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印记的随笔

2023/12/02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印记的随笔(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印记的随笔 篇1

夏天快要走了吧,立秋要来了。

总以为节气是在一茬一茬地行走,人也随着季节在行走。当春暖花开不再,炎炎烈日成过眼烟云,秋叶若舞蹈着的少女落满肩头,白雪无声地覆盖大地,这一年,就算真的走过了。

无论是富贵或是穷人,都是在随着季节的变换生活着。被动地接受阳光的照耀或者阴雨的侵袭,还要接受不时出现的雷电或风雪的叨扰。没有一个人可以为自身的需要而选择天气,没有一个人可以因心情的不同来选择阴晴圆缺。只能一味听从上天的安排,这就是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上的人,最无奈而又必须要面对的吧。

最是午后,阳光依旧炙烤着大地,蝉鸣还在悠长而往复地低回,一声声,此起彼伏,催生出夏天的热闹。忍不住抬头,望天空,看树木,想要搜寻到蝉鸣的出处,其实那只是徒劳。

我知道,夏天还在。

在群裾飞舞的当隙,在太阳镜和遮阳帽还在发挥作用的白天,夏的感觉依旧浓烈着,芬芳着,如高脚杯里的红葡萄酒散发着醇厚炽热的味道,浅尝细品,微醺微醉。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热气还在喧嚣之时,我已经急着写《怀念夏天》了。不是因为夏天有多让人留恋,也不是因为夏天带给我多少可爱的念想,只是因为在春末夏初的日子里,在冷风灌进脖子而又无处躲藏的无奈中,我曾经痴痴地凝神眺望过夏天。以一种谦恭的姿势眺望过这个季节的妩媚和生动。也曾处心积虑地一遍又一遍在商场注视那些有款有型的裙子,为自己最爱的夏季早早地挑选一个美丽的注脚。

关注的目光漫过季节的地平线,所有的期待都将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其实有些念头只是飘忽的,瞬间的,偶尔的一晃而过。

那只是一个牵念,就像牵挂一个人,一个朋友一样,我在热烈地牵挂着这样一个季节。

岁月如此静美,走过,夏天已然将去。

我不想说留恋,我只想说,对这个季节我曾经很盼望。

在这样一个被阳光抚摸的下午,气定神闲地坐在被空调作用后变得凉飕飕的办公室里,就着一杯余香袅袅的清茶。

冷气开得很足,无法被裙角覆盖的小腿随着时间的漫过便愈发地冰凉。忽而就觉得夏天渐次远了,层层浮过的凉意让夏天与我开始有了距离。

人若长时间呆在冷气屋里,喝着被空调冷却过的茶水,就会出现这样的幻觉。

凉意深深,恐季节在这一刻远离。

只是窗外刺目的阳光和一声高过一声的蝉鸣仍在提示我,夏天不仅在,而且还有相当浓烈的味道和居高不下的温度。

眼神掠过玻璃窗透进的明晃晃的斜线,我又一次听到了自己舒缓有致的心跳。

窗子上一如既往地爬满了绿色的小小的藤蔓,在上面定格成一个方方的绿色的相框,别致而优雅,格调及韵律刚刚好。我想即使人工刻意塑造,也难有如此巧妙的布局。叶与茎在互相缠绕、碰撞中,絮叨着依偎的快乐,释放着夏的妖娆和曼妙。这大概是我眼睛里的夏天最富有神韵的景致,我赋予它灵魂,它给予我灵感。常常伫立在此,观赏,玩味,我不知倦意。

喜欢就这样不着边际的自说自话,或者在安静的空间里,一个人冥想,不觉久久。时光就在我回望的瞬间,漫过我轻灵的指尖,随着思想的游离像风一样再次飞翔。

思想在漫无边际的走神、抛锚过程里继而停顿,游走,又终会在下班的时候被喧哗的人声打断。

是到了下班的时候了,我站起身,抻抻衣角。

走出屋外,忽然就有了炽烈而恒久的温度,久违的感觉立刻温暖了我的小腿和穿着凉鞋的脚。刹那间,在屋子里的所有感觉便如窗子上的.藤蔓一样,留在屋子里,不曾随我走出屋外。

抬头,微笑。

眼睛再次触摸熟悉的景物,然后是无条件地全部接纳或者吸收。

时光暗淡的日子,会想起昨天的明媚。阳光灿烂的季节,会忆起初春的晦涩。如此,四季在我眼里总是一样的鲜活、明亮而富有神采。

一个人,在季节的深处认真地行走。

用眼睛、用手、用心、用思想一一去触摸,去感悟,这个季节带给我的所有印记。

印记的随笔 篇2

“人间四月芳菲尽”。过了四月,花开花落,似乎美景已过。其实,一年当中,五月是最好的时光。

五月如花如歌,五月如诗如画。

漫步于湖堤上,看蜂蝶漫舞,听百鸟欢唱,摘一朵小花,嗅百花余香······

五月,飘香在弥漫着小麦花清香的原野;五月,轻拂于飘逸如少女长发的绿柳;五月,沉浸于荷塘蛙儿的情歌中;五月,印记

在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绿叶里······

五月的晨曦清柔而蓬勃向上。蔷薇迎着晨光开的热烈奔放,白的,红的,粉的,黄的······。那晶莹的露珠,从花儿上一滴一滴滴落下来,是你的相思泪吧。那穿梭于花间的蜂儿,殷勤地飞上飞下,翩翩起舞,可是你在诉说衷肠?

