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描写乡情的经典散文

2023/12/13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描写乡情的经典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乡情的经典散文 篇1

人世间有许多情债,都可以还清,唯独有一种故乡情,也有人叫“故土之情”可永远还不清的。

小时候,感觉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把自己寄托在故乡的一棵树、一株花草、一寸黄土地里;同时,也感觉到故乡如此的闭塞和狭小,恨不得赶快长大,再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飞出偏僻、落后故乡的小山村,看看外面神奇无比的世界。

在不知不觉中,一夜之间,感觉自己忽然间长大了,具备了飞翔的力量,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生我、育我的故乡,长大的那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自己就像一只丢失了鸟巢、失去家园,到处迁徙的小鸟,从一座陌生的城市,飞到另一座陌生的城市;从一个陌生的地方,飞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从一个吹风、起风的地方,飞到另一处可以晒到太阳的地方。阅历了人间社会的千姿百态;也饱览了沿途中的美丽风景;尝尽了人间的人生百味;饱尝了为生计拼搏的酸、甜、苦、辣……

当困了、累了、无助了回过头,看看自己的故乡,小时候长大的地方,还是风景依旧。山,还是记忆中的那座山;梁,还是记忆中的那道梁!仍旧是那么朴实、单调的纯一色厚厚的黄土!它们却远离了尘世的纷争,在偏僻的角落了,与天齐寿,与日月同辉。

可是,我生命的形态,就像一只鸟、一缕清风、一滴露珠,更像是一粒随风迁徙蒲公英的种子,记忆中的故乡,永远是我心目中最美丽温馨的家园!那也是一片最神圣纯洁的沃土!也是天底下最纯洁花瓣上的一颗颗露珠!

今天,在异国他乡漂泊的游子,不停地起起落落,瞬间变化,与故乡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阵风,随时可以改变我的命运!一滴纯洁的花露,可以终结我无目的的迁徙,虽然我在外面啜吸到了甜美的琼浆,但是艰辛的付出,永远和收获不成正比。一旦有空闲时间,便不由自主的怀念起故乡。故乡的那棵树、小时候那座遮风挡雨的老屋、那几眼甘甜的山泉、那一滴滴缀在花草上面的露珠、那一层层憨厚朴实的黄土,甚至,那一株株颗粒饱满、哺育我长大的麦穗,都会勾起我无限的回忆和眷恋!

曾经鲁莽、懵懵懂懂的少年,长大了,脱离故乡,从小山村飞出的我,就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常常站在繁华大城市的楼顶,眺望远方的故乡,那里,是懵懂的我,厌恶、抛弃的故乡。而我这粒蒲公英的种子,就像是走在他乡的汉子,纯洁的花瓣上的露珠,是我的形象。可惜,在大城市钢筋、水泥组成的城堡里,并没有我这粒蒲公英的种子,立足之地;更没有花露的栖息之身。所以把所有的委屈、忧伤带来的情愫,都缔结在我的故乡,小时候长大的小山村!

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生涯,今天终于跳出了“农门”,放下了镰刀、锄头,再不用稚嫩的双手,扶着黝黑的犁耙,赶着耕牛,来来回回,翻开一层层散发着浓浓泥土芬芳的黄土。可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土包子”,心里永远怀着心直口快,缺心眼地地道道的方言,作为护身符,到处寻找一寸适合蒲公英的种子,秉性发挥、自由生长的土壤,在繁华的闹市,让我失望了!在异国他乡这片陌生的土地里,让我充满了无限的悲伤!条条框框“人情看冷暖,势面逐高低”的游戏规则,让我迷茫。一旦进入每个夜晚的梦境里,满满都是看到心地善良、憨厚质朴的父老乡亲,说着亲切熟悉的方言,愉快地收割着庄稼地里的金黄……

可梦醒时分,艰难的处境依旧,故乡的情,打湿了我的情愫,润湿了我的双眸,化作我一滴滴浓的化不开的乡愁,我一遍又一遍将我远去的故乡描摹,把一个个字符,变成一株株籽粒饱满的庄稼,我用一生的时间,来偿还故乡情。我知道,曾经懵懂的少年,厌恶起的故乡,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弥补,永远偿还不清故乡情的债务。

也许在将来,落叶归根的那一天,我生,是选择了故乡那片纯洁的沃土;逝,还是离不开那层厚厚的黄土!因为在外面漂泊、流浪久了,尝尽了人世间的`千姿百态。蓦然回首,才感觉世界上最纯洁、神圣无私的黄土,永远是故乡黄土地上那片黄土!故乡,就像是一座法力无边的佛,召唤着曾经在她上面长大的、远走他乡的子民,让这些泥腿子的后代的灵魂,一定眷恋故乡,忘记不了故乡养育之情,恒久跪拜!也是故乡,每时每刻,永远敞开着她那那宽阔、温暖的胸怀,接纳我们,让每个流浪的游子归来!

