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情思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端午情思散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端午情思散文 篇1
又是一年端午。
一早,老公睁开迷蒙睡眼,对我说,不要自己包粽子了,在外面订一些,做个意思便是。原本也同意了他的提议,因为工作忙,再者感觉累,或许是人年龄越发大,越觉得做事力不从心了。但是,在菜市场买菜时,看到那些一捆一捆葱绿的粽子叶,那些雪白的糯米,看到街上手上提着粽子叶的人,那些在土产品店买粽子馅的配料的人,我便动摇了不再自己动手包粽子的念头。
外面卖的粽子不如妈妈自己包的粽子好吃!女儿说。女儿说的是实话,一直都觉得外面卖的粽子比起自己包的粽子,味道差远了。不动手包粽子,总是少了些端午的味道。
结婚前,只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却从来没有为粽子忙碌过。为人妻为人媳二十余年,端午节包粽子却成了我必须的要做的事情。婆婆虽是潮汕人,但是一点都不具备潮汕女人心灵手巧能干的条件,每年端午,婆婆也是不懂得包粽子的。
嫁入夫家后第一次为老公公打下手包粽子,肉馅是婆婆配的料,肉是净瘦肉,没有一点油,糯米有点涩,不好吃。于是第二年开始,我就自己包粽子,年年如此。
端午是传统节日,言说粽子必须自己包才吉利。因此,从婆婆家搬出去住后,每年端午我都象个老妇人似的,准备糯米、肉、咸蛋、虾米、香菇等,然后一道道工序完成。洗粽叶是最麻烦的事情,先在锅里煮透了,再放进冷水里浸泡,用口罩布一片一片清洗。肉必须用十三香料提前腌。糯米淘洗也是花时间,淘洗后还要浸泡,这样的糯米容易煮。浸泡后的香菇,切成丁,和蒜泥一起在油锅里翻炒,和糯米一起搅拌,使糯米入味。
兰来我家里帮忙,这些年来一直这样。我们俩包的粽子,模样长得都不太好看,但是粽子里面的内容挺多挺好的,味道不错。包好了,便开炉煮粽子。
小的时候,家住靠近河边的地方,那时候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每年的粽子节,许多人家便在自家屋子前垒起炉子,一个大铁锅架在炉子上,几户人家的粽子一起放进去,每家的粽子都做上了记号。用柴火煮上足足几个小时。
端午节,小孩子们的开心不亚于过年,粽子放进大锅里,大人就会把我们这些小孩子支开,说是小孩子嘴多,乱说话,锅里的粽子听见了不开心,就会煮不熟。但是,小孩子是赶不走的,在大人的视线里一窝蜂跑出去玩,没过多久又全都回来了,围在煮粽子的锅边,闻着开始冒出的粽香,口水也开始流了。
在大铁锅里煮出来的粽子,味道十分的香。现在的家庭大多用高压锅煮粽子,时间缩短了不少,却再也没有了小时候闻粽香的乐趣。现在想来,铁锅里煮的粽子香,更多的是一种乐趣一种等待凝固成的味道吧。无拘无束的童真,定格在那个年代,成了永远的怀念。
每年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踏实。结婚快二十年,一样的端午,一样的粽子,不一样的心情。
那晚,几个女友像约好似的,到我家里喝茶。我们边喝茶,边等着锅子里的粽子散发出香味。那晚的粽子,一直煮到夜里两点。第二天,打起精神,上班去了。节日,别人休息,我们得上班。
带一些粽子到单位。我们在上司的办公室,将各自带来的粽子放在茶几上,交换着吃,喝几杯上等的铁观音,再听上司对大家发表的端午“感言”,端午的心情还是不错。
那天的天气很好,阴阴的,夜里下过雨,下了好长时间。空气里多了份湿润,连续多日的高温干燥霎时无影踪。
故乡的人来电话说,今年的赛龙舟场面很大很热烈呢,过来看看吧。
是啊,故乡在海边,我知道端午赛龙舟对于那些海边的人们是一种盛大的传统活动,那里的人们,会像过年一般开心。很小的时候,在故乡看过一次赛龙舟。那次我和兰一起。我们站在一艘小船上,一直追随着龙舟跑。那次海风有点猛,浪有点大,我们的小船在海上摇摇晃晃的,海浪一次次地扑上船来,小船像是钻进海里,再从浪尖上冒出来似的。那些海边的孩子,他们站在船头上,很稳很稳,而我和兰,因为害怕,我们俩躲进船舱里去了,不敢再出来。所以,真正的龙舟赛,我们没有亲眼目睹到最后的场面。
每年端午,也是黄皮熟透的季节,总是满树的金黄。摘一颗含在嘴里,嚼着,那份酸甜便入喉,也入心。酸酸甜甜,不也是人生所拥有的滋味么?都没有十分如愿的时候,我们品味的珍惜的该是那份入心的甜。
端午情思散文 篇2
每逢五月,童年在乡村过端午的情景总会在脑海突然呈现,清晰而闪亮,也许确实是太有趣的缘故罢。
乡村里看重过节,一大早母亲已将粽子煮好,厨房里弥漫粽叶与糯米的清香。她早早叫醒我们,说栀子花正开得旺气哩,这话让我们一下子睡意全无,五月的乡间本已妙不可言,而清晨摘栀子花太令人激动啦,我们兄妹几个简直是赛跑一般冲向山间田野。
橘红色的朝霞在湛蓝天空,山湾里秧苗葳蕤,田埂上油亮光泽的桑树立于豆苗间。乡亲早起问好的谈笑声不断从空际间传来,我们扒开带露的豆叶和青草,飞快去山脚下野棕丛旁找那棵栀子树。目光循着清香,只见新鲜的栀子花在树枝丫上恬然安静,洁白美丽。栀子花树和田里秧苗上不断有露水滴答滴答落下,象是亲密私语。我们熟稔地摘着花,争抢着,哥和姐动作快,盛开的栀子花三下两下被他们摘完,我和妹只抢得了一些花骨朵。他们分了几朵给我们并忍着笑说:“花骨朵还要巴适点,说不准能开一个多星期呢”,如此这般,我和妹才由生气变得欢喜起来。
