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写景经典散文

2023/12/26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写景经典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写景经典散文 篇1

近乡情切,游子情浓,纵千山万水走过,历尽沧桑,不改那系在心头的一缕情愫,那是每个人记忆深处的最美之一,它的名字叫——故乡。

故乡,是那算不得巍峨的丘山,是那称不得江河的溪流,是那没有尔虞我诈的淳朴范围,是那轮皎月,是那......故乡是那熟悉的一草一木,一草一木都是故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其中最难忘的,还是故乡的黄昏。落霞寒鸦,落叶窸窣,总是那么难忘,似一泓水流,久久环绕心头。

夕阳渐渐隐去,唯有晚霞还在不知疲倦的渲染着天空,西边的天幕已被大片的金黄占据。此时的落日,不像晨时红日喷薄,不像午时光芒耀眼,更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深邃睿智,在生命的尽头绽放自己的所有。明亮而不刺眼,仿佛看穿了一切,静静倾听你的'诉说,不管你是成功还是失意,都会予你一笑,平静你那颗浮躁的心。

的确,故乡落日的美不仅仅是余晖的绚烂,还有给予游子心头的那份温暖。

且不说落日无限好,就是那飞燕低徊、晚风习习也值得回味。

一望无际的天,青紫色占据了大部,时隐时现的叫卖声,最易勾起儿时的回忆。虽然经历了岁月的砥励,太多的东西已经逝去,但故时的声音却是游子最为熟悉,最深入其灵魂的声音。

没有车笛此起彼伏的轰鸣,只有伴随农人归来的牛哞羊咩,故乡的黄昏是闲适的,日落而息的农人、平静的夜,注定少了一份城市的烦躁气息。同样,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朴实的环境,让在外奔波的游子多了一份对家的念想。少了霓虹的夜未必单调,家乡的落日、家乡的星月同样美好。

来回衔食的飞燕,年年鸣声依旧,尽管燕子一年换了一年,也许已不是我见过的燕,但熟悉的模样,我宁愿将它们当做曾经的客人。千万里外,还是一般的燕子,款款深情,穿过风雨回归故乡,那是它思念的故乡,也是游子思念的故乡。

晚风又起,吹过树叶拂黑了天,一黛西山,在这一刻定格,成为了故乡的剪影。

写景经典散文 篇2

早就想见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魅力,早就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能入我梦境。

前不久,我终于如愿以偿,相邀几个好友来到了神往已久的漓江边。我目睹过丽江泉水的清澈如玉,领略过峨眉山的“雄、秀、神、奇”, 可仍为漓江如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的美妙惊奇;我看过长城的雄伟壮丽,欣赏过西湖的诗情画意,可仍为“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的漓江着迷。

那翠绿的江水,用它那清、静的柔情,缓缓地散发出它的魅力;那云雾缭绕的峰峦,以它那挺秀的身姿,在水中、在烟雨里,深情地舒展着它的豪情。在这水碧山青的百里画廊里,还点缀着望夫石、鲤鱼挂壁、童子拜观音、八仙过江、九马画山等许多大自然的奇迹,一个个景点让我目不暇接,早已忘却要把自己定格在这如诗的画卷里。

看着远处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如人物、似走兽、若器皿的秀美山峰;听着导游“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有几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见九匹状元郎”的解说;感受着夹岸石山连绵不断,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的漓江风光,我不由得张开双臂,贪婪地吮吸着漓江上这清幽湿润的空气。

然这烟云绕万峰的美景,终要随着暮色,消隐。群峰倒影山浮水的丽影,转眼已成烟云。连绵不绝的悠悠漓江水,无论怎样冥想,仍不入我梦境;睡梦里,闪现的仍是那熟悉的矿井,厚厚的煤壁,亲切而美丽。

写景经典散文 篇3

春天来了,春风到了,万物复苏,山河换绿。

一天之季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来自于早晨。

春天到了,真美呀!这是一个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像蛇,熊,青蛙……之类的冷血动物都停止了冬眠,爬上地面欣赏春天。小鸟鸣春,百花争艳,小草发芽,燕子也飞回来搭窝了,春天使给大地恢复了万紫千红的气氛。

我的现在的家门前,有一排樟树,樟树就在大街的傍边。过树的岁月,城市是没有飞鸟的,只有在公园里才能闻到鸟语花香。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市里慢慢出现了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刚开始是小麻雀,慢慢多了一些没有见过的,不知名的小小鸟。这主要还是人们重视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