描写乡情的经典散文 篇2

为什么我的眼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艾青

斑驳的岁月, 总是让我回味着十三年那浓浓的亲情,友情和乡情的农村生活。心底里,铭刻着炙烤激情的记忆,生长了我很多可写的文字。经岁月的沉淀,感怀时光印下的烙痕,旧日子里的往事潆洄,太多的缱绻、眷恋,混杂出回肠九转的滋味,勾起温情的回忆和沉甸甸厚重的乡愁,填补了我生命情感缺失的内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带上心灵的欢悦,梦的怀念和质朴,噙着醇厚的情思,走上了找回远去乡情的路。踩着荒芜的羊肠小道,想起原汁原味的往事,回味无穷。杨柳依依的缠绵,掀起心灵驿动的波浪,串起季节音符的火热,回想起当年,下乡扎根农村绿色的梦,染透凝结了十三年对父老乡亲的深情。感觉到这里一草一木是那样的亲切,一花一叶是如此的温馨,不由地湿润了眼眸。骨子里最真实的东西,最难改变。

柔和的风吹着思绪,抚摸着醉人的记忆。默默重温乡村的轻声细语,心里热热的,眼框湿湿的。踏上这片土地,就犹如走进温暖的怀抱,亲切熟悉的轮廓,出现在我的眼前。村头的老柳树,是骄傲的风光。村后的那条小路,依旧延伸有趣的故事。走进村头,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夏天的色彩是热烈的、浓浓的,稠稠的,含着庄稼和泥土的清香,亲近着你,推不开,挥不去。

驻足住过的旧屋和庭院,是那么熟悉。瞬间,心里弥漫着柔情,多了一丝酸涩。记忆中的老屋,前庭和后院,矮矮的土墙,窄窄的小巷,留下永恒的风景。现在的院落,已经翻盖新的瓦房,住着陌生的人家。院外架着辘轳的那口老井,不见了踪影,变成高高的自来水塔。难忘的院落生活,曾承载着我的欢乐和忧伤,幸福与苍凉,沉淀着旧时光难忘的故事。

微风卷起树叶的呢喃,街路两旁花草渗透着馥郁的清香,一切是那么温柔安静。一幢幢陌生的新房传出质朴耳熟的乡音,温厚、亲切而又熟悉。看着老村长面带朴实的笑容,手卷着纸烟,歪斜地叼在嘴角,看着后生稚童们追逐奔跑,惬意地闭上眼晴,在院落墙根下晒着太阳。阳光映照出温暖的乡情,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自然流露出幸福纯真快乐。

庄稼人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土地与身心融为一体了。累月的劳作,脸与泥土一个颜色,性格和土地一样朴实。想起我当年在田地里,头戴草帽,肩搭毛巾,铲地歇气时,看着绿油油茁壮的庄稼,心里充满着农民的骄傲和自豪。夕阳西下,一缕飘渺的炊烟,在静静的黄昏袅袅升起。肩扛着锄头,拉长了夕阳下回家的身影,晚饭桌上,新鲜时令蔬菜让我大开胃口,伴着家人的欢歌笑语,伴着月色蛙鸣,醉倒在甜梦里。

一声驴叫,几句狗吠,打断了我的沉思。热闹的院落被幸福摇拽,醉了八月成熟的笑脸。听一听亲切的乡音,看一看村子的变化,摸一摸犁把和牛车,感觉熟悉而陌生。当有人喊我一嗓子小名,更感觉到人情味的世香,倍感亲切。回头一看,原来是总和我们集体户同学混在一起的张二柱子,领着孙子来看我,仍然保持几十年不变的情感和质朴的亲热,总是有唠不完的心里话。还记得那时,我们光着脚丫奔跑在麦场的每一个角落,嬉戏,打闹,摔跤,将新堆起的秸秆一股脑抖落一地。绵雨霏霏的日子,集体户里热闹地打着扑克,做着抽王八的游戏。在我心中,最为清爽舒畅的是漫山碧绿的瓜地,我和张二柱子守护着那一片香甜的绿韵,过着瓜香甜趣的瓜棚生活。夏夜的风,总是轻柔的,缓缓荡漾着,我张开臂膀,揽一抱清风入怀,温润抵达心灵深处,挥之不去。

