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故乡的炊烟散文

2023/12/26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故乡的炊烟散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故乡的炊烟散文 篇1

对于一个从小就离乡的人来说:故乡,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情都早已忘却。然而,在记忆的深处有一股味道从未被抹去,那边是故乡的炊烟。

故乡的烟,那混合着青草的干柴燃出的气味,在喧闹的都市是不会闻到的。缕缕的炊烟,淡淡的青草味,无一不让人回想起那幽静的树林,泥淖的小道,还有永不让人忘却的那带有青草味的空气。没有什么比乡烟更令我思乡的东西了。故乡的炊烟便是自己的故乡。

还记得,每当春节过年回姥姥家时,自己都会十分兴奋的边走边跳。那泥土和着麦壳砌成的大屋,那古式的灶房都在吸引着我去靠近。每次当姥姥准备做饭时,我总爱自告奋勇的去烧火,望着那火红的焰苗,便欢喜不止的加柴,边加边看着姥姥同亲人们忙碌做饭的身影。那家常的唠叨,那关心的询问,伴着火红的焰苗不断升温。直至当亲人们发现到我的新衣已被灶火烧出了几个洞来后,便再也不让我接近灶房了。然而,最后我带着一身的烟味和白灰高高兴兴的走出去。而那萦绕在身边的烟味更是令我开心不已。

我爱故乡,更爱那故乡的炊烟。那围绕在篝火边的火红脸庞,那令亲人们懊悔不应烤火而惹来一身的烟,都是我的最爱。那烟融合着故乡的情,故乡的人。颇有“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架势。

繁华的都市,热闹非凡的夜晚,都抵不住那类似与“孤魂野鬼”的游子心。每一个无眠的夜晚,每一个孤独袭身的时刻,唯一能为我驱寒的便是那故乡的炊烟,那已满温暖的炊烟便是我的家,我的故乡。

曾几何时,每当自己望见窗外的黑烟时,便都会激动的跑过去看一看,闻一闻。可是到了最终还是抱着失望而归,因为那并不是我记忆中的炊烟。不断的希望,不断的失望,而故乡的炊烟在我心中却是越发的深切。

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乡的老屋由于姥姥的病情早已上了锁,那曾养育过的灶台,那曾温热的灶台,如今,也只怕寒冷刺骨了。而曾经欢聚一堂的亲人们也早已各奔东西了。那驻扎在我心中的乡烟亦越发模糊。故乡的炊烟,那吸引着我的乡烟,那载着我思乡之情的炊烟,到底是怎么模糊了呢?!

真希望有一天,能重新打开那或许早已生锈的锁,重新燃起那混合着青草味的炊烟,再一次闻一闻那怀揣着故乡的炊烟。

故乡的炊烟散文 篇2

“你尝一尝这自己蒸的馒头的味道和那市场上卖的可不一样。”

说这话是我的母亲,过五一节放假,父母亲知道我要回来,特意到集市上买的活鸡现杀现炖。现蒸的馒头,母亲总是说不管什么东西只有自己亲手动手做出来的才是正味,才是正了八经食物的味道。

晚饭后,女儿你依偎在的父亲的身边。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有我可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

我正在厨房和母亲一起收拾碗筷,耳边竞传来老父亲的歌声。

不知道为什么?当我听到这歌声的一瞬间,眼泪就涌出眼眶!我记得我小时候,父亲总是喜欢哼唱这首歌。不管是在菜地里,还是上班下班的路上。那时候奶奶还在世,但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我们全家人三年五载的才能回去一次,也不知道您父亲哼唱这首歌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样的滋味,心中是什么样的感觉。

在我的记忆脑海深处,一想起我的奶奶:一个70多岁的小脚老太太,头顶的灰色的头巾,坐在锅屋(厨房)的鏊子旁边。我记得奶奶顶着那呛人的烟雾,一手向鏊子底下添加着柴草,一手拿着竹片在那里忙着摊煎饼。炊烟加杂煎饼的香味弥漫着向四周飘散,我觉得炊烟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而在父亲的心里炊烟里不仅有故乡的味道,或许还漂散的他母亲的味道。

母亲忙碌完,便坐在沙发上。一声感叹道:“前一段时间,原来在农场一块儿居住的,和你父亲从前在一起上班的老张也过世了。”

