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写景散文

2023/12/04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写景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写景散文 篇1

既没有青砖、白墙、黛瓦,也没有小桥、流水、人家。陶辛这个名不见传的江南小镇,却被国家评定为AAA级旅游风景区。这使得我久居杭州的芜湖人有了前去旅游的愿望。

七月中旬我随快乐假日芜湖分社陶经理陪同去了她的老家——陶辛。

陶辛,地处长江中下游以南,距芜湖市区约20公里,青弋江由东向西蜿蜒绕过。在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之前,这里是一个浅锅型洼地,枯水之季荒滩显露、水塘密布、芦苇丛丛;雨水季节一片汪洋,融汇在长江宽水之中。

可是,这一块四千多公顷的低洼地,却被从江西江州(北宋时称江州,现为九江市)举家南迁的“活鲁班”陶姓木匠看重,他带领着迁徙的人们筑堤围垦造田,将圩堤设计成为椭圆形,圩内以“井字型”十纵十横穿埂以抵御洪水的袭击,开挖沟渠近百公里灌溉着农田,成为古代罕见的人工开挖的水利工程,千余年来从未决堤,方圆百里都称它为铁堤,逾四万亩良田养育着“‘奚’半边、‘芮’支角、花花‘骆’”等三大姓万余户人家。

此时,叙说的陶经理设问我来,“你知道这‘活鲁班’是谁的后裔吗”?我雾上头来,无言以答。她接着说:这个“活鲁班”就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后裔。这使得我产生了臆想,该椭圆形圩堤的设计大概与“活鲁班”从事的圆木木匠理念有关吧。

我们边说边走乘上了木蓬小船向香湖岛驶去。宽阔的水道两岸,粗壮的水柳舞动着秀枝,似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沿水东岸参差的徽派建筑,仿佛把我们带回逝去的年代;纵横交错的水网环绕着绿色的农田;船夫轻荡双浆在宽荷窄水中悠闲游弋,缓缓的向香湖岛驶去。

说起香湖岛,它是“陶辛水韵”风景区的中心,三百多亩荷塘环绕此地。该岛古称孤老坝,代代相传南宋时期,因有十八个土匪葬送在这里而得名。传说中这十八个土匪入室抢劫,强奸民女,无恶不作,此乃乡民夜不敢寐,舟不敢驶,使得全圩区的人们人心惶惶,这激起了居住在这里的汉、苗、哈、壮、彝、傣族的人愤怒,六族动员将这十八个土匪生擒活捉,用木桶葬入水底。陶经理说到这里,我不由得厌恶起来,这五十多种各异莲花,三百多亩池塘荷色,怎能生长在这污垢之地呢?岂不是玷污了“君子“的高洁。

我正在百思不解之时,陶经理说起了她祖上发生过的一个故事。小时候她听爷爷说,爷爷的祖上养过一头猪,由于放养的猪蹿过邻家的竹篱笆进入菜地“尽情”的享受起来,待主人回家后园内的菜所剩无几,气急的园主人拈起半块砖头朝猪砸去,这头贪婪的猪踉踉跄跄的回到猪主人家中,奄奄一息。其实,这头猪一路滴的血从园主人家到猪主人家是在清楚不过了。可是,这个不知哪个朝代的爷爷没有去问究,而是把这头不太大的猪宰杀了,烧上了一锅,盛了一大碗送给邻家。这又使我一头雾水,不解其意。

接着,她又说起一件事来,“我们这里有个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矩,我外公的爷爷曾给地主家做过挑鸡蛋的短工,下雨路滑摔碎了鸡蛋,地主责成我高祖父按价赔偿了碎蛋。如果是晴天摔碎就不需要高祖父赔了”。这又使得我坠入五里雾中。

这二件事情,我由糊涂渐渐地清晰起来,深入思索中似乎读懂了乡间传统理喻内涵的深邃。前者是没有管住好猪的主人错了,不能追究邻家。送一碗肉表现出猪主人宽容、大度,不免也给了邻家---园主人无地自容的尴尬。后者下雨路滑更需要的是谨慎、谨慎,晴天摔跤那应该是微乎其微的吧。

由这二件事的启发,我感悟出水葬土匪的原地栽上一百八十亩莲藕就不足为怪了,这意味着来世的强盗要向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也期望着今世的“浪子”,来世应该成为“金子”吧。

