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大学的散文

2022/12/31好文章

关于大学的散文(精选19篇)

哈佛大学考试奇葩

文/任万杰

哈佛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私立研究型大学,1639年3月13日为感谢一名牧师约翰·哈佛的捐赠而命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哈佛学院更名为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是在世界上享有顶尖学术地位、声誉、财富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机构,并获誉为是美国政府的思想库。知名校友有奥巴马、比尔盖茨、罗斯福等,它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和它办校宗旨有关,自由、平等、尊重、追求真理,从考试上就能看出来,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葩,让人叹为观止。

考试可以带任何东西:学生们可以带任何东西进入考场,老师也不阻拦,学生们愿意把自己带的东西放到哪里都行,就是放在你试卷旁边也没人管你。考试期间,你可以随意上厕所,带着东西去也不要紧,没人跟着你,考后,把卷子放在桌子上就行,等考试时间一到,老师把桌子上试卷收走。

一张试卷考多天:因为学生众多,学校有规定每次考试只能安排10人左右,要不人太多影响发挥,因此很多时候一张试卷要考好几天才能全部结束,试卷一模一样,试题一道不改,你周一考,我周二考,你还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规定日期中的一天,到日子来考就行了。

可以拿回家答题:时间是固定的,如果你在开始时间内,突然遇到了突发事件,需要立刻停止考试,你只要和老师报考一下,老师认定你用去了多长时间,比如2个小时的试卷,你用去了1个小时,那么你还剩1个小时,老师会让你拿着试卷回家,抽空再答1个小时,明天规定一个时间来到学校,把试卷交上。

试题答案提前给:每次考试前,试题其实已经发布到网上了,答案也在上面,防止有人不上网,老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先是强调放有试题和答案的网址,然后把印着答案的纸张放在前面,学生们下课的时候,可以到前面课桌上拿,也可以不拿,留着正规考试之后,自己看完答案立刻知道分数,不用因为等而耽误时间。

听着感觉不可思议是吧,你一定会问那还不抄袭啊,都会100分,如果那么想就错了,每个人都很自觉用心监督自己的行为,这么多年哈佛大学从来没有出现抄袭、泄题事件,当然也没有因为这方面处理的学生,不轨行为是因为不轨心灵,当我们心灵纯净,将会变成另一个样子,哈佛大学考试是这样,这个世界也不例外。

纯粹的,便永恒

文/赵青航

2012年6月的初夏,在一次我们几个大三同学的聚会上,一位来自浙大法学院的朋友兴奋地说,前几天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有代表团来访,其中有位黄辉教授,是研究证券法、金融法和公司法的学者,在海外非常有名,恰是他前段时间收集域外论文资料时经常“邂逅”的学者。我们开心地分享了这位朋友的经历。

司法考试过后,终于摆脱了学科的硬任务,可以任性地读点名家的学术着作。有一本绿皮的专着非常吸引我,读着读着,我发觉,这是充分运用比较法研究方法撰写的着作,对英美法系的公司法制度剖析得非常清晰且彻底。我深感这本书的价值,即是书的副标题“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有意思的是,直到快读完时,我才意识到,作者正是朋友之前提到的黄辉教授。从此,我便记住了他。

好奇地发现,黄辉教授在世界银行、哈佛法学院、哥伦比亚法学院、剑桥法学院等世界顶级学术殿堂和国内的清华法学院、上海交大法学院等知名法学院校都做过演讲。

本科毕业前夕,我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开学前,我拿到课表,一眼就看到第二学期有黄辉教授讲授的两门课程,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们。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能聆听黄教授的课,是非常幸运的,甚至连第一学期的第一堂课还没上,我就有期待第二学期尽快到来的急切感。

黄教授的讲课如期而至,还未谋面,我竟“自豪”地感到自己与在座的其他同学是不同的,因为我自信地认为,自己读了黄教授的很多论着,是比较了解他的。

但后来发现,这些“了解”,是皮毛与肤浅的。

这是教授的第一堂课。他走进教室,我看到的他,中等个头,皮肤偏黑,平头,显得很精神,给人一种十分踏实的感觉。虽然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的授课语言是英文,作为一个中国老师,他在授课时没有狂飙一些陌生的英文词汇,并使用较慢的语速。也许这是他对内地学生的体谅吧。甚至在遇有一些专业的英文生僻词汇时,他都会将对应的中文告诉我们。因此在黄教授的课上,不用担心跟不上他授课的进度。

我清晰地记得,上课时,黄教授不会站在讲台后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而是时而会抛出几个问题让我们思考。当教室里鸦雀无声时,教授脸上有种缺乏互动的无奈,但他依然笑着,眼里似有期盼的神情,嘴里蹦出的几句“come on!”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也敢于用不娴熟的英文回答问题了,因为教授或是常开玩笑地说“just guess!”以调节气氛,或者替我们分析概率,比如这道题,猜对或猜错,都有50%的概率,因此值得一搏,而且作为学生,没有什么可输的!

由此,我享受了黄教授的幽默,更感悟了他为师之道的纯粹。

黄教授身上没有“脾气与学问一样大”的架子。逐渐地,我常会在课间与黄教授进行交流。课后在阅读黄教授的论文时,遇有疑惑,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写邮件给他,他均会非常耐心地回复,时常还附上他的鼓励。

令我惊喜的是,黄教授竟主动提出让我当他一段时间研究助理的想法。而我也因此“检讨”过自己因为之前学科背景和学术兴趣的缘故,对金融、证券等知识存在严重的欠缺,甚至成了知识结构中的短板。但黄教授非常肯定地说,只要有决心,且自己想学,就都能学得成!教授的亲和、耐心,给我越来越大的勇气,我甚至给他提了自己对其若干着作和论文中的一些小建议。现在想来,不免觉得有些不妥,但教授确实有这般接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学子的包容力,令我感动。

教授也与我分享了他的经历,当年他在清华大学读完法学学士(同时也是工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后, 2002年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攻读博士、留校工作,从临时讲师到定期讲师,再到正式讲师,升任高级讲师和副教授、指导博士生并获得终身职位,只有八年时间,黄教授成为了澳大利亚“八大名校”法学院正式员工中的第一位中国人!同时,他于2010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并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双聘副教授。去年,我得知不到40岁的他,已晋升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法学院有50多位老师,但教授仅有8位),真是不易啊!

很荣幸的是,黄教授记得多年前我曾寄给他的自己在大三时出版的专着《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制度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现在回过头去看,专着中多有论证不充分、甚至幼稚之处,但黄教授对我的书中几处实证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以此鼓励、欢迎我继续读博!于我而言,这是莫大的鼓励。

如今的我,正乐此不疲地进行着“往返于理论与实践”中的实践。

脑海中记载的收获与曾有的美好,均是人生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与黄教授交往的这几个片断,即属其中。每每想起,便觉得学术是纯粹的,做人也如此。亦惟有此,方能永恒。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梧桐雨下

文/蔡占奎

小雨淅淅,静撑一把伞独享温柔的水,可当雨下得大了,我会很困扰,不愿意遇见滂沱大雨。很多时候,我人生中的许多大雨就在这样的希冀中错过了,而时间无情地让错过成为永恒,让我背负着遗憾度过漂泊和孤独的岁月。

世人都道毕业好,可毕业的真实滋味又有多少人知晓,当我身入其境,欢乐的、喜悦的,惆怅的、悲伤的,遗憾的、悔恨的,短短几天,许多事情劈头盖脸地砸过来,我也不知道谁的选择是对的,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解决。当我被时间推动着走向长大,经历了人生不小的一场离别,我不知道四年坚持的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是为了注定的漂泊,还是为了新的团聚。我用尽六分之一的生命和最好的青春时光来寻找答案,当我拥有的越多,失去的反而更多,比起在艳阳日下重温往昔欢乐时光,我更愿在梧桐雨下静静地回忆那些年悲欢离合的校园故事。

倒流回最初的相遇,大雨皆如是,但新人却已然是旧人,唯有这校园的梧桐树依旧遮住阳光与雨水,也遮住了我不想看到的离别。其实,大学生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起,青春就不复存在了。在人生这场最长的旅程中,平凡地度过每分每秒,将这种平凡演绎成忠诚,时间飞速地流过,我们的青春再也回不去初相识的冲动瞬间,当陌生变成熟悉,当团聚走向分别,等待彼此的就是无止境的相思相恨。雨如初,人不再,这是极痛苦的,四年的人生路、成长路、爱恨路走来,满满的依依不舍,满满的感恩感谢,但活着就真该如此漂泊吗?

