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亲情永恒的散文

2023/12/10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亲情永恒的散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亲情永恒的散文 篇1

我的外婆是个不折不扣的人:留着短发,皮肤黝黑,到了冬天会扎上蓝色三角巾。

她可是一个“抠门”的外婆,而且抠门抠到了家。一分钱分成N瓣花,当然这种情只是对她自己。那天她到地摊上买衣服,回来后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今天在地摊上看见这件衣服,觉得蛮好看的,问问他多少钱,那小伙说25,我说10块,他不肯,我就说10块不卖我走了。那人最后15块卖给我了!看着外婆高兴的样子,我心里有一丝难过。为了10块钱与小贩“商量”了这半天。她怎么对自己就这么抠呢?

可她对我又变成了大方的外婆。

小时候,放假时,我会坐车去外婆家。外婆家并不富裕。可一听我来了就要做许多好吃的给我。

在我十岁生日那年,外婆将跟着她三十年的金戒指,托人重新熔成一个上面刻在梅花的戒指给我(因为我是腊月生的)。这戒指可能是外婆身上最值钱的东西了。

她还是一个乐观的外婆。

在我三年级时,这不折不扣的乡下人竟然要做城里人,为什么呢?由于舅舅到南京找工作,要人照顾,外婆外公也一起过去,为了不给舅舅增加负担,外婆在南京找了工作。在南京那样大的城市,就连当地小伙子找工作都困难,更何况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外婆呢?最后外婆找了份清洁工作,借钱与外公开了个杂货店。我在寒假去南京看外婆仅仅一年,她衰老的厉害。手像枯枝,有许多裂口。我问她苦不苦,她笑着说:“不苦,你们都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这就是我的外婆,一个善良纯朴老师的农村妇女用她的言行感动着我。

亲情永恒的散文 篇2

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李叔从城里回家乡养老了,小时候土生土长的地方,在外奔波多年,老了又回了家乡,和程二冬家还是邻居。

前年的一天,李叔和李婶刚吃过早饭,突然接到老家程二冬的电话,说上午到家拜访。

李婶听到程二冬要来,一下子脸耷拉下来,说:“一晃我们从老家搬出来都30多年了,和老程家基本没有来往了,走在大街上,迎个碰面恐怕谁也难认得谁了。当初,在村里住的时候,二冬定下了亲,穷得难以拿出结婚彩礼钱。要不是当时我们接济他,这小子还不定光棍一条。他这次来莫非还要借钱。咱拾掇点旧衣服啥的,打发他走算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后,程二冬和程二嫂搭伴来到了李叔家。一进门,让李婶大吃一惊:二冬手提几条鲫鱼,和半袋子泥鳅。程二嫂提着一篮子鸡蛋。从程二冬两口子的衣着打扮看,生活条件今非昔比了。果不其然,两口子买了10几万的轿车,这次进城是二冬开车来的。

程二冬两口子的到访,让李婶心里随机发生了变化,很是高兴。程二嫂快言快语:“叔婶,这鸡蛋是乌鸡蛋,咱自家养的,这鱼也是咱自家养的。李叔打在村里的时候,就爱吃泥鳅,这不二冬给你带来了,让您尝尝鲜。你们住城里以后,也就是在前几年。农信社进村搞动员,村主任和村支书挨家挨户动员贷款,乡亲们前怕狼后怕虎的没几个敢贷款,我们俩不知道那天哪根筋同时拧上了。一合计,既然干就干大的,一下子就贷了6万元。我和二冬比着干,他和村里签了合同,包了村里的鱼塘。我在村北建起了养鸡场。虽说一天从早累到晚,但我俩干着有劲,累但心里高兴,钱挣得不少……”二嫂的一席话,让李婶和李叔听得张目结舌,为他们感动。

二冬依旧话少,说:“叔婶,要不是你们那些年接济我们,就不会有这个家。”“我们早就打算来看你们了,可听说李叔的官越做越大,从厂技术员提升到了公司老总。二冬说来看你,我就说,叔每天忙的哪有时间。我们听说今年您退休了,就过来看看。”二嫂接过了话题。

