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焦虑的文章
关于焦虑的文章(精选12篇)
不要抗拒重复
文/塔图阿姆
工作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无限次重复。有的人面对重复开始变得消极、懈怠。如果想脱离这种反复循环的状态,最好的解决办法也许是不要抗拒重复。
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实习的时候,没怎么接触过办公软件,领导让我统计表格,我不会用公式、不会调整间距、不会加框。我从上午九点半,做到半夜三点,交出去的表格还是被领导一顿狠骂,自尊心直接消失不见,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后来步入工作岗位,做过几百个表格的我,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不仅工作效率提升,也再没有焦头烂额的烦躁感。
一个人能做好的大部分事儿,都是在一遍又一遍重复之下,越做越好的。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干不好一件事,就是因为重复的次数还不够。
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十次,总有一次你会成功,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你就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
但是,很多人耐不住几次失败,便选择了放弃。
他们很容易陷入不停的选择之中,期望选择一条好走的路,这个想法无可厚非,毕竟选择有时比努力更重要。但问题在于,很多时候人们根本不相信自己的选择。
如果一个人,真的相信自己的选择,那么他一定会在这条道路上走很长一段时间,再去决定是否重新选择。
当人们反复去做一件事,却总是做不好的时候,焦虑感会随之而来。总想着是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是不是自己并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或是学习任务。
有焦虑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我们不应该去对抗焦虑,反而它可以指引我们前进的脚步。
我们之所以会焦虑,本质上是一种危机意识。
我们发现了自己现在的生活有问题,要寻求改变,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种自我怀疑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就是焦虑。
陷入焦虑是痛苦的,哪怕身边有人劝导,但是那些劝导的话对陷入焦虑的人来说基本没用。
能真正缓解焦虑的办法,就是把那些让自己焦虑的事情解决了,内心才可以获得短暂的平和。
把焦虑的时间用到反复研究、琢磨上,一个方案打磨十次后,一定比最初的方案更细致、完善。一道题反复演练,一定会有更多解题的思路。
焦虑是人生的常态,不要被它牵动自己的情绪,牵制自己的行动力。
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下去;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
你流的每一滴汗水都不会辜负你,相信付出总会有收获。
当你坚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其实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所有的感悟、收获,都在你迈出的每一步里边,可以体会到;在你坚持的每一步里边,可以感受到。
真正有心做一件事的人,不会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会坚持直至达到自己的目标。
话说“高考房”
文/达力
“高考房”成为酒店业一个新盈利点。因为供求关系的改变,一些商家“奇货可居”,一房难求,随意加价甚至个别者漫天要价。已有一些省市物价部门警示,将在考试期间严查此类价格违法行为,违者处以高额罚款。
但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若只在商言商的话,赶上旺季适当提价、到了淡季降价揽客,本都是正常商业行为。需要治理的是,一些商家以“忽悠”等不正当的手段参与进来,这就无异于宰客了。
更该反思的是家长。过去没有“高考房”,考生们不也照样昂首挺胸“入闱”吗?现在,焦虑感日渐加强的家长们早就开始动用全部心思“助考”了。严重的,有父母追着要让孩子住“高考状元房”,甚者将酒店房间改成“风水房”,以利参加考试。
但是这些东西,会管用?不仅不管用,而且父母的紧张焦虑会传递给孩子,无形中加大考生的紧张焦虑。当考生走进考场,想着自己住着“日费千金”的“高考房”时,难道不会生出“考不好真对不起爸妈”的负疚感吗?
