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晚的文章
关于春晚的文章(精选11篇)
过年
文/古茶树
回家过年的口号响彻云霄,大量外来人口络绎离开了这个生存的城市。一场大迁徙行动,搬空了城市的人气与繁华。短短几天,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与车辆少了,这个城市空了安静了。
匆匆一年,便辗转而过。在时间都去哪了的感慨中,渐行渐远。一年又一年。马年,就这样悄然而去;羊年,就这样隆重而来。
春节在我们期盼与等待中姗姗来了。我们放下所有忙碌的理由,放下一年的疲惫与奔波,回到家乡回到父母的怀抱回到儿女的身边,和亲人团聚尽情享受亲情的天伦之乐。
当被告之,过年时小区里不能放烟火了。我懵了,少了鞭炮的助兴,这个羊年过的有点冷清。听说鞭炮和烟花集中在外滩放了。
大年三十晚上,我听到窗外鞭炮喧腾,再过五个小时羊年来了。站在窗口看到升腾的烟火,我心里那么一点儿喜悦跟着飞翔。
过年啦!吃好喝好玩好。回娘家了,走亲访友,有妈妈的家充满温暖和幸福。突然我怀念小时候的过年,怀念有爸爸的日子,是那么温暖和幸福!
小时候我心里装载小小的愿望和梦想:盼望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到外婆家拜年;盼望成长,快快长大。
每到过年的时候,爸爸提前到银行兑现崭新的人民币。到了大年三十,爸爸给我们姐妹分压岁钱了,看到一张张崭新的人民币,纸币上油墨飘香。从爸爸手里接过压岁钱时,爸爸就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们好象是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又成长了一岁,我多么喜悦自豪!从五元到五十元,一年比一年多。记得有一年分到压岁钱五十元钱,我欣喜如狂,拥有那么多钱,我该怎么花啊。
妈妈张罗着过年饭,飘香的饭菜,隔着老远我就闻到。我最喜欢串门,隔壁的二婶、三婶和阿姆家,烧什么好吃的?去看一下闻一下味道,我心里就满足了;和两个小姐妹打招呼,温暖和快乐在我们心中传递。悄然我们又成长了一岁!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外公外婆离开了、二叔和爸爸离开了、三妹离开、爷爷离开了。想到这些亲人,我心痛难过流泪。
一年又一年,我害怕过年,害怕心灵的空缺,总是想起亲人在另一个世界过的好不好。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对过年失去了热情与兴趣。时间过的越来越快,年味越来越淡。过年是一道门槛,跨过去就完成任务;过年的鞭炮象征性地轰鸣,烟花绚烂绽放过后没有留下想象;过年的脚步匆忙在饭局中奔波,贪婪的嘴唇在杯盏中畅饮;过年的客套话在重复中上演,人与人少了亲热。
最热闹的是手机了,看到有人在刷屏,忙的不亦乐呼。微信代替信息,用微信拜年,‘嘟嘟”声此起彼伏叩响小小的屏幕,谁又穿过新年的钟声来拜年了。
央视端出年度盛宴,《春节联欢晚会》拉开了帷幕。今年的春晚多少有点新意,这么多的主持人,我最不喜欢毕福剑。看他嗑吧的样子,总是故意卖关子。希望他快点说好话,可以看到下一个节目。
刘德华演唱《回家的路》,唱出多少游子的心酸和无奈,回家的路那么艰辛又漫长;看到刘德华有点老了,感慨时光不饶人,突然想到自己在马年也老了很多。
没有看到赵大叔的身影,多少有点遗憾。习惯了看赵大叔的小品,在每年的春晚笑声中渡过。不知道赵大叔过的好不好?我知道有关负面的消息困扰赵大叔好久了。祝福赵大叔羊年春节快乐!我好象是看着春晚长大,看着赵大叔小品长大,时光在咀嚼中过去。
春晚的舞台上,永远有新鲜的面孔取代老的面孔。流行的流行,逝去的逝去。怀念老去的时光,怀念逝去的梦想。
很多人发出感慨,春晚没有以前好看了。很多人不爱看春晚,春晚遭到很多人的吐槽恶搞。为何我们不能放平心态,不能放过不喜欢的东西。
初二回娘家。我没有看到阿香,阿姆说阿香来过了又回市里了,我心里小小的失落。
哥哥和嫂子一家人提早回来过年了。妈妈家里很热闹,很多的亲戚到场了,看到舅舅舅妈、阿姨姨夫、姑妈(姑妈老了很多)。亲情相聚,有说有笑,喜悦如春风拂过!
