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散文怀念端午节

2023/12/12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散文怀念端午节(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散文怀念端午节 篇1

又是一年端午节了,算算我也已经在外面工作已有20多年了,20多年没有吃过家乡的粽子了。

眼下,尽管离端午节还有一段时间,但一些商场、生产厂家,早已打出了端午节的招牌和粽子价格大战,走在大街小巷,早已被端午节的氛围弥漫,卖粽子的小摊贩们也是随处可见了,各种馅子更是让消费者驻足问价。于是兴冲冲地跑到一个摊前,买下几个,然后乐陶陶的一路吃着,满足而去。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对粽子也是情有独钟的人,每一个端午节,都能勾起我对粽子的无限怀念,每次看到有卖粽子的,也总会买上一两个,吃着吃着,禁不住会想起一些人,一些事来。

记忆中,最好吃的粽子莫过于奶奶包的粽子,那时我也就6-7岁的年龄,也许是隔辈亲的缘故,从小我们兄弟十几个都形影不离的跟随在奶奶身边,母亲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我们基本上都是奶奶带大的。奶奶是个勤劳的乡里人,心灵手巧,会变着花样给我们做许多形状不同,风味各异的小吃,即使再普通的食物,一经奶奶的手,就好像施了魔法般,会变得好看又好吃。在奶奶做的所有美味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要数那一颗颗美丽诱人的粽子了。每年端午节还没到来之前的十多天,奶奶就早早的着手准备了,包粽子是要粽叶的,于是每年端午前,奶奶总是会带领我们到西山上大峪沟、孙彦沟去剪粽叶,粽叶剪好后,奶奶会把它放在清水里浸泡一段时间,说是这样包出来的粽子会更加的香甜可口呢。另外,捆粽子用的线绳,包粽子用的原料糯米和红枣也是要浸泡的。

一切都准备好后,我们就搬个小板凳坐下来,静静地看奶奶包粽子。只见奶奶熟练地捡几片粽叶铺在手掌上,又抓一把糯米放在上面,再在白白的糯米里塞上一两颗红枣,把粽叶旋转540度,使之成为一个圆锥形,然后将水泡好的糯米倒进去,用筷子层层捣实,再用半片粽叶作盖压紧,折成四方形,用粽绳捆紧,粽子就成了。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煮上40多分钟,粽香就会飘满整个院子。看见奶奶包得那么快那么好,我们也想试试,可我们的手实在太小了,不管怎么包还是会有个地方露出白白的糯米来。当然,等待粽子出锅是个漫长的等待过程,我们总是等不及,一遍一遍地跑到灶屋里去看,看见锅里冒出热气了,又一遍一遍地问奶奶:"奶奶,还不行了?奶奶,行了吧?"粽子终于快煮好了,那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红枣的甜香随着一股股白白的热气飘满了整个灶屋,引得我们的口水也流了出来。等粽子蒸熟出锅冷却一会,剥开粘稠的粽子叶咬下香糯的一大口,嘴唇周围粘上米粒,黏黏的枣泥似糖似蜜,把枣核像含糖一样含在嘴里舍不得吐出。

现在想来,那时的日子尽管简单但很是快乐无比。后来,奶奶还没把她的绝技完全传授给我们就“突然”的离开了我们,我们再也吃不到奶奶包的那香甜可口的粽子了。如今,超市里,酒店的餐桌上,粽子已经成为一种常食,近年来更有一些地方别出心裁搞出什么百斤甚至千斤重的大粽子。尽管粽子的馅子花样翻新,配料繁多,但都吃不出奶奶做的粽子的味道来。

又是一年端午来,相思梦中寄情怀。每每看到粽子时,我总会不自觉的想起奶奶来,想起奶奶为我们包粽子的件件往事不能释怀。

总觉的人生在世有无数个明天,昨天的种种遗憾,到时候会一一补偿,可是有些事错过就是一辈子,有些人离开了就再也会回不来。

儿时的粽子香味已飘远,残留的点滴,模糊了我的记忆,闭上眼,儿时的一切,回忆在裂痕的梦里。

散文怀念端午节 篇2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突然想起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来,而且越想越怀念。