早已不是“一考定终身”的年代了。一颗平常心,才是助考利器,才能让孩子发挥出最好水平。
战胜焦虑最有效的方法
文/石雷鹏
1
一个准备考研的同学说,她总是怀疑自己,觉得自己能力差,本科学校不好,怕在面试时不被看好。也因为此,她听课学习时容易胡思乱想,无法专心。越是怀疑自己,压力就越大,怕考不上,怕失败,怕努力了还被别人笑话。她问我该怎么办。
我想了一下,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如果只是简单地说一句“要自信”,可能用处不大。谁不知道自信很重要,问题是怎么建立自信。既然如此,不妨换个思路:先暂时承认自己的不足。
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就可以回答这位同学的疑问了。胡思乱想、吓唬自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应该是:找出问题,认清问题。
与其怀疑担心,不如按照考试要求先来个自测。如果差距不大,就不必太过担忧。如果差距很大,就需要搞清楚自己究竟差在哪些方面。找到薄弱的板块,然后抓紧时间学习练习,一项项攻克。这样做,比盲目自信或者担忧害怕更有意义。
当你解决了一个小问题或是取得了一些小进步时,不要忘记鼓励自己。毕竟,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一定不是起点,而是努力之后可以达到的终点。
2
我当辅导老师时,习惯每节课后给学生留作业,久而久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我要求交作业的时间是一星期后,那么最终交上作业的那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最后一天晚上熬夜赶完的,而更多人则在我收作业的时候面面相觑,他们早就不记得还有作业这回事了。
后来,我调整了策略,要求他们当天课后两小时内提交作业。结果,超过90%的人都能按时完成。更好玩的是,他们不仅没有因为我的严格要求而抱怨,反而表现出更多的幸福感,夸我负责。可见,对待缺乏自律的人,最有效的方式是立好规矩,执行到位。
听网课其实就是在挑战一个人的自律性。有好多同学听课时,当天有事没跟直播,准备第二天补回放,结果第二天又有事,准备第三天补前两天的回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读一本书,常常也是类似的情形。开始一段时间内读不完的书,后面再读的概率就越来越小了。
可如果我们总是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永远无法完成。日子久了,就更容易陷入感觉自己一事无成的焦虑中。
3
有时,你觉得自己太难了,但是向上爬的路没有人会觉得轻松。你可以放弃努力、放弃坚持,可一旦选择放弃,也就放弃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可能。还是那句话,今天不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明天就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去应付你不想要的生活。
战胜焦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面那些让你焦虑的事,努力想办法去改变它。
每个人都会有犯懒的时候,怎么办?不妨这样劝自己,学就比不学强,多学就比少学强,尽量别让自己太过闲着。
我始终觉得,人的很多烦恼都是闲出来的。当你不够努力时,自然会把时间花费在各种胡思乱想上。而当你开始真正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己时,哪还会有时间和精力去怀疑自己呢?
对待生活不焦虑、不计较、不怀疑
文/龙靖
有人说:“最好的养生方式,是养心。”
情绪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拥有着巨大的能量。
一个人,只有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不焦虑
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时区里,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
如果总是用别人的节奏来要求自己,只会让自己焦虑不堪,最终在焦虑中迷失了自己。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成功的“季节”,很多时候,我们焦虑的根源,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当我们行动起来,那些焦虑感自然就减少了;当我们行动起来,我们的心里,就会变得踏实多了。
所以,想要解决焦虑,首先要从认识上,明白人与人之间无需比较,只要跑好自己的“跑道”即可;其次就是“跑起来”,用行动,打败焦虑。
不计较
人生,是一个充满奇遇的旅途,又何必在乎一时的得失?
一杯浑浊的水,放在一旁,置之不理,自然会变得清澈。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他计较得少。
不计较,其实就是与生活和谈,与世界言欢。把不愉快的事过滤掉,不在无谓的小事上浪费过多精力。
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福田,所谓不计较,其实就是拔除心灵上的杂草,才有富余的地方盛开幸福的鲜花。
经历越多,越能体会到: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面对琐碎的生活,要懂得善待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
不怀疑
有时候,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屡战屡败的打击,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认为自己是“低价值”的。
如此心态,便会大大消耗自己的斗志。
一个人的力量从哪里来呢?从自我肯定中来。
一个人如果自己否定自己,那么,又如何能经受得住外界的风风雨雨呢?又如何能劈波斩浪呢?