望着母亲,我能说什么呢?说什么是好呢?从农场搬到这建翔小区,转眼就20多年过去了,许多同来在一起居住的老人们,有的还不到70岁60多岁就去世了,有一些甚至老两口都已离开人世。母亲身体一直也不是很好,看到母亲瘫坐在沙发中的那个样子,无奈,一阵酸楚真的竟涌上了心头。

家住四楼,这油建小区烧的竟然还是液化气,父亲已经70,还得自己往楼上扛液化气瓶子扛饮用水。没办法我远在二百里之外的海边小镇工作,平时也回不去啊!只有过年过节的才能回家看看,人生有时也很无奈。

三天假期转眼即逝,一手提着母亲给装的馒头,一手提着从市里超市买的小孩儿爱吃的东西。我说,这东西小镇上都有,但母亲总是认为她买的东西,既好吃又便宜又实惠,她让拿着就拿着吧。

车行驶在回小镇的路上,女儿说她也真想回到那个叫故乡的地方去看一看,不知道为什么她就很喜欢那种炊烟的味道。

我说,因为炊烟中有家的味道,所以有家有父母的地方就是故乡。

故乡的炊烟散文 篇3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不知不觉,外婆离开我们已八年了,但对外婆的思念却时常深在心海,难以忘怀,外婆的音容笑貌、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对我们挚爱的点点滴滴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内心记忆的长河里,伴随着我们一路前行。

永远难忘18岁那个烈日炎炎的夏日,那个水深火热的高三课间,同学给我说,外边有人找你,我匆忙飞出教室,便看到了母亲那憔悴的容颜和那哭红的眼睛,顷刻间明白了些什么,母亲哭着对我说:你外婆不在了,我脑子一懵,便泪落如雨,一向那么健康的外婆怎么说走就走了?从来未曾想过这么爱我们的外婆突然间会撒手而西,一切都是那么的匆忙,那么的不可置信。

来不及看再看外婆最后一眼,来不及再尝一口外婆做的饭菜,来不及再好好孝顺外婆,外婆便这么永远的走了,留给我们永远的思念和无边的回忆!火速的赶到舅舅家,未到门口,老远便听到啜泣声,空气中仿佛也弥散着悲伤的气息,我抚摸着冰冷的棺材,看着外婆静静的躺在那个黑匣子里,永远的睡着了,泪流在了脸上,也流在了每个人的心里?突然间感觉,生命是那般的脆弱,不堪一击,我们虽不能把握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宽度,虽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虽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让今天的努力、珍惜让明天没有遗憾!

看着母亲一夜之间青丝变白发、时常一个人悄悄的流泪,我看在心里,痛在心里,亲爱的外婆,不知您在天堂里能否听到我们深情的呼唤和浓浓的牵挂,相隔虽远,心却相牵,惦记无声,却很温暖!

外婆的一生道路虽坎坷,但她却慈爱和坚强为儿女书写了一份不悔的传奇,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外公便不在了,外婆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大姨二姨、大舅二舅和妈妈拉扯大,外婆的刺绣、画画都特别好,记忆中,儿时的衣服鞋帽大都是外婆做的,上边有外婆绣的各种花儿和小动物,是那么的漂亮迷人、那么的栩栩如生。外婆勤劳善良的秉性、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知书达理一直深深的影响着妈妈,以至于遗传给了我们。

忘不了儿时,因家里忙,无暇照顾,外婆时常步履蹒跚走十几里的乡路来看我和弟弟妹妹们,或常把我们送到外婆家,听妈妈说,每当外婆晃动着一个装满甜品的小筐,我都会笑成一朵花儿,因为里边装满幸福的甜蜜,初中,在镇上读书时,外婆时常鼓励我好好学习、时常让和她同村的我的同学给我捎带各种好吃的,外婆虽然远去了,但外婆绣的花、画的画、做的饭却永远鲜活在我的记忆里,偶尔想起,依然历历在目。纵然零落成泥碾作尘,馨香如故!

喜欢远梦老师的一句话“生前尽孝无限,死后怀念不断。如此人世间便会关爱广大,美德普渡,生命尽善,天地和谐。”

人生是一趟有去无回的列车,珍惜那些逝去的似水年华和生命里难以忘却的人,莫让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且行且珍惜?