现在的小鸟们胆子也越来越大,我家阳台上晒了一点糯米,它也敢来偷吃。看到它那种偷偷摸摸样子,也着的怪可怜,不忍心上前赶它,只好让它吃过饱。

时间久了,我每天早上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抓一把米放在窗台上,然后关上窗户玻璃窗,隔着玻璃窗看着小鸟品尝香米,开始只有一对小鸟,后来慢慢来了四、五只,不大一会,米食全让它们抢吃光了。

眼前这一切,使我想起小时候。我家就在江南的一个小山村。那里的春天来的早。我家门前是排列的水塘。春天来了,春雨霏霏,雨水从水田流到水塘,小渔从水塘向上水跳出,想迎难而上。

在我家门前,有一排不落叶的桔子树,天刚蒙蒙亮,不知从什么地方出来的一大群麻雀,飞来飞去,叫个不停,真是欢呼雀跃,与水塘的渔儿形成美好的画卷,精彩异程。那时候的我总是早早起来,穿好衣服,站在窗户边,观看那鸟儿欢声图,直到母亲催叫我“还不快去放牛,天都大亮了,等一下还要上学读书就会迟到了”。我才会依依不舍地来到生产队的牛栏处,牵着那头老黄牛走向茫茫的春雾之中。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找春天。

啊,我见到了春天。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了。近处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地面,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肥胖的小叶儿,像一个个刚刚睡醒的胖娃娃。这一片,那一簇,点缀着这陡峭的山坡。山坡上的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柳树的枝条向下垂着,就像一条条线挂在树上。那嫩黄色的小叶片,就像在线上系的花瓣儿。杨树开了花,这些花一串串的,是紫红色的。身上长满很软的小毛,像一只只毛毛虫,真有趣。山桃花展瓣吐蕊,杏花闹上枝头,梨花争奇斗艳……。

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些花虽然不名贵,但它们用自己的点点姿色点缀着这青春的`草地,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大地。成群结队的蜜蜂,呼扇着黄色的翅膀,嗡嗡地忙着采蜜;那五颜六色的彩蝶,也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连春雨,春雷都连绵不断地来为我们报春。春天正是播种的好季节,农民伯伯正趁着这个好季节开始播种了,到了秋天就有好的收成。

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春天是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母亲,母亲就像大地,母亲生下我们,我们就有了生命,大地回春了,就等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了,所有的生命都重新来过。

春天是孩子们的瞳景,春天是大地的复苏,春天是绿色的萌芽,春天是成人的耕耘,春天是成功的希望,春天是百花的齐盼。

人们可喜欢春天了,因为这美丽的春天,给人以新的开始,新的收获,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随着春天的到来,大地完全被绿化了,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整个春天都被绿色覆盖了。

这春天,既给人以新的生命,也给人以新的希望。我爱这美丽的春天。

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的,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一样。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写景经典散文 篇4

日丽风和的一个下午,独自在西湖边上跋徨。暂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点,甚至忘记了自身,而放眼观看目前的春色。但见绿柳千条,映着红桥一带,好一片动人的光景!古人诗云:“赤栏桥外柳千条”,昔日我常叹赏它为描写春景的佳句。今日看见了它的实景,叹赏得愈加热烈了。

但是,这也并非因为见了诗的实景之故,只因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点,甚至忘记了自身,所见的就是诗人的所见;换言之,实景就是诗,所以我的叹赏能愈加热烈起来。不然,凶恶的时代消息弥漫在世界的各处,国难的纪念碑矗立在西湖的彼岸,也许还有人类的罪恶充塞在赤栏桥畔的汽车里,柳阴深处的楼台中,世间有什么值得叹赏呢?从前的`雅人欢喜管领湖山,常自称为“西湖长”、“西湖主”。做了长,做了主,那里还看得见美景?恐怕他们还不如我一个在西湖上的游客,能够忘怀一切,看见湖上的画意诗情呢!

但是,忘怀一切,到底是拖着肉体的人所难以持久的事。“赤栏桥外柳千条”之美,只能在一瞬间使我陶醉,其次的瞬间就把我的思想拉到艺术问题上去。红配着绿,何以能使人感到美满?细细咀嚼这个小问题,跋徨中的心也算有了一个着落。

据美学者说,色彩都有象征力,能作用于人心。人的实际生活上,处处盛用着色彩的象征力。现在让我先把红绿两色的用例分别想一想看:据说红象征性爱,故关于性的曰“桃色”。红象征婚姻,故俗称婚丧事曰“红白事”。红象征女人,故旧称女人曰“红颜”、“红妆”。女人们自己也会很巧妙地应用红色:有的把脸涂红,有的把嘴唇涂红,有的把指爪涂红,更有的用大红作衣服的里子,行动中时时闪出这种刺目的色彩来,仿佛在对人说:“我表面上虽镇静,里面是怀抱着火焰般的热情的啊!”爱与结婚,总是欢庆的,繁荣的。因此红又可象征尊荣,故俗称富贵曰“红”。

