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春天的散文名篇

2023/12/07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春天的散文名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春天的散文名篇 篇1

我走出家门,沿着春姑娘的脚步去寻找春天。

我来到草地上找春天。小草从地上探出头来,对我点头笑;笋牙冲破泥土,呼吸芬芳;迎春花展开她那金灿灿的花裙子,好像在调皮地说:"看我多漂亮!" 小朋友们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尽情奔跑——放风筝、做游戏……可真快乐啊!啊!原来春天就在草地上。

我又来到小溪边找春天。小溪边唱着她那动听的歌曲边向远方奔去;小鱼在小溪里快活地游动,像在玩捉迷藏;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在湖面上嬉戏玩耍,“嘎,嘎,嘎”,齐声欢唱春天!可真开心!啊!原来春天就在小溪边!

我还来到森林里找春天。鸟儿在树上唱着好听的“鸟儿圆舞曲”;小松鼠在林间跳来跳去,真活泼;小树慢慢地抽出绿叶,像染成一头绿色的头发,多么富有春天的气息。啊!原来春天还在森林里。

春天是这么美好。我们看到她,她正在柳枝上荡秋千呢,荡出盎然绿意;我们听到她,她正在屋檐下开音乐会,唱出美妙声音;我们闻到她,她正在迎春花间跳舞,舞出甜蜜香气;我们触到她,她正在春风里频频点头,带来美好祝愿!

我爱这美好的春天。

春天的散文名篇 篇2

黄白太阳懒懒地从云里踱出来,把天空涂得一片淡青、一抹微红、一块烟紫,太阳本是出色画师,却因为冬睡初醒,长梦未断,就这样敷衍着。远天如雾,天尽头,谁家屋顶上撑着榆树冠,精雕细刻着春之天幕花边,又象是人间久久不落烟花。

白杨从青白光滑树干上伸出枝枝节节,冲着高天舒展腰身,极力向太阳邀宠。阳光一洒,满树就鼓胀了欲放芽苞,是未吐未摇毛毛虫。褐色闪光毛毛虫来不得,它一来,春天没法不来。

喜鹊站在最高枝尖,随风轻轻地摇。树下孩子们仰头望着青天映衬下杨枝喜鹊,眼睛那么亮,笑脸那么甜。喜鹊又张开黑白羽翼飞过杨落到附近果园里。孩子们便在小路上奔跑起来,唱着他们新学来儿歌儿。

走在街上,自行车轧过微湿公路,前日一场春雪,美丽了小城,湿润了久旱大地。风再冷,也是春风。早是雨水时节了,自信走出了凛冽,再往前,是一路阳光明媚和风细雨。街上行人乱穿衣,怕冷仍旧裹在棉服里恋着冬天,时尚早已轻装薄履裙摆飞扬了。五颜六色衣衫流动在大街小巷,在春水之前,涌动着快乐乐章。

路边梧桐、碧桃,黄杨、女贞都沉在冬梦里,等着春姑娘来唤醒。春姑娘不敲春雷,怯怯地遮着如花容颜,躲在冷风之后,不肯向这里迈步。小草象毛毛虫一样性急,憋着脸也要把地皮拱起,透出一点点缝隙,向外张望。

春在哪里?看不到它,听不到它,只是依照惯例感受到了它。

给我一种心情,与往年一样,与我们携手走在柳荫下一样,与我们站在广场上你递过来小蜜桔一样,与那日你转回车来跟我说那七个字一样,那么,我就会相信,春天来了。

你笑了,笑我傻。

为我倒一杯水,说了一句话,我想,这就是春天了,那么暖。

春天的散文名篇 篇3

三月时候,朋友打来电话,说家乡今年桃花开得特别好,问我过得怎么样。我说还好,虽然错过了赏花,不过还算幸运能欣赏到哈尔滨开春后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大雪……

时至五月中旬,冰城街道总算有了些许绿色,那些在阳光下律动生命,如同新鲜血液,带着灿烂暖意注入我身体。在度过一个漫长寒冬之后,温暖终于降临在了这座北方城市,万物复苏,生气盎然,明明是满眼早春之景,而其实,春天已经结束了许久。

