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山之歌散文

2023/12/26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山之歌散文(精选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山之歌散文 篇1

那座山,高高大大的,从儿时一直陪伴着我,山的高大,山的巍峨给了我无尽的安全感,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橡树林,成片的榛柴林和各种低矮的灌木,林间充满着无数珍贵野生药材和蘑菇,一年四季我都会攀登那座山。

春草萌发的日子里,我会去山坡上,采摘刚刚开花的毛骨朵儿花,那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第一个开花的植物,至今不知道学名,蓝紫色毛茸茸的一朵一朵,分散开在山野,尤其是发现第一朵时兴奋的心情,似乎找到了久违的春天,如果还有机会回老家,一定在她开放时拍下来,看图识花即可知道,如今方言的毛骨朵儿一直在我的记忆中。带着毛茸茸的花骨朵,小心翼翼的下山,希望她可以不要那么快蔫了,心会疼的,可偏偏抑制不住内心的诱惑非要采摘下来,那是儿时的爱啊!

儿时的喜欢就是爱,长大了就知道不同了,喜欢就想摘下来,爱就是想给她浇水,看着她成长开花结果,如此深奥的不同怎么可能在儿时分辨呢!有些心心念念的事物一旦拥有了,难道真的会珍惜珍爱着吗?所以一直喜欢一句话,许多看似拥有的其实未必真的拥有,那些看似离去的其实也未必真的离开,就像儿时山坡上的毛骨朵儿花,四十多个春秋,她依然在我的内心开放着,有朝一日再相遇,也一定是初见时那般美好,甚至那种情感会比初见时更加浓烈,因为增加了思念和牵挂的岁月,她在我的内心印迹更深了。

郁郁葱葱的盛夏,经历了半个月的阴雨日子,我会去山林采摘黄花蘑和鸡腿菇,我们叫她大腿蘑,黄花蘑像个金黄色的小喇叭,特别漂亮,价钱昂贵。那时根本舍不得吃,黄花蘑都生长在很高的山上,穿山越岭的收获,还没欣赏够,就趁着新鲜卖给蘑菇贩子,后来条件好了,再也不卖了,自己品尝,炒着吃味道好香好香!大腿蘑也是都卖了,因为家里连搭配的肉都没有,最好吃的就是炸蘑菇酱了,不需要肉,入口时那种软滑嫩的感觉,真是无法形容,最主要的是太稀少了,每走几千步能碰到一片那是多么幸运的事,所以野生蘑菇的出口价格更高了。采蘑菇的感觉特别好,小到七八岁的孩童,大到古稀之年的老翁,走过漫长的进山路,只要头一扎进不见天日的树林,心便无比轻松,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黄花儿、大腿儿”,身边的蜘蛛网、小飞虫、大如坟墓的蚂蚁堆全部略过,根本无暇顾及,等到回家时,看到满桶的蚂蚁、蜘蛛、在蘑菇丛中穿梭才感觉有点害怕。这时候真正演绎了什么叫胆大,什么叫专注。有时候会看见白毛毛的狼粪,一堆一堆的,但为了黄花,也必须去石崖那边,避开山洞,现在回想,那些采蘑菇挖药根儿的日子,真的很清苦,但却很满足,一天的穿山越岭换来几十元的收入就会内心乐开了花儿。

因为那时的内心没有什么遥不可及的欲望,有的只是农家的田园四季牧歌,有一条白面袋拆洗做的白衣服参加儿童节也和乡里的小朋友心情一样快乐,漫山遍野的寻着宝,无欲无求,内心自由。

