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竹子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乡间竹子散文(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乡间竹子散文 篇1
竹的伟大还在于它能制成各色的物品,小巧精致的竹篮能盛放物品;坚实的竹凳、竹椅能让人坐着舒心;精制的竹席又是盛夏必不可少的。竹制的钓杆虽不是金贵之物,但却是实用的。小时就是用它一次次为餐桌上增添了新鲜的鱼汤,在那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这样的日子也就算是幸福了。竹还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秀长的竹节制成一支支竹笛、箫等乐器,随即,天空中就会响起一曲曲动人的思乡曲,竹把我们的情感融化在这一个个优美的音符之中。"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这是苏轼对竹的一往情深;"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先娟娟秀,风吹片片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是杜甫笔下竹的娟秀……有了文坛先圣们的赞美,竹子也就更加被文人墨客看好了。
竹子的清高或许是它消失的真正原因,有一日,小村的边上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从此竹子就走向了灭绝。没有竹的日子,人们一样快乐,那是经济腾飞的结果。然而,竹林在我的心中却占据了很大的一块,在竹林中,有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有过我的欢笑、我的快乐。
鲜嫩的竹笋是我最喜欢的食物,笋衣包成的粽子又是那样的非常清香。日暮西斜时,成群的鸟雀是我追击的目标,虽说手中有的只是一把由几根橡皮筋制成的弹弓,射出的小石子未必能击中鸟雀,但兴奋的心情却是无法形容的。爬竹子、荡秋千、掏鸟窝……竹的清雅高洁,因此与文人墨客产生了不解之缘,以至于到了"不可居无竹"的地步。在院子里种上一丛竹子,它在带给你绿色的同时,也给生活增添了一份雅致,于是就有了"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疑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唯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无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自是子猷偏爱汝,虚心高节雪霜中。"的感慨,元稹与刘兼把新竹的静幽和坚贞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隐在山间的的小舍,那几丛青翠的竹子就是全部的装饰,隐士就像仙者神客,在院间品茗赏竹,这大概就是我们从小就被灌入的世外仙境之美景吧。
竹影摇曳的日子已成过去,只有那编有美丽图案的竹席依然在夏日里伴着怕热的我,失去生命力的竹子整个被用作了晾衣服的工具,长年的日晒雨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绿色,变成了泛黄的回忆。
也没见竹子的开花,但它却真正地在我的面前消失了,也许是现在的孩子已经不需要这样的竹林了,他们更多地拥有了昂贵的玩具。已都是独生子女了,父母们也不放心让他们进入竹林,因为竹林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危险,在幽深的竹林里我也曾经遭遇过蛇。
乡间竹子散文 篇2
我家的后院有一簇竹子,每当我走过它的身旁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去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香气,看一看它那秀丽的身影。
竹子的叶子和茎都是翠绿色的,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形状像小船,那清新的空气,令人神往。美丽的竹林,它既是一幅绿色的画,也是一首抒情的诗。
春天,竹笋们一个一个探出头来,在春风的吹拂下,慢慢地长大,他们的生长速度非常快,特别是雨后,你站在竹林中,几乎可以听见它们生长拔节的声音,多么神奇的生命啊!夏天,烈日炎炎,像一个火炉,而竹叶越长越茂密。为大地投下一片浓荫,看着感觉好
像不是那么热了。
秋天,有些竹叶渐渐枯了,片片竹叶掉落地上,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的像飘荡的小船,有的像演员在表演优美的舞蹈。地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叶子,像一块大地毯。而竹枝上的叶子依然青翠欲滴,在瑟瑟秋风中跳舞。
冬天来了,寒风咆哮着,似乎吹一口气都会结冰。许多植物都枯萎了,可我家的竹子却不会枯萎,她依然把翠绿的生意展现给人们。看它那顽强不屈的精神,真令人佩服!难怪她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呢!
