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丽江的文章

2023/02/02经典文章

关于丽江的文章(精选11篇)

我的丽江

文/Mr Child

2013年2月15号,踏上了丽江之旅。之前对于这个假期的安排一直飘忽不定,终于在某个下午做了一个决定,去千里之外的丽江。丽江,这个名子对我并不陌生,十多年前,我已经来过一次,印象中的丽江是一个流水从家中过,围水而建的一个城市,清秀而不失安静,当时那种流水从家中过,家家门前有流水的情况吸引着我,使我久久不能释怀,终于,间隔将近十多年后,我又再次拜访丽江。

现在,通往丽江的方式越来越方便快捷,高速公路,飞机,铁路,现代化交通工具一应俱全,无不宣告着丽江这座高原小城的热闹与喧嚣。临近傍晚,终于抵达丽江,走出丽江现代而不失本地特色的火车站,一阵阵风吹过,昏昏沉沉的头脑为之一振,看着远处的点点星光,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丽江,我来了。

到丽江已经是夜晚了,听说丽江的夜晚是很漂亮的,那么就乘着夜色,逛一逛这个小镇,沿街商家的灯光把这个古老的小镇照的分外的明亮,加上古镇上特有的装饰灯光的作用,恍惚有种穿越的感觉。游客如梭,穿行于丽江的各个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的人群出现于各种各样的商店中,脚下的青石板路已经被岁月磨得光滑,就这样一边走边感受,终于来到了着名的四方街,因其四周有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故名四方街。据说这里曾是茶马古道重要的枢纽,是南来北往的商人们交换商品的集市,热闹非凡;现在的四方街熙熙攘攘,想必一点不亚于过去,沿着四方街往上走,就到了着名的酒吧一条街,大大小小的酒吧沿河而建,鳞次栉比,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样子。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到了山顶,就可以一览丽江古城的全貌,纳西明清的建筑与现代灯光艺术相结合,造就了一种宁静而安详的美感。

相较于夜晚的喧嚣,我更喜欢丽江的清晨。没有那么多的游人,也没有那么多的声音的喧嚣,一切是那么的安宁,丽江的小巷四通发达,好像蜘蛛网一般,随意的走入一条小巷里,弯弯曲曲好像没有尽头一般,在丽江几乎家家都养着狗,走在巷子里,都会看见一只或是数只狗趴在那或嬉戏,或安静的晒太阳一切是那么的安静,周遭的一切都构成了中国式的田园生活,给人以安静,祥和。沿着小巷就这样弯弯曲曲的走着,前方的路看不见尽头,看似没有路,等走到近头才给人以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脚下的青石板路又弯弯曲曲的不知延生至何处。

人们都说,丽江是一个适合发呆,晒太阳的地方。的确,丽江的天是那么的蓝,阳光是那么的强烈,随意找一个地,安静的享受阳光所带来的温暖,在这和煦的下午,耳边回想起当地的民谣歌曲,感觉是那么的美好,就让我融入到这和煦的阳光中吧。

心乡宁静

文/金权

喜欢沈从文,喜欢汪曾祺,喜欢吴冠中。

喜欢宁静,喜欢偏远,喜欢文字的娓娓道来,喜欢中国山水画的空灵缥缈,喜欢乡村的遗世独立。

吾心安处是吾乡。

秋天。东坞村。阳光是黄色的。柿子是黄色的。土坯房年代久远,是黄色的。

枧底镇。东坞村。应该是一次偶遇。

在此之前,当地人把它说成是古村落,我一点好奇心都没有。在中国,古村落太多,如果有一二幢明清或是民国时期的建筑,无论官舍,还是商宅,亦或普通民居,这个地方就被炒成了“古村落”或者“古镇”,继而便是没完没了的商业开发和红红火火的农家乐。旅游业和经济发展,仿佛就是当下纠结不清的两大主题。

中国的许多村庄都在模仿城市,接近城市,东坞村不是。

沉寂,安宁,像一个被遗忘的孤寡老人,简单,贫瘠,卑微,无人惊扰。

东坞村不是“古村落”, 是童年的记忆,是历史的标签,是被粗心的读者忽略的简略前言,是……是被经济时代遗忘的乡村角落。(很不忍心说出这句定义)

七八幢不到百年的简陋民居,隐藏在枧底镇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心安理得地偏于一隅。如果没有当地人向导,至今,我还是找不到这个地方。

不喜欢矫情。

看过那么多的古镇和古村落,一开始这里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刚进村,老远就能看见几幢陈旧的土坯房,简单,朴素,无艺术的粉饰,无考古的标榜,更无传说和故事的渲染,倒是有些贫穷、破败、颓废之感。生长自农村,我从不认为这些是美。

