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家乡的古井散文

2023/12/01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家乡的古井散文(精选9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家乡的古井散文 篇1

有一口古井,静静地躺在我怀乡的梦里,它汩汩冒出的清泉,滋润着我十余年异乡的身体。井水的身影日夜穿梭在我的血管,如母亲喂养的乳汁,深深渗透进我的血液,并流淌成我生命不息的元素。

赣东北,生我养我的老家,那个据说曾经出过太医但族谱上却没有任何记载的村庄。对于太医之事,这也许只是老人们代代口传的一个心愿。童年的古井,就坐落在村庄的正中间,它手牵一条乡间小路,身边依偎一口小小的池塘。井面四周没有护拦,深约两丈,敞着口仰视着天空。它的周身布满青苔,刻录着岁月走过的痕迹。它象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看日落月升,看冬去春来,看蔚蓝的天空,看盘旋的飞鸟。它用深邃的目光,细细打量着身边的儿女。它用甘甜的井水,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古井的历史,比老屋来得更为悠久。翻开发黄的旧族谱,还能看到最早文字记载和图案标识的旧村庄概貌。旧村落三面环山,一条乡间小路象一条飘带,蜿蜒在村祠堂门外的大片田地之间。古井的标识,就在旧村落中间。从天空俯瞰,旧村庄象是一个仰面平躺的巨人轮廓,面朝村口的土地庙向村落里面看去,后门山就是巨人的左臂,月光山就是巨人的右臂,两只手臂紧紧呵护着古村落,呵护着胸怀中的`那一口池塘和一口古井。三座起伏连绵的山头:白刀岗、鹅公堡、洋基尖,就是巨人的头部。特别是中间的鹅公堡,山形饱满突出,更象是一个人丰满的前额。三山相连,远看就是一顶古代的官帽。也难怪小时候听老人说,祖上选择这地方定居,就是相中了这顶上天赐予的“官帽”。指望着这块所谓的风水宝地,给自已和后代带来无尽的福祉。也许是先祖们的佑护,也许是古井的泉水养人,回首三十年,从村庄里走出来的大学生,还真不少。

村庄,就是在三面环山的怀抱里,温暖了一个又一个年轮。

家乡的古井散文 篇2

距我家二里之遥的井台庄,有一口古井。井深十多米,呈圆筒状,是一眼直径二米多的大口井。井壁完全用石块垒砌,石块上长满了苔藓,站在井台上俯瞰井里,满井筒子绿油油的,把井水都染绿了。井口上用来汲水的辘轳,横架在两块巨石上。井台旁有一硕大的方形石槽,是人们用来洗衣的。石槽好大好大,常常是三四个人共用一槽水一起洗。老井是什麽年月开凿出来的谁也说不清楚。只有井口那青石上被绳索勒出的道道槽痕,记录着老井的沧桑阅历和久远历史。听爷爷讲,老辈子人们为了开凿这眼古井,花费了好多好多时日和小米,雇佣师傅开凿,一斗石子的工钱是一斗小米。为此,祖先们付出了几十石小米的代价。

井水清冽甘甜,从不枯竭。我喝这口井的水长大,我的父亲、祖父乃至曾祖父们喝这口井的水长大,三里五乡乡亲们的祖祖辈辈也都是喝这口井的水长大。古井的水养育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滋润了这一方的土地。

儿时,我常常跟着爷爷赶着毛驴去驮水。驮水也叫赶水,每天天刚蒙蒙亮,大人们就从圈里牽出毛驴,备好鞍架,驮架两头捆上两只大木桶,木桶上盖儿靠边开一个四方小口,用来倒水,倒满水再用一个方形木塞塞上,这样驴走起来水就不会晃出来。把水从井里提出来倒进木桶里叫灌桶。灌桶用的工具叫水斗子,水斗子是用废弃的方形煤油桶做成的,把煤油桶从中锯开,安上一个书名号状的小木梁,木梁中间安一个小铁环,铁环上系上一根麻绳就成了灌桶的水斗子。灌桶时一定要把驴牽到井台近前,然后提出一斗一斗井水倒进木桶里。灌桶时两只木桶要轮流倒,不然木桶就会从驴背上歪下来。用来赶水的驴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用成年的经过训练的驴来驮水。那时,家家户户都养驴,驴是我们山里人祖祖辈辈的主要运输工具。谁家的母驴产了崽儿,几天后能走路就跟着妈妈去驮水。当人们在井台上灌桶时,驴驹儿来捣乱了,藏在母驴的肚皮底下,叼着奶头,用力拱着吸吮奶水。母驴站立不稳,水桶摇晃起来,水花四溅,灌桶的人只好放下水斗子,轰赶小驴。等到小驴驹儿长大了,就来接替妈妈的班儿。驯服驴驹儿要有耐心,备好鞍架桶,第一次不能灌水,由人们牵着缰绳,在赶水的路上来回走,等驴驹儿走稳了再往桶里灌些水,一次、两次、三次……一直到驴子完全能驾驭鞍架和两桶水为止。就这样,周而复始,一代又一代星火相传。