通过拉家常,了解到在程二冬的带领下,村里的人们相继搞起多种经营,广寻致富门路。利用河渠两边的空地,散养鸡鸭。刘家屯成了全县养殖村,刘家屯的乌鸡蛋已注册了商标。为了充分利用好肥料,乡亲们建起了香菇大棚、蔬菜大棚。家家户户通上了天然气,实现了全村全天供水,大多数按上了太阳能,把厕所改成了卫生、环保的沼气厕所。因为乡亲们不怕辛苦,讲求信用。这不,今年全省农信社开展“双基共建”信用工程活动,刘家屯被评为全县的“信用村”, 还多次被省市授予“平安建设先进村庄”和“示范村居”称号。

如今,二冬的俩孩子大学毕业了回家创业,帮助他在家搞养殖,二嫂也有了空闲。现在,村里各种娱乐设施齐全,在李嫂的带动下,成立了秧歌队。李婶听说还有秧歌队,高兴坏了。立即鼓动着李叔搬回家,一向喜欢热闹的李婶恨不得马上回家。李叔当场拍板回家养老。“叔,你回家,咱家的养鱼塘,为你全天免费开放,你愿吃哪条鱼,就逮哪条。”二冬一听两位老人要回家养老,高兴地笑起来。

李叔、李婶送走了二冬两口子,再也坐不住劲了。 乡亲们变化太快了。李叔说:“咱一定回家看看,人家专程来看望我们,还拿了那么多东西,两口子饭都没吃,我们总该买些东西回敬一下吧!”

金秋十月,李叔老两口子回到家乡,对老家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惊讶。只见街道宽阔,整洁清爽,村口的“信用村”金字招牌,让李叔为之心动。村庄越来越美丽、生活越来越健康。多年不见的老少爷们述不完的亲情。李叔李婶对二冬两口子的招待更是感动。乡亲们健身喜乐的场面,李婶情不自禁参与其中。李叔耐不住性子,拿起鱼竿进了二冬的鱼塘。

两口子下定决心,说啥也不走了,就在老家住了。这对两位老人来说,这是又一段新生活的开始。

亲情永恒的散文 篇3

别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别等最后了,才懂得后悔!——题记

“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这是自然界中最广为流传的感恩事例,感恩也是悠悠五千年来中华文化长河中优秀的品质。家是幸福的港湾,是我们一生的避难所,正因为有了家,有了亲情,才有了我们!

“感恩”这个话题,也许涉世未深的我们从未深入地思考过,父母大半辈子的操劳,大半辈子的艰辛,大半辈子的曲折,我们也从未思考,从未体会,亦从未感恩。人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想珍惜却已晚了,年幼无知的我们对于眼前事物的态度何尝不是这样?

小时候,我总是傻傻地望着那浩瀚的星空,上面镶嵌着无数的星星,它们拥有着最独特而又最迷人的光彩,我始终觉得它们好像一直在诉说着一个个神秘的故事,也许只是因为我不懂它们的语言罢了!年迈而又见多识广的奶奶告诉我,那些星星是一个人最后的归宿。我不知道,也不明白。直到十岁时,奶奶的突然辞世,让我从那时起懂得了后悔,懂得了失去。不论我如何哭闹,奶奶却永不回家了,我多想再听奶奶唱一次那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秦腔,多想让奶奶用那双充满老茧的手抚摸我,但是往事已去,无论如何,也唤不回那疼我爱我的那位老人。当我再次仰望星空,我很想再问一次,奶奶,您到底是哪颗星星?我好后悔,在当初奶奶健在之时,未曾孝敬奶奶,珍惜与奶奶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但是往事已去,再多么后悔,也只是徒劳!

当我们呱呱落地开始,我们的人生之帆便起航远行了,途中我们经历明媚艳阳天,也经历暴风雨的打击,但无论如何变换,陪在我们身边的始终是亲情,始终如一的是父母。我们从幼儿再到成年,其间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父母操劳了一辈子,遇到知恩图报的儿女也就足够了,但是总会有一些例外,如“啃老族”“月光族”,更有甚者,与年过半百的父母对簿公堂,争夺家产、拒绝赡养老人等!随着时光的流逝,父母终归会离我们而去,所以身为子女的我们要懂得感恩亲情,拥抱亲情!

