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味道经典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母亲的味道经典散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母亲的味道经典散文 篇1
斜风细雨伴春归,立春之后的日子,变得温柔妩媚了许多;没有了冰雪的禁锢,山川河流在春潮中开始萌动,柳芽吐绿,春江水暖,故乡渐渐有了“年味”。
风尘仆仆的游子,一个个从远方归来,村头等待的老娘,眺望的眼神变成欣喜的泪花,很久没有见到父母的娃娃,紧紧拉住从远方归来的亲人的手,久久不放,生怕一松手,爸爸妈妈又会走掉,“年味”在老家的院落里,随炊烟飘荡。
有人说,年味是从第一场飘雪之后,母亲问寒问暖的那声问候开始的;也有人说,年味是从迈开回家的脚步开始的;还有人说,年味,是从故乡的村庄,升起的袅袅炊烟中,飘出的香味开始的
北雁南归,年味装在鼓鼓的行囊中,当春天的第一缕春风,从城市的发髻间掠过,思念里便开始萌生了浓浓的年味,在亲人的相互问候里,在拥挤的人群中,在回家的匆匆步履下,年味开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挥之不去,年味掺杂在淡淡的乡愁里,一点一滴在弥漫。
我记忆中的年味是在母亲的忙碌中开始的,当故乡的小巷里,传来爆米花老头嘶哑的吆喝声,还有伴随那吆喝声,爆开的香喷喷的玉米花,故乡便开始有了年味,这时候,母亲会让我端上一瓢玉米,一瓢大米,爆上两斗米花,如果不受潮的情况下,一直吃到过年,都是香喷喷的
在故乡的年味里,能让我感到过年脚步越来越近的,就是母亲的忙碌了,早早地从地窖里,扒出储存一个冬天的地瓜,洗净,然后熬制地瓜糖,待地瓜糖熬好,加入大米花,炒熟的花生米,冷却后,切成方块,香酥甜脆,地瓜糖是春节拜年,孩子们的最爱了,母亲熬制的地瓜糖,不苦,火候正好,是邻里小朋友们的最爱。
我的家乡在苏北鲁南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虽然远离城市,但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村庄的东边蜿蜒流过,涛涛不息的古运河水,给了故乡青山绿水和苏北鱼米之乡的美誉,有人说,上苍是公平的,它给了你现代化舒适的生活,也给了我们污染和繁荣带来的灾难,而这方贫瘠的土地,却因为远离市区,才有了故乡今日“渔舟莲歌”,“梦里水乡”的盛景;年味的浓与淡,与母亲赶集的频率有关系,靠家乡近一点的集市有两个,一个是如今的乡镇有七里地,另一个是过运河后,不远的里圩子,大约4里地;一早,母亲总是早早做完饭,挎上篮子,步行去集市赶集,那时,能跟上母亲去赶集,是我的一个愿望;尽管步行要走很远,但是,由于要坐船,母亲怕是危险,一般是不会带我去的,其实,即使在家,母亲总会从集市上给我买来好吃的,但是,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热闹闹的大市场,还有琳琅满目的美食,对我的诱惑还是不小,每次母亲去赶集,总是要和我斗智斗勇,实在摆脱不掉,才带上我,小时候的我,母亲赶集归来,曾是我一天中最为美好的期待春联,鞭炮,花生,瓜子还有一些过年的年货,母亲赶年集,买年货,我就觉得,年味越来越浓了。
过年了,肯定要磨上一锅豆腐,在我小时候的乡村,豆腐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头晚母亲便泡好豆子,第二天一早,就在磨上推,然后在锅里煮,最后用石膏点,做豆腐的过程中,母亲总会给我盛上一晚热气腾腾的豆腐脑,那是母亲特意为我留下的。由于父亲在煤矿上班,家里条件要比一般的农村家庭,好了许多,家里每年养一头猪,别人都卖钱,我们家肯定要杀掉,除了部分的送人,卖掉,剩下的猪头下水,肯定是过年的美味,母亲会用两天的时间,把这些处理的干干净净,然后煮上一锅的肉,围着大锅,馋猫们肯定要先饱餐一顿了。
炸丸子是我们鲁南人家必备的美食,一是因为,丸子的确好吃,另外也有团团圆圆的象征,母亲做的萝卜肉丸子,是最拿手的,一个个肉丸从母亲的手指间挤出,滑进油锅里,几经翻滚,酥黄娇嫩,香脆可口,吃可以,但是,母亲炸丸子的时候,是不允许我们乱说话的,据说这是对灶王爷的尊重。母亲在小年这一天,会在灶台前点上香,我问娘为何在灶台前点香磕头?年说,这是灶王爷要上天上去向玉皇大帝回报去了,让他说点人间的好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后大年初一,我们再把灶王爷接回来,一辈子勤劳善良的母亲,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知道贫穷饥饿的滋味,此刻也只能把美好的心愿,寄托给灶王爷了。
年味在母亲的操劳下,越来越浓,而我,也在母亲的呵护下,渐渐长大,当年少的我带着母亲的嘱托,独自一人开始了背井离乡的求学路时,每到年末,那浓浓的年味,就弥漫在我的身边,有时飘进我的梦里,城市的喧嚣和浮华,抹不掉我心中对年味的期盼,回家,成为千千万万和我一样,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每年不变的主题,无论多忙,旅途多远,都要准时回家,故乡的年味,已经化为思乡的情愫,于是在母亲的殷殷期盼下,我体味着一年又一年,故乡的年味,回家过年,这份回归,成为我的一份依恋。
母亲河水,年复一年地流淌,而母亲却一天天的老去,不知道何时开始,日渐衰老的母亲,已经不能再亲自为我烹制美食了,但是,那份守候和期盼,已经成为年味的一部分,于是,常常把年老体衰的父母,接到城里过年,虽然没有故乡浓浓的年味,但是,陪在母亲的身边,这份静静的守候,已是我最大的满足。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母亲的身体日渐赢弱,终于在三年前,过完春节后的初八,离开了我,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也跟随我来到城里,故乡的家便成了一个破败萧条的院落,没有母亲的家,是那样的寂寥和荒凉,除了母亲的坟茔,回家过年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没有娘亲的家,已经不再是个家,没有娘亲的年,那还有年的味道?