我家的竹子不仅外形美丽,更有一种令人佩服的精神。我爱我家的竹子。
乡间竹子散文 篇3
我对竹子的酷爱源于外婆后院的那片竹林。踏着晨光,漫步于竹林小径,看那烟光;日影;露气浮动于疏枝繁叶之间。罝身于这样的世界,让人心旷神怡,忘记一切烦恼。
我爱竹,爱它那洒脱的身姿;爱它那挺拔的气势,爱它那节外无枝的操守;爱它刚柔相济的品德。我更爱它那“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性格。青山有竹则更青,水旁竹林则更秀,农家小院有几簇竹会把小院点缀得更加生机勃勃。竹是美的,长在哪里便会给哪里超凡的风韵;生在哪里,便会给哪里染上脱俗的情趣。优雅清静,令人赏心悦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强,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扎根于峰峰岭岭,沟沟壑壑,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的生存,固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它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不改变自己挺拔的站姿。风雨过后,依然生机盎然,蓬勃向上。依然心无杂念“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兔撩蜂和蝶。”
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艺术的美感。而是因竹的自然天性,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不畏世俗的颠覆,不畏尘世的打扰的优秀品格。给我以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无论是在出行旅途的车上,还是在游山玩水的时候只要看到竹子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感到无比的亲切。总会情不自禁地和竹拍个照留个影。还会?一些竹叶带回去,吹干,做成一味中药--淡竹叶。在我心烦难眠的时候,用淡竹叶和莲芯冲泡一杯淡茶,清香祛火,助我安眠。
我爱竹子,可是我居住的地方无鸟鸣之乱耳也无草木之渐眼的“世外桃源”,无法目睹竹那清雅修长的身影。日日囿一种爱竹的状态,所以我爱在空假之时,种上几盆文竹,插上几株富贵竹,让家中有竹的气息。还在居室里挂上一幅“居中有竹春常在,山静无人水自流的”对联。人们常说:“喜画梅,怒画竹。”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会在心情特好的时候去写竹。铺开宣纸,拿起毛笔,蘸上墨汁。
然后把自己脑海里的竹慢慢地用小楷的笔法,认真地写每一片竹叶:人字;个字;分字;介字;川字;高飞孤燕,晴竹;雨竹;雪竹;风竹……竹的千姿百态,感受竹的翠;感受竹的柔;感受竹的洒脱;感受竹的清雅。抒发我对竹的情怀,体会大自然带给我的惬意。感受郑老先生“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闷中闲中有伴。”的美好画面。
我爱竹的自净自清,我爱竹的自善自美。
对于我,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是永不消失的春天!
乡间竹子散文 篇4
我在办公室的窗台上养盆竹子。这盆竹子本来是为一个仍在农场工作的同学要的,可由于路途遥远,一直没人来取,只好先寄放在我这儿。
竹子只有瘦瘦的一棵,孑然独立,挑着几片半枯的叶子,一点不招人喜爱。好在它只是在我这里过度一下,等农场有人到市里办事就会把它取走,也没太放在心上。只是怕把它干渴死了,偶尔想起来时,给它浇点水;若是想不起来,一个星期都不给它喝口水也是常有的事。
也是怪了,没要这棵竹子以前,农场常有到市里来办事的,可打我要来这棵竹子后,再没人来了,这棵竹子只好暂时栖身在我办公室的窗台上。伏案工作累了的时候,起身朝窗外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总是那棵瘦瘦的青竹,孑然立于盆中,挑着几片黄毛丫头似的稀疏叶子,像个没人爱怜的灰姑娘,一时动了恻隐之心,找根小棍为它松松土,再为它浇点水,然后找个爱养花的老师要点花肥埋在土里。
这样一直养到第二年的早春,无意中发现盆中的土里拱起两处,觉得有点奇怪,轻轻拂去上面的浮土,竟露出两支尖尖的笋,嫩嫩地含在黑黑的泥土里。怕它那娇嫩的身子经不住强烈的阳光照晒,忙把扒拉到一边的土重新覆盖在笋上。
那两支笋长得很快,几乎一天一样。一个多月后,这两支笋已经拔了节,竟比原来那根竹子长得还高。很快,那两棵新竹发了杈,纤细的竹枝上长出片片嫩黄的新叶,婆娑旁逸,形成一个个蓬蓬的冠,倒垂下来,显得潇洒而飘逸。而那长着突起节的清瘦竹干,更是根根挺立,支支向上,透出一股清贫的孤傲,难怪古代文人都喜欢竹子!
