来的时间不是太晚,也高兴的接受了。

小阎是党员,对组织的工作非常支持,爽快的同意了。

春运日记 篇3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没有远行的人,永远无法体会游子的心声,尤其是每临年关,对亲人的思念,故土的深情,恨不能双臂化翼,飞回故里,回到生我养我思我念我宠我爱我的港湾,用亲情的温暖来融化那颗冰封已久的心,然而想到春运的可怕,那即将沸腾的心再次沉寂下来。

那年,我十八岁,第一次离家在外求学,虽然半年已经使我适应了校园的生活,逐渐了解了这个陌生的城市,但对第一次寒假过年内心的期盼、兴奋,如此强烈。辗转未眠数夜,终于盼到了归期。当与同乡手持着站票来到车站时,我惊呆了,一条条人龙排到了广场之外,来来往往的人堵塞了几乎所有的通道。凌晨三点,在拥挤的候车区徘徊了六七个小时后,盼来了那个车。潮水般的人流向着列车涌去,夹杂在人群中,完全不能自已,而等待我们却是车门紧闭。此刻,站台上的人群开始寻找打开的窗口,通过窗口爬进去,而车内的人则争相恐后的关窗,争吵声,叫骂声,哭泣声,声声入耳。日思夜想的家,第一次觉得竟然如此遥远。

看着列车渐行渐远,带走了归家的期待和希望。凌晨三点钟的站台,随着滞留人群的卓渐离开,慢慢恢复清冷,寒风吹拂着残云,圆月在残云中穿梭,若隐若现,也失去了昔日的皎洁,惨淡的月光照在站台厚厚的积雪上,隐射出淡淡的哀愁。“我们别出去了,在这随便坐个车,回去吧”一位资深同乡这样建议。

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三日的苦等,耗尽了我全部的心力,泯灭了我最后一丝的希望,也深深镌刻了春节回家的恐惧。家如此温馨的字眼,可此刻的心……。

曾记得有次节后回归,侥幸通过窗口爬了进去。虽然脚无立足之地,在噪杂和烟雾缭绕的车厢内“悬浮”了七个小时,正为自己渡过地狱般煎熬庆幸时,却得知不开车门,乘警的问答:“你们怎么上来的,怎么下去”,一颗欲近天堂的心深深坠入地狱,时至今日,这句话犹能在耳畔回响。

韶光如梭,光阴似箭。弹指间,七年悄然而过,然时光带走的仅仅是流年,而春运的悲歌依旧荡气回肠。曾几何时,月明星稀,排队购票于十日之前,得票而沾沾自喜,窃以为可以安然而无忧。十日后,持票进站而被告知列车取消,此情何以堪?

看春节一天天临近,心也渐渐的迷茫,我欲急回故里,奈何一票难求,春运回家的人儿啊,伤不起!

愿,今生此后春运不再,愿,流年岁月欢乐开怀。

春运日记 篇4

今天全体上车实习,中午12点50分,临乘一组的41名同志在洛阳站通勤口点名列队,然后10人一个小组跟随客运段的车长上车。

培训我们第一小组的是这次担任我们洛阳-广州东临客的车长李士彬同志,小伙子很是精干,讲解操作过程详细认真,句句都抓住重点。

“车门停开、动关锁,关键是及时锁闭,不能发生车辆行走车门没管或者打开现象。”“取暖锅炉重点是防止缺水”。

“车上旅客伤害最多的是车门挤伤和开水烫伤,要勤走动,勤观察,勤吆喝。”

“高、低站台要注意,防止旅客乘降过程中摔伤”、、、、、、

一个多小时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上手操作了一把。

车到留庄,集体下车,等候返程的列车。站在空旷的月台上,虽寒风凛冽,但大家依然谈笑风生。

在返程的列车上,有的人意犹未尽,仍在感兴趣的研究车上的设施,问东问西,有的人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谈论起往年走车的趣事。

春运日记 篇5

电脑上弹出的一个小插件让我惊觉今天已是腊月初一,想想,根据经验,离我回家的日子只剩下不到二十天了。难怪我前天晚上梦见了我奶奶,想必她老人家也向我这般急切,很快,她就将见上她思念的孙女及曾孙们。

春运,这个被媒体称为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数据似乎每年都在刷新。而今年,是否会有所突破?我在期待所谓的官方数据。我南下十五年,经历过的春运也不在少数,而对于春运的印象之深,每一场,都历历在目。