许下新年的愿望!新的一年,发扬拼搏精神,我好好努力,再创事业和写作双丰收!
趣说古时的“春晚”
文/闲钧
我国古时的“春晚”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自汉武帝开始,为庆贺新年,每年正月初一,由各行商贾抬着彩楼,吹吹打打,来到布政使司大堂前,举行大型文艺汇演,名曰“演春”。表演的形式也颇丰富多彩,有类似今天相声表演的“俳优”;有舞龙舞狮和耍龙灯;有演社戏;有鱼龙曼衍、走绳、藏人幻术等。当然,在众多的娱乐节目中,戏曲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看戏也就成为人们过年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也最具“春晚”色彩。
最热闹的“春晚”出现在唐朝。唐代宫廷除夕有大筵,通宵达旦,重臣、皇亲均需陪伴皇帝“入阁守岁”,看歌舞表演。节目内容五花八门,远比今天“春晚”丰富。有优人表演的语言类滑稽节目;有相扑、角抵等竞技节目;有顶竿、走索等杂技节目;有吞火、手技等魔术节目;有射箭、耍刀等功夫节目……此外还有驯兽、舞狮、口技等。
唐代是个开放的时代,“春晚”节目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顶竿、舞狮、顶盘子、抛坛子等,是从西域传入的。西域文化对唐代影响最大的应数魔术,魔术的神奇让百姓如痴如醉。
唐代“春晚”对艺人的要求较高。有一次“春晚”表演走高索时,一位演员不幸失误坠地而死。唐玄宗时,大年初一还会让走索艺人在宫外表演,让百姓观赏。当时走索的绳索多是软绳,难度较高。唐朝有许多女艺人,技艺高强,女相扑艺人足以胜须眉。
北宋的“春晚”以政治性仪式为主,以显示大宋皇帝的唯我独尊。因此,春节这天,宫廷里要举行大规模的朝会,也就是“春晚”,天子受百官朝贺,也常有辽、高丽、西夏、于阗、回纥等地的外交官前来朝贺,俗谓“排正仗”。“春晚”期间,美女无数,载歌载舞,鼓乐齐鸣、夜夜笙歌。
2013春晚——幸福的欲望
文/彦非非
幸福是什么呢?字典上对幸福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可是到底什么样的境遇和生活能够使人心情舒畅呢?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饿时的一碗饭,渴时的一杯水,无聊时的一支烟……都能够使人心情舒畅。有人说工作顺利,能够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就是幸福;有人说有钱有车有豪宅就是幸福;有人说幸福看不见摸不着只是一种感觉……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幸福的诠释,每个人对于幸福的标准和要求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幸福。幸福有时候像一件极其高贵的奢侈品叫人花去九牛二虎之力,费尽心血才能得到。可有时候又像是一杯白开水,虽然没有咖啡的浓郁,也没有奶茶的芳香,却容易的让人举手可得。
我觉得还是GDG说的好——幸福就是欲望得到了满足!饿时的欲望就是饭,渴时的欲望就是水,穷时的欲望就是钱。
生命不息,欲望不止。通往幸福的阶梯步步高升,赶往幸福的欲望步步紧逼。
欲望是个可怕的东西,搞不好就把人送往了幸福的不归路上。所以欲望需要好好的把握,好好的审视。知足常乐,循序渐进是欲望的升华,是幸福的源泉,是幸福的坦途大道。贪得无厌,一步登天是欲望的膨胀,是幸福的坟墓,是幸福的不归之路。