突然就让我想起了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在加足马力,为高考做最后冲刺。本来应是一场紧张残酷、生离死别战争,却在初夏氤氲空气中,迷迷糊糊地落下了帷幕。那一天,住校生们托着鼓鼓蛇皮口袋,满面荣光地走向废品收购店,那些压得我们整整三年喘不过气课本、试卷以及参考资料,就这样在短短几分钟内变成了十几二十元零碎。当时我看着数学书上,自己曾经边打瞌睡边记下一些东倒西歪公式,便固执地决定将所有书本都保留下来。因为我发现每一页都记录着一段无法忘却点滴,多年之后再拿出来翻阅,还是会像昨天才经历过一样,那么历历在目。

吃散伙饭那天晚上我喝得不多,但却醉一塌糊涂,只记得马哥把我送回了家,酒醒时候是凌晨一点。房间里漆黑一片,楼下空荡街道隐约传来几声猫叫。我慌忙掏出手机猛翻电话簿,却不知道该打给谁,该说什么。我呆呆地站在窗前,窗外昏暗路灯光正照射着深邃夜空。

后来想想,其实当时我只是希望能找谁问一问:我们真毕业了吗?真就这样,散伙了吗?

然而直到现在我都不愿相信,在一起朝夕相处三年同窗们,就在一夜之间作鸟兽散,各自南飞了。而且这一别就是一年。

纵然明白人生中分分合合会不计其数,然而对于离别这样事,我却从未麻木。我总觉得离别就像被抛弃,像从繁华街道突然走进清冷小巷,像是看着所有不舍东西都在远去甚至毁灭。那种感觉,直到我融入新环境之后,才慢慢消退。

一年时间不长,但已足够让我这个南方孩子习惯并喜欢上北方生活。和同寝哥们儿一起吃饭一起去服装城跟黑心店主讨价还价,一起中央大街看闻名中外冰雕,偶尔也逛逛夜市,或是拿着三国杀去隔壁“踢寝”……没有高中时熬夜奋战,也没有一张接一张铺天盖地试卷。大学生活简单而快乐,可是我还是会不断怀念,有时会很想听到有人用一口流利四川话与我讨论拉登大叔生死,也会很想吃一中校门外令人垂涎凉面和烧烤。每每走上天桥,看着脚下车水马龙景象,我大脑都会停滞半刻钟,然后恍惚地问自己:我怎么就到了东北呢?

东北啊,有一望无边堆满积雪平原,有清澈得让人感动松花江,还有来自极北寒风,和它吹来仿佛永远都不会结束冬天。当家乡盛夏如期而至时,这里却还是一副春天与世无争画面,如此祥和,如此美好。可是我知道,我从来都不属于这里,我迟早都会回到南方那块炙热盆地,因为那里,有我所有记忆。

前段时间,寝室间疯传起九把刀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女孩》。男孩在孔明灯上写下:沈佳仪,请和我交往。但是却害怕女孩拒绝,而不愿女孩给他答复。孔明灯升上了天空,灯另一面一个大大“好”字,刺痛了眼睛。多年之后,柯景腾再次回忆起沈佳仪对他说: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一个大男孩突然哭像个泪人。

所以我们也兀自明白,那个还不懂得爱,却要拼命去爱年纪已经渐行渐远。现在听见“曾经”或是“那些年”这样字眼,总是会在幸福满满回忆中平添几分伤感。有时候觉得一转身还是那个熟悉走廊,有时候一觉醒来,还以为数学作业没有抄完,有时候就怀念起那个曾经对“永恒”深信不疑自己。只是现在我们都明白,一切人和事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唯一不变,是深深思念。

记得阿呆总说他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笑他像个愤青,然后会奇迹般地和他一起听节数学课;记得欢爷毕业时对我说,男儿自在四方,我点头称是,心里却五味杂沉;记得我对天残说过,要和她一起在有空调教室里读“高四”,然而我却食言了……

时间一天变一年。生活就像天气变换,晴时偶尔有雨,而雨后依然会放晴。春夏秋冬不断交替之时,我们也渐渐学会了如何去爱,去珍惜。那些过往,确回不去了,我只是在想明年春天到来时候,应该还来得及去欣赏家乡那漫山遍野桃花吧……

春天的散文名篇 篇4

老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象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 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水,蒲苇又遮住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 “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作不到。不过,即使作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 ,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们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的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着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蓇葖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湖显着大许多,大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画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

