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迟到的文章

2022/12/25经典文章

关于迟到的文章(精选11篇)

迟到的担当

文/文鑫

小学二年级,我当班长。当班长,要喊排。一开始,没胆儿,不敢喊,喊着喊着,就熟练了。到后来,熟悉到用下意识喊排,我在排外边,随着队伍走,队伍听我的口令,在操场上左转右转,横来竖往。我们那个村级小学,校长特别喜欢搞队列比赛,全校各班,天天都要在操场上练练队列。我指挥的队伍,在十多个方向不一的队列中间闪展腾挪,居然游刃有余,从无碰撞。

小学五年级,我爸看了《哥德巴赫猜想》,异想天开,让我去当数学家。于是,我到县城读书,准备考重点中学。从农村进城,挺折磨人,农村孩子老实土气,受欺负,这让我很压抑、很自卑。进了尖子班,女生多,队列比赛的时候,要从男生中选人喊口令,我不敢出头,结果,我们班上场了一个女同学,输得一塌糊涂,我很后悔。

初中毕业,考上了中师。至今,我都怀念我们学校的专业氛围,那是今天的一些院校不能比的。一进学校,就要敢在人前讲话:你们将来要当老师,不敢讲话怎么行?还要“三笔字”过关,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都要好看,否则,怎么为人师表?要能写会画,能说会唱,热爱运动,开朗阳光,爽快大方,等等。

当然要会喊口令,当老师不会喊口令不行。

第一年春天,准备队列比赛。体育委员主动让贤,跟老师说,让别的同学试试吧!老师和同学也觉得他不是很理想,于是,有一天在操场上,全班海选。不出意料,尽管我不在状态,只用了一半的劲儿,还是顺利当选了。大家都对我寄予很高的期望,我心里很忐忑,不知结果怎样,哪敢大意,全身心投入其中,认真练,认真喊,终日只有这一件事。比赛那天,同学们给我借来一件臂带白条的运动服,一扫老气横秋的一身蓝,我和同学们铆足了劲儿,专心致志地进行这场比赛。

退场的时候,我就有了预感,赛得不错,于是,最后的口令就特别放松,而且有弹性。果然,我们班获得了年组第一名。

大家都说,这第一名,主要是口令喊得好。我嘴上说:哪里哪里!心里却深以为是。接下来,这人就飘了。

那年我17岁,这个年龄飘起来,也知道不好,但是板不住,得意得不行,眼瞅着飘下去,无可阻挡。

第二年春天,又要队列比赛。这一年增加了项目,入场正步走,原地转法之后的行进间转法增加一次。入场出场口号自设。我理所当然地成为领队,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队列指导,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这一年,最难的是正步入场,50人的队列,走齐正步,需要时间,要下功夫。我和同学们一起训练,我提要求,我做评点,大家都辛辛苦苦地练,一天一身汗。而我则成了专职教练——只教不练了。

比赛那天,我就有点六神无主,但不知毛病出在哪儿。入场,我在队列外面,平时没怎么练,自然走不好正步,于是,我的正步就扣了几乎一半的分。我知道情形不妙,心里更加紧张。好在平时练了不少,同学们都很认真,整个过程进展顺利。退场时,我还特别加了一次口号。

同学们归了位,我坐到班长边上,问他:怎么样?

他咧了一下嘴:还能咋样?原地转法给忘了!

一瞬间,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只觉得整个后腿都没了劲儿。

我不知道是怎么看完比赛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回的寝室,那天是否吃了晚饭,是否上了晚自习,那个晚上睡得好不好。我对不起大家,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做。本来可以争到的第一名,让我毁了,我又能怎么做?关于比赛结果,没有任何反响,老师不说,我也没说,同学们也都不说,好像这件事情就没发生过。它成了压在我心上的砣,越是没有回响,这砣就愈加沉重,一直压到了前年。

前年,参加市委党校培训,有一个座谈,要求每个学员讲一个与“担当”相关的故事。我讲了这个故事,受“担当”二字的启发,我想到,比赛那天的晚自习,如果我在班里向同学们正式道歉就好了。心上的这个砣,就不会压到现在。于是,我在这个座谈会上,正式向不在场的同学、老师道歉,并且写出来,希望他们能够看到:

