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震撼心灵的哲理美文

2023/12/08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震撼心灵的哲理美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震撼心灵的哲理美文 篇1

成长的重点并不是单纯地跳出舒适圈和挑战自己,而是你在自己所谓的舒适圈中,是真的感到舒适和清闲,还是自欺欺人地无所事事?

强迫自己去参与明明不喜欢的聚会,强迫自己去做一份明明不拿手的项目。内向的人逼着自己见人就露三分笑,热情地去搭讪;外向的人逼着自己今天一定要单独待着,看完这一本不知道在讲些什么的书。看似越上进,其实越焦虑,反而生出了一点自责和无助:“为什么我没有办法改变自己,我是不是颓废得没有救了?”

找到自己真正舒适圈的人并不会急着逃离,相反,他们会想尽办法在圈圈的底层挖一个洞,或者在圈圈的上面垒砌高塔。舒适圈并不是一个平面的只可以发展广度的图形,而是可以无限向上下延伸的空间。与其盲目地选择改变,强迫自己去接纳明明不喜欢的人、工作和生活方式,还不如安心地停留在这个圈里,把自己的喜欢变成爱好,把爱好变成特长。

毕竟,支撑一个人走完长长的一生,或是真正做出什么成就的,不会是烦躁、抑郁、焦虑和自责,而是喜爱、擅长与心甘情愿。

唯有热爱才能坚持,唯有跟热爱的事情在一起才会舒适。而这种舒适,会反过来变成动力,也会变成一个人用来对抗外界电闪雷鸣的小窝。

在急着跟风跳出舒适圈之前,不妨问问自己:你在自己的舒适圈里,真的感受到舒适了吗?

震撼心灵的哲理美文 篇2

秋末冬初的夜晚,寒风瑟瑟。漫步湖畔,不时有叶儿飘落着,听树叶落地的声音,心中有一丝怅然,也包裹着一丝宁静。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习惯了一个人黑夜里独自漫步。体会心中那种苦而涩的味道,就象是一只迷失方向的候鸟,在冬天那块铅灰色的云下,却怎么也冲不破密封的天空。只有在万物沉寂的时候,才能静视自己的内心,以及内心上覆盖着的那一层沉沉的灰尘,和难得的那一份纯真。

常常莫名其妙地伤感,以及伤感而产生的郁闷烦燥。但是我却再也无法与人交流,总是在静静的夜里,一个人面对着喧嚷的网络,当感到寂寞和心伤已增加了另外许多更深切的内容时,我才知道,自己并不象想象的那样理性。

呆呆地望着屏幕,在寂寞中静静地坐到深夜,竟然不想说一句话,打一个字。脑海会时时涌现你的名字,但在无望的期待中,让情感中最为冷漠的那根脉络陪伴着我的凄清。寂寞如我,好似一股漫涌的泉,是树枝上酣睡的小鸟,是横格纸上成为方格的墨水,静静地在深夜里流淌。

也许我在有意的逃脱那份爱恋,逃脱心中的那份若有若无的情思,当我伸出双手时,已经没有了任何有力的回忆。我觉得茫然、空泛。如荒草让我不多的时光在那种无聊中虚浮而过,让虚无的思想更加虚无,留不住情感,留不住美丽时光,甚至留不住一份美好的记忆,也许除了一个人自怨自艾外,我竟然是一无所有。

曾经的日子,就象面颊上的泪一起随风风干,或是化为几株枯树。做着曾经枯黄的象征。当一切伤感的往事被我记起时。感觉竟然凭添了一份幽静,一份凄清。

夜,越来越黑了,看着深夜里那婆娑的树影,不禁让我记起了“野旷天低树”的凄凉来,整理着理还乱的心情。竟然一阵迷离。

独行让我如此无助,就这样一点点一点点重拾记忆,一点点一点点被痛苦吞噬。

夜,还能托起我受伤的心疼吗?