水驮到家里,由两个力气大的人每人抱住一只木桶,解开绳索,把两只木桶同时从驴背上卸下来,把水倒进水缸。那时,赶水有青壮劳力的还不是一件难事,妇孺孤寡老人之家可就成了一件天大的难事儿。庄上的杜老头患有先天性眼疾,两眼朦胧看不清楚,膝下又无儿无女。爷爷隔三差五要多赶上一趟,送过去。爷爷年纪大了,就把赶水差事交给了父亲,每天早上,父亲早早起床,牵出驴子,就去井台驮水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到杜老头去世,从没有断过他家的水。爷爷助人为乐的精神,不仅传给了爸爸,也传给了我。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爷爷说过的一句话:“宁帮穷人一口,不帮富人一斗。”

就这样,我的祖先们,我的`祖辈们,我的父辈们和我们这一代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早晨起来重复着这项工作。古井亦然,每天早晨天刚放亮,井台上就热闹起来。嘎吱嘎吱的辘轳声,叮叮当当水斗子的撞击声,人们的吆喝声,组成一支交响曲,响彻在山村的晨空。古井乐此不疲,每天早晨迎来送往络绎不绝的取水之人。当取水的人们刚刚退去,一群群洗衣服的妇女们又来了。她们带着各人的孩子,放下衣服,摇着辘轳,把一桶桶水倒在石槽里,大家围坐在石槽边,一边说笑一边开始洗衣服。孩子们则在古井旁或追逐打闹,或嬉戏玩水。一直到七十年代中期,独轮车代替了毛驴,铁桶代替了木桶,人们开始用小车推水。那时我早已成家立业,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每天早早起床,东方的天空刚刚呈现出鱼肚白色,我就推上小推车推水上路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从未间断。提水的方法没变,古井依然是那么热情好客,每天早晨井台上依然是门庭若市,山村晨空依然响彻着永恒不变的古老的交响曲,取水的人们依然是络绎不绝,古井依然是迎来送往。

一九八七年,村里来了钻井队,钻了好几眼机井。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管,人们再不用起早贪黑到古井取水,水浇地一下子扩大了几百倍。当机井里的水柱喷出来的那一刻,山谷里沸腾了。不知是哪位好事人买来了鞭炮,一时间鞭炮齐鸣,人们振臂欢呼,齐声高唱“社会主义好”,歌声、欢呼声和鞭炮声震荡峡谷,响彻云霄。大家眼含热泪,望着机井里喷涌而出的水柱水花,喜极而泣,奔走相告。是啊,人们再也不用起早贪黑,赶着小毛驴,推着手推车到井台来取水了。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十年九旱的山沟里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井从此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她也许太苍老、太疲惫了,疲惫的悄无声息,那永恒不变的古老交响曲消失得无影无踪;苍老的老态龙钟,无暇再迎来送往,无暇顾及欢呼雀跃的人们,无心欣赏今日山沟沟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也许是躲在一隅为失去自身的价值黯然伤神。

又过了几年,人们搬走了石槽、石柱,填平了古井,在上面盖起了楼房,开起了农家院,旧日的穷山沟变成了旅游景区,每天里,景区游人如织,热闹非凡,那些来自大都市的游客们,在山野里,欣赏着这里的绿水青山,呼吸着新鲜空气,喝着深井里的甘甜的山泉水;在餐桌上,品尝着这里的天然美味,大家无不夸赞这里世外桃源般的天然之美。往昔平静的小山村沸腾了,人们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山里人的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古井也许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淡忘,而我却始终不能忘怀,不能忘记儿时在古井旁水槽里洗衣服,戏水嬉戏打闹的情景,不能忘记养育我清冽甘甜的井水。