母亲穿起一串串栀子花,挂在屋中的木窗上,把花骨朵放在水缸里,清淡花香和着粽香成了端午的气味。直到如今,每逢五月,那香味便从时光的罅隙里穿越而来,萦绕不绝。
乡间的粽子简单味美,尤其是不加任何辅料的糯米粽,剥开粽叶,亮白如玉,把母亲研磨得酽酽的红糖水淋在上面吃,清甜的味道瞬间充溢于唇齿间。
吃完早饭,上山采草药。阳光好,风习习,杜鹃鸟在山与山间唱和,树木草叶明亮,溪河流水泛光,我们和母亲一路采集着野薄荷、艾草、野菊和金银花藤。“五月遍地是草药咯”,总有乡亲乐呵呵地从家中跑出来帮着我们一起找,一直寻到村头河边,去到深深的河湾里。河边那些竹丛下,一簇簇的蒲草在河水的凌凌波光下油绿生辉,母亲和乡亲一起弯腰嚓嚓地割起来,她们动作熟稔如收稻割麦,浓浓草药香顺河弥漫经久不散。
吃午饭时,教书回来的父亲兴高采烈地端起一杯雄黄酒说:“‘惟有儿时不能忘,持艾簪蒲额头王’,不过雄黄是有毒的,现在只能给你们表示一下啰。”边说边沾上一点雄黄酒弹在我们身上,虽年幼无知但我们也感觉出了一种特别的隆重,饭毕就会和祖母一起认真将雄黄酒洒向屋角,说是驱蛇去虫。
晚间我们用草药水沐浴之后,父亲还会给我们讲屈原、伍子胥的故事以及与雄黄酒有关的白蛇的传说,念念不忘的故事让我们整晚争论不休彻夜不眠。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去后山上找白色的蛇,不过一直没有寻到。
年岁稍长,过端午是去乡间小城五通桥看划龙船比赛。
那时河岸树木新叶覆枝,河水饱满润泽。人人喜气笑脸,都像一夜间长足了精气神。四乡八村赶来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有人因为太挤而掉入河中湿了衣裤,或是有人互相打水仗,人群就阵阵起哄、玩笑,那种热闹开心胜于年节。随着一声枪响,河面上一支支龙舟如离弦之箭冲向目标水域,鼓点声声,百船竞发,彩旗飘飞人头攒动的沿河两岸,助威呐喊声响成一片。
龙舟赛后的压轴戏“抢鸭子”更是让人捧腹不已,记忆犹新。
组织者将几百只鸭子分散放入河中,五六十支龙舟游鱼般穿梭,忽左忽右追逐鸭子,一名水手本已看好鸭子位置,凌空飞跃扎入水中,原本以为是囊中物的鸭子突然扇动翅膀扑腾开,随即飞快凫水而去。几个精壮汉子后又围成一个圈,将一只看似正发愣的鸭子围起来,慢慢慢慢缩小包围圈,可惜那鸭子是十二分的机灵,一个猛子潜入水中,大家四处找寻时,只几秒它又神气活现从另一个地儿冒出来,眼光炯炯,环顾而鸣,简直犹如戏人。岸上有人急了,脱了外套一个猛子扎下去,甚至有水性好的女子也跳入河中捉鸭子,此间热闹景象早已让两岸沸腾不已,呼叫声、喝彩声此起彼落,欢声震天。
如今,端午节在一些家庭中已不再隆重,但我相信端午节终究是不会被淡忘的,犹如我们对童年端午的记忆一样不会淡去,因了它的民俗、人文以及传统。
在城市生活久了,过节的意义被都市的繁忙冲刷得有些单薄,当我们例行请吃饭、访亲友、逛商场的时候,不觉中有一种茫然若失的感觉。“去乡间过节!”这想法从脑中冒出的那一刻,心中就有不可名状的喜悦。近年来,乡村旅游不断升温,民宿的发展已让“宅于乡间”成为可能。
深层次体验乡村乐趣是城里无法完成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致与风情绝非人工能比拟,它是鬼斧神工是活色生香是百看不厌:风吹山涧崖自立,鹰击长空云游动,树抽枝条花结果,蚂蚁搬家甲虫斗……只要身处乡间,自然之气便会袭你满身满心,大自然是一本随翻随新的书卷,只要用眼睛和心灵去发现,你就会对生活、对美有着丰厚的收获。去乡间过节吧,趣味多多,快乐满满。
端午情思散文 篇3
小时候,特别喜欢听布谷鸟的叫声,因为有了布谷鸟,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树就开花了。石榴树的叶子格外晶亮,在初夏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橙红色的小花在绿叶间开的很是醒目。红花绿叶,真是漂亮。
石榴花开的日子,妈妈就开始准备收麦和过端午节的食物了。这时候,一向节俭的妈妈也变得奢侈起来。去镇子上的集市上买回醋和白糖,以及包粽子用的蜜枣、芦苇叶。回来后,把从自留地里锄回的大蒜的蒜苗切掉。把蒜头的老皮剥下,用水洗干净,控干装进坛子,把和着白糖的醋一同倒进坛子。
我家还有一个坛子,妈妈会把近两个月攒下来的鸡蛋放进去,和溶解了大盐的凉白开倒入坛中,把鸡蛋盐起来,到收麦子的时候才能吃,因为那时候人工割麦、打场,根本没时间炒菜、做饭,大家都在全力以赴地抢收抢种。其实我们这些孩子并不考虑收麦子的事情,只是因为嘴馋,想着那些好吃的罢了。
端午节的前几天,邻居家手巧的奶奶就会给她的孙女做荷包了,妈妈没时间,还要下地。我就会去邻居家看着奶奶用五颜六色的碎布头和绣花用的彩色的丝线做各式各样的荷包,我特别喜欢奶奶做的荷包,也羡慕小伙伴有个心灵手巧的奶奶。当然我是不会白去的,奶奶也会把她孙女挑剩的送我两个。我们戴在手腕上,奶奶说荷包可以驱病辟邪,到端午节的早晨天不亮就要把戴了几天荷包扔到村边只用来浇地的井里。奶奶嘱咐我们,到了那天,千万别睡懒觉。