我的老家在云南镇雄的一个山村里。小时候每逢过节,都要高兴一番,因为节日期间,或者父母会给买件新衣服,或者会吃一顿香喷喷的饭。而过端午节时,则更有一番情趣。老家过端午节和别的地方一样,粽子是一定要吃的,此外还要喝雄黄酒。据老人说,喝那种叫雄黄酒的东西可以防止蛇近身。老人们还会将雄黄酒围着房屋洒一圈,也是为了蛇类不会侵入房屋之内,以求全家平安。端午节这天,老人会叫我们到野外去采一种叫扁竹根叶的宽叶草来包粽子。这种草大多生长在竹林里。

我家四周有很多竹林,扁竹根叶不少。但是为了采到较宽的扁竹根叶,我们一群小伙伴便会钻进茂密的竹林里去寻找。像猴子一般在竹林里忙碌一番后,我们便乐颠颠的将一捆捆扁竹根叶扛回家,并帮助父母清洗干净。包粽子的时候,看着大人们熟练的动作,我们也想一试身手。但大人们基本不让我们插手,因为包粽子也要一定的技术,包不好,那糯米就会流出来,煮熟后的形状不好看,吃起来的味道也差得多。

经过大人们的一番忙碌后,香喷喷的粽子终于可以享用了。我们那里吃粽子除了用白糖外,很多人家都有一种特别的糖。这种用一种叫甜高粱的杆自己熬制出来的糖,黏糊糊的,特别的香甜。将粽子沾上一点这种高粱糖,吃起来简直就甜进心里去。大人们吃的文明,而我们小孩子们则做不到,狼吞虎咽、满嘴都是黏糊糊的糖,那狼狈形象,而今想起来都会乐。狼狈归狼狈,但开心呀!参加工作后,每年的端午节大多有好酒好菜,可是吃不出童年的那份味道了。儿时的端午节真好!真想再回到老家重温一番童年端午节的快乐。

散文怀念端午节 篇3

青春是邀约与创造,青春有穿透一切的热忱。一颗陷溺的心跃出,去寻找那些已经失去的东西,去感受另一种样貌,回到难忘的岁月中去,找回对世界最初的热爱。

1996年的秋天,你伴随雨声的来临而坠地,你呱呱坠地的哭声犹如一道闪电刺激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七手八脚的招呼你,你的哭声还是止不住。最后,你终于哭着睡了,那小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丝,惹得人们一阵怜爱。

2004年的夏天,一道闪电吓得你逃向母亲的被窝里,随之来到的雷声吓得你直往母亲的'怀里钻,母亲郑重的告诉你:“孩子,你要学会坚强,母亲不可能保护你一辈子,你自己要独立、坚强。”你掉着眼泪看着母亲。母亲只是微微的点头。你脱离了母亲的怀抱,回到了自己的床上,蜷缩在被窝里发抖。那一夜,你彻夜未眠。

2011年的夏天,你抱着所有的希望应付你人生的第一个选择。你满怀信心的跨进中考的战场,然而你却失望而归。可是失败并没有彻底将你打倒,你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又回到你的作战中心,再次迈上了征战的步伐。你说:“没有不成功的未来,只有不曾努力的借口;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2012的冬天,虽然逃过了世界末日的追杀,但你却承受不了内心的阴霾。你觉得世界末日会抹杀掉你所有的记忆。你说:“我的青春还没有走到尽头,怎么能就这样丧失了青春。”那一年你17岁,你不曾想到我已到你的身边有多久了。你望着天空问道:“青春先生,你会降临到所有人的身边,但为什么你不到我身边呢?“殊不知我早已来到你的身边,和你度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

我看着你哭泣,我的心也被划上了一道道伤口;我看着你笑,我的心像吃了蜂蜜般一样甜蜜;我看着你忧伤,我也会跟着你一起忧伤;我看着你喜悦,我也伴随着你的快乐一起喜悦;我的心跳动着悦耳的旋律曲,为你弹奏出一曲又一曲的天籁之音。

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春夏秋冬。他带着一条细丝让你绑在手上,他让我们永远手牵手,心连心。青春就像坐火车一样,溜过的景色那样美,让你留恋不舍;可是有时你也需要一个人默默撑起伞,等待未来的列车带你驶向不知名的远方。那些流逝的时光,醉人的风景,邂逅的人,终究是渐行渐远。