那天的比赛,是我的责任,前一年的成绩让我骄傲了,我没有把持好自己,铸成这样的错误,我要吸取这次教训,也希望大家以此为戒。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宽仁和容忍,这件事也已成为我人生的一笔财富。

感谢生活,感谢人生路上与我同行的每一个人。

迟到的这一片雪

文/只和你分享

这个冬天,我是一直期盼着下雪的,生在江南的小镇,下雪是每个冬天最平常的事,可是这个冬天,老天似乎和我开了一个玩笑,一直到春节那天,都没有下雪。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知道了我的心事,在年后的这么多天后 ,还是飘下了一场很大的雪,虽然相对于从小见惯了鹅毛大雪的我来说这并不是很大的雪,但依然让我感到满足,因为我终于看到了这个冬天的完美。

雪是半夜开始下的,还是我的朋友打电话说下雪了,那时的我是没有想到会下雪的,一时激动,竟然立马从床上爬起来掀了窗帘,看到外面一片片飘落的雪花,心里一阵的惊喜。明早起来就是一片白茫茫了,我当时心里想着。不知道在我记忆中,清晨起来就看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出现过多少次了,但从来没有一次让我的内心这么的高兴。

早上起来,站在朋友家的阳台上看着雪花缓缓的飘落,我伸出手想接住这一片片柔软的东西。天空上,还挂着太阳,出着太阳下着雪,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征兆,但是我知道,这一刻的世界,好美!“好像棉花”,突然朋友在我的身后说了一句,我很是惊讶,我不知道自己已经多少年没有用‘棉花’这个词形容白雪了,也许是长大了,失去了那一份童心了吧,我想。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在作文里把雪写成‘棉花’,那时候的心里,没有那么多的想法,甚至连纯洁这个词都想不到,觉得棉花是最适合雪的,可是现在,我看到雪的第一反应,是很纯洁,所以这也许就是长大的原因吧。

来不及等雪停下,就拿起一把伞和朋友出门,漫天的飞雪飘落在我的头上,我的身上,我的脸上,我感到一种柔软,一种被雪包围的幸福,这是一种怎样的浪漫,我已经不能用语言说出来了,总感觉这种感觉是无法用相机或文字记录的。小区里的孩子也是奔跑在漫天飞雪中,孩子的天真表情和这白雪一样的美,我想他们的内心也一定和这白雪一样的纯洁。

突然地我就想到了断桥残雪,一直以来,我都是非常想在下雪天去断桥,看看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摄人心魄的美,可是一直以来,都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最终没有去成。我知道关于断桥的传说,那是很多年以前了,那时候就知道在西湖,有一座桥,叫断桥,曾经在那座破旧的断桥上,发生过很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许仙与白蛇的故事,于是后来,我们就喜欢上了这个叫断桥的地方,只是在我们去断桥的时候,很少有人想到当年在这里发生的那些陈年旧事了,我们只是因为西湖的名气,西湖的美景而去的,甚至是因为别人都去才去的。而断桥的残雪,恐怕很少有人愿意去欣赏了吧。

而我,独独对断桥残雪感兴趣,我期待着有一天,在白雪飞扬的时刻,撑伞走在西湖的路上,在断桥,遇见这一生最美好的时刻!

迟到的感激

文/郭爱川

对米老师的感情,是毕业后与年俱增的,尤其是今年,有了新的跳跃升腾:更为感激与敬重。此时,我和同学们都年过半百,老师也早回北京多年了。

米老师的课堂由当年小小的教室,到了远远的京城;这课,从上世纪的1981年,一直延绵到了现在。

米老师是我师范时的语文老师,讲现代文学。她是北京知青,说着一口好听的北京话。印象最深的是她认真纠正了我们的两个错别字,其中之一是“寻物启事”为何用“事”而非“示”。

米老师是班主任,但我和老师不够亲近。这可能和我当年喜欢古代文学有关,对米老师及她教的现代文学关注较少。现在看来,实在是年少轻狂,无知浅薄。

米老师教了我们一年,后调走,再之后就回北京了。毕业30年时,班里要编纪念册,师生每人撰文一篇,同时需提供当年读师范时的旧照及现照各一张。

现照缤纷多彩,旧照一律黑白。整理时,突然发现,同学们提供的照片,多半是1982年在迎泽公园的照片。或划船,或攀山,小组的集体照是在迎泽公园大门处照的,背景是当时太原市最高的建筑八角大楼(即迎泽宾馆)。照片张张青春飞扬,笑声激荡。有张很可爱,年轻的米老师和我们仰脸大笑,开心极了。

