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游记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婺源游记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婺源游记散文 篇1
知道婺源是从我父亲开始的。他爱喝茶,尤其是婺源的绿茶。
真正认识婺源,是在我们单位组织的“三八“妇女节活动中,让我走进这个被人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婺源除了茶叶外,最具特色的还是它那古朴典雅,装饰精美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与山光水色交相辉映,风光如画。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属上饶管辖区。古属安徽歙洲。有诗赞曰:“盘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
暮春的一日,我们随团来到婺源的第一站李坑村。李坑村始建于北宋,这里是名符其实的小桥流水人家。蜿蜒的溪流,如一条飘带,清澈见底。间或有木桥、石桥横跨其上,风情万种。两旁则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走进院墙高耸古房,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天井,在天井的正下方放有一个“太平缸”,据说是保全家幸福。雕刻是这里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家家精雕,户户细刻。有石雕、砖雕、木雕。不论是官邸还是民宅,都会在梁坊、斗拱、门楣、窗棂等处刻上花鸟虫鱼,戏文人物等。从这些雕刻中可以看到在当时手工雕刻的精致细腻,真让人叹为观止。
奇怪的是这些经历了数百年历史的老屋不需打扫也不会结蜘蛛网。
从李坑乘上挂有红灯笼的木筏顺流而下,一路上欢歌笑语,来到江湾。
这里物产丰富,以绿茶和雪梨久负盛名。这里文风鼎盛,据村里人说从古至今孕育出一批学士名流,著术就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官者,有25人,还有经济学家、教育学家等等,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的代表。
村中还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徽派建筑,极富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第二天,我们随团游了宏村,彩虹桥等景点。
婺源两日游,让我们深深领会到了徽派农业文明的精彩与美丽。
婺源游记散文 篇2
对于江西婺源,虽然近在咫尺,一百三十多里地,可是对于它的了解实在不多。我只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那里拍过一部电影,叫做《闪闪的红星》,就是这部电影影响了几代人。另外就是听说过那里举办过全国第一次文物鉴定会和那里有全国最美的乡村,仅此而已。因为它的交通不是太方便,远离浙赣铁路线,我总以为,一个偏僻的县份,还能美到哪里去呢?可是,这一次,我到了婺源,它给我的印象还真的很好。
也许是让那首歌《我想去桂林》说对了,对于旅游,还真是“有钱的时候可是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却没有钱。”虽然现在去婺源,绝对看不到油菜花,可是,我也顾不得许多,毕竟路近,以后再去看油菜吧。我打起背包就踏上了婺源之旅。
我来到婺源看了以后,才发现婺源无地不美。那号称“天下第一樟”的千年古樟是美的',那让人心潮澎湃的鸳鸯湖是美的,那古色古香的徽派古村落是美的,那透着岁月芳香的彩虹桥是美的,但我从人们的赞美声中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觉得婺源的景点多而分散,因为有些景点我根本来不及观看,就得打道回府了。我想:如果婺源的景点能像深圳的锦绣中华一样,把各个景点浓缩起来该有多好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婺源的旅游部门,制作一个小型的旅游景点立体分布图却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还是让我回顾一下这次旅游的收获吧。因为我自小生长在鄱阳湖水乡,对于鲤鱼情有独钟,据说婺源的四色“红、绿(绿茶)、黑(婺源的龙尾砚)、白(雪梨)”首推婺源的荷包红鲤鱼,因为这种鱼是作为国宴的菜肴。我到婺源高沙一看,这种红鲤鱼和一般的红鲤鱼还真不一样,头小尾巴短,最有特色的还是它的肚子,圆鼓鼓的,活像个荷包,所以叫做荷包红鲤鱼。看完荷包红鲤鱼,听说鸳鸯湖所在地赋春离这儿不远,我就直奔赋春。
来到赋春,我远远的看见许多水鸟栖息在湖岸边的不远处,啊,那就是让人心动的鸳鸯吗?小时候,我看过最美的鸟类就是野鸭,后来,由于人类的大肆捕猎,野鸭几乎绝迹了。后来,我想再也看不到好看的鸟类了,真没想到,竟然在远离我老家的地方看见这么多比野鸭还要美丽十倍的鸟。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多么诱人的诗句,原来在婺源,在这个江西的东北角落里,竟然演绎着这么美丽的画面。对于鸳鸯,历代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代佳句。唐朝李白有:“七十紫鸳鸯,双双戏亭幽”,杜甫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孟郊有“梧桐相持老,鸳鸯会双死”,杜牧有“尽日无云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还有佳句写道“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鸟语花香三月春,鸳鸯交颈双双飞”。据去年CCTV报道,去年初冬到婺源鸳鸯湖的鸳鸯就达四千多对,时光又过去了一年,我不知道今年的鸳鸯有多少,但从那壮观的场面来看,不会少于去年。
至于徽派古建筑,虽然许多人赞不绝口,但是这和我老家的徽派古建筑结构相似,不过是这里的古建筑历史更加悠久,数量更庞大,倒也算得上是一道十分美丽的景色。
啊,婺源,没来以前,总觉得你有些偏远,我来过之后,再也不觉得你是那么偏远,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古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也突然有了“不辞长作婺源人“的相法。婺源,你是了不起的,朱熹如果地下有知,他的家乡成了最美的乡村,一定会含笑九泉;詹天佑如果得知自己的家乡至今还只是”将要通行铁路“,他这位铁路之父也许会破格一次,会法外开恩,为他家乡的美丽画龙点睛啊!