倒是村口的一小爿水塘吸引了我。水是死水,碧绿碧绿的,却也平静,周围几棵古树的树枝稀稀落落的伸向水面,树后便是一二幢土坯房。土坯房不大,偎依在几棵硕果累累的高大的柿子树下。墙体曾用石灰粉刷过,年代久远,雨水冲刷,已经面目全非,石灰的斑驳和脱落和泥土的黄混为一体。木门,黑瓦,门窗紧锁,无人居住,和屋后金黄的柿子一同倒映在碧绿的水面上,简洁而浓烈,很有吴冠中江南山水的意境,只是缺少了空蒙的江南烟雨作背景。

村庄依山傍水,依山势次第而上。

和中国后工业时代的乡村一样,年轻力壮的人都出去了,有钱的也早已搬离,所以村庄显得特别安静,很少看到人影。时至中午,也没有看到几缕炊烟袅袅升起,也没闻到菜香四溢。在大山里,村庄仿佛一直在沉睡,还好有午后的阳光,可以蒸腾起热火朝天的生气;还好有偶尔的羊咩数声,让你知道这里是有人群居住的;还好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穿村而过,稍显时代气息。

一层一层的旧民居,绿树掩映下,光阴斑驳,一个人走,容易时光恍惚。

这种沉寂很适合文人的调调,也适合我。所以无可遏制地喜欢上了沈从文、汪曾祺,喜欢他们笔下民国时期战乱和灾难之外的中国乡村和虚幻的恬适。我固执地认为,这是人性最真实的部分,是对真生活不可剥夺的爱和沉湎,是生命之中最高尚的情操,一个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必须拥有,必须情比金坚。

我爱着我的生命。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喜欢上了这种安静,已至中年,无可厚非。喜欢一个人傻傻地窝在家里,不交友不交流;喜欢一个人出走他乡,随遇而安;喜欢柴米油盐的琐碎;喜欢被生活烟熏火燎;喜欢一个人在月色之下翻洗前半生……

有一年,去丽江。总想着,彩云之南,遥远;丽江,更远。

到丽江时,已傍晚。灯火辉煌的丽江,人头攒动,人声鼎沸,鱼贯的人群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都不未过。酒吧像菜市场的摊位,沿街排开,一条街叠着一条街,贯穿大街小巷,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嘈杂得你根本分不清音乐是从哪一间酒吧飘出来的。

兴味索然。

之后去大家推荐的束河古镇,依旧。

还好有白沙。这是个很小的古镇,游人经过丽江、束河的过滤,最后能到达这里的,寥寥无几。

古镇成片的古老民居,祥和、安宁,还保留有七八十年代乡村公社的生活气息。街道就一条,两头还是石子路,更远处是乡野。没有菜市场,几个卖菜的纳西族老人坐在街头围成一圈,就算一个“市场”,简单得有点像是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我很好奇。老人卖的都是当地的山货,几朵山里的菌子还藏在潮湿的松针和苔藓里鲜嫩欲滴,几棵白菜根部还沾着湿漉漉的泥土,我猜那几个鸡蛋或许还有母鸡的体温。

那个下午,云南的阳光很好,一个人,静静地走,静静地看,偶尔在一幢老房子里停下来,主人来自宝岛台湾,他指着头顶的阳台告诉:“上去坐坐,可以看到玉龙雪山。”

我不知道,此刻,在东坞村,自己怎么会突然想起这些。

在东坞村,可以看到连绵的青山和鳞次栉比的稻田,可以看到阳光从屋檐移到沟渠的轨迹,可以看到散落山坡上的羊和牧归的牛,以及静静晒着太阳的大黄狗……时光竟如此慵懒,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慢下来、静下来?如风平浪静的塘水,掀不起一丁点涟漪;如矗立风雨几十年的土坯房,岿然不动;如守着土坯房几十年如一日的老人,坐在门前,看家、剥手指,打盹,做生前身后的飘渺梦……

还是丽江。我知道,夜色下的丽江并非真的丽江,非我所想的丽江。

云南的清晨醒得很晚,早上七八点,喧嚣了一夜的丽江,此刻静得让人怜爱、心醉,打个喷嚏都很奢侈,是罪过。古朴的木门,光滑的彩石街道,深邃的巷子,高耸的楼阁,写着纳西族文字的墙壁和旗帜、木牌……除了环卫工人,这个小城此刻还在酣眠,还在做着沉积了千年的春秋大梦。