端午节前一天,妇女们就不用下地了。我们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听着布谷鸟的叫声,帮着妈妈烧火,煮粽叶。妈妈泡米,洗枣,泡花生,泡小红豆。吃完午饭,妈妈就把吃饭用的小方桌摆到了院儿里,我们几个小的围着妈妈,帮着捋粽叶,妈妈负责包,院子里的那口大锅,一直装到三分之二处,有百十来个。到天黑时,才算包完,妈妈点火煮粽,我们等啊等啊,直到困得趴在炕上睡着了,也没吃上盼了很久的美味。第二天早上,我和三姐从睡梦中被妈妈叫醒,我们沾着白糖吃上两个,然后妈妈把装着粽子的篮子递给我们,让我们给大姐送去。
端午节那天,我们除了粽子以外,不会像其他的的村子还有别的好吃的。到五月初七这天,我们才会隆重的过节,沙河包围着的这几个村子和沙河沿岸的村子是都不过五月初七的。妈妈说:“五月初七,是我们村专属的节日。”旧社会,我们村有户地主,雇着好多长工。有几个长工是离我们村几十里外的杨村的,五月初八是杨村的庙会,地主心眼儿好,每到初七这天,就会给大伙儿改善伙食,让长工们吃了饭后回去看家,顺便把家里的事情处理一下,回来后,好开镰收麦。地主家还会把上年存下的余粮分一些给吃不上饭的穷人。地主的好心感动着村子里的乡亲们。每年的五月初七,村子里各家各户都会买上些猪肉,包饺子,炖粉条。然后投入到收麦的战斗中。
小的时候,初六下午。村子里的肉铺老板就会走街串巷,把肉送到乡亲们的家门口,各家各户都会称上几斤,初七这天,村子里炊烟袅袅,飘着炖肉的香味儿。空气里还包裹着粽叶的芬芳。
参加工作后,离开村子,再也没有过过与众不同的端午节。但是每每想起来就特别怀念。更多的还是想念生我养我的村庄和我的亲人。
端午情思散文 篇4
“快端午节了,去哪儿玩啊?”突然被同事这么兴奋地一问,有点懵。还没来得及反应,他们已经热烈地讨论假期的节目了。认真地看了看桌上的日历本,确实还有几天就到端午了。
“又到端午了。”心里面默默地念了一遍,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外。想起了老家,想起了以前过节的景象,想到了现在的人在他乡……时间太快,昨天的细节还没有回想完整,今天已经不知不觉地结束了;时间太快,从小孩到成年,我好像是一夜间长大的……
看着同事们热烈地讨论着假期里的各种安排,此时的心里面多的是惆怅,思念和无奈。惆怅的是身在他乡,无法与亲人团聚,所以思念也就变得情有可原。无奈的是在这个若大的城市,也只有那小小的几十平米的出租房是我最熟悉的地方。
来这里差不多过了三个端午。第一年的端午正好是弟弟结婚,回去和家里人热热闹闹地过了个节。村口碧绿的荷叶,鱼塘里忙着打鱼的叔叔伯伯,家家户户厨房里飘出来的粽叶香味,门口放着的驱邪用的艾草……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虽然远离老家有两千公里,当双脚踏上这片土地的瞬间,也没有了任何因为空间和时间的离开而带来的陌生。蘸着砂糖,咀嚼着每口粽子里包含的粒粒呵护与期盼,心里是满的;厨房里,烟雾缭绕,辣椒呛得鼻子很不舒服,但就是愿意呆在那里看着母亲认真的每一次翻炒,加盐添醋,就算被她撵走,心里是满的;邻里之间闲谈家常,乡音不改,脾性如常,问问近况,说说琐事,即使不插话,心里也是满的……
以后的端午没有回去过了,机票太贵,火车票也总是买不到。家里也没有结婚这样必须出席的大事了,请个几天假也被扣钱。电话里听得出来老父母都是言语里希望回家的意思。可每次也是很理解的说不要紧,工作重要,路远不方便不要折腾,省着两个钱将来办大事。末了总是会叮嘱我要好好照顾身体,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不要亏了自己,家里不用操心,一切都好。每当这时,心里面是满的,有着亲情的关怀和挂念,同时也是空的,看下身边,也只有自己是单独的那个。
传统的节日,虽孤单一人,可也不想就这么草草过了。也会在早晨去买点菜,一些艾草。这里和家里毕竟不同,有些吃的差得比较远,思念的味道也只有自己试着做一做了。单位上发的粽子,很少吃完的。记得前年领回来的粽子,放在冰箱整整一年,都忘记拿出来吃了,后来还是清洁冰箱的时候发现了被遗忘的他们,心里面有一丝丝的愧疚。倒也不是这个味道不好,只是觉得这样包装精细的粽子什么时候都能买到,存放多长时间都不是问题,反正也不会坏,想起来就吃,味道也大同小异。其实是心里面有些故意的抗拒,还是想吃家里包好的粽子,自己家地里种出来的大米,培植长大的粽叶,田野水沟里打回来的草绳。每个鼓鼓的粽子在大锅里面,伴着村边清河里担回来的清水,木柴架上,旺火滋滋的响,整个厨房湮没在浓浓的米香粽叶香混合的气味中,每吸一口都是幸福的。只是打开这层精美的包装,味道已经不是这个味道了。
去年端午节前,被以前的同事邀请过去做新人业务培训,正好碰上他们人事发过节礼品,也给了我一份。其中一个精美包装礼盒里有两个粽子,想着自己一个人也够了,心理也很感谢这帮可爱的同事,人虽走了,但人情还是暖的。回家打开了一个,放锅里煮熟了剥开,个头比较大只吃了一半,剩下的放在冰箱当晚饭吃了。没打开后来也没想起来吃,就一直被放在冰箱里。节后上班的时候,老乡过来看我,带了一串自己家包好的粽子,红豆的一半,白米的一半。让我早上的时候热热,这样很方便。以后连着一个星期的每天早上,我都满怀期待地揭开锅盖,贪婪地吸允着老家的味道,吃的每一口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吃完的粽叶,我洗干净晾干,串起来挂在窗户上,每天回到家里看见他们,我的心里是满的。