梧桐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我就像雨滴一样跟着时间流出校园,心儿和这苦雨一样陷入了深深的悲恸中,毕竟我几乎是失去了这个小小的家,想见的人与事渐行渐远,想过的日子流出视野。我无法抗拒大学用四年对我编织的网罗,我已经相当习惯了和它共享生命的生活,图书馆、教学楼、宿舍、食堂等等,校园的一棵花一棵草都蕴含着我的故事,我在人间寻找幸福的故事。而这一切故事缘起于从梧桐上滴下的雨水,在阴沉的天际下,校园褪去了浮华,让我看得清它最真实的模样,和烟雨江南一致的模样。最爱雨,最爱大学的梧桐雨,静静地享受丝丝微雨沁入内心,享受这听风听雨听潇洒的闲适,慢慢地从宁静中感悟种种人生烦恼。烟雨蒙蒙,小雨淅淅,就这样把时间停留下来,从容自在地享受每一次变迁,但唯有这一次,大雨来得迅猛,来得庞大,远非是厚厚的梧桐叶所能承载的,我恨起这梧桐雨来,我无法忍耐老天爷给我安排的痛苦,也无法忍耐没有大学在身边的日子。

这一次,成长的门槛太高,我怕是跨不过去了。我未曾料到对大学的依赖之情竟会发展到如此不可收拾,情感就像一座大山般压在我心中,让我时刻铭记着那些年从抗拒到熟悉,从相知到相许的日子,我的大学的确深深地从身到心地改变了我的人生,相信梦想,相信青春,相信活着,但这场改变深入到我的灵魂中,我看得清别人的痛苦,却挣不开自己的绳索。大雨太滂沱,根本不是我这样小小的叶子能幸存的,一场雨下,我注定会是地上的落叶。四季轮回是逃不开的,若真的逃开了,那错过的是整个人生。但这分别的季节太难受了,一不小心就会跌入仇恨的深渊,相信是一回事,但没有勇气去面对是另一回事。当我登上大学这条大船后,我就知道,我的未来彻底改变了,也知道我最后将面临的是毕业的巨大风暴。离开学校踏上社会的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坚强地活下去,我对前方的人生路满满的不自信与恐惧。

我是梧桐雨逼着毕业的,梧桐雨下我想撑一把大伞,这也成了我的奢望。比起选择回忆美好的往昔,我倾向于在凄风苦雨中感叹这无能为力的生命,似乎是在与时间奔流不息追逐梦想,但其实是被时间捉弄着陷入不能自主的漂泊中,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渐渐淡忘自己生而为人的使命。我不想长大,更不想离开这片能够遮风挡雨,笑看百态的梧桐林,最不想让自己变成自己都讨厌的样子,前方未必有我想象得可怕,可我就是放不下我的大学和身为大学生的面子。倘若四年大学生涯成了我前进的最大羁绊,我宁愿从来没有认识过大学,现在的我会活得很简单,也很轻松,但从此却是错过了许多美好的风景,更会错过生命中不能错过的梧桐雨以及在这雨下的点点滴滴。

家,从来都不是能陪伴自己一辈子的存在,而且它很脆弱,在稍大的风雨中就会迅速解体。我们的一生都经不起滂沱大雨,但大雨不是常有的,在遮天蔽日的梧桐下,我们暂且能在小雨中苟延残喘,可日子久了,谁也不会保证不想看到真正的太阳。我是恋上了大学,还是非常习惯于对大学的依赖,分不清楚,但我明白了人生中有些事逃避不了,有些事别无选择,有些事需要我去完成。这大概就是所有人渴望却又怨恨的成长吧!在倾盆大雨中感悟属于自己的悲欢离合。大学这个家值得依赖,值得留恋,但却不值得捆绑我的一辈子,我对它最后的依恋就是不要让它担心漂泊在外的我。

很多年之后,我会偶然地忆起大学的梧桐雨,大学的点点滴滴和我毕业的悲与喜,那个时候我再也配不上大学了,可我会祝福它,祝福我的学弟学妹们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梧桐雨。

我的大学梦

文/王泽明

因为爷爷、奶奶是大学退休职工,居住在洛阳师范学院旁边家属区,我这个高中生,趁看看爷爷、奶奶,也经常走进大学校园,以高中生的心情感受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高中的学习生活单调而紧张,学习之余,我总会幻想着我上大学时的样子,想象着那时的生活,想必那时的心情与现在会大不相同吧!

洛阳是美丽的北方城市,大学校园也传承了洛阳的古韵——汉风唐韵,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洛阳浓厚的文化味儿。校园里的每一座房子和每一条道路、每一处景观,则无处不闪耀着河洛文化的光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校园的风景与洛阳这座文化古城相得益彰,很是匹配。走过“立雪门”“立雪大道”,让人很容易就想起程门立雪的典故;看到“问礼广场”“河图广场”“洛书广场”等,孔子入周问礼典故、河图洛书的传说等也立即浮现于脑际,让人油然而生向往,油然而生敬意。

我想,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是最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年龄,大学时光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流光溢彩、最风华正茂、最值得留恋的时光吧,那是激情岁月中最有梦想的年龄,是有着对于人生无限想象和期待的时光。于是,每次走进大学校园,我就更渴望自己的大学,期待美好的青春快点来临!

时间已是严冬,冬日校园里很是静谧,路上走动的人都很安静。偶或有汽车从身旁过,车开得也缓缓的,整个的校园都很安静。正午,冬阳冷照,落叶飘零。然而,走在大学校园里的我没有伤感,有的只是向往。而我想,离开了大学校园的学子们,多年以后,大学岁月留给他们的也一定是最美好的回忆,就像我踩过的每一片落叶里都藏着他们青春的秘密。

我的大学

文/石子

1981年高中毕业,为我留下终身遗憾。

那时,我是多么希望考上大学呵,我对远方充满了特别的期待。我们村子里,前两年已经考上了两位大学生,一位考取了吉林农业大学,一位考取了四川石油学院。他们仅仅比我大2岁,高我两个年级,并且我都认识,和我姐姐是同学。一想起他们在遥远的大城市学习,一想起大学校园的神圣和美好,我对远方的城市和大学校园就无限憧憬和神往。

其实,我对考上大学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初中毕业中考时就超过中专录取分数线20分,由于未满十五岁年龄太小的缘故,于是才上了高中。初中就考上中专的三位同学,她们都在附近的几个县城读书,我私下里认为,她们始终都没能走出家门。对于她们读中专,我还有些瞧不起,觉得没有到过远方的大城市读书,就等于没有考上学校。于是,我以为,自己多读了两年的高中,肯定应该比初中的那些同学强,应该到远方去读大学。

读高中时,自己读的是特班,教我们班的,都是学校最好的老师,同一个班的同学,也互相竞争,每个同学对前途都充满了希望。那时,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在学校排名,也就三四十位,要知道,全年级是八个班哟,其中还有两个是复习班哈。虽然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我也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学生”。再加上老师经常鼓励,我更加信心十足。

高考,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平时学习成绩和我差不多的同学,大多考取了理想的院校,就我不争气,仅仅上了个中专分数线。要知道,我高考填报志愿,我从重点大学到大专,都填报的是医学院校。就连中专,也填报了卫生学校。我立志学医。然而,班主任老师看了我们填报的志愿后,说,我们填一个师范学校,增加一些保险系数。这样,我最后一个志愿才填报了大足师范。而那年,师范学校提前录取,我考的那点分数,便只能拿到大足师范的录取通知书了。

在大足读师范的时候,我和很多考上大学的同学都保持了书信往来,我特别羡慕他们,希望自己和他们的交往中,能感受一些大学生活的气息。也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还能够进入大学校园学习。

师范毕业,总想圆自己的大学梦。当时,读大学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重新考大学,这需要有五年以上的工龄。还有一条路就是参加函授学习和离职进修。不过,当时自己教小学,小学教师是没有资格考函授或离职进修的,此条道路也被堵死。

稀里糊涂混了一段日子。之后,1984年,国家实行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百般无奈之下,我参加了自考,这虽是“杂牌”大学,在世人口中,也叫“野鸡”大学,但学习的机会就在眼前,自己岂能白白放过?于是,我参加了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院校是四川师范大学,学习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

自考是一件艰辛的事情,特别是自考制度才建立之初,没有辅导教师,没有考试大纲,有时连必读教材也买不到,只能到大学去借阅,一切全凭自己瞎摸乱撞。而且,自考之初的合格率非常低,仅仅百分之三十左右。因此,参加自考,若没有一股子狠劲,没有拼搏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是走不过那一片“沼泽地”的。

这以后的日子,是我一生中读书最卖劲的日子。在乡村小学教书,一切都靠自己。常常因为看书,将饭菜煮糊;常常因为看书看到兴头上,忘了煮饭吃;常常因为一边看书一边吃饭,一顿饭吃掉一两个钟点。谈恋爱了,女友在十余里路之外的小镇上,我便手捧一本书,边走边看,两个小时之后到了女友家,书也看了十数页或数十页。最记得的是暮春初夏时节,下午放学之后,自己带上几本书,来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满坡的胡豆花开了,菜子花黄了,麦苗儿抽穗灌浆了。自己或坐于石头之上,或漫步于土埂之间,嗅着清新的气息,披着灿烂的晚霞,望着葱茏的原野,思索深刻的问题,诵读优美的诗章,默记复杂的道理,那景致,摄影师见了,定会怦然心动。现在想来,有那种学习的劲头,有那样的学习环境,何愁学不好知识呢?

