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小年的散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小年的散文 篇1
低吟流年、淡看岁月。屈指间,小年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一篇篇讴歌小年的诗词、美文尽收眼底,静坐屏前,思绪飞扬,记忆中的一幕幕缓缓铺展。
儿时小年,忙了父母,乐了孩童
生在农村,长在乡下,一年之中翘首企盼的就是过年,平素没有大鱼大肉那样奢侈的美味,没有华丽的服饰装点生活,只有到了过年,才能品尝到虽无海鲜却在我们眼里胜似海鲜的美味佳肴,穿上虽不昂贵却是新做的衣裤。过年,在我们心中就是神圣的使者,就是上苍赐予我们最开心的节日。
俗话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每当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就总能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先是打扫房间灰尘,把所有的屋子都用扫帚打扫一遍,妈妈边扫还边自言自语:“过小年了,把一切烦恼、不幸、灾难、疾病统统都扫走。”接着就拆洗被褥,那时根本就没有洗衣机做帮手,全靠双手一下一下地在洗衣板上搓洗,我们年龄小,根本洗不动大大的被褥,所以,妈妈是最辛苦的。扫除完毕,开始做饭,这一天的饭菜虽比不上过大年那么丰盛,但也是有鸡有鱼,比起平素的饭菜那可是好得多,那时的心情是无比幸福的。
小年,是春节的前奏,预示着大年已经拉开了序幕,尚在懵懂时的孩童只知道小年是个好日子,于是在一周前许多要好的伙伴们便开始商量编排节目,到了这一天,每个人都会把过大年时的新衣服穿出来炫耀一番,五颜六色的,煞是吸引人的眼球,伙伴们聚在一起载歌载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皑皑白雪就是最好的舞台,无忧无虑就是最棒的时光,仿佛全世界都是我们的。唱着舞着,全然没有烦恼与忧伤,有的只是快乐和幸福,累了,乏了,才开始三五成群的结伴回到家中体味父母的厨艺。
成为人妇,小年吃素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还没有过够单身的生活,就在父母的催促下走向了婚姻的殿堂,初为人妇,许多家规都要逐一铭记,生怕自己做得不好,回娘家时被父母教训。其实,我的公公婆婆都是开明之人,从不计较我的言谈举止,把我当做亲生女儿看待,但是,父母却始终严格约束着我,他们想要的就是女儿的好口碑。
许多规矩伴着流年都已经淡忘,然而,小年吃素这一条,一直传承到今日。刚结婚不到四个月就是小年,婆婆在前一天便开始筹备第二天的饭菜,看着一道道菜,我喜欢,因为都是素食,婆婆生怕我吃不习惯,特地安慰我:“咱家过小年有个规矩,就是吃素,一年之中就这一天,你忍着点吧,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看着慈祥的婆婆,听着简洁的话语,我欣然说道:“其实,我特别喜欢吃素食,从小就不喜欢猪牛羊肉,鱼是我的最爱。”“鱼也不属于素食的,所以,小年这一天也不能吃”婆婆解释道。“没关系的,不就一天吗,我绝对做得到”我边说边双手合十向婆婆保证。
年复一年,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从没有思索过小年吃素的原因,也从没有问起过婆婆,如今婆婆离开了我们,每到小年这一天,便会想起婆婆灶前忙碌的身影,尽管是一道道素菜,吃起来却是那样的香甜可口;耳畔总是回荡着婆婆向我口授关于小年家规的声音。今天是2017年1月20日,也是小年日,吃素的同时,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古代诗人关于小年的诗词,印象最深的是出自宋代诗人唐庚的醉眠:“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小年已至,大年不远,在此,仅祝我的亲朋好友们:大事小事事事顺心,大家小家家家团圆,大财小财财财不断,大步小步步步高升,大路小路路路畅通,大年小年年年福满。