原来,丽江的最美是清晨。

这样的清晨清澈如水,如玉龙雪山流下的雪水,环绕丽江古城汩汩流淌,冰凉、净洁,没有一丝的喧哗、嘈杂、无序。

东坞村当然不比丽江。但愿不似丽江。

它的安静是细沙中的泉眼,细小、完整、无声、延绵,是无边佛法中的一个小小的偈语,可道,可不道,最好无道。

入我眼者,入我心;入心者,即吾乡。

语言凌乱,思绪万千,不知所云,心安即家。

读耕文林

文/v

在“天晴好个秋”的时节,我走进了云南丽江古城的文林村,先欣赏本土文化人士杨陆老先生为文林村恢复重建魁星阁撰写的门楼长联,随后入院坝读反映纳西先祖对国家认同的《白狼王歌》碑,再往上走,读到白庚胜先生题词:“藏金藏银不如藏书,知天知地最好知理”,最后入藏书楼拜了魁星。

转入魁星阁,文林古乐会演绎的纳西古乐白沙细乐、洞经音乐悠扬悦耳,纳西族民间舞蹈勒巴舞、热美蹉热情奔放,“乐舞之乡”名符其实。时逢重阳节,村里正给40多位80岁以上的老寿星过节,寿星们戴上大红花、领上寿碗,唱不完的《阿丽丽》,赞不尽今天的美好生活。

入村,一栋栋古藤古木环绕的古纳西院落分布东河两岸,古老的东巴文随处可见,恰逢国庆节期间,到处彩旗猎猎作响,飞檐画壁中透着喜庆,现代气息中保存着传统,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其间走动,他们或许是奔着盛名的“长街宴”而来,或为“文林文化之夜”而去。可我还是想往老街走走,穿过鳞次栉比的纳西院落,去寻找曾经建鸡足山悉檀寺、筑黑龙潭五凤楼的文林木匠。还有,曾经缝制羊皮佩带的旧时手工艺皮匠人哪里去寻?赫赫有名的竹编草帽哪里去找?我还想品尝名噪一时的“三吉”水加石磨磨出的豆腐、鸡豆凉粉,用“丽江头醋”调味的手工纳西粑粑,那些都是我儿时进城午饭的标配。所有的记忆,依稀还在。

再往上走,一条五彩石铺成的古老石板路,由南向北穿村而过,虽说不上年代,但上百年历史的土墙碧瓦犹在,青苔苍苍显着古村落的古意。村里尽管商铺林立、客栈夹道,但这条古道保存得还比较完好,两边幸存着一百多院明清建筑。抬头望,天空是一抹丽江蓝;低头看,马蹄印深深。瞬时唤醒了我往昔的记忆:没有赶上茶马古道最繁华时出生的我,在50多年前踏上了文林古道。我的爷爷牵着一匹高头大马,我雄纠纠地骑在马背上进城,把马栓于村头表叔老屋背后那棵百年祭天柏树下,然后小憩,品尝面慈目祥的姑奶给的糖果。如今,表叔家尚义文林村70号老屋的位置上,开了一家名叫“知音”的客栈,物是人非,马蹄声已经远去,唯有老屋后一棵上百年的古漆树还在吐着新枝,留下了点儿念想。

陪我的几位老者说,这条街两边,曾经开过十多家马店,最有名的是当地人杨石金开的永宁驿,他的马店专门接待宁蒗人,把马帮生意做到了永宁和木里,还把永宁的贵族公主娶来为妻,一时成为美谈,尽管他后来命运坎坷,但也是游走在丽江茶马古道上的骄傲者。

古道寻古,当然还有去处,表叔与几位老者都不约而同地要领我去造访五一街文生巷35号。推开书有“集福·凝祥”的大门,里边是一个三坊一照壁明清建筑院落,苔藓碧瓦的正屋檐下挂着一块匾,题写道:恭贺李义宇老师从教六十周年桃李满天下,落款为丽江县教育学会。李义宇为纳西前辈文化人,一家四代人从教百余年,其父李献延自1877年设私塾,李义宇从教60年,其三儿五侄都曾从教多年,是真正的“教育世家”。我心生敬佩,想见见他的后代。一个操外省口音的人走来说,这里已是他租的客栈了,客气地问我找什么?我说找李义宇后人,还有找匾。他就领我往屋旮旯里走,并指给我说,这角落里还有一块遗留下来的匾。我如获至宝,抱出来拂拭尘埃,匾题的是 “一代师表”四个大字。

逝者如斯!逝去的岂止是茶马古道东线入城马铃铛的声音,还有盛及一时的丽江“骡马会”。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农历三月和七月,当时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在文林村口的金虹山麓举办骡马会,丽江、永胜、宁蒗、迪庆、大理等地上万马匹在村里安营扎寨,人声马嘶入耳,喧哗一时。而且,骡马会不仅是牲畜和物资交易大会,也是年青人谈情说爱的好去处。