硕果累累的金秋,依旧挺进山林,采摘榛子,上班后大型超市看到有售美国大榛子,买回来一尝,那味道和儿时的榛子很相似,只是榛子仁儿大很多。记得第一次去山里采榛子的画面,那是和舅妈一家坐着四轮拖拉机去大兴安岭,那时应该上小学,一路颠簸终于到了目的地,舅妈照理先下车做一个叩拜山神爷的礼仪,然后叮嘱我们不准坐树墩,要尊重山神爷,那时感觉很好笑,内心不理解淳朴的村里人对大山的敬畏,更不懂什么叫天人合一,山水自然,和谐共生是什么概念,就学着舅妈的样子叩头,然后就出发寻找成片的榛柴林,没多久,在眼前展现了,是大人们先看到的,因为榛柴秧太高了,我们小孩子根本就够不到,但也得跟着穿山林,只能进到榛柴林底部找蘑菇和大人撸掉的榛子。一天下来没见太阳,但心里暖暖的,磕着采摘的榛子,那酸涩的榛子皮味儿在嘴里久久不肯散去,倒也很解渴的。榛子采摘回去要晒干再拔出榛子蛋儿,晒干依旧卖给二道贩子,换来收入交学费和补贴家。

一年复一年,靠山吃山的日子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满足。日久年长不但对大山产生了依赖也增加了对大山的情感,无论走出去多远离开多久,都走不出心中的那座大山!那种对大山的热爱和追求会陪伴终生!

白雪皑皑的冬日,我继续穿入山林,目的只有一个,找到冻卷曲了叶子的冻青花,后来知道她叫杜鹃,我家房后的大山山洞附近有一片杜娟林,每年十冬腊月,我都去采摘一把,插在爸爸喝剩下的二锅头空瓶子里,放满水,把这希望之花搁置在向阳的土窗台边,等待着她的叶子伸展并开出粉色的香喷喷的花朵,大概过年前后它就真的开花了。顽强的生命力啊!我已经残忍的将她从母体折断,可她依然努力适应着自己仅有的生存环境,按部就班的完成生命的过程,开至荼蘼。

后来我走出了大山,那座山成了我记忆中永不磨灭的风景,因为攀登她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8周岁那年,爸爸赶着白马车,穿山越岭把我送到了遥远的另一个盟市借读,幸好是姥姥家,那天是黄昏,西斜的太阳不那么热烈,爸爸牵着白马车消失在夕阳里,我家就在姥姥家的西面,穿过姥姥家的西山,就可以看到我儿时攀登的大山,那一刻我流泪了,在姥姥家的西房山,目送爸爸和白马车很久很久,我明白以后回家的日子以年计算了,过年时爸爸才能穿山越岭的来接我,还不能让姥姥知道我是多么想家啊!那时的我,常常一个人放学后去西山看夕阳,坐在西山顶,看夕阳里爸爸和大山的身影,那画面永远凝固在温暖的暮色中!

如今我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定居了,那座山和父亲的背影永远的凝固在夕阳里,凝固在每一天的暮色中,给我力量,给我温暖。生命真的很脆弱,没办法因为舍不得,因为爱不够而永恒,那座山依然巍然挺立在老家的土地上,然而父亲却长眠在山的对面,我曾经借读时的村庄,遗憾和泪水永远伴着我,每每想起都会溢满脸庞!

我爱的家乡,我爱的大山,我爱的父亲,永远是我的希望和曙光!

山之歌散文 篇2

但凡是山,多以阳刚著称;山称“娘娘”的,也怕是只此山了。

平生第一次见到山是在什么时候,早已在记忆里模糊了。但那一定是娘娘山。那时一切尚在蒙懂中,觉得这便是世上最高的山了。且山下依着山就有个村庄叫“山高”,余家就在此村。一天到晚,所闻所唤,俱是山高,山之高,便可想而知了。

“山不高,有仙则灵”。况且又是“山高”,又是“娘娘山”呢?