在我心情最失落、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是这些最贫穷、最淳朴憨厚的农民,以宽阔的胸怀,紧系裤带,挤出碗里连自己都吃不饱的粮食,帮我们知青渡过了各道难关。我与当地女社员联姻,结下最真挚宝贵的爱情。这片土地,留下我的脚印、我的青春、我的汗水、我的家,引我回忆,让我思索。

每个朝曦,每个黄昏,伴随着鸡鸣犬吠,嗅惯了,茅屋草舍的泥香味;习惯了,粗茶淡饭、毛坯土炕;听惯了火盆旁老奶奶的故事。乡村的夜晚,自有情趣。星星点点的油灯光亮,让人痛彻的思念。想起公社文艺宣传队我那悠远的笛声,又把我拉回到那泛黄的岁月。忧伤细腻的曲调,撩拨着心弦和那些陈旧的故事,逝去的流年,一肠柔情,一丝苦涩,万般思绪,多愁善感,如鲠在咽喉。当我离开这里,回城的时候,走的缠绵悱恻 ,走的荡气回肠。远了这些熟悉的声音,远了这里的温暖,远了心与心的距离,像一缕炊烟拧成的绳,一头系在村里,一头系在我的心上,越想挣脱,越出现在魂牵萦绕的梦呓中。

时光如绣,岁月结茧。远去了乡情的味道,还是像陈年的老酒,醇厚、绵长。那一缕乡愁,那一抹乡情,像迷离的梦,亲切、熟悉而又遥远。几度芳草青,几度夕阳红,无论走多远,无论身在何处,乡情亦更浓。这里有我扎根农村结婚的梦,这里有我儿女出生的根,捻一指清风,饮一杯乡愁,剪一缕炊烟,掬一捧乡土,情根深种。十几年的时光,已经带走我太多无法割舍的东西,熟悉的农舍院落,田间阡陌,已是我灵魂的归宿,岁月的风情,融化了我的血液,更渗透了骨肉深重的情愫。

拾起记忆中碎片,转身看微斜的阳光,嗅到岁月的留香,感受到逝去的可爱与温暖,明白生命有了这些财富,才更加完美与精彩。乡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朴实、清醇、恬淡、温馨、甜蜜。转眼间离开乡村近三十年的光景,许多往事都已成为过眼烟云,唯有悠悠的乡情,在我的心中系下了永固的情结。

有人说:“乡情能够产生一种力量,可以使失望产生新的希望,可以使绝望产生新的寄托。”不用道理诠释的特殊情感。情根深种的存在,更是完美的总结和体验。

农村急遽变革,发展是必然的。新风尚日新月异,乡间民俗恍然间变成了一幅幅温馨淳美、风情画,点燃人们对新生活的渴望之火,让人梦游魂牵。人们常说,人生的牵挂和记忆是幸福的。对我来说,乡情是美酒,越品越清香;乡情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越看越迷人;乡情是一本百看不厌的书,越读越有味道。不会因为时间而淡化,不会因为距离而淡忘,不会因变化而改变,因为它在我的生命过程中留下了永恒的轨迹。乡情是蔓,乡情是根,是我找回远去难舍的情愫。

描写乡情的经典散文 篇3

在他乡,岁末一年又一年,不留痕迹地消失殆尽。我想起故乡,想起那方养育我的摇篮,仿佛想到那些年漂泊的岁月。在南方,在远方,在心灵深处,我游子一样漂泊不定的情怀。如果说,他乡是一块磨刀的石头,那么,它劈过的岁月就是时光打磨出来的。

朱自清曾在《匆匆》里写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的。岁月不能重蹈。岁月也无法挽留。我们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也许只能留住逐渐老去的容颜和变瘦的年轮吧。

在他乡,想起故乡。作为一个南方人,岭南的汉子,在南方城市里度日着,思乡,有些许感到荒谬。可我在这座繁华的鹏城,似乎感到离故乡很遥远。我一年回一次家,母亲都说我不要她老人家了,父老乡亲也都说我成为“城里的人”了。还好,我有一位宽容大度的慈父。其实,我一直惦记着故乡,惦记着我的小摇篮。可城里的绊脚石太多,它就像一座小沙丘一样压着我。东流逝水,落英缤纷,荏苒的时光就这样匆匆消逝了。