那次是米老师组织的活动。她还请了我们的老班主任李老师,以及学校专搞摄影的纪庆老师。很多同学来自农村,第一次逛公园、划船,玩得自然开心。现在看这些照片,倍觉珍贵,实为青春的留痕,美好的记忆。

那次编纪念册,从心底里感激米老师,毕业30年迟到的感激。2015年,米老师在《太原日报》发表了《我与中师13班》一文。我们才知道,在她心里,我们是她永远牵挂的第一个孩子。

过去,我对老师的感激敬佩,更多的是缘于求学期间老师们的人品学识。不承想,今年发生在我们班的一件事上,让我们,又从老师身上特别是米老师身上,汲取了许许多多。所谓沐浴师恩便是永恒。

今年1月,老同学赵玉婷的女儿患了重病。母女俩从孩子打工的地方武汉转到北京治疗。这孩子命运多舛,幼年时开过颅,少年时父亲白血病去世,26岁的她又患了骨癌。

消息传来,同学们揪心极了,在班群里做了包括众筹在内的几条救助活动安排。米老师知悉此事,赶到医院看望玉婷母女。北京很大,医院很远,天气很冷,当年的“小米老师”已是70岁的老人了。临近春节,她又专程前往,送去“福”字。

每次到医院,米老师都要带去许多吃的用的东西,了解病情,陪孩子说话,给母女俩留钱,从医院出来,又会在微信群里给我们详细介绍治疗情况,说说母女俩精神状态。有一次陪了孩子4个小时,让玉婷腾出空办事。

米老师一次次前往医院,带给相依为命的母女俩更多的是信心、温暖和力量,其意义不仅仅是看望病人,她是给青春的生命和坚毅的母爱以支撑和鼓励;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感动、教诲与启迪。相比老师,我们做的太少太少。

人生路上,老师给予我们的是如此的绵长厚重。这让我,以及我的同学们,内心一次一次得到洗涤、升华。原来,老师是这样当的,用知识人品,用时光岁月……

迟了太久,就不必到了

文/佚名

【一】

当年参加高考,见过触目惊心的一幕。

那天下午答完卷子出考场时,发现一位考生晕在地上,父母在旁边呼天抢地。问过路人才知道,原来是这位考生迟到了半个小时,哀求监考老师让他进去,监考老师却不为所动,说了一句:“迟了太久,就不必到了。”

考生最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磕到头都破了,老师仍坚称绝不破例,拒不放行。考生最终晕倒在地,父母指责老师不通人情,痛哭大骂不已。

这件事始终留在我的记忆中,至今想起那考生血肉模糊的额头仍觉得凄惨无比。我并不觉得那位老师做得有何错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只是履行职责而已。如果他一时心软,反而会对不起那千千万万按时抵达的考生。

高考是人生大事,想来那一次迟到虽不至改变那位磕头考生的命运,却也必然影响甚大。不知道这一场教训,是否让他铭记终生。

【二】

后来工作,关于“迟到”的话题更是每天上演。北京是名副其实的“堵城”,朋友聚会、工作会面大多会因为交通问题而迟到,我不算苛刻的人,每次哪怕自己早到也愿意多等一会儿并无怨言。

只有一种情况我会变身成“绝不通融”的铁面人——应聘的迟到。

曾有一位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应聘者,却比约定好的时间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那天我微笑着听他讲完他的工作经历,然后把他送走,在简历上打了个大大的叉。我给人事部门的反馈是:连自己最重要的事情都可以迟到,公司无法把工作放心交给他。

明知今天是关键行程,交通可能会出现拥堵,就该做好准备,早早出门。临到最后才发现时间晚了,气喘吁吁地奔跑,不停道歉……对不起,这不会得到同情。

如果分不清轻重缓急,说明你根本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更难以在这个残酷社会立足。迟到与否,不仅仅体现一个人细心与认真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体现一个人的责任感。

