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母亲节的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母亲节的散文 篇1
我在深圳龙华的出租屋里度过今年的母亲节。不知道是自己身在异乡,还是母亲节这个洋节日被我内心所接受。在与父亲打通电话后,简单询问了一下家里父母的身体安康与否,就直奔主题,让父亲转达我对母亲节日的一种致意,请她照顾好自己,请父亲今天多买点菜,也庆祝一下属于母亲的节日。父亲欣然应允。他还以为我在阳新,当我告诉父亲自己在深圳时,他可能有些更为温馨的感觉,我在电话里听得出父亲声音里的那种欢愉。
这是我就一个洋节日给父母打电话问好的第一次,我内心上还显得有一点慌张,像亲口向父母说:“我爱您,父亲!我爱您,母亲!”这样的话语我至今没有说出口一样,我还不习惯于洋人这种真诚而直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恰如每逢一个传统节日到来一样,回家看看父母,或买点东西送给父母,以示孝敬——这便是我喜欢采用的方式,觉得这样实在。而隔空电话上表白,总觉得不到位。我估计父亲知道我身在深圳,打个电话也就足以让他和母亲快乐一段时间的——我虽然也是一个做外公的人了,但还是他们的儿子,有儿子千里之外向他们问好,便是老人心满意足的最大理由罢——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容易得到满足,早过古稀年龄的他们,还时常挂念儿子们的工作、生活。
所以,当我在手机上下载一首由降央卓玛演唱的《慈祥的母亲》时,我被歌词里的一句“她头顶堆满白雪,腰弯成一道山梁罗.....”感动得泪流满面,似乎母亲就在我的眼前,她那满头的白发就是一堆白雪啊!那满头的白发记载着母亲经历了生活的几多艰辛与困苦呀!在我还是幼童的时候,母亲须要在生产队里参加劳动,而家里的家务则只能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开始做。每天天朦朦亮,母亲就不论寒暑起来摸黑洗衣、煮早饭——那时候,电灯还没有发展到我的家乡——待到一家人早饭之后,则要出工干活。中午的午饭则是干活的农具还没放稳,就直奔灶台,赶急赶忙做着一大家的午饭。晚饭也是太阳落山时收工回家开始操持,并且一边收拾柴禾和每天晾晒的衣物与粮食菜果之类,一边围着灶台做饭。待到一家人晚饭吃完,母亲还要摸黑去料理饲养在猪栏里的猪。这是日常中的母亲每一天的劳作情况。如到了农忙的夏收或是秋收季节,母亲常常半夜睡,鸡啼起。那时,我只知道母亲的身体好壮实,很少看到母亲生病的时候,那时也不知道如何能去为母亲减轻劳动。只是在我心目中,母亲和父亲一样,是家里的顶梁柱。就是在那家大口阔的困难时期——我和我的三个弟弟来到了这个世界,而且中途还抱养了一个妹妹(现在的二弟媳),那该是一个怎么样的大家庭呀,我祖父带着我的父母就撑起了我们的一个大家庭。而母亲一人则几乎撑起了全家的半边天。后来我们兄弟几个陆续成家,家庭人口更多了。待到三弟结婚生子时,我的大家庭人口就有十七口之多,尽管家里增加了三个儿媳妇可以帮助母亲干些活计,但增加了八个孙子辈,这又是何等的繁忙与劳心劳力呀?而且我们几个小家庭里都扯着母亲帮忙带小孩,稍不及时,还是我们这些小字辈向老人发脾气——埋怨母亲帮忙太少。这样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许多年,母亲也渐渐地变老了。
在我的印象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母亲头上的白发多了起来,又不知道母亲的身板瘦下了许多,更不知道母亲的手关节是如何肿大变形了.....母亲啊,您太辛苦了!怎么我少小时记忆里的母亲变老了呢?变瘦弱了呢?我多么希望自己的母亲永远不老啊——我并不是总希望母亲能替我们去操劳什么,我只是希望自己的母亲永远像年轻时一样,能够更长时间地陪伴着父亲,陪伴着我们兄弟妯娌几个,陪伴着她一群活泼可爱的孙子辈,曾孙辈快乐地生活着。
可是,母亲真的老了。满头的白发如同一堆白雪。那双明亮的眼睛尽管还不见混浊,但肯定不如三四十年前那么有神了。但母亲慈祥的眼光里,我是一回又一回地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爱还是如同我少小时一般,吩咐着我“该呷的还是要呷,该喝的还是要喝。莫太节约了。”在母亲眼里,我还是那个离开母亲外出上学的小后生——母亲如此牵挂着我的原因,是母亲看到了我较之以往稍稍消瘦了一些的脸?还是母亲知道我只身来到了深圳?