作别青春的云彩,一年好景君须记。我是青春,我为自己代言。

散文怀念端午节 篇4

或许是老了吧,总是会不经意的怀念过去的岁月。

过去的日子,曾被我们视为太慢太长。在青春里,我们大把的挥霍,不曾有半点珍惜。如今,踩着30的尾巴,才知道已不能回头。所以才有了对过去的怀念。

年少时,朋友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想了,就会写信,就会相约。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不会高谈阔论。有的是对将来学习的憧憬,对未来的向往。踩一踩田间地头的小路,偶尔背一首小诗,高兴了,将沟边河边的枯草点燃,看火焰飞窜。真的,那时的日子也曾无忧无虑,几个懵懂的少男少女,忽略了性别的界限,你来我往的聚在一起。那时他们是多么纯真,多么要好。

怀念过去,那时我们会用信件抒发感情,总会把自己的心中所想,用笔一点一点的写下来,邮寄给朋友。那时,最高兴的事,就是收到友人的信,然后就是回信。每天,路过学校传达室时,总不忘多瞅几眼,看那窗子是不是摆着寄给我的信呢?

而今,当科技日益发达,当交流工具越来越方便时,却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激动。手机号,有。可谁又能想起打。QQ号,有。可挂上了,却从不说话。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我们已不再是当初的我们。

究竟是过去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已忘记了过去。其实都不是,只是我们身不由己……

散文怀念端午节 篇5

年近八旬,又久居城市,时常念起儿时山乡的端午节。

家住燕北贫瘠山地,父辈们一生土里刨食,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每年的三大节——春节、端午、中秋,是孩子们的最盼。记得正月的年味一过,我就暗暗惦念起端午节了。寻常难见油腥,过节解馋嘴是第一位的;节气的花红热闹,更让孩子们乐淘淘地快活好一阵子。

闹端午,不只“单五”那一天,其实头好些天就动手了。譬如:家里门楣上挂的五彩葫芦;孩子们脖颈上戴的五彩香包;手足腕上戴的五彩线等;更不要说泡雄黄酒、泡粘米、泡枣、泡豆、泡粽叶,包粽子的准备了……

在我家,这些准备多由大姐、二姐动手。从我记事,她们已是十几岁的大姑娘了。在我眼里,她俩心灵手又巧,将白白细细的粉连纸,折叠成丫丫葫芦形状,染以红黄为主的色彩,拴在绿绿的细柳条上,提早一两天就插于门楣,任它随风摇摆。家家飘红挂绿,村街一景,怡人心扉。至于早早戴在我颈上、腕上的香包和五色线,真不知姐们啥时做的。五色线是她们绣花用的丝线合成,比较简单;做五色香包须平时积攒各色碎布,缝制成心字型的小荷包,内装雄黄、苍术等碎中药,香气扑鼻。

大姐说,小孩子戴香包栓五色线,是防五毒的,能免除蛇蝎蜈蚣等毒虫叮咬。我最怕蛇蝎,巴不得早早戴上,美滋滋地到处奔跑。粽子,更是节前就包好、煮好的,满满一大八印锅,不光是吃,亲临们互相赠送,还要用细秸秆穿绑起一些,挂在门窗上。至今,我也说不清这到底为什么。

最开心的要属节日的当天了!

头天晚上,严厉的老爹逼我早睡,为的端午能早早起炕。天还没大亮,就被爹爹喝唬起来。他要我随同邻居大哥哥们,手持镰刀,蹚着晨露,去野草茂密的小后沟割艾蒿。地点是早就选好了的,沟畔的艾蒿又嫩又高,我尽力割下够我扛的足足一大捆,快速地扛回家,不得间歇,随即挽着湿漉漉的裤腿,急奔我们庄西的伊玛吐河边,清洗眼睛。此时的河水特别清澈,春潮早已淘尽,夏季山洪尚未到来,能清晰地看见小川丁鱼河底戏游,但你不能贪玩,必须捧起河水一遍遍地洗眼,俗说能防眼病。而这一切,又必须在日出东山以前做完。否则,不仅无效,还被家人耻笑为“不可救药”。

年幼时,只知道照父母的吩咐去做;长大些了,才弄懂其中的说道。原来,晨露中去山野割艾,俗称“采百草”和“踏百草”。据古书记载:此日晨采的艾蒿或其他草药,治病或驱除毒虫最有效;而“踏百草”是男子汉成长中祛灾避祸的一种方式。清康熙年间,有《李氏族谱》称:“端午清晨,男夫赤足于草行中,尽沾露水……以祛夏秋痈痛之苦。”俗信端午露水有去毒去湿热的功效。