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题呢!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二十年代至抗战前,历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员、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教授,并从事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武汉,参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筹备工作,并任总务部主任。抗占胜利后,到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1949年应召回国。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老舍著作丰富。主要作品有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名》;话剧《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女店员》、《全家福》、《西望长安》;京剧《十五贯》;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名》等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幽默,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春天的散文名篇 篇5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更是一个牵动向往和希望的季节。然而,春天来临的日子,总是很难激起我对春的感情,更多的则是回忆和留恋。我才知道,我心中的春天已经牢牢定格在了儿时的记忆之中。儿时春天的我,就像枝头蓬勃绽露的嫩芽,也在拼命的伸展着自己的腿脚,全身心地投入到春的怀抱之中。我跑,我跳,我滚,我闹,我喊,我叫,我唱,我笑……

儿时的春天,我在渭河边,看绵长河道的蜿蜒,看河中冰块的融化,看两岸杨柳刺槐的泛绿,看崖畔丛生灌木的吐青……

儿时的春天我在田埂上,看春水浇灌广袤的田野,细流哗哗,水光潋滟;看返青的麦苗沐浴着阳光雨露,欣欣向荣,日渐见高;看田间盘旋的飞燕,上下舞动,轻语呢喃;看天空漂浮的白云,时卷时舒,被和风吹远……

儿时的春天我在果园里,看如雪洒满的梨花,闻沁人心脾的桃花,驱赶钻入杏花蕊中的蜜蜂,捕捉忽闪着花翅膀的蝴蝶……

儿时的春天我爬上树梢去捋榆钱。一夜春雨过后,房前屋后的榆钱便一串一串地冒出来了,圆圆的,薄薄的,在风中摇曳,直教人眼馋。爬上树干,骑在枝头,边捋边往嘴里揉,心里的那股子满足劲就别提了。填饱了肚子,再捋上一些带回家,放上玉米面一蒸,味道也不错。现在想起来,仍然觉得满嘴都是香。

儿时的春天我赶到渠畔上去抽茅芽。每逢开春,随着地温的升高,茅芽便迫不及待地从地下钻出来,伙伴们也不约而同地来到渠畔。茅芽就是茅草的花蕾,坡上地头也有茅芽,只是渠畔的多一些,旺一些。大家拔出茅芽,剥掉裹着花心的嫩皮,把茅芽塞进嘴里,甜甜的,算是解了一时半会的馋劲儿……等到兜里都揣满了茅芽,大家又开始挖地下的茅根,那根捋干净了,吃着也很甜,咂在嘴里的根渣都不忍心吐掉。

儿时的春天我奔到麦田里去挖荠菜。记忆中,儿时的春天遍地都是“吃物”,那嫩绿的荠菜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油芍菜、面条菜、地刚菜、马芝菜、灰灰菜、甜蓿菜、苦蓿菜、喇喇菜、刺蓟、白蒿、米蒿、艾蒿……实在是太多了,一挖就是一箩筐,摘摘洗洗之后,滚水一焯,香油一拌,喷香喷香的,很下饭哦。

儿时的春天我攀上香椿树去扳椿芽。香椿出芽的时候,树下每天都聚拢着人来要扳。椿芽很旺相,一茬一茬地往出冒,尽力满足着左邻右舍都来尝鲜的乡亲。如今,每年集市上新上市的香椿价钱很可观,让我不得不每每记起儿时春天爬上香椿树的情景。

儿时的春天我登上洋槐树去折槐花。槐树有刺,不好爬上,通常是架了木梯登上去。家乡的槐树很多,一过谷雨节,槐花便赶趟儿似的挂满了枝头,一嘟噜一嘟噜的,满村的院落胡同都弥漫着槐花的香味。枝头更是雪白雪白,惹得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直闹,大大小小的蝴蝶不忍离开。捋一把塞进嘴里,一下就甜到了心里。

儿时的春天我窜上柳树去吹柳笛。柳絮飞过之后,伙伴们便纷纷爬上柳树,折几枝柳条,用手来回拧几下,皮跟肉便松动了,抽去内芯,留下柳筒,截成小段,将一头弄扁,再用指甲一刮,柳笛便做成了。长柳笛吹着声音嗡一点,短柳笛吹着声音脆一点,长的短的,嗡的脆的,简直就是一支交响曲。柳叶也能吹响,白杨树的枝条有时候也可以这样玩的。