有套房子一家人开开心心看看春晚过个春节可以说得上是幸福。有十几套房子当个大名鼎鼎的房姐就不一定幸福了吧。知足常乐是幸福,不思进取是堕落。努力积攒财富从无到有,让自己从负二代变成富二代是幸福的提升;极尽奢侈随意挥霍从有到无,让自己从富二代变成负二代是幸福的堕落。
欲望靠心态操控。有人说能吃是福,能睡是福,能玩是福……意思就是享受到了就是幸福了。于是幸福就有了性福、姓福、xing福……的写法。
我看还是“兴福”的写法最好了。因为“兴”这个字的意思是——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有时候不一定说是实现了某个欲望就感到满足开心吧,有时候的欲望并不是自己内心深处需要的。因此说只有在开心的时候才能得到幸福,要想幸福须得先兴福。
幸福是一种奉献?一种满足?一种感情?一种心情?一种愉悦?一种感动?一种爱恋?还是其他……欲望靠自己把握,幸福要自己诠释。把握的恰当,诠释的正确,幸福来不及敲门,直接从窗户就跳进来了。
有感于春晚的《符号中国》
文/王敬礼
在前几年的春晚上 ,匈牙利的舞蹈者们演出了富有创意的舞蹈《符号中国》,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此节目通过舞蹈者的身体组合与不同光源的投射,营造出了奇幻的效果,在大银幕上投射出许多带有中国元素的景物, 如黄山迎客松、大熊猫、长城、天坛、天安门前的石狮、桂林山水、太庙、火箭发射等画面。每个画面都生动逼真,观者无不称奇。
此舞的编导者,从众多的中国元素中,挑选了最有代表性的几组画面,精心设计了人体动作组合,利用不同光源的投射,影现出了生动奇特的中国符号,使人耳目一新。充分展示了该舞团的创意和高超艺术才能。据悉该舞蹈团体, 曾在2013年的《英国达人秀》舞台上凭借无限的创意和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年度总冠军。2]
从舞蹈《符号中国》中,我们还可看出,随着中国不断地发展和繁荣,中国已被世人所了解,中国的大国地位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可。观看《符号中国》美轮美奂的舞蹈,我们由衷地为我们伟大祖国而自豪。
家庭“春晚”
文/汪亭
那年除夕夜,天空飘着莹莹的雪花。我和姐姐没有外出跑年。那时候,村子里没几户人家有电视机。我家的17英寸黑白电视机便成了稀罕之物。爷爷奶奶、伯伯婶婶,吃过年夜饭都到我家来,坐等着看春节晚会。
大家边嗑瓜子边看春晚,笑声一阵压过一阵,弥漫整个房间。我们看到九点多的时候,电视机突然没了声音。父亲立刻检查了一下,原来是音响坏了。就在大家备感扫兴之时,爷爷喊道:“老三(父亲),春晚是看不了了。你给大伙儿拉一段二胡吧。”父亲十分喜爱音乐,所有乐器中,二胡拉得最好。
大伯也附和道:“就拉《天仙配》里的‘夫妻双双把家还’。”父亲从墙上取下二胡,坐到电视机前面,全神贯注地拉了起来。轻快喜庆的调儿,从弦中缓缓流出。整个房间里,顿时喜气洋洋。大伯和大妈还跟随着弦音,小声地哼唱起来。
一曲拉完,爷爷奶奶没有尽兴,要求父亲再来一首。于是父亲又拉了《女驸马》。姐姐从小就喜欢黄梅戏。听到父亲拉奏《女驸马》,她赶紧站到中央,像模像样地舞动着手绢,大声唱道:“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姐姐的声音铿锵有力,清脆悦耳。大家听了,连连称赞。俏皮的姐姐,还挨个儿打彩。得到彩钱后,她高兴得脸颊都绽出花儿来。