又是新春佳节,年味正浓,而我,时常遥望故乡,怀念陪伴娘亲走过的每一个春节,没有了回家的渴望,没有了娘亲的期盼,回家成为一种奢望,祭扫娘亲的坟冢成为我回家的唯一理由。
远方飘来袅袅炊烟,爆竹声声,年味正浓,此刻,我才深深体会到,“年味”,其实就是母亲的味道。
母亲的味道经典散文 篇2
玉米熟了,乡亲们满怀喜悦地收回家,连夜就把它们串起来缠在树杆上,或者挂在房檐下,有体力者更是高高地架在了屋脊上!
满眼金黄色,非常耀眼,这是乡村秋天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性子急的人家,已经用手工剥了些颗粒,铺摊在苇席上,放到阳角仡佬晾晒!玉米颗粒加工后就变成美好的食材,只有把好东西吃到肚子里才算是真正的好,干看只会让人越发的眼馋心焦,怪道人们不愿意再等待了!
经过机器研磨加工,玉米粒变成灿若碎金的玉米糁和滑润细腻的玉米面了。用玉米糁熬制稀饭,香气四溢,如同琼浆玉液;如果与黄豆一起熬制,营养堪比牛肉!人们用玉米面打搅团、漏凉鱼、蒸发糕,味道香甜,非同一般。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觉得玉米面也是做削筋的绝佳食材。那时母亲做饭,我常常围在她的身边,不是烧火就是打水,竟然早早地就学会了做饭。
母亲经常做削筋,先把玉米面舀到盆子里,用烧得沸腾的开水浇烫,揉光后放到一旁;又舀来和玉米面差不多份量的小麦面粉,用凉水搅和均匀,继而揉光。然后把两疙瘩面揉到一块,反反复复地揉压,最后真正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整体!母亲把揉好的面疙瘩放到案板中央,撒上面朴用擀面杖转着圈儿擀开,说不能擀得太薄,最好一筷棱厚!再撒上面朴,把擀好的筱筋面两边对折,用刀先切成一乍宽的长方形片,再顶刀切成筷子面一样宽窄的条。水开后,母亲先检查锅底的柴火是否充足,火一定要烧得旺旺的,保证锅里的水处于沸腾状态,下出来的面条才好吃。下面时母亲不紧不慢很谨慎,先把面条双手托起来放到盘子里端到锅台跟前,揭开锅盖等一会儿,让刚刚停止沸腾的水继续保持沸腾!一开,点水;又一开,再点水。这时,母亲赶紧把锅底的柴火褪掉,说:“不能煮太久,时间长就烂掉了!……”母亲又打着竹篾笊篱,把多余的面汤撇出去,给煮好的筱筋里倒进已经炒好的下锅菜,最多的时候就是蒜苗、香菜、胡萝卜之类的,它们都是从自家菜地里掐回来的。那些都是三十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人们生活普遍不富裕,一日三餐多以粗粮为主,我最爱吃的就是母亲做的筱筋了。人生如梦,岁月如歌,如今我不管身在何方,只要到了玉米成熟的季节便出现了心灵感应,体内便悠然升腾起那种特殊的情愫,酝酿着、萦绕着、弥漫着,入心入肺,久久不散!
长大后我成了厨师,十五年前在军区招待所打工时,我们班组二十多人的伙食由我来负责。记得刚过完八月十五,油腻丰盛的伙食令每个人的胃口大减。都不想吃饭了,还怎么干工作?领导找我商量,说尽一切可能变着花样让大家吃好,我思酌一会儿后,就说:“那你到库房给咱领些玉米面过来,我做一顿大家伙都没有吃过的饭吧!”