故乡的炊烟散文 篇4

乡村是一幅古老的油画,她有着凄美而又厚重的色彩。乡村的炊烟,也总在叙说着一种田园劳碌的生活诗意。每当我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围着灶台忙碌的身影;我想起炊烟,就会想到农家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劳作情景;而当我凝视着炊烟袅袅的模样,就会感觉这炊烟一如它的主人,是如此的淳朴和那么不被人再意。

我印记中的老家是个山青水秀,炊烟袅袅的乡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遐尔闻名。这个镶嵌在赣中中部,地处丘岭带上的江南村庄,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她只是一个带圈的小点。绵延的赣江穿过她的腹地,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提供着繁衍与生息。老家曾是个享誉“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人文家园,也是个“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境内聚居,也是庐陵文化发源地之一。

生活在这个“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地方,水稻是村民的主要经济作物和生活来源,一年种植二季。几千年来,人们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耕作模式,祖祖辈辈过着那种人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生活。农耕文明的沿袭,赋予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保持着一种传统的生活习性,形成了一种乡村独特的人文景观和风情。炊烟,便是我见过的最美生活景致,是那农家厚重生活的远意。

故乡的炊烟,唤醒有我许多的温馨记忆,蕴藏有我对过去的许多美好怀念。我喜欢家乡的炊烟,喜欢它那袅袅升起的模样,像云彩一样的飘逸绚丽;喜欢青砖黛瓦的村庄在炊烟的映衬下,呈现出的那种古朴、恬静、优美的朦胧田园生活气息;喜欢那种日暮乡关的岁月,庄稼人那种以土地为情的粗犷、简洁、简朴、知足的生活守望。

在那种江风剪衣的乡村生活里,我记忆中的故乡,这种曾经熟悉的袅袅炊烟,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就从我的眼里消失了。这种世上最为轻灵的东西,它是农家柴草灶火化成的精灵,是村庄生活的灵性和呼吸。乡村的炊烟不但意味着乡村田园牧歌悠闲式的生活状态,更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寄予丰富情感的精神家园,炊烟也同样承载着千千万万当代国人的美好温馨记忆。

故乡的炊烟,它在每个早晨中午黄昏升起,唤醒着一片土地的生机,书写着乡村人的辛勤。当袅袅的炊烟从农家的房顶冒出,股股的烟柱被风拉扯成缕缕丝丝的样子时,你会感到,这舞动的炊烟像是漫妙的精灵,仿佛它总在与悠悠的白云进行着深情地对话,在尾尾地述说着农家生活的那种艰辛和不易。

故乡的炊烟,谱写着一曲乡村生活的`和美旋律,描画着一幅凝重悠远的田园画景,辉映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诗意。乡村的炊烟,让我想起了心中的那个小村庄,似乎自己已闻到了她那空气里散发着的泥土和稻禾的气味,闻到了那缕缕炊烟里伴着的淡淡草木灰香气,还有那清香田野中醉人的熟悉气息。仿佛那个童年里的自己,置身在山水之间,荡漾在墨绿的田野深处,心滚向无边的天际,那吆喝老牛的声音惊飞了枝头的鸟儿,调皮的嬉戏吓停了蛙鸣,土地、庄稼、人,亲切得舒遍全心。闪烁的星空下,朦胧的月光里,那追逐戏耍的脚步是那么轻盈,母亲唤归的声是那么悠长而又亲切得似百灵鸟一样动听。

故乡的炊烟,永远是我心中的一种乡情乡意,是我童年里的一首梦谣。炊烟它不但深深烙着家乡饮食文化的韵味,浓缩着农家人的生活远意,而且凝聚着农家族丁烟火的旺盛,记录着人们依附着土地生息的进程。

故乡的炊烟,它幻化于日常生活所使用的一种灶具,这种灶台是农家人生活中必备的工具。灶台一般依墙而建,以长方形结构而见多,多数采用砖石和土坯混合砌成。在它长约2米,宽1.5米的结构里,灶台设有前灶膛和后灶膛两个部位。前灶膛上置有一口硕大的生铁锅,灶的后膛则配有一口温水的小铁锅,灶的高度一般在80公分左右,在不靠墙的外则矗直面中部还巧妙的设有一个凹槽,是用来作烘干湿鞋而特意设计的,而后膛的出处那沿墙砌成的小方形圆柱就是那排烟的烟筒,那些缕缕的炊烟就是自那里冒出来的。