竹子越长越高,竹冠更加旁逸,叶子已经紧贴在玻璃窗上,怕夏日强烈的阳光烤焦了竹叶,我把它从窗台上搬下来,放在办公桌上。当年秋天,盆里又发了一支新竹。四棵竹子亭亭伫立在办公桌上。等到萧杀的秋风把窗外的树叶掠光时,花盆里仍是一片葱葱碧绿,充满勃勃生机。
学院放寒假以后,在家里懒散了几天,躺在床上随意地翻几页书,然后闭灯睡觉;早晨起床前,再翻几页书,再起来洗脸吃饭。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总觉得生活里好像缺少点什么。可是仔细地想一想,到底缺少点什么呢?一时又想不起来了。随意走到阳台前,朝窗外望去,外面是一片皑皑白雪,见不到一点绿意,这才猛地想起我养的那盆竹子,赶紧穿好厚厚的羽绒服,乘车去了学校,准备给竹子浇点水。
过年前,一直生活在农场的小妹一家到城里来过年,外甥女也从天津赶来了,十几口人的大家族凑到同一个城市,今天这家吃,明天那家喝,热热闹闹过完年,想到学院看看,再给竹子浇浇水。可在学校的大门外,又碰到了几个老师,硬拉着我去了饭店。吃完饭便回家了,也没去办公室,更忘了我的那盆竹子。
开学上班的第一天,走进办公室,我第一眼便傻了:摆放在办公桌上的那盆竹子的叶子还是绿色的,却似遭了霜打一般,所有的叶子全耷拉下来颜色也变浅了,再没有原来的生机。我忙走到跟前,摸了摸,所有的竹叶都已经干枯了,发出沙沙响声。
我本以为自己很把那盆竹子放在心上,可实际上,我并没有真正地把它放在心上,恰是我的漫不经心,才断送了这盆竹子的蓬勃生命。我欲哭无泪,默默地把已经干枯的竹叶剪掉,看看竹干还青,打来一盆清水,把竹子连花盆一起浸泡在水盆里。干完所有的一切,我望着那盆竹子,默默地为它祈祷,祈盼它能再次返青,长出新叶。
转眼间,开学已经二十多天了。四棵竹子中,其中有三棵已经渐渐变成了干枯的土黄色,用手一折就断。只有一棵仍旧是绿色的,可它的上半截也在渐渐变成枯黄色,而且仍在逐渐朝下面发展,看来返青的希望也不大了。我黯然地把花盆移到跟前,正准备把它连根拔掉。突然间,我发现在竹干的中间部位,有一节枯黄的叶托里好像包含着一点朦胧的绿意。我一时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看花了眼,又小心地凑过去,轻轻地剥开仔细瞧:没错,叶托里确实包含着一个小小的叶蕾,尽管很小,只有米粒大小,娇嫩地含在枯黄的叶托里。我惊喜地看着那枚小小的嫩芽——一个新生的、涅槃后的生命。我久久没动——生怕碰坏了它,惊吓了它,更怕它再次离我而去。
乡间竹子散文 篇5
那夜,一弯新月里,你的不安感染着我,风清凉的吹。床头,那丛翠绿的竹在开,鲜艳的兰花挂在竹子中间。仿佛在看今夜白衫的你将如何演绎,酒醉。
今天,我是自由的,不用有戒律。其实每天都可以这样,让竹子静静的开。月牙挂在窗口。灯光下,翠绿的竹子娴静的看着我,沉静的我默默的看着你。
好象,今天有个约定,你早点回来,陪我。可是,着着是多么的不自然。总要有个痕迹。还约定什么呢?