1986年,我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毕业。望着那一本红色金丝绒的毕业证,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连大学校园的门也没有进过,这算是读了大学么?真正的大学生活就像一片红霞,不停地诱惑着我。虽然,当时的自己也有些风光:自己是第一批自考毕业的学生,全县只有3个毕业生,另外两人是党政干部专修班的,且都是参军的时候在其他省市开始考试。当时,真正的自考毕业生,就我一个,而且,我十余门课程,没有一门重考过,全都一次性过关,有些课程,还得了八十几分的高分。毕业的时候,县政府专门为我们开座谈会,副县长孙振琴参加,而我由于得到通知时间太晚,赶到县政府时,座谈会刚刚结束。不过,孙县长还是把纪念品、奖金颁发给了我。从孙县长手中接过奖品《中华大字典》和200元奖金,自己感觉十分荣耀。

1988年开始,我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自考,1991年年底毕业。当然,我同样是第一批自考本科毕业的学生,当时,全省只有54个第一批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生,而重庆市,仅仅8个。这之间,我有幸到了四川师范大学去参加毕业综合考试及毕业论文写作。倘佯在大学的校园,听天之骄子们谈笑风生,看天之骄子们坐在教室里听教授侃侃而谈,同天之骄子们一道挤伙食团,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点真正的大学生生活气息,心中多年的渴望也似乎得到一丝慰藉。

当然,有了自学考试扎实的文学功底,自己也尝试着写一些分行不分行的文字,先后有了散文集《花醉雨》、诗集《一地阳光》《风中的蓝》问世,了解了自己工作之后的作家梦、诗人梦。而且,有了扎实的文字功底,自己后来从事行政工作,得心应手,逐步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这些,全是自学考试带来的“额外收益”。

今生未能真正进入大学学习,令人遗憾。但我也不后悔自己参加的自考,自考磨练出我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有了它,我相信,在艰难的人生之路上,自己能越过重重关山。

那一年,花开

文/天空521

明晚的这时候,应该在咸阳机场等候登机。即将告别大二。

当年高考报志愿才知道西北工大这个学校。或许吸引我的是这个名字吧,高考险些以一分之差落榜。后来调剂专业,来到西安。难忘初来时,在飞机上俯瞰西安夜景,喜欢西安,是因为它的文艺气息。

这里,我两年的青春。两年的记忆。

工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扎实。大一,后高中时代,新校区在郊区,离市区较远。比较适合学习。虽然视野会受到些限制。大一,过的其实很平淡。很简单。回忆中也没有什么深刻的事。

大二,教会我太多,让我成熟太多。转专业来的时候,那种朋友很少,又苦逼的补三门课的日子。加之任何状态都在低谷,也是我最孤单的时候。貌似,大学里最深刻难熬的时候。不过。都过去喽。在任何时候学会靠自己。对此,比较深刻的体验。忍受孤独,能磨练一个人。

以前老妈打电话很喜欢问我学习,有一次,不懂事的我说,总问我学习,我和你说学习,你听的懂吗?老妈像个小孩子一样说,我就喜欢听你说你竞赛得了几等奖,我听不懂也喜欢听。瞬时,我明白了我的不懂事,奖状证书只是一张张废纸,却因为我最爱的人喜欢而有了存在的意义。

大学,不仅仅是学专业课那么简单,能收获能力同样重要。已过两年,在空余时间多学学技术,多开阔视野,多提升自己。很重要,因为出了大学,这样的机会就很少了。对大部分想靠自己的人,提升自己很重要。因为差距本身就存在,一步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在路上,前行,寻找,修正自己。会有低落到否定自己的时候,会烦心一切都不想做的时候。会怀疑身边一切的时候。但醒来,依旧要前行。

每个人都在前进,在不同方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同的大学,不同的视野,不同的提升程度。或许,迷茫是每一代年轻人都有经历的,因为选择本身,就是纠结的。因为影响的也许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自己的亲人等等,自己以后的路,尽量让自己不后悔。

关于感情,听到一些人的抱怨,有人失恋,或有人在未来会失恋等等。但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别总抱怨自己的遭遇。给别人的感觉不好。人长大了,就要负责。自己的选择。错了就得担着,哪怕是痛。

关于机遇,把握每一个能把握的。忍耐和等待。

除了功利之外,还有种东西叫兴趣。这是从很多有兴趣爱好的朋友身上看到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别限制自己的视野。这是从很多积极向上的同学身上看到的

流年…

文/昨日重现

旧历新年的第一天,天快亮时被一泡尿憋醒,黑暗中响起渐次密集的鞭炮声。

那时候,我一个人躺在乡下老家的板床上,心里塞满了一些悲欣莫辨的东西。它们在我心里晃荡着,一如那泡被囚禁了一夜的尿液,为急于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而焦躁不安。披衣下楼,方便过后,我到院子里点燃一挂长鞭,在响亮的炸裂声里复又上楼睡觉。我的父母妻儿,还有我弟弟一家三口,他们都还没有起床,我为自己是今年家里第一个早起的人而暗暗自豪。窗外,千村万户潮水一样的鞭炮声淹没了我的身体和意识,我什么也不想,睁着眼睛在黑暗中等待黎明。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把天等亮了。朝阳给窗外光秃秃的白杨树涂上了一层喜庆的金色,流年又翻开新的一页。

这是每年正月初一都会呈现在我眼前的景致。所不同的是今年多了一所房子,还有一座移动公司的高塔。它们离我不足五十米,咄咄逼人地窥视着我的老屋,还有一个回老家过年的中年男人。尽管有点不习惯,曾试图用窗帘隔开它们,但我无力改变它们,就像我无力改变朝阳年年照临我的窗前。

那房子是新修的。男人是南山里的鳏夫,女人是本村的寡妇。女人的前夫是我的小学同学,五年前不幸病死。一蹬腿,老婆儿子成了别人的,还附带了一座房子的基础和整套的建房手续,以及两个从山里迁下来的户口(男人也有个儿子)。现在往我们村迁一个户口得两万块钱,男人得了好大的实惠,可惜没有人去提醒他这些来之不易的幸福,他对女人也不好,两口子经常吵架;倒是有人建议我把户口迁回来,可以每年分点卖地款,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老家批地盖房子。

我有几个小学同学,做生意发了财,到处买地盖房子,声言要给子孙留下点家业,顺便把他们一生聚敛的财富全部写在大地上。正是他们这样劝我的,但我无论如何不会把户口迁回老家的,即便我再落魄也不会这样做,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当年我们一起穿着补疤衣服走在去往刘家山小学的路上,互相揽住对方的肩膀,亲如兄弟,只差歃血为盟了。我们最大的理想就是吃上一顿饱饭,有一辆飞鸽自行车,像城里人那样体面地活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很多年过去了,我进城做了中学教师,成了貌似体面的城里人,似乎实现了我当年的理想,而那些留在老家的同学肯定没有实现做一个城里人的理想,但他们如今却有了比我更体面的生活。他们买了私家车,在乡下盖了一院又一院的房子,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儿女,在城里做生意,搞了一个又一个的女人。他们在物质生活上超过了我,甚至超过了城里的很多中产家庭。我和他们早已不是一个阵营里的人了,却经常遭遇他们报复性的提问:“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我虽无言以对,甚至当时非常尴尬,但我内心深处很看不起他们。这些暴发户,土包子,他们其实内心很虚弱,很可怜,很自卑,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当年我学习最好,还是他们的班长。他们如今发财了,想找回点平衡,似乎可以理解的,只是这样的提问让我很羞愧,内心很疼痛!