蓦然回首,在乡下的日子,多么幸福啊。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到外婆家,我们看看大海,游游泳,抓抓螃蟹,划划船,唱着熟悉的经典老歌……我们到野地里捕捉田鼠,到小水库里钓鱼,到椰树林里偷椰子、掏鸟窝等等……即使念到高中,到县城读书,这些时光都是耐人寻味,无法忘怀的。

可现在。我除了在城市里为工作、生活忙忙碌碌外,还过着乌托邦的日子。但不管怎么样,我好似缺少了在乡下生活的激情和野性。是不是繁华的都市只能造就我们安于现状?或者说,它已经磨掉我们年少轻狂时的菱菱角角?也许,我这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根本就无法代表别人的青春岁月。

在他乡,日子,一年,一岁,渐渐接近,偷偷远离,豪不留情地越出我十指的缝隙。在他乡,我已意识到我的乌托邦有些许荒谬,有些许不可理喻。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即使碰到南墙,也要咬牙切齿地走下去。

在他乡,想起故乡。这是最好的镇定剂,也是最好的催化剂。如果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能使你麻木,都不能使你堕落,那你才是真正的铁汉子。

描写乡情的经典散文 篇4

刚刚到家,铁门便缓缓的敞开,家里的大黑狗汪汪直叫唤,亲人们都向车子聚拢了起来,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情。——题记

亲戚们都嘘寒问暖,问这问那,我一下车,左手被大娘抓住,说:“我们晨晨长高了呀!”,右手被奶奶一把抓住,奶奶干枯的,布满老茧的手揉搓着我的小手,说:“看这手凉的,是不是没穿厚呀!”那浓浓的家乡情对我们进行轮番攻击,我那小小晚辈们被嫂子抱着,会说话的喊小姑,不会说话的则叭叭的对着我亲一口,可让我高兴坏了。

长辈们都拿着红包,往我的兜兜里塞,不断的给我说祝福语,我也像长辈们道喜,当然,我还要发压岁钱呢!我拿着红包,对着晚辈儿说:“喊姑姑,不喊姑姑不给压岁钱!”凯凯这会说话的说:“嘟嘟!”虽然音儿不怎么准可是总喊出来了,我拿一张红包,塞到他的兜兜里,给凯凯握握手,继续发压岁钱。

壳壳儿和一一不会说话,我抱起小壳壳儿,壳壳儿用那沾满口水的嘴巴往我脸上涂,坏小孩!不过我还是给了压岁钱哦!一一呢,当然和壳壳儿一样坏坏!

中午吃饭的时候,奶奶从自己的房间里拎出一箱蛋,有N个鸭蛋,两个鸳鸯蛋,五个鹅蛋,奶奶平时不舍得吃,现在,她把那五个鹅蛋煮了煮,给我们分了分,看着我们吃,还不住的问:“好吃吧!”其实我并不稀罕这些鹅蛋,但是,对奶奶来说,这可是很稀罕的东西,就等着我们这些孩子回来,让孩子们吃,大大的鹅蛋全被我们给吃了,而奶奶,则吃了几个鸭蛋,没有舍得吃一口鹅蛋。

还有一点哦!家乡的孩子们,脸上都有着胭脂般的红色敷在脸上,看起来很是亲切,我称之为“家乡色”,脸蛋个个都像是红苹果,可爱极了!

这浓浓的家乡情!家乡人的真诚、热情都感动着我哦!

描写乡情的经典散文 篇5

蓦然回望,又逢中秋。片片桂花默默绽放,留一抹芳影香语、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这一轮明月,圆了多少人的团圆,又寄托了多少游子的思念。异乡的风,吹不散心上的愁,更吹不落明月里的思念。

如花美眷,如梦飘忽,风声瑟瑟,落叶飘飘,十指纤纤,细数春秋之风景,今日又难入睡。只好起身观景,独赏中秋之月,月光下的您,轻轻的摘下一片秋叶,寥寥月光之下您放飞了它,转身之间,您盈盈而生,挥动衣袖回荡在风中,带着一缕缕深秋之味,言笑晏晏,宛若落花拂彩衣,您微笑中带着月光,将秋日的凄凉浸在心中。

