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结香的优美散文

2023/12/07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结香的优美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结香的优美散文 篇1

散步途中,邂逅一株开花的落叶權木。疏落参差的枝干,挂满了小灯笼似的奶黄色花球。芳香四溢,馥郁迷人。袅袅娜娜,勾住行人的脚步。我不禁驻足赏花。猜想它就是结香了,曾在植物书里认识它。

结香,别名打结树、黄瑞香、喜花等。民间亦唤梦香。温香软玉一般的名字。使人联想起美好的女孩儿。乍暖还寒,春光尚浅。迎春花才零星几朵。玉兰在高高的枝头,支起饱蘸深情的木笔,踌躇满志打着腹稿。而结香,屏声敛息,静悄悄地绽蕾吐芳。漂亮的花球,团团簇簇。挂在树梢,张灯结彩似的,给春天增添了一抹明媚。

它谦逊地开着花。倒挂金钟状,花冠一律朝下。颔首低眉,温柔敦厚。宛如情窦初开的少女,心有千千结,一腔柔情无处安放。只管羞涩地把头深深地低下去,低下去……

很想真切地一睹它的芳容,于是俯身蹲下去,我好奇地打量起一朵花。细细端详,原来熙熙攘攘,由几十朵四瓣长筒小花紧挨在一起,形成莲蓬似的一个大花球。每朵小花玲珑别致。花瓣弧度微微起伏,镶滚一道银白色丝绒细边,中间一点嫩黄的花蕊。如同工笔精心勾勒。花朵表面色泽金黄,反面则是天然本色。犹如邻家有女初长成。不施粉黛,青春逼人。穿着一袭鹅黄浅色的连衣裙,蹦蹦跳跳地走在春天里……眼看身影消失,忽尔回眸粲然一笑。

环顾四周,却是空旷的郊外,行人寥寥。一树流光溢彩的结香,茕茕独立,像是深山幽谷里的兰,驿外断桥边的梅。远离纷扰,不染铅华。在早春季节里,它独自风流独自香。古人云“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结香,不及花中君子高风亮节,声名远扬。很少有文人墨客为它吟诗作赋。但它以温柔谦卑的姿态,低眉含笑,迎接春天的到来。

按照书上所言,我试着给结香的树枝打结。果然枝条柔韧,任意缠绕而不易折断。它是传说中寓意美好的爱情树。我国鄂西地区的少女习惯将结香树的枝条打结,并对着这些结许愿,以期寻到梦中情人。民间还流传,有人若做了梦,翌日清晨在结香树上绾个结,好梦可望实现,噩梦就此结断。由此约定俗成,结香树开的花,也叫“梦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结香,被赋予灵性。如此蕴籍美好,不由心生歆羡。袖了一枝花回家,养在陶罐里,瞬间花香盈室,蓬筚生辉,仿佛带来了一屋子的春天。它温馨恬美,馈赠好梦。困扰我已久的失眠症奇迹般好转。

结香全身是宝。作为一味上好的草药,它的.花“养阴安神,祛风明目”,冬末春初,采摘花序晒干,可泡花茶;它的根茎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树皮纤维丰富,用于制造优质纸。枝条柔软,可搓绳编筐。除此,它还防虫驱蚁。诸多好处,不胜枚举。

结香,结香,诗意流转。轻声念一遍,如同含英咀华,内心百转千回。想起它,就会想起——“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万种风情,千般妩媚,尽在低眉浅笑间。赶明儿,一定去花市逛逛。“邀请”一株结香,在我家的阳台上安营扎寨,愿它结一段风生水起的尘缘。

结香的优美散文 篇2

坚持了一个冬季的腊梅凋谢了,化作春泥入土。等待了一个冬季的结香开放了,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一丛绿树中,远远的就能看见它结香,仿佛一簇烟花在绽放到最绚烂的时刻停住,定格了。嫩黄、鹅黄、金黄,一层层洒落,层次分明,美不胜收。走近细细欣赏,一朵朵小花仿佛一个个小喇叭,花瓣在阳光的照耀下,透出半透明的黄色美玉般的光泽,漂亮极了。成千上百朵的小花簇拥在一起组成了一朵大花束,很多花束挨在一起连成了黄灿灿的一片。没有枝叶,也看不见枝干。花的颜色,增之一分则艳,减之一分则淡,如此恰到好处,妙不可言。