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即使身在低谷,也可以拥有绝地反击的力量。
看过一段话:“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怀疑自己,也不要因为喜欢谁而看低自己。你所有的优缺点,都是为了能接纳你现在这个样子的人而准备的。要知道,谁都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但不代表现在的你不值得被爱。”
当你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事情时,这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有想要不想要。
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叫明天。不要怀疑自己,不要否定自己,你值得一切美好。
一念之间
文/莲遇小纪
最近迷上了欧文亚隆的作品,木心说,看一个人的着作,不要去看他的主义理论,而是去看他作品中体现的人物特征。欧文亚隆,是一个讲求现世存在的精神治疗大师,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数来自他实际的来访者,各式角色栩栩如生。风度翩翩的银行家、勤恳的家庭主妇,懵懂冲动的小伙,年过八旬的老太,每个人都建立着一个自己的主观世界,却又面临着同样的存在焦虑,显性的隐形的,透过无名焦虑、恐惧、噩梦和糟糕的人际关系等,无奈地撕扯着生活。故事即缩影,人物是代言,每一段咨询师和来访者的精彩对话,让我时而进入了“病人”的的角色,时而又附身在亚隆之上,感同身受。
人类是唯一认为自身存在是一个问题的生物,体验生存的困境、人生的有限性和生命的短暂之光,由此引发的绝望感和无意义,正是存在主义治疗的靶心。它认为,人类的困扰,不仅是与压抑的本能冲动斗争的结果(即弗洛伊德理论),不仅是内化的重要客体对我们不够关心爱护而过分焦虑(即客体关系理论),不仅是由于适应性不足的思维模式(即认知行为观点),不仅是目前的人生危机事件(如个人职业问题或者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还同样来自于人类与自身存在的对抗。这种对抗浓缩成四个主题,即死亡、孤独、自由和人生无意义。死亡冲突在此表现最为强烈,而孤独、自由和无意义感进一步加重了存在的焦虑。
直面存在的困境,尤其是直面死亡,若如直视火辣的太阳,焦灼而又痛苦,但只有经历这种体验,才会让我们扩大对生命的感受,在有限的生命空间里,活出无限层次。无谓告别与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独一无二的“此时此刻”。而对于围绕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家庭成员或是有着亲密关系的重要他人,即使都成历史,也必须给予他们客观存在的位置。每个个体,每件事物,乃至于每段过程,按照既定的自然法则,遁形于这片无始无终的能量场中,互为缘起。某一个黄昏,驾车驰骋在临江大道时,感受后视镜中落日余晖包容了那一刻的我和自然,许是这眼耳鼻舌身下的一念天堂。
重视此时此刻,不但拉深了本体的觉知,也拉近了客体的互动。试想当你全然投入、同理地去倾听对方的每一句话,每一声叹息和每一处表情,而替代了“天哪,他怎么可以这么想”、“我该怎么回应这个家伙”杂念时,你的临在推动了他的临在,这互动就进入了彼此交融和共鸣的境界。有多久没有真正去聆听一个人的倾诉,又有多久没有去倾诉了。
会一会,地阔天圆,转一转,尘世凡间,只不过一念之间。
不存在更好的那条路
文/微笑樱桃盛夏888
世上只有一条路,就是你脚下正在走的这条。
当下社会的每个人,都是焦虑的。没有的想要,得到的不满足,每个人都在各种层面上挣扎,变得对生活不耐烦。但人和人之间在这一点上还是有区别的,就是能否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这种焦虑,能控制住的基本生活得都还不错,不能控制的人生却是一团糟。在很大程度上说,控制住焦虑也就控制住了人生。
刚毕业的大学生彻夜失眠,原因是本来他已经决定先不找工作而是继续考研,可突然不知为什么,他从学长学姐那里听到的越来越多的劝告是“不要好高骛远了,找份工作慢慢上手才是正道”。他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便开始怀疑自己“准备先多学点东西”的心态是不是不切实际,于是开始焦虑了。
已经稳定工作的公司职员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想要在旅行中发现真正的自己,起因是:稳定的工作都是父母找熟人介绍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而自己对想要从事的红酒事业一点也不了解,感觉无从下手,不敢迈出第一步,导致的结果是上班时脾气格外暴躁,最终得罪了领导。