或许是在城市里工作、生活时间久的缘故,都已经习惯了快节奏,有时候慢点反而会有些不适应。简单的如包粽子来说,老家都会提前半个多月开始准备了。母亲总会提醒父亲去田头的水沟里打一些裹粽子用的绳草回来,然后精心挑选合适的,绑在一起挂在门口晾干脱水,一般都会挂很多天,用的时候还会用水煮下。村里组织的龙舟要开始下水了,还会举办一个小的仪式。每上午和下午,大人们都要去河里面练习,过节当天会和几个邻村的来比赛。临过节前两天,母亲会去买点过节的糕点,软软的甜甜的米糕,翠绿翠绿的绿豆糕。开始淘米,打粽叶煮粽叶,包粽子。村里包粽子有经验的老人都会家家户户地走一趟,看看谁家的媳妇不会包粽子好手把手地教。
端午当天的清早母亲就起床开始烧水煮粽子,摆艾叶,每年父亲都会让我提着煮好的粽子,一盒米糕,一盒绿豆糕到爷爷奶奶家去。完了才能回家吃粽子,母亲也很细心,红豆的粽子的用交叉打结的绳草串起来,白米的粽子用另一种花样的绳草串起来,小孩子喜欢红豆的一眼就看出来了。吃完早饭,家家户户开始杀鸡宰鸭,准备过节的午饭,走到哪里都是咚咚咚的案板声。午餐是这天中最丰盛的,结婚的人一般都回娘家过节,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各家生活的大事小事,每个人脸上都是幸福的笑。
吃过午饭,休息一下,真正热闹的划龙船要开始了。有的小孩子在中午就端着饭碗,沿着河边的圩埂找龙船,大人哭笑不得拉他们回家还不乐意,有的哭闹就是不回家,要等龙船过来。休息过后,人们陆陆续续地来到河边,坐在那里等着龙船划过来,村里的商店准备了烟和其他礼品,用红绳扎着,给划龙船的人。鼓声一响,河边上就人山人海了。每个村之间互相比赛,大声的喊着口号。河边上的爆竹声,人群的喝彩加油声,混在一起,震耳欲聋。可大家都没有觉得不好,都是满面笑容,乐呵呵的。
慢慢长大的过程中,这样的场景是一年比一年少了,最后是干脆没有了。大人们陆陆续续地出去打工,原来田间地头的收入不够年年涨高的家里支出,孩子上学也成小的开销。到以后的节日里,就剩下村里的老人小孩了。吃过午饭,有的孩子还是呆呆地站站河边,要等着龙船划过来。爷爷奶奶告诉他们不会有龙船,小孩子还很执拗地不肯相信,一直坐在那里等。老人怕小孩玩水,也只好坐在旁边陪着。我也这么傻傻地等过,虽然每年都有期待,但是也心理清楚不会来了,干脆握在家里看电视算了。
仔细算起来,我差不多10年没有看过划龙船了,那熟悉的划船号子也只有自己哼哼,没听过的人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在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再能看见古老的龙舟下水,大鼓一响,人们聚集在河边大声的喊着笑着……
端午情思散文 篇5
一大早迫不及待驱车杜鹃啼端午回老家过端午。山雾蒙蒙,要下雨了,沿路庄稼地里参差不齐的茶树在乱草从中随风摇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没有回家,整个山村只见两三个老人在菜园里忙乎,一只土狗夹着尾巴沿着公路慢吞吞地走……。小山村显得一片沉寂,不像我童年时端午节的光景。
童年的端午节很热闹。山里人不知道端午节的`来由,反正祖祖辈辈过这个节,所以家家户户都特别隆重。我的母亲去世的早,爷爷和父亲正忙着夏收夏种,端午节由奶奶一手操持。进入阴历四月,就开始用土罐把几十个鸡蛋放在盐水里,腌制咸鸡蛋。四月底要到金竹园里捡笋叶,奶奶常常掂着小脚要走半天,捡回一捆根本用不完的笋叶。五月初四,该包粽子了,奶奶量一升糯谷放在石兑窝里舂,去了谷壳就是包粽子的米。有了糯米,开始包粽子,把笋叶一头叠成三角形的容器,再把泡在水里糯米放在里面,然后把三角形外多余的笋叶折过来,沿着三个边缠起来,最后用构树皮扎紧,粽子就算包好了。蒜瓣不用说了,早挖了成串地挂在屋檐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熬肉,正月十五过后,几个月没有吃肉了,我们很期待这一天,五月初四的晚饭后,锅里开始咕咕嘟嘟煮起来,腊肉味传遍山谷……。
虽然头天晚上我形影不离跟着奶奶,不停提醒她第二天早上保证要最先叫我起床,可是奶奶还是在一切准备停当后,才叫我起床。端午节的仪式正式开始,先到河里去洗脸,然后奶奶用布满老茧的手指蘸一点雄黄酒抹在我两只眼睛四周和耳朵眼里,据说这样一年没有虫子钻进眼睛和耳朵了。最后是喝雄黄酒,一口下去,辣乎乎的,而且会一天晕晕乎乎,我特别讨厌,但奶奶坚持喝雄黄酒可以防病,所以没办法,每次都没有躲过去。仪式结束后,开始吃粽子和鸡蛋,我不吃蒜瓣,因为没有味道。好几天就决心吃5个粽子、10个咸鸡蛋的,但结果自己不中用,一个粽子两个咸鸡蛋就吃饱了。 端午节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个快乐的节日。因为过节大人们对我们管的不是那样紧,我跟着大孩子可以到河里去“撞鱼”。“撞鱼”很简单,要的是气力,用劈柴的斧子照准露出水面的石头正上方用力撞击,撞击几下后,把石头搬开,就会几寸长的石鱼泛了白,像死了一样,任你去捉。