闲暇间,常于院墙豁口处,双手端起下巴,遥望着这山,静静地看,静静地思索。我们这里,管母亲叫“娘”,娘娘山,在幼小的心灵里,总是和母亲有关的。

山确似端坐着的母亲,双手扶在膝上,慈祥庄重,仪态娴雅。山巅陡然高耸,湛蓝色的天就像是其奋力支起的一般。所以我便以为,这山和天是一样的高的。

有一天,父亲从山上回来,采了许多蘑菇。我便问:在山上摸到天了吗?为啥不摘几颗星星回来?父母大笑。说我傻。天比山还要高,上在山上是摘不到天上的星星的。我于是又在想,山顶上那么尖,山脊也像刀刃一样,人们是怎么爬到上面的?即使上去,又怎么站得稳脚呢?

小学五年级,那天是一个周六。放学的时候,老师突然宣布一个令所有同学失眠的决定,明天春游,目的地——娘娘山!同学们跳起来了,衣服抛起来,飞得老高,落了一地。

少先队旗高高举起,红领巾在胸前飘扬。一路歌声,一路欢笑,沿着比鸡肠还细的小路,在荆棘丛林里穿行。直到近午,才一个个小风箱一样喘着粗气,满头大汗,手脚并用,爬上了山顶。我头一次发现,山顶并非我在下面看到的像刀刃一样,而是平缓的,甚至可以数十个乃到数百个人同时坐下小憩的地方。山的最高处是一个三角架,上面是一个铁片焊的桶一样的东西——后来我才知道那叫觇标。几个小同学顽皮,早已忘记了疲惫,爬上觇标的横杆上打秋千,惊得老师们一阵呵斥。

我坐在地上,骤然有一种坐在天上的感觉。锯齿岭像一条巨大的蟒蛇,从西南方向蜷曲着奔踊面来,到这里将头高高仰起,成了娘娘山的主峰,将头直伸向另一条巨蟒——青草岭,一条高仰,一条低附,构成一场格斗的架式,中间却形成一条深不见底的深涧,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大口子”。我放眼望着山下,寻找着我的村子,它就在我的脚下,那么小小的一片;寻找我的家,它就在村的东头。树木掩映之中。再看远,由清晰已而含混,渐渐的,可以看得见地平线,就在天地交合的地方,长长的围着脚下的山,围着我们画出大大的一个圆圈。山越发显得高峻,山前山后,群山低附,均朝向此山,果如一群偎向母亲的孩子。突然,有人发现了什么,且叫了起来。大家一起簇拥过去。发现石头上光光的明显凹下一个圆圆的坑,老师看了以后,说这是“碓窝”,古时人们舂米用的。碓已经找不着,只剩下了永远无法挪动的碓窝。又有人喊,草丛中发现一扇石磨。老师说,看来,这上面曾经有人住过。我一直在想,这会是什么时候,很久很久以前吗?会是些什么人?是那个叫娘娘的人吗?