时间如流水,一年又一年就这样过去,它带走了很多我们曾经不愿放弃,并且苦苦坚守的东西;时间又是一服慢性毒药,它正在悄然改变着一些东西,也消磨掉我们曾经光焰万丈的雄心。我和我的几个小学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不复存在了,村道上遇见了也不打招呼,形同路人,取而代之的是明里暗里的竞争。在这场文化和物质的竞争中,我是失败者。在这个唯物的时代,我是注定的失败者。这是文化本身的失败,不仅仅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人的失败。很多年前,我们村里偶尔会有几个孩子考上大学,乡亲们为此羡慕不已。如今没有几个孩子读高中,即使大学在扩招,每年考上大学的也很寥寥,考上大学也不再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我这个高中教师也就不怎么受人尊敬了。在农村,考上大学反而是一件麻烦事,对不怎么殷实的家庭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要经历若干年的贫困挣扎。而那些有能力供孩子读大学的人家,孩子又不好好读书,大人更是对孩子讲:“那狗屁大学读了有什么用?!”是啊,读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早跟父辈学做生意。面对这样的尴尬,我能理解,但我不甘心,难道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牺牲文化为代价吗?没有文化的故乡,我为你感到羞耻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对金钱物欲的崇拜追求是世俗世界的硬道理,而我早已把自己定位成文人,与主流世界拉开距离,清贫是我必须坚持的品格。

时间是一条懒长懒长的皮尺,分分秒秒的刻度有的长有的短,而大年初一注定要有一道长长的刻度。没想到为今年的大年初一刻上长长一痕的竟然是私家车。光是我老家的院子里就忽然多出两个,那是我的两家亲戚新买的,开着新车来给我父母拜年,很是风光。这事一点也不奇怪,只是来势太过凶猛,让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无法适应。据我所知,在我们这个不足五十万人口的小城市汉中,仅去年一年就新增了三千一百多辆轿车。有的人出洋相,单位离家300米,也要开车上班。很多人见面谈论的话题成了交流倒库的经验,驾校居然开办到我们村里,租用了三十几亩良田,每亩年租金3000元,甚至连车管所也搬迁到了村外的国道边。

除了私家车以外,今年人们谈论的话题还有固定不变的金钱、权利、女人等。过年走亲戚,电动麻将成了招待客人的唯一的娱乐。人与人之间只在物质上攀比,无房无车的穷人注定会遭人耻笑。而那些有房有车的人,并不见得有多幸福,他们正在为下一个梦想而奋力打拼,忙碌、浮躁和焦虑是他们一贯的表情。像我这样介于两者之间的庸人,却往往在主流世界之外徘徊不前。日常生活很细碎,太多的人像我一样习惯了重复的,毫无意义的时间流、事件流、生活流。于是,庸人就这样炼成。

迈进新年的门槛,我已届四十五岁。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年龄真让人有点恐慌。干着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年华老大,一事无成。感慨且敬佩历史上那些比我遭遇更惨,却比我内心更强大的人。苏轼四十五岁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做了团练副使。为补贴家用,他在黄州城东门外的山坡上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在黄州,处境艰难的苏轼写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传世名篇。他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不会轻易为厄运所击倒。文天祥四十五岁时被关押在元朝的监狱里,忽必烈以高位利诱,他只求一死成全大宋忠臣的美名……文人要有文人的骨气!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这个流年很物质,很世俗,却又很强大,它推着人往前走,很多人闪电般地奔赴酒池肉林,奔赴一场又一场光鲜华美的盛筵。我却安贫乐道,一个人在世界的边缘慢走。我要停下脚步,等一等我的灵魂。写这篇文字的间隙,到网上一搜,看见一些令人心痛的数据:监测显示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早已被突破……

也许,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我一个人在乱发感慨,杞人忧天。

帮助

文/左世海

喜娃考住北大的消息,像一阵风,刮遍了小村的角角落落。

冷清了多年的喜娃家,突然涌来了许多前来祝贺的邻里乡亲。

“喜娃这孩子命大,她娘生他时难产,是我让村里的拖拉机及时把她送到了40里外的县医院。结果,喜娃保住了,喜娃娘却……如果那天不去县医院,恐怕娘俩都完了,喜娃也不会有今天。”坐在炕上的村长回忆道。

“那年喜娃娘死后,他爹见喜娃还没鞋底大,怕自己养不活喜娃,寻思着要送人,最后还是被我劝住了,要不,喜娃能有今天。”坐在一旁的在村里开超市的大婶又说。

“喜娃这孩子自小顽皮,刚入学时不好好学习。我对他可是下了苦心,每天完不成作业不让他回家,星期天还常常给他补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学毕业时,他竟然考了个全镇第一,呵呵,如果自小我不对他严加管教,他能考上大学?”在村里教书的李老师说。

“那是,那是!多亏大家!”喜娃爹答应着,急忙敬烟、倒茶。

大家正议论得起劲,还是当会计的赵二狗眼尖,他一眼凑见了蹲在墙角一言不发的老羊倌阿愣。

“阿愣咋也来凑热闹了?你帮过喜娃啥,说说看?”赵二狗坏笑着问。

阿愣憨笑着,没有出声。

“同样是放羊的,你看人家儿子考上大学眼红了吧!当初为啥不舍花钱讨个老婆。没老婆就不会有儿子,没儿子就更谈不上什么大学,后悔了吧!”村长逗趣道。

满屋子人听了哄堂大笑。

阿愣听了并不生气,依旧憨笑不语。

夜深了,喜娃爹将一个个客人送出大门,返回屋中,却见阿愣还在墙角蹲着。

放了一天羊,你也累了,早去睡哇!喜娃爹望着他说。

阿愣慢慢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说:“孩子考上大学是喜事,以前我也没帮过啥,我知道你这几天为孩子的学费煎熬,这是我攒的一万元,你拿着,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这!”喜娃爹呆了。

“我是光身一人,吃的是百家饭,用不上钱。”阿愣继续说。

“老哥,你这是?”喜娃爹不由鼻子一酸。

“啥也别说了,孩子念书要紧,如果你真有心,就在我死后,让喜娃在坟前给我烧张纸,叫我一声叔就够了。”

喜娃爹拿起炕上的香烟,本想给阿愣递上一支,可手哆嗦着,抽了几次,没有成功。

绣花枕情缘

文/无敌丁老头

说起那个绣花枕头,话儿长了。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想把她忘却,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老是在我的脑海里时隐时现,像波涛一样撞击着我的心坎,彻夜难眠,难以忘怀。

绣花枕普普通通。说是普通千真万确,是因为她与一般的枕头没有多大区别。确切地说,她是用一般的白滌凉布做成的。掐指一算,迄今已有近四十个年头了。她陪伴着我读完了大学。步入工作后,又伴我度过了十多个冬夏春秋。

绣花枕做工精致。枕头的正面绣有湖水、荷花、鸳鸯、蓝天和白云。一池湖水,只绣得波浪起伏,清澈见底;几朵荷花含苞待放,绘声绘色,停停玉立于湖水之中;一对面面相视的鸳鸯,含情默默,尽情地嬉游于水;片片白云,欲行欲止,飘染在蓝天之际。让人叹为观止。

绣花枕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这事儿还得从四十年前的那个秋天说起。

那年秋天,我被推荐上了大学。那时,我有一个女友,叫娟,是我一个临近村的,我们之间只是知己而已,彼此再没有丝毫的特殊关系。可是,我没有想到,就在我将要起身上学走的头几天一个晚上,此时,已是晚饭过后,皓月当头,我正在学校寝室里忙碌着收拾东西,娟悄悄地进来了,她羞羞答答地对我说:”你快要上大学走啦,我也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连夜给你赶做了一个枕头,手艺不好,不知你喜欢不,表示我的一点心意!”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接收女人的东西,感到非常腼腆,脸上顿觉热辣辣的。我顺手接过枕头,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傻愣愣地在哪儿站了许久,后来也不知道咋从口中嘣出“谢谢!谢谢!”两个字来!羞得我无地自容。

娟没有停住,说罢随后要走。 我不好意思地把她送出大门,直至渐远,渐远------

我上大学走了。在此后的几年间,和娟不断书来信往,随着一封封鸿雁传书,情感也在一天天一年年逐渐升华,以致发展到情侣的地步。可是,此事儿父母知道后,却极力反对,因为父母期盼着我将来能够走出农村,不在扛锄头打坷垃。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正处于被禁锢的年代,对于父母的话儿不敢违抗,只有言听计从。

无奈我和娟就这样分手了。娟虽说只读了三年书,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很理解很达情,没有说一句怨言。直到几十年以后的今天,我和娟仍然是好友,见了面亲如兄妹一般。

可是,我打内心里感到十分内疚,这么多年对不住娟。从此,那个绣花枕我一直没有再枕过,像收藏古物一样恭恭敬敬地把她珍藏了起来,一直精心保存了许多年。她给我留下的一段情缘,一直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心窝里。