家乡的古井散文 篇3

无数次梦见自已站在井边。站在井边,也就站回了童年的背景。

记忆里,井口由四块青石砌成,高于地面一尺左右。旁边放着一块凿有窟窿的石块,那里常年搁放着一根打水用的细长竹杆,竹杆上面钉有一个“J”型的铁勾。每次打水,水桶就挂在铁勾上面,然后放进水井。不要小看那竹杆,却可以经得起30公斤重的满满的一桶水。

小时候的眼睛,井绝对是宠然大物,一处深不可测且不能轻意靠近的地方。井,老人们不允许小孩子去动打水用的竹杆铁勾,不允许小孩子往井底丢东西,不允许小孩子单独到井边玩耍或追逐。老人们常用“井里有神仙,不要惊动,到时伸出手把你捉到井里去”或者是“头上有雷公,会打人”之类的话语吓阻我们。调皮的小孩子如果去动竹杆钩子,或者丢东西到井里,被哪个老人家看到,那一定会被告到家里的父母,回家后小屁股就难免要被竹鞭子亲热一番了。

不过,总有那么一种好奇心,驱使童年的自已冒着被挨打的危险,走向井边,一探究竟。我们常常趁着大人没注意的时候,趴在井边,偷偷地把脑袋向井口探去,想看看井到底有多深,水到底有多满。偶尔也顽皮地丢一两个小石子下去,对着井大声的喊:喂、喂、喂。然后一遛烟的跑开。有时还会偷偷地把从池塘里抓到的小鱼,放进井里,希望有一天,小鱼能长成大鱼。

当年,对于井的神秘,不仅仅只是它的幽深,不仅仅只是井里光线的暗度,它的.吸引力,就在于似乎具有很大的魔力。那时,只要有病痛的小孩,第一时间,都不是直接送去村里的赤脚医生的诊所里诊治。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在黄昏时候把小孩抱到井边去喊魂,或是用扫把挑着小孩的衣服走到井边,烧上几张黄纸,口里念念有词,喊着小孩的名字一路回家,说该回家了,该回家了。意思是,白天小孩在哪个地方玩耍摔跤,不小心把魂掉哪里了,小孩子的魂不认路,所以要喊着带回家门的。对于井的神秘,还在于它能把被天狗吃掉的月亮给找回来。那时,每当月蚀时,大人小孩就会不约而同,拿着脸盆,从不同的方向聚到井边。然后一起敲打,当当作响。一边敲还要一边大声喊“捉天狗,捉天狗”,直到月亮再次出来。现在回头想来,这些似乎看上去好笑、有趣、有时甚觉无知的事情,在那个年代的人面前,却有着几百年老祖宗延续下来的浓厚乡土气息。

家乡的古井散文 篇4

离开家乡已五十多年了。在我的心目中,古运河边的家乡扬州既是座古老的巷城,也是座让人留下许多美好记忆的井城。当你在老城区幽深的小巷中漫步时,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在街角巷口,一眼眼古井呈现在你眼前。那斑驳的石井栏上,数百年来,被井绳磨出了一道道深深的沟痕,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古井所经历的岁月沧桑。多少年来,这些古井养育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如今,人们虽早已享受着自来水带来的便捷,但散落在旧城的近六百口古老的水井,依然在为家乡人带来沁心的甘甜。

此次返乡之时,每每走在童年时代所熟悉的老街小巷时,我都特别留意那一眼眼古井,并用手机拍下古井的影像。而幼时与这些古井所结下的不解情缘,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我在老家旧城的小巷中生活了十八年,皆有幸与古井为伴。家乡的井,有在私人院中的私井,也有在巷内空地上的官井,但不论是私井还是官井,好像都无须用水人家掏腰包。那私井的主人从早到晚,都是敞开大门,给邻里提供用水的方便。