竹子本来就是绿色的,宛若花朵,每天它都在开放,每时每刻间,当你静下心来,观察。你的认知和想象就是竹子的梦啊。
我想说,不用约定了,让你陪我,就象自然的花朵,就象今夜的竹,灯光下,静静的开。不论多久,依然是翠绿。
一切都是自然的,缘聚又散,装饰什么呢?期求什么呢?最最的动心一刻,也终将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徒增牵缠和回味。呵呵,我说,还是平常的来过吧,真心的爱,真心的做,真心的容纳和珍惜,无怨无悔,但愿心里不留下一丝的印痕。
我喜欢淡定的生活。每天,在注视着你的背后,我的心非常欢喜和感恩。我象手捧着香甜苹果的孩子,舍不得品尝。可是,一切美好的东西绝不会因为你不去消遣和享用就会永久地存在。一切都会变化,一切都将是无常的。珍惜当下,演绎美丽,透过我的心眼,扑捉绚丽给我的至亲至爱,也给平淡的小草,也给你。
乡间竹子散文 篇6
我永远怀恋家乡的小道。
在家乡村子的周围原来是一条条弯弯的小道。多少年来小道经过人们双脚的搓磨,车轮的碾压,早已坚硬如石,闪着光透着亮,呈现出银白的颜色,细细的如同绳一条,围着村庄来回缠绕,忽隐忽现无头尾,有风像要轻轻飘起来。
当我刚离了娘怀就在乡村小道上匍匐,再大一点了,父母便扯着我在小道上学步,小道上留下我笨拙的脚步和歪斜的脚印。全村所有的人都得在小道上出出入入,村民出村都得从此上路,村民所有生活生产的所需都得从此进村入户。人们呀谁也离不开这乡村小道,我就是从小道上离开村子,一步一回首踏上大道,像一条小鱼,从小溪里游入大江大河,然后进入生活广阔的海洋。
乡村小道多像母亲伸出的手,把她的儿女们紧紧搂抱。
她搂着水井的腿,她抱着果园的腰。晨光熹微,小道还在沉睡,谁家的院门吱呀开了,有人挑起水桶去井里打水。一会儿小道上来来往往都是挑水的`人们,扁担吱扭吱扭像唱着一支欢快的歌,泼洒的水滴滋润着小道,像下过一场春雨。小道醒了,人们从这里把雪白的化肥乌黑的粪肥送进果园,施入果树根部的泥土,清澈的井水流入果园垄沟的嘴,田畦的口,树上的果子很快醉红了脸庞。果子熟了,车拉肩扛,人们又从小道上把果子运回村庄。
乡村小道,她系着牛棚羊圈,她挽着小溪的飘飘裙角。圈栏打开了,牛羊像脱了线的珍珠,在小道旁绿草地上滚动,牧人清脆的鞭花在小道上空炸响。
伸过草地,她扯着商店学校,走进树林,她抚摸着水闸小桥。小道啊,你像一条长长的丝绦,穿起了颗颗绿翡翠,块块红玛瑙。
她缀着碾棚磨坊,她牵着仓房的手,拽着戏台的脚。我仿佛看到,母亲端着簸箕夹着笤帚来了,花白的鬏,黑色的袄,踮着小脚,把粮食倒在碾盘上。
地净场光颗粒归仓了,戏台上响起锣鼓声。辛劳一年的农人们,沾满泥土和麦芒的足迹,叠印在通往戏台的小道上。搬个凳子坐在台下,喝着茶水,嗑着瓜子,听着戏文,别提那个滋润劲儿。
乡村小道,朝霞里像一匹锦缎,月色里像一串珍珠闪耀。
黄昏,夕阳把金黄抹在村头上,小道变成金色的了,她像母亲般温柔,祖母般慈祥。牧羊老汉赶着一河“雪浪”进村了,把小道挤窄;种菜小伙拉着一车翡翠进村了,把小道映绿;卖花姑娘挑着一担彩霞进村了,把小道熏香。小学生排着队唱着歌回家,一头淘气的毛驴赶着一群呱呱叫的鸭子,小道上喧哗热闹。近了,近了,羊似铺地棉毯,牛似移动金砖,顿时牛棚羊圈金银灌满。
暮色浓了,小道又恢复了原来的宁静。银色的月光照耀着小道,晚风吹来花草蜜糖的气息,茫茫的夜色里小道和村人们进入了梦乡。
乡村小道,缀多少蹄花,印多少脚印,她让沸腾的生活更火爆,她让美好的憧憬在人们心头缠绕。
小道虽长情更长,她永远把儿女挂心上。