在花好月圆之下,您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深秋之时想起那遥远的故乡,是否秋叶已凋落,秋风已来到。瑟声渐行渐远,秋寒已随风散去,秋绪已随风飘逝。这时您用细笔在月光的照耀下,提笔写下深秋佳节,世间美好。月光在您的映衬下显得更柔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您带着中秋的思念,为我们做儿时最喜欢的月饼,那时,只有五仁月饼一种,里面有杏仁、核桃仁、花生仁、麻仁和瓜子仁,还有一些红绿丝丝,特别好吃,也吃不腻。而今月饼的类型五花八门,可是再吃第二个就腻了。而我印象中的月饼还是数五仁月饼最好吃,那不光是五仁月饼的味道,还是我童年中秋的味道。

一夜秋风凉,那风从遥远的故乡吹来,把游子的思念吹成一轮明月,高挂在夜空中。今夜,谁在那明月里抚琴轻舞?谁又在明月下饮酒解愁?又有谁家屋中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方桌,孩子欢快地吃着月饼,母亲做着针线,父亲给孩子讲着故事,那一轮明月恰好照亮了一家人的笑脸。

中秋的月亮,清雅而端庄,似一位柔美矜持的仙女,在遥远的天际静静的微笑,那流水般的月华,秀色旖旎,一如美人的白纱,轻柔而飘拂,将一份柔情淡淡传递,让人间变得晶莹而圣洁,幻若仙境。秋水多柔情,秋月多娉婷,在这秋水芙蓉、秋月如玉的夜晚,怎么能不衍生出美丽动人的故事?

金秋九月,桂花飘香,真希望这秋风可以把桂花的香吹入故里,送到亲人的鼻尖,让他们在劳碌中闻香解乏。也想为家人寄去一封信,不聊家常,不诉思念,只言一切平安,再放几片桂花进去,平安到家,桂香也就到家了。

一轮明月,从古到今,圆了多少人家的团圆,又牵动着多少游子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思乡之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思念弟弟之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是李清照的相思之情。

一轮明月,在诗人的诗句中平平仄仄,有韵有味,在文人的字里行间开出思念的花朵,有花有香。多想让头顶的这轮明月,寄去儿女的思念给远在故乡的父母,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仰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着彼此。一轮明月,寄托着思念。一个月饼,吃出节日的味道。一通电话,报着平安,也送出祝福。一个节日,让乡愁更浓了,对父母的念也更深了。

今夜,我只想对着头顶的这轮明月发一会儿呆,那是属于我和您共同的仰望和思念。

描写乡情的经典散文 篇6

说到冬天,人们常常会想到这样一种景象:冰雪覆盖、北风瑟瑟。这种让人寒冷发抖的季节,常常被诗人作家拿来抒发悲凉的情怀,本身就寒冷的北风也就变得愈发刺骨了。其实细想来,不论是玻璃窗上的冰花,还是热气腾腾的暖炉,不论是一家人未围坐在一起的餐桌,还是孩童红扑扑的脸颊,都是温暖的、温馨的、舒适的。这就是暖冬,温暖在心田的冬日…清晨,打开房门,外面一片雪白,千树万树的梨花在枝头竞相绽放,这么纯粹的色彩,这么赤诚的情怀。让我这个喜爱冬天的人儿,更为之沉醉不已。整个世界不再喧闹,人们放弃开车,开始步行。大人把孩子都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冻得通红的小脸颊洋溢着欢快的深情。一场大雪,将整个北国都变得柔情了。旭日渐渐从东方升起,一道道耀眼的光辉洒下来,照射在这篇洁净的雪地上,浑然间天地犹如融为一体,这么美的景象,或许只有在冬日才这么让人眷恋与神往。喜爱冬天,不仅仅是她纯白的雪季,还有那安静与祥和的氛围,以及那暂时告别车水马龙的宁静。深秋的红叶,在冬日里虽已不再炽热,但在白雪的映衬下却依旧那么耀眼。这个季节,瓜果已经不再飘香,但却依然甘甜可口,绿地不再泽泽生辉,但却依旧青葱爽朗。端一杯热茶,独处在这温暖的火炉旁,感受这北国家园的宽广与壮烈,风和日丽,份外清爽!