家,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俗世的灯红酒绿,留下的只是那一份份未经雕琢的爱,那一份份永不变的陪伴,那一份份沉甸甸的爱。想想父母那微驼的背,那双鬓间日益增添的白发,那岁月刻在额上的一道道皱纹。别再任性了,别再与最爱你的人吵架了。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我们都把最坏的脾气留给了最爱我们的人!现实生活中难道不是这样吗?感恩亲情,感恩父母!

我们长大了,有家才有我们,有爱才有家。我们长大了,看我们长大的人却老了!别为自己的一生留下遗憾,始终铭记——感恩亲情,感恩亲人!

亲情永恒的散文 篇4

天下歌颂母爱的文章甚多,但歌颂父爱的文章却寥寥无几,大家都知道母爱伟大,未曾感到父爱的伟大。从人们的潜意识里总认为父亲是严厉的,甚至有时会感到有点不近人情,我的父亲,虽然也和其他父亲一样有点严肃冷酷,但有时他也会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表露出内心深处的那种父爱。

记得我在部队服役三年后,按部队规定我可以享受一次探亲假,我拿着部队首长批的假条,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毕竟是我梦寐以求的第一次探亲,思乡之情难于言表,为让家里人共同分享这份喜悦,我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家里我某月某日到家,全家人一听说我要回家探亲,甭提多高兴了,母亲和弟弟妹妹忙得不亦乐乎,给家里来了一次大扫帚,屋里院里整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父亲还安排弟弟到县城赶了个集买了大肉和青菜,还把正在下蛋的老母鸡也给杀了,到我回家的当天,父亲不让别人来接,他亲自走十几里路到火车站来接我。

回家的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早上我乘坐着西去的列车,享受着和煦的春风,悠闲地看着窗外风景飞逝,不知不觉已到了下午两点,家乡马上就要到了,眼前已有我熟悉的山山水水,它们还是那样地纯朴清秀,田间劳作的人们还是那样勤劳憨厚,随着播音员甜美的报站声,列车徐徐驶进了故乡的小站,站台上人头攒动,蜂拥着准备上车,列车停稳后,我提着行李快速下了车,在人群里寻找着父亲的身影,当我快走到出站口时,远远就看见父亲站在出站口外面正踮起脚向里张望,三年了,离开父亲三年了,虽然父亲总是在信中告诉我他和俺娘身体都很好,让我安心在部队服役,但看着眼前的父亲真是老了,一头白发在阳光下是那样的耀眼,深深地皱纹已爬满他额头,黑红色的脸庞略显憔悴,肌瘦的身体显得更加瘦弱了,脸上挂着稍显木讷的表情……顿时我心里酸楚楚的,“爸”我禁不住叫了一声,这时爸爸才看见了我,他赶紧走过来接我手中的行李,我赶忙说:“爸,您身体不好还是我来吧”。但是父亲说什么也要帮我拿一样东西,实在拗不过只好把我最轻的黄挎包给了父亲,父亲极不高兴地接住挎包后,就开始像小孩子似的问这问那,我像给领导汇报工作那样,一一满足了父亲的提问,父亲高兴地一路不停地问,还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走了一段路,我怕父亲年纪大了顶不住,就提议租车回家,父亲一听就连连摆手说:“花那钱干啥,你也坐了很长时间车了也该走走了,我也喜欢走路,正好咱爷俩走着也可以好好唠唠嗑”。父亲就是这样,节约得很,从不乱花一分钱,他常说:“庄稼汉不知道节约钱从哪来?”也真苦了父亲这一辈子了,不抽烟不喝酒,给他寄回来的好一点的衣服他都舍不得穿。看着父亲一脸认真的样子,我也只好作罢。跟着父亲沿着山间小路回到了家。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的假期就要到了,临走的那天晚上,父亲把我叫到他身边,从吃、住、行到为人处世,全部嘱托了一遍。临走那天父亲还要亲自送我,我的大老弟和母亲都劝他,你身体不好就别去了,但父亲固执地说:“你们都别劝了,就这么定了”,父亲还是拿着他的家长式的作风,不容商量,大家看父亲决心已定,也就不再劝了。父亲提着我的行李亲自把我送上火车,列车启动了,我把头伸出窗外向父亲招手,父亲直挺挺地站在那里,两眼噙满了泪水,列车走远了,但我看见父亲还一丝不动的站在那里,眼睛朝着列车的方向,我使劲向父亲挥挥手,示意让他回去,父亲好像没看见似的,还是愣愣的站在那里,列车越走越快,驶离车站很远了,我才看见父亲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车站。