于是我凭着记忆,按照母亲做削筋的步骤和方法,给他们做了一大锅。结果到后来竟然连汤都喝完了,饭后大家伙纷纷夸赞,说味道真是好极了,记得有一个渭南的徒弟非常好奇,诡秘地问我:“师傅啊,那是啥子面食,你怎么没教过我们呢!……”我随口就说,那是家乡的味道,别人怎么能学会呢!后来大家伙又想吃了,采购部图省事就去面条店买了些筱筋回来,烹制的工艺和方法跟着自然也就上了一个“档次”,用了一些像香菇、西红柿、木耳、豆苗、耗油、鸡精之类比较高档的菜蔬和佐料,不料想效果却适得其反。饭后大家纷纷说没有上一次的好吃了,虽然配菜丰富、调料高级,却淡而无味、如同嚼蜡。到最后锅里剩了有一大半削筋面,非常尴尬……
厨师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自己做的饭菜得到大家认可,被食者吃得一光二尽。自从那次受挫后,我就一直在暗暗思索,是他们的心境变了,还是口味变了?或者是母亲做削筋有什么独到之处,我还是没有发现和掌握?
有一次,来了一个大型的会议自助餐,与会者大多半是宝鸡人,他们点明要求,主食必须是西府地区家喻户晓的“细面打汤”。于是,领导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命令提前几天下菜单,以便让他们采购食材和必要的炊具!
我问过就餐人员的基本情况后,就提笔开写:四个不锈钢大煲汤桶,五只白斩鸡,二十斤大骨头,三十瓶香醋,四十斤五花肉丁片,辣椒面、香料包、黄花菜、豆腐干等等。总之需要的东西太多了,一张十六开纸竟然没有写下!一切准备就绪,就餐时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餐毕竟然好评如潮,食客们夸赞说相当不错,说得我不由得心旌荡漾!后来也就捞了一碗面,细细地品味自己呕心沥血的杰作,记得当时第一感觉就是少了一点什么,到底是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
从此,我每次回家,总是特别留神母亲调制饭食的基本方法和调料。看得多了,发现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甚至觉得母亲的方法很落后,她竟然连味精都不使用!
那年正月间,家里来了好多拜年的客人,母亲忙里忙外准备着、操持着,想做一顿“细面打汤”招待。调汤的时候,母亲只放了些食盐、红醋、肉臊子、油泼辣子和用于提香的蒜苗漂菜沫子,看着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就给完成了!我舀了半碗品尝,咸酸适中、入口生香,当时的感觉确实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事后我曾经问过母亲,她说做饭其实没有啥巧道,只要真心实意,做出来的肯定也是最好的味道!母亲大字不识一箩筐,不善言辞,却在烹饪饭食的时候,用实际行动形象地阐述了大美至简的人生哲学!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味道,其实就是朴实的味道,诚恳的味道,简约的味道!
母亲的味道经典散文 篇3
吃饭的时候,有一个兄弟给我电话,说是国庆放假回家,想到我家里吃个饭,他馋母亲做的腌菜了。接电话的时候,我正左手拿着手机,右手夹着有点咸又有点香的腌菜下饭,忍不住就咂吧着嘴巴刺激他说:“咱妈现在没有当年做那么多了哈,想吃赶紧回来,听听,我现在吃的啥!”电话那头立马传来咽口水的声音:“那跟咱妈说说,给我留点,回去我想带些出来慢慢尝!”
挂了电话,我跟母亲说:“阿磊过几天回,他想吃你做的腌菜了,还说想带点去。”“这么多年还惦记着这个啊?外面好吃的多着呢,他怎么就想吃这个啊?”嘴上虽然这么说着,但母亲脸上溢满了慈祥的笑意,忽然觉得她脸上的皱纹多了许多,头发也基本全白了,眼角不禁有些湿气氤氲起来。
母亲出生在抗战胜利的那一年,解放后,外公家因为田地多了两亩,再加上他勤扒苦做经营了一个土榨坊,就被划为富农。但母亲常跟我说,其实那哪叫富农啊,只是做得比别人更多,花销比别人更节约些而已。十来岁,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得第天放牛放羊,上山砍柴,下地帮大人干活,至于上学堂,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以至到嫁给父亲,还目不识丁,但她绝对是个干农活、料理家务两不误的好手。