小年的散文 篇2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与缩影,历史悠久,一直传承着,深受人民喜爱的节日,值得我们赞美。
春节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延续到现在,可谓经久不衰,而且被国家列入文化遗产,加以弘扬光大。春节,细心的品味,是推陈出新的时段,一年四季轮回的过程。过去的时光令人难忘,新的一年,充满希望,令人向往。
春节的来历久远,查阅资料,西汉就有过年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节的元素不断翻新,年的韵味十足,令人难以割舍。不管怎样变,中心主题不变,只是形式有所转变而已。最早的传说,“年”是一头凶兽,每年到除夕之夜光临人间,残害生命,人们十分恐惧,纷纷采取不同形式,如张贴红色对联,燃烧爆竹,驱逐“年”兽,步入新的一年。这是流传千古的过年佳话。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年的认知不断深入,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延续花样百出,过年的时间前后时间有所改变。有的是吃了腊月初八的粥,新年的氛围就渐渐浓郁起来。有一句顺口溜说:“孩子孩子,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侧面说明了年的氛围来到了,生活要改善了。后来人们以腊月二十三小年为准,确立新年到来。小年这天要祭灶,恭送灶王爷及诸神上天堂,正式拉开过年的序幕,进入迎接新年的核心内容。每天忙忙碌碌的,张罗着年货,从内到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均在年节筹划中。优良传统之一,即室内室外清理大打扫,让厅堂焕然一新。鲜红的对联,斗大的“福”字,烘托着新年的韵味,洋溢着新年的风采。红红火火过大年,是每个华夏子孙的共同心愿。
小年拉开新年的序幕,吃麻糖,送灶王爷上西天。这个形式非常隆重,老年人要带着一家人诚恳的祷告,恭送灶王爷及诸神回天堂述职,让灶王爷多说好话,确保日子越过越好,一年比一年强。从这一天开始,整个家庭,整个社会沉浸在年节的氛围中,张罗着过年。要是按过去的习俗,每一天都一个说法,而且有不同特色。
小年到了,大年随之而来,用一年的硕果庆典新年的到来,辞旧迎新,万事大吉!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积蓄能量,再接再厉,奋勇向前,为明天的美好生活扬帆远航。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每天的生活于过年相差几天,天天白面大米,山珍海味不断,可谓,有钱要什么有什么。但是,春节来临,好吃好喝的食物多的很,一定要注意身体哦!可不能太贪杯,喝了酒开车,那是违法行为!
小年的散文 篇3
你好,小年!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我们这里把它称作小年。每到这一天,心里总是暖暖的。沐浴着初春的灿烂阳光,看着微信里发来的妹妹庆生图片,心里更是感到温暖。总是忍不住说声“你好,小年”,总要想起曾经过的小年。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每到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就要忙碌起来,开始准备年货,一直到以后几天,陆陆续续地扫房子、磨面粉、做豆腐、做年糕、蒸馒头、杀猪炖肉、贴对联、挂灯笼,当然,这一天,我的爷爷、奶奶也不例外地忙了起来。
这一天一大早,精神矍铄的爷爷很虔诚地祭拜了灶神,然后对我和妹妹说:“你俩要会干活,要不灶神就去玉帝那里说你们的坏话了。”小时候因为父母上班,我和妹妹就被送到农村老家,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听了爷爷的话,我说:“爷爷,我去装柿饼吧。”