就连在爱情中,也一定要焦虑不已才算是做到了重视,似乎每一件没有焦虑参与的事情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就连我自己,有时也会变得焦虑:是坚持写自己擅长的类型,还是应该适时地尝试去开拓新的类型,毕竟自己的专业是编剧,现在网上又炒得沸沸扬扬,要不要分一杯羹啊?是和同一家公司合作呢,还是和几个公司合作呢?前者是出于道德因素以及长远利益,后者是为了多拓展一下渠道。但同时,我也知道这些焦虑是无用的,因为最终我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路。
经历过很多焦虑不已的选择之后,我自己得出的教训是:所有的焦虑都是无用的,在两件差不多的事情上,不存在深思熟虑这回事。世上没有通过想象和推测就可以判定未来的事情。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绝不是参照别人的样子推断出来的,别人在某件事情上做得再好,用的方法再妙,换成你的时候,又都将会成为另外一个样子,等同于又是一条新的路。
世上不存在更好的那条路,但存在最好的路——那就是你自己所选择的并且坚定地走下去的,即便外人并不看好,即便你自己也会怀疑,但你一直在往前走的那条路。人生只有一次,成长和生活之路也只有一条,路没有好坏之分,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需要有取舍的。也因为这个原因,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偶然的,是由一个个选择构成的。
我无法去断定你是需要再考一年,还是找份工作积累经验,哪个会更好,哪个会更适合你?没有人能给你答案,甚至你自己也不能,唯一的方法就是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坚持走下去,只是你必须要相信:这两条路是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都有荆棘和鲜花,选择了就径直往前走,不回头。
我也不能劝说你丢掉熟人介绍的工作而去从事你爱的红酒事业,这不是梦想和现实的关系,而只是和你的选择有关,我并不觉得你去做了红酒事业就一定会快乐,就会比这份稳定的工作做得好。
而我自己,也都是在拿到合同之后,经过比较做出选择,根本不会再去想那些没有意义的问题。
首先,允许焦虑的存在,这是人的正常情绪;其次,明了焦虑是无用的,只会徒增烦恼,百害而无一利,没有什么选择必须要打着“深思熟虑”的幌子;再次,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哪怕是抓阄,选择一条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抓阄并不潦草,也是选择方式的一种,因为每条路看起来都差不多,它只是给你一个上天安排式的心安理得而已。
三四月做的事,八九月自有答案
文/灰灰
在我身边饱受焦虑情绪困扰的朋友不少,晓晓算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晓晓在一家大型企业任职,工作相对轻松,但看着新招录的同事一个比一个年轻有斗志,她开始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被淘汰。
最近几年,晓晓一直忙着给自己折腾退路。但她的问题在于找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都是想到什么做什么。可想而知,折腾下来不仅收效甚微,人还变得越来越焦虑。
我能理解她的感受。在她满满的焦虑感背后,藏着的是一颗惶恐的心。然而,很多事终究是急不来的。
努力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要先有量变,才能引发质变。在这个过程中若是总是沉不住气、耐不住性子,那所获得的就只能是焦虑,而非想要的成果。
我刚到深圳工作之初,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做出成绩让家人放心,我给自己设定了很多目标。前两个月,我确实坚持做到了。但过度消耗精力的结果,是让我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那种感觉,真是说不出的焦虑,仿佛发现全世界都在前进,唯独自己被留在了原地。
后来触动我并让我做出调整的缘由,是我看到一句话: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我终于明白,我之所以会陷入越努力越焦虑的负性循环中,是因为我只相信努力的力量,却忽视了时间的力量。
所有目标的实现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焦虑从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有人说,真正厉害的人从不焦虑。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本身是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应激情绪,每个人都会有。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激发个体潜能,充分调动自我的积极性去应对问题。
