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理且饶人经典美文
老地方整理的得理且饶人经典美文(精选5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得理且饶人经典美文 篇1
运气真不错!火眼金睛的我们瞄准了最后一个车位,45秒泊车秀!老妈的车技越来越高超了。
吃饱喝足玩够,是时候该回家啦。双手拎满“战利品”的我们来到停车场,顿时傻了眼:只见车头被一辆银灰色的小轿车堵得严严实实,左边是墙右边是树,任凭老妈技术再高超也无济于事,看来只能“飞”了。
一个小时转眼过去了,这辆银灰小轿车的主人还是没有出现。妈妈开始着急,绕着车周转了一圈又一圈,难道她在寻找突破口?可是四个车门紧紧锁住,从车窗向里望,只有一只得瑟的“哈巴狗”摆件在那里摇头晃脑。
又是半个小时过去,焦燥的妈妈见到一个人就拦着问是不是车的主人,一位好心的叔叔提醒妈妈可以报警求助。但不幸的是,交警叔叔却告诉我们,汽车停在免费的临时停车场,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
无奈的我们只好继续干等,这时已经晚上十点半了,我的两只眼皮直打架,好想睡觉哇。妈妈的怒火终于点燃了,她再次拨打报警电话,并扬言如果车主再不来,她就要开车直接撞过去了!我一听,瞌睡虫都吓跑了,好在妈妈只是说说而已。不过,这次接电话的交警叔叔很好心,答应帮我们试着联系车主。
二十分钟后,一位年轻的漂亮阿姨匆匆忙忙跑了过来,一边打开车门,一边不停地道歉,眼睛连看一下我们都不敢。我望着站在车边的妈妈,真担心她会冲上把那位阿姨暴打一顿。可是没想到,妈妈却默默地转身回到了自己的车上,轻声地对阿姨说了句:“没关系,不过下次可不能再这样停车了。”
回家的路上,我问妈妈为什么不训训那位阿姨,那么没有素质,只图自己方便不顾别人感受。妈妈告诉我: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但是如果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道了歉,就应该原谅她,“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理且饶人经典美文 篇2
岁月不饶人,莫等古稀之年,落笔去书写青春年华,那墨色便淡了,再绘不出那一份未来可期。少年之我辈,当秋风不悲,冬雪不叹;少年之吾侪,当中流击水,不饶岁月。
这个时代,人人有学上,却没几个人读书。空心人循规蹈矩着千篇一律地随波逐流,却又抱怨这社会的虚伪势利;丧一族躺平在逼仄空间里,浪费着蓬勃朝气捂热沙发,用手中短视频虚浮的段子欺骗着自己;稻草人潜移默化间松开了紧握明天的手,卷入那些貌似紧迫、但是庸庸碌碌的琐事中……
于是,人们顺理成章地整日蹉跎,黑白颠倒,连夜晚做的梦都无趣。你可曾梦到一位姓孔的老者,告诉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梦醒后惊起的人也许还有救。然而多数人丝毫不会心慌,他们早已心安理得,已经麻木到连信仰都舍得丢弃。他们不断给自己理由以开脱,把懦弱的放弃美化成不羁,把潦倒的麻木解释为成熟。这种时候,有几个人能够转过身去,记得用心去面对未来?