端午这天,我还随同父亲去亮子沟采集远志、黄芪、金银花等草药,理由自是这天采的药最有效。野刺玫叶也是我们父子必采的,要采许多,蒸熟、晒干后当茶饮,一直喝到春节。

端午节的午餐很丰盛,不只为含冤投江的屈大夫吃粽子,还要吃包子或薄饼卷鸡蛋。乡间炖炒煎炸肉菜和豆腐菜,摆满一桌。在我们家乡,还有一习俗:由家庭最长者将煮熟的鸡蛋放在孩童的肚皮上滚动,说这样可免除湿寒肚痛。每每忆起儿时的肚皮滚蛋,心里总是暖暖的。

我曾想,国人的传统节日,多都源于神话或历史传说,蕴含着浓浓的民族文化;对经年苦作的人们是一种安慰,也给平淡日子增添点色彩与情趣;现在我还要说,端午文化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种种传说、祭祀、民俗,都在体贴和温暖着人心。

散文怀念端午节 篇6

一转眼,又到农历五月五。若不是有个闰四月,端午早就过了,时间总是那么快。这世间,恐怕最无情的,就是岁月吧。

昨天,下了场大雨,算是迎接端阳的到来。此刻,却烈日炎炎,阳光满满,期待着雨飘飞。

其实,对于节日,并无过分的在意。一年中,这节那节的,记都记不清楚。

小时候,一直是母亲或姥姥包粽子,我,只会吃不会干活。现在成了家,母亲没心思张罗,一般在外面买。超市的粽子种类各式各样,板粟、蜜枣、花生、蛋黄、肉粽,应有尽有,然而,少了爱的味道。

印象中,以前,每到这天,母亲总会从山上摘好些艾叶,洗洗熬水,烧开,放至温度合适时,给我们轮流洗澡,说是一种习俗。另外,还要挂一把在门上,为避邪。出来多年,加之,城市里不比老家,如今,未再用艾叶洗过澡,无非,到菜市场买点搁置在门口。此回,我去得晚了些,到今日,附近的艾叶全卖光了,也罢,只是风俗而已,无须太当真。

昨晚同小姑聊天到一点半,父亲一大早打电话来,睡不着了,忆及答应过他的事,寄钱给他过节的,赶紧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

到工行时才八点,取了钱,然而行至苏宁电器旁的农行,可惜,银行要九点才上班,自动柜员机只能取不能存,看来,要么等,要么去其他地方。周围的几个农行都在装修,我考虑了下,觉得还是等等算了。

父亲的生日即将来临,干脆多存些,免得他来回跑。顺便,往公公卡里打了二千,当作一点孝心。他们年迈,身为儿女,只恨自己能力有限,不能让老人安享晚年,汗颜哪!

老公不回来,离市区越来越远,调到庄河去了。我道:“人家节假日休息,你上班,真是辛苦命。”,老公叹气:“没办法,公司安排的。”。我戏谑:“那就多吃几个粽子,下次回来帮你补补。”,顺带问他手机是否有短信提示钱已到位,老公笑:“难怪我爹说媳妇比儿子好,前些日子刚寄完,今天又寄。”。“怎么,给钱你父母花还不乐意?我没意见,你嚷嚷啥?”,我佯怒。“知道我老婆是天底下最孝顺的,应当奖励。”,老公随声附和着,叫我拿点钱给母亲,略表心意,闲聊了一阵,才挂了电话。

姥姥今年八十了,耳朵不够灵敏,唯有请小姨帮她买些补品及她爱吃的东西。回家一趟比较麻烦,打电话姥姥听不见,除了给钱,真的不知可以做什么,希望她老人家身体健康,少操心,忙碌了一辈子,该歇歇了。

每逢节日,不由自主地想念,因为在远方,在天涯,此生怕是无机会相见,唯剩祝福了。在此,问候某些人,以及网络里一路关爱我的众多友友们,祝大家粽子节快乐,平安一生!