傍晚归来,我跟母亲问了一堆的问题。母亲告诉我,娘娘山上从前果真住着娘娘。那是一位非常美丽,非常慈祥的母亲。很久以前,此山不叫娘娘山,而叫做岭头山。因其身后的锯齿岭到了这里,已是尽头的缘故。山前有一条河,河里住着一条毒龙。专门兴妖作怪,残害山前山后的黎民。掠食山前山后的儿童。有一年的正月十二,毒龙再次纠集河中虾兵蟹将,四乡搜寻儿童,百姓望风而逃,纷纷致岭头山林木葱茏处躲避。谁知毒龙抢不到儿童,老羞成怒,狂叫要放火烧山。万般危急之中,但见一俊美女子仗剑而出,与毒龙及其虾兵蟹将连战三天三夜,杀败贼兵,将毒龙打入地下,化作石龙,才解了百姓困厄。山前的河也因此被叫做“石龙河”。这位侠女也因疲劳过度,且多处战伤,血流不止,死于山前。百姓悲痛不已。深感舍死相救之恩,纷纷捐出银两,为其在山的最高处修一庙宇。女侠无名无姓,百姓出自爱戴,便称之为“娘娘”。庙便叫“娘娘庙”,山也唤做“娘娘山”。正月十六,是娘娘忌日,方圆上百里的民众自四面八方,涌上山来向其焚香祭拜,以感念其恩德。自此,娘娘保佑,山前山后,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山前有一位开明士绅,吃斋行善,修桥补路,怜贫济困,福被乡梓。四十多岁,膝下却无儿女,眼见就要一脉断根。士绅终天愁闷不已,饭茶不思。有人劝其纳妾,士绅执意不肯。一天,有一个卖绒线的中年女人,臂挎竹篮,推开了院门,对主人说道,听说大善人无后,路过山上,在娘娘庙里为大善人拴了个娃娃送来,放在夫人床头,明年如果生了儿子,就请送两个泥娃娃到山上还愿。大善人虽有疑惑,还是热情款待了这个女人。日后不久,夫人果然有孕。当年就生了个白胖娃娃。如约还愿,自不必说。倒是这娘娘显灵的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如春风带雨般迅速传遍五州八县,纷纷到山上求子。娘娘则有求皆应。天长日久,逐渐成了一种民俗——正月十六到山上去求子。娘娘山上求子不同于别处,拿一根红头绳,将庙里的泥娃娃拴起来,从下山开始,一边走,口里要一边念叨着将来娃娃名字,告诉娘娘,其父亲叫什么,母亲叫什么,以免娘娘送错了。人们称之为“拴娃娃”,或者“偷娃娃”。有老人为子媳拴的,有为亲戚拴的,最感人是为朋友或邻里拴的。可以这么说,在路上随便遇到一个人,十有八九就是山上拴来的娃娃。我突然问母亲:现在的人都是这么拴着来到世上的吗?我也是这么拴来的吗?母亲笑了。于是我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有一次假日,和妻子一起回老家。心情特好,便带上妻子上山游玩。为了尽兴,我没有走山的正面,而是绕道进了大口子。大口子在娘娘山和青草岭之间,两山对峙,像谁用刀划开一般中间一条深涧,远看两山中间闪出一个巨大的豁口。涧底一条小路,把宝丰、鲁山两县松松地系在一起。涧下有一泓山泉,泉水清洌甘甜,夏日行走其间,不论是否口渴,都禁不住这泉水的诱惑,免不了附下身去,掬起一抔,一饮而尽。然后发一声赞叹:真甜啊!

涧底的路非常窄,像是在两山之间,右面半坡地势稍缓,一片桃花,落英缤纷。似乎进了武陵山口,我们也恍忽成了武陵渔人了。

路上全是青石,每一脚都踏在石板上。路旁的山石上,有一串栲栳大小的石窝,样子极像马蹄,只是比所有的马蹄都要大得多。传说,王莽篡汉,光武起兵,王莽四处追杀刘秀。一日追至此处,光武苍遑逃入大口子,王莽紧追不舍。来到大口子前,突然大雾封山,对面看不见人影。大口子全然被大雾淹没了。王莽率兵围了数日,大雾连日不开。王莽无奈,只好罢兵。刘秀涧中不知外面景况,焦急万分。座下战马也奈不住性子,在石板路上来回盘桓。生生在石板上踏出了马蹄印来。待云消雾散,刘秀走出大口子,才知道敌兵已经退去,感到连天的雾来得蹊巧。抬头看到山上小庙,仔细打听,知道此处是娘娘山,山上是娘娘庙。恍然悟出,是娘娘显圣搭救,才为他解除险厄,遂封娘娘为“天圣娘娘”。

这些自然是稗官野史,《汉书》是不曾记载的。倒是这马蹄印虽然大得惊人,却也俨然如实。走在涧底,伴着一阵阵凉风,不免让人徒增几分悸竦。为了壮胆,我大声号叫起来:

“我们来了——”

“我们来了——”

前前后后,无数的迴声,此起彼伏。

我们穿过桃林,牵扶着上了天圣娘娘的右膝,一边走,一边喊。回声枭枭,由近至远。清风爽籁,韵味天成。越是低处,回声越是嘹亮,越是上得高了,反倒听不到了回声。直到山的最高处,竟一点回响也听不到了。这是不是也与地气有关?