顷刻间,一种难以抑制的酸楚让我禁不住泪流满面,一直以来,总觉得父亲严厉、固执、不善言辞,所以在我参军之前很少和父亲沟通,甚至有时因意见分歧还会拌几句嘴,再后来甚至怀疑父亲是不是疼爱我,然而,这时父亲的背影让我想到、并真正领略到朱自清先生《背影》的真谛,平淡、真挚、朴实的父亲让我感动不已,我不禁为自己对待父亲的态度而反思,对父亲的误解而羞愧……

父爱是不用言表的,父爱是真挚无私的,父爱也是伟大的,父爱有父爱示意和方式,他和母爱一样,同样给我们温暖的阳光,同样给我们撑起一片蓝天。

亲情永恒的散文 篇5

父亲

严坤明

再过几天,就是父亲的生日,我不由想起我父亲。

父亲是一个军人,生于一九一八年,卒于二00二年。享年85岁。他出生于高山峻岭。那个年代,很穷,奶奶生下第三个儿子后,爷爷就死去了,奶奶无法养活他们,于是,三叔被送人,二叔托人抚养,父亲便背井离乡离开大山,随母讨米,来到距老家80多里的继父家。当时继爷爷也很穷,一个好心的老机匠收了父亲做徒弟,父亲边学织布边帮机匠干活,不仅混了饭吃,还免了学徒费。刚学完徒,继爷爷患病,无钱治疗,奶奶拿不出什么办法来,适值兵慌马乱,为了继爷爷治病,父亲便去卖了壮丁,混在国民党的部队里。先和日本人干,后来蒋介石发动内战,他只得在国民党军队中当炮灰。这时继爷爷过世好几年了,奶奶便孤单度日。这一情况,父亲无从知晓。父亲后来投奔了共产党,参加了解放军。父亲是干后勤工作的,一次,他们执行秘密军事行动,在一个夜晚运粮草出海,不料迷失方向,误入金门岛,结果被国民党抓获,国民党怀疑父亲是共党要人,便对他进行严酷审讯,父亲没说出什么来,昌恩白却又把他们带回厦门,关入监狱。不料,解放军攻势猛烈,国民党不得不匆忙逃往台湾,好几处监狱的共产党人被枪杀,父亲命大,他从监狱里爬了出来,只是这时他的党证立功证全没了。听父亲说,他是火线入党的,他南征北战,18年时间,跑了大半个中国,每次打仗冲锋,根本就没想到个“死”字。他曾立过三次三等功。他是29军的,可攻到这里的全是28军的部队,原来的部队找不到了,于是,他竟当作俘虏被28军收编。全国解放后,他在北京空军警卫团三连任战士。这时,父亲想起了奶奶和继爷爷,他要求退伍回乡,殊不知当他回到家乡,土地改革已经完成,继爷爷也早已过世。他没分到房子和土地,就在两间破旧不堪的土砖房里与奶奶相依为命。直到他38岁才找到我的母亲。

母亲是个童养媳,命运不济,丈夫死去,一个女孩也死去,于是改嫁,和父亲白手起家,过着清苦的日子,居然生育了我和姐姐,待到我该娶新妇的时候,还是有家没房,我找好的一个对象因此告吹。这时候,父亲已经显得苍老。但为了我娶上媳妇,他每天默默劳作,和母亲一块织布,百天,呱哒呱哒,机声不断,夜晚,悠悠咽咽,纺车不停。后来,父亲又跟我一道在一个山坡上打地基,放土砖,造房子。每天挥汗如雨,累得腰酸背痛。我建了房子,就有了媳妇,有了孩子。后来我也有了教书的职业。日子渐渐的好起来。于是,我又想造红砖楼房了。要造楼房,原来的土砖房就得拆掉,父亲有点想不通了,他说好好的一栋屋拆了多可惜呀。但他还是不执意反对。只是说,你们硬是要拆,就给我留一间,我就住在这间屋里。其实父亲是对这土砖屋有了感情,一时转不过弯来,后来,这一间土砖房都没留。我们住上了楼房,父亲的织补机早进了炉灶,他老可是闲不住,不知他在哪弄来一把土制的二胡,在他闲着的时候就拉着古老的京调,有时来劲的时候还要唱上一段,我不知道他那个时代从哪里学会的。他还有练钢笔字的嗜好,他的字还写得很有特色的,行草舒展自然,常常在一个小本子上随便写写,看了又看。我也不知道他在那个年代在哪读过书。父亲说他在部队还当过文书,帮战友写过信。难怪在他被金门国民党抓了后,国民党怀疑他是个当官的,把他当成个共产党要人来审讯。