午后,吃完午饭,静静地躺在床上,感受这一天之中最温暖最祥和的阳光,这么柔情的岁月,这么温暖的情怀。与夏日的炽热不同,冬日的阳光不会想让人逃避,似乎只有靠的更近,才会愈发地温暖。与春日的干裂不同,冬日的阳光不会那么地急躁,似乎成长的季节已经过去了,剩下的便只安静守候就好。与秋日的悲凉不同,我们在体味冬日阳光时不会带有不舍与遗憾,更愿意贴近阳光,感受冬日的温暖,静心期盼,倾诉衷肠。冬日不再寒冷,看着早上公园中跑步的人们,你便更够感受到这份冬日里特有的活跃;冬日不再寂寥,看着那些一早便去冬泳的人儿,你便更能够体会到这份冬日里所特有的朝气。冬日,是个温暖的季节,一丝丝阳光、一份份暖意、一点点期许,让我们在这冬日的气氛里,变得宽厚、充满期望。傍晚,感受夕阳西下是的壮美。残阳如血,沧海如画。庭院里盛开的腊梅,已褪去了春夏花朵的那种竞相绽放的稚嫩,多了一份稳重与成熟,在宠辱不惊的秋日里,静静地盛开,香气慢慢地弥散,也是愈发地让人沉醉了。携一朵梅花,放于鼻尖,在夕阳西下的光景里,慢慢行走,看那如火的残阳,欣赏这逝去之前的美好场面。是谁,在这秋日的景象里,将那份忧思唱地久远…是谁,在这俱寂的黄昏时刻,将那份安稳变成凝噎…云霞映日,天空驼红。加一件厚衣物,携一头披肩长发,出来走走。忘却那份带着伤感的渐渐显现的枯黄,不去遐想那愈显沧桑的容颜,拾起那份狂热的心脏,夹带那丝曾经年轻的梦想。那天上飞过的,地上走过的,河里有过的,哪一个生命不够炽热?哪一个个体不够鲜活?是啊,严寒,又能怎样…回味,这冬日里特有的洁净与温暖,感受这份祥和与丰硕。小桥流水,是一种仙境。冬日暖阳,尽显优雅。北方有粗狂的山脉,哪怕已经被浸染地有些苍凉,但蓬勃的朝气还没走远,来年的绿意仍然充满渴望;南方有优雅的小桥流水,即便在瑟瑟的寒风里已经有些干涸,但泉水的滋养还在,春姑娘的召唤声依旧掷地嘹亮。任凭残斜的夕阳如何将深秋的光阴带走,平静的内心仍步伐充盈与丰厚。在这暖冬的季节中,带上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感受这冬天来临前最后的温情和厚重,谈笑间体味真情的流露,用心经营我们的生活,丝丝凉意的冬日在热气腾腾的火炉边,也会显得饱满而欣雀…

冬日,白雪皑皑,清风舒畅,绿意无边虽已远去,但纯白宁静却更加能够长久。

冬夜,皓月千里,寂静祥和,盛夏烂漫虽已不再,但祥和典雅也能诠释最美年华。我爱**这份温暖冬景,更爱这份祥和的冬境。

描写乡情的经典散文 篇7

故乡,一个温暖的字眼,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故乡的点滴故事,时不时的这些故事画面像微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播放。

一次和朋友闲聊谈起了家乡冬天烤火用的火桶,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吧?呵呵,这算得上我们独特的发明。故乡位于湘西山区,由于冬天寒冷,山区林木繁多,烧制木炭比较方便,所以家家户户都喜欢用木炭取火 ,于是木制火桶也就因此诞生了。

一个长方形的大木头箱子,里面用一层木栅栏隔开,下面放置火盆,里面燃烧着木炭,坐在里边很舒服,用一床棉被挡风,暖气都被围在火桶里边了。一家人围坐在火桶的方形条边上,脚放在火桶里取暖,然后嗑瓜子,看电视,聊天,打扑克,真是很开心,那温馨的场面这一辈子也忘不了。人少就干脆窝在火桶里边睡觉,对了,还可以把红薯和土豆、花生、板栗埋进木炭的热灰里边煨熟,吃起来那个香呦,比山珍海味还香甜。我二姐最喜欢窝在火桶里打瞌睡了,每次睡觉之前都要躺在里面睡个舒服,全身烤得暖呵呵的才肯上床去睡觉,要是谁把她吵醒了,还得挨骂呢,嘻嘻。

老爸很疼我,为了方便我写作业,做了一块活动木板架在火桶上,这样我就可以搬个小板凳坐在里边写作业了,全身热乎乎的。有时候我把书皮套在小说的外面,偷偷看小说,有一次看得正入迷呢,却被老爸当场抓住,气得他把书一下子扔到院子里去了,当时吓得我头也不敢抬,兴亏有老妈护着我,才少了一顿揍。火桶是暗红色的,老爸空闲的时候买来油漆仔仔细细的刷了个遍,这才光彩照人。之后那油漆的光亮一直萦绕在梦中,令我牵肠挂肚,温暖的火光却一直照亮我的心。