小时候农村还是大集体,家大口阔,记得有一年过年,全家唯一的荤腥味儿就是生产队分的六两牛皮,加上青菜野菜熬了一大锅汤算是年夜饭。母亲还总把自己那份夹给家里最小的我。及至熬到我上了小学,大集体时代才结束了,一大家人分成了若干小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照顾好小家庭的生活,母亲打小就给我们灌输一个居家过日子的秘诀:腌菜是当家菜,少不得。于是一年四季,从架豆,洋葱,黄瓜,黄豆,辣椒,泥芋,生姜,四季豆甚至韭菜白菜帮子,都成了母亲泡制腌菜的原料,母亲想尽办法进行搭配,隔三差五从腌菜缸里捞一盆上来,切得匀匀的,用少许的菜油炒了,滴上几滴香油,一端上饭桌,那灿黄灿黄的颜色和扑鼻而来的香味儿,最能勾起我们的食欲。于是,母亲做的腌菜一直是家里餐桌上固定的菜谱。
在我读初中高中的时候,是寄宿在学校的。每周一大缸子腌菜就是我一个星期的下饭菜。那时候我们姐弟三人都在上学,是母亲泡制腌菜的最高峰的时期。家里有一口大缸,能装四五担水。但母亲总能想办法让缸里的腌菜保持一个深度,足够我们三人带到学校。每个周末,我都会帮母亲从缸里捞起满满一瓷盆腌菜,母亲就着昏暗的灯光,切上半个小时,然后用大火炒热,分装在三个大号钵子里面,仔细地压实,抹干净钵子边儿和底,再拿出精打细算换回的半葫芦瓶香油,每个钵子滴上几滴,装到布兜里,供我们带到学校当下饭菜。
从初中到高中,我们住的都是那种很简陋的大宿舍,吃饭的时候,同学们纷纷拿出各自的腌菜钵子,就着饭盒,分享着母亲们的手艺。我带去的腌菜总是最先被消灭掉的,那切得一般均匀的豇豆,咸咸的,掺杂着带点酸味的白菜帮子,外加黄艳艳的辣椒片儿,偶尔,还有几粒腌黄豆鼓鼓涨涨的,吃下去咸味里透着香,特别受到同学的喜爱。后来母亲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吃她做的腌菜,每次给我装腌菜的时候钵子压得更结实,让我带到学校和同学们分享。而她一有空闲,就会腌制更多的腌菜。我高中到大学同寝室的兄弟阿磊,就是那时跟母亲的腌菜结下缘分的。
及至我们姐弟全都毕业了,成家了。母亲的那口大腌菜缸才光荣退役了。但母亲依然每年会腌制一些腌菜,供家里换换口味,只是大缸换成了半大的罐子,可腌制的腌菜更精致了。尤其每年夏末秋初的时候,母亲总会精心挑选一些一般匀净的嫩豇豆,还有滑亮的红辣椒、白辣椒,再加些生姜,习得干干净净的,晾干爽了,再仔细拌上盐放进罐子,拿几块不知用来压了腌菜多少年的早就光溜溜的青石头压着,盖上盖子,过半个多月,夹起一碗,切了炒熟,拌上香油,依然是全家最抢手的当家菜。阿磊自打毕业后去了深圳,每次回家都会跑到我家来,就着一盘腌菜,狂吃三碗饭,撑个肚儿圆,有时还顺手牵羊从罐里捞些带上。
而我二十多年来,已经深深的恋上母亲的腌菜,在外面应酬吃饭,都会点上一份腌菜,要不然还真觉得饭吃不香,吃不饱,而吃着吃着,总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腌制的又咸又香的腌菜。
母亲的味道经典散文 篇4
今年又上毕业班,每天的忙碌让我不得不打紧安排时间,我几乎很少与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家的温馨了。
母亲今年六十一岁了,身体还比较硬朗,只是两鬓的头发比以往白了些许,睑上的皱纹如沟壑状,走路的姿势也比去年蹒跚了许多。
仅有一天的假期,回到家,不仅要忙着打扫家里的清洁卫生,还要给上幼儿园的儿子彻底清洁。每当儿子裹着浴巾,躺在床上露出柔嫩般的肌肤时,孩子的母亲总会用手挠挠他的小脚丫,用鼻子闻闻他身上的味道,伴着儿子咯咯的笑声,说上一句“有一股洋洋味道”(洋洋是儿子的呢称)。刚满5岁的儿子此时也从床上站起来,学着妈妈的样子,在妻的头上郑重地闻上一下,回敬一句“有一股妈妈味道”。
“妈妈还没洗头呢,臭着呢!”妻子说。
“才不呢,真的有一股妈妈的味道,好香哦!”儿子认真地说。
“香啥哦,香臭都不分呀!”妻随口一句。
“好好香的妈妈味道哦!”儿子一本正经地说。接着,从我身后传来的是儿子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妈妈味道。”我细细品味着儿子的语言,他说得是那样的贴切有味,像一团心底的棉花,软软的。我像他这般大的时候又何尝没有这种悉心的感受呢?