爷爷家在偏远的小村落,那里的人穷困而质朴。爷爷家有棵高高大大的柿子树,树身一个人抱不过来,硕大的树冠,留出人们乘凉的树荫,也遮蔽着一眼水井,汩汩的水流灌溉着爷爷家的菜园。每到秋天柿子树上一个个红红的柿子好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引逗得孩子们偷偷上树采摘,挂满枝头的柿子总是因为熟透掉下来,善良的爷爷看到偷偷上树的孩子只是喊一声,从不训斥。爷爷、奶奶每年把摘下来的柿子去了皮放到房顶上晒,从秋晒到冬,直到一层白白的霜挂着,好吃极了。
爷爷让我和妹妹把散放着的柿饼装到袋子里,他跟奶奶去打扫屋子。小小的柿饼很是诱人,我俩很是认真地装着。一会儿,5、6岁的妹妹说:“我吃饼!”“行吧。”我挑一个给了妹妹。正吃着,奶奶、爷爷过来了,裹着小脚的奶奶急急地走到妹妹跟前:“你这孩子,柿饼等着过年吃呢。不能吃了啊!”妹妹的泪水在眼眶转着,没有掉下来。爷爷说了句:“啥时候吃不是吃啊,快点拾掇,该扫这个屋了!”就出去了。
小年的上午打扫房子。爷爷家是个四合院,每个方向的房子都要打扫,这个工程很大。后来爷爷让我们出去玩。小年里家家户户忙着,出来玩的小伙伴也少了。我和妹妹来到村里南边的小河旁,山挡着的一面结着冰,西边有阳光的一段,水哗哗地流着,阳光暖暖的真好!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温暖!一会儿,妹妹说饿了,我们就回去了。回到家,只记着爷爷、奶奶挥动着顶上绑着笤帚的长长的竹竿,头上的毛巾一层尘土。听到说饿了,奶奶说,正忙着,看看锅里有吃的没,有的话你俩吃吧。我到灶台边,掀起大锅盖,哇,有窝头!给妹妹往窝头里滴了几滴香油,放了点盐,妹妹香香地吃了起来,记不清爷爷奶奶吃饭了没。
小年的下午还是忙。奶奶要磨面,爷爷要磨黄豆。拿出泡好的黄豆,爷爷、奶奶先煮了点,给我和妹妹吃。“柿饼不多,过年来人要用;吃点黄豆,挺香的。”奶奶一边说,一边慈爱地看着我们。爷爷家还有圆圆大大的磨盘。农村人家每每没了面粉,总要牵来小毛驴来磨。每年的小年先要磨出米面、白面,等待以后做摊煎饼、炒茶面、蒸馒头等面点用。奶奶牵来毛驴,给它蒙上眼,毛驴就一圈一圈地拉起磨来。碾磙轱辘地响着,奶奶让我看着驴、赶着驴,不让它偷懒,她把磨出来的面拿萝筛过,没碎的再放到碾盘上磨。她颤巍巍的小脚来来回回走着,忙个不停。一直到太阳落山,米面磨好了。等我们回到家,爷爷还在磨黄豆,妹妹在一边看着。磨黄豆的是个小磨盘,爷爷一边推着磨杆,一边把黄豆一勺勺陆续放到磨的中间洞里,我走过去帮爷爷推磨杆,磨细的豆子从碾盘里头流出白白的汁。爷爷一边加着豆,一边说:“等着吃香豆腐吧。”满足、幸福的神色洋溢在他的脸上。我知道,爷爷会做豆腐,等到明天,不知道爷爷用了什么魔法。就变成了一筐整整齐齐的豆腐。等做好了豆腐,爷爷也会掰下一块刚做好的、热气腾腾的豆腐给我吃。那豆腐的香味儿,至今还留在我的嘴里。
忙完时,天已经大黑了。我和妹妹都吵着饿了。“真累啊,咱凑合吃点吧。”奶奶刚说完,猛然说道,“哎呀,今天是二妮的生日啊!你看看,你看看,不让孩子吃这,不让孩子吃那,真是!”说完,去灶边忙去了。
“哎呀,真是啊。”爷爷也哈哈笑了,我和妹妹听了,也都跟着笑起来。
四十多年过去了,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我妹妹的生日!年末岁尾,人们带着喜悦,备着年货,有的是幸福和快乐。看一看崭新的衣服,吃一吃尝不尽的食物,谁还会为招待客人发愁呢?谁还会为吃不上饭有顾虑呢?我的奶奶和爷爷离开人世也已二十余年,曾经的艰难,现在都已过去;曾经的不易,都已成昨天。初春的柳枝已经泛绿,带着嫩嫩的黄色;湖水结着冰,远远望去一片白色。然而,转过一个弯,有阳光的地方湖水都已融化,原来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温暖。春天真的来了!
小年,你好!妹妹,生日快乐!
小年的散文 篇4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
这一天又俗称小年,最重要的民俗就是祭灶王、吃糖瓜。之后,人们扫尘、炖肉、贴春联、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拜年等等,自此便拉开了次年春节的序幕。也从此,年味渐浓,年时渐近!