只是,到了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延伸,村民从过去的“集体经济”束缚中彻底地解放了出来,乡村这时开始了包产到户,新的农村经济体制彻底颠覆了传统耕作模式,乡村人终于走向了一条通往自由生活的阳光大道,走向了一条勤劳致富的希望之路。

这种解放生产力的举措,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生产潜能,激活了他们被长久禁锢的原始动力,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脚下的这片深情的土地,寄情于山水田地。当苦涩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后,乡村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在与时代同步。

这时,他们已然意识到生态环境是自身赖以生存的立足之地,从前那种以砍伐树木为燃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到了自身的生存。这时,一种改变传统生活观念的“封山禁林”运动就应势而行。那种以烧柴禾为主,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生活灶具,逐步被沼气、石油液化气代替,成为了一种过去生活的印记。“炊烟”也就此慢慢地告别了农家,消失在了曾经的田野、村庄上空。

如今,我还依稀记得,在夕阳晚照,落日染醉青山,田间泛出藻香时,炊烟它如轻纱薄雾一般,飘过竹林,飘过田野,飘过河流,飘过村庄的情景。而每个黄昏,耳旁响起的是母亲那拖音的唤归声,这声音,它伴随着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既是多年以后,我人身在异乡,也会想起那响在日暮乡关的声音,和那双望穿霭雾氤氲,痴痴守候儿女归程的眼睛。而炊烟,它早已在我的心中成了联系故乡的纽带,成了我心中一幅农家悠闲与繁忙生活的画卷,一种乡愁的印记。

虽然这些曾经熟悉的炊烟已成为了我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而我现在也难以看到它多姿多情的熟悉身影,但我已自岁月的流逝里,生活的转换中,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开启和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以及家乡面貌的巨变。因为往日的乡村已踏上了一条“小康”之路,村民们已彻底摆脱了那种传统农耕模式。老家的村民如今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经济卫生,方便的燃气、电气,过上更健康卫生的居家生活。既是我每次回到老家,不能重温过去那种袅袅炊烟的情景,然我依然自乡村生活的流彩里感受到这个没有炊烟的村庄还是那么亲切与美,还是那么温馨如昨。

是的,现在的乡村被边缘化了,曾经的简约、厚重、淳朴生活气息不见了,梦里的老家也没了曾经的熟悉。可远离村庄后的我,心中依然驻守着一个乡村,那里仍有个我心灵明朗的小屋,有个依浮云为邻、依山风为伴、依田地为情的村庄,有个抛却一切世间纷扰的清悠静地。炊烟仍然是我对家乡的永恒怀念,一种对过去生活过往的留连,一种根的惦记。那故乡炊烟的模样仍会时时地在我心中袅袅升起,而且依然是那么的亲切、温馨和迷人。

故乡的炊烟散文 篇5

故乡的炊烟,扶摇直上,萦绕在上空,飘飘渺渺,丝丝缕缕,如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题记

故乡的炊烟下是孩子玩耍的天地。炊烟冉冉升起,淡白轻盈,若静若动,犹如一副淡雅的水墨画,萦绕在四周,飘渺无声,恬静温馨。孩子们好奇地聚集在炊烟中,三五个一群,手拉着手转着圈,蹦蹦跳跳,好不快活。孩子们在炊烟中挥手,淡淡的炊烟,随即散开,又汇合在一起,如流云般,袅袅飘着,所到之处,都被笼上了一层轻纱。小孩子们在一片朦胧中打打闹闹,一会儿躲到这儿,一会儿又跑到那儿。薄烟轻笼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大人瞧见了,心头也有些许触动,又回想起自己童年时的欢乐的袅袅炊烟。