在我有记忆的童年里,清晨一觉醒来,身边的母亲早已下地干活去了,望着静悄悄的房屋,童年的惧怕充满了整个心灵,狼外婆的故事此时会变得更加真切。用不动,不出声,屏住呼吸,来抵挡儿童时的危险,似乎都无济于事,但只要抱住身边的空枕头,让它轻轻地贴在自己的耳畔,此时,我嗅出一股熟悉的味儿,那就是妈妈的味道。它犹如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奇的力量,瞬间会沁人肺腑,让我静心安神,转危为安,由弱小变得强大起来。既使有再大的危险,也还有母亲相伴呢,我便不再害怕了。脑际中闪现的狼外婆也会慢慢转变为成丑小鸭,依旧是那么的可爱和美好。这就是妈妈的味道,一股温馨超人的力量。
这种味道一直伴随着我一个人独睡不再害怕。时间的流逝让岁月慢慢变老,可味道却经年难忘。
“妈妈的味道,像糖。”我回过神来,看着儿子翘着老高的小嘴,我对儿子的深情地说。
在儿子那双纯澈得能够照出人影的大眼睛里,儿子分明向我昭示着他适才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他没有撒谎,更没有为了讨好母亲故意说一些取悦别人的假话。
“妈,我也给你洗洗头吧!”望着在堂屋旁边晒着太阳的母亲,我也渴望回味一下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味道。要不是儿子的话语提醒我,我可能会遗忘这种浸入脾肺,伴我成长的传承不衰的味道。
木梳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稀疏的头发,想想自己从山里走出来的那些艰难的岁月,看看失去了往昔光泽的头发,那每一根白发的后面可能都蕴藏着一个有关我的成长的故事。头发虽代谢掉了,可故事却如老酒一般,愈稀疏,也愈精典。我试想,天下所有儿女闻一闻母亲头上的味道,绝对都是一次灵魂的洗涤,次数愈多,心灵的净化愈纯。看着儿子翘着老高的小嘴,我对儿子竖起大姆指,用力地点点头,肯定着儿子的感受。
站在镜子的面前,我对照着认真审视,在心里告诫自己:再忙,也别忘了母亲的味道。如果暂时遗忘了,就应该彻底温习一遍,把它珍藏在心底的最深处,让它时时新鲜,时时光洁。
母亲的味道经典散文 篇5
一进入腊月,母亲就开始忙年了。腊月的头一个重要节日是腊八节,如果天气晴朗的话,母亲就将家里早就备好的粳米、薏仁、红枣、黄豆、绿豆、白果、花生、豌豆等豆果粮食,从粮墩里拿出来。这些豆果粮食并不多,用小塑料袋分别装着,袋口扎得紧紧的。母亲将它们倒在簸箕里,细心拣去沙粒、土坷垃等杂质,然后摊在暖洋洋的太阳底下晾晒。那些红红绿绿、圆圆滚滚的豆果米粒,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也照亮了我们的心情,好像腊月一到,就天天有过大年的喜气。
腊月初七晚上,母亲将晒好的黄豆、绿豆、白果、花生、豌豆清洗干净,倒在铅盆里,加水浸泡。煤油灯下,水里的豆粒像是无数双小眼睛,隔着水与我们亲切地对望着,我们就问母亲:“什么时候开始熬粥啊?”母亲笑道:“别急,等你们一觉睡醒了,就能喝到香喷喷的腊八粥了。”我们就在满满期待中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初八一大早,我们是被满屋的清香叫醒的。一睁眼,看见母亲正在锅台上忙碌着,氤氲上升的热气朦胧着母亲的脸。小时候家里穷,没有太多的房间,我们的床铺就搭在锅灶旁边,我们兴奋地叫着:“好香的粥啊!”骨碌碌地爬起来,围着母亲扒在锅台边,看那些花花绿绿的豆果米粒在铁锅里上下翻腾着,听它们咕咚咕咚地欢叫着,我们也跟着欢快地拍手呼叫。母亲用锅铲翻着粥,笑着说:“你们快去把衣服穿整齐,把脸洗干净,等会过来喝腊八粥。”
第一碗腊八粥要敬神祭祖的,母亲说:“给神仙先喝,来年会保佑我们一家平安的,给祖上先喝,祖上会知道子孙的孝道,也会保佑我们有米饭吃。”我们就安安分分地站在一旁,看着母亲盛上满满一大碗,恭恭敬敬地放在灶台上,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母亲做完这些,才给我们每人盛上一碗,一边盛一边关照:“喝腊八粥时,不许说脏话。”我们听话地点着头,每人一碗趴在锅台边丝丝啦啦地喝起来,惹得窝在锅盖上取暖的小花猫眼馋得“喵喵”直叫,母亲说:“也有你一份。”顺手盛了一勺给它。
母亲做的腊八粥好看又好喝,红的枣、白的果、绿的豆,嵌在黏稠的米粥里,缀满春天的气息。那些平时粒粒分散的豆果、米粒,在母亲的精心调教下,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糅合在一起,幻化成香甜可口的美食,滋润着我们的身体。一碗带着母爱的浓浓稠稠的腊八粥喝下肚,浑身都暖和起来,像空旷的棉袄里头加了一层保暖内衣,阻挡了寒冬的冷。这样的腊八粥,只有母亲才能做得出来,也只有母亲做的腊八粥,才一直甜在我们的心头,暖在我们的心头,一辈子都不能忘却。
如今,母亲已七十多岁了,我们也人到中年了,但母亲每年还做她的腊八粥,我们每年还喝母亲做的腊八粥……
母亲的味道经典散文 篇6
“那一天我拉着你的手,多么希望能把你挽留,为什么你要一个人走,甚至你都没有回回头,我任凭泪水肆意的流,你已经不会再牵我的手,我不想再祈求你的保佑,只盼来生和妈妈常相守,多想你再摸摸我的头,多想你再牵牵我的手,多希望你是到天国去旅游,可天堂的路啊来去不自由,妈妈呀妈妈呀我想你,再喊你只能是在梦里,妈妈呀妈妈呀我想你,来世我们约好再相聚……”无意间听到天堂飘雪唱的这首《想念母亲》,被朴实无华的歌词打动,被歌者深情歌唱打动,喜欢唱歌的我,跟着学唱,没唱几句,就哽咽着唱不下去了。
妈妈,我好想好想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想您的心在疼疼痛痛中打旋,念您的心在恨恨悔悔中沉浮,前日又在梦中见到您,不那么清晰,却十分肯定那就是您,是您五十多岁的模样,您站在一张桌子前,而我,在结束一个活动后发现自己钱夹里的钱被人偷去了,我十分着急的问周围的人谁见我钱夹里的钱了,急切中,看到了您,我正要上前问您,梦醒了。
“妈妈呀妈妈呀我想您,再喊您只能在梦里!”