天,更加高远。云朵白得发出曜眼的亮光。风,在耳边吹,轻拂着鬓发。我环视了遥远的四周,真有把酒临风,其乐何极之感。

物换星移,山顶的觇标已经不见了。在原地,人们又重修了娘娘庙,里面端坐着天圣娘娘。娘娘面前,有序地摆放着几个泥娃娃,绿的裤子,红的兜肚,微笑的眼眉,上翅的嘴角。活灵活现,天真可爱。距离山上的庙会,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这些泥娃娃一定是未被人拴走而剩余的。妻子的同事中有个叫二敏的,结婚数年都没有怀孕。她挑了个最好的,要给同事送去。我已是唯物主义者,根本不相信此等事情会是真的,但为别人送上美好的祝福,我倒是非常乐意。于是,我们就把娃娃用手帕轻轻地包裹起来,也和那些像善男信女一样,边走边叫着二敏两口子名字,煞有介事,将泥娃娃一直带到城里。

路上,我还在担心,没有经人同意,冷不丁带回个这玩意儿,二敏会乐意吗?没想到,一家人见到泥娃娃高兴得什么似的。第二年,还果真的生了个白胖的小家伙,更值得高兴的是,我的儿子也一前一后出生了。自此,我们两家成了世交。

如今我们的孩子也都已人高马大,常和他们说起这一段往事。那是一段童话般的记忆。

平生我到过许多地方,上过许多的山。祖国的山每一座都很壮美,但最牵动我无限乡愁的,莫过于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娘娘山。

娘娘山,是我们太多人的根。我们心脏的第一次跳动,或就发自娘娘山。

娘娘山,母亲山。有着母亲的善良,母亲的宽厚,母亲的温和。

闲暇时,我常独自朝着娘娘山凭栏远眺。春之红花,夏之绿树,秋之霜叶,冬之白雪,常常让我陷入沉思。让我宠辱偕忘。如果有人问我,我会回答:

我爱娘娘山,爱母亲。

山之歌散文 篇3

杨山,老家县城对面逶迤秀丽的小山。没有很多人知道她通俗而朴素的名字。可这并不影响她注定成为我生命中格外重要的一座大山。

那里有许多我不可割舍的故事。那里,埋葬着我少年的浪漫,梦想,欢乐,疼痛与缅怀。

踏上窄窄的山间小路,穿过密密麻麻的树林。我们曾经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山顶。放飞比朝露还要晶莹的梦,追赶太阳与缥缈的白云。

我们从春天出发,一路向上。为寻找灵感和悬崖上早开的杜鹃,残雪里有我们深深浅浅的足迹。我们漫步,读书,写作。谈未来与人生,梦中女孩。做所有诗人做过的美梦。

清清洣水在山脚下蜿蜒东去。蓝天之下,碧水之上,是我们永远浪漫的青春,火热的激情,壮阔而纯粹的世界。

直至有一天,世界天崩地裂。我一个人再也没有单独上过杨山。

许多年后,我已经游历了很多名山。相比之下,杨山真的太过普通平凡。她没有优美的风景,没有深厚的人文,没有袅袅香火与神奇传说,甚至没有一条宽敞平坦的上山小路。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在我心中她永远有着神圣无比的崇高位置。就像山中的一颗石子或者一片叶子,总想依偎着她。离她越远,越是梦萦魂牵,恋恋不舍。

或许,这一切她都不知道。她静静地耸立着,远离喧嚣与尘俗。在一个永远的位置,见证一条河流不息的奔腾,一座今非昔比的城市的变迁。见证季节交替的春夏秋冬与尘世间的悲欢离合。

