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春游颐和园散文

2023/12/26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春游颐和园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春游颐和园散文 篇1

清明节放了三天小长假,正值踏青的好时节,我也坐不住了。经过商议,我们一家人决定,去颐和园踏青。

没到门口,我就远远的看到了十七孔桥,桥上十分拥挤,人们像密密麻麻的蚂蚁,慢慢移动着。我迫不及待地催促着爸爸,把车开快一点,好早点到达。

刚一停车,我立刻跳下车,奔向大门。我们顺着湖边走,走了一段路后,我们找了一张长椅坐下。眼前的昆明湖波光粼粼,反射着太阳的到达金光,直晃我的眼。岸边那一排挺拔的垂柳,把长长的枝条垂向湖面,柳条极柔软,随风飘摇着。望远,只见柳枝和柳枝相互交错,像一抹淡绿色的轻纱,幽静、素雅。

这里的风也是极其善变的。时而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时而像狂暴的酒鬼,破坏着它前方所有的东西。春风是个典型的“两面派”,刚开始它显示出“绅士”风度,让湖水微波荡漾,搅乱湖面的平静,使湖面呈现出一派动态的美,鸟儿叽叽喳喳地嘲笑风的懦弱,它也一笑了之;突然它却把心中的委屈和愤怒都发泄出来,把湖水搅得波涛汹涌,游船上的游人吓得大声尖叫;它还没有玩够呢——它又去揪柳树的嫩芽,把沙尘吹得漫天飞舞,呛得我们直咳嗽,捂着口鼻,眯缝着眼。我们跑到一座亭子下,才躲开了风的袭击。

风渐渐停了,我和爸爸走过玉带桥,来到了西堤。这里,桃树到处都有,经过大风猛烈的侵袭,落英缤纷,绿色的林荫小道变成了粉色的。从对岸看西堤,那片桃林像一条条粉丝带;走近看,一朵朵幸存的桃花摇晃着粉白的花瓣,正惊魂未定地向外看呢!地上,有一枝桃花,“可能是被吹落的。”我想,拾起花枝,准备带回去,“做个纪念品吧。”我对爸爸说。爸爸打开包,我把这春的精灵小心翼翼地放入包中,生怕损坏了这天然的美……

春天,是独特的,是值得我们纪念的。去公园时,不要忘记,捡起一片叶,一朵花,让现在的春,让今天的春,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吧!

春游颐和园散文 篇2

春天到来了,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颐和园。

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仁寿殿前的“寿星石”, “寿星石”原是嗜石成癖的明朝官吏米万钟勺园中的珍物,光绪年间移至此地,成为仁寿殿院内的一块天然屏障。

铜制麒麟铸造于乾隆年间,形状奇异,龙头,狮身,牛蹄,鹿角,遍体鳞甲,是传说中的瑞兽,具有镇恶辟邪的作用。此麒麟原为圆明园之物,后迁至此。原为一对,其一被毁,此只麒麟前腿亦带伤痕。

首先,我们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的水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闪闪发光。上面还不时漂着几艘小船,显得宁静优美。昆明湖的湖面上有一座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桥头和望柱上有着神态各异的狮子,十七孔桥从中间一孔向两边数去,每边都是九孔,既对称,又表示是至高上的皇家之桥。

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廊如亭是中国古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亭式建筑,达130余平方米。清漪园时,东堤无围墙,北亭可四面观景,视界开阔,故名廊如。因形制为八角重檐,又俗称“八方亭”。亭内悬挂之匾的内容为乾隆御制诗和古典名著的摘抄。

可惜天公不作美,我们正看得入迷,就下起雨来了,我们只好念念不舍地离开了颐和园。

春游颐和园散文 篇3

周日一早,天气微阴,清风拂面,我们一行九人兴致勃勃,驱车前往冠州梨园风景区游园赏花。一路上,两旁桃红柳绿,行至乡村级公路,路两边盛开的二月兰花团锦簇,朴实热闹,时而冒出一株一团的不知名儿的春花,角角落落都被春天占领。农人正在浇灌花圃里的绿植花卉。大片大片返青的春麦绿油油的,一望无际。