震撼心灵的哲理美文 篇3

轻轻地,坐在电脑旁,打开散文网,细细品读着好友发表的美文,感受着一种特有的快乐与享受,这些作品中有的清新优美,有的朴实自然,有的华美侨情,有的素淡清雅,各具风格。有自然中蕴含生活的哲理,有淡雅中弥散着人生感性的芬芳,有华美中隐隐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与苦楚。透过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我仿佛看见了一颗颗鲜活的思想,看到一张张各具情态的面孔,他们或英俊秀美,或憨态可掬,或貌美如花,或暮年沧桑,或失容憔悴,或意气风华。

轻轻的我闭上眼睛,让思绪漫随时空流走,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恍然间在不知不觉中游走了四十多个春夏秋冬,读书学习,结婚生子,教书育人, 平淡的如同一潭静静地湖水,在静静地等待蒸发枯干,平生没读过多少名篇佳作,更谈不上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有时在教学生时方感捉襟见肘,后悔时不当初没有好好学习,以致今日囊中羞涩。平时宅在家里,柴米油盐酱醋茶,没见过大山名川,长城故宫,没看过海,没赏过江,没游过湖。胸中无丘壑,笔下无文章。每星期按时上班,按时放学,看惯了几张老师熟悉而又憨然的面孔,看惯了几十张学生的可爱的笑颜,更谈不上阅人无数。

不能饱读诗书破万卷,不能跋涉万里江河路,也不能阅人无数,我只在自己的这片小天地里尽情漫游,有空时轻轻地品读一首诗词,就像百无聊赖的品读一只烟,没有功利,没有企求,静在诗中,醉在情里。偶来兴致写写自己的生活,品尝着自己的人生甘甜与苦楚,就像品味一种茶,一杯酒。我静享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醉在日常的生活情趣里,快乐在与学校老师们的和谐氛围里,我快乐的教书,享受每节课的过程,我把课堂看作幸福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不能没有欢声笑语,课堂上也不能缺少诗意与幽默。有了网络,我的视野也开阔了,我也认识了一些好朋友,我只想给别人带来快乐,当好友苦恼时,我只想用并不娇美的语言予以安慰与鼓励。在这大世界里,我幸福的过着小人物平淡无奇的生活。

看庭前花开花落,我只想有杯销魂的美酒,浅浅的饮着,低低的唱着,让心自由自在的快乐着。

震撼心灵的哲理美文 篇4

我是医生,我生病了。

我随意打开化验单查询界面查看自己的检查结果,没有一点点防备的看见了一排上下的箭头。

我知道,我生病了。

我确定病历号没错后,与同事打了招呼就挂号去了门诊,扮演了医生最讨厌的那类一知半解的患者,强烈要求开了一大叠检查。等着最后的宣判,即使结果已经很明显。

不要因为我是医生就觉得一切一目了然,对于很多专科问题也要顶着“你怀疑我能力?要不你自己治啊?”的疑虑目光问询相关医生很久。

体会过同样的心理,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很尴尬。

生病,不是突然,过程太漫长,长到已经不会太被震撼了。

用“震撼”,是因为,我,一27岁的大好青年,正是身强体壮为国家、为人民,好吧,是为自己,刚开始为人生努力的大好时候,怎么会生病?

就是,这么年轻,为什么生病呢?

先说说我的病程吧,已经陪了我3、4年。

那个夏秋相交的季节,毕业后刚工作,我该是踩了双不是很高的高跟鞋,意气风发的走在上班路上,心前区的突然疼痛伴随不规整的心律,让我直接不顾形象的大肆坐在路边。多年的书本经验,我也知道,这种疼痛位置,疼痛性质,绝对不是“好疼”。

反复动态心电图检查,最后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简单说明就是,挺蹩脚的心脏病,会猝死,悲惨的是,原因不明,所以冠以“特发性”。

因为发作频繁,我瞒着父母,流着泪住了院,去做心脏射频消融,一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内科手术。

光着身子盖着被躺在运送我去导管室的车上,看见头两侧来来往往医院里太多的人,很匆忙;看着电梯红色的按钮一个个熄灭,很安静。就像是穿越冷漠的人群被送去刑场。我很害怕,很紧张,很担心。我就想,怎么以前给别人开手术单时,从不能体会他这一路会这么难走?