所以,当焦虑来临,无须盲目畏惧,只是要懂得适时提醒自己,别做那个拔苗助长的人。
为人处世,如同种树。既要有努力耕耘的勇气,也要有静待花开的智慧。反之,越焦虑,只会越事与愿违。如果你现在正处于焦虑的情绪漩涡中,找不到出口,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寻找焦虑的源头。做每件事都有它的初衷,停下来想清楚自己当初到底为什么而出发,才能走出被焦虑牵着走的误区。
学会分解目标。感觉压力过大时,要先将大目标分解设置成为一个个相对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完成后再升级,处在自我可以掌控的目标范围内,你的状态会更高效,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保持定期运动。让自己动起来,跑步、游泳、打球,或是练瑜伽,都是很好的方式。通过锻炼的过程,将有助于释放焦虑时的紧张情绪,使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未来还很长,不必惊慌,也不必绝望,生命自有其上下翻滚的模样。愿你我都能平心静气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在稳稳地努力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清醒着焦虑,明媚的忧伤
不知道河流已走过了多少个春秋,不知道太阳历经了多少个起落,不知道山峦屹立出了多少精魂。只是,曾经,云淡风轻…
天空中飞扬的瓦片风筝,林中歌唱的鸟儿,田野里窜腾的野兔,还有那一缕缕似轻愁般的炊烟。这些个曾经,皆一一珍藏干心灵的最深处。
每每难过之时,曾经便一一涌现,总能给予些许慰安。
每每忍不住哭出声时,总会疯狂怀念从前。对过往的依恋,无法自已。
想念姥姥的怀抱,想念奶奶的唠叨;想念闲适的风,想念飘逸的云。
年少的轻狂,已追随着青春风铃的疾响而逝;呼啸而至的,是无边的迷惘和貌似无来由的忧伤。
那是天边一片漂零叶,那是苍穹一颗孤星,那是无岸一叶扁舟。
左手倒影着忧虑,右手摇曳了年华。
藏书人的抵达
文/李晓
中年以后,感觉有一些时间莫名地陷入焦虑,却又不知道这焦虑的源头。有时一大早,有人在微信里不厌其烦发来许多公众号上的文章,大多是教人以宽容平和的心胸面对人世万物,以这样的心情面对所谓岁月静好,眺望诗与远方。一目十行地浏览一下这些文字,却并不能抚慰我的焦虑。
当我焦虑时,抬眼望一望书房里的藏书,有一种豁然开朗后的平静,因为那里伴随着我的阅读,有浩大的历史,有气象万千的命运,相比于书里的博大人生,我个人的命运起伏,确实是沧海一粟。这辈子,我勉强算是一个读书人,像众多的读书人一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作为一个藏书人,我也有朋友何先生的烦恼。读书人何先生的烦恼是,一旦他去了另一个世界,那上万册书要放到啥地方才安妥?书房藏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就好比将士收藏兵器,古玩家收藏器物。
在这个城市中,我已经搬了5次家,每次搬家,总先把那些藏书运抵新家。藏书先行抵家,好比灵魂提前到达,当我在新房子里看到那些藏书安然落放,一颗浮沉的心才稳妥下来。进城这么多年来,总觉得自己像寄寓于城里的某一个客栈,心是流浪的。每一次搬家时,找不到一个可以值得自己告别的人、托付心事的人,这些随着我迁移的书,就成为精神上的故乡。在夜雨滴答里,在一灯如豆下,在爱人一旁酣睡的呼吸声中,那些我一页一页抚摩过的书,都带着我的体温,散发着我的气息。这些年来,我在精神世界里的奔走和飘摇,大多是阅读赋予的。通过阅读,我有时觉得自己抵达了世界的中心,有时又觉得被抛弃到世外荒野。
每次搬家,把那些藏书一本一本收起,抖落上面时光的灰尘,装入箱中时,我抿紧嘴唇,像有一种搀扶起亲人离家的感觉。看到那些发黄的书,我会想起亲人们老去的起皱的肌肤。有时候半夜醒来,感到屋子里有风掀动,隐隐约约有人喊我。我感觉那些木质家具醒来了,吹成了风,因为它们曾经都是森林里的树。我摩挲着那些书,平息内心的慌乱。我发觉,每一次都是通过书房里的藏书得到平静。
许多藏书人的苦恼总会在某个时间抵达,那就是面对越来越多的藏书时,不知最终该如何发落。它不像金钱,可以挥霍掉;它像沉重的肉身,堆放在那里,压沉了你的心。到底要把这些书藏多久?就好比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承诺对一个人的爱,也许就是一辈子。我想,一个人一旦要把他终身的藏书托付给一个人、一个地方,与刘备当年在白帝城的风雨里托孤,简直有一种相似的心境。因为那些藏书,也许就是这个人一生游走在世界中,灵魂深处的全部行李。