关于这一天是小年的话题有多种版本,在我们这里的习俗主要是扫尘与祭祀。在这一天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神、祭祖与放鞭炮。
据说,由于各路神仙都上天汇报工作,于是在民间,人们过了这一天,就开始为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忙碌起来,有歌为证: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来煮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初一起来走一走。
年毕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一种文化,如同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的脉络里,因而在我的记忆里,每每在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不论天气状况如何,父母总要选择扫尘,于是从早到晚,便忙个不亦乐乎,直到天黑,父亲把院子里全扫光,煤块搬回家,灰尘才基本算得上扫完,之后母亲总要给我们做一顿好饭犒劳,香喷喷的味道,很快就将我们所有人的疲劳所替代,现在想起来,虽一去多少年,这份记忆却如在眼前,小时候与父母亲一起扫尘的一些画面还不时的浮现在我的脑海,是呀,一家人为了完成扫尘任务,大家争着抢着干着自己手中的活儿,从没有一点埋怨之情,这幸福的滋味至今还让我感到无限的欣慰。
不过现在生活不同了,像扫尘这样的活儿也渐渐开始成为了家政服务公司在年关时节的主要业务之一。在单位,大家主张把家里扫尘业事情放给家政公司,但是,我总觉得自己动手尾号,这样,一是劳动劳动能松弛一下自己长期以来不干活的筋骨;二是借助扫尘能够增家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让家人在劳动中不断的学会包容,宽容与默契,那么说一场小小的“扫尘”活动,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意义远远要高出我们对待劳动的本身,今天我写这样的文字,有些人觉得是一种没有突破传统的认识,似乎主张守旧,但是,我想,有意义的事情一定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时代在变化,赋予腊月二十三的意义也渐渐的在变化着,小年得于文化也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的丰富起来。
说到小年,只是听父亲讲过,但我总觉得似乎来自于戏文里,可信度让人质疑,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了点书,说起年的文化在今天我依然是一份空白,可能说出于这个好奇,在这一天闲暇的功夫,就上网翻阅了关于小年的许多资料,其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据说在这一天,据民间传说的灶君要上天独自汇报工作,灶君又名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曾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其责任就是负责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行事的工作,一年一度汇报,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奉命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情况,进行述职报告,因为这样,一些人怕自己做过昧良心的事情,被灶君告密,于是在祭祀各路神仙的时候有意识在祭祀贡品上加点糖块,贿赂灶君。不过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在祭祀的时候总是一律对待,用父亲的话说人无完人,做错了若能改正就一定是万人,是呀,倘若我们以贿赂的方式来包容自己的错误,最终被惩罚的一定还是我们自己,虽说这只是个传说,可我想,公道在人心。
在以往这一天,我们家的祭祀工作基本上是由我父亲负责的,每次祭祀活动,就简单的放点贡品,烧香,磕头,放鞭,而就是这程序化的工序,一样能看出父亲的真诚,所以父亲的品质在小年里便一直感染着我,也让我对这小年的文化有了别样的认识。
小年,不仅仅是民间的一个活动,我在查阅网络的时候,据一些民俗专家介绍,我国自清朝以后,过小年就有了“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我们这里是北方,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还有山东有些地方又是在六月初一过的小年,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区把过小年和过元宵合在一块,特别热闹;而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总之,一句话小年做为一种文化,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就在今天的民间流传里一样也没有现代化的节奏而示弱!