面对生之困境,他们大多最后选择叹一句“命运多舛,岁月不饶人”来自我安慰。其实,“所谓万丈深渊,下去,也是鹏程万里”。细阅历史绵延长卷,不论多么污浊的乱世,总有不饶岁月的君子。在人神颠倒的动乱岁月,木心没有与世沉浮,而沉浸于文学和艺术。他何尝没受过岁月蹂躏,他甚至成为了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但是他坚信——最好的生活状态,是在冷冷清清中过得风风火火。
是的,木心一语道破了生命的真谛:“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私以为:纠结于失去毫无意义,直面人生人生才不会惨淡。是的,仕途不顺或无人同行,都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用心爱这世界,即使身边空无一物,空无一人。相信你所相信的,把“想得到的”变为“得到了”;坚持你所坚持的,把“做得到”变为“做到了”,愿我们今后所有的境遇都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风雨兼程。
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一个回眸,秋便站在了夏的肩头。人生像微醺的海面,被时光吹得波涛汹涌。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于是,在一剪剪年华中,你生命的海面,或许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得理且饶人经典美文 篇3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我不觉得它是樟脑的香,反倒像极了茉莉——甜而不腻。像手上的一块儿时玩耍留下的伤疤——记得当时的快乐,还有伤口的小小的心碎。
黑夜,最适合将心事一件件摆出来,细心整理。在这黑夜里,人就像是躲在角落里的一只猫,兀的睁开眼,打量来时路上的自己——被这刺骨的寒光摄住了,才开始打量,思索。你说只有将老的人才喜欢回忆,充满活力的人只会向前看。不,这不是你说的,是你不知从哪里看来的。每每回过头想看看我们的过去,便由这话扼杀了。直至今夜,这想回头看看的想法终于纸包不住火一样喷涌而出了!你将心事一件件摆在桌上,细细整理。
天上属于你的那颗星星点亮也不过多少年,除去年幼无知的岁月,正好十三年,不过才活了十三年,却像精明了十三倍。回首来时的路,你明白我们萌芽是多么珍贵。每一个有棱角的人,都是在生活中被打磨光滑了,同人相处时你觉得许多人可恨,当你睁开眼把他们看的真真的时候,才发现可恨的人都是可怜的人。于是在之后的路上你学会了包容。包容芸芸众生,包容尘世纷扰。
你看见一路上的你严肃得近乎无情。对于为非作歹的人你先是怜悯,继而又觉得这简直浪费。对于平等你深信不疑,对于公平却不屑一顾。你告诉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板着一张脸在脑海里把过去重播一遍,勾勾画画,圈圈点点。
岁月不饶人,你亦未饶过岁月。你长成时回首,发现早已不是原先的自己了。阳光从同样的角度倾斜而下,你看见露珠里的灵魂,依旧微笑如初。
得理且饶人经典美文 篇4
有句俗话叫做“得理不饶人”,是说有些人只要一时占住了理,则对另一方大加指责、喋喋不休,大有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之概。他频频发难,步步紧逼,非把对手驳得体无完肤不可。或者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针锋相对,寸土不让,强硬到底。
其实,“得理不饶人”是一般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这并无可厚非。当你与别人因为某件事发生争执时,若一方占住了理,自然有心理上的优势和条件上的优势,乘着这种优势,的确可以取得你想要达到的目的,获得想获得的利益。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往往是成了事,却输了人;赢的了眼前,却输掉了长远。这样的人每每喜欢占上风,与对手相逢,总是针锋相对,费尽心机地寻找对方的弱点,寻找充分的依据,而后出其不意地陷对手于被动,让对手无力反击。
但是,有许多时候,是对手真的不愿意反击你了么?其实在许多时候,当围绕一个问题发生争执,而且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往往肯于主动退一步的人,更能赢得大家的尊重,他的形象不但因为退让没有受到负面的影响,相反倒越发高度起来,光辉起来,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对手不是因为畏惧你,也不是因为胆小怕事,他们是觉得为了许多毫无意义的争论而僵持下去,对于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即便是自己的利益暂时受到了些影响,但是,他却能赢得大家的尊重,获得深厚的人脉。这样的人胸怀宽广,虚怀若谷,有容人之量,有容人之智。
相反,那些得理不饶人的人,往往被大家认为是锱铢必较,斤斤计较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一点点利益,没理搅三分,得理不饶人,喜欢向别人发难。只要让他抓住了一点点把柄,寻找到一点点依据,则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非置对手于死地不可。长此以往,有谁愿意同这样的人打交道、交朋友呢?