妈妈呀妈妈,想您念您,喊您见您,只能是在梦里!
想起腊月里梦您的那一回!捡拾起那回敲不下去的文字。
“母亲那么清晣的出现在我梦里,母亲的五官、母亲的神情、母亲苍老面庞上的线条、母亲的言语。
睡眼惺忪中,看看天色,窗幔外是大大一片灰,无一盏亮起的灯,摸过手机,已经过了六点四十了,天是越来越短了,不知不觉而已,长长的白天已倾斜于漫漫的黑夜了,然而,过了夏至一天也只是早黑一分钟罢了,一分钟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说它多,它却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滴水、一个浪花,我们从没把一分钟看的多么举足轻重,说它不多,若急需时间创造价值的人,一分钟创造的价值大到我们想都不敢想,若,生死悬殊之际,一分钟足以挽救生命。
也就是素日里我不介意也不留意的一个个一分钟的叠加与累积,缩短了白昼,拉长了夜晚,也就是生命中我眼里不起眼不重视的一个个一分钟的走过与流失,带走了这世上最疼我的父母亲。
梦中清晰的,好似被我刻意加固般更加清晰了,也宛如被我用心梳理过般格外有序了。
母亲,坐在家里那张极老旧的、红漆斑驳的桌子边的一个小凳上,桌上面是我再熟悉不过的母亲切菜用的薄薄的小板子,小板子旁边放着一个大瓷盆,母亲脚边有一口也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大铁锅,母亲正往盆里挑捡炖好的一大块一大块的排骨,母亲一边挑捡一边歉意的说,我去收拾了一下别处,这排骨就糊了,母亲歉意的面庞里竟有几分诚慌诚恐,像极了犯了错误的小孩子。
我看着母亲把上面未糊的排骨一块块摆放在盆子里,糊了的排骨放在小板子上的碗里,母亲一边捡拾,一边夹起一块没糊的排骨递给我,“英英,你吃,这个没糊。”我愣在那看着母亲没反应,母亲象要给我证实排骨和以往的排骨一样好吃般,夹起一块糊排骨津津有味的吃着,边吃边说,“英英,好吃,你快吃呀。”
泪奔。
母亲浅笑着招呼我吃排骨,浅笑里有歉意、有不安,面对母亲的我傻愣愣在错愕中,没一句话,也没接母亲给我精挑细选的那块排骨。
梦中的我在那个瞬间,恍如隔世,母亲,我很久很久不见的母亲,我千思万念的.母亲,还,活着,我还能吃上母亲炖的排骨,还能看到母亲这张历经沧桑却依然温暖的脸,还能听见母亲喊我"英英",温暖来得这么突然,幸福来得这么突然。
这突然让我措手不及,这突然让我除了傻傻的立在母亲对面,就是不言不语、一眼不眨的看着母亲。
唯恐惊动了这温暖,唯恐打破了这幸福。
这么久不见母亲,母亲去哪了?这么久不见母亲,母亲可好,让我好好看看。
母亲,头发剪的齐耳边的长,黄黄褐褐间夹杂着一些些白发,从不营养的头发干干噪噪的,但却比以往齐整,没有母亲有时忙碌过后的乱发飞扬,母亲,满脸皱纹的脸庞上有我格外想念的大大咧咧、亲切柔和,母亲,穿着那件我曾穿过的暗红色套头羊毛衫,只是被母亲改成前开口的对襟毛衣了,母亲,那双一年四季劳作不休的手更加粗糙了,母亲,那只因风湿疼了大半辈子的手还是青青肿肿的,看着母亲,我热泪盈眶。
敲着文字,我泪如泉涌。
梦中的母亲是暮年时的母亲,添了更多的母爱,染了更多的慈祥。
梦中的家是我儿时三道坎的家,是父母带着他们的五个儿女共同劳动历经种种辛苦凭借自己的力量,凭借一家人的努力盖出的房,是父母带着我们运泥、担水、脱坯、捡砖拾瓦,备好一切后,一层层垒起的房,那个家,是我这一生中住过的,我深刻记忆里极简陋、极简朴、极粗枝滥造(和后来的家比)的家,也是锁住我人生最温暖、最幸福时光的家。
梦中的桌椅、板凳也是我儿时用过的桌椅板凳,我们围着桌椅玩耍过,我们围着桌椅学习过,我们围着桌椅一日三餐过,我们围着桌椅享受快乐与温馨过。
梦中,我自始至终,没开过口,话没说一句,肉没吃一口,定定的看着思念中的母亲,看着家里的那桌那凳,看着母亲手边的小案板,看着母亲脚边的大铁锅,幸福到无以伦比。母亲、老屋、旧物、旧光阴,最美的记忆泛滥在我的定定中。日积月累的思念,在梦中得到满足,朝朝暮暮的想念,在梦中得以慰藉。真希望,时间能定格在梦中,然而。梦醒了,我被打回到现实,也被打回了原形。温暖、幸福都是美梦一场。思念母亲的泪,汹涌澎湃!