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撞“黄丝公子”,一般斧子撞击几下石头后,发现有粘丝从石头下面流出来黄丝,那肯定这个石头下面有“黄丝公子”,这时千万不要急,一定要拿出全身的力气拼命撞击石头10几下后,才翻开石头,能捉到一只几寸长的“黄丝公子”,有时也会捉到一尺多长的。那时候,我年龄小力气弱,没有资格当撞击手,只能跟在大孩子们后边,将捡到的鱼串在下边带着一个节的柳枝上,常常会被“黄丝公子”把手指扎破,无所谓,反正不太痛。撞上两三个小时,小伙伴们都累了,看看收获颇丰,撞到了好几十条大大小小的鱼。于是开始挤鱼,把鱼的内脏都清理掉后,拿到某一家去,央求大人帮忙用点油炸干后就分着吃了,多的时候还可能成为哪家餐桌上的一道菜,用来招待我们。不过我不吃,我嫌鱼腥味,不管用泥搓、还是用草揉,手上的鱼腥味还是伴随我一天,弄的中午晚上吃饭都没有胃口。
端午节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打麦子了。几户人家共用的打麦场里机器轰鸣,麦粒、麦草、灰尘满天飞扬,我们穿梭在其中,帮大人抱麦草、扫麦子。突然是谁奔跑着一头扎在麦草堆里,其他伙伴们纷纷甩了手中的工具,不约而同爬上麦草堆大闹起来。孙悟空大闹天宫、秦英征西,还有打鬼子,听老人们讲的故事里和在电影里看到的故事永远是我们演绎的主题……。当机器声停下来,小伙伴们也打闹累了,一个个灰头灰面,挂着两条黑鼻涕,被大人们吆喝着、笑骂着,赶到河里去洗脸洗头。然后到这天打麦的主人家去吃饭,这家酒席办的很丰盛,不仅有粽子、鸡蛋和蒜瓣,还有去年积攒下来的腊肉和各种干菜腌菜。小伙伴们专设一桌,早上粽子、鸡蛋吃够了,没人稀奇,抢着吃腊肉,谁抢的多谁多吃,没抢到的孩子跑到父母坐的那一桌哭诉起来,父母一边骂着为没吃到一点肉就哭没出息,一边从桌上夹上几块腊肉算是安慰。等这孩子吃完,别的孩子早又跑到打麦场里打闹去了……直到夜幕降临,这一年的端午节算过完了。
老家已经面目全非。粽子和咸鸡蛋的味道不再是当初的味道,勉强各吃一点就腻了;曾经我们“撞鱼”的河里,水里飘着一些白沫使河水不再清澈见底,据说是昨天几个城里人来毒鱼造成的;两户人家在打麦场里建起了砖房,也没有麦草堆了;爷爷奶奶和父亲都去世了,老屋的院子里已经杂草丛生……我再也找不到童年过端午节的情景。
午后,下起了雨,坐在屋檐下,任凭雨滴随风飘落在脸上,感受到阵阵凉意,此时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让我的双眼模糊起来……。这时,一只孤单的杜鹃叫声响彻整个山村,一声比一声紧迫,一声比一声凄厉,像一个受到惊吓的孩子发出的哀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我不禁问自己“我该归往何处去?”
端午情思散文 篇6
又快到端午了,那遥远的记忆仿佛穿透了时空,在脑海中变得分外清晰起来。儿时的端午节,熏雄黄,挂艾叶,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到了节日那天,我们便会早早的起床,按照父母的叮嘱去水库边的堰塘去采菖莆,到山上或田埂去扯艾叶,如果哪家的门口未挂艾叶菖蒲,那绝对是伤风败俗的事情。
熏雄黄,是为了防蛇虫咬,因为蛇是怕雄黄的,只是对于艾叶和菖莆的用途我却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与避邪之类的迷信活动有关,大概是起到类似于钟馗驱鬼的作用。要说端午节记忆最深的事情,自然是与粽子相关的。
喜欢吃粽子,不仅仅是那个年代缺衣少食人总是处于饥饿状态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因为粽子里有肉,是那时当之无愧的顶级奢侈品。所以不到过节,那绝对是只能在脑子里想想的事情,我们甚至会因为能从青菜里吃到一块被煎成黑锅粑状的油渣而幸福得不知所措。
那时的乡村,穷得狗真的只能吃屎,人吃的菜基本上只有小菜,遇到年成不好时,能混上红薯泡盐水就不错了。记忆中菜里几乎是没有油的。只记得,母亲炒菜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先把那块油光闪闪的肥肉放到烧得通红的锅底走一圈,待锅里响起吱吱的声音并飘出香喷喷的油烟后,又赶紧将它捞起放到油盅里保存,然后将菜叶倒入锅中,而我们的目光便会追逐着母亲放油渣时锅铲的轨迹而最终定格在那块肥肉上。我想那时我的下巴一定和妹妹一样在不停的滴着口水。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眼巴巴的目光是以失望收场的,因为那小块肥肉不煎得油干水尽是不会轻易跑到小菜里面来的。只有极少数单独机会让我们中的一人能偷偷享受那黑锅粑带来的欢乐,为此还得象地下工作似的极速做好善后,被母亲再三叮嘱千万不能泄漏半点风声。而姐姐、我或妹妹们总会刨根问底的追问那块无端消失锅粑的去向,那个时候,母亲便会显得有些狼狈不堪。
我至今都异常清晰的记得,肥肉是如何从油光可鉴最终演变成黑乎乎的锅粑的。而那时,那块丑到没边的锅粑在我们的眼里却是如此的可爱,这也是我们宁愿被呛人的浓烟熏得眼泪哗啦也要坚守在火坑边唯一的动力。所以从大年捱到端午,然后吃上粽子那绝对是除了过年外最幸福的事情。