过年去大山里的姨妈家里过年,没有汽车的时候要走两个小时崎岖的山路才能到达姨妈家。走累了,就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来休息一下,看看路边的风景,一片原生态的森林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头,时而有野兔和山鸡从草丛里窜过,肥肥的,可爱极了。野兔胆子挺大,竟敢停留在不远的地方回头好奇的张望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口渴了,不用自带矿泉水,这山间就有一股清冽的山泉水解渴,井边有好客的乡亲摆放的木瓢,可以用来勺水喝。夏天,清凉甘甜的井水喝到肚里,甭提多凉爽了,整个人精神百倍,疲倦一扫而空。

不时有山里人背着土特产从大山里走出来,他们是到外面的镇子上去赶集的,卖了钱换些生活用品。他们走惯了山路,不曾觉得累,也不用休息,健步如飞,天黑之前还要赶着回家干农活呢。也有那牧童牵着牛儿来放养,牛儿怡然自得的吃着草,牧童就在一旁玩耍嬉戏。歇息够了,我们继续前行,终于看到村口的那颗大松树了,每次经过这棵松树,妈妈都叫我作三个揖,她说松树公公会保佑我长命百岁的。

姨妈家的房子是用山上的杉树做的,共有上下两层,冬暖夏凉,整个楼房的木板都用桐油漆了一遍,姨父说桐油能够防潮、防虫,所以隔个几年又会重新漆一遍,经过风吹日晒,房屋已经呈现出一种古铜色。楼上的阁楼很通风,姨父在哪里养了一窝蜜蜂 。说起姨父来还真是挺能干的,他是大队的干部,能读会写,会养蜂,会做米糖和麦芽糖。小时候我最爱吃那白白糯糯的米糖了,还有那黄黄的麦芽糖可以拉扯的很长很长,亮晶晶的,嚼起来很有韧劲。姨父家里还种了花生、紫薯、和板栗,那些紫薯很甜很粉。

有一次我们去摘板栗,高高的板栗树上结满了开了口的板栗。板栗外面是一层带刺的壳,用棍子一敲,板栗就掉下来了,我没摘过,直接用手去捡板栗,谁知道那壳扎手,哎呦,那个疼,眼泪水都出来了。表姐和表哥都笑话我,他们给我一个特制的夹子,用来夹板栗,这样就不会扎手了。姨妈家的板栗很大一颗,除了留一些自己吃,其余的都拿去集市上卖掉。

背着满满一背篓的战利品回家,我们把板栗,花生、红薯扔进火坑里用材灰埋起来,带壳的板栗发出一声声爆响,噼里啪啦的像放鞭炮。姨妈家的火坑和我们家烤火的火桶不一样,她们直接在地上挖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坑洞,烧的是材火,山里的木材特别多。大家围着火坑吃着香香的板栗,红薯、和花生,有时候还有烤鸡蛋和土豆,别提多开心了。

过年的时候,就在厨房的火坑上面挂上自己家里杀的猪肉熏烤腊肉,切成五六斤一块抹上盐,风干后用铁丝穿起来挂在火坑上面用橘皮、茶壳,木屑熏烤十几日,烤得直冒油,烤的黄黄的,香香的土制腊肉就制好了,可以放上几个月也不会坏的。

过年的前几天,家家户户要捣糍粑,用自家上好的糯米放到锅上用大木屉蒸熟,然后抬到石臼里用一根大木棒使劲捯饬,就是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汉轮流上阵,也是个费力气的活。寒冬腊月,大家打着光膀子轮番上阵,喊着号子,嗨呦!嗨呦!全身直冒热气,那场面真是一副最美的写真照片,男子汉的力量美都展现了出来,可惜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条件,不能用相机记录下来。通常要耗费一天时间,糍粑才能做好,等糍粑做好了,女人们也把饭菜做好了,男人们围着桌子喝酒吃肉,兴高采烈的谈论一年的丰收,女人孩子也高兴的穿上新衣去放鞭炮了。