说着、说着我们的船缓缓的停靠在岛岸边,香湖岛四周荷色环抱,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我们一行闲步走在九曲十八弯近水的木道上,满目绿色的荷叶争相比高,有的懒散的躺在水面;绽放的莲花堆满笑容,有的正在“笔”书蓝天;半百种莲花光彩夺目、异彩纷呈,融入在三百亩田田之上。有青白分明的青莲,寓意着释家的“德行清廉”;那洁白的白莲花,喻意着儒家的“君子风范”;那吉祥的黄莲花,意味着道家的玄黄之间、紫气东来;那珍贵的墨莲意象着墨家“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的百善孝为先的精神。那蓝色的莲花、紫色的莲花、红色镶边的白莲、黄莲,以及红白、黄白相间的混色莲、菊花瓣莲、贴水莲等等比比皆是,宛如一个莲花博物馆,使得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水乡人也不得不叹为观止、驻足瞠目。这不能怨我的孤陋寡闻,就是“地上的苏杭”也难以寻觅这番江南水乡莲荷的景观。

返回的途中,我站在船头上放眼望去,纵横交错的沟沟渠渠,水水相通;遍布沟塘的荷色尽收眼底;轻风掠过荷裙下漾起了清澈的细波;点缀在绿荷之上的芙蓉点点千红;近岸田池上的成群白鹭时而低飞,时而伫立水中;远处传来阵阵采菱女的歌声不绝于耳。这江南的水韵不仅仅是以河为街,水阁楼影,烟雨朦朦;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陶辛自然水韵也能迎引着游人的到来。

写景散文 篇2

盛夏的知了真是不敢恭维,挂在树上叫得那么惨烈,交杂着雪藏17年的辛酸和甜蜜,谁听了不可怜?可是这叫声躁,聒噪的噪,吵得人脑仁疼,谁听了也烦,卖惨博取同情效果颇佳,实际上又有几个人真能感同身受?祥林嫂再惨嚷嚷久了不还是没人在意招来闲话,大家的生活够苦了,可不想再给自己平添不快。不过好在这些蝉白天吵得太累晚上也就偃旗息鼓了,安安静静陪着白天被吵得够呛的人入睡。

蛐蛐出动了,躲在草丛,趁着月黑风高悄悄谈起了恋爱。它们可不像蝉那么高调地叫,吱吱吱叫个不停,隔几秒叫两声,吱——吱——那声音悦不悦耳不知道,反正挺清脆。窗外月光明朗,繁星三两点,人家的灯灭了一盏又一盏,露水渐渐浓了,幽会也显得浪漫。

蝈蝈不厌其烦地“织”、“织”、“织”,后半夜睡眠深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至少它前半夜没偷懒,这些纺织娘真是尽职又尽责。它们不爱热闹,不爱光明,有点自卑,哪里没人就去哪里。

油葫芦有些饿,出来找点夜宵,不巧刚好遇到现女友的前男友——“哟”“哟”“哟”阴阳怪气地喊了几声。当两个血性方刚的雄性遇到一起,免不了要一争高下,一旦有一方率先发起攻击,不管是言语还是肢体上,那后来的场面一定惨烈。油葫芦也一样,牵扯到面子问题绝不能姑息。

星星眨巴几下眼睛,黯淡了下去,小虫们闹够了,大地重新归于平静,尽情享受天亮前最后的片刻吧。

写景散文 篇3

每个人都有许多珍贵的记忆,在我这许多珍贵的记忆里,总是会常常想起那美丽的长屿硐天。

长屿硐天远看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当你走到洞前的时候,你就会惊喜的发现,这里真是太神奇了,洞连着洞,洞套着洞,走过一座九曲桥,走近观夕洞,迎面是一尊五米多高的弥勒佛,在那笑呵呵的欢迎大家到来。走进山洞,就会有一阵阵凉风扑面而来,让人感到非常凉爽,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减去了许多。走近洞里,里面只有点点微光在闪耀,为长屿硐天添加了一份神秘。再走进去,就到了长屿硐天的观景台,在这里可以看见石壁那缤纷的色彩,不仅是这些,抬头向上望,就会看到一缕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不同地方的光反映出不同的颜色:红的、白的、黄的、金的……它们会随着太阳的变迁变成不同颜色: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再往里面走,就可以看到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一幅幅精美的油画和许多的浮雕,有唐朝的,有明朝的,有清朝的……还有现代的,每一幅油画都会让你赞不绝口,雕刻着的人物、花草、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有时候你看着看着会着了迷,仿佛自己也是画中的一部分,要不是父母及时拉你一把,你还真得会趴到画上去呢!顺着楼梯上去,你会来到一个阳光充沛的地方,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石磨,大小不同,要是你不使出吃奶的劲儿,你根本不可能推动石磨。