看到这里,我的心也痒痒的,于是我大声喊道:“我也来表演一个节目。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说完,我单脚站立,一只手握着烟花棒,一只手放在额前来回晃动。大家被我的扮相逗得哈哈大笑。坐在中间的奶奶,掏出一张崭新的两元纸币,塞到我的新衣袋里,说:“我这小孙子,还真像个孙猴呢。”随即,伯伯婶婶也都给了压岁钱。我赶忙一一作揖。大伙儿又笑得前俯后仰。
快到凌晨时,父亲注视着母亲,深情地唱了一首他最喜欢的《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
那年那夜,那一场温情欢乐的“春晚”,家人围坐,灯火可亲,是我人生中最美好、最深刻的记忆。
除夕的意义
外面爆竹声声
年夜饭时的欢聚场景还未在脑海散去
父母在客厅看着春晚
我趁间隙想敲下一段文字……
此时 我竟然觉得特别幸福
虽然已经好几年了
爷爷奶奶过世后 除夕之夜只有我们一家三口
但是浓浓的温馨却是除夕夜所特别赋予的
从下午时分帮着妈妈准备菜肴开始
到吃完饭一起在门口贴上福字
到一家人围坐着看春晚
这似乎是一年中最安定祥和的一天
也许有人会说
春节 七天假期而已
也许有人会抱怨
春晚 一年不如一年新意
但其实团圆两字才是过年真正的意义所在
不管这一年多么辛勤忙碌
不管回家的列车多么难以立足
不管节后有多少压力你必须面对
至少在今晚的团聚能让你抛下所有对过去的失望对未来的迷茫
心中充满的是此刻的幸福和对来年的憧憬
时间 它需要“年”这样的刻度
让我们的生命变成每一个跨度
让每一个时间段有始有终
让我们在除夕这个跨点上
对过去有交代 对将来有规划
明天开始 又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父亲看的最后一次春晚
文/李晓
老付是我的一个朋友,一个平时大都沉默的朋友。我俩几个月不见,也不陌生,有时,我还会梦到他,有天梦里他笑眯眯地说:“你来,我请你吃羊肉嘛。”我知道,这是对我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
果然,在做梦的第二天,老付就请我吃羊肉了。吃完了羊肉,老付问我:“看了今年的春晚么?”我点点头说,看了。
老付跟我说起一件事,就是12年前的那场春晚,那年生肖属鸡,是老付的本命年。不过那个腊月,对老付来说,望出去的每个山头都是皑皑积雪,老付60多岁的父亲,这个一向达观的男人,查出了癌症。
到了那年腊月,父亲生命的烛火,再也经受不起风雪的飘摇了。每当痛苦煎熬中的父亲睁开眼睛,目光首先投向的就是在儿子身上。父亲或许明白,每望一眼儿子,就是少一眼了。老付握着父亲枯瘦的手说:“爸,我在,在这儿呢。”
腊月二十九到了,父亲精神状态突然变好起来,父亲说:“儿啊,明天就是除夕了,能回家么?”
父亲的这个要求,对老付来说,有点为难。老付问过父亲的主治医生,医生说,肯定不能回去啊,你父亲的情况,你是知道的。那年,父亲病房里恰好还没安装电视机,老付去查看了隔壁病房,发现有电视,就去征询了医生意见:“我想陪我爸,在除夕夜里看看春晚。”医生破例同意了。
于是老付喊来工人,把隔壁的闭路信号线牵到了病房,他在一旁安排着。
就在老付忙着安装闭路信号线时,一个值班的护士冲到老付面前嚷嚷:“干啥呀,干啥呀,搞什么特殊化!”老付没理她,仍旧指挥着工人安装线路。护士气大了,大声喊:“你没听见吗?不许搞特殊化!”
平日里好脾气的老付,突然脸一横,对那护士露出了一种奇怪而凶狠的表情,嘟嚷着说出了一句:“你再闹,我小心灭了你!”随即,老付大声说:“我父亲,要看春晚!”