婺源游记散文 篇3
漫步于个园盐商宅邸,寻找扬州人的根。
霏霏的江南烟雨笼罩着这庄严肃穆的府邸,在暮春或明或暗的霞光中投下古朴与厚重,轻拨铜环,聆听那清脆的“叮——当——”之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悠远绵长的旋律勾勒出这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曲终人散,于是孤宅一座;千金散尽,终成南柯一梦。荣华富贵如滔滔江水,滚滚而来,却又滚滚而去。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梦醒时分,我们又留下了什么?我不知道,于是踮起脚尖,跨过门槛,走进了古韵犹存的宅院。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浑厚有力的行书入木三分,笔墨游转于门柱之上,潇潇洒洒,仿若一泻千里的瀑布,流淌出一个家族的心声。好个“非耕即读”,妙个“惟俭与勤”。千两黄金,万斤白银买不回求知与勤奋。自己打拼下来的一片天,若是没有合格的接班人,必毁于一旦。若是不愿“面朝黄土,背朝天”便只有读书。说是不为功名利禄,未免过于清高。可是富户人家里的儿孙又有几个寒窗苦读数十载,为滚滚财源,也为内心的“芝兰之室”的?少,少之又少!所以我钦佩,我赞叹。看淡家世,拒绝纨绔子弟无所事事的行为,每个儿子都是普普通通的'读书人,都应该去享受知识的熏陶。他们的老父亲面对金钱诱惑,仍能清醒地教育孩子们,这是何等高的修养,何等高的学识。笑看富贵,是扬州人的根。
眼前朴素的小桌上,放着一块明镜,一个西洋钟,一个花瓶。寓意着终生平静,终生平安。闭上眼,仿佛老先生依旧坐在那把高高的木椅上,衣着朴素,眉头舒展,眼微眯,轻轻抿一口浓茶,惬意地回味着,静心谛听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倏然,宫灯点燃了,灯笼亮了,婢女们提着竹屉,忙碌于厨房与饭堂之间,窄窄的火巷中传来了“嗒嗒嗒”的轻响,凌波尘起。这些江南的女子们,没有浓重的脂粉香,回眸一笑,且听风吟,她们只是大家庭中小小的一员,却从未抱怨过什么,在平凡的生活中,泰然处之。这黄家大院,一片安静与祥和。安宁清心的,是扬州人的根。
听这儿的人说,最后,黄氏盐商还是败落的了,最小的儿子见证了这个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我惊讶,他和贾宝玉一样,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但是宝玉最后出家,四大皆空,这难道不是一种逃避吗?“那他最后怎么样了呢?”我忙追问,“他成了一名老中医,医术精湛,造福百姓啊!”老者淡淡地说。面对苦难,有时真的是无处可逃,只有自己释然,一切才会迎刃而解。同是家道中落,为何有不同的选择?或许因为他是扬州人,我被自己的念头逗乐了,微微一笑。他们从小便耳濡目染圣贤之道,早已不在乎身外之物,地位,身份,不过是换了个名头而已,人生本是这样戏剧化,是偶然也是必然,有何不可接受呢?笑看清贫,是扬州人的根。
人生多舛,历史善变,扬州城从隋唐的舟船如织,商贾如云到渐渐被冷落于光阴的角落。可是,扬州人,扬州人的根从未改变,宠辱不惊!繁花似锦之时,我们没有忘记“富贵不能淫”;冷冷清清之日,我们依然铭记“贫贱不能移”。我们笑看富贵,清贫,我们坦然心静,这是扬州人从古至今的操守,是扬州人深深扎于历史浪涛中苍劲的根!