有记忆开始,我就觉得母亲无所不能,扯秧、插田、摘茶叶,她是全生产队的一面红旗,她可以随心所欲的将第二名甩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男同志干的犁田、打耙、担谷这些力气活她也是一把好手,编鱼网、纳底做鞋就更不在话下了,连裁布、缝衣这类技术活她也是无师自通,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基本上是她买布后自己完成裁缝的。
包粽子绝对是母亲的拿手好戏,她包出来的粽子总是棱角分明,好看又好吃。那时的生产队是吃大锅饭,父母亲做得再多也只有每人12个工分,带着我们五个小孩,日子过紧巴巴的。为了省钱,她不得不重复使用包了好几次的粽叶。母亲将那少得可怜的肉剁成碎沫,然后拌入一大盆糯米中,尽管我们很难从粽子里吃到我们渴望已久的碎肉,但粽子的扑鼻香味却让总我们垂涎三尺。
每年端午节那天,父母总是早早的叫醒我们,然后变戏法似的,拿出平常不知被他们藏在哪个角落的新衣服,把我们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然后肩挑背扛的把我们带到两公里外的外婆家。外婆每次见到我们,总是笑眯眯的拉拉这个的手、牵牵那个的袖,看我们瘦了没有,或问我们听不听话之类的话。
每到节日,外公外婆总是早早的开始了准备,我们到达时,还在屋外就闻到了老远飘过来的诱人香味,外婆家的上堂下屋便成了我与表哥、表弟、表妹们玩捉迷藏、打仗游戏的天堂。当然,游戏过程中,时不时的溜进厨房偷偷地叼上一块猪肉或鸡腿是我们的惯用伎俩,外公外婆乐得直叫我们小馋猫。待到吃饭时,鸡和肉成了我们小孩子的主攻目标,粽子反而被凉在了一边。外婆、外公总是不厌其烦的将粽子重新夹到我们碗里,并讲了一大堆端午吃了粽子如何好之类的话,看着大人都吃得津津有味,我们也跟着吃了起来,生怕端午节不吃粽子,就会如外婆所讲以后真的会缺少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外婆家的`粽子实在是比我家的好吃太多,以至于那天我一口气吃了两只,直到小肚皮撑得胀鼓鼓的才作罢。也正是因为那次,我就开始埋怨起母亲,向外婆诉说着母亲的不是,又讨好的说外婆包的粽子是如何如何的好吃,外婆边笑边装模作样的斥责了母亲一番。她当然心知肚明,理解父母一手拉扯五个小孩的不易。而那一年,我因为粽子的事对母亲耿耿于怀了好长一段时间。此后的端午节,外婆家的粽子成了我最贪婪美食。
还记得有一年端午,我们到了外婆家,二姨父因为刚经过长途跋涉,口渴得厉害,把灶边满满的一碗猪油当水喝了个底朝天,外婆当时心痛辣辣的好久说不出话来,我看到外婆眼睛分明有些红了,然后看到她转过身去,用衣袖擦了擦眼角的泪痕,而我那鲁莽的二姨父一时也紧张得不知所措,但他的身体居然没有发生任何的不适。
八十年代,农村分田到户后,家里条件有所好转,在父母的辛勤打理下,我们彻底告别了挨饿的日子,母亲也逐渐变得大方了,端午节时,粽子里的肉明显多了起来。稍长大后,我也完全明白了母亲当年的良苦用心。
上初中后,我一直在远离老家的学校寄宿,学习很紧张,端午节也渐渐的淡化了不少。参加工作后,离家更远了,特别是近几年在新疆工作期间,与家人聚少离多,节日也难得回来一趟,基本没有在家里过上一个端午节,这个曾经让我儿时无比祈盼的节日也就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现在,外婆、外公和二姨父已经去逝三十多年了,那时外婆家的粽子,还有我和表哥们游戏时的快乐便成了我对端午节的全部理解和记忆。
端午情思散文 篇7
家里过节的粽子一向是奶奶包的,奶奶的包的粽子香甜软糯,质嫩滑口!说得俗点,就是好吃!在乡下的时光中,每逢过此佳节,就算是千里之外的人们也会千里迢迢的赶到咱家尝一尝此鲜!
端午节,奶奶便会在此天包上二百个粽子,不多不少!因为咱们村上共有二百个人,目的就是为了让村上每个人都享受到粽子,不收一分钱!是什么魅力让奶奶的粽子吸引了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呢?奶奶的粽子并不是放了什么不可多得的美味调料,更不会是放了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的添加剂!奶奶仅在粽子放了一颗她自己种的草莓!哦,原来是奶奶的热情,朴实打动他们啊!
可是奶奶现在老了,随着我们住,再也不能包粽子给老乡吃!如今,又是一年的端午节!我们全家起来了一大早,开始包着粽子!奶奶先把粽叶放到高压锅煮上,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有糯米,红枣,绿豆,草莓!不久,粽叶煮好了,奶奶先又用清水把粽叶洗了一遍,再放到清水里泡了起来!所有材料都齐全了,一切准备就绪了!奶奶先把三片粽叶稍稍重叠平放在一起,然后再卷成羊角状,再向里边放上准备好的糯米、红枣,绿豆,草莓。再用一片粽叶把口封住,一个羊角粽子就包好了。最后用白绳紧紧地绑住粽子!一个粽子就呈现出来了!
晚上,一家团圆,大家都在尝着奶奶包的粽子,其乐融融!只有我一个人望着窗外的风景,看着手中的粽子,感慨道:当年的糯米不及现在的糯米,当年的草莓不及现在的草莓!为什么如今的粽子的味道还不及当年的粽子味道呢?
是奶奶老了么?大概不是吧?