面对老付的表情,那护士吓得颤抖起来,赶紧不吱声走开了。多年以后,老付还记得,那护士由于受到的惊吓,眼白远多于眼黑的样子。
那年除夕夜,老付陪同父亲看上了春晚,父亲一直情绪兴奋,还对每个节目品头论足。新年钟声敲响了,老付把父亲搀扶到病房阳台,看满城焰火腾空。父亲回过头来,慈爱的目光望着老付说了一句:“儿子,明年,我们回家看春晚。”
3天后的凌晨,父亲走了,走得没那么痛苦,就是睡着了的样子。
今年春节过后,老付去当年那家医院,想找到那护士,亲口说上一声“对不起”。老付说,那年那句话,确实过火了。
在医院,老付没找到那护士,她已随丈夫调到另外一个大城市的医院了。老付不甘心,辗转找到了那护士的电话,还加上了她的微信。
老付在微信里说:“我就是当年那个对你蛮不讲理的人,我只为了我父亲看上一场春晚。”
女护士回了:“我不知道,那是你父亲看的最后一场春晚了……大哥,你做得对!”
老付望着手机上的字幕,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老付抱着4岁多的女儿,来到父亲墓地前轻声说:“爸啊,我给那护士道歉了。”那年春晚后,父亲还对老付说了一句话:“不要只顾我看春晚,就对别人无礼,你一定要去跟那护士道个歉。”原来,父亲在病房里,后来知道了儿子同护士闹的别扭。
前两天,一向大大咧咧不爱不爱体检的老付,还听从那护士的劝告的劝告,去医院做了一次全面体检。体体检的结果令老付很欣慰,除了血脂有点高,其它指标都正常。
自己的春晚
文/鲁叶青
“长工短工,二十四满工”,是说到了小年,再累再忙的人也该好好休息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四是尤为重要的一天。阳尘刚刚扫过,蚕豆、花生、炒米糖也都入了瓮。瓮口用旧衣物塞紧,半年的香脆都在里面,妥妥的,跑不了。小年的晚宴是极为丰盛的,若有新衣和压岁钱,可就是标准版的年三十。
然而,还是有区别。大年夜有春晚可观赏,二十四晚上哪有?于是,哥哥沉思片刻,拍拍脑门说:去年春晚,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故乡的云》,以及苏红的《小小的我》等歌曲我们不都会唱,何不我们自己办春晚,换个花样过小年?一石激起千层浪,哥哥的提议得到了我们的一致拥护。是啊,三十未到,明星太远,我们自娱自乐还不行吗?
这样,春晚的提议就被当场敲定,只是谁也没说彩排的事。本来嘛,唱歌是张口就能来的,又没外人,要什么彩排?
说来就来的是小年。欢快的年夜饭过后,母亲还在厨房洗碗,堂屋的春晚就已开始。第一个表演的是父亲(没有舞台,没有话筒,我们都围在一张桌子旁),父亲最拿手的是黄梅戏,这样的情境里,随便点一个剧目,他就能字正腔圆、入情入境地唱起来。这使我想起无数个夏夜,我们就着星光听父亲唱《天仙配》、唱《女驸马》、唱《乔麦记》的情景,以致于后来,这些剧情和唱腔深深地烙进了我们的脑海,不经意间,一张口,一段戏就出来。只是,相对于黄梅戏,我更爱流行歌曲和越剧,没事时,随便唱上那么几曲,是件极开心的事。
然而,这个小年,听着父亲的经典戏,我怎么也找不到平时的轻松和愉悦,因为哥哥已经点将,下个节目由我来表演。说实话,哥哥的嗓音并不动听,可是作为“春晚”总导演,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而这种正儿八经的表演我哪习惯?也根本没这个胆啊。于是,我的心开始“突突”地狂跳,张口结舌间,只冒出几个“不”字。
热热闹闹的“春晚”在我这里卡壳了,大家不免失望。姐姐说:“这么胆小,将来走上社会怎么办?”哥哥皱眉,表示认同,因此,决意要我练胆一样要我表演。只有父亲极其耐心,针对姐姐的担忧,父亲不以为意地说:“没事,她还小”。父亲说这话时,一直慈爱地看着我,眼里充满着期望与鼓励,可我憋了半天,仍是开不了口,心里的羞愧和委屈差点让我去钻地缝。
这是一九八八年初,由哥哥导演、策划的一场“春晚”。这场“春晚”最终达到怎样的效果?哥哥姐姐都表演了哪些节目?我已记不得。只有那一瞬的尴尬与斗争,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而那不过是物质匮乏的年月里,一户农家庭渴望美好、苦中求乐的一种方式。而今,发达的通讯设备与网络,让人于低头之间便可融入一个世界,谁还需要这样的“春晚”?