儿时的春天我还曾……

儿时的春天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看野花芳香地盛开,看小羊贪婪的啃草,看池塘边蜻蜓抖动的翅膀,听溪水里青蛙悦耳的鸣声,观察老母鸡的分娩,嬉笑小猪仔的撒欢,捉一捉小蝌蚪,抓一抓小黄鳝;

用小蚯蚓钓鱼,用小蚂蚱喂鸭,拿着箩筐在前院里捕麻雀,捏着竹签在后院里斗蛐蛐,闻着油菜花的郁香,等着麦穗儿的泛黄……

儿时的春天,我吃够了,玩够了,又开始抓五子、捏泥人、摔泥团、打弹弓、射竹箭、摔四角、丢沙包、踢瓦片、放风筝、藏老蒙……

儿时的春天天真浪漫,儿时的春天快乐无边,儿时的春天无拘无束、儿时的春天一去不返。

我多想重回儿时的春天!

春天的散文名篇 篇6

随着一场又一场大雪的融化,天气渐渐的暖了,风渐渐的柔了,太阳也不再懒洋洋的了。一切都不一样了,都该从新开始了。我们透过枝头点点嫩绿,仿佛感觉到了春天正朝我们慢慢走来。我渐渐发现了春天的脚步。

在鱼缸里安度了一个冬天的金鱼似乎感受到了水温的回暖,春天的召唤,开始舒活舒活筋骨,在水中快速游动起来。它的全身极有节奏感地左右摆动,就像在跳草裙舞一样。而它的尾巴则像一面彩旗,迎风招展,像是在迎接春的到来。有时,它还跳出水面吐泡泡。我仔细观察着这一幕幕,心中暗暗笑了:它一定是迫不及待的看看春天来临时的景象吧。想到这里,我不禁也将脑袋向窗外探去:春天,春天真的来了吗?忽然,我猛地发现,我面前的鱼缸里,装的就是春天啊!

迎春花的枝已从嫩芽向根部一节节被染成了绿色,而有的地方还是枯黄的,犹如青铜上的锈迹。花骨朵已有半个指甲盖那么大,它的最下方是深沉的紫,那紫色好像沉淀下来一样,将花骨朵的下半部紧紧掩盖住,不露出一丝黄色。而花骨朵的上半部,是柚皮般的黄色,黄得耀眼,黄得绚丽。而在这黄色的顶部,却有几缕紫色,这花好像在犹豫着,等待着春的来临。不,不是等待,是预示。黄色的花骨朵在枯藤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朝气。我不禁用手去抚摸了这孕育着春日生机的生命,那花瓣是那么的硬,似乎是在保护着花骨朵中的生机。

春天的脚步近了,她留下了一路芬芳;

春天的脚步来了,她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天的散文名篇 篇7

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苇边钻出来放时透青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最先是朝阳的山坡处的雪在融化,慢慢地露出黄黑色的地皮,雪水滋润着泥土,浸湿了去年的草植;被雪盖着过了冬眠的草根苏醒复活过来,渐渐地倔强有力地推去陈旧的草植烂叶,奋力地生长起来。在同时,往年秋天随风摇落下来的草木种子,也被湿土裹住,在草殖着根须,争取它们的生命。

今年的节气自然是晚了一些,蝴蝶们还很弱;蝶儿可是一出世就那么挺拔。好像世界确是甜蜜可喜的。天上只有三四块不大也不笨重的白云,燕儿们给白云上钉小黑了子玩呢。

大自然在春天曾经显得俏丽、欢乐,像一个眺用将来的姑娘;草地变成金色,秋天的花朵露出它们苍白的花瓣,雏菊现在很少用白色的眼睛截破草地,色调转为浓重,阳光已经倾斜,让橙黄色的和倏忽的微光,让长的闪亮的痕迹溜进树林里面,这些痕迹象向你告别的妇人的拖在地上的袍子一样,很快就过去了。

当春间二三月,轻随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人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那嫩绿的新叶,那田野的薄雾轻烟,象她的衣衫。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简直要顶着脚站出来啦。

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的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建起来的林荫路一样,只有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那里底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到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教地面的花草在它底荫下避避光焰的威吓。岩下底荫处和山溪底旁边长满了该藤和其它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草点缀在绿茵上头。

时序如旋轮。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翩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树梢上。氯氟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寨奉,或者说不必作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捱过冷酷的冬罢。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我就喜欢这样的春天!