手术最终未能完成,这种可能性术前已有预期,我能接受,我也只能接受。

所以,它陪着我,过了这几年。没有任何防备,它会不时让我的小心脏乱跳一阵,让我疼一阵,让我每每在梦中疼醒,梦见的是有推车在挤压我的心脏;让我把5分钟的路走的像长征;让我在与朋友欢乐畅谈时突然会一瞬间想到,我不一样,我有心脏病,然后无限落寞。

我只能坚持吃着没有“治疗指南”证明有效的药,期待心内科大牛们抓紧研究开辟新技术来治愈我。又再经历了其它误入的疾病后,医保过了起付线,为了享受这被赋予的权益,抱着占国家便宜的心理,复查了之前稍有异常的指标。就这样,让我发现,又生病了,甲亢。

这是不是,就叫,没病找病?

我仍然纠结两个问题,我这么年轻为什么会得病?为什么是我得病?

第一个问题,真是凭着年轻,盲目自大。病房里面多见的还是中老年人群,年轻的患者多是外伤,要不就是很恶性的疾病。所以我理所应当的认为,年轻=健康。没错,但只是在概率上。医院外面和病房里面的是具有共同属性的——人,生病是必然,不生病只是幸运。当我自以为青春盎然的站在路边却被身高到我肩膀的小姑娘以“阿姨”开头问路时,我就该知道,客观的自己已经走在“青中年”一线了;随着大病小病的不断侵犯,我就该接受,那些书本上好似与我无关的疾病,都有被实践的可能。但真的,不忍多想。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我得病?哎,怪基因喽。这个问题,只有怨天尤人这一个出路,无解。

我带着这个“噩耗”站在地铁的狭缝里时头脑中并未多想,只是连沉迷的小说也懒得点开。只是在大冬天觉得非常热,心慌,出汗,乏力,所有知道的甲亢症状都出现了,除了体重没办法突然减轻(也总是没办法减轻,这是能表面安慰自己没有甲亢的目前最有力的证据),完全忘记了在看到化验单之前我是多么正常存在的一个个体。

回过神来,嘲笑完自己,我开始企图捋凊思路。本着诊断疾病一元论的原则,或许甲亢是因,心律失常是果?(这两种疾病具有相关性)。就是,我并不是悲催的“又”得了新病,其实是因祸得福终于抓到了心脏病的罪魁祸首?

可我只知道以后每天又要多吃一种药了,知道我可能得30++岁以后顶着高流产风险去怀孕了,知道我那可怜工资又要被占去很大一角。

地铁里,我看着周围那么多人,心里大喊着,你们有谁也得病吗?

是啊,就好像大家都病了,我的病就会好一样。

我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开教科书到甲亢这一章,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研读,这种勤劳的事情我已经荒废很久,真有种无力不起早的情愫在其中!

书看完了,突然,释然了。

对于目前挨我身上的这些病,无论我再纠结,再悲伤,再愤怒,等明天闹铃一响,我还是要起床,洗漱,吃饭,挤地铁,上班,不能迟到一分。

我既然必须照常工作,那我就该照常享受生活!