五月的风轻柔凉爽,像爱人的手抚摸着你。“我是风儿你是沙···”,歌声随着风儿拂过湖面,水面上荡漾着一波波的情思。蒲公英毛茸茸的小球,被风轻轻一吹,四处轻轻飞扬,落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开花······随遇而安。

五月的雨或淅淅沥沥,或狂风暴雨,宛如一个不成熟的少年。那带着暮春印记的小雨,飘飘渺渺,雾茫茫,水蒙蒙,温柔而恬静。置身雨中,心里渐渐滋生出一丝淡淡的忧伤。雨转瞬间会越下越大,那种淡淡的忧伤荡然无存。心灵也像受过洗礼一样,清澈而明亮,沉静而安然。

和着微风,五月的夜像情人般约会而来。这是一年当中最让人惬意心醉的夜了。风儿温柔依旧,轻轻抚着你的脸庞,撩着你的似水柔情。月儿轻纱依然,悄悄走进你的心里,涌起你的爱如潮水。

其实,五月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五月是风姿卓越的少女。

五月是走向成熟的美妙时光。

印记的随笔 篇3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可谓中国文化瑰宝,自有它的现实意义,它对生活,人生都有巨大影响。

就拿其中的人物唐僧来说吧,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韧,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唐僧历经磨难,忍辱负重,最后取得真经。唐僧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必须拥有的精神。人生就像一场“西游记”,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会遭遇这样或那样坎坷,面对磨难打击,只要坚定不移,勤奋努力,才能领悟人生真谛,取得人生“真经”。

另外,唐僧作为师父,本领最小,徒弟个个武艺高强,但他却能领导大家,这种技能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唐僧只是一个精神领袖,而非业务领导,所以说一个领导并非能力最强,对于一个企业,领导者要有创新意识,与众不同眼光,从他人看不到的视角看问题,对一个国家,领导者要远见卓识,从长远利益看问题,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近又看了一次《西游记》,其实它不仅仅是妖精鬼怪的斗法,而是教会一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若把师徒四人合为一体,唐僧就好比人的思想,悟空就是一个人的灵性,八戒是一个人懒惰好色的本性,沙僧说明一个人的杀气,仔细想想,每人身上都有这些要素。人生在世,思想极为重要,西方有句谚语“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同样,人要好好活在世上,必须有悟空的斗争思想,还要能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变化,明辨善恶与是非,少走弯路,更好更快的走向成功。

《西游记》的内涵是无限的,不同的角度观看就会有不同的见解,为了更好的理解它,拿起《西游记》,自己好好感悟吧。

为了感悟人生,拿起《西游记》吧,阳光下,一杯茶,一本书,一张躺椅,人生足矣!

印记的随笔 篇4

夜半寒风敲击着玻璃,听到杂音而被迫离开了梦里,睁着眼睛适应黑夜的冰冷。

时间是否静止,我清楚,但是,装了糊涂,被窝很是不温暖,但是还是不舍得抛弃这点温度,现在只有这条被子可以抵御点寒冷。太早睡觉的结果,太早清醒,这一清醒开始觉得饿。

人,其实很简单,把自己复杂化了,才觉得人都复杂。天色还很暗,如果是夏天的话,现在夜已经换掉黑色外套。冬天,有点萧条,有点孤寂。空气的冰冷刺激着神经,头缩进被窝里制造点温暖,然后继续做梦去。

今天,难得休息一天,却这么早醒来,真是浪费啊!罪过!让窗外的风来的更猛然些吧!反正今天休假,无所谓刮多大,关好窗户,安稳的约周公天还没亮,晚安!醒着的朋友!

不管是通宵的,思念睡不着的,由于种种原因失眠的,回去钻被窝吧!干冷的冬天能有时间裹被子那是莫大的幸福!