当我们即将靠进梨园风景区时,早有大片大片的梨树园撞入视野,一排排一行行如白云悠悠,似大雪纷飘,像浪花飞溅。园子时而敞开一个篱笆门,标注着停车收费的信息,许多车辆停在梨树下空地上,被繁花笼罩着休憩,在这“最美人间四月天”,我都替这些临时停靠的车辆感到幸福了。

路边渐渐开始拥堵,大型的游乐设施依稀可见,高分呗的音响直击耳鼓。很快,车被来来往往的人们和对面而来的各种车辆围堵,走起来比蜗牛还慢。马路两边卖各种小吃、玩具和其它商品的摊位挨挨挤挤、花花绿绿,琳琅满目。

好不容易在梨园风景区大门前的广场上挤出两个车位停下,我们依次正式进入梨园。大约是周日的缘故,园内步道上人流如织,比肩接踵。路两边梨树下,一份挨一份的小摊点,货品五花八门,吃的玩的用的不一而足。高高低低的叫卖声掺杂着高分呗音响,乱做一团。没走几步,我就紧蹙眉头,十分反感,心想,这么美的梨花园,这么妙的游园时光,全让这些商贩给搅乱了。

梨树们显然比我宽容大度得多,它们不言不语,牢牢地站在那里,不知已站了多少年了。此刻的它们,两耳不闻树下事,一心只开枝上花,正在静静地吐露生命之芳华呢,仿佛一点儿都没有受到这些尘世喧嚣的干扰。其实,转念一想,我很快就理解了眼前的嘈杂烦乱,这情景当是雅可赏,俗可耐,你想啊,梨花开合有时,就是这十几天的花期,梨农或其他经营商户趁着花期游人众多来摆摊,卖出一些商品也能有不少的经济收入,这也算是梨花对人类的贡献之一,它除了自己尽情绽放还给普通大众带来最实惠的福利,无可厚非。

梨树下一个烧烤摊子旁边,一位年轻的摊主脱去外衣,只穿着一件颇具民俗风格的大红提花兜肚儿,与他的皮鞋和休闲裤一混搭,倒搭出一丝儿忍俊不禁的喜感,洁白的梨花与大红的兜肚儿相映成趣,也算梨园一景吧。

千树万树的`梨花朵朵,汇成了鲜花的汪洋大海,此起彼伏,涌浪堆雪,相邻的两行梨树互相牵手搭肩,编织起一座座雪白的梨花廊架。人走在花廊下,似乎能感觉到每朵梨花的注目礼;仰视天空,此时已是晴空丽日,梨花愈发恣意尽兴、光芒四射。梨树的枝干呈炭黑色,梨花是洁白无瑕的,一树又一树的繁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一幅幅素雅生动的国画,人在画中游,画在眼前徐徐展开似乎没有穷尽。不知不觉已身陷梨花的重重包围,它们从四面八方向你蜂拥而来,给你一种美妙甜蜜的威压。它们模样差不多,是那么普通,你很难说出这一朵与另一朵的不同之处;它们没有扑鼻的浓香,没有特异的姿态,就是多,多到一塌糊涂,任你怎么数也不可能数得完、数得清;还有就是白,白得任性彻底,白得令你迷茫和晕眩。

我们边欣赏着千奇百怪的梨树,边往前走,什么梨树王啊、梨树王后啊、情侣园啊,真是目不暇接,各有千秋,而且在这梨树的林海里竟然还长着一棵杜梨树,她孤独地立在小湖边,如一位娴静朴实的村姑,举着一把缀满密密麻麻细小白花的“巨伞”,像个“外来户”很是特别。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去后院偷摘杜梨的情景,杜梨大小好比黄豆粒,刚摘下来时焦酸没法吃,得藏在破棉絮里捂一捂,捂黑了再吃就是酸酸甜甜的啦。

迎面人群里走来一位白发老人,我眼前忽地一亮,仿佛觉得遇见一位梨树神下凡来啦,她面带慈祥和善的微笑,雪白的头发像梨花盛开,褐色的上衣仿佛梨树干,上衣的大团红色的牡丹绣花透出神秘而高贵的气息,擦肩而过的刹那我迅速把镜头对准了她,成功偷拍。我不禁内心感叹,这样的年纪,这样的装扮,这样的心情,微笑着悠闲地赶趟儿似的走在这梨园里,不是神也胜似仙!