小年的散文 篇5
腊月二十四,我们那地方,称为小年。俗话说,“长工,短工,二十四满工。”到了这一天,生产队就放假了,人们开始忙碌着做过年节的准备。
一清早,爹把水缸挑满后,就要去挖树疙瘩或弄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除夕夜,要把火坑烧得旺旺的,亮堂堂的,祈愿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我们那地方,因为长年烧窑罐,山上的树木早就砍光了,只剩下杂草荆棘和一些小灌木。这些东西做柴火,在灶洞里烧,做个饭烧个水什么的,可以凑合,但火坑里却烧不起。火坑里烧的,都是树疙瘩。这东西,经烧。一个树疙瘩,加上根根茎茎,在上面覆上带土的草根,可以管上一天两天的。树疙瘩,近处的早就挖光了,要到远处去找。挖到一个几百斤的大树疙瘩,挖的人算是撞了大运。
柴,就更显得珍贵了。有柴的地方,离家最近的也有十好几里,都在别的公社。一般是到那些沾亲带故的人家弄。柴,是早就打好招呼的,之前就砍下,半干了的。去了,只管背。那柴,通常都是小酒杯粗细的,叫硬柴,熬火。一捆柴,百来斤。即使这样,一天也最多能够背两回。
娘更加忙碌,要先将屋子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彻彻底底打扫一遍,然后打白豆腐,弄魔芋豆腐,做醪糟,最后还要虔诚地祭拜灶神。
因为烧柴火,烟熏火燎,屋子的窗台梁柱上,结满了一串一串的扬尘。屋角,还有蜘蛛网。特别是厨房,我们叫灶屋,是重灾区。娘用帕子包好头,就用竹扫帚细心地将扬尘、蛛网轻轻扫下来,再用抹布将各种用具抹干净,整理好地面。我呢,通常是负责把屋檐下的干檐坎和场坝打扫一下,拾掇拾掇房屋,也就是卧室。清洗清洗茶杯、茶盘。
白豆腐,就是黄豆做的豆腐。泡涨的黄豆要在小磨上一圈圈磨成豆浆。娘拉磨,我就拿着一把长柄的木勺,负责往磨眼里喂带水的黄豆。把十来斤黄豆磨出来,要好几个钟头。还要煮浆,过滤,下酵(放石膏水),用包袱包豆腐,用石磨压。如果我勤快,不偷懒,娘就会照例犒赏我,窑一瓢豆腐脑,加上佐料,在锅里煮上一开,让我美美地享用。
做魔芋豆腐,要先将魔芋去皮,然后,放在用火燎过的包谷芯子上磨。魔芋会咬皮肤,一般人磨了魔芋后,手会感到像针刺了一样,又疼又痒,这种症状好几天才会消失。娘不让我沾这东西。魔芋磨成糊状以后,要放进锅里,加入适量的石灰水,搅拌均匀。完全凝结后,用刀划成块状,羼上水,再加热煮沸。取出来,漂在清水里。做菜时,切成条状或片子,加油盐佐料爆炒。
做醪糟,以糯米为主,加入适量的粘米。米要先在水里泡上一夜,再沥干后在木甑子里蒸至大半熟。倒进一种叫团窝的蔑制竹器里,摊开冷却,再撒上曲粉,搅拌均匀。之后,舀进一种陶土烧制的盆里,我们称为醪糟钵子。轻轻地按压贴实,在钵上覆上特制的能保温的包袱,等待发酵。醪糟能不能发酵,关键在于把握温度的火候。娘是将醪糟钵放进早就备好的谷糠中。谷糠能发热,保持恒温。两三天后,掀开包袱,扑鼻而来的是一种酒的甜香。钵子里,漫上一层清亮的汁液,喝起来甜津津的。
白豆腐,魔芋豆腐,醪糟,只有过大年或进入春节,娘才会大方地拿出来享用。
一到下午,娘就会从火炕上取下烘腊的猪肺,浸泡在清水里。到自家的菜地里,拔来一竹筐新鲜的萝卜。猪肺泡涨后,要反复地清洗。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进煨罐,羼上水,放在火坑里煨炖。这时我的主要职责,是守着煨罐,不让火坑里的火过猛或者熄灭。待煨罐沸腾后,喊娘。娘听到我的叫唤,就将准备好的干辣子、花椒、蒜、姜一类佐料,放进去。估摸着猪肺炖熟了,娘再将去皮后切成块状的萝卜,放进架在火坑的小铁锅里,将煨罐里炖熟的猪肺连同汁液一起倒进锅里,待煮上一开,就可以开吃了。
饭,是木甑蒸的包谷饭。炖熟的猪肺块,膨胀开来,有不少的气孔,吃在嘴里,软绵绵的,很香。那萝卜,也带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很好吃。我一直以为腊猪肺炖萝卜是很好的一道菜,成年后,有一年过小年,想吃猪肺炖萝卜,娘笑着对我说:“那是没肉吃的时候才吃的,好些年都没人吃那东西了。猪一杀,就将肺喂狗或喂猪了。想吃,再杀猪后,留着。”没想到,娘真的在第二年过小年,特意地将猪肺腌制后烘腊,做成猪肺炖萝卜。怪腥的,我勉强吃了两块,萝卜也不是记忆中的味道,我大失所望。材料还是那材料,佐料也还是那佐料,煨炖还是那样的煨炖,我疑心是火的问题,因为那时家家户户都烧上煤饼了。娘说是好东西吃多了,人的嘴变刁了。
到了晚上,待灶屋里一切收拾停当,娘还要在灶头插上点燃的香,在灶门前烧上几张草纸,跪在灶门前默默的念叨。我问娘,娘说是拜祭灶王爷。灶王爷是谁,为什么要祭拜,娘却说不清楚。我去问爹,爹说娘是文盲,迷信,要我别打听。