离开个园,我找到了扬州人的根……
婺源游记散文 篇4
背起行囊与八月的轻风相约在路上,在金秋的梦幻中,带着一颗好奇与怀旧的心踏上旅途。只想近距离与你接触,在历史的烽烟中找寻你当年的模样,而你已在历史中消失,那段岁月早已随着一缕轻风,掩埋在时光深处。如今,那座古老的宫殿依然存在,被人们冠以博大而恢宏的名字——沈阳故宫博物院。
浩瀚的烽烟,给古老而神圣的宫殿增添了庄严与厚重,你博大的胸襟,在岁月的长河中铸造了历史的文明。故宫在历史的风中沉睡,在新中国的光明召唤中,这座伟大的皇城展开怀抱接纳四面八方的游客,昔日只有皇帝才可出入的皇宫禁地,如今平常百姓也可以一览它曾经的容颜。浩瀚烟波的狰狞岁月,这座皇城里悠远的故事,铭记在岁月的铁蹄下,永久保存。
儿子对故宫充满了好奇,我们对故宫的一点了解,都是来源于书本和网络图片上,在图片中欣赏过你琉璃飞檐的雄伟风姿。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也为了勾起儿子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今天我们带着怀旧与憧憬的心走进你,走进这座古老的宫殿,你在岁月的尘埃中洗净了灵魂,敞开博大的胸怀,以恢宏的气势稳站在天地之间。
我与儿子乘坐火车到达沈阳车站,穿过人头攒动的地下通道,在南公交一站乘坐公交车到怀远门。刚一下车就感受到了皇城古朴的气息,顺着怀远门往里走,就是沈阳故宫了。朱红的宫墙,金色的琉璃,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眼的光芒,高耸厚重的城门,等级森严的宫殿,处处彰显着皇城至高无上的权利。曾经的皇城,历史的青石板上踏过多少帝后的足迹,抚摸着朱红的门扉,我掌心的所到之处,许是和哪位先人的足迹吻合,烽烟弥漫的皇城,在四百多年前的阳光下灿烂过、辉煌过。
这座皇宫是大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的皇家宫苑。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汗、满、蒙族建筑艺术于一体。1625年,努而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在沈阳定都,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沈阳故宫之开端。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房屋500多间。顺治初年,清朝迁都北京,盛京宫殿作为清朝的“开国圣迹”,加以特殊的保护。乾隆时期,这里为清帝东巡驻跸之地,又加以重修和扩建,开成这座皇宫与行宫并存的宫苑建筑群体。
我们在大清门入内,在大清门北面御路拾阶而上,是“月台”,台的正中,是始建于后金天聪的崇政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周围石雕栏杆,大殿的屋檐上是金黄色的琉璃瓦。沈阳故宫崇政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崇政殿就是老百姓眼中的“金銮殿”,整个“金銮殿”金碧辉煌,高洁典雅,彰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凤凰阁坐落在崇政殿之后,是后宫院落的门楼。凤凰阁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石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围廊,屋顶是镶绿剪边的琉璃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此楼是盛京当年最高的建筑,皇帝和嫔妃在此处观赏日出,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的美称,凤凰阁上藏有乾隆帝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的九龙金匾。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尊贵和吉祥的象征,皇太极以它为后妃寝宫正门命名,就是取其吉祥之意。沿凤凰阁的青石拾阶而上,悠远历史故人的身影锁在斑驳的记忆里,四百年的沧海桑田,挂在褪色的琉璃瓦上,是否还有些许的余温,时光尘埃的记忆在流逝的岁月里封存。