端午情思散文 篇8
当荔枝上市,凌霄满篱,栀子甜香的时候,端午就要来了。去年这个时候,不知什么原因,我对包粽子突然有了兴趣。可是我不会做,老公愿意一试。
周末我喜滋滋地买来两把粽叶。泡了一夜的糯米已经膨胀,绿豆乐开了花,红豆饱满待放,咸肉飘着浓香,我期待着老公将这些美味裹在那青色的粽叶中。可能是手生了,或是粽叶太小易碎,几个粽子都不完美,老公有点不高兴,甩手不干了,自顾自地坐在沙发上生闷气。我一点准备都没有,一边哄着他,一边搜寻包粽子视频。可是看了一遍又一遍,那细长的粽叶在我手里仍像是一湾迷失方向的扁舟,任凭我怎么努力,就是不顺从我的意愿。来来回回折腾了大半天,浪费了不少粽叶,米还是米,叶还是叶,自己倒是忙出了一身大汗。我笑自己的手笨得像在捉鱼。老公实在看不下去了,第二次坐在桌子前,攻克难关。
此时我打开音响,放着他喜欢的童安格歌曲,给他拍照,上传朋友圈,读朋友评论。当赞扬声此起彼伏,铺天盖地时,老公终于笑了,然而他还忍不住数落我的笨拙!我面带微笑,内心却很酸楚,我不可抑制地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那过世的父亲和母亲。
记忆中包粽子这活,都是我爸干的。那时的我们围坐在桌子旁,除了添乱,大概就在流口水,等着粽子熟了。父亲像变戏法似的将青绿的苇叶,白胖的糯米娴熟地包裹在一起,再用棉线绳扎好。系白线的是鲜肉的,系红线的是红枣的,系绿线的是绿豆的,系彩线的是花生的,层层粽叶下包裹着家的温馨和甜蜜,系上的是对儿女的希冀和嘱托。那时的母亲在做什么呢?如我现在一样做着后勤,清洗粽叶、淘糯米、煮粽子、收尾卫生打扫……坏脾气的父亲肯定也是少不了数落几句的,好性格的妈妈看着我们嘴里大快朵颐地享受美味时,做为配角的她忙碌着却依然笑盈盈。这是故乡的端午留存在我心中的记忆,早已经雕刻成了一幅版画。
这么多年来,母亲为何就不会包粽子呢?今天我终于有些明白了,可能是父亲包的粽子太灵巧完美,抑或是母亲的自尊心太强?可是孩童时每年端午重复的这样的画面,我没有感受到父母间一丝一毫的不和谐。父亲能干,嘴巴狠点,就随他去吧。母亲是不是这样想?
我叫来了儿子,让他和我一起跟着他爸学包粽子。我细心拍着视频,看着老公手法娴熟、技艺精湛、一气呵成的动作,内心充满了自豪和羡慕。我羡慕他传承了父辈的技艺,这慈氏粽子必将随我儿子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我家的张氏粽子呢?我父亲的技艺呢?就这样随着父亲的离世永远地失传了。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在斜阳细柳,金银花时隐时现的夏天傍晚,我多么想再吃上一口父亲亲手包裹的那缠着红线的粽子,多么想听一句不会包粽子的母亲的呼唤:“小二子,我让别人包了100个粽子,放冰箱等你回来吃啊……”
端午情思散文 篇9
但凡纪念端午节,就不能不想到,——屈原竟是此节之劫。
这个节日若失去了屈原,失去了汨罗江,失去了忠良与国之命运国之民意,失去了由此派生的一曲伤词,一首挽歌,以及一个个美丽而凄婉的传说,那么,这个端午节就难以成为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更难已成大江南北如此统一的淳朴的民风民俗了。
看来,纪念屈原不过是一个缘由,真正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纪念本身。
滔滔一江水,寂寂一个人;上下几千年,归一在人心。这份凝聚力这份向心力,这份爱国情这份忠义事,是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也绝不会忽视、也决不敢忽视的一股强大的民间力量。无论帝王将相是不是出于真心地为了纪念,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百姓,但,每一个朝代都不约而同地纪念了屈子,而且,还是有模有样地过这个节日的了。
一些附庸风雅之士,决不会放过这个由头,来一番太平盛世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表明百姓是多么幸福愉悦啊。其目的,就是安慰一下那些苦苦争名于朝的人们,更为了安抚那些苦苦挣扎的人们,要好好活着,何必非要选择一条不归路呢?进而来烘托我主万岁吾皇圣明。在古代统治者的笔下,即使是饿殍千里,怨声载道,而真正听取民意听信忠良的逆耳忠言的又有几人,更何况真正歌咏屈原的诗呢,那更是罕见了。而借此吟咏盛世的倒有;即使有,也会刻意避开屈子的死因,以及百姓的不幸帝王的昏庸,像李隆基所写的: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
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一片与民同乐霈恩均的情景,何乐而不为?而见于被贬之人的诗作的倒也不少。像苏子有《浣溪沙》词云: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更有诗悼念屈子的《屈原塔》,令人撼动天地,悲恸之至: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因为,苏轼的境遇何尝没有几分屈原的味道呢,只是,他没有选择走屈原的道路罢了,谁说不是一种大殇呢?对于当时的楚国百姓来说,屈原是为民请愿真正为民的爱国志士,他是百姓的希望楚国的中流砥柱。而对于楚怀王来说,他是又臭又硬的石头,是他们那些统治集团集腐奢侈无度的拦路虎,是奸佞享乐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屈原的命运在这样的尖锐矛盾中就注定了悲剧色彩。
与腐的楚怀王统治集团一起腐烂来换取今生的享乐玷污千年的美名,这是屈原不能选择的,即使是举世混浊,而我也要独清的节操,让他以死明志以死明节,绝不会苟且人世而骂名千载。这与当时的世风是相悖的啊。若不是楚国灭亡,谁会相信屈子呢?由此可见,屈原之死,不单单是个人的郁闷苦恼之殇,更是国之大殇。因为,从此,楚国没有了,楚国的百姓不再是楚国的臣民了。这让百姓怎能不伤怀楚楚,怎能不将屈原放在心上,警示后人:国将殁,百姓何堪?