幼时,跟着母亲上井是最愉悦的事。井边,总是小巷中最热闹的所在,那些左邻右舍的大妈们边忙着淘米洗菜,浆洗衣物,边张家长李家短的聊天。孩子则总爱趴在井边,看着井底那一汪清泉中自己的倒影。早年,老城还没通自来水,家家都得备着大水缸,而给缸内打满水的重任则非我们几个大点的孩子莫属。有时,一不小心,绳子断了,扑通一声,桶落井底。无奈,只得将家里的晾衣杆绑在一起,顶端绑上铁钩。不过,捞水桶倒是个挺有趣的事,有时,还顺带捞上好几个邻居家的水桶,来了个皆大喜欢。

家乡的古井水,冬暖夏凉。每逢夏日,用那冰凉的井水冰西瓜,是再好不过的了。待到傍晚,拎上一桶井水,往巷子里一泼,顿时,暑气尽消,一家人在家门口乘凉,那叫一个舒坦!待到冬天,用那散发着热气的古井水,淘米洗菜,一点不冻手。

古井年代久了,井水发浑,就得淘井。过去淘井起码有三四人,先要七手八脚忙着用吊桶把井内的水打掉,人才能下井。下井的人穿着不透水的橡胶衣裤,腰上扎一根粗麻绳,井栏边的人抓住他腰间的绳子,慢慢朝下放;另外,还要再单放一根粗麻绳,专系小拎桶、簸箕,用它吊井下杂物之用。下井前,这位师傅先要喝几口白酒,用以驱寒祛湿,下酒的东西不讲究,一把花生米,或一撮油炸蚕豆瓣就行。待井底下活儿干完,下井师傅在井下把绳子一摇,蹲在井栏边的人一起合力,将他从下面提上来,收拾收拾,立马下澡堂洗把澡,一直“蒸”到汗流浃背,周身通泰,让井下所受的寒气全部都发出来,这样身体不致于留下什么后患。

家乡的巷子多,自然井也多,不少小巷则以古井的名字命名,仅我家老宅附近就有滚龙井、牛背井、韦家井、砂锅井、玉井、板井等等,这些开凿于明清年间的古井还在坊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我就曾听老辈人说起过玉井的来由。相传,旧时,井边住有一户穷苦人家,弟弟体弱但心善,靠做小买卖的兄嫂照顾。一日,大雨倾盆,一位瘸腿的逃荒老人经过井边,弟弟便将将老人请进家门,每日,都将自己的饭菜分于老人。三日后,雨住天晴,弟弟起床后,发现老人已无踪影,只在老人睡觉的草垫下放有一块玉石。弟弟遂将玉石置于放铜板的盒里,奇怪的是,盒里的铜板天天变多。不久,几个歹人闻听此事,便闯进弟弟家门,逼他交出玉石。弟弟一个箭步,冲到井边,把玉石投进井中。歹人想淘干井水,但淘水一尺,水涨三尺。歹人无奈,只得灰溜溜走了。此后,人们便称此井为玉井。

扬州古井的传说中最为神奇的,莫过于琼花观内的玉勾井。据说,明初,一个赤脚道人从天而降,虽是破衣烂衫,却是仙风道骨。有一天,他拦住了扬州太守的轿子,从怀中掏出一轴画卷递给太守,告诉他:“这是一处仙境,此景正在贵地”,说完转身便走。太守打开画卷,只是一座大殿金壁辉煌,大殿门楣上的匾额上写有“玉勾洞天”四个大字,待太守看完画想问个究竟时,只见赤脚道人却进了琼花观内的一口井中。太守好生奇怪,于是决定派人到井下一看。此人下到井底,却发现有一个大洞,洞门写着“汁云洞天”。洞里所见景色正和画卷中所描绘的一模一样。下井人上来后,立马将此情禀报太守。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再派人二次下井,但是,此时只是井水漫漫,什么都没有了。千百年过去了,这传奇色彩浓郁的玉勾井水至今依然清冽甘甜。

那日,我驻足于这玉勾古井前,看着那井栏上一道道岁月留下的深沟,家乡的一条条小巷、一座座古井、一段段传说,便浮现于眼前。传说是虚构的,又是美好的,但它毕竟寄托着家乡人对这些古井的钟爱和赞美之情。我想,不管家乡今后变化多大,但这些饱经沧桑的数百口古井,得让它永远留存于我们的生活与记忆之中!