香烟瓜子扑克牌,啤酒饮料矿泉水呐!这是网友对火车的调侃,这也是很真实的写照,只是当这声音被冠上春运的名号后,它就淹没在人生鼎沸的车厢里。我记得自己参与的第一次春运,从广州到重庆,因为是一列临时列车,清楚的记得坐了整整四十五个小时,而根据时刻表,它应该是头天傍晚到达。火车上人头攒动,连盥洗室和厕所门口,都坐满了人,把背包找个地方一放,就算占了个位置,在这个临时落脚点就要待到下车,坐在包上的、铺着报纸的、提着马扎的,将整个车厢挤到送餐员都不能通行。厕所没有一滴水,堆积着的排泄物发出恶臭,怪味充满着整个车厢。整整两天,我就靠饼干和饮料,肠胃不好的我还没到下车就拉肚子了,每次入厕需要排半个小时的长队,坐在厕所前的人尽力蜷缩着身子,长长的队伍一刻也没断过,不分白天黑夜。

到重庆的时候是夜里一点,山城的寒风一点也不服输,许是想迎合我那沮丧的情绪,还飘着小雨。我已经双脚浮肿,背着大大的行李袋。远远的就看见我爸在向我招手,他将头缩在衣领里,雨斜斜地插入,在路灯下更显密实。我将背包一下扔在地上的,感觉终于逃脱了出来,突然哭出了声。

我终究还是穿梭于春运的大军中的,只是每年都会明显感觉得到了改善。站票的减少虽然从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车厢的拥挤,可买票越发的难了。那时候我刚结婚,因为怀孕不打算回家过年,五十岁的公公将买票示为头等大事。彼时网上购票还没盛行,售票点早上九点开门,买票的人群带着椅子、扛着棉被,从售票点关门那刻就开始排队。别以为广东是没有冬天的,冷的时候夜里也只有几度,并且海风强劲的刮。公公同样扛着棉被,带着一张躺椅,在售票点门口睡了两个夜,和姨父轮班等,总算买到了五张火车票,并且不是直达,除了中途转车的.,还有两张是站票。可这足以让他雀跃。

我带着孩子经历了两次坐火车的春运的,心酸程度可想而知,就不一一诉说了。而最近的两场春运,我和先生鼓足勇气才买了往返的机票,光是路上的花费就是八千多块,这对于靠工资的我们来说,还相当于两个孩子一学期的学费。想来每次上车都如同赴刑场,窒息、烦闷、夹杂着浑浊。上幼儿园的女儿是这样形容春运的:我不坐汽车,晕车,坐火车太难等厕所了,我都不敢吃。连记忆还不成熟的孩子都如临大敌,能准确的诉说春运,可见这春运的毒瘤有多么强劲。

而我们还是每年都参与春运,孩子想念老家的鸡鸭鹅,我想念老家的乡邻,想念老家的山路,想念那独特的年味。今年我们没有参与到买票的大军中,可我们也焦虑,父母从现在就开始提醒我们:春节了,路上车多,一定要注意安全。是啊,一千八百多公里的路程,不光是我们开车的人群,同样与我们一样提心吊胆的,还有更庞大的一支牵挂的人群。

又将打响这场春运的大战了,带着对故土的眷念,将一切的心酸装进背包。我们还会在旅途上、在见面的瞬间,告诉每个想知道我们情况的亲人们: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很好,在这条春运的路上,我也将一路平安!

春运日记 篇6

假期日子渐渐来临,繁重的学习生活伴随着令人惶恐的期末考结束了。异乡的人们纷纷把一年来的收获与期待装进归家的包袱中,身在本地的打工人民赶着全年最急的运输流程,前往千万里之外的家乡,与分离多是的至亲相聚。

考试后,学生们解放了,寄宿在老师,亲戚家的学子放下一年的压力,打好包袱加入前往运输点的人流。往日,楼下的公车内一直是空荡荡,坐进去静的凄凉,这几日不知何来人?连5路这种双层车塞的也滴水不入。放学后,依旧往楼下乘车,来了三四辆车没一个是空的,万般无奈硬挤上稍微少点的。站着总比回不去好,路上由于车太挤,濒临超载旷过几个车站。如同我没上车前一样,它带来希望,离开只留下人们在一阵阵寒风中的惋惜。历经千辛万苦来车站,连这种小到一定境界的车站也满是灰头土脸,拎着大包小包的外来民工们。好在我的那班车不挤,就平时那俩人,位子多了去随便挑,窗外一张张期盼的面孔着实让人心酸,还有那么多人比咱惨有啥理由再挑?这车也和人一样,得挤啊!路上不仅人多自己开车回家的人不少。路边上来的越来越多,狭小的车厢渐渐拥挤起来坐满了站着的也情愿。离开城区还是相当的挤,却不见上车的人变少,售票员依旧大把大把的收钱,连走道上都满是熙熙嚷嚷笑容灿烂的归家者。也许他大发慈悲或想在春运之时打捞一笔,带的人越多越好,有时竟超出十多人,我只是个孩子不便多说,搞砸了自己都回不了家。

春运只是一种交通,有些人可能感受不到,它不仅是一个运输还是一种寄托,承载了一个成人,孩子对家人的责任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