往事如烟 。几十年过去了,尽管娟早已成了家,我也早有了妻室和幸福的家庭,然而,每当我回想起那段绣花枕情缘,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很深。我不会忘记,也不可能忘记。

永远,永远------

毕业了,给爱一个交代

文/管洪芬

邻居家的一个大男孩今年大学毕业了,从学校回来后,他是每天忙溜溜地找工作,终于逮上他有空,楼道里的一干熟人开始拿他打起了趣。问他,大学谈恋爱了没有?小伙子也不羞涩,坦坦荡荡回,现在大学里谈恋爱很正常的。这态度应该是默认。再问,女朋友哪里人啊,怎么都不带回来给你父母看看?小伙子呵呵一笑,大学里谈恋爱的人多,当真的人少……

原本彼时,我在阳台晾着衣服,再慢悠悠地听着楼下的闲聊,心情很好,可是当听到小伙子那么淡淡然地说出一句“大学里谈恋爱的人多,当真的人少”时,我的心终究一颤,记忆闪回中是不自禁的感叹:其实在大学谈恋爱谈到当了真的人还是很多,我就是其中一个。

其实真要回忆起来,那应该是十六七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在外省一所大专院校就读,因为一次同学联谊,认识了在另一所学校的他。印象里,第一次见到的他,文质彬彬,自带一股书生气质,而且感觉他性格很温和。在联谊会上,我和他都是属于不会跳舞、不会唱歌的那一类人,可能是“同病相怜”的更容易惺惺相惜,于是我们坐到了一起,而且很容易就找到了共同话题。也就是那一次,我们互问了姓名,也互留了联系方法,因为那时电话还不普及,公用电话费用又贵,我们便时常写信联系,也是不可避免地,我们慢慢就聊到了感情。

在两个相爱的人眼里,也许其他任何都不重要,都可忽略,因为相爱,我们忘记了我们其实是来自不同的省份,忘记了我们性格上其实有很多的不合,我们以为相爱一切都不是问题,我们相约携手,甚至相约毕业后要怎么构建属于我们俩的美好未来。我们期待毕业、期待未来,却不知道,正是我们期待的毕业让这段感情、所有的甜蜜和幸福戛然而止。

没有言明分手,却再也找不到他。给他写信,无数的信,都石沉大海。茫然无措中,我打他给我留的备用电话,也是找不到。那一段时间,我托朋友托同学满世界找他,得到的消息通通是没找到。挫败、揪痛,依然无休止地给他写信,但是,依然没有回信,一直没有。

再见到他是在四年后,我孩子满月的时候,就那样突然出现在我眼前。说一直很想我,可因为一直很失意……那一刻,分明地,我很淡然。我已经结婚了,我爱我的老公,我也很幸福。面对他,我没有一丝羞愧感,整整三年的时间,我感觉我已经对那份爱给了交代。

想起现下的孩子群中都流行一句话:毕业季,分手季。其实不管毕业抑或分手,我想,每个人至少应该对爱保有起码的尊重,爱过,就应该给爱一个交代,携手也好,分手也罢,别让爱恍若浮萍,爱着就好好爱,不爱了就对他明确说“不”,这应该才是对爱最好的态度。

外事心语

文/悲伤炫笑

我是蒲公英的一颗种子,等待着被摘下,而后随着优雅的风踏上远方华尔兹的旋律。

----题记

风筝的线终究还是被放开手,一向严肃的父亲也还是答应了我随风而飞的要求,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安静帮我地收拾行囊。一夜未眠,第二天清晨,我便已悄悄踏上远方。

城市的喧闹并不像小山村的热闹。我是来自一个小城镇的,没有太多的潮流感,也谈不上时尚。只是安静地流动在一群陌生面孔中,没有目的,也没有疲惫,只是安静地演绎着自己。想想之前的自己,90后的我总是听着单色凌的腔调:“原来微笑过后是拜别所有…”而我最后拜别的是死寂的像是没有尽头的环城路,我能做的也只有对落寞山下的莹莹灯火报以拜别所有的微笑了。收拾行囊时,实在想不起还有什么忘带的,但左心房却总像是缺了点什么似的。想想还是别留恋了,就这样,我踏上了远方的路。等我安稳的坐在车上的时候,看着车窗外的高山渐行渐远,终于还是记起了自己忘带了什么,是回忆罢了。想想自己,竟是这般的自私。只顾带了自己的行李和期待,却忘记了旧时的时光。不过,我想,下次再回来的时候,看见他们熟悉的笑容,我还是可以叫出他们的名字的。车程颠簸过后,匆忙的休息一晚。等早上阳光偷偷刺进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城市的生活带给我的只是多了些期待而已。一夜过后,你永远也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的!我迷迷糊糊的拿着通知书,懒散的走向期待已久的大学,不知为何,总是认真不起来。现在的我真想把昨天都作废,只要知道事儿在眼前。

各种累之后,总算是安顿下来,我的大一新生生活也算是拉开了序幕,但我还是没有习惯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刚开始的独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不堪,虽然充斥着满心的不情愿,可是依旧做了忙碌着的正在进行时。而我感到最荒唐的事儿是:脱离了寂静山村的我却从未少过笑。时时刻刻用官方笑意迅速敷衍模糊的影子,乐此不疲。我确定了这是我学习到的新东西。因为从我走进校门的一刻,眼睛便不停地转动,大脑快速思考,四肢摆出谦虚的姿态,然后告诉疑惑的自己,这是大学,是我的大学。

最后的最后,还是找到了正常的可爱的老师和乐于助人的学长学姐,还有个性的同学。我想,我该习惯了。

现在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忽然记起初中的国文老师讲题的时说过的话:“碌碌无为和忙忙碌碌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无所成,而后者并不一定了,后者是正在做事。希望大家可以为自己的理想和爱好而忙碌,而不是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我确定我想做老师所说的后者,一直以来,我也在努力的成为后者,但是现在我不确定我是否成为了那个听起来就感到厌恶的前者。我的大学,我发现了我想要的,但却也改变不了我即将拥有不该要的。这样算来,我的大一新生生活也还是能从文字里抠出些东西的,虽然像个东偏西凑的四不像。

唏嘘感慨之际,还记得这样一句话: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其实,我们只是一直都在输给自己。那么,大学的我,做一颗蒲公英种子吧,随远风踏上华丽的华尔兹舞步!

深夜对酒跑野马

文/李丁

“猫藏不住隔夜之食。”这是四十多年前我奶奶在世时常说的一句老话。是说贪吃的孩子总想一次就把好吃的零食一次吃光,不给自己留,当然也不会给别人留。夜深人静,我抬头看见案头已放了近半年的大半瓶华山论剑西凤酒,不由得感慨之。若在十年前,只要是在我面前打开的酒,不喝个底儿朝天,就休想把瓶子拿走。

半个世纪前,我出生在关中东部黄河古岸上的一个夹在黄河和洛河之间的小村子。小时候,经常看见父亲和来家里的亲朋好友小酌,我只能在逢年过节父亲酒禁大开时偶尔抿一口。稍大一点,也曾和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结拜兄弟”偷喝过。记得一九八一年秋我要离开村子去省城上大学,哥儿们几个在镇上食堂给我准备的饯行宴上就没有动酒。我上大学之前,父亲已复职回了西安。他对我的要求是,上学期间,烟,绝对不能吸,酒,逢年过节偶尔可以喝一点。他亲口告诉我,我们家族上几辈旁系中就有人因拼酒送了命。大学四年,我喝过不少回酒,所幸的是,从来就没有喝高过。大学毕业以后,我在南郊一所中专教书,因为我手里有了自己的钱,父亲在酒上也就对我放得比较开了。他学贯中西、中英文俱精,当然也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

我后来做了记者,三天一小酌,五天一大饮,便成了司空见惯的家常便饭。这时候,已退休在家的父亲只是谆谆告诫我,酒是人家的,肚子是自己的,不要喝出个好歹,也不要酒后耍酒疯,丢人现眼。喝了三十多年酒,还真没耍过酒疯。

九年前,父亲不在了。我由于突发高血压急救住院,出院后,便把酒彻底戒了。这倒是真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近几年,有些多年的老朋友看我在酒桌上滴酒不沾,才相信我真与酒绝了缘。春节后一位多年的老朋友请我喝酒见我滴酒不沾,临别就把剩下的半瓶酒硬塞给了我。他说:“现在不喝不要紧,别着急,把酒放在案头,啥时候想喝就啥时候喝。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觉悟的!”