一朵小花曾得到多情的赞美。一片落叶曾经在山谷里长时间沉默。林子里的小鸟那样快乐,她们的歌声自然清丽,何等美妙,震撼灵魂。

再一次重返故里,行走在格外繁华热闹的县城,一河之隔,就是我近在咫尺的杨山。遥望杨山,我依然感受到她高雅的气韵与独特的美丽。岁月让人老去,而她,把美好的记忆交给时间,把飞翔的内心交给流水。青春永驻。淡定恬静。

漫山遍野的树早已覆没了上山的小路,连同少年匆匆步履和远去的背影。

多少年过去,这世界有了太多的改变,唯一不变的是追寻与梦想。我要告诉郁郁葱葱的大山,当年的少年依然有梦,依然为着一份双重的使命孤独地坚守,并且相信目的地不会遥远。

山之歌散文 篇4

我游赏过无数的山,也赞叹过无数的山,可是总觉得那些山都没有云南的山有底气。

云南的山,像云南的人,有山的性情,山的脾气:自信又不锋芒毕露,温柔却又不让人觉得小家子气,坚持却不倔强。云南的人,就像云南的山一样,生在大山的怀抱中,与大山血脉相连,永不放弃,永不低头。

广西的山的确很美,但是却不像云南的山那样独立。广西的山,美在小巧,美在清秀。桂林山水可以说就是其中最好的典范,山与水的惟妙组合,的确让人流连往返。当年郭沫若先生游览武夷山,对比之后之后感叹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一小溪。”一句性情中的感慨,却引来了桂林人与武夷人十几年的口水战,足见广西人对自家山水的钟情与自信。

坐在火车上,偶然看到车窗外那些连绵不断的,由小丘似的小山构成绿色屏障,的确可以让你睡意全无。那可以说是一大幅中西合璧的优秀画卷,既有中国山水画的精髓,也有西洋画的特色。山怀抱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组合的意境,让这里的山充满着小资气息;此外,山与水的聚合是那样的细腻多情认真、一丝不苟,充满了无比的浪漫气息。

然而,这样的山水,我依旧认为没有云南的山来得让人骄傲。广西的山若是把它们的组合拆分,把山与水隔开,那它本来的灵气与秀美就全无了。而云南的山是可以独立的。它既有声势浩大的壮美组合,也有拔地而起的独立之美,哀牢山的延绵不绝,让云南人挺起了历史文化的脊梁;玉龙雪山的拔地而起、大理苍山的拨云见日,更是体现了云南人的独立。这些,窃以为都是广西的`山不能比拟的。此外,川渝的山挺则挺矣,却充满了凶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一首《行路难》,道尽了四川山水的雄与险。甘陕的山如其人,豪放直爽,一条条横亘在西北的土地上,不藏头露尾,不屈曲盘旋,看了之后可以让你豁然开朗,吐尽心中所有恶气。这里的山站得起来,虽然山上面没有多余的装饰,却也像这里朴实的人们一样,充满了正气。可是,看过了云南的山,总觉得这里的山缺少一些东西。云南的山是内容丰富的,假若要比较它们的不同,我想如果说云南的山是一篇辞藻华美,汪洋恣肆的散文,那么甘陕的山就是这篇的提纲;如果云南的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么甘陕的山就是这幅画的构思草稿;如果说云南的山是文韬武略、温文尔雅的滇南英俊,那么甘陕的山就是性情耿直、不修边幅的关西大汉。

到了天山,我也曾被他深深折服。天山的轮廓像极了云南的哀牢山,千里之外,可以看到他雄浑的脊梁,它像一副长天赐予大地的扁担,挑起了大地的两端,他或许不知道天的尽头是什么,可是依然不折不挠的把脚步延伸到天际的尽头。我喜欢这样的山,他在探寻远方的梦想之时,没有放弃脚下的土地;他在探求真理的同时,依然固守着脚下的热土。这样的山,让我有了无尽的遐思,我抬头远望,错过了还残留在眼前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传奇。