母亲老了,她显然喜欢更关心孙子的婚姻情况了。“楚灵谈女朋友了吗?”“楚灵的婚姻要让他自己作主呀。”母亲是怕这个由他一手带大的孙子有什么约束,或者是生活上有什么不顺意的地方。我让她放心,楚灵大学毕业后他自己考上了湖北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也谈了一个可意的女朋友。这样她才笑得更灿烂。
“文敏什么时候落月?”母亲把自己喂养的黄母鸡硬要我带给文敏补身子,说是怀孕的女人,吃老母鸡更能够补身体。这是母亲对孙女的牵挂。在文敏出嫁时,也要用自己种的棉花为文敏打一床棉絮,说是盖着棉被子暖和。文敏出嫁生小孩,接她去婆家走动,母亲欢欢喜喜地去了。文敏计划今年秋凉把奶奶接去黄石住上几天,让她与曾外孙女璟和亲热亲热。母亲也很期待我入秋后早点回去,在黄石团聚。
我今年也突然特别恋家了,总想与父母多住在一起了。是行孝的良知在拷问着我吗?尽管父母身体还很健康,我却情愿让他们不觉得我这个做儿子的没有什么奉献,而是经常回家去看望他们。
借这个母亲节,向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亲及天下所有的母亲们,恭祝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我祈祷着!
母亲节的散文 篇2
母亲于一九二八年出生在一个叫阴坑的山坳里,后迁古野塘山坳,少年时代都是过着单门独户的山里人生活。十七岁时嫁给我二十一岁的父亲。那时,爷爷是家里的绝对权威,母亲小心翼翼地做了二十年的小媳妇,以致一生基本上都是坐在楼梯板上吃饭,很少上桌,开始的时候是不敢,也不允许,以后是习惯了。母亲虽出身山里,但几乎不上山下田干农活,甚至很少到菜园采摘瓜菜。大跃进时期要求人人干农活,否则食堂就不给饭吃,可全村我母亲是例外。母亲虽没有念过书,但有胆有识,操持有方。别的不说,单就含辛茹苦一手抚养六个子女长大成人,便是一项了不起的功绩。除此以外,她缝补浆洗、纺织绣纳、蒸煮烹煎、腌酱腊酿、晒晾簸扬、饲喂牧养样样精通。是全家的顶梁柱,是继爷爷之后家中的权威。大到建房造屋、后辈嫁娶;小到油盐酱醋、鞋头袜脚,均由她谋划操持。一切农具家具、衣物食粮、种子肥料等均由她收藏发放。即便是她外行的农事,我们也会征询她的意见。子女媳婿及第三辈很都顺从她,凡事都与她商量,把她的话奉为圣旨,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
母亲宽厚仁慈,睦邻和亲。邻里亲朋都愿与她交流商议,在村里享有较高的威望。对我父亲看似平平淡淡,实是无微不至:父亲较挑食,她千方百计予以迁就;父亲爱唠叨,她听之任之。对我们的愿望,想方设法予以满足。我们小时候,生活极其艰苦,一年到头,几乎没有水果和其他零食,很少有荤腥、白米饭和面条。但母亲精打细算,每年用扫地麦换一次杨梅让我们尝鲜;买一个麻糍让我们分享;买一次鱼让我们解谗。一切好吃的都让给我们。
母亲精明强干,是养猪能手,但那时候我家养的大肥猪,都是卖了钱交生产队的粮食款,因此只有在除夕夜才有肉吃,也只有在除夕夜才可放开肚皮吃白米饭。那时,靠母亲的精打细算,我们在一年里可吃到两碗面条,生日和大年初一各一碗。因此,我们总盼望过年和过生日。我们上山下地干活,母亲总是叮咛我们早些回家,不要劳累过度等。对孙辈们百依百顺、关怀备至。大家都喜欢围在她的身边转。有好长一段时间里,因没有孙女,总觉得美中不足。直到二00一年我女儿(唯一的孙女)出生,对她来说,真是喜从天降,原本有病的她,精神了许多,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是传统、朴素和原始的,虽欠完美,但我们仍然得到许多教益。小时候,不准我们到溪塘洗澡,怕有闪失,有次到溪边刚脱了衣裤准备下水时,二姐的'叫声响起了(母亲派她监视),我慌忙上岸,终使我成为旱鸭子;不准外出看电影,担心出意外,那时一公里外的章村常有露天电影,我十分向往,母亲总是搪塞:雨天说晴天,忙时推闲时,以致我在十二岁之前与电影无缘;不准打架,要求我们凡事要忍让,说:“忍一忍,食不尽”,结果我们总是吃亏;要我们珍惜粮食,否则要遭雷劈;不能做坏事,不然要受上天的惩罚;要接济穷苦的亲友,会得到善报;要爱护牲畜鸟兽,会得到神灵的保佑;逢年过节,要讲好话,不准骂人,图个好运气等等。