后来,读书了,才知道灶王爷的来历。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四要上天庭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既然是神,掌管人的吃喝,还能上天庭,就一定要敬重,要祭拜。后来,就演变为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的仪式,成为一种风俗。范成大还写过一首《祭灶诗》,诗中有“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之语,看来拜祭灶神应该是男人的事,想来娘是弄错了,越俎代庖,难怪爹不高兴,在背后说娘的坏话。
这都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随着爹娘的相继去世,我也成了一个真正的小市民。一些传统的节日,对我而言,只不过是一个时间概念而已。节日的习俗,本来就不大清楚,现在就更加模糊了。我们这一代人尚且如此,不知道下一代人会怎样。
习俗这东西,其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沉淀,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祈愿。过去,提倡移风易俗,倡导者的本意是好的,希望移易恶习陋俗,只是执行者们将问题扩大化了,视一切习俗为封建迷信,必欲消灭而后快。可习俗的衰亡,必将造成民族文化的断裂,走向没落。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衰落甚至消亡是迟早的事,结果是非常可怕的'。现在官方提倡节日文化,就是要拨乱反正,以延续民族的血脉,复兴我们民族,这是个大好事,也是个大幸事。
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应该庆祝庆祝。我该给在异国他乡打拼的女儿打个电话,告诉她:腊月二十四,是小年。提醒她,千万别忘记了。
小年的散文 篇6
明天就是大年除夕了,由于近段时间的忙碌,根本没有时间与心情去体会是否已经要过年,但是,早上来上班路上的所见所闻告诉我真的要过年了……
小区里的红灯笼和彩灯已经把那些绿化带打扮的非常热闹和妖娆,小区大门口的几个大红灯笼上还写着欢度春节,在这个天都显得有点灰蒙蒙、冷得让人缩脖子的日子里,这点红色真的是让人振奋,年的味道、年的感觉在这一刻在心底深深涌起
走在上班的路上明显感觉到:像我这样迈着匆忙脚步赶着上班的人少了,平时在这个时候路上到处是匆匆的人群,而今喏大的一个市民广场上行走着的也就两三个与我一样还坚持上班的人,但那脚步好像也已经悠闲了许多……
市政府门口原本熙熙攘攘的车流,一夜之间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门口只稀稀拉拉得停了几辆车,原本那些开着车赶着上班的公务员们估计都已经开始踏上归乡团圆的路,我深吸了几口少了许多汽车尾气的空气,心里跟自己说:过年了,真的要过年了……
到了食堂,就餐的人明显少了许多,餐厅里三三两两的坐了几个人在不紧不慢的用着早餐,我直奔我爱吃的烧馄饨的窗口前,结果服务员告诉我今天不供应馄饨,晕狂晕……难道也是因为要过年了,吃早餐的人少了就把我爱吃的馄饨也抹杀了……
所有种种告诉我,也该缓下我上班的步伐,加速我归乡的步伐了哦……是到了该回老家好好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了,牛年就这样真真正正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这个即将除旧迎新的日子里我祝福自己、祝福所有的亲朋好友、祝福所有还未曾相识的朋友们牛年吉祥如意,鸿运如牛,牛气十足……
小年的散文 篇7
岁月的舟楫承载华年的我,历经几多的风雨与坎坷驶向遥远的彼岸。驻足在时间的路口,心扉氤氲着昨日青春美丽的不舍。回眸生命的足迹,感怀光阴飞逝的无奈。暮然,发现自己不经意间在岁月的沧桑中已人到中年。
有人形容中年是午后的一轮斜阳,也有人比拟中年是行驶一定里程欲要检修的车轮。但我想中年是金秋季节那丰登的果实,中年是历经风霜那挺拔的大树,中年是风雨过后那靓丽的彩虹,中年是乘风破浪满载收获驶向港湾的风帆。
都说童年是梦,少年是歌,青年是诗,壮年是一篇散文,中年是一部小说。是的,人到中年。虽然,脸上暗涌皱纹写满流年的风霜,鬓角潜显银丝饱经岁月的沧桑。但是,中年彰显着成功与收获的画卷,中年经历着岁月的风雨与艰辛生活的磨合,中年读懂了生命价值的取向与定位,中年解读着奋斗的打拼与汗水的洒倾。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正当壮年可以左右时间,用今天的时间去弥补昨天的遗憾,大不了重头再来。然而,时光与机遇一去不在复返。我在时间都去哪了的无奈中悄然步入中年。回首昨日内心所留下的憾事,早已成为今天挥之不去的故事。是的,人生就是在希望与失望的沼泽中艰难跋涉的一次远行。