散文怀念端午节 篇7

我们那里的风俗,端午节那天是家婆(外婆)屋最大。过去家庭子女多,对于家有“七仙女”的人家,端午节是个补偿和安慰。女儿们都要携女婿和外孙回娘家拜节,女儿多的人家这一天必定人声鼎沸,热闹非常。若无女儿,就是儿子再多,家中也是冷火囚烟,剩下公婆二人冷冷清清。若是有老人长寿,婆婆也是女儿没当出头的,正好婆媳各回娘家,家中关门大吉。

家婆的荣耀是在女儿为婆家添丁进口,婆家来人“接家婆”。接家婆必须坐轿子,说是“轿子”,也就是两根长竹竿中间捆扎一把竹椅,应该类似于重庆的滑竿,如此而已。竹竿的前后有横杠固定,也是抬轿人搁肩的地方,两人抬起竹竿,中间的椅子因为有了重量下坠,竹竿的柔韧恰好发挥了作用,竹椅便上下起伏,并伴随有节奏的吱呀声。这是家婆第一次过门看新外孙,轿子后还跟着一人,通常是新外孙的舅爷,挑一担竹箩筐,箩筐里不外是孩子的新衣新鞋新袜之类。坐轿子看新外孙这是家婆的专利,也是过去我们那里的一景,若正好赶在端午节,更是喜上加喜,异常闹热。现在公路四通八达,班车多了,小轿车也不稀罕,抬轿子接家婆已是难得一见。

端午在礼节上则有辞节和拜节。辞节是在端午节的前三天,主要是送猪肉。若是将要新婚,准女婿则要给女家凡能沾上边的亲戚送肉辞节,只要不是结了仇,恩断义绝,哪怕常年不相往来也要送,否则对方争起礼来,这个不亲不疏的亲戚也就走到头了。女家亲戚多的,男方需杀一到两头猪。送肉的人辛苦,接肉的人内心也在叫苦,送来的肉如同下的一道帖子,随礼的钱是要早早地备好了。端午的节候气温已高,肉经不得久放,于是将收到的肉再赶急赶忙送出去,一天之内一挂肉有的要在数家之间几进几出,烈日下的.来来往往,让肉已熏熏然有了气味。

拜节是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小家庭倾巢出动回娘家。刚挂红的鲜桃、绿豆糕等时令鲜果糕点以及烟酒视各自的经济状况而定,扇子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人家蒲扇即可,讲究些的则有鹅毛扇。盛夏来临,为娘家人送清凉,既富情意也有实惠,正合女儿的身份,真是极好的创意。家婆屋则备有粽子、鸡蛋。鸡蛋已煮熟涂红,一进屋,家婆手里的红鸡蛋就塞进了外孙的怀里。午餐丰盛,肉是女婿们前一天辞节送来的,新蔬是自家菜园的时鲜菜,烟酒也都不缺。家婆外孙、姐妹连襟、郎舅翁婿,人伦之乐,其乐融融,夫复何求!

端午节的大戏是接龙船,一个村的龙船下河要接受沿河村镇出嫁姑娘的迎接。龙船所去的村镇必定有本村的姑娘,而姑娘的婆家事先得到了消息,鞭炮、香烟与红包已准备妥当。龙船还未进港,守候多时的姑爷们就心急火燎地放起了爆竹,爆竹声此起彼伏,哪条龙船受到爆竹迎接的程度最热烈是很荣耀的事。待船进港靠岸,姑娘姑爷们上船派发香烟红包。烟和红包有专人记账,一是事后大家好分配,二是哪家的姑娘派发了多少数目字,是要回去向其娘家通报和在村中宣扬的,这也是各家的脸面。迎接龙船完毕,各路英雄齐聚,正是风云际会,接下来是龙船赛。龙船竞渡,河面上鼓声号子,风生水起;岸上的人各为其主,呐喊吼叫,地动山摇!哪家的龙船得胜,最高兴得意的还是姑娘,如同娘家的兄弟多压住了婆家的势头一般,连腰板也挺直起来。

周作人将传统的节日称作民间的娱乐的节日,他说:“一年中让大家有几回饮食娱乐的机会,我想也是很好的,端午就是其一。”在民间,人们在节日里享受的是实用的快乐的生活。如果有人将传统节日当作心灵的仪式,在每年的一些固定的日子里寄托家国之思、个人前途之虑,以及对人生道路和人生观的检讨等等,这也是传统节日作为“纪念日”的别一种作用。

传统节日如同历史之井、时间之窗、岁月之泉。是鲜活的现实生活连接传统血脉的脐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