毕竟是一个茶马古道上的古村落,仅仅是来打卡就有些枉来文林了,这是一个需要把脚步停下来的地方。在“知音”客栈里体验慢生活,用纳西人的瓦罐煨茶,再听古乐会的一曲纳西音乐,然后,骑一匹马暮归。

文林故事多,可我听村长讲得最多的是一代又一代村民信而不失、勤俭持家、始终不渝、砥砺奋进,谱写新时代美好篇章的故事,以及当地尊师重教、助人为乐,优秀家风家训传承不息,孝老敬老节节庆活动连续举办的故事。

站在金虹山麓,鸟瞰茶马古道东门的文林村,我更看到一个朵朵花儿一样向着东方的古寨子,正徐徐拉开新时代的画轴。

跟随心意,往丽江深处退

不必思考,也不需要目标,脚想往哪去,心跟着去就好。

古城是许多条小巷编出的网,迷宫一般,从这个小巷又通往另外一个小巷,走对了,再拐到其他小巷。走不通了,回到原点继续。

雪山上下来的水,明的能见鱼,暗的能听声,不得不佩服起当初建城时采纳的河水先行的规划。

小巷罗布着无数和旅游相关的小店,只要打开门的,都可以进入。店主多半忙于手头的活计,多半晒太阳发呆,毫不在意有人在店里进出。每个在丽江古城有店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不管是土着还是异乡客,不管店里的东西是自己做的,还是从尼泊尔、印度、马来西亚淘来的。他们总是固执着自己的风格,买不买随便,自在地欣赏既是。

看见感兴趣的,可以翻看;碰上投缘的人,可以聊。

丽江的魅力就是能使人慢的下来,随意的退得到生命应当享受的日子里。等各位退网古城深处、退到丽江传统生活方式上了,都会感激着这地方让自己找到闲适生活中的G点。其实,“退”也是丽江人生活方式,恒古不变。只是世人如今遇上了,接受了,感动了,想念了…

总是因为时间

总觉得时间不是简单的东西。时间拉长了距离,时间改变了某些关系,时间让我们越走越远。

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丽江,所有的时光都是属于我们的。那时候我们在丽江的酒吧听那位叫依米的女歌手唱着 三十年 五十年七十年/一生眷恋,后来与你告别了丽江,与你走到了今天,我才知道那是怎样的眷恋。然而丽江,我们的丽江。早已停留在去年的那个夏天,再也不复返。我多想能与你回到从前,回到丽江的小客栈,每夜都被你拥着入眠,有时清晨被屋外的雨声吵醒,有时被人们的谈话声吵醒,睁开眼睛看到的依旧是你安睡的脸,然后抱着你,继续入睡。那些夜晚我们聊很多东西,关于学习,关于朋友,关于我和你。那些话题从不让我们感到疲倦。那时候我就告诉过你,我有多爱你。现在,也是这样的爱你。可是24小时都有你在身边的日子只能停留在去年夏天。一切都是去年夏天。虽然你常常会和我提起那些属于我们的日子,可是你并没有似我这般地想念。

前段时间去找你的时候,日子好像又回到了从前。依然可以拥着你入睡,清晨醒来的时候还是可以看到你的脸。可是相处的时间那么短暂,一转眼,我已在另外的城市,离你很远的城市。那天和你打电话说我在这边好累,每天醒来就马上去画室,每天闭上眼睛躺在床上脑海浮现的还是那些线条和光影,你说坚持。于是我依旧提起笔,小心翼翼地用线条勾画那些图案。因为你说要坚持。

现在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你忙着学习,我忙着画画。我常常想不通为什么我们的距离我们的想法会改变,最后我只能把这一切归咎于时间。而我试图要改变的时候,面对的是时间,我不只是束手无策,我根本就是无能为力。

如果明年,我能考上我中意的大学,而你也在我的帮助和你的努力之下考上了大学,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等我们忙完了,彻底解放了,我依旧会回到丽江,你知道的,我在丽江等你。

享受丽江

文/施崇伟

美国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1922年2月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就被丽江吸引住了。他在这里生活了整整25年。不!他一生都在这里!在他生命即使结束的时候,仍旧怀念着这座古城。他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要回到那里完成我的工作,我宁愿死在那风景优美的山上,也不愿孤独地呆在四面白壁的病房里,等待上帝的召唤。”

丽江,让洛克魂牵梦绕。丽江,在疫情之后刚刚打开,我就毫不犹豫来此安放自己的浮躁。放松、愉悦,我与之共享受,这已成我多年的习惯。

滇西横断山脉与滇西高原交界处的这座古城,我很熟悉。即使子夜到达且没有往日灯光烛火,我也轻松找到居住的客栈。三方一照壁的庭院里,木楼、老树、青藤相伴着,隔着浓黑夜幕,我能明辨出金沙江和玉龙雪山的方向。