夜深人静,青灯古卷,抬头看看案头美酒而不起酒兴,我自觉做到了。半瓶美酒,当然不好意思藏,那就让它长期呆在我的案头吧!我不是日理万机的达官贵人,案头这一点空地还是能腾出来的。

傻子的爱情

文/子羊

上班路上,我总能瞅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傻子,在大街上悠闲自在地晃悠。他无所事事,天真无邪,每天只知道拿着钞票,窜到附近的商店买零食。遇到路人故意挑逗他,嗨,把好吃的给我吧。他喜笑颜开,落落大方地将攥紧的零食,立即塞到人家手里,你吃吧。路人又说,你吃吧,我不吃。

据说,他父亲常年经商,麾下有两家公司,家财万贯。但老天不遂人愿,膝下就这么一个儿子,还是个弱智。他的父母怎能不伤心欲绝?父母试图将他培养成才,就像指挥家舟舟,在某个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然而,他们失望了,这个儿子实在不争气。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每天所做的事,依然只是拿着钞票,钻进街上的商店买零食,然后,一个人在大街上晃悠。这就是他全部的生活。

他脸上始终笑逐颜开,没有忧愁,没有悲伤。他的父母却是愁肠百结,心想,儿子以后的人生路该如何走?他们要不在了,儿子将何去何从?他们苦思冥想,决定给他找个媳妇。他们托人找寻的姑娘,来自偏僻落后的老山区,家里穷困潦倒。父母是安分守已的农民,一辈子在地里刨食。她步入校园,一路走来,学习成绩斐然。因为家里没钱,膝下又有弟妹。她不得已,忍痛撕掉大学录取通知书,把机会让给自己唯一的弟弟。家里依然拮据,眼看弟弟就要因为贫困辍学,而自己的父母又无能为力。她欲哭无泪。此时,有人说媒,将她说给傻子。她内心掀起狂涛骇浪,再三考虑,打算嫁给他。不过,她有个条件,男方家必须供自己的弟弟顺利读完大学。她热泪盈眶,这个抉择,深深震憾了父母和弟弟。弟弟泣不成声,姐,你不嫁,不要为了我毁了自己的一生的幸福。我宁愿不上大学。她哭哭啼啼,你是咱们家唯一的希望。如果你不读大学,爸,妈和我是不会幸福的。只要你上了大学,姐就是再苦,再难,心里也是高兴的。弟弟跪在她的面前,哽咽,姐,我对不起你!弟弟背起背包,抽抽泣泣踏上大学路,一步不回头地走了。

她心里不痛快,仍然强作笑颜,看着傻笑的丈夫天天在自己身边晃荡,心想,以后,我把他当作自己的兄弟看吧。人到底是情感动物,时间久了,他俩也有了感情。男人虽说是弱智,但单纯得像一张白纸。他从不会耍心眼,一心一意地对她。一到吃饭,他就疯疯癫癫地跑过来,拉着她的手,拽到桌子跟前。有时,他跑进超市,捧出一大堆零食,往她怀里塞,姐姐,你吃。她吞吞吐吐,一再推辞。他二话不说,将食品袋打开,倒在她的手上。夜里,他嘿嘿笑着,端来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将她的两只脚拖入水里。她心里温暖如春,他俩的感情日渐加深,但终究是亲情,不是爱情。

火红的太阳,光芒万丈。他拉着她的手,到广场放风筝。微风吹拂,她攥着线团,线越放越长,风筝越飞越高,最后只看见湛蓝的天空有一个黑点在晃动。他跟在她身后,跑啊,跳啊,姐姐,你看!姐姐,你看!她回头看看他,会心一笑。他其实不傻,下棋有点天分。他下棋是高手,附近没有人能下得过他。俩人没事的时候,也常在家下象棋。他赢的时候,拍着小手,嗷嗷直叫,还用小手轻轻刮她的鼻子。

一晃四年过去了。弟弟大学毕业,在外企找到了工作。他风尘仆仆跑来,找到姐姐,劝她离开这里,寻找自己的幸福。姐姐犹豫不决,你大学毕业,刚刚可以自立,我就抛弃他,这不太好吧。弟弟说,你在他家四年,也有付出。我们没有亏欠。你还年轻,应该寻找自己的幸福。在弟弟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她动了心思。有一天,他的父母正坐在家里看电视。她涨红着脸说道,我到超市去一趟。他父母没有觉察出不妥,你去吧。她匆匆走出家门,中途又返回,溜到卧室。他已经熟睡了,她蹑手蹑脚地走到床前,伏身轻轻一吻,泪如雨下。她呆呆地站了几分钟,转身又冲出家门。她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他醒了,不见了她,歇斯底里狂吼,疯疯癫癫往外跑,姐姐,你在哪里?你快回来!可是她再也听不到了。

如今落个人财两空,父母整日以泪洗面,彻底断了这个念头。清晨,他从床上爬起来,揉揉醒松的双眼。母亲走到他身边,面向窗外,你看,太阳出来了,天亮了。母亲笑了,他哭了。

给大一的我们共勉

文/吕文

我想,每个孩子在小时候应该都或多或少地憧憬过美好的大学生活,就是这份美好的憧憬支撑我们走到了现在,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我们作为大一新生,对于大学生活充满着无尽的新奇和想像。刚开始我们可以一天一夜不睡觉,去认识舍友然后在一起聊八卦;我们可以晚上12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去跑步然后我再自觉上早自习;我们也可以一天到晚泡在图书馆。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我们,也会凭着我们的新奇和想像,做着三分钟热度的事情。

但再过段日子,你看到的将是不同的景象:很少有人彻夜谈八卦了,更多的是低头玩手机的喜怒哀乐;很少有一个宿舍集体在图书馆泡一整天,更多的是个别用功的人静静地坐到图书馆里。

虽然没有了刚进大学校门时的新奇和想像,但我想说,大一是我们的奠基,只有我们把地基打好,我们才能保证大学的知识大厦不会坍塌。我们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才来到这里,难道就这样因为我们的懒惰而毁掉吗?父母的血汗钱,临行时父母的嘱托,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舍不得再让他们伤心流泪。当我们想要在大一混日子的时候,请想想我们的家人。因为我们背后支撑着的人,已把我们当成了他们的世界,假如我们放弃,他们的世界也将会坍塌。

我们要努力学习,珍惜好光阴,让自己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闲话高考

文/徐佳佳

最近高考出成绩了,又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每年的这个时候,高考就像季节一样,准时出现,为每一个六月增添这份特殊的色彩。

前几天看到朋友在微信上转发了这样一段话——“每年高考出分的时候,哭一批笑一批,只有上过大学的人才知道,四年后的风骚,谁的天下,都别说得太早,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突然想起比尔盖茨的话,难道坐头等舱会比坐经济舱先到达目的地吗?所以不要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站一路,也是一种历练。”

读到这段话,我不禁想起当年高考查分时的自己,一向成绩还算不错的我竟然仅仅刚过二本线,时至今日,我仍然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当时自己的心情,有惭愧,有不甘,有悔恨,有疲累……虽然父母并没有责备我,但我自己就觉得已经对不起全世界了,高中班主任劝我复读,思前想后,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二本学院。

转眼间大学四年过去了,我这个坐着“硬座”的乘客终于要下车找工作了,说学历没有任何影响,还是不够客观公正的,都说文凭是就业时的敲门砖,那么,在我们对于老板来说只是一个陌生求职者的时候,拿着“金砖”和“土砖”去敲门的待遇一定是不一样的。

最终,抱着“土砖”的我磕磕绊绊、跌跌撞撞,总算是找到了一份父母和自己都比较满意的工作。现在,再回想起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自己,最怕出门,最怕碰到熟人,有时候真的被问到了,说出学校名字的同时脸烫得不得了。细细想来,真的是没有必要,其实只要努力了,即使结果不尽人意,也大可不必念念不忘,毕竟不是所有的名牌大学生都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也不是所有的普通大学生都会饿肚子,一所大学名声的好坏,并不等同于它的每一名学生能力的高低。现在,我打心眼儿里觉得我的大学很棒,在那里,我收获了最多的成长,感谢我的大学!