春天的散文名篇 篇8

老舍

今年八月初,陈家桥一带的土井已都干得滴水皆无。要水,须到小河湾里去“挖”。天既奇暑,又没水喝,不免有些着慌了。很想上缙云山去“避难”,可是据说山上也缺水。正在这样计无从出的时候,冯焕章先生来约同去灌县与青城。这真是福自天来了!

八月九日晨出发。同行者还有赖亚力与王冶秋二先生,都是老友,路上颇不寂寞。在来凤驿遇见一阵暴雨,把行李打湿了一点,临时买了一张席子遮在车上。打过尖,雨已晴,一路平安的到了内江。内江比二三年前热闹得多了,银行和饭馆都新增了许多家。傍晚,街上挤满了人和车。次晨七时又出发,在简阳吃午饭。下午四时便到了成都。天热,又因明晨即赴灌县,所以没有出去游玩。夜间下了一阵雨。

十一日早六时向灌县出发,车行甚缓,因为路上有许多小渠。路的两旁都有浅渠,流着清水;渠旁便是稻田:田埂上往往种着薏米,一穗穗的垂着绿珠。往西望,可以看见雪山。近处的山峰碧绿,远处的山峰雪白,在晨光下,绿的变为明翠,白的略带些玫瑰色,使人想一下子飞到那高远的地方去。还不到八时,便到了灌县。城不大,而处处是水,象一位身小而多乳的母亲,滋养着川西坝子的十好几县。住在任觉五先生的家中。孤零零的一所小洋房,两面都是雪浪激流的河,把房子围住,门前终日几乎没有一个行人,除了水声也没有别的声音。门外有些静静的稻田,稻子都有一人来高。远望便见到大面青城雪山,都是绿的。院中有一小盆兰花,时时放出香味。

青年团正在此举行夏令营,一共有千名以上的男女学生,所以街上特别的显着风光。学生和职员都穿汗衫短裤(女的穿短裙),赤脚着草鞋,背负大草帽,非常的精神。张文白将军与易君左先生都来看我们,也都是“短打扮”,也就都显着年轻了好多。夏令营本部在公园内,新盖的礼堂,新修的游泳池;原有一块不小的空场,即作为运动和练习骑马的地方。女学生也练习马术,结队穿过街市的时候,使居民们都吐吐舌头。

灌县的水利是世界闻名的。在公园后面的一座大桥上,便可以看到滚滚的雪水从离堆流进来。在古代,山上的大量雪水流下来,非河身所能容纳,故时有水患。后来,李冰父子把小山硬凿开一块,水乃分流——离堆便在凿开的那个缝子的旁边。从此双江分灌,到处划渠,遂使川西平原的十四五县成为最富庶的区域——只要灌县的都江堰一放水,这十几县便都不下雨也有用不完的水了。城外小山上有二王庙,供养的便是李冰父子。在庙中高处可以看见都江堰的全景。在两江未分的地方,有驰名的竹索桥。距桥不远,设有鱼嘴,使流水分家,而后一江外行,一江入离堆,是为内外江。到冬天,在鱼嘴下设阻碍,把水截住,则内江干涸,可以淘滩。春来,撤去阻碍,又复成河。据说,每到春季开水的时候,有多少万人来看热闹。在二王庙的墙上,刻着古来治水的格言,如深淘滩,低作堰……等。细细玩味这些格言,再看着江堰上那些实际的设施,便可以看出来,治水的诀窍只有一个字——“软”。水本力猛,遇阻则激而决溃,所以应低作堰,使之轻轻漫过,不至出险。水本急流而下,波涛汹涌,故中设鱼嘴,使分为二,以减其力;分而又分,江乃成渠,力量分散,就有益而无损了。作堰的东西只是用竹编的篮子,盛上大石卵。竹有弹性,而石卵是活动的,都可以用“四两破千斤”的劲儿对付那惊涛骇浪。用分化与软化对付无情的急流,水便老实起来,乖乖的为人们灌田了。

竹索桥最有趣。两排木柱,柱上有四五道竹索子,形成一条窄胡同儿。下面再用竹索把木板编在一处,便成了一座悬空的,随风摇动的,大桥。我在桥上走了走,虽然桥身有点动摇,虽然木板没有编紧,还看得到下面的急流,——看久了当然发晕——可是绝无危险,并不十分难走。