醒来,掀开窗帘,有雨在滴答!收拾停当,出门了。玉龙雪山来的溪水引路,弯弯拐拐,桥来桥往,就到了四方街。从没见过如此清静、空旷的四方街。恰好,雨停了,阳光缓缓打开通往四面八方的每一条石板街,轻柔的柳丝下,洗菜和浣衣的女子叽叽喳喳,像树杈上蹦跳的鸟雀……

这才是丽江本真的模样。这个模样,曾在百年前洛克的画中,终于也回到抗过了新冠之后的今天。

隔了阵子才见到四方街有了三三两两的当地老人,散坐在广场边的石凳上。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但快乐的颜容和嗤嗤的笑声没有地域与民族之分。“披星戴月”,依然那么漂亮,只是脸上多出层淡蓝的口罩。

轻风徐来,掀起老人头上的装饰,也拂动着柳条的飘扬。沿着柳丝飘动的方向,我往万古楼所在的狮子山而去。那里可以看到玉龙雪山下的古城全貌。

狮子山的观景台空荡荡。干干净净的木凳茶座泛着普洱的淡香。轻漫的音乐很轻,落在一位少女的红衣。她是观景台上除我之外唯一的客人,独自安静在靠近玉龙雪山的角上。面前,一个发黄的东巴纸笔记本上,一定书写着圣山脚下的一米阳光。我轻轻地移步到另一个角上,生怕把她打扰,也生怕把另一个角上的古城景象打扰——通透的视野,让一片黛瓦和黛瓦间拔起的古树翠枝妩媚呈现。

四方街通四方,大研古城开八面。自古以来,古城就没有城门、城墙的封锁。不建城墙的另一个原因与当年古城的建设者有关。土司制度是存在于古丽江的统治方式。明代时统治着丽江的土司首领姓木,“木”被城墙一围,那不成了“困”?所以他当然不要城墙了。过了官门口,就过了达官贵人与穷人的分界线,里面是富,外面是穷。进入木府,进入到一段风云岁月,一个不凡的纳西“王朝”。从这个视角认识丽江,才知道,它的过去,既有过血雨腥风的权力争夺,也历经艰苦创业的悲喜历程。

有人说,来丽江的人通常会有两种境遇:找不到回去的路和找不回自己。丽江柔软的时光,天生具有打动人心的气质,就像温柔的刀,带着妩媚瞬间击中人们不设防的心灵。走过街道,看过风情,品过酒吧……岁月静好是丽江。

今来丽江,恰逢旨在为遗产保护的代际传承而设立的“国际古迹遗址日”。文化遗产蕴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1997年12月,丽江古城就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丽江以其古朴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东方文明的神秘和魅力,加上又正在经历新冠对生命的拷问,我相信,丽江,会让我们更懂得去珍惜!

三城纪·丽江

文/苏暖巷

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年我五岁,古维费开始实施的前一年,古城、黑龙潭曾被我赤脚走过,街边服装店用来撑服装的那只大手记忆犹新。

那年,我不知道你存在了多少个年头,在古城依稀可以看到远处的玉龙雪山,那些街上贩卖的雪莲花成了我回家后乃至现在常常念叨的物事。

2000年,我还跟在父亲身后,跑过大半的丽江,我还记得那年跟着妈妈一起去看了来此的当时国家领导人,隔着熙攘的人群,时刻警戒的护卫队,人生第一次近距离地看那群人。

我还记得脑袋里久久未能抹去的夏西双,那个领着我满院子疯跑的邻家女孩,还有那群儿时尚能说出名字,现在只能以“一群”带过的玩伴。我也知道,出了门左拐是我常常光顾的小卖部,再往前走就到了当时住房所在街道的尽头,在那里,长满了向阳花,我在回到家乡后的很多个夜晚都曾梦到过它。隔年回家到现在,这座城市已经成了我快要醒不来的梦。

十五个年头过去,我遇上自己在乎的那个人,巧合也好,缘分也罢,她今天来看你。

我不知道这十多载你已经变成什么样子,变到几近让我陌生,那个院子里的房东是否故去,那些房屋又是否因为风景区的规划而被拆除,我的记忆还在,我想自己在你的世界里已经老去。人们都说自己错过了风景,现在看来也有可能是它们忘记了你。

好了,写到最后,也许是应了多年前的那句话,记得自己曾写过给你,那个蓝色本子里,同样的标题。

相见不如怀念。

丽江行

文/张和发

丽江行

巧家二中张和发

大理寺庙多,但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无论在任何地方,本人是不爱逛寺庙的,所以连那闻名遐迩的大雄宝殿都没进去一趟。