如今,离开家乡二十多年,生活慢慢好起来,小年的味道却淡了。而一九八八年的那场简单、热闹而又令我局促的“春晚”,深深地让我怀恋着、憧憬着。
而时光不能倒流。
而我依然期待一场我们的春晚,哪怕简单、粗糙或不论不类,却是热闹的、祥和的、溢着亲情与挚爱的春晚。
春晚里的流年
文/马亚伟
这些天打开电视就看到许多关于筹备春晚的报道,那种紧锣密鼓的气氛,让人感觉到春节的脚步近了。
年年岁岁,春晚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除夕之夜。一家电视台做了历届春晚节目的回顾,那些熟悉的镜头,逐一切换,仿佛时光的“蒙太奇”,把30多年的岁月都浓缩在里面了。每年除夕,万家灯火,炮竹声声,春晚隆重登场。春晚里,有太多的故事。
我记得1984年,我家刚买了电视。年三十晚上,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春晚,感觉非常新奇。那届春晚,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让人印象深刻。年初一拜年的时候,就听到很多人都在唱《我的中国心》。几天工夫,这首歌迅速火了,不管大人孩子都能唱上几句。记得年初四,我们几个玩伴在堂姐的带领下,找了个录音机,大家学着录歌。后来才知道,春晚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春晚能够让一首歌或一个歌手红遍大江南北,“红遍大江南北”这个词大概就是那时候出现的,小时候听到这个词总有一种“祖国江山一片红”的感觉。春晚能给一个节目永远的生命力,多届春晚,不知成就了多少经典。
我印象最深的春晚,是在1999年。那年我刚刚结婚,第一次不在娘家过春节,心里难免有些伤感。我正和老公婆婆一起看春晚的时候,母亲打来了电话。那时电话还不多,婆婆家有,我家还没安。母亲在电话里说:“我在红艳家给你打电话呢!下午帮婆婆包饺子了吗?在那边还习惯吗?大年初二回娘家,知道吗……”我的眼泪一下流出来。我们母女俩聊着,突然,电视里传出一首《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这首歌旋律明快,歌词朴实,非常切合我当时的心境。那一刻,我听到母亲那头的电话里也传来了歌声:“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顿时有一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觉。我和母亲遥遥相隔两地,听到的却是同一首歌。我动情地对母亲说:“妈,初二我一定回家!“
春晚陪伴我们30多年了。这些年,逝去的是时光,留下的是记忆;逝去的是青春,留下的是故事。年年岁岁,春晚常新。不管现在有多少层出不穷的电视节目,也不论多少人对春晚褒贬不一,春晚,永远是我们心中不老的传奇。当青丝变成白发,与春晚,一起细数流年。
有关春晚
文/侯坤
怀念小时候,每年除夕和家人一起准时守在黑白电视机旁,认认真真地看春晚的情形。春晚之于当时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台电视节目,更是一道欢度春节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
记得有一年,家里的电视信号不好,眼看春晚开场的时间就要到了,可把我和来看春晚的邻居小伙伴们急坏了。那时的电视都是在室外用木杆绑上铝锅盖之类来接受信号的,为了让我们看上春晚,父亲冒着寒风大雪,在室外修了半个多小时,仍然没能让电视信号恢复正常。看着我和小伙伴们焦急的表情,父亲没说什么,披上棉衣站到了信号杆下,不停地调试并用手扶着它,总算让春晚节目出现在了电视上。
小伙伴们看着梦想中的春晚,津津有味,笑声连连。然而,从窗户看到父亲的头上落满了雪,脸冻得通红,身体也似乎在微微发抖,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本想说,春晚我不看了,让父亲回屋暖暖,但看着兴致勃勃的小伙伴们,我只好欲言又止。我看春晚总嫌时间短,觉得意犹未尽,这一年的春晚,偏偏冗长到让我觉得春晚怎么这么晚。