人为何焦虑
文/李秋生
焦虑,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有人研究说,当今年轻人有23种焦虑,这个数字不免让人“触目惊心”。是否具有科学性,没有专门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代人的焦虑打破了历史纪录。
有的人是为自己焦虑。想方设法使自己学历硬一点,工资多一点,职务高一点,房子大一点,车子靓一点,容貌俊一点,身体壮一点。如果一时无法实现自己的规划设计,便坐立不安,烦躁不已,焦虑不停。
有的人是为子女焦虑。希望子女上名校,在一线城市工作,找个好对象,住上高档小区,开上进口轿车,最好能持有“绿卡”。有的是为孙子、孙女焦虑,期望他们健康成长,上好的幼儿园,进重点小学,有特长。
有的人是为社会焦虑。虽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大好形势充分肯定,但对不少人缺乏信仰,精神文明水准下降,网络诈骗盛行,传销事件猖獗,交通事故频发,贪污腐败依然存在,社会治安问题不断,弱势群体生活艰难而深表忧虑。
我以为,为社会焦虑是一种责任感。如宋代大诗人陆游所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可敬可赞。“中华儿女多奇志”,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为国家、民族、人民活着;为子女焦虑,应该说是过度焦虑的表现。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儿孙自有儿孙福。要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当然,为人父母,应尽当子女启蒙老师之责,教会子女怎样做人,自立自强;为自己焦虑,需要理性思考有无必要焦虑。我们要树立理智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幸福的坐标不单纯是物质财产,还要拥有精神财富。只满足于做“房奴”“车奴”“守财奴”太小家子气,是可悲的,要做战士,做创业者,做有远大理想的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人有了如此博大情怀,就不会像《红楼梦》里的林妹妹一样,整日为自己愁眉不展,哭哭啼啼。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心理上有一定压力,属正常现象,但过度焦虑,情绪恶劣,成为“压力山大”,就会有损健康,影响工作,甚至能导致忧郁症的发生。况且,个人焦虑不断放大,也会辐射到社会的稳定和谐。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几乎无一不与焦虑激化有关。
所以,焦虑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何来化解焦虑?
首先要注重学习。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学习理论,掌握知识,强化大脑,拓展思维,是缓解和冲淡焦虑的最佳办法。学习当然要靠自己学习、自我觉悟,“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但作为单位、社区、各种社会团体,也应纲举目张,高度重视学习,解决“方向盘”问题。
再者要学会平衡。要知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懂得“知足者常乐”,不搞不实事求是的物质享受。即使真的陷入了生活困境,也要记住一代伟人毛泽东那句话,“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妨再高声吟诵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转移不良情绪,是战胜焦虑的一剂良方。哲人告诉我们,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一下子莫名焦虑、无法摆脱时,要启动“应急机制”,要跳出痛苦,可以洗一个热水澡,听一段音乐,读一则名人名言,看一眼花草,或到公园散步。更重要的是,约知心朋友到茶社或咖啡馆推心置腹,倾诉不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时此刻,我们会感受到阳光明媚,“换了人间”,天没有塌下来。
你为什么焦虑
文/李晓
夏夜了,我约老王:“晚上上楼顶看天上的星星去么?”老王对我烦躁地一挥手:“看啥星星啊,哪有那么多闲心。”这些年,常常看到老王孤独地走路,满脸郁闷的样子。老王说,心里总是闷得慌。老王在焦虑,但我走不进他的心,不知道他到底为什么而焦虑。
一个早已是千万富翁的朋友跑来向我诉苦,他整夜整夜都睡不着觉,枕边、客厅地板上也是大把大把的落发。
怎么啦,不差钱的人,为啥呢?他摇摇开始秃顶的头说,焦虑,焦虑啊,你知道焦虑是个啥滋味吗?