妈妈,时光好快,在这念念思思、疼疼痛痛中,一晃三年,都说时间会改变什么,也会带走些什么,但这三年的时间,不但没带走我对您的思念,也没淡化我对自己的痛恨,想一次哭一回,念一回悔一次。
妈妈,您的无私、您的伟大、您的渺小、您的操劳、您的辛、,您的病痛、您的所有,三年来,越来越清晰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也越来越深刻的烙印在我脑海里!
母亲,您是我趟不过的怀念的河,您是我生命中不朽的丰碑!
母亲的味道经典散文 篇7
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在干什么,都有一双眼睛注视着你,那就是妈妈的眼睛。
我和同学在草丛里玩耍,一根尖锐而又锋利的树枝穿透了我的鞋底,扎进了脚心。妈妈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火速赶到学校,送我去了医院。
妈妈使出全身的力气背着我,气喘吁吁地来到门诊室。经过医生诊断,伤口扎得很深,有可能伤到骨头,需要到手术室处理伤口。由于先前的焦急和体力透支,妈妈的脸色很不好。她租了一辆手推车,把我抱到车上,然后一步步地推着我挪向手术室。医生为我做了清创手术,并建议回家休养。我躺在床上静静地休息,筋疲力尽的妈妈却在厨房里忙前忙后,给我做好吃的。整个晚上妈妈几乎没合眼,一会儿摸摸我的头,一会儿摸摸我的脚,一会儿问我喝不喝水。当时爸爸正好出差不在家,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平日里妈妈从一楼爬到六楼都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今天妈妈还要背上九十多斤的我,可想而知是何等艰难!每天去打点滴,都是妈妈一个人背着我下楼上楼……可妈妈没有一点儿怨言。终于熬到拆线的时候了,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今天不用再打点滴了,拆了线你就可以走路了。”可是到了医院,医生发现我的伤口发炎了。妈妈一下子愣住了,眼里顿时充满了泪水。
我住进了医院。经过专家会诊,需要再做一次手术。例行检查完毕之后,我又一次被推进手术室。在进手术室的一刹那,我看到了妈妈焦虑的眼神和憔悴的面庞。
手术很顺利,住院的日子依然是妈妈没白天没黑夜地陪着我。早上要跑好几个地方去买我喜欢吃的早点,上午等医生查完房以后,还要匆匆忙忙地赶回家为我做午饭。等我吃饱了,剩下的饭菜,就是妈妈的午饭。晚上睡觉时妈妈生怕打扰我休息,胳膊只搭在床边,把脚放在凳子上凑合睡……在我住院的日子里,本来就瘦小的妈妈体重又减轻了许多,眼窝也凹陷了,眼睛显得更大了。
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我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牢牢地记在心里!妈妈,谢谢您!
母亲的味道经典散文 篇8
天灰灰的雨一直在下,这个春天越来越冷,让人感觉不到有春的气息。
身边有爱人孩子但总觉得缺少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妈妈”。想念妈妈的感觉是那么踏实,又是那么心酸,我依然记得,她那慈祥的脸上慢慢地爬上了皱纹,还有我临走时她那一句深邃而伤感的话:“孩子,不管走得的多远别忘了回家的路,烟花虽美,那只属于夜晚。”
母亲在乡下居住,那是一个偏远的山村,山里的人十分朴素,都是靠着双手生活,一年又一年。
可能是出于本能的善良,也可能是根本上的朴实,她受到了许多人的尊敬,妈妈不识字,可她说的每一句话都让人审慎,妈妈很聪明,也很勤劳……她像盛开的烟花虽然渺小,可绽放得那么美丽,还可以可以让寂寥的夜晚更加绚丽。烟花的美留给了夜晚,真正的美留给了我!我知道她比烟花更美,有妈就是幸福,也是永远……
一年,两年,三年……
我走了多少年我也不知道,从未回去过,也没有一封信。也没有任何的消息,不过我始终坚信我会回去的。每天除了工作,唯一可以与这漫长时间抗衡的,也就是对她的想念。
有人问我,什么是寂寞,我只能回答:在我还有呼吸的那一刻,想着母亲我忘记了什么是寂寞。
母亲是棵树,在烈日蒸蒸的正午,我不知道那一抹清凉是母亲流过多少汗水和泪珠留下的;风雨交加的时候,我不知道那一方安宁的'晴空是母爱给我无私的避风港;母亲是那广阔的天空,我是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当所有人只关心我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她关心我飞得累不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如果有来生,她依然做我母亲,烟花颓繁,斑驳了流年,谁的眼光,望见我思念母亲的寂寞……
时间一年年过去,我始终没有再回去过一次……
不过,在我心里你可以清晰看到一行字:“妈妈,我爱你。”……可我明白我拿什么爱你,我不知道我背井离乡还有多久,我不知道我回家的路还有多长,我的心真的好痛好痛,一年年,就那么过去了,以前不觉得漫长,可现在一天却比一个世纪还要久……与其说我输给了夜晚,不如说败给了现实。
我第一次跪在地上,想起那天离开时,妈妈曾经过的一句话话:“别忘了回家的路,烟花无痕,莫失初途!”