只是在脑海中,一直以为那里的人皮肤一定非常白皙,如欧美世界的白色人种一样。但这次所见,他们的身材、皮肤和汉族也没什么两样。

不过,那大理古国、苍山与洱海三处美景,倒是让我如痴如醉,神魂颠倒。

同样都有古城区,如同喜欢整个城市一样,我更钟情于丽江的古城区。

不用多说别的景点,单是这里的古城区,每年出出进进的海内外游客便达七百多万人次,比丽江整个四县一区的总人口还要多上十余倍。

丽江古城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又名“大研镇”,坐落于玉龙雪山下,处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

讲述丽江木氏土司风云故事的电视剧《木府风云》的拍摄地木府就在这里。2011年7月6日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纳西、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

古城区有若干个入口,但每个入口都有小桥流水,流水的两边,全是生意店:小吃的,服饰的,娱乐的……店里商品琳琅满目,让你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古街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玉河水上,数百座古桥飞架。登高揽胜,你可看古城形势。临河就水,你可观古城水情:小桥流水人家,潺潺溪水从雪山积雪融化而来,如此清澈,清凉;

因为水,古城更显灵性,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净而充满生机。走街入院,你可欣赏古城建筑。入市过桥,你可一览古城独具魅力的布局。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诗歌舞三者合一的纳西古乐;看到饱经沧桑、历经无数朝代洗礼的古城建筑;感受到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东巴仪式。

大理美女不叫美女,帅哥也不叫帅哥。当地人说,你称呼美女得叫金花,帅哥得叫阿鹏。不过,我是没去欣赏这里美女的。因为说到美女,丽江的,才是我情有独钟的。

也许各地少数民族都会有自己的习俗,一样的道理,在丽江,你若叫某人为美女或帅哥,对方一定会对你嗤之以鼻、愠怒有加的。

因为在这里,你称美女得叫胖金妹,帅哥得叫胖金哥。初听来,不以为然,后来终于弄明白了,原来在丽江,那西族人的审美观念:何为帅哥?须得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得胖一些,有时似乎越胖越增值;其二,得肤色黑一点,这样看来,那些所谓的白马王子,到了丽江,自然是不受青睐了;其三,得嘴巴甜一点,也许丽江的胖金妹们大多喜欢男人的甜言蜜语吧。

也许这世间啊,大多美女都喜欢听男人们的甜言蜜语吧。即便知道那些出自男人之口的美丽的诺言是假的,但依然还是百听不厌;仿佛一个人吃惯了大鱼大肉,忽的某一天改为吃素食,那些个清淡呀,反倒什么滋味也没了一样。

所以今后,看来我是得练练口才了。即便练不了,倘若见了喜欢甜言蜜语的美女,也得让嘴里多含上几颗糖,哪怕是口香糖。

说到这里帅哥美女的增值,他们一般是不用人民币来衡量的,而以当地的牦牛头数来衡量。

所以来到丽江,说到小吃之类的,是一定要去吃一吃牦牛肉的,吃够了,还得大包小包的带上几袋回家的。当然价格也不斐,熟肉一般200元一斤,不赊账,也不会缺斤短两。

男主内,女主外,一直是我国那西族的文化传统之一。导游告诉我们,在丽江,基本上是女人挣钱养活男人;如果有点文化品味的男人,下班后,可以来点琴棋书画、吟诗作赋之类的。她还告诉我们,老公便是一个那西族人,大学毕业后分至国土资源局,每月工资4000来元,但每个月都要向老婆要钱花。

我们问她,你当导游每月能挣多少钱?她爽快地告诉我们,自己从事的是兼职,在丽江,仅专职的导游便有6000多人,自己平均每月能挣上10000元左右吧。难怪在丽江,店铺里基本看不到男性老板。看看那一间间小店,店铺不算很大,有的甚至小得里面只有一个那西族的美女,端坐其中,面带着那迷人的微笑,敲着小鼓,等着顾客的光临。据说,大多店铺,每年的租金就要100多万元,但除了各种支出,店主依然能赚上她个几十万元。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地方的旅游业了。

到丽江,如果不去玉龙雪山走一趟,那便如同没到丽江一般,人生总有些许的遗憾。所以不管它门票有多贵,我们一行24人还是去了。夏秋之交,听导游说,都快一个月了,这里的老天爷一直绷着个脸,所以难以看到雪。不过,我们运气真不赖,这天早上,老天爷露出了笑脸,大老远,我们就看到了玉龙雪山上皑皑之白雪,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耀眼。其实,那里的雪,比起我们老家冬天的积雪,简直不值得一提,但难能可贵的:玉龙雪山是离地球赤道最近的海拔最高的终年积雪的唯一一座山峰。但让人感到担心的,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升高,有人断言,不久的将来,玉龙雪山将会变成一座无雪之山,那样跟普通的山便没什么两样了。所以当地政府想尽了各种办法来保护她,例如把丽江机场建得离城区几十公里便是其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尾声