所以,抗战时期,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话剧《屈原》,以明世人。如今,还记得屈原的《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缘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緼宜修,姱而不醜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为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经为象兮。
屈原,选择的菊花的坚贞: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今日,我们快快乐乐热热闹闹地过端午,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蒿挂葫芦,喝雄黄驱蚊虫,等等活动都不为过。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在浓化这个节日,在自发地纪念屈原,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承载着的屈辱负担太重太沉,我们的百姓太过忍韧沉默,所以,想找到一种寄托,想提醒作威作福的统治者:兴,也忽矣;亡,也忽矣。
今天,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东海有日本觊觎鱼岛之事,南海有菲律宾欲窃取仁爱礁之争,大的格局又有美国所谓重返亚太,虎视眈眈,篱墙之外。国人并不麻木,却有人让国人禁声。这些人,以国家之名,却是为了谋自己的一己之私,哪怕国家重蹈覆辙:蝇营狗苟之徒有之,玩世不恭者有之,崇洋媚外者有之,而忧国忧民者更有之。
盛世出恶吏,明主辨忠奸。如今,天下百姓齐渡端午,定然也知道此种道理:国之大殇之后必是百姓之福,民之大殇之后必是国家之祸。屈原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盛宴,更是一种反思:一种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的反省,以及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阵痛反思……
端午情思散文 篇10
心如糯米,越粘越紧。情如粽叶,越煮越香。快乐如射线般,无限延长。
——文婵若兮
冬去了春来,春去了夏来,转眼间,此年的端午节也即将在缕缕粽香间清晰开来。
站在早晨清新的阳光里,感觉丝丝温馨,恬静美好。走在流马人喧哗的大街上,风中淡淡的粽香扑鼻而来,深呼吸,任粽香飘进五脏六腑,打消购买的念头。看,转角处,一群群年长的人儿正在精挑细选上等糯米,声调不一的讨价还价声却成了小城最欢快最活波的晨间交响曲,感觉那么真挚,那么动听。
走进超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设计独特,色彩鲜明醒目的宣传语。进入购物区,其次,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那形态各异,口味多样,包装极其精致来自五湖四海风味独特的粽子,让人尽饱眼福。
尽管眼前这粽子千般好,万般美,毫无疑问会吸引无数人的眼球,必定会激起不少顾客强烈购买的欲望。但在我心里,却远远比不上我外婆包裹的爱心粽子。
往常的端午节都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度过的,虽然外卖的粽子口味也不差,但是对外婆精心包裹的粽子还是怀深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只要我放假回家,嘴馋了,不论什么时候,外婆总是毫不犹豫笑眯眯地满口答应,转身就走进厨房去准备包裹粽子的材料。此刻,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宠儿。
接下来,外婆就坐在藤椅上一边筛选着糯米,而我就蹲在外婆身旁一边刷洗着粽叶。我的任务完成后,我就安静地坐在藤椅上,看着外婆以极其娴熟麻利的动作清洗糯米,搓小豆,细切腊肉,又以其灵巧的双手一边擦去粽叶上多余的水分,一边将糯米小心翼翼地递进粽叶口,然后,将这些零散的粽子捆扎。最后,放入锅内蒸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些繁琐细致的程序,我是不会明白原来包裹一个小小的粽子竟然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心思精力。此刻,对外婆这种耐心细心贴心式的举动,不禁使我的钦佩之感不由而生,让我感动的无言。
望着墙上的钟表,细数着自己在庭院踱步的步伐,迫不及待地等候着粽子出锅的那一刻。迈进厨房,看着这满屋氤氲的雾气,闻着那浓浓的粽香,有一种强烈揭锅,一尝为快的冲动。但,最终,我还是遵守了那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良言。
过了几分钟,粽子终于蒸熟了。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揭开那还正冒热气的粽叶,用筷子将粽子一分为二,看着那金灿灿流油的腊肉,饱满剔透的赤豆,让人垂涎三尺。于是,忍不住细细咬上一口,滑滑嫩嫩的,不油不腻,而且富有嚼劲。但是,外婆总是在旁边笑着温柔提醒着我“当心烫手,当心烫手”。我总是天真的回答道:“就算是烫着了,我也是幸福至极,快乐无比的”,外婆浅笑无语,只是满眼疼爱的望着我抚摸着我的脑袋。
每当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提着外婆给我包裹的爱心粽子,心里感觉沉甸甸的,我明白这小小的粽子里面包含了多少关爱,多少汗水,多少祝愿,多少温暖。这么多年以来,外婆总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默默付出着,劳累一个人承受着。不管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地方,有好吃的,好玩的,外婆总是在第一时间想到要留给咱们,打电话告诉咱们。不管什么天气,不论什么季节,外婆依然坚持着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咱们千叮咛万嘱咐,叮嘱咱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天冷要记得加衣,晚上要盖好被子,不要着凉了。也许,咱们若安好,便是她的晴天。”每当回忆起外婆的音容相貌,一言一行,心里总是暖暖的,甜甜的,对她的思念越发浓烈。不管在校内校外,只要听到室友们赞扬起她们外婆时,我的脑海播放的满是外婆慈爱辛劳的画面,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我想,亲情总是无须解释的,思念总是无需理由的。
如今,咱们正一天天悄悄成长,而外婆却在渐渐日益变老。多希望时光可以止步,多希望外婆可以享享清福,多习惯外婆家的独特粽香味,又多么害怕某天外婆的突然离开。或许,是我多虑了,也许,只要咱们大家都欢乐的笑着,开心的活着,幸福的过着,这就是对外婆最好的奖励。
只要一想到每年都可以尝到外婆亲手包裹的粽子,我总是很得意,很甜蜜,很开心。此刻,我什么也不愿多想,什么也不愿多看,只是一心一意地期盼端午节的到来。这样,咱们又可以重拾那欢聚一堂的喜悦,共享那温馨美好的时刻。
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你善于发掘,善于体会,懂得珍惜,懂得铭记,时常都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看看吧,何处不闪耀着平凡的美丽,何处不流动着真爱真情。
在这端午即将来临之际,若兮提前祝愿大家端午节快乐,平安健康永一生。但愿万水千山粽是情,心如糯米般越粘越紧,情亦如粽叶般越煮越香,快乐犹如那射线般,无限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