治水和修构竹索桥的方法,我想,不定是经过多少年代的试验与失败,而后才得到成功的。而所谓文明者,我想,也不过就是能用尽心智去解决切身的问题而已。假若不去下一番功夫,而任着水去泛滥,或任着某种自然势力兴灾作祸,则人类必始终是穴居野处,自生自灭,以至灭亡。看到都江堰的水利与竹索桥,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确有不甘屈服而苦心焦虑的去克服困难的精神。可是,在今天,我们还时时听到看到各处不是闹旱便是闹水,甚至于一些蝗虫也能教我们去吃树皮草根。可怜,也可耻呀!我们连切身的衣食问题都不去设法解决,还谈什么文明与文化呢?

灌县城不大,可是东西很多。在街上,随处可以看到各种的水果,都好看好吃。在此处,我看到最大的鸡卵与大蒜大豆。鸡蛋虽然已卖到一元二角一个,可是这一个实在比别处的大着一倍呀。雪山的大豆要比胡豆还大。雪白发光,看着便可爱!药材很多,在随便的一家小药店里,便可以看到雷震子,贝母,虫草,熊胆,麝香,和多少说不上名儿来的药物。看到这些东西,使人想到西边的山地与草原里去看一看。啊,要能到山中去割几脐麝香,打几匹大熊,够多威武而有趣呀!

物产虽多,此地的物价可也很高。只有吃茶便宜,城里五角一碗,城外三角,再远一点就卖二角了。青城山出茶,而遍地是水,故应如此。等我练好辟谷的工夫,我一定要搬到这一带来住,不吃什么,只喝两碗茶,或者每天只写二百字就够生活的了。

在灌县住了十天。才到青城山去。山在县城西南,约四十里。一路上,渠溪很多,有的浑黄,有的清碧:浑黄的大概是上流刚下了大雨。溪岸上往往有些野花,在树荫下幽闲的开着。山口外有长生观,今为荫堂中学校舍;秋后,黄碧野先生即在此教书。入了山,头一座庙是建福宫,没有什么可看的。由此拾阶而前,行五里,为天师洞——我们即住于此。由天师洞再往上走,约三四里,即到上清宫。天师洞上清宫是山中两大寺院,都招待游客,食宿概有定价,且甚公道。

从我自己的一点点旅行经验中,我得到一个游山玩水的诀窍:“风景好的地方,虽然古迹,也值得来,风景不好的地方,纵有古迹,大可以不去。”古迹,十之八九,是会使人失望的。以上清宫和天师洞两大道院来说吧,它们都有些古迹,而一无足观。上清宫里有鸳鸯井,也不过是一井而有二口,一方一圆,一干一湿;看它不看,毫无关系。还有麻姑池,不过是一小方池浊水而已。天师洞里也有这类的东西,比如洗心池吧,不过是很小的一个水池;降魔石呢,原是由山崖裂开的一块石头,而硬说是被张天师用剑劈开的。假若没有这些古迹,这两座庙子的优美自然一点也不减少。上清宫在山头,可以东望平原,青碧千顷;山是青的,地也是青的,好象山上的滴翠慢慢流到人间去了的样子。在此,早晨可以看日出,晚间可以看圣灯;就是白天没有什么特景可观的时候,登高远眺,也足以使人心旷神怡。天师洞,与上清宫相反,是藏在山腰里,四面都被青山环抱着,掩护着,我想把它叫作“抱翠洞”,也许比原名更好一些。