结香的味道很淡。只有靠近细闻才能感受到。香味像薄荷一样清新,又带着一丝甜味,仿佛闻到了糖果的味道。香气透过鼻腔遍布全身,心情也变得愉快了。

我想起冬天时的结香树,枝干上长满突起的小枝丫,光秃秃的样子,树皮很粗糙,一点也不光滑。可是没有想到它开出来的花却像淡黄色的丝绸,这样的光滑,柔软。

结香在花中一点也不出名,但我觉得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它的颜色、气味、质感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这些平平凡凡的人。虽然不为人知,但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样子,默默扮演着自己的结香,为社会增添不一样的光彩。

结香的优美散文 篇3

楼下花坛里有两株月季,一株艳红的,一株鹅黄的。

那株红得似乎总开得那么艳,那么盛,好像一团团火红的绣球,被它高高举过头顶。那鹅黄的倒是矜持了些,只是它只偶尔开一两朵花。

一群孩子跑过来,看着花坛里的两株月季,七嘴八舌的开始评论起来,我经过他们身边,几句话飘进了我的耳朵.

“我喜欢那株红的,多漂亮啊。”

“我也是,你看那黄的,一年才开几朵花呀。”

那株红月季,在夏日的微风中,摆了摆身子,更显得婀娜。

孩子们跑开了。说真的,我也蛮喜欢那株红月季的。

然而——一场大雨倾盆而至,一下便许久,直到傍晚才渐渐停下来。我从外面回来,一眼便望见花坛里的两株月季,不由吃了一惊.

那红的已被砸倒在地,俯身于泥土之上,一条枝子痛苦地向前伸,平日里它引以为荣的火红花儿皆凋零,花瓣落满地。而那株鹅黄月季竟让人难以置信的依然挺立着,向风雨展示它的不屈。

我心中不由涌起了对鹅黄月季的无限喜爱。

孩子们又来了,依旧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的交谈着.

“这株黄月季居然还活着。”

“你看,现在这黄的比那红的更漂亮呢。”

我笑了,其实真正的美丽并不在于外表有多华美,而在于经历风雨时的不屈。

人亦如此。

结香的优美散文 篇4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结香的优美散文 篇5

按照苏南人的习俗,石榴花红、栀子花开的农历五月初五前,家家户户都是要包粽子的。除了藉以缅怀先贤,调剂家人口味才是真正的动因。

心细如针的母亲会提前买回生长于太湖边翠绿清香又宽厚的原生态芦苇叶,回家后分五六张一小把扎好,挂在阴凉处备用。包粽子前,先将粽叶拿到河埠去洗刷干净,再放到大锅内蒸煮,用清水漂洗后,置于大木盆里待用;糯米自然是要选用优质上品的,预先淘洗清爽,沥干水即可使用;粽子的馅,那要根据家人的口味喜好,除了有用酱酒卤好的块肉,还有咸鸭蛋黄、红枣、蚕豆瓣、红豆、豌豆等。母亲是个普通劳动妇女,在当时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的情况下,心灵手巧的她总是想方设法弄些各花式的粽子馅,穷尽心思也要为家人制造些惊喜。

看母亲包粽子,是件很享受的乐事。

正因如此,每次我都会乖乖地搬个小凳子,静静地坐在母亲身旁欣赏。偶尔帮着打打下手,倒倒茶或剪剪麻线什么的。只见母亲用灵巧的双手从盆里捞起两片粽叶,夹于左手中指和食指间,在右手的帮衬下,凌空轻轻一旋,粽子的外壳霎时便成型了。细心专注地装进糯米、馅心后,用另一片粽叶将开口处封严,母亲便利索地拽来备好的麻线,一端用牙咬住,一端用手抓着在粽子上来回绕几圈,扎实捆牢,打个活结,一只有棱有角硬邦邦的小脚粽子顷刻就诞生了。母亲包粽子的手势之灵巧、速度之迅捷、动作之精准,半点不亚于纺纱织女。母亲包的`小脚粽子,形态纤秀,坚紧饱满,再怎么蒸煮也不会泄漏,可谓功夫不凡,实力深厚,每每都能赢得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的赞美。包的枕头粽子、菱形粽子也有模有样,不同形状的粽子,主要是用来区别粽馅的,譬如红豆、豌豆或豆瓣粽,肯定是包尖脚粽;而鲜肉粽,那必然是枕头形的;至于咸鸭蛋黄与红枣粽子,一般包成菱形的。

家里人多,消耗量大,母亲包的粽子肯定不能少,所以每回都要包上二三十斤糯米,通常情况在吃罢午饭便动手了,一直包到傍晚,整下午坐着累得腿麻背疼直不起腰,可母亲总是笑呵呵、乐陶陶地操劳着,从未听到过半句怨言牢骚。不善言辞的我,只能投以母亲充满感激之情的眼神。