凤凰阁的后面是皇太极的后宫,是建在皇太极大内宫阙中轴线上皇帝的寝宫。除清宁宫外,还有东西配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等。清宁宫是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的寝宫。关雎宫俗称东宫,是皇太极宸妃海兰珠的寝宫,海兰珠是中宫皇后的侄女,永福宫庄妃的姐姐,她们都是出自蒙古同一个家族。皇太极和海兰珠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皇太极对海兰珠宠爱有加,皇太极雄才大略,一个驰骋疆场的皇帝,竟有如此真挚的儿女之情。
永福宫是西次宫,这里是庄妃布木布泰的住处。庄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庄文皇后,顺治帝的生母,历经清初三朝的杰出女性。孝庄嫁给皇太极是当时的政治联姻,陪伴皇太极18个春秋,在这不算短的18年里,又有多少个不眠之夜,独自在绣榻上等待,唯有她自己知道。孝庄以期智慧的头脑和博爱的胸怀,在风云变幻的深宫中,在政治斗争中,由一个单纯的蒙古姑娘,变成了一位老练的政治家。
御花园位于清宁宫的北面,园内亭台楼阁,栽植着各种常青的苍松翠柏,用太湖石堆的假山,秀美端庄,假山上的凉亭,蕴含着几分清幽恬静的气息。假山下的汉白玉拱桥,昔日皇帝和嫔妃的身影早已淡出了视线,桥下清澈的溪水,在轻风的吹皱下奔涌出点点浪花,又像是故人的眼泪,在深锁的皇宫庭院又有多少红颜哀怨的叹息。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是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神圣的地方。殿前的两根大柱上雕刻着两条蟠龙,殿内有精致的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气势磅礴,栩栩如生。殿内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烛台等,这里是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
沈阳故宫作为清朝最初的皇宫,这里留下了两位皇帝和嫔妃的身影,沈阳故宫承载着四百年的'风雨沧桑,屹立在历史的尘埃中,以你博大的智慧,在四百年的历史风云中依然保持完好。如今这里只是一座空城,那些故人的家国梦,在历史中封存。琉璃黛瓦的屋檐下,透着四百年风霜的薄凉,曾经进进出出的故人,他们的足迹落在宫殿的门槛上,被岁月流逝的风吹散。手握皇权的皇帝,早已被载入了史册,那些争风吃醋的嫔妃,那些给皇帝出谋划策的大臣们,那些深宫里幽怨的宫女和太监,都是岁月尘埃中微不足道的过客。
历史在向前发展,封建王朝在特定的时刻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今天,在崛起的新中国下,让你在战火中重生,在能工巧匠的雕琢下,复原你华美的容貌,展示在世界各国人们的面前。
午后,我们带着不舍走出了故宫的大门,与你挥手告别的那一刻,你已在我的心中珍藏,成了我今生去过的最壮丽的风景。
婺源游记散文 篇5
杭州西湖是一个山水秀丽的地方,是四大名湖之一呢!
春天的西湖阳光明媚,阳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好像给湖面镀上一层金。我们做船在小桥下划船,颇有诗意。到了将近3点时,竟下起了毛毛细雨。这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朦胧雨亦奇。’呀。我们坐在犹如绿伞的大树旁的亭子里观看雨景,西湖的春天好美呀。
夏天的西湖的荷花开了,到处散发出迷人的香味。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荷花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秋天的西湖地上全都是落叶,湖面上小蚂蚁做着“船”到处旅行。西湖的桂花开了,桂花穿着嫩黄色的衣裳,像一张张笑脸。桂花有种迷人的香味,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冬天到了,西湖沉积了厚厚的雪,天空上飘着雪花。有时候湖边冻上厚厚的冰。荷叶枯黄了,上面有一颗颗透明的水珠
西湖真美啊!西湖四季如春,景色宜人,真是个好地方。
婺源游记散文 篇6
到贵阳出差,可游之处颇多。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中,矗立着峻美的黔灵山林,秀丽的花溪水流经市区形成古朴的南明河,那南明河畔的甲秀楼与东山脚下的阳明祠都是著名的古迹。这些名胜都让人惊叹,贵阳的友人却说青岩古镇更值得一游。想起来了,青岩古镇就是姜文主演的电影《寻枪》的外景地,决定到青岩感受一番古镇风情。
周末一日,与友人相约结伴游青岩古镇。时逢高原上深秋里的一个晴天,驱车从贵溪大道出城,远离那些市中心的高楼大厦,一路上仿佛天更高云更淡,大路左边是从花溪留来的一江秋水清清,河畔两岸依然是草儿青青、树儿菁菁,大路右边是起伏的小山,山上是满山的红叶似火。