印记的随笔 篇5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那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可是轮船中人还是很多,“刚朵拉”的买卖也似乎并不坏。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数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长走走就知道。这个方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满开了铺子。铺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延式,以直线为主。十四世纪加上戈昔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十七世纪又参入文艺复兴期的装饰,如阑干等。所以庄严华妙,兼而有之;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或红色的圣灵像。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但这两溜房子都三层,都有许多拱门,恰与教堂的门面与圆顶相称;又都是白石造成,越衬出教堂的金碧辉煌来。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像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十八世纪意大利卡那来陀(Canaletto)一派画家专画威尼斯的建筑,取材于这方场的很多。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

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丁陶来陀(Tintoretto,十六世纪)的大画《乐园》最著名;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运河上有了这所房子,增加了不少颜色。这全然是戈昔式;动工在九世纪初,以后屡次遭火,屡次重修,现在的据说还是原来的式样。最好看的是它的西南两面;西面斜对着圣马克方场,南面正在运河上。在运河里看,真像在画中。它也是三层:下两层是尖拱门,一眼看去,无数的柱子。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一根柱子没有,除了疏疏落落的窗和门之外,都是整块的墙面。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威尼斯人真不愧著色的能手。这所房子从运河中看,好像在水里。下两层是铃珑的架子,上一层才是屋子;这是很巧的结构,加上那艳而雅的颜色,另人有惝恍迷离之感。府后有太息桥;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拜伦诗中曾咏此,因而便脍炙人口起来,其实也只是近世的东西。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夜曲本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可是运河里也有: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雇了“刚朵拉”摇过去,靠着那个船停下,船水中间,两边挨次排着“刚朵拉”,在微波里荡着,像是两只翅膀。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站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意大利的语音据说最纯粹,最清朗。听起来似乎的确斩截些,女人的尤其如此——意大利的歌女是出名的。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唱完几曲之后,船上有人跨过来,反拿着帽子收钱,多少随意。不愿意听了,还可摇到第二处去。这个略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圣罗珂堂,旁边有一所屋子,墙上屋顶上满是画;楼上下大小三间屋,共六十二幅画,是丁陶来陀的手笔。屋里暗极,只有早晨看得清楚。丁陶来陀作画时,因地制宜,大部分只粗粗钩勒,例如阴影,教人看了觉得是几经琢磨似的。《十字架》一幅在楼上小屋内,力量最雄厚。佛拉利堂在圣罗珂近旁,有大画家铁沁(Titian,十六世纪),和近代雕刻家卡奴洼(Canova)的纪念碑。卡奴洼的,灵巧,是自己打的样子;铁沁的,宏壮,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完成的。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倍里尼(Giovanni Belliini,十五世纪)的《圣母像》,也是他的精品。他们都还有别的画在这个教堂里。

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从一八九五年起,每两年在此地开国际艺术展览会一次。今年是第十八届;加入展览的有意,荷,比,西,丹,法,英,奥,苏俄,美,匈,瑞士,波兰等十三国,意大利的东西自然最多,种类繁极了;未来派立体派的图画雕刻,都可见到,还有别的许多新奇的作品,说不出路数。颜色大概明,教人眼睛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苏俄的作品不多,大概是工农生活的表现,兼有沉毅和高兴的调子。他们也用鲜明的颜色,但显然没有很费心思在艺术上,作风老老实实,并不向牛犄角里寻找新奇的玩意儿。

威尼斯的玻璃器皿,刻花皮件,都是名产,以典丽风华胜,缂丝也不错。大理石小雕像,是著名大品的.缩本,出于名手的还有味。

印记的随笔 篇6

我从来不晓得父亲是记日记的,只知道他每天忙于工作和庄稼地里,勤劳寡言,由年轻时健步如飞到今天的步履踀蹒跚。而就在前几日,帮父亲收拾旧物时,发现了好多小本子,打开一看,原来那是父亲的日记,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没有告诉父亲,我翻了翻,就把这些小本本继续放在书桌的柜子里,那是值得珍藏的物品。

父亲的日记都是最近几年的,过去的不知是已散失了,还是根本没有写。日记里没有人生的哲理体会,也没有名言警句,只有朴实的话语,家庭生活的琐事。当我一页页翻看,眼泪却是止不住了,父亲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啊!而我们作为儿女又能体会到多少呢?

父亲是位勤俭持家的人,所以对于家庭的日常开支记录成了日记里最多的内容,小到一针一线几块几毛,大到家用电器几千上万,都记录有序。一个月一汇总,一年一大计,最后记上枉花的,可省的,为下一年的开支计划做准备。想来也正是因为父亲的细心和预算的精准,在物质条件极其贫乏的年代,靠土里刨食的农村家庭,我们兄妹三人才都能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得以成家立业,这个中的艰辛是只有父亲才能体会的苦涩滋味!这也让我想起我上学时,父亲为了我高昂的学费夜不能眠,那个数字是我们家不吃不喝一年的收入,他和母亲盘算着能向哪家的亲戚朋友去借钱,借下的钱又能在什么时候还人家。第二天,父亲便会一早出去,回来的时候已借来了我的学费钱。那时候我很恨自己为啥不能多考些分,不能早早去挣钱,让父亲为了我那么辛苦。父亲送我去学校时,把借来的厚厚一沓钱交给了收费的人,我的心就一个劲地痛,眼泪就流下来,却不敢让作父亲看见,到底父亲还是看见了,以为我是头一次离开家,舍不得他走,就安慰我要好好上学,不要想家。父亲走的时候我没有哭,却心底里暗暗发誓永远做个孝顺的女儿,我不能对不起父亲!这本日记里当然没有这一笔,但在我的心底永远都记着这一页。