不过,不管庙宇如何,假若山林无可观,就没有多大意思,因为庙以庄严整齐为主,成不了什么很好的景致。青城之值得一游,正在乎山的本身也好;即使它无一古迹,无一大寺,它还是值得一看的名山。山的东面倾斜,所以长满了树木,这占了一个“青” 字。山的西面,全是峭壁千丈,如城垣,这占了一个“城”字。山不厚,由“青”的这一头转到“城”的那一面,只须走几里路便够了。山也不算高。山脚至顶不过十里路。既不厚,又不高,按说就必平平无奇了。但是不然。它“青”,青得出奇,它不象深山老峪中那种老松凝碧的深绿,也不象北方山上的那种东一块西一块的绿,它的青色是包住了全山,没有露着山骨的地方;而且,这个笼罩全山的青色是竹叶,楠叶的嫩绿,是一种要滴落的,有些光泽的,要浮动的,淡绿。这个青色使人心中轻快,可是不敢高声呼唤,仿佛怕把那似滴未滴,欲动未动的青翠惊坏了似的。这个青色是使人吸到心中去的,而不是只看一眼,夸赞一声便完事的。当这个青色在你周围,你便觉出一种恬静,一种说不出,也无须说出的舒适。假若你非去形容一下不可呢,你自然的只会找到一个字——幽。所以,吴稚晖先生说:“青城天下幽”。幽得太厉害了,便使人生畏;青城山却正好不太高,不太深,而恰恰不大不小的使人既不畏其旷,也不嫌它窄;它令人能体会到“悠然见南山”的那个“悠然”。

山中有报更鸟,每到晚间,即梆梆的呼叫,和柝声极相似,据道人说,此鸟不多,且永不出山。那天,寺中来了一队人,拿着好几枝枪,我很为那几只会击柝的小鸟儿担心,这种鸟儿有个缺欠,即只能打三更——梆,梆梆——无论是傍晚还是深夜,它们老这么叫三下。假若能给它们一点训练,教它们能从一更报到五更,有多么好玩呢!

白日游山,夜晚听报更鸟,“悠悠”的就过了十几天。寺中的桂花开始放香,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别了道人们。

返灌县城,只留一夜,即回成都。过郫县,我们去看了看望丛祠;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可是很清幽,王法勤委员即葬于此。

成都的地方大,人又多,若把半个多月的旅记都抄写下来,未免太麻烦了。拣几项来随便谈谈吧。

(一)成都文协分会:自从川大迁开,成都文协分会因短少了不少会员,会务曾经有过一个时期不大旺炽。此次过蓉,分会全体会员举行茶会招待,到会的也还有四十多人,并不太少。会刊——《笔阵》——也由几小页扩充到好十几页的月刊,虽然月间经费不过才有百元钱。这样的努力,不能不令人钦佩!可惜,开会时没有见到李劼人先生,他上了乐山。《笔阵》所用的纸张,据说,是李先生设法给捐来的;大家都很感激他;有了纸,别的就容易办得多了。会上,也没见到圣陶先生,可是过了两天,在开明分店见到。他的精神很好,只是白发已满了头。他的少爷们,他告诉我,已写了许多篇小品文,预备出个集子,想找我作序,多么有趣的事啊!郭子杰先生陶雄先生都约我吃饭,牧野先生陪着我游看各处,还有陈翔鹤,车瘦舟诸先生约我聚餐——当然不准我出钱— —都在此致谢。瞿冰森先生和中央日报的同仁约我吃真正成都味的酒席,更是感激不尽。

(二)看戏:吴先忧先生请我看了川剧,及贾瞎子的竹琴,德娃子的洋琴,这是此次过蓉最快意的事。成都的川剧比重庆的好得多,况且我们又看的是贾佩之,肖楷成,周慕莲,周企何几位名手,就更觉得出色了。不过,最使我满意的,倒还是贾瞎子的竹琴。乐器只有一鼓一板,腔调又是那么简单,可是他唱起来仿佛每一个字都有些魔力,他越收敛,听者越注意静听,及至他一放音,台下便没法不喝彩了。他的每一个字象一个轻打梨花的雨点,圆润轻柔;每一句是有声有色的一小单位;真是字字有力,句句含情。故事中有多少人,他要学多少人,忽而大嗓,忽而细嗓,而且不只变嗓,还要咬音吐字各尽其情;这真是点本领!希望再有上成都去的机会。多听他几次!