原来,他焦虑有好几个原由。首先是孩子留学澳洲的事情。明年儿子就大学毕业了,他和妻子早就为儿子设计好了人生路线,让儿子去澳洲留学。他那个圈子里的人,孩子几乎都到国外去了,不留学行吗?都是有身份的人,起码面子上过不去。让儿子恶补英语,可孩子却不买账,儿子说,爸啊,求你们了,我不去澳洲,我要留在国内创业。于是,父子之间的矛盾产生了。
焦虑之二,也就是生意场上的事情,出入繁华热闹的应酬场,他现在看每个人的表情,就像猎人搜寻动物,而那些人,也是心怀鬼胎的样子,所以,他不幸福,觉得自己像行尸走肉一样。你说,都挣那么多钱干啥呢,等人到了天堂,钱还在银行,多痛苦的事儿。在生意场的漩涡里,他又开始焦虑。有时,他望见那些在树荫下默默坐着发呆的老人,他才觉得他们是幸福的。
我说,你也可以呀,有时间去跑跑步什么的。他连忙摆摆手说,哎呀呀,还跑步啊?到处都是车流滚滚,呼吸的是汽车的尾气,你不得肺病才怪。我说,那开车出去兜兜风吧。他再次大叫,哎呀,一趟10多公里的车程,因为堵车,甲壳虫一样爬动,往往要费上好几个多小时。
他接着说,你看,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往往就是因为堵车这些原因,一年也难见上几面,见了面,都不知道说啥了,往往都是埋头看手机。他还说,自己有好几十个微信群了,整天就是吆喝着发红包、投票、点赞、晒食物晒幸福生活晒心灵鸡汤,感觉浸泡在微信群里,身上都弥漫着一股味精味了。你说这微信群吧,鸡肋一样,进进退 退删删都好多次了,原来是人中了这“毒”,有依赖感了,心里又厌倦鄙视。其实微信里那些友谊啥的,都带着表演的成分。所以,他特别怀恋那些老歌,歌唱那些友情的老歌:“朋友啊,朋友……”唱着唱着,他就流泪,友情的稀薄,让他也焦虑。
在喧闹的市中心钢筋丛林里,他像一头烦躁的狮子,常常莫名其妙地跟妻子发脾气,甚至要闹离婚。但两个人,根须相连,其实谁也离不开谁了。一次次脾气无端发后,又是两人抱头痛哭。都是什么怪圈啊,走也走不出来。
对了,怪圈,你已经走入了一个人生恶性循环的怪圈,我对朋友说。而这个枷锁,这个怪圈,是你自己量身订做的,你只要轻轻一抖,就掉了。
是这样吗?朋友笑了。我陪他到乡下一个亲戚家散心。看见我一个80多岁的长辈,还在地里乐呵呵地劳作。朋友问道,老人家,你怎么整天这样高兴啊?老人一捋胡子说,哈,我没想那么多,我天天看太阳升起又落下,就想多看一些日子,吹吹这山风,就够了。
朋友恍然大悟似的,他连连点头说,哎,原来人生这样简单啊。现在,朋友来电话说,他的焦虑少了,头发又开始长了。问是何故,他就一句话,你说人到底图个啥啊,就图不要跟自己闹别扭。
中年人的焦虑
文/花蕾
人到中年不如狗。话糙,好像却很贴切,同在这个年龄段的人交流近况,经常是千言万语憋在心中,最后吐出这个,相视了然,一切尽在这一句中。
中年人的人生好像特别艰难,上有需要养的老,下有需要投入无限金钱时间的小,比我们大的50后,已经上岸,快乐地享受退休生活,比我们小的70后,率性洒脱,有种说法叫“你尽可以让70后、80后加班,他们负担重,饭碗看得很重,90后不能惹,你多说两句人家要辞职的”。
人生在一个活动可掌控的范围内是从容的。但是人到中年,父母已年老,平时还可支援一下子女,帮忙接送孩子,做做家务,一场病来,如同打仗,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并非一场战斗能结束:我们家中一位长辈,从查出肿瘤,到现在已近四年,四年里,年年手术,密集的时候,一两个月就要做一次手术。靶向药换了一种又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试了又试,投入的不只是金钱,跟着后面牵挂操心的事一件接一件。
中年人最普遍的焦虑应该来自孩子的教育。现在大家对教育的重视一年更比一年强。本来认为小学阶段,就那么点内容,上课好好听讲,作业做完就是玩。好了,到了要小升初了才发现,人家的娃早就小课上得飞起,手攥大把证书。一种虚汗冒过,赶紧前后打听,补习班上起来。一到周末,忙得连做饭的工夫都没有。这还没算费用,我有个朋友给我算了笔账,她上初中的儿子周末两天的补习费用就是两千元,当然她家是学霸,一般人家,孩子的补习费在每月开支里应该都是不容忽视的支出。
前两个月,南京开始折腾素质教育,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突击检查学校,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课外教材,三点钟就放学,学生是高兴了,家长们却疯了,跑到教育局去抗议。教育部门要给孩子们减负,家长却横加阻挠要给孩子加压,不知道的,还以为都是后爸后妈呢。
在产生这样的荒诞剧的背景下,中年人还要应对一般人都会遇到的工作压力,能保持心态平和的真是考验修养。所以别问我为什么头发白得这么快,都是让焦虑烧的。
这段时间李子柒拍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成为新闻热点,是不是文化输出我说了不算,但是那种慢节奏的生活能够抚慰心灵倒是真的。一地鸡毛的生活里,看上这么一段,也算是让焦虑走开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