后来我和哥哥都毕业了,生活条件也好了。接下来现在我们回家的时候,父亲看我们买这买那总会说:“没有用的不要买,暂时用不到的不要买,能省些就省些,手头宽裕点总是好的。”当时说这话时我们几个都不理解,哥哥说:“现在有钱就得花,不花还贬值。”父亲总不苟同。看到这日记我才真正体会到父亲说话时的心,他总是希望孩子的手里宽敞些,不至于像他当初那样辛苦!

父亲的日记里另外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庄稼活的安排,一天当中,从早到晚。从早上写起,几点去下地拔草,几点去做下一项活计……父亲是种庄稼的好手,直到已六十多岁的今天也依然是。一年之中不论什么时候,他总会安排好该做的活,除去午收和秋收,其他季节里父亲也总是不闲着。大田地里庄稼收种有序;家中院子内外也已开辟成菜地,根据季节种有各种蔬菜;河堤树林也都被翻了一回又一回,种上时令的庄稼。每次回家,父亲很少在家,不用问,不知在哪块地里干活呢。用母亲的'话说:‘’你爸是没活找活干。”我知道父亲是闲不住的人,是离开了庄稼地就活不开心的人,只有看见土地,亲近土地,他仿佛才会觉得心灵是安宁的,幸福的。眼看父亲年纪大了,家里的十来亩地也不是轻活,我和哥哥总劝他不要那样干了,像打药之类的少,花钱找人干算了,而他却说:“我闲着又干啥去?城里我是住不惯,还是咱这地边舒服,慢慢干呗,累不着。”我深深知道父亲对于土地的感情,这是从我的祖辈就遗传下来的精神。他们身上有的就是力气,不张扬,只埋头苦干;他们相信土地,相信自己的付出会得到土地的赐予;他们不叫苦,不叫累,挥洒汗水却内心充实;他们一刻也离不开这土地,只有双脚踏在土地上心里才踏实!

我无从知道父亲曾记过多少本这样的日记,但不论是多少,里面所传达的都是同样的情意:那是对家庭的责任,对儿女的挚爱,对庄稼的尊重,对生活的执着。那平凡的文字,简单的数字背后,有着父亲几十年的辛勤汗水的付出,有着父亲对儿女、家庭、未来的期望。我不曾告诉父亲我看过他的日记,我只会在心底里铭记;我也不曾对父亲说过爱你,我只会坚守自己的誓言。此刻,我期待,父亲的日记可以永远的记下去,不停息……

印记的随笔 篇7

群山静寂,可以看到斜风细雨,在春来秋去的剪影里,如何还能让我遇见那些故事,回忆那些就已转身的温存。一程山水,一段故事,只是回忆里最美的琴瑟,一场雨念篆刻的城,似梦里的风荷,在抵达尘埃的脚尖瓶颈时钟的声音,细细碎碎,就像那些无声无字的歌,在宣纸的寂静里同度光阴。

-------那转身后的落寞

拂过光阴的想念,雨念的声音,四月天的花瓣雨,皆成诗情画意。雨丝轻弹,云雀轻舞,是这样的一个雨天,只剩下一帘雨丝和一个人的孤单烟尘,不看书,不写字,只听的时间仓皇的逃走,思绪在散淡的简单,回忆寂静无声。雨念的回忆,颓废的也不知想起谁,昏黄的灯下细雨缠绵,只感觉是夜太凉,徒增撕碎的沉寂。

我心如雨,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私密的快乐,可以如梦幻般去痴迷回忆爱情,那一生一世,满纸的忧伤思绪,曾路过,也曾错过的悲喜。下雨的屋檐,果然适合隔窗听雨,浮生六计,像在听宋词一样,稀疏的心情,有些散淡,深的浅的记忆,只有有心的人,才从窗下经过,雨季刚刚来,时光恰恰好。

等来有风相伴,等来寂静轻欢,光阴打马而过,一切云情雨意。常常与散淡陌生人喝茶谈光阴,有些颓,有些脆弱与生悲,生活只有几缕神秘,寂不成形,又软软绵绵,又无限的颓废。远远的天边,来不及入眼的山水,又久违的芳菲散尽,断了的思念,竟然还要回忆时带着笑意,摇曳的心事——没有人比我更明白我,也没有人比我更不明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