(三)看书:在蓉,住在老友侯宝璋大夫家里。虽是大夫,他却极喜爱字画。有几块闲钱,他便去买破的字画;这样,慢慢的他已收集了不少四川先贤的手迹。这样,他也就与西玉龙街一带的古玩铺及旧书店都熟识了。他带我去游玩,总是到这些旧纸堆中来。成都比重庆有趣就在这里——有旧书摊儿可逛。买不买的且不去管,就是多摸一摸旧纸陈篇也是快事啊。真的,我什么也没买,书价太高。可是,饱了眼福也就不虚此行。一般的说,成都的日用品比重庆的便宜一点,因为成都的手工业相当的发达,出品既多,同业的又多在同一条街上售货,价格当然稳定一些。鞋、袜、牙刷,纸张什么的,我看出来,都比重庆的相因着不少。旧书虽贵,大概也比重庆的便宜,假若能来往贩卖,也许是个赚钱的生意。不过,我既没发财的志愿,也就不便多此一举,虽然贩卖旧书之举也许是俗不伤雅的吧。

春天的散文名篇 篇9

春天,小黄鹂唱着美妙的歌,大地充满了生机,柳树也苏醒过来了。

冬天时,柳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我以为它死了。但等到初春的时候,我发现柳条有一点儿变绿了,变软了。再过些日子,绿色渐浓了,还吐出浅黄色的小嫩芽来,像削尖的小铅笔头。再过几天,小嫩芽变成了浅绿色,舒展成嫩叶。

才下过几阵蒙蒙细雨,春风吹拂着无数条嫩绿的柳丝。春风用绿色的颜料,染绿了柳树的叶子,飘动着。到了四五月份的时候,柳絮从柳枝之间飘出来,满天飞舞,毛毛绒绒的,像棉絮一样洁白轻盈。我像吹泡泡一样追着柳絮奔跑,好玩极了。当柳絮飞舞的时候,柳叶已经长得很大了,春风把柳条梳理地非常整齐,像淑女的头发一样,在空中飘逸。柳枝可以做柳笛,听爸爸说他们小时候常常把柳笛当哨子吹,我也很想试试。当柳叶变成深绿色的时候,春天就过去了,迎来了炎热的夏天。

我非常喜欢柳树,更喜欢春天的柳树。

春天的散文名篇 篇10

春天的旋律 鸡唱拂晓、二月春早,和煦的春风邀我把臃肿的羽绒服洒脱地褪掉啊,刚刚聆听过远方沓沓而来的春之脚步声,就又陶醉在行云流水般的春天的旋律里了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雨不寒杨柳风。在春天的旋律悠扬中,春风吹去了冬天的严寒,融化了白雪,吹开了鲜花万朵,吹绿了山林,吹暖了河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的旋律,明快而昂扬,我的心为之澎湃,为之激荡;在春天的旋律荡漾中,伴着春燕的呢喃,我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正激越着满树的桃花,用丝丝的温润携香而来,于是每一树新绿都长出了耳朵,倾听二月里的柳笛声声;在春天的旋律酣畅中,早春二月已经成为花的天堂、歌的世界了田野泛着新绿,那是一个个生命的摇篮,正孕育着无数柔弱又可爱的小生命,嫩绿的小草似雨后的春笋,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又像是一群天真浪漫的孩童,无所顾忌地探出头来,在柔柔的春光中调皮地微笑着,摇晃着打闹着;在春天的旋律中,河岸边细如纤丝的柳条儿也苏醒了的,她伸一伸懒腰,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泥土芳香,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不时地吐一吐绿色的小舌头的,那一个个细微的动作,无一不流露出一股坚韧地生命力啊。

远远的凝望春早人勤的人们在春雨里翩翩起舞,弹奏一曲曲心音,在春风里缭绕。我打了一个长长的唿哨,迎着和煦的阳光,步入《维也纳森林里的故事》里,滑行于欢快的行板之间。于是,在春天的曲谱上,我将心灵的音节自由抒写的,并相信会有人在歌声背后与我同行,也会让那些美丽的故事在不经意间泛起丝丝涟漪,让那些生命的火花,点燃我们一程又一程。呵呵,我便想,正因为有了如此这般的春天的旋律,天空才永远湛蓝湛蓝的,一群又一群的飞鸟在如水的天空中轻盈地穿过,潇洒得不留下一点儿痕迹,偶尔一两声尖锐响亮的鸣叫,似乎在自豪地向路人宣告:我们飞回来了!带着春天的色彩,歌唱着春天的旋律。我静静的徜徉在春的阡陌里,没有惊扰萱草丛中浅唱的虫豸,且信手从树上摘下一瓣芳馨,抛予蓝穹,让其浸润于鸟鸣声中,化作小小的音符,便可看见那些美丽的翅膀,扑闪扑闪的,偶尔衔来一片绿叶,忽起忽落于幽邃的林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