故乡的炊烟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在晨雾里唤醒村庄的不是鸡鸣,而是炊烟。炊烟升起时,乡村就有了生机和灵气,让人有一种踏实感,温暖、朴素。晨光熹微,茅檐草舍也飘起了炊烟。没过一会儿,家里处处都弥漫着炊烟,醉人眼目。待全家起床,早饭已经做好了。炊烟和着温暖的阳光,时而朦朦胧胧,时而清晰可见,村中几十户的炊烟一起升起,气势宏阔。慢慢地、缓缓地、悠哉悠哉。灿烂的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闪耀夺目。吃完的早餐,桌上还残留着馨香。家里人纷纷散去,洗碗的洗碗、干活的干活、嬉戏的嬉戏,老老少少都有自己的活动,伴着朝夕的阳光和那炊烟……

炊烟是晚归的钟声。每当夕阳西下,暮色降临,伫立在故乡的田野,有微微和煦的风袭来,来把那家家户户屋顶上升起的炊烟铺得平平缓缓,慢慢飘荡在村野上空,像一张巨大的薄薄的轻纱,缓缓随微风舒展着,意绵绵,情依依。此时劳作一天的人们追赶着那缕炊烟散发的味道陆续回家。夜色降临,盏盏灯相继点起,淡黄的灯光在夜色中彰显着古朴与恬静。父老乡亲围聚桌边,吃着可口的食物,聊几句家常话,互相打趣。吃过晚饭,劳作一天的人们带着倦意早早就去睡了。夜晚,村里一片寂静,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炊烟袅袅,无言地诉说着庄户人家的喜乐哀愁,诉说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和未来,使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记忆和向往,更是乡村一道优美而亮丽的风景。时过境迁,故乡的炊烟渐渐暗淡下来,时光的网罩起了它,只留给一条细小的缝隙。岁月的尘埃落到灶台上,还有那炊烟,只是变得稀少而寂寥……

故乡的炊烟散文 篇6

夜晚,故乡的天空总是深蓝色的,在深蓝色的天空总有数不完的星星.....

小的时候,每到傍晚的时候,一个村子里的人,老老少少都从屋子里边出来纳凉,大人忙碌了一天了,老人在拉家常,小孩在嬉戏打闹,就在这样的深蓝的星空下,我总喜欢一个人躺在奶奶的竹椅子上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

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了那片星空下有很多很美的神话,“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让我明白原来古人也对那深蓝色的天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再后来我才明白那数也数不完的星星都是有名字的,而且远比我们肉眼里看到的大得多了,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北斗七星......

上了中学以后,数星星的日子已经很少了,在那片深蓝色的天空下,偶尔和朋友聊着未来的梦,仰望那片天空,觉得那深蓝色的天空真的是深不可测。

读到了高中以后,我已经没有很多时间在那深蓝的天空下玩耍,聊天了,孩提时那东家串西家的时代早已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楼房,大家一回到家就把门关上,就连住了那么多年的邻居是谁都不知道,有了电视和电脑,大家都把空余的时间都“贡献“给了那永远也看不完的连续剧,永远玩不完的游戏,哪里还会去看那深蓝的天空呢 ?

经常在晚上六点钟的时候急急忙忙望家里赶的路上,仰望天空,就会觉得“夜是故乡明“。都市的天空是没有多少星星的,更别说满天繁星了。 都市的霓虹灯很亮,把天空都照得通红,一点也没有夜的感觉,更别说“深蓝“了,所以这里被称为“不夜城“。

我喜欢故乡的天空,故乡的人,故乡的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根在那里,故乡的天空永远都是深蓝色的,永远都是深不可测,还有那数不完的星星......

故乡的炊烟散文 篇7

冬天,是属于沉思的季节,那漫天漫地的雪花,总是应了冬之约,穿过秋的门楣款款而来。

喜欢听雪,喜欢在雪天穿了红色的外衣,静静漫步于湖畔。漫天冷凛,漫宇琼瑶,雪花,似寻梦的蝶,袅袅绕绕,与我眸中的笑深情对舞。仰起脸,便有一片、两片、无数片的雪花袅娜到发上、睫上,唇上,仿佛少女的吻,羞涩、冰凉而不失温润,然后,心,就在那一刻,生出几多的怜爱和淡淡的暖……

有人说:落雪的声音,是天使的声音,能听见的人会幸福一生。静静听雪,品味的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轮美奂,感受的是“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的浪漫,也许,嗖嗖雪落的声音,更胜于梵哑铃上奏着的名曲,因为,又有哪一首乐曲能与这天籁之音媲美呢?