中国人有一种特殊的脾气:受人银钱报谢,不欢喜明明而欢喜隐隐,不欢喜直接而欢喜间接。在这些时候,就用得着红色的帮助,只要把银钱用红纸一包,即使明明地送去,直接地送去,对方看见这色彩自会欣然乐受。这可说是红色的象征力的一种妙用!然而红还有相反的象征力:在古代,杀头犯穿红衣服,红是罪恶的象征。在现代,车站上阻止火车前进用红旗,马路上阻止车马前进用红灯,红是危险的象征。苏联是用红旗的,人就称苏联曰“赤俄”,而谨防她来“赤化”。同是赤,为什么红纸包的银钱受人欢迎,而“赤化”遭人大忌呢?这里似乎有点矛盾。但从根本上想,亦可相通:大概人类对于红色的象征力的认识,始于火和血。火是热烈的,血是危险的。热烈往往近于危险,危险往往由于热烈。凡是热情、生动、发展、繁荣、力强、激烈、危险等性状,都可由火和血所有的色彩而联想。总之,红是生动的象征。

绿象征和平。故车站上允许火车前进时用绿旗,马路上允许车马前进时用绿灯。这些虽然是人为的记号,其取用时也不无自然的根据。设想不用红和绿而换两种颜色,例如黄和紫,蓝和橙,就远不及红和绿的自然,又不容易记忆,驾车人或将因误认而肇事亦未可知。只有红和绿两色,自然易于记忆。驾车人可从灯的色彩上直觉地感到前途的状况,不必牢记这种记号所表示的意味。人的眼睛与身体的感觉,巧妙地相关联着。红色映入眼中,身体的感觉自然会紧张起来。绿色映入眼中,身体的感觉自然会从容起来。你要见了红勉强装出从容来,见了绿勉强装出紧张来,固无不可;然而不是人之常情。

从和平更进一步,绿又象征亲爱。故替人传达音信的邮差穿绿衣,世界语学者用象征和平亲爱的绿色为标识,都是很有意义的规定。大概人类对于绿色的象征力的认识,始于自然物。像今天这般风和日丽的春天,草木欣欣向荣,山野遍地新绿,人意亦最欢慰。设想再过数月,绿树浓荫,漫天匝地,山野中到处给人张着自然的绿茵与绿幕,人意亦最快适。故凡欢慰、和乐、平静、亲爱、自然、快适等性状,都可由自然所有的色彩而联想。总之,绿是安静的象征。

红和绿并列使人感到美观,由上述的种种用例和象征力可推知。红象征生动,绿象征安静。既生动而又安静,原是最理想的人生。自古以来,太平盛世的人,心中都有这两种感情饱和地融合着。

这也可从色彩学上解说:世间一切色彩,不外由红黄蓝三色变化而生。故红黄蓝三者称为“三原色”。三原色各有其特性:红热烈、黄庄严,蓝沉静。每两种原色相拼合,成为“三间色”,即红黄为橙,红蓝为紫,黄蓝为绿。三间色亦各有其特性:橙是热烈加庄严,即神圣;紫是热烈加沉静,即高贵;绿为庄严加沉静,即和平也。如此屡次拼合,即可产生无穷的色彩,各有无穷的特性。今红与绿相配合,换言之,即红与黄蓝相配合。此中三原色俱足。换言之,即包含着世间一切色彩。故映入人目,感觉饱和而圆满,无所偏缺。可知红绿对比之所以使人感觉美满,根本的原因在于三原色的俱足。

然三原色俱足的对比,不止红绿一种配合而已。黄与紫(红蓝),蓝与橙(红黄),都是三原色俱足的。何以红与绿的配合特别美满呢?这是由于三原色性状不同之故。色彩中分阴阳二类,红为阳之主;色彩中分明暗二类,红为明之主;色彩中分寒暖二类,红为暖之主。阳强于阴,明强于暗,暖强于寒。故红为三原色中最强者,力强于黄,黄又力强于蓝。故以黄蓝合力(绿)来对比红,最为势均力敌。红蓝(紫)对比黄次之。红黄(橙)对比蓝又次之。从它们的象征上看,也可明白这个道理:热烈、庄严与沉静,在人的感情的需要上,也作顺次的等差。热烈第一,庄严次之,沉静又次之。