父亲是个老实人。他常说的一句话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也许这就是他做人的准则,他不存私心,从不和别人去争长论短,不怕吃亏。他做事细心严格,在农村生产责任制前,生产队的人总是要他当保管,分粮时,总是要他来过秤。存放在晒谷坪的稻谷,为了防盗,要打印子,这印子总是父亲打,印匣子由父亲保管。

生产责任制后,父亲70多岁了,也许戎马生涯锻炼了他的身体,他天天干活,不知劳累。只是大概因为战场惨状对他刺激太大,他患上的神经官能症越来越厉害了。每晚夜半,噩梦缠身,梦中的呼叫,让人感到如果迟一点唤醒他,他就会窒息而死。父亲的一生是劳苦的一生,战斗的一生。饥寒交迫中他没倒下,枪林弹雨中他没倒下,他是在一次砍柴的劳动中摔死的,不,应该说是在120救护车上震死的,在医院的多项检查中弄死的。我很难想象,他在救护车中所经受的巨大痛苦。他躺在车上,公路坎坷不平。他紧紧握着我的手,他的手在告诉我,汽车的每一次震动便是对他生命的一次打击。我和父亲从来没握过手,可这一次握手给了我生离死别的预感,我的泪在眼眶里转着。父亲临死前的最后一次检测是“CT",在检测台上,我按住父亲的下巴,当时他已呼吸困难,可是,我为什么只顾检查结果,而那么死心踏地听着医护人员的话,那么认真地地按着父亲的头而不顾父亲的难受痛苦呢?该死的医护人员!让我如此愧疚、遗憾。我似乎就是父亲的凶手!父亲是在不该死的时候死去的。他在断气之前,没对我说一句话,他没来得及吩咐就匆匆地走了。也许他死不甘心,他的冤魂不时出现在母亲和我的梦里。母亲隔三岔五地问我“你父亲临死前对你说了什么没有?你们让他吃了点什么东西没有?”然后便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数落。说自己这个不该,那个不该,让我的鼻子发酸。按理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逐渐淡化对于他老的追念。然而,近几年来,父亲的影子却一直在陪伴着我们。

在父亲死后祭奠的日子里,母亲拿着一大叠枉生纸钱不停的念叨:“南无阿弥佛......”凄然的声音催人泪下。自从父亲去世,母亲没有一天不叨念着父亲,尽管父亲生前,他俩也吵嘴伤神,有时甚至不分昼夜,但一旦生离死别,母亲能够采用的方式都用上,生者尽量满足死者,真弄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地步。父亲过世一年后,母亲的神咒又念叨起来:“.南无阿弥多婆夜.....”现在,每天吃饭时,母亲总要在桌上放一碗饭,摆上一双筷子。人啊,就是那么复杂的动物,一种东西,一种生活,一个亲人,一旦失去,就会用多种方式去挽回,去纪念,这时,过去的东西才显得美好。

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 。作为军人,虽然他没有显赫的战功;作为父亲,虽然他没有给我留下可观的财产,但多少个夜晚,我梦中总是再现父亲的影子,往往这时,我才会想起他给我们讲的那些战斗的故事,才会感悟到父亲的善良与质朴,才会体会到他活着所付出的代价。

我永远记念我的父亲!

亲情永恒的散文 篇6

亲情是什么?让我想一想。是不是我摔倒时把我扶起来的一只手?是不是我生日时的一块蛋糕?是不是放学下雨时接我的一把伞?