粽子包好后,烧煮的任务就落到了父亲的肩上。在此之前,父亲早已备好许多晒干的树枝、木棍等硬柴,整齐地堆码在灶头旁。烧粽子是项有技术含量的活,没点功底是难以烧得好的。首要的是肉粽、蛋黄粽必须与其他粽子分开烧煮,以防串味;其次需勤观察、常添水,始终保持锅里的水位超出粽子,不使粽子露出水面而致米粒、馅心夹生。再之,便是火候的掌控。大火将锅里的粽子烧开后,就得用不温不火的文火慢烧细煮。烧一大锅粽子,够父亲忙碌三四个钟头的。硬柴烧下来的炭火后劲十分大,即便熄火了余温也很有力道,所以一般都会将锅内加满水让粽子焖在锅里,以充分利用热能,将粽子煮透烧熟。焐到次日的粽子,晶莹微黄的脂膏都已经流出来了,粽子外围的米都已黏连在了一起,吃起来特别软糯香酥。

袅袅炊烟冉冉升起来了,千家万户烧粽子散发出来的馨香,弥漫在故乡桃溪的大街小巷上空,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会油然而生,壮观而又诱人。

在资源奇缺、物质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能品尝到粽子绝对是令人羡慕的奢侈事情。所以当我清晨吃过粽子背起书包去上学时,浑身流溢着幸福之感,心情也像五月的天气晴朗而透明。放学回到家后,放下书包,便急不可耐地拿起红豆或豌豆粽子,蘸上些绵白糖,津津有味地啃着,心里像灌了蜜似的舒坦。

后来,我离开故乡,到外地读书、工作,便很少吃到那浸透着亲情、饱含着爱意的独特滋味了。

结香的优美散文 篇6

蔚蓝色的天空,透明得像一颗蓝色的眼泪。抬头仰望天空,眼睛努力地迎向苍白的太阳,澜宇说这样眼泪就不会掉下来,一直往上看,看到你微笑为止。炎热的盛夏,走在白色玉兰花开的街道上,停靠在路边的巴士,在阳光下沉默。牧羊人穿着黑色的民族服饰,手里摇着辫子赶着一群黑山羊安静地走过长街。

站在矮坡前,绿叶在夏风中翻飞,朵朵紫牵牛怒放,热闹了一整座山坡。背着背包走过干净的街道,热带的阳光照在路边的芭蕉树上。走过荒野里的一座桥,是一个半干涸的废弃鱼塘,旁边的木屋在阳光下安静。绿叶翻飞的屋棚,栓着一条大狼狗,见了陌生人开始吠叫。空旷的原野,没有作物,原野的尽头是矮小的荆棘与灌木丛,在错综的藤蔓中,躲藏着一朵朵紫色的牵牛花。

紫牵牛,像芬芳的岁月,枝枝蔓蔓地开满心田。也许人会老去,花会凋谢,那悠然的绽放,像水面悠悠而动的波纹,晕开后,化为岸边漾动的水花。

紫牵牛,像沉静的午后时光,安静地在旷野里蔓延。炎热地午后,花朵迎着烈日招展,柔韧的蔓藤在葱翠的灌木上攀爬。炎热的夏季,唯独少不了它的绚烂的身姿。

紫牵牛,像悠悠流动的河水,笑容清浅。时光之岸的倒映在河水里,晃晃悠悠,仿佛回到了青涩的年少,抱着书本走过树荫,匆匆的脚步留在校园的小道上。

沿着长满青草的田埂一直走,远远地看见了冒着白烟的巨型烟囱。工人们用小车将泥砖运进窑洞里,圆形的'窑洞耸入云霄,一层层用砖块堆砌而成,外面是铁制梯子,抬眼望去,爬上去仿佛能触摸到蔚蓝的天空。站在巨型烟囱下,抬头仰望蓝天,蔚蓝的天空,蓝得没有一丝杂质。

喜欢一个人在路上,看一些沿途的风景:破旧的小木屋,干涸的池塘,灰色的天空,寂静的海滩,开花的木瓜树,挂着蜂窝的椰子树,结满果实的波罗蜜,无人居住的荒村......走着走着就遇见了风景,漫山遍野的含羞草,翩翩起舞的热带彩蝶,还有满幽谷开放的紫牵牛。