【三】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老犯人布鲁克斯在监狱中被关押了50年,一直担任图书管理员。然而,当他得知自己马上要刑满释放时,不但没有欣喜若狂,却开始惊慌失措,因为他已经完全习惯了监狱体制化的生活,他对于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充满恐惧。

为了不离开监狱,老布举刀杀人,以求得在监狱中继续服刑,然而最终他依然被放出监狱。

他入狱时只见过一两辆汽车,出狱时却满大街都是汽车,他在一家小超市工作,老板看不起他,他也做不好。他怀念在监狱里的生活,受人尊敬,生活稳定。最终他写了封信给狱友们,说宁可拿枪打劫也希望回到监狱,可是自己太老了,已经做不了这种事了。

最后他写:希望监狱不要再放出像我这么老的人。

他最终选择在小旅馆里自尽。

自由来得太迟了,迟得已经没有来临的必要,强制性的来临,只会带来崩溃的结局。

【四】

某天看电视,看到一位弃婴在孤儿院长大成人后与亲生父母相见。亲生父母接受访问时声泪俱下,称当年是因为家境贫寒,万般无奈才放弃了孩子,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希望可以找回孩子,补偿孩子。

镜头一转,那位已经生出青色胡茬儿的小伙子一脸漠然。记者问他:你愿意与父母相认吗?他点点头:愿意。记者又问:那你愿意跟他们回家吗?他说:不愿意。

记者问他为什么,他说:好多年以前我期待过跟他们相认,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个念头在我的心里想了太久太久,几乎每天都要想一遍,想起来就想哭。可是特别奇怪,想着想着,这个念头居然就渐渐淡了,而且越来越麻木。到最后,我自己也不觉得这是多大个事了。

他摇摇头:我现在觉得自己就这么自由自在,没爹妈管着,也挺好的。如果他们再来照顾我,我还真不习惯,所以还是算了吧。

记者追问:那你是在恨他们吗?他笑了一下:以前有过,现在确实是没有了。没有爱哪来的恨?我就是觉得,有些东西来得太晚了,并不一定没有它存在的意义,只是,我不想要了。

一杯热腾腾的茶,放到凉透,再喝已没有必要,只会伤身。一件加厚的外衣,穿得太晚,寒气已经侵入体内,感冒无法避免。儿女的孝顺,在父母去世以后才表现,那是失德与伪善。朋友的关怀,在事过境迁后再开口,只会得到礼貌的回应,很难得到知己的情谊、交心的温暖。

当年监考老师的一句话道出了真理:迟得太久,不必到了。

迟到,本身就说明了缘分的不足与付出的欠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该再续前缘。你若真在乎,必然早早追求,早早拥有,怎会等到对方心已死,情已逝,才迟迟到来。

在某场人生约会时,如果迟到,只能说明从未重视。即使“到”了,也无法抵消“迟”的负作用。请问问自己的心,是真的需要这场相逢吗?还是下一次才值得严阵以待,准时出现?

不曾重视的相约,失去时莫道遗憾。

这份迟到的爱

文/苏依沫

她,每天和妈妈吵架,甚至有时还会动手;吃饭时,妈妈总是把肉给妹妹吃,饭碗里堆得高高的,而自己的碗里却只有半碗不到的糊米饭,除此之外只剩几根菜叶;每次都是自己把餐桌收拾干净,而妹妹却可以出去玩……总之妈妈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了妹妹,她恨他们。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他们捡来的,要不然,为什么自己会受到如此的摧残?

前几天,她在垃圾堆里捡到一个漂亮的铅笔盒,里面有一张功课表和两只黑色的水笔。这两支笔,她视为珍宝,从来都舍不得用,只是每天把它们挂在胸前,小小的心里酝酿着大学梦,她希望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她就能快点考上大学,尽早离开这里,她讨厌这个让自己痛苦的"家"了。

有一回,学校要开家长会,她跟母亲说,而母亲也出乎意料地答应了,她兴奋极了,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那天,她早早的来到了校门前等待母亲。终于,母亲蹒跚而来,她第一次在母亲面前笑了,轻轻地去扶母亲,迎接她的却是母亲焦急的一句话:"你妹妹的班级在哪?她要开家长会,快带我去。"这一刻,她似乎被推倒在了冰窖里,浑身冰冷,似乎能听见她心碎的声音,她在离开的时候哭了,天业下了雨。