雪花,是世界上最圣洁的花,当你静静的倾听天籁,尘世的浮躁与喧嚣,似乎都已离你远去,剩下的惟有纯净,那是心灵忘却一切的畅然,那是在没有尘埃的世界里,生命自由呼吸平淡与安恬。

雪小禅说:“听雪,也是听心,听雪的刹那,心里定会开出一朵清幽的莲花”。是的,扬扬洒洒的雪花落下,该有多少宁静的心,在此刻倾听与领悟?又该有多少清澈的眸,在凝视这天与地之间的绝世爱恋?

常常想:人生,如雪一样洁白,心灵,也该如雪一样纯洁吧?一个人要以清醒心智和从容的心境走过岁月,也许恰恰不能缺少的,就是像雪花一样的恬淡。任何时候,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人,你便会多了几分面对一切的坦然……

岁月沧桑,漫步人生的旅途,惟愿我的生命,也如此刻般宁静与安恬,恪守生命里的素色与信约,让心灵在听雪中,开出一朵禅意的莲……

故乡的炊烟散文 篇8

在外呆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因此对家乡的眷念愈来愈强烈。记不清有多少次夜晚梦回故乡,梦境里故乡那山那水那人,恍如幼时眼中模样,依稀如电影般回放,一切皆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画面。醒来睁眼周围漆黑一片,才知是在梦中,心中不免怅然若失,辗转反侧,久久沉浸梦中再也难以入眠。

之所以思念故乡,是因为故乡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我的祖辈们在此垦荒种地,值树造林,为子孙开基立业,造福后世奋斗过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我们子孙后代一直在续写他们的梦想,各自在人生舞台上演释自已的故事,使我们的家族更加繁荣昌盛;之所以难忘故乡,是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他们躬耕四季,辛苦劳作在祖辈们开垦的田间地头,执念一生呵护这片黑土地,播种四季希望,享受着瓜果丰硕,稻菽飘香的喜悦。

叹岁月无情,时时刻刻催人老,昔时伙伴,如今皆为生计四处奔波,闯荡东西南北,身如浮萍漂泊不定,辛苦打拼在异地他乡。大家归期难定,虽有相逢之曰,却是相聚时短,更那堪别离恨长,如今亲情日廋,维系实在令人堪忧。

故乡,离我不远也不近,说远,不足个把小时车程,说近,近在咫尺,这份惦记,一直在心中。但人在外头,被诸事牵绊,往往身不由己,每每归乡时促,难免去时匆匆,来也匆匆,游子的脚步一直在往返的路上,思念就像长了翅膀,便在瞬间,回到故乡。

一踏入故土,心情便万般激动,故乡那山那水那人一入眼中,无不令人感觉格外亲切。沿途闻听乡音绕耳,顿觉亲情无限温馨,途中小憩,临溪掬清泉一捧,饮之如甘如怡,忍不住多饮几口。

回到家里,若时间充裕,便径直奔向野外,循着儿时足迹,熟练地沿着山路一路走马观花,在荒野中穿行,映入眼帘,虽是青山依旧,绿水常流,耐何林丰草茂山间小径早已无迹可循,只好钻山穿林,觅一空旷处静静伫立,远听山风呼呼,松涛阵阵传入耳中,细听山涧流水欢畅,潺潺有声;近看漫山翠竹婷婷玉立,随风摇曳,舞姿婀娜。静立兀动,感觉微风徐徐,随风拂来醉人花香,实在令人陶醉。山间鸟鸣啾啾,草丛有悉悉嗦嗦之声,仿佛对归乡游子致以亲切问候。

若遇雨歇,最宜登高,远眺群峰云雾缭绕,朦胧起伏,若隐若现,似苍龙蜿蜒,连绵数里。俯瞰山底,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宛如玉带,清清澈澈,一路欢歌奔向远方。

山下原野阡陌纵横,梯状递升,有心沿田间小径欲欣赏田野风光,谁曾想,一路前行,数块耕耘土地,只现便路之处,四野皆荒草萋萋,越远越不愿前行。索性就近入田间捧一捧泥土入怀,留待他日想家的时候深吸这田野散发出来原汁原味的泥土清香,感知故土一直在身边!