啊!长屿硐天!你秀丽神奇,你的神秘使我沉思,你的独特使用困惑……我爱你!美丽的长屿硐天。

写景散文 篇4

这个秋天,时而暖阳斜照,时而细雨霏霏。秋天,并无大热,也无寒冷,刚好,温度适宜。在这阳光和细雨的交错里心情会有一个合理的调整与梳理。时光的韵脚,就是在这每一天的进发里能够真切的触摸。光阴就是这样,总会被阳光和风雨的节令打湿,再凝成一路清香的露滴。这秋就是使者,云一程,风一程,雨一程,负责写进山间岁月的史册。

现在我所居住的楼房,还是八年前购置的,当时欣喜的是有两个阳台,装修时特意留出一个,想给自己在这块小地儿种植一点花草,权当在这足不出户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四季的变迁与绿意,只是可怜那些曾经与我短暂相伴的花儿们,很多都香消玉殒了,唯有那盆吊兰以其超长的生长力从一盆发展到若干盆,家里饭桌茶几窗台处处都是它的影子。

卧室的床还是十二年前从大竹带过来的,都说相处久了必然会生出一些感情的东西,换了一个新床,丢掉时心里还是有些不忍的,不过最终还是找到一户人家“收留”了它,心里自然就不会那么再牵挂了。

虽说是养花遇到了一些挫折,但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路过街边一流动式花摊,看见那些葱绿的叶子乖巧的模样,那一丛丛盛开娇艳欲滴的花儿,它们的盛开好像与这个秋天无关,暗香浮动着盛开在有生的年华里,于是便让我有些怀念春天和夏天了。终还是没有忍得住,买了一盆长寿花,富贵竹,其实花哪里有长寿的,竹又何其真有那么富贵么,其实,人和花一样,总喜欢沾沾喜气和吉祥罢了。

卧室这个透明大落地窗是我最喜欢的,相伴和我一起共度着简真的岁月,眼睛从内向外延伸的视野,载着我每一天的思绪和对未来的人生期翼。偶读一篇博客,写的是关于不同时代优秀的女作家命运的归宿,三毛文字温暖细腻情感真挚追随荷西而去;张爱玲聪慧冰雪倾城爱恋般的文字与孤独悲怆的暮年;林徽因清绝明净但爱得清醒爱得平静,在漂浮不定的人生里她的内心终归山明水秀,懂得浮世清欢,更懂得细水长流的悠远;冰心虽无林徽因的清丽美貌,但她的诗歌散文小说在民国当属顶级女作家,最后如莲般度过了悠长的人生,做了公认的世纪老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家庭背景与社会让她们的爱情与命运有了不同的归宿。当然,谁都无法预计人生的.长度,无论她们曾经是那么的优秀,但她们的命运给了我们后人更多思考与认知。

今晚降温了,当秋雨拍打着窗外的雨棚,当灯光散出恰好的色调,在这样一种别样的况味里我的思绪总会被锁进某个记忆片段的往事里,也会想起那艳阳如花阳光下温暖的场景,又或被某一段温暖的细节感动得泪流满面。有些事一转身就是永远,留下的是永久的弥足珍贵的回忆,就像我们的青丝,哪一根白发不是在岁月里走着走着点滴的积累,白发又何其害怕呢,至少我们的人生经历了超长的过滤与沉淀,前半生从不妥协,后半生更无后悔,走过的路,回味很长,未来的路,注入更多的勇气向冰雪的冬天进发,就像那段墨梅词赏析写的:我家洗砚池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迹,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于我们人生,那朵朵梅花不正是说的我们所有红尘中的儿女么。

挥挥手,告别初秋,走进深秋,生命又将走进另一个里程碑,这未来的路,且行且珍且爱,采集每一天细碎的阳光,让温暖照亮我们底色的人生。

写景散文 篇5

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的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 ,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的,黄山松有三种特色:

第一,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 :

“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散文地说, 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 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 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 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 时珍说:“《列仙传》言邛疏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 中,象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第二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的,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 ,不是它自己发心向下挂的。黄山松的枝条挺秀坚劲,然而绝大多数象电线木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象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黄山松更有一种奇特的姿态: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的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姿态 就很奇特,好象一个很疏的木梳,又象学习的“习”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第三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做“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树干,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我谛视这树干,想象它们初生时的状态 :五六根枝条怎么会合伙呢?大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 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 ,觉得象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更有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的松树呢: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叫做“蒲团松”。这株松树长在山间的一小块平坡上,前面的砂土上筑着石围墙,足见这株树是一向被人重视的。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上面的枝条向四面八方水平放射,每根都伸得极长,足有树干的高度的两倍。这就是说:全体象个“丁”字 ,但上面一划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下面一直的长度的四倍。这一划上面长着丛密的松针,软绵绵的好象一个大蒲团,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靠近山的一面的枝条,梢头略微向下。下面正好有一个小阜,和枝条的梢头相距不过一二尺。人要坐这蒲团,可以走到这小阜上,攀着枝条,慢慢地爬上去。陪我上山的向导告诉我:“上面可以睡觉的,同沙发床一样。 ”我不愿坐轿,单请一个向导和一个服务员陪伴着,步行上山,两腿走得相当吃力了,很想爬到这蒲团上去睡一觉。然而我们这一天要上光明顶,赴狮子林,前程远大,不宜耽搁 ;只得想象地在这蒲团上坐坐,躺躺,就鼓起干劲,向光明顶迈步前进了。

写景散文 篇6

陈薇莉

秋意浓入肃杀,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就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黑黄的色,边儿早已碎败,蜷曲着身子,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么?

我悲秋,我亦恋秋。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愁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怀莫名的悲哀。

人生,不都如这枯叶么?在转瞬即逝的浓绿后转黄,变黑,飘飘地落地,不知葬身于哪一角落。

又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浍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着亮点儿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爱我,但他更爱大山——这使我气恼,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晴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越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会生了要将这片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么?”那双洋溢着热热生命力的眼睛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挤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到,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人生的春固然可爱,但也用不着为留它不住而无端发愁,即使到了秋,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何况春后面还有夏哩。

我于是将那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写景散文 篇7

三月伊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纤细的雨丝步履轻盈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春姑娘笑意盈盈欣欣然撩开神秘的面纱,随着春风春雨轻盈飞舞,绽放自己的美丽。沉睡了一冬的草儿也开始揉揉朦胧的双眼,伸伸懒腰,投入春天的怀抱。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初来乍到的春,用温润柔滑的雨珠唤醒了一冬的沉寂,春草芽儿细细地冒出,朦朦胧胧中,那抹极淡极淡的新绿若隐若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和蔼可亲的春,用柔嫩光滑的手掌轻轻抚摸草儿、花儿、苗儿,无声无息滋润万物,莞尔轻盈地迈动了脚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神采飞扬的春,用和煦温暖的春风唤醒了大地,绿草如茵,柳树刚刚长出嫩黄的细叶。

桃李争春,百花争艳,春色撩人,香满人间,乱花渐欲迷人眼。

春雨无声润物,春风又绿神州,鸟语花香,桃红柳绿,万物竞自由,到处透着勃勃生机。难怪韩愈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美好。

人们在春天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等待着秋的收获。春天是花的世界,是一切美的融合,是一切色彩的总绘。或许过去你灿烂无比抑或郁郁不振,或许展望未来还有点迷茫,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现在,前方正因为未知,所以才有我们不断追逐的渴望。

拂晓燃起云朵的红颜,美丽绚烂在春天绽放。此时此刻,春光烂漫,带着梦想,扬帆起航吧,少年。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效康熙大帝,豪情万丈,年复一年,头顶天脚立地,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用生命的燃烧之火照亮茫茫前途,用滚烫血液印证无悔人生!人生之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踩踏,才能从黑暗到黎明,从黄昏到朝阳,从谷底到山峰。

春风正暖,朝阳正好,就让我们带着甜蜜的微笑,去追寻春天的足迹,触摸美丽的春天吧!这一路收获的不只是美丽的风景,还有一份厚重的充实、满满的幸福和一份的乐观豁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