如果下一世生在丽江,我一定要当男的,因为在这里,是胖金妹挣钱养活胖金哥啊,哈哈……要离开美丽的丽江了,心情难以形容,但绝不是来之前的那种兴奋。还是用白落梅女士的一段文字来形容一下吧--“给我一段老时光,独坐在绿苔滋长的木窗下,泡一壶闲茶。不去管,那南飞燕子,何日才可以返家。不去问,那一叶小舟,又会放逐到哪里的天涯。不去想,那些走过的岁月,到底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如果可以,我只想做一株遗世的梅花,守着寂寞的年华,在老去的渡口,和某个归人,一起静看日落烟霞。”

醉了丽江

文/悠悠白云

醉了丽江

初春的暖阳让人感觉到新的希望,终于有了闲暇,带着读初二的表妹,游了一遍古城。

才走到古城口,耳边响起那“醉了丽江”的深情歌声。眼中却看到狮子山上的樱花,已经是开得漫山遍野的了,粉红的,雪白的,灿烂若霞。古城口的木椅上满是穿着民族服装的妇女,有藏族的,有白族的,有纳西族的,不是一个人,是一群群,一丛丛,欢声笑语。看着她们沧桑但是微笑的脸庞,我心想,她们是曾经的格桑,曾经的金花,曾经的胖金妹,那年,她们是如花的少女,也是易安笔下“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女子。如今,历经了苦难,脸上已经增添了岁月的痕迹,在这难得的节日里,她们终于有机会出来走走,一游这一片净土。

今天的古城异常的热闹,人山人海,我看着那些拿着相机抓拍着的游客们,又看看那些跳着民族舞蹈的各族妇女,真正感受到了丽江魅力之所在,民族文化是丽江不朽的财富。

穿过人潮涌动的广场,走过喧闹的四方街,终于没有那么的拥挤了,我也终于可以欣赏青石路两旁的轻轻杨柳,轻吟东晋才女谢道韫的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抚摸着这些初生的柳絮,感叹生命的惊奇。《红楼梦》中曾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的感伤,柳树是多情的,自古与多少红颜紧密相联,又与多少别离藕断丝连,古有汉元帝灞桥折柳送昭君,今有柳条嫩绿祭先人。我遥望看到了“天雨流芳”的牌匾,在柳树的映衬下,更显厚重。欢喜的我不由加快了脚步,因为今天丽江木府向丽江妇女免费开放,所以可以很顺利的进入这一座徐霞客所叹的“宫室之丽,拟于王室”的丽江木氏土司府,自看了《木府风云》,我对本民族的这座土司府就更加得神往。

近了,近了,终于走进了木府的大门,举目望去,木府建筑群绵延起伏,背靠狮子山,显得气派非凡。

园中,亭台楼阁,流水环绕,柳条翠绿,樱花火红,眼前这景,竟丝毫不亚于江南水乡。我抚摸这已经有了岁月痕迹的石狮雕刻,遥想着木府当年的繁华,纳西先祖当年的英勇,如今却已经是“英雄安在?”的悲伤了。

木府的一个别院了,依然还有纳西王妃阿勒邱的画像,她是第十九代土司木增的夫人,勤劳美丽善良,是纳西族妇女的楷模,韩国明星秋瓷炫演绎的阿勒邱也是那么的美丽善良。走在幽静的竹林边,心却不禁神往,当年的美景若能再现那是何等的奇观啊。

走出木府,心却久久未能平静,连妹妹也说“今天真是大开眼界啊!”

又来到了古城口,长得很有民族特色穿着民族服装的导游正在向游客介绍着丽江,我又看到了那灿烂若霞的樱花了,真不知道是世人醉了丽江,还是丽江醉了世人?

丽江的客栈

文/杨国军

带着长久的憧憬,我来到云南,朝着丽江奔去,心中早已融入丽江的古朴、典雅、温婉、多情、端庄。

我们入住的是一家纳西族人开的旅社。简单收拾好行李,就兴冲冲跨进热闹的四方街。入夜,各式灯盏立时汇成灯的海洋。大红灯、纸盒灯、彩色灯,湛蓝色的、橘黄色的、粉红色的,一起交织,此时丽江的夜空宛若高原上的明珠。

我更感兴趣的是,丽江客栈里蕴藏的那些故事。千百年来,丽江是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驿镇,这里的客栈都盛行请“幺师”招徕客人。我根据当地人提供的文献资料,还原出这样一幅画面:日落西山,暮色降临,丽江客栈的幺师便披着月色,站在门口吆喝,凭他三寸不烂之舌招揽生意。“过去在丽江,人们相信,身上银两带得多的人,走路的时候脚上沾的灰也多。机灵的幺师看到这样的客商就格外殷勤。”客栈美女老板小青这样说。这个漂亮姑娘不过二十六七岁,却跟男朋友开了十多年的客栈了。