从此以后,她对自己的父母再也不报任何的奢望。写作文时,只要是和父母有关的,她的内容中充满着憎恨、讨厌。善良的老师本来想要和她的父母沟通,结果她被暴打了了一顿,嘴角渗出了血丝,但她却没有哭,眼神中充满了冰冷憎恨。

又不久,家里的钱被偷了,母亲以为是她偷的,就这样她在雪地里跪了整整一夜,冻得没有了知觉。恼羞成怒的母亲重重的扇了她两巴掌,怒哄道:"说,钱在哪?是不是你偷的?"她仍然说道:"我没有偷!"

她是在这天的凌晨离开的。那年,她才14岁,身上仅有5毛钱……

她走了整整2个月才走到了北京,身上早已脏乱不堪。累了,就躺在别人家的屋顶上;饿了,就到垃圾箱里找人家丢弃的吃的来充饥。因为饥寒和过度疲劳,到达不久后就晕倒在一所大学旁边。

一位好心的老教授收养了她,她成了新加的养女,虽然是养女,但是这家人对自己很好。

等到她大学毕业后,她进了一家外企。有几年后,她有了自己的公司,车还有房……

这天,她的一个老朋友问她:"你没见到你的父亲吗?他一直在找你啊……"

再后来她见到了自己的父亲。3个月后,她得知了母亲发疯了,那天,下了一场大雪。她的心早已比这冰雪还冷了。养母说:"你还是回家看看吧,也许情况不是你想的这样呢?"回家的路上,她和妹妹通电话,才发现自己那颗冰冷的心早已融化……

母亲拿着她曾经最爱的铅笔盒在房里舞弄着,嘴里叫着她的小名,所有人都劝她不要靠近,她却哭喊着扑过去说:"妈,我回来了。"

那一声妈让所有人都泣不成声。母亲停下了所有的动作,愣了一下,继而转过头,笑着说道:"我的闺女,你终于来看我了,我盼了你12年啊。12年啊,妈妈也错了12年呐。回来就好……"

叔叔拉着她的手说:"其实,妹妹不是你父母亲生的。那年,我和你爸出去挖煤,地方塌陷了,一位好心的旷工把我们救了出来,而自己却被埋在了下面。后来他的妻子也去世了,只留下一个5月大的女婴,你父亲不忍心,便把她带了回来抚养。我一直想和你说事情,你父母不让,怕说出来以后你会歧视她。***说,宁愿亏欠你,也不能亏欠她……"

她听不下去了,眼里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她牵着妹妹、母亲,睡在一起……

迟到的感动

终于下雨了。丝丝络络的飘然,牵动我一个冬季的期盼。雨,依然算不上淋漓尽致,但那一束长长地深情,犹如天使的翅膀,划过欣喜的港湾,融入那片干松的土地。

千年极寒的确是个荒诞的传说,而60年不遇的大旱却抱住岸边的桅杆大笑,胜利的欢呼,摇曳着荒台上的几丈尘土。曾经,冬季的原野也是迷人的,冬季的那一抹绿色,曾给予多少希望,多少丰润。臆想中那红红火火的日子,又是多么灿烂,多么奋然。然,上天在一瞬间怒火万丈,封住了冬季炽热的余韵。于是,大地的灵魂,因此而悲歌。

还好,不算太晚,迟来的细雨,终于在干燥的云层上打滚,那跃动的音符,带着流光溢彩,带着满腔激情,带着无尽的幻想,扑向大地抖瑟的怀抱。

滑滑的,散着清香。

呵,这并不算是动人的季节,却因这场小雨的顾恋而楚楚。

空气中终于弥漫起诱人的香味,是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馨。

呵,寂寞了一冬的原野该笑了吧,那笑声是对逝去的没有虚度年华的褒奖,是对上天的感激,是对人类最终的答案。

我的心也笑了,为这迟到了一个季节的感动。

送友一声迟到的生日快乐

早间翻日历,才发觉,友的生日已经过了。

友生日那天,日历上标记的大红圆圈正张大眼睛使劲地嘲笑着懊恼不已的自己。

忙什么呢?毫无任何借口解释。

之前,每年这一天,不管在哪,总记得给友道声生日快乐!