可是,就是这样的山,我也感觉好像仍然缺了什么?对了,缺了人情——缺了那一种平易近人的人情。远远望去,天山在那天际无边的延伸,想用手去触摸,却无法触及,那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让人瞬间觉得茫然,你看得到,却捉摸不到。

而云南的山和人是分不开的,因为他们有了感情。云南的山是有感情的,在山的怀抱中成长的人们,记住了山的面容;习惯了孩子抚摸的山,也离不开云南人的欢声笑语。人把山的好记在思想上,山把人的情刻在了心里。我向往着东北的旅程,我想知道那里的山是什么样子,肯定是不拘一格吧!

但转念一想,云南的山依旧最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滇山难为山。走尽千山万水,风景这边独好。因为云南的山,不仅仅是山;因为云南的山,已经象征了云南人的一种精神、秉性,我来自云南大山的怀抱,我忘不了奶奶的对联是一串红辣椒,我更确信,我的心就像云南的大山一样不放弃,不退后,也不低头。

山之歌散文 篇5

真该为那些给山川命名的先人们叫绝。远观这座娭毑山形貌,极象一位仰躺着身子的妇人:头枕部耸起;胸部有南北对称的两座丰乳形主峰;左右随意伸展开的双臂;下部是一高一低屈膝的两腿;周身或隆起或低陷的折折皱皱,则分别命名为猫公山、猪婆坑、鸭子埂、鸡公岭、牛卵峒、马牯围-----仿佛整个山场就是这位老娭毑的家园。

儿时,每当山间升腾起袅袅云雾,大人们总会说:看哪,山娭毑做饭了。这时的我就生出一种探外婆那样的强烈愿望,特别想去探望一下这位山娭毑。于是,大约在六七岁时,我就吵着妈妈给我做了一副小柴夹,跟着一行大人小孩走进娭毑山腹地捡烧柴。那时的娭毑山古树参天,林隐蔽日,鹿走猿攀。我们捡柴无须砍树,满地都是大风吹折或是大雪压断的树木枝桠。

与娭毑和谐相处的岁月,娭毑山慷慨地以其甘甜的乳汁奶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子民。我清楚记得,我吃过娭毑山熟得发紫的香藤果;也品尝过数不清的山珍野味;奶奶从娭毑山采摘山茶、山苍子变卖成我读小学初中的学费;还有奶奶患骨疼病,到娭毑山挑一担钻骨枫(一种灌木)回来沤水洗泡,竟不药而愈;三年困难时期向山娭毑要来救肌的马蹄簊、薯铃头……

然而,再宽厚的山娭毑也难于抵御肌渴人们的疯狂索取。人们尽山拔砍,水运车载,很快就把娭毑山吃了个精光,满目疮痍。

改革开放,致富路广。人们不再一味向娭毑山索取,給了山娭毑好长一段修养生息的时光。今天看娭毑山,真好比人的返老还童,容光焕发,满目青翠,鸟语花香。

哦,我崇敬的娭毑山。

山之歌散文 篇6

曾几何时,我们变得不再无拘无束的玩闹,不再为一些毫无笑点的事而傻乐很久,慢慢的学会了聆听,聆听这时光流逝的嘀嗒声。那些青涩纯真的岁月,亦如这一季纷飞落叶,再如何挽留都于指尖滑落,慢慢的飘进记忆的长廊,为岁月收藏,谱写成一曲跌宕起伏、激情伴随着彷徨的歌,在偶然轻触间深情颂歌,述说着那些充满青涩岁月。

犹记昔年,匆忙的过着高中岁月,说着那些年青春所特有的豪言壮语。虽然每一天都觉得是那么的倦累,但,因为不甘落于人后,所以会在挫折中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着站起,而我继续找到了一个可以支撑自己的理由,继续走下去。放期望每一次被现实碾压破碎之后,都会有深深的失落,但是,我还没有到达既定的目的地,所以,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让我放弃。