回来的地铁上遇见三个穿着油渍很重绿棉袄的建筑工人倚着栏杆一起用手机看着电视剧;站在我前面的男士身体宽广的胜似一面肉墙,让我整个路途果真暗无天日;路过我身边的两个姑娘谈论着某件令两人都兴奋的别人的烦心事;跟我一起进电梯的的快递大哥拿着电话单的手冻裂了好几个口子。

生活么,不能看的太仔细。人各有各的甜,就各有各的苦。反过来,各有各的苦,就各尝各的甜。

我想到了绝症患者病床上写书的励志案例,可于我,一是我一时半会还辞不了世,二是,那么励志,我佩服,可真是做不到。

我只想着,怎么着都是这几十年,哭着过,笑着过,谁都拦不住时间。我不是胸怀宽大看的开,我是不想跟病这耗着,跟病死磕,较着没用的劲。我得赶紧把它轰走,别耽误我享受生活,实在轰不走,我们就凑活着一起新生活吧。

因为,病只是生活的苦,是个“坎儿”,垮不垮的过去另说。但是因病废事,丢了生活,那才是真正生了病,还是最难治愈的那种。

这又得了新病,生活好像又有新的开始了,无论是看年幼无知时,还是年少轻狂时,还真是“只道当时是寻常”。

可是,无论怎样,认真生活,总是没错。

震撼心灵的哲理美文 篇5

周末临近结束的时候,一位借走我藏书的小朋友打来电话,语气中是小心翼翼的歉意:“姐姐,我能不能晚两天还书给你啊?周末出门参加了好几个聚会,书也没来得及看几页……”

我立刻表现出一位“死宅”的老年人应有的大度:“没事没事,趁年轻就是要多出去玩玩嘛,开心就好。”

小朋友在电话的那头明显沉默了一下:“其实,我是真的不想出去玩的,还不如待在家里安静地看看书、学学英语。每个周末都要强迫自己出门应酬,真心比工作日都累。”

我还没来得及回应,她又补充道:“有时候吧,觉得自己周末独处的时候画个画、看会儿书、看看电影,一周消耗的元气马上就能恢复。可是,又觉得还年轻的时候就放纵自己在舒适圈里享受挺浪费生命的,人总是需要挑战一下自己的,你说对吧?”

我被问得语塞,不知道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近年,随着各种自我管理和励志书籍的流行,“舒适圈”开始变为众矢之的,每个人提起它时都带着一点不屑和鄙夷,仿佛这是什么让人避之不及的东西。随便将“舒适圈”放在搜索器里一搜,就会出现满屏的“跳出舒适圈”“远离舒适圈”“冲出舒适圈”以及跳出/远离/冲出的一百种方法。而每篇文章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不外乎趁年轻的时候努力拼命,不要虚度不要浪费,不要满足于已经没有挑战的领域,不要贪图安逸不动脑子,等等。

可问题是,停留在舒适圈与不求上进真的可以画上等号吗?舒适圈与和它相反的空间,是否真的非黑即白?

震撼心灵的哲理美文 篇6

如何才能对人生有一个通透的认识?答案是一颗聪慧的灵魂,一份深厚的学识,一生丰富的阅历。这世间大多数人是很难具备这三样条件的,而那些心思敏锐、学富五车、见多识广的文化大师却可以。读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必会大有裨益。从今日我们精选了近现代10位文化大师的人生挚言。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安下心来,屏气凝神,接受这份人生滋养。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震撼心灵的哲理美文 篇7

知名的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有一次去拜访长者,到长者住所时,因为房门太小了,头不小心撞在门框上,富兰克林痛得掉下眼泪,长者在一旁笑说:“是不是很痛?此行你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这个吧。一个人想立足于世间,要过得平安顺利,就得要常常低头,放下身段,千万要记取这个痛的教训,将带给你不少的利益。”富兰克林牢牢记住长者的教训,从此把“低头、谦逊”列入生活准则。20岁时,就创立了沉默、规律、节约、勤勉、诚实、正义、中庸、清洁、养生、平静、纯洁、决断、谦虚等著名的13训。学会低头,对他成为一代伟人不无帮助。