亲情是什么味道的?让我想一想。

当我考了好成绩的时候,妈妈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这个时候,亲情的味道是甜的。当我把一只精致的玻璃茶杯打碎,妈妈回来发现后问我,我却说是家里的小花狗打的,这个时候,妈妈对我撒谎的担心是酸的。我现在已经上了三年级,每天的家庭作业越来越多,妈妈既想让我做好功课,又想让我多玩一会儿,为了我的学习,妈妈又矛盾又担忧,这个时候,亲情的味道是苦的。

亲情是什么颜色的?让我想一想。

在我写家庭作业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问妈妈,妈妈总是耐心地给我讲,一道道难题终于被我们攻克,这个时候,亲情的颜色是红色的。在我偷偷地溜到院子里玩的时候,妈妈来找我,淘气的我总是和她捉迷藏,妈妈十分生气,带我回家后批评我,这个时候,亲情的颜色是灰色的。在我肚子饿的时候,妈妈急忙给我煮了方便面让我吃,这个时候,亲情的颜色是橘色的。在我想去公园的时候,妈妈就带我去,教我认识花草观察昆虫,这个时候,亲情的颜色是绿色的。

原来,亲情是摸得着,看得见,有着酸甜苦辣的味道和五彩斑斓的颜色的一种温馨的情感。她可以让你从挫折的泥潭中逃离出来,从痛苦的深渊中找回幸福的感觉。我要珍惜这伟大的情感——亲情。

亲情永恒的散文 篇7

外公依然坐在石阶上,拿着长长的烟杆,嘴里吐出腾云驾雾的云烟,尽管我知道这是一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依然展示着普通人的生活。外婆在外面干农活,旁晚来了,外婆瘦弱的身躯的肩托着一把锄头,但是脸上依然露出笑脸,整天的劳作让她感到无比充实,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自然赋予所有的灵气。表弟放学也回来了,可以清楚的看见,他那裤脚又被泥沾了一大半,不用多想,又是和同学在路上调皮的玩了。回到家,把书包扔在了沙发上,就去厨房,找找有没有什么可以吃的?出来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机,手上拿着遥控器,找寻喜洋洋与灰太狼,任凭外婆的呼喊,对来来说都已经失去效果了。

晚餐很简单,就是一碗面,每碗面里都有一个荷包蛋,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是感觉到无比的美味。也许注入的家庭情感和一份份深沉的爱在里面,让我感觉到无比的温暖,毕竟眼前的人都平安,我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人能够平平安安。

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在外工作,毕竟老家的工资无法撑起这个十分现代化的社会。我不知道他们工资有多高,或许我就是知道了也不会说,因为现在社会,用辛苦汗水挣来的钱都经不起时代的嘲笑,在办公室里的人永远是赢家。其实我也并不奢望家里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富裕的家庭,我只希望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平平安安,我希望每一个亲人都能够平平安安,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爱的人和我爱的人平平安安,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平平安安,好人一生幸福,好人一生平安。

可是有些时候,你会发现祈求简单的东西也许会在突然间变成一些昂贵的东西,当你发现它重要的时候,它将要远去,远去一个无法让人承受的国度。想想曾经的笑脸,想想现在的表情,是什么让这些东西瞬息变化了?

我盼望有一天,一家人,在一张桌张,吃着最简单而又是最幸福的午餐,并且一直继续下去。我愿意用所有的一切去换,用所有的一切去换。

真的,如果我的承受可以让世界上的每一个家都可以幸福,我愿意用承受来换取一切。愿天下的每一个家都能够团团圆圆,幸福平安。

亲情永恒的散文 篇8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已是二十三世纪了。现在的人都很现实,没有以前的善良和包容,现在只有狠毒和不理解,人人都为自己好,而不顾别人的安慰,最后只有残杀自己的同胞,真悲惨!!!

有一天,有一个小孩和大人一起去买东西,小孩很可爱,淘气的跑着,马上就要被一辆车子给撞了,小孩还不知道,大人只是喊了一句:小心车子。可是年少的孩子哪里知道,小孩子活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在场的人都不感到悲哀,只是匆匆走过,只见又有一辆车子开来,车子看见了有小孩,却依然还要撞上去,唉。我当时就感到很悲哀,可是我也怕呀!我决定了,我要帮那个小孩,我走上前去,从我的包包里拿出来了一张白布,把那个小孩给盖上了,我总算心里过得去了。小孩的爸爸跑来,对我说了:你……小孩根本没死,你还给他盖白布,我要去告你。我听到了这句话,犹如一道道雷电在劈我,这小孩的爸爸真是的,只为自己着想。小孩子的爸爸见了我还不说话又说道:要么赔钱,要么走公安局。我说:走就走,我难道还怕你吗?小孩的爸爸见此情景,马上就开溜了。可是小孩还躺在那里,我拼了,我马上叫了警察,警察赶到现场,小孩已经死了几个小时了,如果我是那个小孩,我早就寒心了,世上竟有如此的爸爸!