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性测验,人生的路很长,考验很多,不到最后,莫论成败。只要不断的努力,总会有收获,要相信,上天会眷顾每一个努力的生灵。

对于高考,如果你不甘心,不必悔恨自责,可以重头再来,但如果你选择了继续,就应该放下名牌与否的包袱,轻装上阵,认真走好每一步,过去不能改变,未来却可以把握。

在高三最艰苦的时期,老师和家长总会这样鼓励我们“再坚持一下吧,等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就自由了”,其实不然,家长朋友们,不论您的孩子成绩好坏,也不论他将要就读的是名牌大学还是普通高校,您都有责任让孩子在进入校园的那一刻懂得:“高考不是学习征程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不论现在是欢笑还是泪水,愿,所有高考考生,在四年之后,都能收获一个美丽的毕业季,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

理想的房子

文/冯唐

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要有十个要素。

第一,房间面积要小。一卧,最多两卧,多出来的一个卧房当客房,或者等小孩儿长到青春期要求自己睡时用,或者偶尔夫妻吵架需要分房睡时用。每个卧房不超过十平方米,乾隆帝的卧房也不过十来平方米,平常人王气更弱,不僭越。卧室里最好有大些的衣橱,常穿的衣服可以挂起来,旅行箱也可以藏到视线之外。一厨。如今的女性追求平等,做完饭不洗碗,所以要有洗碗机。要有烤箱,不做饭的时候可以烤鸡翅和羊肉。一起居室。一桌,六到十把椅子,吃饭、喝茶、看书、写作都有地方了。最好有个真壁炉,天冷的时候点起一把火,心里就踏实了。最好再有个宽大的单人真皮沙发,中饭之后,瘫在里面看书,被书困倒,被夕阳晒醒,午睡前看的内容都记到脑子里了。这样算下来,一百平方米足够了。如果嫌小,想想,多出来的面积和房间你一年也去不了几次;想想,面积小,好打扫。如果还嫌小,就减东西,一年以上没碰过的东西,理论上讲都可以扔了。

第二,要有个大点儿的院子。有树,最好是果树或者开花的树,或者又开花又结果的。自家的果子长得再难看也甜。哪怕花期再短、平时打理再烦,每年开花的那几天,在树下支张桌子,摆上简单的下酒菜,开瓶顺口的酒,看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动,也值了。要有动物,大大小小的鸟用不同“方言”叫,松鼠、野猫、鹿不定时地来看看你在读什么书。它们知道你没有杀心,见你靠近也不躲避,只稍稍侧身,让你走过去而已。

第三,要有好天气。不要太干燥,不要太湿,冬天不要太长,夏天早晚不要太热。

第四,要有景色。尽管你天天看,但是景色依旧重要,或许正是因为你会天天看到。如果你的眼睛足够尖,你会发现,尽管你天天看,景色每天都不一样。每天看看不一样的云,想想昨晚的梦,和自己聊一会儿天,日子容易充盈起来。

第五,附近要有公园。越近越好,走路三五分钟能到最好,如果开车才能到,不能算房子附近有公园。公园不用很大,有简单的草坪,一圈两三百米,能跑步就好。人过四十,不再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反而似乎总有拉不开的筋骨,跑步是解药。每天跑跑,三五千米,汗出透,整个人都好了。

第六,附近要有大学。最好走路能到,最好是个像样的好大学。有大学就有图书馆,有看不完的书可以蹭着看。有大学就有苍蝇小馆儿,而且开到很晚,一年到头都有便宜的好吃的。有大学就有教授,要张课程表,去蹭大课听。有大学就有女生,花落了,还可以在校园里看女生。

第七,附近要有足够好的生活设施。最好有几家好餐馆,开了几十年,食材新鲜,厨师可靠,菜好到你常吃不厌,懒得做饭了就可以不做。最好有几家好咖啡馆,豆子现磨,闻香进门,餐点都让人惦念。最好有一两家走路就能到的独立书店,时常能翻翻新书,每次能买到一两本过去一直想读但是没机会读的旧书。小学和中学都在走路可达的范围内,否则接送小孩儿上下学就会消耗掉你不多的自由时间。多数病都是年纪大了之后得的,老了之后,医院是必需的。医院最好走路能到,建筑不必雕梁画栋,等候时间不长就好,医生能不乱开药、能多和你解释病情、能体会到你的痛苦就好。

第八,所在城市要有历史。最好百年以上,连续不断。有很多古董店,家具、瓷器、餐具,买了就在日常的生活里使用。一年下来,在古董店买的东西比网购的还多。有不少博物馆,一些古迹,偶尔逛逛,觉得祖先并不遥远。

第九,一个小时车程之内有国际机场。人偶尔还是要出去走走,度假、会友、凑热闹。

第十,附近要有朋友。最好有很多朋友。朋友们就散住在附近几个街区,不用提前约,菜香飘起时,几个电话就能聚起几个人。酒量不同,酒品接近;术业不同,三观接近。菜一般,就多喝点酒;酒不好,就再多喝点,很快就能高兴起来。一生中,人除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剩下最重要的就是和相看两不厌的人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这第十点是最重要的一点。老舍先生您如果还健在,您在哪里,北平就在哪里,哪里就是北平。所以如果看上一处房子,买了下来,让房子变得更理想的捷径是鼓动好朋友们也在附近买房,共我山头住。

当然,这十点之前,有些更基本的要求:空气是干净的,水是能喝的,食品是能吃的,无论什么时候在街上走都是安全的,没有什么组织是能不依法就把你从你的房子里带走的。有时候,这些要求看上去是如此基本,但是有时候,又似乎是那么遥不可及。

我的旅程我的路

文/夜小软

我的旅程我的路

每个成长在小县城的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关于大城市的梦想。 比起小县城的脏乱滞后,大城市里明显充满了秩序和繁华,充满了欲望,也充满了希望。年轻人为寻找希望,实现梦想,或凭借十年寒窗的苦读去挤独木桥,或依靠双手辛勤的劳作去挣辛苦费,一批又一批地离开了小县城,奔向大城市。

我是一个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小县城年轻人。俗称,乡下人。我离开小县城的方式足以令父母自豪因我以近630的高分跨过了独木桥。

还记得当年六月成绩出来后,摆在我面前是三座城市,三所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父母从我幼时便给我灌输了去北京读大学的梦想,但是这梦想近在眼前之时,我却背弃了它,最终选择了上海。父母不解,甚至埋怨、生气,也没有改变我的决心。北京是首都,那又如何呢?上海,可是十里洋场啊。

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与父母的期望,就不在一条线上。

全中国简称华师大的师范大学有很多,但是属于我的只有那一所。华东师范大学。初入大学,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爱在华师大”。的确,校园里环境优美,曲水流觞,亭台楼阁,处处是景,笔笔皆画;加上身为师范大学的优势,美女如云,自然少不了各类才子佳人。但是这所大学并非只有美丽的外衣,她拥有上海藏书最多的图书馆,有着非常浓厚的学术传统和氛围,还有许多博学睿智的师长。

而这一切,当我离开了她之后,才开始怀念。人年轻时,总会这样。当拥有一些值得珍藏的东西时,总是不觉得手中之物弥足珍贵,直到失去了,方才追悔莫及。失去的东西多了,后悔的次数多了,才会追忆,才会反思,才会吸取教训,才会懂得成长。是的,年轻人要长大,总是免不了伤痛,免不了磕磕碰碰。

当时的我,也不懂得珍惜其实是个动词。我不珍惜图书馆里浩如烟云的藏书,定下了无数次的借阅计划却始终看不完最初借的那一本。我不珍惜校园里墨墨书香的学习环境,无数次路过自修室却从不曾捧书去里面坐一会。我不珍惜课堂上聆听师长谆谆教诲的机会,无数次盯着老师走神或瞌睡。我也曾告诉自己要惜取少年时,却总是等到花落之后才发现,已经又过了一年。这样一年一年,我毕业 了。

大学里阳光明媚的日子忽而远去。从樱桃河畔走出来,脚底的青石逐渐替换成了镶满马赛克的地砖,河岸的水草蔓延成了空调房里无精打采的绿植。因为在大学里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我找工作的过程并不顺利。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旅行社做欧洲游的签证,每天的任务就是将无数位国人的身份证房产证存款证明等等中文证件翻译成英文、法文,然后奔波于旅行社和签证中心,在上海接近40°的高温中走过外白渡桥,穿越大城市的车水马龙。

看似忙乱,实则茫然。

这一年的冬天,爷爷过世了。我辞去了工作,回了老家,为爷爷守灵。我想,爷爷是不愿意我留在上海的,所以他日思夜想召我回家,却最终没有等到我。我在爷爷灵前哭个不停,眼泪模糊了双眼,也堵住了鼻子。在这个冬天,我真正体会到了泣涕不能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天很冷,乌压压的,还在飘着雪。我跪在灵前,在旅行社工作时的那种空荡的茫然被爷爷的死讯打得无影无踪。此时我才猛然发觉,比起前途更重要的,是家人。

