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诗句 > 正文

赞美荷花的诗句

2023/12/26经典诗句

老地方整理的赞美荷花的诗句(精选110句),共4篇,请欣赏。

赞美荷花的诗句 篇1

1、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宋杨万里《红白莲》

2、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宋秦观《词笑令》

3、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宋秦观《词笑令》

4、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宋王月浦《荷花》

5、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宋释仲殊《荷花》

6、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宋释云岫《画荷花二首》

7、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宋杜衍《雨中荷花》

8、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宋释云岫《画荷花二首》

9、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宋范成大《州宅堂前荷花》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

1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先秦屈原《离骚》

12、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宋欧阳修《荷叶》

1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先秦屈原《离骚》

14、涌金门外凉生早,无数荷花斗娇好。宋湛道山《荷花》

15、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唐郑谷《莲叶》

16、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7、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18、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19、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20、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21、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2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3、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24、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赞美荷花的诗句 篇2

1、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2、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3、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4、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6、待到花开如满月,览胜谁记种莲人。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采莲去,月没春江曙。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9、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10、湘妃雨后为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11、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12、朱颜碧墨放池畔,舞袖挥毫对玉莲。尽态极妍宛若生,一脉幽香把君难。《画莲》

13、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元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1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15、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16、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那年沽酒那人家?《南柯子》

17、萧瑟秋风百花亡,枯枝落叶随波荡。暂谢铅华养生机,一朝春雨碧满塘。《残莲》

18、西子湖边水正肥,鸳鸯双浴湿红衣。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宋崔复初《湖边》

19、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明徐渭《荷花》

20、酣红腻绿三千顷,总是波神变化成。出自淤泥元不染,开於玉井旧知名。暑天胜似凉天好,叶气过於花气清。何事濂溪偏爱此,为他枝蔓不曾生。宋释文珦《东湖荷花》

21、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宋苏东坡《荷花媚荷花》

22、风生杜若洲,日暮垂杨浦。行到田田乱叶边,不见凌波女。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宋张孝祥《卜算子》

23、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宋杨万里《荷花》

24、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唐李群玉《新荷》

25、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赞莲》

26、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宋杨公远《月下看白莲》

2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8、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自注:莲:怜,双关。宋朱淑真《新荷》

29、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赞美荷花的诗句 篇3

1、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2、春去无芳可得寻,山丹最晚出幽林。花似鹿葱还耐久,叶如芍药不多深。——宋·杨万里

3、吾庐适新成,西有数畦地。乘秋种山丹,得雨生可喜。山丹非佳花,老圃有深意。宿根已得土,绝品皆可寄。明年春阳升,盈尺烂如绮。——苏辙

4、堂前种山丹,错落玛瑙盘。——宋·苏轼

5、荷春光之余照,托阳山之峻趾,比蓂荚之能连,引芝芳而自拟。——王勔《百合花赋》

6、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自怜入世多难合,未称庭前种此花。

7、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8、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仰。——萧察《百合》

9、海棠枝上立多时,飞向小桥西畔去。——宋徵舆《玉楼春·燕雕梁画栋原无数》

10、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11、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清风不共门墙改,长与寒泉起浪花。——《还珠桥》华镇

12、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3、禹会桥头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烟。冷云垂野雪方作,断雁叫群人未眠。万里漂流归故国,一生蹭蹬付苍天。暮年尚欲师周孔,未遽长斋绣佛前。——《江上》

14、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李白《焦山望寥山》

15、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朱翌《点绛唇·梅》

16、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姜夔《过垂虹》

17、渠畔龙宫枕大堤,春风夹岸柳梢齐。许德溥《西桥柳色》

18、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19、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20、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

21、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柳枝词》

22、桥上酸风射眸子。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23、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东西。忽然来到柳桥下,露湿蓼花红一溪。——《秋日杂咏》陆游

24、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2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6、回头流水小桥东,烟扫画楼出。——雷应春《好事近·梅片作团飞》

赞美荷花的诗句 篇4

1、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2、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3、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4、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5、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6、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王维《偶然作六首》

7、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8、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9、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

10、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11、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12、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13、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纳兰性德《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14、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苏辙《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尉佗城下两重阳》

15、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

16、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17、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18、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19、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20、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九日登巴台》

21、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22、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23、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24、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5、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26、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2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28、重九仍重岁渐阑,强开病眼更登攀。——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29、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白居易《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

30、重阳试新酿,谓子当不速。——苏辙《次韵王巩见赠》

31、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苏轼《定风波·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