刚出炉的糍粑热热乎乎,可以直接入口,又香又糯,好吃极了。放硬了以后可以泡在水缸里储存很久,只要经常换水就行了。还要做一个磨盘大的糍粑,用绳子穿起来挂在墙上,这是庆祝丰收的意思。吃的时候用刀切一块下来煮熟就行了,当然糍粑有很多种吃法,可以烧烤、油炸、放白菜猪油煮着吃、也可以撒上白糖吃,或者是包上霉豆腐和酸菜、萝卜。不管哪种吃法都深受大家喜欢,所以过年做糍粑的风俗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

表哥结婚的时候,我也去了,他们是按当地的风俗习惯拜堂成亲的。我记得那年下着大雪,表哥带着未过门的新嫂子和我一起去集市上买生活用品 。当时下起了大雪,林子里一片雪白,那一片片厚如棉絮的白雪让我们都不忍心留下脚印。雪很大,松树枝挂满了雪花,很美,见过雾凇吗?美的触目惊心,虽然没有相机,没能留下最美的照片,但是那一副最美的图画让我过目不忘。我们三个人童心大发,打起了雪仗,玩累了就往雪地上一躺,仿佛天是被,雪地是柔软的席梦思。

强烈的白光让我眯起了双眼,真惬意啊,正在享受的时候,忽然从树上飘落一层雪花,落在我的脑门上,脖子上,凉丝丝的,睁眼一瞧,原来是调皮的表哥摇落了树枝上的雪花。要结婚的人了,还这么顽皮,我说回去告诉姨妈去,表哥笑嘻嘻的说:“好妹妹,不告状的话,回头到了集市上我帮你买新衣服穿,怎么样啊?”我气鼓鼓的说,今天就放你一马。到了集市,果然热闹非凡,我第一次逛这种小镇上的集市,做买卖的,买东西的都是农村人,大家讨价还价,热火朝天。集市不大,就是一条街道两边摆满吃的、穿的、用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价格便宜。表哥没有食言,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和一双雨鞋,因为我的鞋子被雪水打湿了。逛完集市,买了该买的东西,我们回家了,一路上依然嬉笑打骂,闹个不停。

第二天是结婚的大好日子,我和娶亲的队伍走了很长很长的山路才来到新娘子的家,这个家也是木头房子搭建的。吃了早饭,长长的队伍出发了,因为要赶在中午之前拜堂成亲,大家都急急忙忙的赶路,生怕错过拜堂的好时辰。在鞭炮声中,队伍穿过村口的水井,回到姨妈的村子。井边栽种了两棵柿子树,这两棵柿子树总是结满又大又甜的柿子,让人眼馋。

新郎倌和新娘子牵着一条打着同心结的红绸走到堂屋,向两位老人三拜九叩,这是我第一次看中式婚礼。新郎官和新娘穿的都是中式礼服,只见新郎官头戴礼帽,新娘子头盖红帕头,我恍惚回到了清朝。在大家的喝彩声中,主持人开始举行仪式,三叩首,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双方就算礼成。

我们簇拥着新娘子回到洞房,新郎官满面春风,新娘子则是娇羞动人。洞房布置得很喜庆,大红的喜字贴满了墙壁和衣柜,墙上和地上都用新的塑料布蒙了一层,花花绿绿的很好看。双人床上整整齐齐的叠放着陪嫁的被子,十几床红的,绿的,花的整整齐齐的码放在一起,手工刺绣被面上绣着龙凤图案,预示着百年好合。床中间洒满了红枣、花生,意思是早生贵子,民间都有这风俗。铺床的大嫂都是家庭和睦,生过几个孩子的,新娘子坐在床上静静地等待着新郎,而新郎这个时候敬酒去了。等新郎回来的时候,大伙还要闹洞房呢。大人闹,孩子吵着要吃糖,真是把耳朵都吵聋了,不大的房子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新婚就是图个热闹,越闹越好,没办法,就这样新娘子还不能生气。俗话说新婚三天无大小,无论是大人小孩都能开新娘子的玩笑。

婚礼结束,我拿着姨妈送的板栗、腊肉和糍粑回家了。記得我背着重重的背蒌爬了两个小时的山路,再坐公共汽车回到家中的时候,我哇地哭了,坐在地上直撒泼,老妈望着我任性的样子哭笑不得:“你这个傻丫头,这么点苦都受不了,将来怎么嫁的出去哊?”说完我就破涕而笑了,嘿嘿,不过是撒撒娇而已麽?

童年的故事真是说不完道不尽,家乡的点滴早已汇成一条涓涓细流,经常流淌在我的梦里,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