流年的栀子花,香袭在五月的夜晚,青涩透洒的年华,似星星点点的茧火忽明忽暗地收藏着岁月流过的珍珠。大把镀着光彩的珍珠,一一铭刻着彼此共同成长成熟的喜悦快乐。

越过匆忙失散的光阴。后来,在低迷失落的时候,在成功快乐的时刻,在加油鼓劲的时候,在急需帮助的时刻……友恰似春风,传送着温暖。

自己一旦发脾气,任性固执显露无遗,是友的涵养包容撑开了海阔天空,细致开导地把不快逐渐扔到九霄云外,还一派天蓝蓝海蓝蓝。履历里共同见证诸多大事,从中感受人间无常,分享人生感悟,敦促彼此不断增强正面能量。

生活在繁杂琐碎中无声向前,时光不可逆转,生命更不可逆转,能够把握的唯有当下。友又长了一岁,祝福一直萦绕心头,很抱歉,那一天忽略了,用这种方式送友一声迟到的生日快乐!愿好运安康永远福佑在友的身边!愿友情天长地久!

那封迟到的信

亲爱的猫咪;也许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而你却成了我一生最难忘的记忆一生的刻苦铭心也许即使被时间所伤害我也希望不管怎么样都会感到你的存在,还记得的那天给你看的那篇文章吗 ,咬一口残缺的一口…也许那就是老天故意提前写给你我的吧无论是谁都会在不经意间失去什么,就这在这不经意间你已经悄悄的离去…人家说一个人的美丽并不是容颜,而是所经历过的往事 在心中留下的那道浅浅的痕迹令人回味而安逸,也许这回忆那么的痛 那么的痛,可怕的是时间可以把人拉的那么近又可以推的那么远,有时候感叹生命太远,留给我们的时间总是那么短带着这么多的遗憾……

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即使忘记他的声音 忘记他的笑容 忘记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那种感受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这个世上最大的冒险就是爱上一个人 因为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投入最终会换来什么,就像我给你说过的就像一场赌博,你明知道可能会输,但却有忍不住去赌一赌,哪怕是一无所有 哪怕是伤痕累累,有多少快乐可以永驻,有多少繁华可以去挥霍 又有多少牌去拼到最后我们都会打出去什么都留不住,让我明白了要来的早晚会来 输赢也许只是一个过程,却成了我们一生的痛…忘记一个人为什么要一辈子,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试着去忘,而是一直在怀念,在期待,在做梦只看了你一眼却要影响了我的一生…你丢下了我,也只能怪我读的太认真了,人家说女人会记得让她笑的男人 同样男人只会记住让她哭的女人爱上一个人需要多久的时间?一年,一月,一天甚至是一瞬间……然而,到最后呢,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放手也许真的会很痛,没有结果,可能也不需要结果,就这样活着,慢慢的慢慢的…远去?而自己一直在寻觅,寻觅,那个自己想要的结局…

风过了,是否风过无痕?有些情感如流云,飘散了,却化成雨。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而我们终究是要活在现实里,无法述说的情感,索性就不在述说,把它深深的藏在心底。无法改别的际遇,索性就不在改变,让它成为美丽的过往,成为心中的一道永恒的风景

外面的雨还在不停的下也许我心中的那个“雨”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了吧…永远爱着你的那个“傻瓜”

迟到的雪花膏

文/周毖

雪花膏,一个迥异于现代护肤品的名字,似乎专属于寒冬腊月时节。细想来,名字虽然旧了些,可一点也不缺少浪漫气息。顾名思义,像飘飘洒洒的雪花一般,就着姑娘的体温悄无声息地融化在手上、脸上,滋润着干燥的皮肤,多美的一件事啊!所以始创于1932年的“上海”牌雪花膏,沉沉浮浮数十载,始终倍受女性青睐,即使在横眉冷对“小资”情怀的“文革”时期,也没有清除掉她的身影。在严寒的冬天,各种香型的雪花膏莹润如天鹅绒般柔滑,悉心呵护女性干燥龟裂的皮肤,以其价廉物美、实惠受用飞进千家万户,立于不败之地。