出城十余公里就到了著名的风景胜地花溪,这里被称作是贵州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以不是江南胜似江南而闻名。近观花溪,果然好风景,只见溪水清,园林美,山秀丽。面对着这大好的风光,我们停车小歇后又驱车继续前行,向目的地青岩古镇奔去。
汽车驶离贵溪大道后又在乡间公路走行了十多公里,就到了青岩古镇。下车走进小镇,浓郁的古镇风情迎面而来。但见那青砖鳞瓦的民居,幽幽的青石板路,斑驳的粉墙,居民身着的蓝布土衫,还有那古朴的民风,宛如回到明朝的当年。是呀,友人说道,青岩是贵阳市周边保存相对完好的一个古镇,由明朝洪武十一年明军设堡后拓展而成。
青岩古镇不大,我们穿街过巷,半天时间游完小镇的古旧城墙四门,游遍镇内的各个景点。镇内古建筑颇多,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范围内,祠宇林立,均为明清两朝建筑,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楼、一宫等30余处庙宇祠堂,其中不少至今保存完整。看了几处已开放的古建筑,只见布局合理,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重檐飞角,建筑工艺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那些小院里,亭台小榭,杨柳依依,很有江南的韵味。
青岩虽曰古镇,其历史也不算太悠久,只能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然而却给人以厚重的古朴之感,皆因其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极为浓郁。游览了古镇的赵状元府,好一个书香门第,那是明清时期贵州最出名的状元赵以炯的故居。
青岩还是个四教同时存在的地方,从1573年到1946年,佛教、道教、天主教相继传入青岩这样一小镇,这在全国也是独特的。现如今,那些寺庙、道观、教堂依然保持完好,并非只是游览的景点,却也是附近居民中各类教徒的活动场所,可见香烟缭绕,可闻诵经声声。
抗战时期,青岩这个西南边陲小镇仿佛是个世外桃源,引来了许多避难的'下江人,也让这个由明朝时由江南移民兴起的小镇的江南之风味更浓。周恩来父亲周懋臣和邓某的母亲杨振德均在青岩住过,遗址至今仍在。
午饭时,我们去到一家古城墙下的小饭馆,厅堂不大却洁净,家常饭菜也可口,自然要点一些当地的名小吃,诸如卤猪脚、鸡辣角、豆腐果、羊肉粉之类。青岩的小吃也是一绝,现烤现吃的豆腐果满街飘香,卤制的猪脚味道不错又取名为状元蹄、状元膀,还有用新鲜玫瑰酿制的玫瑰糖、玫瑰糕、玫瑰酱,特别是用麦芽、糯米、芝麻和玫瑰制作玫瑰糖,吃后唇齿留香。
当我们驱车返回时,青岩古镇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独特和深刻的。在这边远贫穷的贵州省,还保留着这样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确实是难得可贵的。我告诉友人,青岩古镇,真的值得一游。
婺源游记散文 篇7
对于我来说,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那些熟悉的面孔、热情的乡亲,如今都是那么的陌生、遥远又熟悉。离开家乡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了,但无论我走到哪里,对家乡的留恋和曾经美好岁月的记忆,常常让我迷醉。家乡,始终在我梦里。
我的家乡在湖北安陆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有高山,有绿水,有崎岖的山路,有层层叠叠的梯田,有大片大片的茶树林和高矮不一的松树、柏树、银杏树、枫树、柿子树、桃树……家乡在我们每个长大后从山里走出去的孩子心里,永远是最美丽的、最亲切的、最温馨的。
家乡的山,有的嶙峋突兀,有的绿草葱茏、松树林立。儿时的我们,总会在每个雨后2-3天的日子里,手提竹篮,拿一跟竹竿去山上捡蘑菇和地藓(家乡土话叫地渣皮)。蘑菇一般都喜欢躲藏在松树兜边,有时候一两个,有时候一簇簇,大的像小小雨伞的模型,黄黄的,湿润润的。小的,一簇簇一个紧挨一个,像一个个黄色的小纽扣,非常可爱,让人不忍摘下。蘑菇还有另外两种,一种灰色和一种白色的,个儿比较大,只要哪里是湿润的,它就长在哪里。蘑菇清洗干净后熬汤,特别鲜美可口,当汤熬好揭开盖子的时候,一阵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甚是让人垂涎欲滴。地藓呢?它长在石头上面,或者矮矮的青草上,大片大片的褐色地藓铺在石头上,煞是好看。地藓很难洗干净,每次洗地藓时,都要一次一次重复去洗,直到没有砂砾完全干净为止。那时候,小伙伴们都不爱捡地藓,虽然它好吃,味道鲜美,但很难清洗干净。所以地藓是儿时野味中最贱、最不受我们欢迎的食物了。