小道弯弯是我不尽的思念,弯弯小道承载着太多的乡愁,走到天涯海角,家乡轻卷雾霭静静蜿蜒的小道永远装在心里头。
乡间竹子散文 篇7
在我工作、生活的院落,有一大丛小径竹,在草坪旁、鱼塘边,每天清晨,百灵、斑鸠各种鸟儿在竹丛啁啾荡舞,又“嗖”地直飞到云际去了。如今离开那里多年了,却仍然记忆犹新,竹鸟缠绕就是一幅美妙的《百凤归林图》,“翠竹依依慢梳条,百鸟翻飞荡竹影;取次竹丛花点红,喳喳鸣曲入林间。”竹子,它被画家提笔墨宝,绘出淡装素雅的性情,与梅兰菊于画图中装点卧室,清雅温馨。竹子,又被写成诗句,赋予其虚怀若谷的品性。
武功山的人民把竹子记入到当地的民间传说故事中。传说,葛玄老祖为了镇压偷懒的神龟不驮武功山,从蓬莱仙山采来一只竹笋,往岩石上一插,一会儿,竹笋变成一座几十丈高的石笋峰,将神龟的真身拴住在武功山下,这就是明月山著名的《石笋崖》的神话传说;还有《方竹的故事》说,竹是护身宝物,是命根子,被悬于堂中神龛,早晚燃香供奉;还有《神杖的故事》说,湖南香客和游客到武功山朝拜,都要取一根竹子回家,作为避邪压鬼的“神杖”,用竹子扛着香袋、食品袋,用竹子劈成类似的“响鸡杈”的竹棍。这些民间传说故事,表现了具有生命力的竹子的一种精神,武功山的人民敬这种精神为神灵,传承了他们的价值取向。
从江西省安福县城西泰山乡的文家旅游区进入南坪,通往四十八湾的路边,也有万亩竹林,那是林场的万亩毛竹示范林建设基地,这里,竹林密密匝匝,竹杆直插云霄。同事讲过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一位护林员常年守护在这里,他用了半年的时间,巡山走遍了自己管护的山场,在迷宫一样无路可寻的亭子坳竹林里,他把邻村一个迷路的妹子带出了竹林。之后,两人一来两往,你给我带来土生的花生、红薯和蔬菜果子,我出力帮你砍柴火,终于,他们结成了幸福的一对夫妻,一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女儿。有人打趣说,妹子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给这个护林员当媳妇,那是三生有幸。而我说,就是因为这个护林员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才赢得了妹子的芳心,才拥有了幸福的家。护林员常年与林子为伴,他们的生活是艰苦孤寂的,在这里,石头也能点化成神。在这里,流传的神话传说中,就有白玉蟾道长招收道徒的故事,故事告诉我,只有不畏劳苦、不怕诱惑的人,才能勇敢地走完这弯弯绕绕的四十八道湾,四十八湾,才能敞开它的胸怀接纳他得道成神。武功山的人民用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数字“2008”。2008年元月,有一场雪张开庞大血口,吞噬了南坪的万亩竹林,雪灾后,我叫来生产股的技术员,把他拍到的受雪伤害的南坪竹林给我看,倒伏、折断、爆裂的毛竹垒压在白皑皑的空中哭泣,这场雪,给了林场灾后毛竹恢复重建沉重的考验。那年,春节一过,生产股的技术员们就奔赴受损的毛竹山场进行竹腔、竹蔸施肥,整整半个多月,他们早出晚归,来回荆棘丛生的杂灌羊肠小道上,不经意间,一技术员穿的一双套鞋被戳破了底,顺着破洞,血从脚板洇出来了。到了晚上,这位技术员打来热水洗脚,伤脚泡在水里,疼痛直往他心里钻,他给伤脚敷上药。第二天,他又奔赴雪灾毛竹山场作业了。这都是因为有了这些竹子,给予了他们压不弯的品性。