然而,经年中上下的求索与举步的艰辛,也赋予我至深的感悟。工作中的逆境,历练了我的心智与坚毅。红尘中的困惑,锤炼了我的从容与淡定。生活中的坎坷,磨砺了我的坦然与笑傲。的确,人到中年,视野愈加高远,经验丰富极致,阅历步入巅峰。特别一个“悟”字,浓缩了人生之旅的全过程。
人到中年我学会了淡定与坦然。笑看世事的浮华,淡定人生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为己悲。活在当下,理性人生。一切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平和待人,低调做事,自尊自爱。坦然面对生活,笑傲人生世界。不刻意追求什么,更不会用昨天的烦恼来左右今天的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和与众不同的人生。
人到中年我学会了感恩与回报。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与灵魂,这是我们永远的感恩与无法报答。的确,父母为养育我们含辛茹苦,夜以继日,任劳任怨,恩重如山,无憾的将人间的大爱倾注给我们。为此,我们应以寸草春晖之心孝敬父母,以冬温夏凉之情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永恒。同时,也不能忘记在逆境与困惑中曾经帮助和关爱你的人们。让感恩的真情与回报的赤诚,永远伴随你行走在人生的路上。
人到中年我学会了善待与自信。生命之旅总会有坎坷与始料不及的憾事,但关键要有良好的心态与从容的心境。其实,善待自己就是珍爱生命。也许,在平凡的生活中没人关注你,但你也要芬芳。抑或,在事业的攀登上没人为你喝彩,但你更要飞翔。生命的旅途总会有坎坷,且不能用昔日的挫折来束缚今日的脚步,要富有自信的心理素质,要信任自己,昂扬勇气,摆脱逆境,战胜自我与超越自我。自信是精神的支柱,自信是成功的动力,自信是收获的云梯。
人到中年我学会了大度与包容。人生在世,孰能无过。不是你遭到伤害,就是他被人误解,生活就是在磕磕碰碰中艰辛的举步。为此,这就需要我们胸怀大度,相互包容。互相尊重,彼此理解,仁慈善待。以宽容之心面对别人的偏见与怨恨,以大度的胸怀笑傲生活中的不幸与不公。大度是自身修养的一种潜质,包容是境界高超的一种美德。当然,大度与包容并不是无能与儒弱。而是,一个人完美素质的修养与人格魅力的绽放。
人到中年我学会了担当与无愧。担当是做人的基准,担当是己任的付出,担当是责任的践行。在工作中要担当尽职的责任,在社会上要担当义务的责任,在家庭上要担当孝敬与呵护的责任,在朋友中要担当尊重与互助的责任。只有这样,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人生的勇于担当,才能问心无愧,人生的路曲心直,才能顶天立地。人生的堂堂正正,才能无怨无悔。
人到中年我学会了洒脱与浪漫。我们来到这个多彩的世界是很幸运的。但是,人生中的不测与屡遭的挫折又是不幸的。因此,不必过于患得患失与追求人生的特别完美,更不要斤斤计较让自己活得太累。要潇洒自如,放松自己。不拘小节,一切随缘。走自己憧憬的路,干自己喜欢的事,交自己知心的朋友。豪放不羁,豁达心境,朗怀如月。浪漫享受每一刻,充实过好每一天,幸福生活每一年。
诚然,人到中年,正是岁月的洗礼使我走向成熟。在成熟中我收获了诸多的感悟,在感悟中我读懂了拓宽生命宽度的内涵。这就是生命的完美不在于结果的如何,而在于整个过程的精彩与闪光。生活的质量不意味着物资拥有的多少,而在于心灵的富足与精神的愉悦。人生的幸福,不仅局限于吃、穿、住、行的超越,而在于身体的康健,生活的充实,灵魂的静美,快乐的满足。
小年的散文 篇8
我已经是个中学生了,也就是代表着我将踏上中学这条路。我满怀期待,我心理现在是一个懂事的青年了。我会在新的学校认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同他们走完三年的学习旅程。
开始学习得很不错,我的思维也还算是跟得上同学们,老师讲课也很容易理解。可是后来,我发现我有几个坏习惯:一·上课时不爱发言,这样既会使老师对我失望,对自己也是一个坏处。二·就是我总马虎,妈妈总再三叮嘱我不可以马虎。可是我总把她的话当耳边风。小学觉得并不重要,渐渐的,我发现自己的学习不断下降。直到我成为了中学生,才意识到妈妈那句话的含义:不要马虎。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漂浮着。来到初中,各方面的学习难度就更多了,每天都要和同学们竞争学习成绩。因此,学习成绩一直被同学们排在最后。所以我要改掉小学的坏习惯《马虎》。
老师布置的作业实在太多太多呀!晚上我总是先忙自己的那些闲事,到了8点我才来正正经经的写作业,可是,都九点了,我作业又多,当然写不好了。所以我马马虎虎的写呀写呀。写到很晚才熄灯睡觉。早上就会精神不足的来上课,精神不好,上课就不会集中精神听课。同时,老师还会把你的作业重新布置。哎,所以,我决定要来改正这个极为恶劣的坏习惯。
总结到这里,我才发现自己缺点原来这么多。坏习惯也很多。令我羞愧的没脸见人。不过羞愧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改掉这害人的缺点,使自己更加完美呀!