重沉静者失之柔,重庄严者失之刚。只有重热烈者,始得阴阳刚柔之正,而合于人的感情的需要,尤适于生气蓬勃的人的心情。故朴厚的原始人欢喜红绿;天真的儿童欢喜红绿;喜庆的人欢喜红绿;受了丽日和风的熏陶,忘怀了时世的忧患,而彷徨于西湖滨的我,也欢喜“赤栏桥外柳千条”的色彩的饱和,因此暂时体验了人们观赏时的幸福的心情。可惜这千条杨柳不久就要摇落变衰。只恐将来春归夏尽,秋气肃杀,和平的绿色尽归乌有,单让赤栏桥的含有危险性的色彩独占了自然界,而在灰色的环境中猖獗起来,然而到那时候,西湖上将不复有人来欣赏景色,我也不会再在这里彷徨了。

写景经典散文 篇5

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古往今来,诗人们总用多姿多彩的花儿来衬托春天。春天,就这样被各色的花朵点缀而成,或素雅,或浓艳,或平淡,或清高……成为了春色的最好见证。

可叹的是,再美的花也逃不过凋零的宿命。纷纷扬扬的花瓣飘散空中,凄美地带走一片云彩,顺路似的将春天也捎走了,带走了春光,带走了自然的美,美丽瞬间消逝。但是,花朵带不走我们心中的春天。只要我们心中怀有梦想,随时随地随刻都是春天,都有春天的缕缕芳香。

心怀梦,春便存。

如昙花,虽然仅有一夜的静谧美丽,但它却将永恒的香气长存人们心中,荡气回肠,久久不散。那是一股悠远流长的静谧,与妖冶玫瑰不同,玫瑰的香只不过如阳光直射蝉翼般的透明简练,在其中品不到所谓的内涵长久。

回想历代史上人们的“牺牲”,细细冥想,失去的与得到的确成正比。汉时,王昭君为国毅然出塞,用自己的大好后宫前程换来了汉朝与匈奴的和平相处。风中昭君那飘悠的裙摆,姣好却坚定的背影使人钦佩,她为了国家,离开了祖国,远嫁匈奴。虽然花容远去,但坚毅容颜却深刻的刻在了人们的心间,那是一股倔气。花落春犹在,是绝境中的坚强。

宋朝,苏轼获官位后屡屡被贬,经过屡次不爽的贬位后,苏轼看淡官场,与别人所眼红的功利名位渐渐远去,但苏轼却更为开阔,笔下清风缕缕,一词一句一诗映于纸上,为苏轼铺出了更为辉煌的文学之路。花落春犹在,是逆境中的豁达。

外国,世界文化史上三大怪杰:弥尔顿、帕格尼尼和贝多芬。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弥尔顿,最优秀的诗作是在他双目失明后诞生的,他的文字是一缕清丝;世界级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一个将小提琴音乐推广到世界各地,将音乐发挥到尽致的天才哑巴,他的音乐是一片细腻;十指跳跃于黑白键盘的贝多芬即使耳朵失聪,却依然屹立不倒,创作出了《英雄交响曲》,他的'乐章是一曲潇潇。花落春犹在,是困难中的坦荡。

只要有梦想,随时有春天。

蓦然回首,会心一笑,原来,春天

就在我们身边。

写景经典散文 篇6

吹着一丝微微的凉风,在银白色的玉盘之月的柔和照耀下,一个声音悄悄对我说:入秋了。

微感凉意,披上似月光般轻柔的白纱,飞舞在深蓝色天空如玛瑙的落叶,安然的飘落在我的手上,我低下头,看着这片小小的叶,虽有点枯黄,但还是生得那样可爱,还是让你归根吧!我轻轻一吹,它又飞走了。

我又重新抬起头,月亮更靓了,半个银白的盘挂在天宇,茫茫穹际闪烁几点飘忽的微茫,不知是天上的星呢,还是人间的灯。及近,隔壁人声的低语,偶尔夹杂风拂落叶的声音,及一阵阵鸟儿的残唱。

当炎夏脚步的余音还未散尽的时候,在时令上,秋的使者已悄悄降临人间,在两位季节女神相互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大自然便将他的气魄,他的豪情,一并归于风。在此之后,随着天气转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便是一页完全属于秋的风景了。

我信步走出,来到宁静的小广场,小草无声,树木无声,可我似乎又听到他们在低语。在说什么呢?想必是对秋神的不满吧。头顶一架飞机掠过,打破了这美好的沉寂。月亮疯了,草木也狂躁起来。风儿不那么柔和了,有如龙在长啸,龙在吟唱。黑暗动摇了,星月被一片精灵而调皮的云遮住了,不久,云儿又极不情愿的飘走了。月儿笑了,这光更亮了,在云飘走的一瞬间,大地渐被银光普照,仿佛是在黑暗退却后,又看到了希望。

光又回来了,一丝温暖涌进了我的心。

写景经典散文 篇7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象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 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的春太难更无从说起。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 “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作不到。不过,即使作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 ,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们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的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着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蓇葖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画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