这件事的确让人寒心,自己的爸爸不管自己,还用这件事想赚点钱。这就是失散了的亲情!!

亲情永恒的散文 篇9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岁月是如此匆匆。又到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祭奠亡灵的日子了。我踏着渐暖的和煦春风,向母亲的墓地走去。

远离了都市的喧嚣,走进了城市边缘的乡间小道,仿佛听到了初春牧童的笛声在随风飘荡。沉甸甸的心情,伴着对母亲的永久思念,迈着越行越慢的脚步,一步步走向母亲那安息的地方。

来到母亲的墓前,轻叹了一口气,对安息在这里十八年的母亲轻轻的说:“妈,我来了,有半年多没来了,想我了吗?”声音是那样的轻,我怕惊醒熟睡的母亲。

跪拜在您的墓前,向您倾诉着您走后所发生的一切,无论哪次我来,都会对您说上这些话,您总是不厌其烦的听我唠叨着。我边说着,边为您摆放着送给您的礼物。把您喜欢吃的、用的都摆好后,我点燃了三柱焚香,祈求过路的众神保佑您在天堂永远平安!

几缕香火袅袅升起,地上的冥纸在清风的吹拂下,像黑蝴蝶一般在空中飞舞,缭绕的烟雾随着清风东摇西摆,我在泪眼模糊仿佛看见您在那烟雾中在向着我微笑。

此刻,我又看到了慈母拄着拐杖,站在风雨中在家门口等待我放学时的身影;耳边仿佛响起慈母亲在病榻上,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名字时的声音……

几个男孩追逐的嘻笑声让我从幻觉中走了出来,望着渐息的纸火,我想母亲把我送的钱收起来了。清明时节思念如风,飘向那遥远的天边,带去儿女对妈妈的祝福,这祝福永远。清明时节思念如雨,湿润了青山绿草,带去儿女对妈妈的思念,这思念永恒。

朗朗乾坤,茫茫人海,芸芸众生,难见我母的慈容!虽然您永远离开了我,但我一直相信,九泉之下,您不会孤独,因为有我的爱,永远陪伴着您!您就像我生命中的一滴水,在我心中这滴水虽然消失了,但这滴水的精神却会永远滋润我,谢谢您,您永远是我的全部,我的寄托。

慈爱的母亲,你离开我们十八年了,但女儿没有忘记您。现在我也为人母,更能体会您作母亲的艰辛,此刻女儿更加想念您。

亲爱的妈妈,祝您在天堂永远平安!

亲情永恒的散文 篇10

到洛阳出差一周了。

下午忙完,我便决定回趟老家。夕阳余光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中,呆板大街上车来人往。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父亲一手接过我行李,一手拿着手机说话:“接到了,接到了,咱们就回来。”说罢把电话递给我。电话里母亲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说:“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门前小土坡在夜色下显得有些陌生而拘谨,似乎把我当成远方客人。得知我要回来,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口快步走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进屋。

“快坐下,坐车非常难受吧?”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便坐在沙发上。

“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对我说:“我给你端来,你别起来。”不等我回话,转身到院子里了。

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捞面。记得初中时候一天上午放学,由于母亲忙农活做饭晚了,我一生气准备不吃饭就上学去。母亲也是这样让我坐着,转身小跑到厨房为我做捞面。

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捞面,然而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织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织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非常粗大,她似乎要用非常大的力气。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的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非常烫。”我便又坐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今日我却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

我点点头。

“对对,放点醋,这样好吃,我去拿。”

她转身去厨房拿来醋,给我碗里倒。

“怎么样,淡不淡,再放点盐?”

我摇摇头。

“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

我夹起一块肉吃在嘴里,她这才算满意,站在一边看我吃。我没劝母亲去吃饭,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去。

一碗面吃完,汗水顺着脸颊淌下,这捞面味道,一半在嘴里,香而纯,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一小滴液体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我眼角渗出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