小青说,好的幺师是客栈的摇钱树,幺师招揽客商的吆喝很是讲究。他们嘴皮子一动,就滔滔不绝,多是夸奖自家店的舒适,像是铺盖齐整整,窗子亮闪闪,但等你进去,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多少有点忽悠的成分。

无论古今,丽江人开客栈很精明,好多茶旅店带有多种功能:白天卖茶,晚上把条桌拼起来当大通铺,马帮人就齐齐睡在上面。除了提供人的食宿,茶旅店还要提供马的草料、豆料等。虽然条件艰苦些,但对马帮人来说,人有住,马有食,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今天丽江的许多客栈,仍然沿袭了这种茶马古道的历史遗韵。无论客栈是什么样式,有一样不会变,大门口都要高挂一串灯笼,意为此处可住宿;有些则挂酒旗,意为此处可吃饭。这些灯笼,多采用方形木头架,结实耐用,用白油纸糊上,上书店名。远远看去很是醒目。

我们下榻的这家客栈处在曲径幽长、弯弯折折的巷子深处,门前流淌的溪水清亮闪烁,淙淙作响。我惊喜地发现,丽江的水是甜润的,水流缓缓漫过,那纯净映照人影的清泉水,令我忍不住喝上几口,杯中装满。我哪里是在喝水,我是想把丽江的历史古韵也装在口里,吞下喉咙,慢慢回味……

樱花浪漫

文/wlh浪子心

引言----樱花是一种植物,蔷薇科,落叶乔木,花于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樱花花语:热烈、纯洁、高尚,它是爱情与希望的象征。

自从那年春天,妻去重庆南山游玩以后,就美丽的樱花向我吹嘘了很久,我不屑一顾,从小看樱花长大,我还亲手种过樱花树呢,可妻一指我脑袋说:“此樱花非彼樱花啦”!为此我还特地上网去查看了樱花的种类,才知道妻指的是那种多层花瓣的很美很美的欣赏樱花,这还不多见。

我们居住的县城正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个美丽的小区点缀着日渐繁华的都市,也让我第一次有机会欣赏到真实的樱花。那是2005年,初春的一个傍晚,我和妻一起散步。我们沿着桂溪河旁的小区大道走着。映入眼帘的可不正是樱花树?那一簇簇的,粉粉的甚是好看,虽然小区星星点点的樱花树不如樱花林那么有规模,可重叠起那娇艳的樱花也能丰富我的想象,让我想起《浪漫樱花》电影的情景,“樱花绽放的季节,樱花林中,纷纷扬扬的樱花花瓣随风飘落,郭富城、张柏芝等一群人在美景下大跳PAPA PAPA舞”,多么的浪漫。妻围着樱花树笑着,拿出手机叫我给她拍照。妻对樱花的喜爱让我萌发了想给妻一个浪漫的家的念头,希望有一天,我能寻找到一个开满樱花的地方来养老,延续我们的浪漫。

转眼到了2009年的春节,也许是冥冥中的牵引,一向不太关注房产信息的我,被重庆一个滨江楼盘的广告吸引了。“龙湖郦江,600米的樱花大道……”常常在问自己,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云南丽江?是因为巍峨的玉龙雪山?湛蓝的天空?葱茏的森林?还是因为古城的沉静、茶香的惬意、梦境的迷离。或者,只是想在一个最舒服的地方呆着,证明自己,还想柔软的生活下去。一如妻所说的“此樱花非彼樱花”,我也知道“此郦江也非彼丽江”,但我还是忍不住把她们联系在了一起,因为在这里,有我喜欢的古城丽江般的沉静和美丽。600米樱花大道上的绚烂,尽管只是短短一个花期,却有如丽江惊鸿一瞥的娇艳;千米静谧江面,洗去滚滚红尘的浮躁,让生活,有了一份坐看云卷云舒的淡定……这不正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上重庆实地考察,所言非虚。于是在那年的2月14日拿出所有的积蓄付首付,在这浪漫的日子、浪漫的春天,下单,无怨无悔。也是那年给妻最大的“情人节”礼物。从那以后,每年社区举办的樱花节活动都是我们的期盼,那是我和妻专享的一份浪漫。

有人曾经把爱情分两种,一种是松柏型的,细水长流,绿树常青;一种是樱花型的,璀璨至极但瞬间即逝。那么你会选哪一种?我想即使你选择了樱花型的也不错,正如樱花花语所说:热烈、纯洁、高尚。至少说明我们“曾爱过,且激烈而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