家乡的古井散文 篇5

我的家乡是一个山川秀美、鲜花争艳的地方。周末,我和父母回家乡看家乡的变化。

蓝天下,朦胧的青山隐约可见。山脚下的湖水像一面镜子一样闪闪发光,湖边的垂柳仿佛在吸吮湖水的清凉。

平静的池塘映出绿树和红花。几只天鹅跳进池塘,打破了湖面的平静。湖面上有一圈圈的涟漪。池塘里的鱼在互相追逐嬉戏。勤劳的蜜蜂嗡嗡作响它们在缓慢地歌唱和飞翔,蝴蝶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桃花林!走进桃花林,犹如走进仙境。站在大树下休息仰望:多茂盛的一棵树啊,蓝天被茂密的树木遮住了,桃花自由开放。三人一组,五人一组,紧紧拥抱在一起,就像一家人的兄弟姐妹。当花朵盛开时,桃花就像天空中的红云一样美丽!一阵微风吹过,桃花像跳舞的小仙女一样左右摇摆。看着它,我想我是一朵桃花,在空中翩翩起舞。就在这时,小水滴跳到花瓣上。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春雨。在一声欢快的滴答声中,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桃花林。

这是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和我家乡的桃花林。

家乡的古井散文 篇6

春去秋来,寒暑相连,日月轮回,时间流逝,没变的,是家乡的那条小河,变了的,却是人心。

家乡的小河似乎永远是那么清澈,能映照出人们纯洁的心灵,一尘不染。

春天的时候,小河美得别致。清绿的水面透射着阳光,印照在浑圆、无暇的鹅卵石上,闪闪发光。水面微波粼粼,金色的涟漪微微折射阳光,像一位即将上场演出的姑娘化了淡淡的妆。河两岸的垂柳亭亭玉立,婀娜地舞弄着自己的秀发,随风飘扬,是怎样优美的曲线,是怎样精致的纹理,是怎样充满芳香、充满生机的绿呀!“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柳絮儿还带着睡意,做着好梦,便被一阵熏风送出去一人冒险。你看,她飘啊飘,带着满怀的希望,踏上了一片更为辽阔的大地,去寻找自己的归属。这是春天的河,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夏天,这小河才焕发出真正的光芒。孩子们扑通扑通下水,摸鱼摸虾,抓螃蟹,挖泥鳅,任意地将河水踩得浑浊一片,又静静地看着她由浊转清。清凉的河水轻柔地洗刷着我们的小脚丫,在炎炎夏日中给我们去除燥热,带来清爽。摸上来的鱼虾水灵鲜嫩,鱼儿扑打着尾巴,水花清凉地四溅到身上,小伙伴乐呵呵地抹了一把脸,却忘了手上的淤泥,一张三花脸又引来我们一阵阵的哄笑。

这一切的一切,如今,却都成了回忆。如今的小河,脏乱不堪,恶臭无比。死鱼烂虾顺着河水漂流而下,垃圾堆满了两岸。曾经风华绝代的柳树如今已枝残叶败,昔日绿茵茵的草皮也已枯死,河水一黑到底,完全不见往日的清澈。

人心转变如斯!为了个人私利,居然如此毫无顾忌地大肆破坏环境,这可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一方故土啊!大地、森林、江河、海洋……他们哺育出了我们,而如今我们却要掉转头去伤害、破坏他们。这是何等罪大恶极,令人深恶痛绝的事啊!

“保护青山绿水”,一句早已被说烂的话,又有几人真正放在心上了呢?我多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唤醒自己的良知,共同来保卫我们的家园。多希望,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们的子孙又能在重焕生机的小河边,一如当年的我们,无忧无虑地嬉戏,玩耍。

家乡的古井散文 篇7

时光如梭,转眼间40年过去了,我已经由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个世界著名的桥梁专家。

多少年来,台湾和我们隔海相望,于是我准备在福建省和美丽的宝岛台湾之间,架一座彩虹桥。

彩虹桥又高又长,有七种颜色,像一条彩龙腾飞在台湾海峡之上,气势磅礴,雄伟壮丽。桥上五光十色,鸟语花香,彩虹桥的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祖国壮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 。有雄伟壮观的天安门,有山水如画的九寨沟,还有驰名中外的兵马俑……

桥上每天都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们可以驾车去浏览宝岛台湾的日月潭和阿里山。台湾的人们也可以在通过大桥的同时从桥柱上选择自己想去的旅游胜地。

我的彩虹桥还在当年荣获了世界级的建筑大奖呢!