有人问哲学家说:“从地到天究竟有多高?”哲学家道:“二尺高。”“为什么这么低呢?我们人不都长得至少有四、五、六尺高吗?”哲学家答:“所以,凡是超过三尺高的人身,要立足于天地间就要懂得低头。”所谓“低头是稻穗,昂首系莠稗”,越成熟的稻穗,垂得越低,只有坏稗麦头才抬得高高的`。汉代名将韩信,未成名前,有次走在淮阴的路上,有个不良少年看他不顺眼说:“你看起来挺神气,不过,只是中看不中用。有气魄的话,你就来杀我;不敢,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忍一时之气,从不良少年胯下爬过。他的低姿态,后来为他立了不少战功。

古有明训“伸手不打笑脸人”,真正的强不是用强,而是用柔。要想进入一扇门,就须低头比门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得弯腰做好攀登的准备。行事能低头,事情会更顺畅;低姿态可避免嫉妒障碍。放下身段才能与人和平相处。学会低头,受用不荆

震撼心灵的哲理美文 篇8

感情,多么微妙的一个词。情,是由感而生,感,又是由情而发。正因对事物的情感不一样,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有所不一样。

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家乡情结,那对家乡无尽的爱与亲近,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点。记得莫怀戚在他的散文《家乡落日》中曾这样说,云海落日飘忽柔曼,美国的落日眨眼就落下,而只有家乡的落日,才能打动人的心灵——“那才是我的落日啊”。其实,并不是那一轮红日有何不一样,而是家乡的落日承载了太多的思念与情感与我们的记忆。那一轮落日,照过枯藤老树昏鸦,照过小桥流水人家,照着的是记忆最深处一点一滴关于故土的热爱。

心灵上的共鸣使我们感到事物的完美。看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豪迈;看傲雪青松屹立北风,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屈不挠。看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我们想到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事物本也无情,是我们心灵上的亲近使我们感到它们是如此完美。因此,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看到雁排长空,虎啸深林,鱼跃水面,落英缤纷,秋雨梧桐都能发出心底最深处的一声叹息。

在《韩非子》中有一则寓言,宋国有个富人家里的墙被雨淋坏了,儿子说:“不修好,会有人来偷。”邻人也是这样说,结果果真被偷了。富人觉得儿子聪明而邻人可疑。这一则寓言也说明了感情上的亲疏影响着我们对事物认知的正误。同样一句话,为何儿子是聪明的而邻人则是可疑的?正是因为在感情上觉得儿子更为亲近,所以会觉得是为自我着想;而邻人的话呢,也许是近乎于一种诅咒。

林清玄有一篇文章《风中跌倒不为风》,说的是小时候走路摔倒时奶奶总是责怪风,“怎样把我的乖孙子绊倒呢?”因为疼爱自我的孙子,所以总觉得孙子都是正确的,是风可恶。奶奶的慈祥善良,跃然纸上。这也说明,感情上的亲疏,决定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同一首歌,在不一样的情境、不一样的人听来,是有所不一样的。正是唐玄宗自创的《霓裳羽衣曲》,他从中听到的是花花世界,而我们从中听到的是亡国之音。

因为对岳飞的喜爱,我们说“青山有幸埋忠骨”,因为对秦桧的恨,所以我们说“白铁无辜铸侫臣”。

记得曾有一位诗人说:“境由心生。”很大程度上说出了感情与认知的关系。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善良而完美的感情来看这个世界吧。既然一朵花里能够看出一个世界,那么就让我们坐看云舒云卷,看到一个完美的世界,把无限放在掌心,把永恒在一瞬间收藏。

因为亲近,所以完美!