梨花的恣意绽放仿佛给游人带来某种暗示,近乎于疯狂和忘我。有两位女游客,分别爬上了相距几十米远的两棵梨树顶,她俩相向站在梨树顶端,腾云驾雾一般,有飞的感觉吧,她们做出各种姿势,欢呼加互拍,惊得游人一齐抬头仰视这东方土产的西洋镜儿。我竟不觉得她们会破坏到梨树,我甚至暗自寻思,真好,我要是再年轻二十岁,说不定也早爬到梨树尖上去疯了。年轻真好,就像这满园的春光,明媚,妖娆,多姿,奔放。

梨园步道两侧时而有供游人休息和玩耍的吊椅,坐在上面悠荡起来,合适的动感令人十分欢快和惬意,前后左右都是梨花的世界,油菜花也不失时机地烘托着这个春天的背景,一切都是最好的组合。吃冰激凌的小宝叫李浥尘,今年还不足五岁,一点都不认生,之前我只听说过他,还见识过他的手工美术作品“梅花图”,今天是第一次见到小盆友本人,像一头小鹿机灵地在大人们身前身后欢跑;阳伞后面这位美女文友宋卓琳,以前只欣赏过她凝练温馨的美文,今天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她,文静、内敛,却又令人愿意亲近。

我觉得,“梨花栈道”是梨园最具风情的地方了,拾级而上,栏杆两旁的梨花树枝时而探将过来,似伸出热情的手臂欢迎着人们。走在梨花栈道,如行走在白云之巅飘飘欲仙,视野渐渐开阔,尽管身边人群涌动、挤挤鸦鸦,可你放眼远望,有一种清净悠远之感,起起伏伏的梨树林恍若刚刚降了一场鹅毛大雪,一下子回到白雪皑皑的冬野情景,梨树向远处绵延,无边无际。忽听到清脆的马铃声声,隐约看到花树下游人骑着马儿缓缓走远了。

此次游园和五年前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上次来得晚了,没有欣赏到这茂密浩瀚的梨花盛况,注意力放在了石头、寺庙和传说故事上了。而今直面这些场面宏大暴风雪一样势不可当的满园梨花,早就被这些梨花俘获了。每一朵梨花都是一座寺庙,里面住着梨花神;每一朵梨花都是一个故事,讲着冬的凛冽、春的温暖;每一朵梨花都是一个传说,把黑暗中的等待和隐忍化作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花瓣,撒向树枝,飘满梨园,吸引千千万万的凡尘游客徘徊花下,完成了一次人类与梨花的春天大会师。不负光阴不负卿,只缘身在此园中。

我们把主要的景点一一观赏,最后登上梨园至高点观花台,整个梨园尽收眼底。此时已过中午,我仍意犹未尽,不忍离去。梨花盛开的季节,游人趋之若鹜,我也混迹其中。不知有没有这样一片梨园,没有众人喧闹,就只剩下我们这一行人最好,看晨昏不同,见四季有别,累了就在树下的石凳上坐下来休息,或者“花间一壶酒”,举杯共饮之;或者拈得一枝花,接龙对诗句;又或者闲谈无要事,任意说东西。

或许,眼前这梨园也算是理想中的梨园了吧,我该学那梨树于万丈红尘众生喧闹中静静绽放、踏实结果;学那梨树,从来就扎根泥土,守时守信;学那梨树,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花团锦簇、如歌如诗!