2016年,三姐和弟弟陪同父母到苏杭、南京、上海一线旅游。父亲给我们每家带了礼物,还亲自送上门,有折扇、绣品、碧螺春,最让我惊奇的是一盒“上海”牌雪花膏。老式的圆形纸盒,苹果绿的盒面,盖儿上是身穿旗袍怀抱琵琶的两个女子,貌似唱“天涯歌女”的女明星周璇一样的装扮,特别有怀旧的意味。打开铁盒,轻轻揭开一层薄薄的锡箔纸,满盒子水润的雪花膏散发出清雅的茉莉花香。这显然是一盒正宗的“上海牌”雪花膏,处处都透射着不曾放弃传统与经典的坚持。

这么女性的用品,在我们年少的记忆里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小时候,父亲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而且我猜想他的世界常常是狂风暴雨、冰天雪地,不然总是那么严肃,好像从没见他笑过。他也似乎从来没有心思关注我们的“女儿情”,流行在别家女孩儿身上的“女儿香”“女儿红”离我们起码有十万八千里。

有一年夏天,我和三姐看见余家几姐妹都在染指甲,她们把嫣红的凤仙花摘下来,和着明矾捣碎,然后覆盖在指甲上,叉着手指晾干。我们觉得好玩,也如法炮制,被父亲看见了,他虎着脸厉声说:“做这些干什么,马上抹掉,看书去!”我们一包子的热情瞬间消散。这样的事遭遇多了,虽然我们都不曾说什么,但几姊妹心里不约而同、坚决一致地认为:父亲是不喜欢胭脂水粉、插花戴朵的。如今父亲赠送的“女儿香”摆在眼前,真有些不敢相信,仿佛是前世的一个梦。家里最小的我都45岁了,父亲的雪花膏几乎走了半个世纪,我们等得也太久了吧。

回想上世纪70年代的广福公社,一条窄小的独街,一泡童子尿就到了尽头。居民们口里眼里的雪花膏是冬天里医治冻疮的良药,大大胜过护肤的功效,有点小贵,起初并未普及到寻常人家。小商小贩们便紧紧抓住这一商机,绞尽脑汁想出了妙招——在很小的扇贝里装拇指头一点雪花膏,卖两分钱一盒。

我不曾买过一点,家里兄弟姊妹太多了,大人一年到头忙着解决温饱问题,哪顾得过来我们手上的冻疮和裂口呢。整个冬天,我们的小手小脚冻得跟紫萝卜一样。眼见皮薄肉亮,马上要穿口了,母亲才赶紧把泡菜坛里的老酸萝卜抓出来,对半切开,在焦炭炉子上烤得滚烫,摁在红肿处。我们痛得龇牙咧嘴鬼哭狼嚎也得硬撑着,因为父亲说过这土办法管用,家里经济拮据,我们是体谅父母的。

果然,通过连续几个晚上的“老酸萝卜”疗法,先前红肿凸起的冻包疲软松弛下去,避免了穿疮之痛。尽管如此,父母太忙总有疏忽的时候,不经意间,一两个冻包来不及消肿就穿了,烂得开花开朵,晚上在被子里一捂暖和,忍不住乱抓乱挠。我们便日日盼着春天的到来,不知不觉中春暖花开,伤口自然愈合,无疤无印。

可是,冬天总要来的,冻疮也照样要长。那个时候,跟我们一样得不到雪花膏的孩子很多很多,雪花膏更显珍贵,更加神奇,仿佛有了它裂口会立马消失似的。班里有同学偶尔也大方一回,用食指蘸一点擦在我手上,我立马满心感激地说“谢谢”。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仰仗着“自然愈合,无疤无印”的身体承受能力抵御严寒霜冻。好在跳绳、修屋、踢毽子等游戏占据了我们的娱乐空间,一下课,礼堂和操场上满是孩子们跑跳的身影,热气腾腾的喧闹声,冲淡了严寒给我们身体肌肤带来的痛苦。

又是冬天,告别长冻疮的年纪很多年了,但提包里常常放着一支百雀羚腊梅香手霜,随时滋润干燥的皮肤。如今,县城、小镇的护肤品柜台里再也找不到“雪花膏”的名字,它逐渐被各种时尚的现代雅名取代。

父亲买回的上海牌“雪花膏”恐怕也只是一种专属的怀旧产品,正如乌镇的“乌篷船”一样的效果吧。然而这一款烙刻时代印记的迟到的雪花膏,分明传递着父亲的补偿。雪花膏正用怀旧的方式、沁脾的馨香,默默散发出几个字——父亲是爱我们的!