震撼心灵的哲理美文 篇9

一个童话,一个俄国的古老童话,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童话。

俄国的12月,冰天雪地,冷的沉重。

玛莎被狠心的继母赶出家门,让她替她的亲生女儿去采集鲜花过生日。

哲理散文800字3篇哲理散文800字3篇风雪中一个黑点沉沦着,死神在一路撒着棒棒糖,玛莎没有俯身去拾,她踩着哭声走向森林。

12个月份是12个神仙,他们能变换季节,玛莎终于采到了鲜花。

这是个童话,但离现实不远。

是的,当你在生命的极点,在客观完全无望的悬崖边,主观是否愿意一搏?是否那么垂死挣扎一下? 或许,天地就会被你颠覆,或许,希腊神山的诸神都会为你振臂欢呼。

遗憾的是,世上又有几人能解其义?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些不值一提的琐碎,一次父母的重责,一次考试的失利,一个朋友的离弃,一个物品的丢失。你是否哭过?掏心窝说,你哭过吗?哭过了也就算了。但是,在你的意识里,山崩了,地裂了,海枯了,你只是坐在忧伤的祭坛上,举着泪花编织的招魂幡,在呼唤人类的末日到来。

你明白吗?这时候,我们的精神,就先于我们的身躯垮下去了。

有句佛语叫:“掬水月在手”。苍天的月太高,凡尘的力难以企及,但开启智慧,掬一捧水,月亮美丽的脸就会笑在你的掌心。朋友,你不想试试吗?

再说一个中国古代的寓言,一个具有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沉淀下来的,沉甸甸的寓言。

有人路经两山间的独木桥,突然,桥断了。他没有跌下去,而是悬在半空中。脚下是深渊,湍急的涧水张开了血盆大口。他抬起头,一架天梯荡在云端。望上去,天梯遥不可及。倘若在悬崖边,他或许会乱抓一气,哪怕抓到一根救命小草。可是在这种境地,他绝望了,吓瘫了。这时天梯就缩回了云中。云中传来的声音说:“这叫障眼法,其实你踮起脚尖儿就可以够到天梯,是你自己放弃了求生的愿望,那么只好下地狱了。”

踮起脚尖儿,多么简单的动作。而且,踮起脚尖儿,就是另一条生路,另一种活法,另一番境界。你为什么就不踮呢?

因为,这可不是凭肉眼,靠直觉,就能做到的呀。而是要靠一种勇气,一种求生的愿望,一种探索精神,一种不屈的意志,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那么,今天,你听了这个故事,又会怎么想呢?

不是吗?我们都还小,我们的路都很长,前程的风雨雷电,都是个未知数。你能携着眼泪成长?你能牵着忧伤启程?

“不到黄河心不死”,这句话听起来平凡,却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

震撼心灵的哲理美文 篇10

频临死亡的边缘,内心的恐惧反而会少许多。看惯了亭前院后花开花落,我们在流水一样的成长中逐渐看到了自己的意义。那是与价值毫无关系的存在。

也曾为五斗米而折腰。为蝇头小利争得面红耳赤。或许那就是年轮,随着一圈一圈旋转下去,总会有淡出的一天。

思想是一片天。是不着边际却要求我们实际想象的虚无之地。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我们推舟荡漾,看浆起又落,看平静的湖心波光涟漪。看到那湖心深处,恍似五彩缤纷的世界,那是繁华一偶。

我忍不住想要捕捉,那个美丽喧闹的地方。我听到了那里此起彼伏的音乐,我忽然感到自己身边宁静的寂寞。伴随着炫美的隐约,我看到身姿妖娆,群芳夺艳的妙龄少女,她们身着各色绫罗绸缎,正用婀娜的步伐款款起舞。旁边有许多官人,贵人们都醉了。蔓延在酒气沉香里的我,跟着他们看过去,便是其中一女子挽袖巧笑着与一男子拉扯起来。他们上了船,进了舱里。看着船舱随音乐节奏缓慢摆动如女人热浪的腰身,我只觉颇为滑稽,不免浮笑。

记得有人对我讲过。这是天性。我听了以后,疑惑不解。后来想了很久,才觉得可能天性,比人性更具表演价值吧。

护心波澜宁静的起伏,渐渐褪去适才的光斑。抬头,一轮明月高悬,正也巧妙的偷窥着湖心处。我想这明月给了我湖心的世界,却一定不知自己的功德何处。

划着小船继续前行。相同的月色,平沙湖面。前方,不知还会有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