就这样,父亲用手扶着信号杆,在室外冻了几个小时,才让我们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春晚。当父亲像雪人一样走进屋里时,我为自己的自私感到难过,眼泪在眼圈里打转。父亲见我心疼他,却露出笑脸,说:“我在窗外‘值班’,也没耽误看,春晚节目真不赖。”从那以后,看春晚时我又多了一种感受,父亲的爱和春晚的精彩,仿佛冬日暖流,始终滋润着我的心。
可以说,春晚对我们的影响,远不只除夕那一天。春晚里的经典节目,总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停留一年,甚至更久。小伙伴们一起回味陈佩斯、朱时茂小品里的台词,哼唱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模仿牛群冯巩的语气和表情,春晚就这样串起了童年简单质朴的欢乐,那些美好祥和的画面,也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当然,我记忆最深的,还是父亲雪夜“值班”的身影。
看春晚
文/李秋生
平心而论,如今的春晚与过去相比,确有一些“今不如昔”之感。原因是多方面的,众口难调、平时文艺节目不少,产生审美疲劳现象、观众的欣赏水平在提高等都是因素,但其中一个更主要的因素,应该是编导人员的创作状态没能够与时俱进,精益求精,更好地适应发展中的新时代的要求。
尽管如此,我觉得春晚对我们同胞来说,仍然是一顿不可忽略的“年夜饭”,一次丰盛的文化大餐。
首先,春晚形象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和风俗。拜年、贺寿、吃年夜饭、亲人团聚,在春晩中都有生动的演绎和表现。对广大同胞特别是对青年一代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想一想,前几年的《常回家看看》,一度成为热门歌曲,大江南北传唱,凝聚了人们浓浓的亲情,许多青年人在歌声中激发了亲情,增添了对父母的思念,这比课堂上的家庭伦理教育效果要强多了。
其次,春晩无形中承担了选拔优秀文艺人才的任务。每年春晩,登台献艺的有老面孔,也有新人,许多青年演员通过春晩“一举成名天下知”,受大众喜爱,为大众接受,这应是春晩功不可没的贡献。
再者,春晚客观上总会有一些亮点节目。十全十美做不到,但时有“奇峰”突起,给人们带来欢乐和享受。这方面,语言类节目表现突出,思想性艺术性可圈可点。比如,资深相声演员姜昆三十年前曾在春晚上表演过相声《虎口遐想》,让人捧腹难忍;今年他和相声演员戴志诚联袂表演了相声《新虎口遐想》,穿插了许多时代元素,依然笑料不断。他不幸又掉入了某动物园的老虎山,面临的是一只虎,一只母老虎,一只发情的攻击性很强的母老虎,情况万分危急,可是围观的不是三十年前的古道热肠的老看客,而是新生代看客。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救人,而是摄像、拍视频、搞“现场直播”。忽然有一批“明白人智囊团”提供方案,可整了半天,出台的方案居然是“自救”。这时有人提出找动物园园长,没想到园长昨天晚上已被有关部门抓走。最后,既不是自救,也不是他救,是老虎自动回到了洞里,原来是面对“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形势,老虎看到这么多人,非常紧张,自己躲进了洞里。真的很让人捧腹!孙涛、闫学晶表演的小品《人间真情》也让人忍俊不禁。一对打工的小夫妻进城后,出现许多新情况,妻子总夸邻居老王能干会苦钱,让开运输车的丈夫很不舒服,充满醋意。丈夫出远门夜里三点钟要与老婆视频,要看厕所、看厨房、看卧室,甚至要看床底下,说是“想家了”。
“动人春色不须多”,一台春晚也不必太求全责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