迟到的纪念。我们的路

回来快要一个月了,都忘记了去留下一篇关于我们这一年的文章。

就在今晚你只是为了见我而跑来看我之后,我有了想要写下这一年我们走过的路的想法,因为这365天是我最幸福,最踏实的一年。

一直在说,缘分是神奇的事情,因为如果不用缘分来解释,实在是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在那个时候问你那句话,也不知道如何再和你走过这365个日子。

那时候还是孩子一样玩世不恭的你,到此刻成熟稳重让我可以安心把自己交给的你,我都在心里感激着,感激着自己是那个陪着你变化,看着你成长的人。

我们的梦想,那么远,又那么近。好像触手可得,可是面前的路又是那么的泥泞,我并不喜欢杞人忧天,也不愿意多愁善感,但是牵着你的手,是这么的温暖幸福,让我再一次有了害怕失去的心。所以,不想再高瞻远瞩,寻找什么梦想,看到什么未来,我要的未来,其实也只不过下一秒,你依然在。

守护爱情,守护你,在这三百多个日子里,渐渐变成了好像呼吸一般的习惯。而听你的唠叨,接受你的心意,感受你的细心,也逐渐占据了我的生活。我们的爱情,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只是一句淡淡的“我爱你”,就是我们完整的小天地。我们平静而幸福的走过了一个春夏秋冬,偶尔几次的争吵也丝毫没有让我们萌生不好的念头,我们紧握的手依然如初。你给我的爱,也从来没有减少。一年,不仅仅让我们习惯相守,更让我们爱情升温。

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心何时可以定下来,总想着也许要未来的未来,也许等到我年轻不再,到了沧海桑田的年纪我才明白自己想要的。可是,感谢老天,总是很照顾我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傻孩子,让我在不断走错路口之后,终于在下一个路口,被你紧紧抱住,把心交给你。这一路,我就这么放心的把心交给你,然后静静地享受着你越来越深的爱护。无法言语的幸福……

想感谢的有太多,可是终究不知怎么说出口。因为在我心里,堆积着太多太多的幸福,只想,紧紧拥住,好好珍惜。

明年的纪念日,以后每一个纪念日,我们,依然还是会相爱如初。

纪念,第一年,我们走过的路。

迟到的新年

文/顿悟

每年的12月31日,小王都要通宵达旦地加班工作。什么叫书山文海,什么叫苦海无涯,非亲身经历是体会不到的。抬望眼,满桌材料,低下眉,一地表格。连晃一下脑袋都要十分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哪串数字溜了出去,要找回来无异于大海捞针。

等到终于克难攻坚,已经是元旦的中午时分了。走在大街上,人们都笑脸相迎,互相问候新年。地上到处都是庆祝的鞭炮纸,袅袅升起的青烟还在竭力为雾霾作出最后的贡献。可是热闹是他们的,小王什么也没有。他心中渴望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回家倒头便睡,二是醒来后接着再睡。

正当小王游弋在甜美的梦乡,一阵刺耳的手机铃声响起,他迷迷糊糊接起电话,是朋友在盛情相邀:晚上聚会,你能参加吗?调侃中,根本不留回旋的余地。小王歉疚地说:一晚上没睡觉,现正在补觉呢,我会在梦中和你们团聚的。赶紧挂断电话,生怕迟一秒种,就会改变主意,翻身而起。

放下电话,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睡姿,小王又沉沉入睡了。电话铃声再次响起,这恼人的电话,但是职业性质让他又不敢关机,怕错过领导的最新指示,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本公司竭诚为你服务,代开各种发票,办理各种贷款业务。电话里传来甜美的女声。我去,第一时间挂断电话,一句国骂也脱口而出。

接下来的时间,不断有人打电话或发短信过来,好在小王的睡觉功夫是一流的,经常是电话刚刚放下,鼾声已然响起。从清醒状态转入沉睡模式,根本不需要时间的铺垫,能够随时随地切换。把经常失眠的媳妇羡慕得咬牙切齿。

等到终于醒来,已经是1月2日清晨了,推开窗户,一轮朝阳正喷薄而出,小王知道:新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