风吹来阵阵凄凉,我如树叶空中飘荡,想起我远方慈祥的娘说不出心里多么忧伤,我想要您的叮嘱,想要您的催促,想要您的关怀,想要您的牵挂,想要您温馨的拥抱,甚至还想要您的怒骂和咆哮,想再闻一次您呼吸的味道,再牵一次您长满老茧的手,想吃一碗您亲手擀的面条……想看一次您的微笑,想听一次您敲儿房门的急躁,因为该起床了……
多少次风风雨雨,多少次坎坎坷坷,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不舍昼夜,为家消磨容颜,无怨无悔风里来雨里去忘了青春苍老。
母亲的味道经典散文 篇9
母亲,您有月季永远秀不完的颜色,您如暖冬风靡心灵的暖阳。我愿化成永不坠落的流星守护您。乘风踏浪送上最温馨的话语:愿您永远幸福、安康!
年少时,母亲是朵茉莉,清纯洁丽;年轻时,母亲是朵玫瑰,娇艳如露;年老时,母亲是朵山菊,敦厚温实。母亲,愿你一生安好!
娘,小时候是您呵护着我不受风吹雨淋,在您的爱中,我自由游荡,海阔天空。现在您老得什么都不能做了,却还关切地注视我,给我信心和力量!
您不是云彩,因为您不会随风而散;您不是浪花,因为您不会随波逐流。您是我的母亲!我虽然在外受风雨折磨,但您却如和煦阳光温暖着我!我爱您,母亲!
您给了我灿灿如金的生活真谛,经过岁月的磨洗,弥久而愈明。您是给我以生命并抚育我成长的土地,我深深地爱着您!
您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个微笑都让我幸福。太多的语言也无法向您表达,我对您深深的爱意。我爱您,母亲!
母亲,您为了我黑发变白,费尽心血。今天是您的节日,谢谢您!您辛苦了!我会尽我所能报答您——我最亲的母亲!
母亲,我承认你不是最美丽的,但是我只爱你;母亲,我知道你不是最高大的,但是只有你给我承起没有风雨的天空。母亲,这个城市里人很多,我却只想你!
没有太阳,花儿就不能开放;没有爱情,就没有幸福;没有女性,就没有爱情;没有母亲,就没有诗人和英雄,就没有整个世界。
母爱似海,容纳无限,母爱似天,无边无迹,祝福天底下所有的母亲,还有我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母亲的味道经典散文 篇10
淋着细碎的小雨,踩着些许的泥泞,来到妈妈坟前,妈妈,女儿来看您了。
点燃纸钱,泪水也不由自主地滑落,咫尺天涯,妈妈,女儿却再也看不到您,只能在您的坟前诉说我心中对您的思念。妈妈您在那边还好吗?那里一定很阴冷,记得多穿衣服,照顾好自己。
您在世时,总是照顾我们的冷暖,而现在,我们想照顾您却再也不能如愿。妈妈,您现在身体好吗?腿还疼不疼?肩还酸不酸?您一生为了儿女操劳辛苦,我真想象以前那样,帮您捶捶腿揉揉肩。真想听您讲过去的故事,再为您唱一首<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您一定会欣慰的笑,感动的流泪,感叹着做母亲的幸福,因为,您对儿女别无所求。
妈妈,我知道您一定很想我,因为您常常走进我的梦里,不说话,就那么静静的看着我……妈妈,我多想和您聊聊天,诉说别后我对您的思念。多想象小时候那样,躲在您的怀里撒娇,看您幸福的微笑。多想象上学时赖在床上不起,任凭您一次次“打”“骂”,然后又为我端来热乎乎的饭菜。
但这一切都不再可能。您不说话,是怕打扰我,您总是悄无声息的从我梦中离开。每次我都好遗憾,但女儿知道,您是最爱女儿的`。
纸钱燃烧着,升起缕缕清烟。泪水模糊了双眼,再多的语言,诉不完女儿对母亲的思念。就让这缕缕青烟,带去我对母亲的祝福:祝您在天堂永远安宁,康健!
我会永远想您,给了我人生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