我喜欢牵牛花,像一个个紫色的小喇叭,让我想起坐火车时车窗外一闪而过的牵牛花藤。那一朵朵小喇叭,像极了夏日开在菜地里的蕹菜花,白色的,薄如羽翼。让我想起年少时炎热的夏季,在田间劳作的时光,光着脚丫踩在有些割脚的田埂上,缓缓地走过田野,邂逅长在山脚下溪水边的蒲公英。

2010年夏天,身体极度虚弱,每天低烧,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休息。母亲带我去医院打点滴,在医院门口,我看见了满墙的紫牵牛爬满了墙壁,绿色的叶子在风中蓊郁,花朵怒放。我不禁感慨:多么有生命力的墙壁啊!我在医院里打了一下午的点滴,之后隔三差五地进医院,每天吃药打针。生命就像即将熄灭的火焰,没有热度,只剩苍白的绝望。可我只要看到那面墙,那片怒放的牵牛花,我就会觉得,生命其实还是很美好的。后来学会了一个人去上自习,一个人逛书店,在下雨的午后躲在书架上翻看吉他谱。生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苍凉与绝望。

走在南方的田野里,远离故乡的乡愁像夜晚突然降落的大雨,倾盆而下。在南方,第一次看到牵牛花,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强劲,人生难免起起落落,累的时候,想想那些在野地里,在墙壁上攀爬的紫牵牛,想想那个炎热的夏季,紫牵牛竟然能开出一片芬芳,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结香的优美散文 篇7

灯红酒绿、满汉全席、红白喜事、怡情小聚、浪漫之约,似乎都离不开使人痴迷陶醉却又让有些人望而却步的“酒”字。古往今来,它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有诗人饮酒赏月,诗性大发,今有情侣饮酒怡情,爱情火花燃不可灭。是它酝酿了人类的成功与幸福,同时也是无形的刽子手。

酒,一个让人听起就会联想到美食的名字。酒席、酒宴,无酒不成席,任何饭局宴请似乎都有它的身影,因为只有它能为餐局营造浓烈的氛围,它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重情重义,有的对酒当歌、放怀畅饮,有的酒量有限蜻蜓点水,却也情意浓浓。

有时,哥们小聚、商务宴请后,趁着酒后热情高涨,来到灯红酒绿不夜城尽情高歌、放飞心情,将所有的烦恼打包寄给了昨日,用高吼宣泄压抑,用歌声唱出快乐,用啤酒洗刷岁月的尘埃。

有时,“白酒”是事业与人际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份礼物,为了一份订单,为了一个人情,设宴款请,即使不胜酒力,也要用真心打动,用真情奉陪,虽然酒桌上不谈工作、不谈感情,但千言万语尽在酒中,最后落个烂醉如泥,家人的指责。往往因为你的豁然爽直、热情大方羸得了一份成功,往往又因为你的狭隘拘谨、瞻前顾后而输掉了一份信任。看似简单的酒桌,却能发现人的真善美。有时,“红酒”是玫瑰之约的一种点缀,是烛光晚餐的一丝浪漫,是情侣之间爱的传递,它能将忧伤烦恼化整为零,伴着一曲优美的旋律,一束火火的玫瑰,燃起了爱情的火花,如痴如醉的品味着爱的滋润。

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男人是白酒,看似平淡似水,闻起来悠悠芳香,入口辛辣甘甜,入肚干烈似火;女人是红酒,看似花红浓艳,闻起来清幽芬芳,入口酸甜青涩,入肚怡神清爽。一个如日烈火,一个如月清凉。

酒是个“义”字,桃源三结义,梁山好汉盟誓结拜、喝酒摔碗,豪气冲天,自古多少豪杰用酒结缘、用酒结义,齐聚一堂,除暴安良,造福一方。酒是个“胆”字,井阳冈三碗不过岗,武松喝了十五碗,醉拳打虎,震惊天下。酒是个“害”字,有多少人整天沉迷酒色,无法自拔,给别人和家人带来无限的伤痛,也有些人酒后驾车伤及了多少无辜。

印象中,北方人酒量远远胜过南方人,他们食面食为主,体形也高大健壮,喝酒一碗一口,性格爽直大方;南方人食大米为主,体形娇小,酒量当然也不及北方人。北方酒精度较高,五十度最低,而我们南方的酒精度基本四十度左右,所以,往往设宴请酒时,一喝不可收拾,酒钱远远高过菜钱,无形中促进了酒的销量,增加了酒商的利收。

每逢寒冬腊月春节时分,酒除了取暖驱寒,更重要的是蕴含着喜气,走亲串友拜年送礼,酒桌上它能传递新春贺语、传递亲情浓意……

酒,能品味人生,亦是中国文化、习俗里传递友情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