虽是穷乡僻壤,在我眼里,那山那水那人,无时无刻不眷念万分,我虽远离故乡,身处繁华都市,故乡在心里依然放心不下,纵然不是在梦里我也无法忘记,无法忘记那美丽的大山,大山里淳朴的人们;纵然不是在梦里我也无法忘记,无法忘记儿时亲人溺宠的眼神;纵然不是在梦里我也无法忘记,无法忘记童年留在大山里的欢快足迹!

人在外头,故乡已渐行渐远,故乡的亲人与我,虽然生活习惯早已迥异,但是我始终没有迷失自己,淡看都市浮华,依然保留着祖先勤劳朴实的本质,故乡与新家,一种人生,两头眷念,随着年龄增长,内心的思念也就越浓郁!

故乡的炊烟散文 篇9

“喂,小海啊,什么时候回家啊?”

“啊,妈,我今年可能,不能回了。”我有点迟疑,还是这么说出口,我知道这话无疑给语气兴奋的母亲泼了冷水。

“小海你…你咋回事啊,你奶奶可念叨着要见你一面呢。”

“诶妈你听我说,就是那个……”

将准备好的说辞跟母亲好好解释一番,老板让加班啊,实在抽不出身,奶奶身体怎么样啊,啊没交女朋友呢,那个不是早分了嘛……

母亲电话里好一通唠叨,她没想到我把一个青梅竹马的女朋友也给弄丢了,我前两年也没回家,就瞒着她这事,怕她瞎开口要我俩结婚。

我本来也没想到,从小过家家就要她当新娘子我当新郎,不行我就不依,那时她也会来牵我的小手,用软软的童音替我说话。

可原来一直到最近几年我才明白,她一直在迁就我,家庭成员的分裂使我的内心更加孤独,我不断向她索取温暖,她不在,我就交一些朋友,一直这样下去后,我也常常顾不上她。

我发现她也没有那么坚强,她有小伤感,也有许多小脆弱,只是家境明朗,她家教不错、心地也好。我没有意识到,我忽略了她那么久,她真的是一个好女孩,直到她指出我的自私,我有些恍然大悟,我以为她不爱我了。

我用一些话狠狠伤害她,推开她,又去挽留她。后来,她受不了我了。

后来,也就没有后来了。

所谓近乡情怯,怯的还不是一方水土与一方人,我也奢求“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无限温情,只是,这次回家我听说她要带男友回家拜年,而她,是我已经分手三年的前女友。

不仅是近乡情怯,更多的,还是说不出口的近人情怯。

故乡的炊烟散文 篇10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夜窗外月明如镜。)

身处喧闹的都市,每天看着林立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流和匆匆的人们,心中时常怀念恬淡的田园生活。好想采菊东篱,种豆南山。好想看看烈日下刚懂事的小孙子,在地头跟着白胡子的爷爷学种瓜;好想看看夕阳下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信口无腔的吹着短笛,驱赶着成群的牛羊回家。好想看看梦幻般淡淡的炊烟笼罩着宁静的小村庄,绿荫深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或是狗吠声。总想写一点关于故乡的文字。奈何俗事颇多,心终不静。雁去声疾,又是一年西风烈。看看又到岁末,遂提起尘封多年的笔,数易其稿,撰成此文,也算了却了一桩宿愿。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故乡——秦岭深处的商州、我,以及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是为序。)

好男儿志在四方。既然志在四方,注定要背井离乡,四海为家,去打造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蓝天。于是你告别了爹娘,背起行李,踏上了茫然未知的征途。心中暗暗起誓,天生我材必有用,此生定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不混出个人样,绝不回还。

穿梭在匆忙而陌生的都市,你行色匆匆,起早贪黑,无遐去顾及沿途迷人的风景。寒来暑往,你学会了孤独,习惯了寂寞。痛苦处,一个人默默的流泪,得意时,举杯邀月。无论你有多苦,多难,每一次打给爹娘的电话,传递的都是喜悦,报告的都是平安。

光阴如梭,斗转星移。你始终坚信,当年那万丈的雄心,从来没有消失过,即使时光渐去,你依然执着,饮尽那份孤独。为了当年的誓言,为了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爹娘过上好日子,也为了混出个样子给自己看。你洁身自好,顽强的抗拒着尘世间一切的诱惑,独守着心中那一方净土,那一份纯真。