春游冠州梨园,这梦一样的地方,我看见了满树的梨花开。

这次游园活动能够顺利成行,得到道口铺文化站郭丹龙站长的全力友情支持。同行的朋友共九位,右起:宋卓琳、宋昌敬、李浥尘、苏法勇、郭丹龙、孙龙翔、国晓宁、姜敬东、李宇桐,游园结束,在梨园大门口内文化石前合影留念。

春游颐和园散文 篇4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这美好的春日里,我们全家决定去峰峦秀丽的崂山去赏花。

汽车刚驶进蜿蜒的十八盘山路,眼前不觉一亮,只见一间间农舍前盛开着许多樱桃花。随着汽车的行驶,樱桃花从稀稀拉拉的几株逐渐变成大片的林子。从溪边到路边,从田野到山上,到处都是,这景状立刻把我带进了朱自清描写的《春》的意境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完全被这花的世界所陶醉,迫不及待地下了车。

刚走出车门,顿时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花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一路颠簸而感到的疲惫霎时缓解了许多。远处,杏树樱桃树争相开放,好似一幅丹青水墨,大地被渲染得生机勃勃。凝眸观赏,淡淡的粉红色花瓣中掩映着淡黄色的花蕊。有的花朵含苞待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则落落大方地完全绽开,供大家欣赏。迎春花也不含乎,个个打起精神咧着嘴吹着小喇叭。迎春花、杏花、樱桃花一片接着一片,连绵不断,令人目不暇接,大饱眼福。我立马拿出相机,在不同的姿态花前留念,记录下这春色宜人的美丽。

最后,我们找了一家农家宴饱吃一顿,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地方。隔着车窗,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树林、山坡,啊,好一个美丽而又灿烂的地方,它带给我难忘的喜悦和快乐。

春游颐和园散文 篇5

树影婆娑,花香袭人,鸟语呢喃,在这世外桃源间,我醉了;墨香弥漫,青韵萦绕,老街重现,在这悠远文化间,我醉了:倾心陶醉于此次春游,快乐体验于此行“三最”。

最具挑战——趣桥世界

迈入绿色学校,高高的松树仿佛夹道欢迎我们似的,舒展着挺拔的身体,将凉爽给予我们。宁静,悠远,好一个世外桃源!可是,是什么打破了寂静?寻声走出。啊,好个人声鼎沸的趣桥世界!一座座千奇百怪的桥拱着身体在招呼我过去呢!怎能抵制得了这般诱惑呢?我急忙撩起袖子,直奔过去。大部队人马正要上桥,我紧随其后。突然,人群齐呼:“啊!”,震得我耳朵生疼。莫非??“有人落水了!”有人喊道。这下好了,我迈出去的脚又偷偷地伸了回来,走到队伍后纠结着:何必冒这个险呢?溜到对面去得了!这可不行,不是我风格!班长都风光地冲了,中队长难道要做缩头乌龟吗?可是万一掉下去,何止出大丑啊!像只癞蛤蟆一样爬上去多丢人!“你就是这样!哪有万无一失的事呢?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超越,你永远是现在的你!”心灵深处有个声音提醒着。为了将来的我,“挂帅冲锋!”我深吸一口气,伸长手臂够上面那根钢筋,脚踏下面一根钢筋,上路!我小步小步地挪着步子,丝毫不感大意,没想到,肢体极度不协调的我也抵达了对面!我深深吐了一口气,吹嘘着:“其实也没那么难嘛!”尽管背上早已湿漉漉了。事实证明,只要敢挑战,还是没有不可能的嘛!