在那些青葱岁月里,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倚靠在窗前,看那楼外仓促而过的学子;看那耀眼阳光之下的苍翠群山;看那遥远的地平线……这样我就会知道我将要前行的方向在哪里!不敢懈怠不前,不能彷徨无措,因为会迷失方向,劳碌一生而无所得。

那三年的得失,三年的苦涩与欢乐,都过去了,终不过是岁月长河里的一朵浪花罢了。而今,离开了这宁静的小城,别了这熟悉的绕城小河,不去想太多,我只需要知道路在前方,蔓延到未知的远方,而我一直都在路上,需要踏实的去走一遍就好。

时间是冷漠无情,当我不轻易的打开了记忆的匣子时,心间就翻涌着那些青春岁月难以割舍的记忆,想要触及时,却仿若有一道透明的玻璃长墙,隔绝了过往种种。挽留不住,都化作了青春的记忆。而却只能将之放在岁月长廊里,以不变的心去好好珍藏,不让时光的尘埃去淹没过往,因为我不想失去那些纯真的岁月。

那些年,有一种青春是由欢笑与泪水共同谱写的,哪怕是我远离了那片发生了那些故事的小城,身在远离故乡的另一座城市里,那些青涩的、令人心痛的记忆却也总是挥之不去,总是在午夜梦回时如眼前场景一般清晰可见。虽然苦涩,却也是我不能放下的。

那些年,会有不觉之间肆意滋长,稍显青涩懵懂的情愫,会在校园小道里徘徊着,会于自己在意的那个人常过的路旁等待,只为能有一次期待的邂逅。而后,在微笑轻语间,互道一声好巧,近来好吗?最后偷偷的凝望着,只想将那个自己在意的人的欢声笑语永远留在心里。那时的风温柔的拂过,在那随风飘扬的柳絮间,不去问是否迷失了自己,不去管这一切的一切是劫还是缘。

时光荏苒,在这新的城市,新的学校已过几个月了,仿佛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所有事都随着既定的轨道前行着。在这里,最喜的就是去湖边散心,或是不问目的地,随心的走过青石小道,任飘飞的柳絮落于肩上。抑或是喜欢静静的站在小桥之上,看那调皮的鱼儿跃出水面。这些,都不过是青春岁月的留下的痕迹,在点缀着当下的每一天,每一秒。

小道清幽宁静,我的思绪在过往与现实间徘徊,就这般静静的走着吧,谁会知道前方的风景如何呢?蓦然之间,一棵树身刻字的沧桑老树映入眼帘,此心不由一阵悸动。犹记昔手,在那青葱岁月里,那些曾一起铭刻于树身的誓言,而今是随岁月斑驳而落,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于寒风间无助悲歌呢,还是依旧至死不渝,仍在为彼此的约定而相伴不弃呢?秋风凌乱了多少的痴妄,终究是看那人的故事,话着自己的落寞。清宁岁月匆促而过,却终究是带不去太多的往事。

岁月筑篱,遥望过往。那些青葱岁月都已悄然而过,留下了眷恋与缭绕心间的不舍,带去了身畔熟悉的身影与欢歌笑语。任青春之弦,深情颂歌,歌唱那些难以忘怀的苦涩泪水,歌唱那些曾有的欢乐每一刻,歌唱那些青涩的情愫荡起心湖的涟漪。我愿虔诚的祝福一路相伴的每一个人,愿过往之事于心间永存,愿相伴之人不因时间与距离而改变!

而今,我们都在路上,走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我相信人生之路的前方,还有着更为动人的风景,就让我们为了初时立下的理想而坚定的努力前行吧!青春如诗,青春如歌,在谱写着我们人生的最美序曲,愿在那人生最美的风景里,有你,有我最为纯粹幸福满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