然而无数次的摸爬滚打,悄悄的磨光了你的棱角,曾经满身的才华,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岁月的风霜也偷偷地在你的额上刻上一条条深深地皱纹。

有一天,身处闹市的你,忽然发现你已不再年轻,林立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始终是那样的陌生而遥远,鸡犬相闻的故乡始终是你梦中的天堂。当又一次看到电视画面上那万头攒动的游子,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回家过年的情景,你砰然心动——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馨的岸,是该回家看看了。

窗外,青山扑面而来,车内陈红常回家看看的歌声,听起来是那样的亲切。我的思绪又一次飞回了童年,暖暖的阳光下,年少的我,无忧无虑,静静的坐在门前的大石头上,双手托腮,呆呆地看着老屋门前的大杏树,树上洁白的杏花,正在一瓣一瓣如雪花般飘落,忙碌的小蜜蜂嘤嘤嗡嗡地在枝头盘旋。时而在这朵花上停停,时而又飞到那一朵花上去了。枝头不知名的小鸟在婉转的歌唱。再过不了多久,指甲大的小青杏从枝头纷纷落下,我和小朋友们在树下嘻戏,随手捡起一枚,放在口中,咬开了,酸的令人皱眉。

我爱花,山花烂漫的季节,漫山遍野的红桃花是我心中的最爱。每当春日,晨曦中,薄雾如烟,火红的桃花,洁白的杏花,掩映着静静的小村庄,小鸟在花丛中唱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远处是早起的人们,荷锄走在田间的路上。我和小朋友们背着书包,呼朋唤友去上学。此情此景,如诗如画,使我终生难忘。

夏日里,夕阳西下,银盆似的月亮从老屋后面的小山凹里露出脸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门前的小河里,洗净了满身的汗气,聚在河上的小石桥上,抽旱烟,拉家常,山南海北,谈兴正浓;月光下,小朋友们在玩游戏。

夜渐渐深了,大人们陆续散去了。只有我坐在河提上,横笛一遍遍的吹奏着罗大佑的童年,悠扬的笛声,溶化在如水的月光中。天上,月朗星稀,地下,蛐蛐在草丛中浅吟低唱,村头的小池塘里,蛙鸣一片。不远处的麦田里,还没有完全收割的麦子,送来淡淡的清香……

踏上阔别已久的故乡,风中送来清新的泥土气息和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忍不住俯下身去,掬起一捧清清的小溪水,喝一口,甜甜的,沁人心脾。捧起一捧家乡的泥土,闻一下那股熟识的味道,我醉了。

故乡,我回来了 ! 我心潮澎湃,喃喃自语——故乡,我——回来了!当年那个稚气未脱,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如今已经尘满面,鬓如霜,没有带回万贯家财和成群的牛羊,只带回一颗滚烫的心!

村头新盖的教学楼中,传出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不禁热泪盈眶,仿佛看见村头的老槐树下,贺老诗人满头白发,脚步疲惫,一脸风尘,满含热泪向我走来。

依稀的山,熟识的水。这就是祖辈先民生活过的地方,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山还是那样的青翠,水还是那样的清澈。阳光依然还是那样的明媚。只是物是人非,爹娘已经老迈,白发苍苍,当年儿时的玩伴,如今早已儿女成群。我的父辈们大多已经作古,村中时尚的姑娘,俊俏的小伙子陌生而又似曾相识 。 老屋门前的大杏树依然根深叶茂 , 房檐下的那对熟识的小燕子如今早已雁去巢空,只有后墙上那两笼蜜蜂还在忙碌的飞来飞去。我不禁慨然,蜜蜂呀,何不歇歇脚,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歇歇罢——

拉着母亲的手,泪水一次次流下来,心中总有说不完的话。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那样的短暂,又该起程了。告别白发的娘亲,挥挥手,转过身去,我泪流满面。再见,我亲爱的爹娘!别了,我热爱的家乡!此生只合浪迹天涯,身老沧洲!此后,夜阑风雨时,月明人静处,夜夜入梦,年年肠断,故乡只在梦里头。

车窗外,起风了,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