或许,大家都知道六尺巷的故事。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的人,因为宅基地与邻居发生了争执,于是给他写信,让他出面干预。他给家里回了一封信,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罢,于是主动后退三尺,对方也主动后退三尺,于是事态平息,在两家之间形成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供村民行走,成为一段佳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相互谦让,相互谅解,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唐朝的布袋和尚的那首打油诗,更是道出了谦让与隐忍的可贵之处。“手把青秧插满天,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许多时候,不是一味地向前才是进步,有时,稍稍地退一步,不但能显示出你的胸怀与风度,更可贵的是你赢的了人们的尊重,有可能成就更加辉煌的事业。
因此,“得理不饶人”只不过是平常人的心态,而“得理且饶人”却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眼界。地低为海,人低为王。一味地争强好胜,吹毛求疵只能招致大家的抱怨,使你的人际关系紧张,人脉虚弱。而懂得谦让,懂得退让,懂得谦虚的人,则是我们愿意结交的人。所以,得理且饶人。
得理且饶人经典美文 篇5
芸芸众生,大多都是讲理的。理是生活隐匿的轨道,是生命内在的基准线,是人和人相处的界碑,不能游离,亦不能随便跨越。如果违逆,便会酿造出各种冲撞纷争,甚至会繁衍出各等令人匪夷所思的荒唐来。理由道派生,因此理和道常常携手而行。道在前,理在后,说明道在引领着理,理随道而亦步亦趋。理因袭的是规矩,秉持的是良俗,遵循的是公义,讲究的是对错——文明社会的存续,有赖于公众对公理的敬畏与坚守。
理并不抽象,亦不深奥,它渗透于日常的细节当中,凝结为一个个的生活常识,比如借债还钱,考学按分数高低录取,邻里间不能把自家的杂物堆积到别家的门口,以及不能随地大小便,等等。一国之君不循理,天下则乱套;一家之主不讲理,家庭则鸡犬不宁。然而讲理并非万能,单纯地讲理而不兼顾其他,结果会与初衷南辕北辙。作为人,角色不同,站位不同,高低有别,身份迥异,同居于一座屋檐下,共济于一条舟船上,一旦论理起来,仿佛各有各的理。人和人之间,有时候心灵相拥,亲密无间;有时候心坐围城,遥隔千山万水。阻隔的心,宛若相距千里之遥的河流,越流越远,很难融合交汇。在互不信任的氛围里,若执拗于讲理,执意于分出个孰是孰非,不但无益于弥合分歧,而且极易使原有的裂缝更加地趋向纵深。讲理,是要分场合和对象的,且不能让理走向僵化与教条。人是活人,理也是活理。人易动易变,理就不能僵硬得一成不变。
家庭是不适合讲理的。一个家庭,如果讲理之风弥漫,日日唾沫飞溅地非要辩出个你错我对来不可,则预示着距离家庭关系的分崩离析已为期不远。家庭是讲情的地方,成员之间本就是一笔糊涂账,与谁有理谁无理几乎无涉,只要念及于亲情,在体恤中后退,在体谅中包容,一切纠结都能消散,所有难题都会有解。
然而理毕竟还是要讲的,因为理关乎生活秩序,左右于社会风气。当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的情景一再涌现,只能證实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已浸染疾患。无理可讲的生活,肯定是黑白颠倒的;歪理盛行的社会,无疑是暗无天日的。理要小心翼翼地维护,不可随意践踏。对理的维护,是为预防社会成员避免陷入非仁非义的泥淖,在遭遇诬陷时无处伸冤。对理的践踏,对理的越界,对理的枉顾,可能一时得利,但最终必受其害——为摘取一颗甜果,却要将整个树木砍伤或毒化,来年品尝到的肯定是一枚又青又涩的苦果——循理而行,依道而为,方为人生的正途。但理是一回事,讲理又是另一回事。理本身所蕴含的善德,还需要以善意的方式释放;否则,就违逆理存在的本意,而堕入非理的境地。也就是说,讲理时要节制唾液的杀伤力,泯灭唇齿的火药味,点到为止,适度而可,切忌咄咄逼人,炮火连天,穷追不舍,得理不饶人。
一个人在路上走,清洁工不小心将灰尘扫落在了他的脚面,他心里有所不悦能够理解。如果清洁工已向他报之以歉意的微笑,或者已向他说出了“对不起”三个字,而他依旧不依不饶,或冲着清洁工咆哮不止,责骂不休,或得寸进尺地揪住清洁工的衣领挥拳猛打;那么,他已经从有理的一方,转化为无理的一方了。他占有的那点薄理,在他的过度反应和失当举措中,悉数被荡涤殆尽。理是是用来讲的,不是用来骂和打的。打和骂,失之于理,失之于礼,更失之于仁德。
至为重要的是,还在于理不能成为无理的遮羞布,更不能被偷梁换柱地被拿来为蛮横撑腰。一个年岁稍长者,在公交车上,于众目睽睽之下,对着一位让座稍微迟缓的少年破口大骂,甚至挥拳相向,则意味着该施暴者已脱轨于理,而滑向了蛮横无理。由尊老爱幼延伸出的让不让座,属于道德范畴,不属于法律义务。让了,实为高尚;不让,亦不卑鄙。无论长幼,先来后到,先来先得,就是人间至理,而那些后来者的抢夺与逼迫,属于不当得利,无疑是对理的亵渎与背叛。
理直而气不壮,得理尚且饶人,不因据理而飞扬跋扈,不因持理而锱铢必较,则为做人的一种风范和美德。给失理者顾全面子,预留退路,从而让他们有台阶可下,既是对自我教养的提升,又是对大道大理的补充完善。理唯有与善同行,才能化为熠熠的光辉,温暖心扉,照彻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