家乡的古井散文 篇8

改变,对于生态环境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虚幻改变。对于人呢?也是这样的。比如说从淘气变为乖巧。要是说我们的环境,那真的有很大改变,之所以改变呢,那是有原因的。

每当我早晨醒来的时候,我吸入的那是一种让你神清气爽的空气。顿时,让你觉得舒服,神采奕奕。而如今,来到城市时,空气是多么难闻和臭水沟一样,整个城市充斥的是一股烂垃圾的气味。如果空气如物品一样的话。那,吸入的都是灰尘与污染的灰色气体,让人闻着就不舒服。况且也没有乡下的清爽,在乡下的时候,我会跟爷爷到树林里玩耍,玩的那叫一个“爽”。我们还会去田野里捉蚂蚱,“哎呀”一声惨叫,我摔进了泥坑里变成泥娃娃。我们有时候还会到小河里捡田螺那是一场多么快乐的一天……可是,现在再也没有树林了。因为树不断的减少,做成了有用的建筑用品。我们也不能在田地里捉蚂蚱了,那是因为田地都变成高大的房屋。至于,捡田螺也是能的,但是谁就不知道是不是纯净水了,不过,现在的环境唯一的好处,那就是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也希望我们不要乱丢垃圾。不要让环境变得更加难看,比如风来了,地上都大量飘着塑料的与垃圾。让环境卷入了“白色危机”当中。环境的改变,真的是变化的太大了。环境的改变也不是不好,那是说明了我们中国的技术正在蒸蒸日上。

环境,如果破坏了它。我们的后果将会是悲催的。

家乡的古井散文 篇9

我的家乡迁西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县城。它有着风景优美的景忠山、宽阔的中心广场和西山公园,景色美不胜收。

景忠山自然风景优美,以峭拔绮丽名闻遐迩。那高耸的危崖、蔽日的苍松、飘渺的雾岚、幽僻的岩洞,似天然的诗篇,流淌的画卷,充满了美丽与神奇。时而雾截山腰,时而雾落峰头,时而霞光尽染。共1872级台阶,似云梯、彩练,由峰巅直泻山底,气势壮观。山间奇石、仙洞、幽谷遍布,登高临攀,犹若天上人间,不愧为“京东第一名岫”。山上野生植物资源多达8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98%,树种以松树为最,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另有鸟类20余种。

在这里,初春山花烂漫,盛夏绿林成荫,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株株古松立于悬崖峭壁之上,造型独特;条条峡谷,险峻幽深;块块峰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此山危岩峥嵘,峡谷清幽,云雾飘渺,当年康熙皇帝登临此山后,有感而发,御笔题下“灵山秀色,”“天下名山”。

景忠山风景如画,可是个旅游的好地方。每逢休息日,人们便三五成群地来到这里休闲、度假。踩着数不胜数的台阶,登上山顶,漫步在高高的景忠山之上,沐浴着金色的阳光,真是舒服极了。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这里都将举行规模盛大的传统庙会。届时,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各路商贾云集,香客如潮,歌舞、评剧、马戏、皮影、花会等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中心广场上,每天晚上都播放着动感的音乐。一些爱好舞蹈的中老年人就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有时几个调皮的小孩儿也来凑凑热闹。一些喜欢滑轮滑的大哥哥姐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用飞快转动的轮子来展示娴熟的技艺,滑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还有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在妈妈的帮助下缓缓前行……

西山公园在迁西县的西边,又依山而建,所以得名:西山公园。走进西山公园,路旁有各式各样的青翠欲滴的花草树木,往北走,就看见了通上山顶的小径。顺着小径往上走,就来到了西山山顶。

从山顶向下看迁西,一排排高楼大厦林立在西山左侧,车水马龙的汽车在笔直的柏油马路上徐徐开过……好一幅城市美景!

我爱我的家乡,它不仅美丽,还养育我长大成人,我爱他,故乡将是心中永远的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