小年的散文 篇9
我每天都在盼望着能够回家过年。一说起回家过年,这本是很简单的四个字,却是许许多多游子一年中的期盼,当然,这也包括那些在外求学的莘莘学子们。
对一年回家一次的游子来说春节一定要回家过年,不仅仅是和父母团聚,也是年终自己对自己一个交待:证明自己这一年没有白忙活。就像年三十看春晚,一定要听到《难忘春宵》那首歌才算是完美落幕吧!
人生几十载,我们真正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只有那短短的十几年,从读书时期开始,我们就逐渐减少了跟父母相处的日子。
从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很潇洒,头也不回便离开了故土,离开了温暖的家。在外面漂泊久了,终于让我知道,那时的我,年轻的我,又怎能了解离愁,又怎能读懂离愁?那时年轻呵,年轻的心写满的只有明媚,只有灿烂,少年不知愁滋味?那时落寞是心中的一点痕迹,淡淡的,无语的,不知也罢。
于是每逢腊月,回家过年,这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厚重情节,就像一坛飘香的互助陈年青稞老酒,缱绻的乡愁就以流动的方式,在我的`血液里轻轻浅唱,给风风雨雨的过程,增添一抹想要抚平但却无法愈合的伤痛。
怀着回家过年的热切心情,我涌进了春节回家的热潮中。
车厢挤满久违的乡音,滚烫滚烫的,足以融化一冬的积雪。长一句,短一句,把沿途的夜色,说出鼾声来。睡不着的火车头,比人还急,瞪圆了眼睛,仔细辨认过往站牌。
在外的游子们,珍惜我们的亲情,守护我们温馨的港湾!回家过年了!
小年的散文 篇10
悠悠岁月一时半霎,恍然间我才发现,那嬉笑无忧的青葱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待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已经是那背起行囊,整装待发,必须自己撑起一片天,闯出一条路的大人了。
回首往昔,只觉往事是一步很美的电影,萦绕在我脑海之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放,永不间断,我启动按钮,不断地让它倒退,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细细咀嚼,慢慢回味,让我用素笔一遍又一遍的描写,好让我不仅仅有脑海的回忆,更有笔墨的缅怀,让我在夜深人静之时慢慢捡起,让我的青春留下痕迹。
遥想那一段让我难以释怀的青葱岁月,感慨万千,它离我如此之近,近到触手可及,历历在目,但它偏偏又离我很远,远到天涯海角,永远无法触碰。毕竟它只是过去,毕竟它只是回忆,它只能回首,只能追忆。我们只能静静地在岁月的角落里去重温它,只是我们不能去改变,也永远改变不了!
人生就是一场旅途,青春无疑是最美好的一程,在这段路,我们可以看到那繁花满地,可以踏遍世界任何一隅,可以感受徐徐凉风,可以迎风慷慨激昂,可以拥有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可以无所畏惧地去挥斥方遒………青春真实难以言喻的美好,让现在的我心向神往却又无可奈何,毕竟,我的青春已成昨日黄花了。青春离我太远了!当年的我竟然就这样挥霍了它,挥霍地毫不怜惜,现在只觉黄粱一梦,梦醒时分便已毫无影踪。我已失去挥霍时间的资格了,我要弥补过去的遗憾,背起行囊,义无反顾,风雨兼程地度过我的每一分每一秒,要知道,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韶华如烟,切不可悠悠然度过,辜负了我们的盛世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