最“滋味”——摘草莓

俯身进入草莓大棚,一阵闷热扑鼻而来,说不出的难受!我低头寻找着想象中鲜红欲滴、酸甜可口的大个草莓,可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碧绿,只有几个白青色的小个草莓羞涩地躲在绿叶间。我可不甘心哪!弓着腰向前钻探,却只有叹气的分儿,真是踏破铁鞋也难觅啊!虽说我沾得一鞋烂泥,也最终没能摘到心仪的草莓,但是我品尝到了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挥洒汗水的激情,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最具文化魅力——博物馆之行

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高大而颇具神秘的灰色建筑。它屹立着,铁青的面孔捍卫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历史。走进博物馆,绚丽的灯光下,古典深邃的艺术品显得更加神秘了;那越窑青瓷工艺品,唤醒了千年历史的记忆;那繁华热闹的宁波老街,勾起了我穿越时空的遐想;那抵御战争的'各色英雄人物,振奋了我长久麻痹的心灵。那明州港的兴建与发展,兴起了我作为宁波人的骄傲。在这里,我畅想远古,遥望未来,仿佛明白在舜中孜孜不倦地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为了家乡有更出色的人才,为了祖国有更好的明天。

此行精彩纷呈,意义非凡,令人陶醉,令人流连。也难怪同学们在归途上直叹时光匆匆,是啊,“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心里默年念着。

春游颐和园散文 篇6

素有水城之誉的济南有地下泉水七十二眼,泉水淙淙、

清流碧透,遥处可见。真可谓“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在这七十二眼名泉中,趵突泉位居诸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据史料记载,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为其定名“趵突泉”。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对于趵突泉的奇观异彩,不少文人墨客多有赞誉。北魏俪道元在其所著《水经注》

中写道:“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在其《老残游记》里写道:“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元代诗人赵孟頫有诗云:“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对趵突泉的描写可以说是绘声绘色,绝无尽有。

今年入夏,开滦离退中心组团赴山东半岛旅游,我有幸游览了趵突泉。一进趵突泉公园,首先映入眼廉的是漱玉泉。据导游讲解,漱玉泉是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洗理梳妆的地方。漱玉泉畔就是李清照纪念堂。大门上挂着郭沫若书

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陈列厅里展陈着女词人的蜡像和著作,以及她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的场景。李清照祖居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因此,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志趣相投,生活美满,共同从事学术研究。所以,她这个时期的作品多写其悠闲生活,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田玉簟秋等。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以致后期的诗词

多为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之作。如《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游完李清照纪念堂,暮然想起她那首《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再看看李清照与赵明诚共读诗书的蜡像。这首词不正是她新婚燕尔,丈夫远离,眺望思处,情密心头的真实写照吗?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艺术氛围。所以,当赵明诚离家求学,一经离别,两地相思,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从李清照纪念堂出来,我们一行人等领略了趵突泉的奇妙景观。据导游讲解,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立方米/日,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现在,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喷泉已没有过去那样的高度了。但水体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仍如从前,“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出京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用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游览趵突泉“三尺不消平地雪”的奇观异景,品尝用泉水泡制的蒙山茶,轻吟李清照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醉花阴》,一幅画卷跃然纸上:《趵突泉涌吟婉约》。

春游颐和园散文 篇7

盼望着,春游的这天,我早早地就准备好了一书包的“美食”,以便在欣赏美景时也可以好好品尝一下美食。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叽叽喳喳不停地说着唱着,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没过多久,我们就到了运河风光带。啊!这里百花争艳,金黄的油菜花、鲜红的牡丹、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对我们露出美丽的笑脸,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快乐地钻进了花丛中,这儿瞧瞧,那儿看看,舍不得离开。 接着,我们来到了泗水阁,它像巨人一样站在我

们面前。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它像滕王阁,有的说像黄鹤楼。老师看我们很感兴趣,就带领大家上楼游览一下,到了楼上大家看到了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才华横溢的王勃。下了楼老师让我们就地午餐。大家分组围坐在一起分享带来的美食,谈笑风生、非常开心。

吃完“午饭”,我们又继续向东出发来到了运河滩边。河边有许多大块的礁石,好多人在上面拍照,玩耍,但就是有些危险,老师不让我们去。我们就来到河边的凉亭,和老师一起拍照,还有人捉了一只小乌龟,大家开心极了。最后老师建议我们把小乌龟放回河里。山坡上有的同学玩游戏,有的午休,还有的打牌的,大家很开心。

春游结束了,我情不自禁地说:“运河风光带真美啊!这里真让我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