然而我跟我妈说我不要去太远的地方,就在家附近找工作时,我妈却拒绝了我。她始终认为我应该去北京,去大城市,才对得起我在上海的这四年。我思前想后,虽然爷爷的死对我打击非常大,但是我心中依然有着飞扬的理想。成就与家人,总有一个平衡点。最终,春天来临的时候,我顺着南风吹来的方向,来到了广州。是的,广州是个大城市,而且离家不算太远,还有三小时高铁直达——这算是一种别样的平衡。

在广州找工作,原本我属意一家动漫杂志社,但是阴差阳错,又或者命中注定,我进了一家游戏公司,做文案策划。初来广州,正赶上回南天,空气潮湿无比,我身上起了大大小小的湿疹。还好有朋友学医,告诉我要喝凉茶。原本闻到凉茶的味道就不舒服的我,在那一年夏天,每天都要喝一瓶。那时候,我还笑着对朋友说,习惯了原本不习惯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成长。

这家游戏公司有员工宿舍,但是能够分给我的房子只有一个小隔间,四周都没有窗,很闷。我便在外自己租了一个房子,不大,而且在顶楼,不通风,还很晒。父亲来过一次,都没有地方坐。他心疼我,要我换一份工作,我却总说,不急。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我只知道自己喜欢写东西,想要找一份文字方面的工作。但是,这个“方面”,是如此广阔。

在那间小屋的阳台上,我养了一只猫。黄皮的虎斑猫,很乖,也很胆小。都说物似主人型,我想,其实我也是这样胆小的,所以心甘情愿窝在这样的小屋里,也不愿意走出去。然而最终,我还是离开了那家公司。说来也好笑,我在那家公司呆了近一年,基本上是一个季度换一个主策划,同样的也一个季度换一个游戏脚本。最后一任主策划与我理念不合,我选择了辞职。

过年的时候,我又一次回了老家。爷爷的坟上长出了新草,矮矮的,绿绿的,还盖不住底下的黄土。家里过年依旧热闹,我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一年过完,我就二十四岁了。以前回家,亲戚总会问,成绩怎么样,有没有奖学金,有没有男朋友。现在回家,亲戚依旧会问我有没有男朋友,成绩却变成了工作,奖学金变成了工资。我只好笑着回答,没找男朋友,工作刚辞掉,还在找。亲戚们很惋惜地说,哎呀你居然还没稳定下来啊。

我知道,我又为亲戚们贡献了一个谈资。

在亲戚们的眼中,我的一生应该符合他们的规划,哪个年龄段该干什么事。倘若我没有完成,便是对不起父母,对不起长辈,对不起这个社会。他们关怀我的工作和婚姻,却不止于口头,还经常付诸实际行动,比如,四处帮我物色相亲对象。父母也颇为担心我在亲戚眼中的形象,但他们更担心我的未来。

我便又离了家,来到广州。这次离家之前,曾祖母拉着我的手眼泪婆娑地说:“你爷爷不在了,你也不要去太远,我就要看不到你了。”近九十高龄的她,哭得像个小孩。在离开与留下之间我挣扎了许久,却终究拗不过自己心中创建的那个平衡,也拗不过那种扎根于文字的理想。我安慰自己说,我会时常回家看看的,反正这样近。

这一次来广州,我找到了 捷普。来到捷普之后我发现的第一件事就是,这地方真的太远了。从捷普到广州南站所花费的时间,跟从广州南站到我家那个高铁站的时间,差不了多少。但是撇开这个,公司环境优美,福利待遇也好,而且工作内容又符合我的期望——我有什么理由拒绝它呢?

父母得知我在捷普工作后非常高兴。连只在过年时见一面的外公都打电话过来,对我表示祝贺。好吧,选择捷普,也许是我从大学毕业以来,不,从我进大学开始这五六年来,做的唯一一件令父母长辈都满意的事情。爷爷泉下有知,也应当高兴的吧。

如今,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一个多月。父亲趁着学校放月假,来了广州,到公司里来看我。对比我一年前住的那个小屋,父亲非常满意捷普宿舍的情况。他大笑着说:“好好干!”自从我毕业了开始找工作以来,我第一次看到他这么开心。父亲年纪大了,头上有了白发,胡子也开始染上霜色,连笑的时候都会在眼角眉梢堆起皱纹。我却仿佛现在才知道,他已经老了。我答应他,我会努力工作,让自己过得开心。

年少时,我总以为父母为我安排的路是他们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加于我身上,逼迫我去完成他们当年无法实现的梦想。甚至大学时,我依然这样觉得。直到工作了,碰壁了,终于顺遂了,才恍然察觉那名为“安排”的爱。其实走一条符合他们期望的路,并没有什么不好。在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中,总可以获得平衡。我想我现在,就是找到了这个平衡,就像我找到了成就与家人之间的那个平衡一样。

在百转千回之后,我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找到了除自己外,谁都不能给予的未来。找到了目标,也找回了家人之间的和睦。这样的人生,真是太美好了,不是吗?

星空大学

文/楼欢贤

傍晚,白天学校的太阳老师下班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月亮老师走出了家门,放出了光辉,照得大地一片银辉,星星同学们早就在教室门口等老师了,它们有的互相玩着眨眼的游戏,一闪一闪的,把天空这个大银幕装点得格外美丽;有的互相追逐,在天空这个大绒被上划下美丽的孤线。月亮老师终于来了,她每天都会变样,有时瘦得像根线,有时又长得像个盘。今天,是她最胖的时候,她挺着大肚子为同学们开了“门”,大家就像潮水涌进教室坐好了。

月亮老师开始上课了,她用甜美的声音说:“同学们,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同学,并围绕新同学上一节讨论课。”星星们一时来了精神,个个眨着眼睛望着月亮老师。月亮老师问:“大家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星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过!”月亮老师接着说:“前几天,嫦娥姐姐第三次来拜访我,还带来了‘玉兔’同学,大家热烈欢迎!”讲台下掌声雷动,星星们眨眼鼓掌,因为星星太多了,月亮老师的眼睛快要被闪花了。月亮老师接着说:“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玉兔’同学来自哪里,是干什么的。”话音刚落,星星们就快速分成了无数个小组,有“北斗七星”组,有“天龙星座”组等等。虽然大多数同学很守纪律,但彗星就不那么听话了,它们在“教室”里横冲直撞,而且不时地扔“垃圾”,月亮老师火冒三丈,大喝:“停!彗星全部出去站着,并打扫一个星期的卫生!”彗星出去后,月亮老师说:“现在请大家举手回答。”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月亮老师的眼睛差点又被闪花了。星星们的答案各不相同,已经把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全部说完了,所有的词也都被重新组合了,也没有一个正确答案。月亮老师说:“既然大家众说纷纭,就让‘玉兔’同学闪亮登场吧!”“玉兔”同学慢慢地走上了“讲台”说:“大家好,我是‘玉兔’,我的‘老家’就在中国,我是探测器,中国科学家让‘嫦娥姐姐’带我来月亮老师这里探测一些秘密。”大家鼓起了掌,月亮老师说:“时间差不多了,明天见!”大家跟老师再见后,回家“睡觉”了。

我也要好好睡觉,明天好好上学。

找工作

文/刘卫

当年上高中分班时,侄女小慧文理成绩均平平常常,小弟特设了一顿家宴,征求全家人的意见。

在县教委当副主任的姐夫拍着胸保证:“叫小慧读文科吧!报现代汉语。我有个老同事被调到省重点中学当副校长。等小慧学成了,我跟他打个招呼,不说当有编制的老师,做个合同工老师还是可以的。以后做满五年,再转为编制。”

有了姐夫的话垫底,小弟就把小慧往这个方向培养。有熟人,毕业即就业,该多好。于是,在高中分科时,小慧选读文科。高考后,按其分数只能上“三本”。再次跟姐夫确认,他那话还算数,又把现代汉语报成第一志愿。经过四年的苦读,小慧终于拿到了大学文凭。

等小弟专程拜访姐夫,请其出山找人,可他苦着脸说:“哎呀,真是不巧,老同事刚刚办了退休手续,说话不顶用呀!现在重点中学也是‘逢进必考’,而且起码要是211院校的文凭呀!小慧连公聘的报名资格都没有。实在是不好意思啊!”

小弟气鼓鼓地回来,当时憋着没发火。预约的就业门被堵死了,这不是害了娃嘛!

毕业至今,已经快满两年,小慧换了七八份工作,当过网络编辑,出过企业内刊,在一家教育机构辅导过小学生的作文,还写过地产广告……前不久,我去小弟家玩,小慧又失业了。大学专业学“夹生”了,她不知道该如何给自己职业定位。小弟感叹:错一步连环错。这年头,亲戚熟人不一定靠得住。读个水货大学,还不如上职业学院掌握一项具体技能,就业来得更实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