武功山的竹子,在乡村随处可见,它被削成简陋的竹哨,村里的孩子把它当放在嘴唇上,吹出最原始的丝竹之音;武功山的竹子,走下深山,漂过江河,被做成了香檀扇、笔筒、竹雕、竹画工艺品,成了人们把玩的精饰装品,高雅端庄。武功山的竹子,它与井冈山的竹子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在罗霄山脉的北段,一个在罗霄山脉的中段,一脉相承,战争年代,武功山的竹子与井冈山的竹子一样,被做成竹筒,装进食盐,躲过敌人的搜查,给游击队们传递食辅,被做成竹排帮游击队们过河、渡江。在武功山,竹子已经成了一个特色的品牌、一个红色的标志。
乡间竹子散文 篇8
前年搬家,院里多是野草,叫不上名字,想种些竹子总是没时间。今年已经到了夏天,种植怀闪恕=眨叶痢妒浪敌掠铩罚吹饺蔚⒓虬疗迫簧窕幔熳骷恰
一千多年前的晋朝,在一座山里,一群文人饮酒作乐,写了一些诗,然后由其中一个人作了序,一下子就名垂千古了。这就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乐的地方在会稽山。为什么在那里玩呢?因为“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晋朝的士人们喜欢竹子,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尤甚。王徽之在做车骑将军桓冲的参军时,住所随时搬迁,但不管住在哪里,居处不可无竹。
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有一次,王徽之应召赴京,船停在一个渡口,恰好遇到桓子野骑马路过。随从告诉王徽之,那就是大音乐家桓伊。桓伊与徽之素昧平生,徽之也不下船,遣人谓桓伊:“闻君笛艺高超,能吹奏一曲吗?”将军桓伊忙于军事,常人殊难一闻。听说船上是徽之,桓伊便下马近渡,出“柯亭之笛”,奏《梅花三弄》。一弄梅花含苞放,二弄寒潮飘暗香,三弄风雪逼梅劲,其音由婉转而急切、而清扬,船上人或坐或卧,鸦雀无声,神思俱入云霄之外矣。桓伊曲罢收笛,更无客套,各自回去。
君子之交,在以意会。兴之所至,虽千里也往;兴之所收,虽面对无言。
徽之在山阴的时候,有一天夜里下大雪,开轩酌酒,四望一片银白,慢慢吟起了《招隐诗》。诗曰:“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禽。白雪停阴冈,丹葩耀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吟罢四顾,一片寂然,忽然想起了老朋友戴安道。安道尚在剡州,徽之遂坐上小船,乘雪去剡州,天明才到。到了安道门前,徽之望了一望即命返回。人问其为什么不见安道,徽之说:“我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人们向往魏晋风度,真正可以学的不多,潮流所向,非人力可以扭转。比如喜竹,今人弄一盆文竹放在桌子上,就可以神往流觞曲水了。且看徽之怎样喜竹:徽之过吴,听说一家芳竹满庭,便备好车马,径造人家。远远便望见一片烟竹,下车后也不跟主人打招呼,一心看竹。主人听说有客人赏竹,忙洒扫院庭,备香茶等候。
徽之不问主人居所,只是看竹,兴尽欲返,已是黄昏。主人也不说话,只是关上院门,堵住客人。徽之转首,主人微笑而待。方相与登堂,品茗论竹,尽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