天晴的时候,我们会拿着两个蛇皮袋和长长的竹竿到山上去打松果,为冬天的寒冷储存过冬的装备。松果都长在松树的枝桠上,成熟的松果一个个都张开了自己薄薄的、褐色的果叶,只要你一用力就会发出嘎吱的碎裂声,我们总是小心的用竹竿把它们一个个敲下来,再一个个的捡到蛇皮袋里。没有成熟的松果,一个个结结实实的像青色的石头,我们一般是不要的。在打松果的途中,我们偶尔还会爬到高一点的松树上,再用竹竿把成熟的松果敲下来。在松树林里,我们常常看见野兔在林间跑来跑去,有时候兴致来了,我们会拿着竹竿撵着野兔追赶和堵截,偶尔还会抓上一两只野兔回去给父亲下酒呢!松果在冬天是好东西,用松果煮火锅,用松果在火盆里取暖,用松果烧煤炉……成熟后松果里的松子,是很昂贵的食物和药材,它的营养价值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油酸等,能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松子中所含大量矿物质如钙、铁、磷、钾等,能给机体组织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强壮筋骨,消除疲劳,对老年人保健有极大的益处;松子中维生素E高达30%,有很好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作用,是中老年人的理想保健食物,也是女士们润肤美容的理想食物。
松树的松针间有一种白色如糖似的食物,我们叫它松糖,很好吃,甜甜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很多时候,当我们口渴和饥饿时,它无疑是我们感觉最甜最香的食物了。 可以说,松树全身都是宝,只是那时候的我们不完全知道而已。当时只是为了生存、生活而劳作,从没有想过它的价值所在。
家乡嶙峋突兀的山,现在都被开采成石头厂和水泥厂了,每天都有很多的大货车来来往往,把已经碎好的石头拖到其他城市有需求的水泥厂卖钱;把已经加工好的水泥拖到不同的房产商哪里,为建筑高楼大厦做准备。住在山里的人,靠山吃山,山里有很多中年男人和老年男人,基本上都是在山上干活的。但那活路非常的辛苦和不安全,已经前前后后有多人死在爆破后崩裂的巨石下了。活着的艰辛和不易,在山里人这里,感受是特别的深、特别的浓!
家乡不光山多,水更美。家乡有很多的水库,像龙王寺水库、清水河水库、青龙水库、双岭水库 等等,每个水库都是天然的,像我老家的双岭水库,在丛山之下,山泉巨多,而且水质清澈、甘甜,口渴时喝一杯,那感觉比喝西湖龙井更有余味、更美。
水库里的水,浇灌着山里山外的农田,养活着山里山外的人,是家乡人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一环。现在,家乡里的水库,都被一个个的养殖专业户承包了下来。他们养鱼、养鸭、孵蛋,把产品不断输送和远销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吃到了家乡的'鱼、家乡的鸭、家乡的鸭蛋。家乡水库里的水几乎从没有干涸过,里面养的鱼成精的都有。有一年,阴雨天气连绵,水库里的水漫过了水界,大鱼小鱼全部从网里跑了出来,其中有一条巨大的鱼,十多个人围堵它,它一翻身,人们全部被它打翻在水中。后来好不容易逮住了,杀死后一过称,56斤,当时很多人都傻眼了,这是家乡的乡亲们有史以来见过最大的鱼、最老的鱼。
家乡的水库,在春天一过,总会看见很多垂钓者一个个坐在水库水面的四周,静静的守候着、等待着。偶尔,会看到他们与水中的鱼周游着、兜转着,最后鱼儿还是被甩上了岸,在一阵苦苦挣扎后被他们扔进了黑暗的鱼篓里。
夏天炎热的夜晚,总会看到一对对夫妻,老的、中年的、小的,都会在水库堤上散步,来来回回的走着,来来回回的聊着,他们沟通着感情,交流着彼此的思想,温存着甜美温馨的时刻。这样的情景是一幅让人羡慕和向往的画!
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们这些儿时时刻相伴、长大后一个个远离远航、中年后又一个个回归的孩子们。山的美、山的豁达、山的坚毅,是我们这些从山里出来的孩子们学习和坚守的品质;水的柔情、水的清澈、纯净,水的宽容,是我们这些从山里出来的孩子们延续和发扬的精神。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自豪的说:我的家在山里,我是山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