空闲时,她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教我们哼一些儿歌俚语:如“星星,白零零”之类。也会与我们讲她耳闻目睹的事和一些故事传说。她对我们兄弟姐妹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我们努力读书,跳出农门,谋个好职业。我在章村小学上五年级时,她总是每天从早粲的稀饭中捞一瓷缸的米饭作为我的中餐。可惜,后来读书靠推荐,我家因地位低下而与升学无缘。鉴于此,母亲千方百计为我谋出路,曾准备安排我去学做棕活或学裁缝,不久我因考上高中(一九七二年末曾一度恢复考试)而作罢。当我要去舒洪中学报到时,母亲很高兴,早早整好了我的行装,并把早就准备好了的用手帕层层包裹的九元钱(书学费)交给我,这是母亲的心血,更是望子成龙的希望!每周六回家,尽可能烧好吃的,并给我准备好下周的食粮和菜蔬,并洗刷我要穿回学校的衣服。
母亲没有空闲,为这个家日夜操劳,晴日有晴日的活,雨天有雨天的事,夜晚,总是在昏暗的油灯下劳作,每年每人的一双鞋子就够她呛的了……那时,我家天灾人祸接二连三:父亲下放、两次死了牛、大跃进、火灾、旱灾、生产队的压迫等等,生活几近无望。我家的这艘破船,全靠坚强的舵手——母亲:顶着逆风,绕过暗礁,避过旋涡,闯过险滩!
母亲的晚年是幸福的,我们都很孝敬她,尤其是大姐和小弟给的钱物最多,不愁吃用。但毛病也多了起来,先是骨质增生,后因贲门紧缩,食物难以下咽,且日趋严重。在二00三年春,花了两万多元开了刀,手术虽成功,但终因年老体衰而回天乏力,不幸于二00四年春谢世,走完了七十六年风风雨雨的人生旅程。
母亲节的散文 篇3
每逢母亲节,我给母亲打电话,没说过母亲节之类的话。只是问问母亲在干啥,需要啥,要吃好,要睡好。
今天我生日,承接母亲节,自然而然地想到母亲。给母亲打了几次电话就是无应答。母亲现在很少把手机带在身上,或者说,不知道带在身上。我得和母亲说上话。我知道,母亲什么都可能忘了,但今天是什么日子,她不会忘,是她幺女的生日。她记得她每个孩子的生日,记得她每个孙辈们的生日。
接通电话,言语间,听得出,母亲知道我的生日。问她中午吃什么饭,她异常利索的说,面条。母亲接着又问我学得挺辛苦的驾照考得怎样了。我一一作答之后,再问其他问题,有关她自己的,她好像又不记得了。我嘱咐她,天好了来我家里住些日子,她只说不行。
难为了母亲。不到一年时间,做了一次大手术,脑栓塞四次。原本健朗的母亲,五次住院,使得她拿起了拐杖,有些痴呆,行动不便,言语不清,有时不能自理。但母亲能记得吃药,记得药物忌讳 。或许,她知道,记住吃药,就会更有利于恢复健康。
母亲说话最清楚、精神最好的时间,就是和儿孙们一起的时候,像换了个人似的。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总觉惭愧。母亲生病到如此这般,却仍要和父亲单独生活在乡下老家。
于是,母亲这段时间会打电话的时候,就会问,什么时间回来。如若她听得清,记得清,就会早早的柱着杖出来接我们。所以,一般只选择快到家的时候告诉她,这样,她就会少着急。上次三月三,附近有庙会,我快出城时告诉她要回家。 不大会儿,她就问是否到家了,要到庙会边上接我。我告诉她,远着呢,听得出,她有些失落。恰逢电车走到途中又坏了,我急得浑身冒汗,得赶紧回家,老妈等着呢。待我见到妈时,她早已着急了。
还不到我下午要走的时间,妈就柱着杖,独自出去了,说是出去走走。我有些纳闷,妈一向是看我收拾好东西,和我一起出门送我的。待我走到村口时,发现母亲正坐在一个墙墩上,那个角度,可以看到西边路尽头的.村子,这正是我要回家的路。 看着母亲,不由心酸。她像一个孩子似的,就那样默默地呆着,或许是,心中千百次的念叨着,什么时间回来。
我的小自私的愧疚感也油然而生。因为上次回来时,隔得时间长,得给母亲洗头,理发。或许是赎罪心理,我一次给母亲洗了两次发,理了两次发。母亲也由着我。那时,边理发,边和父母说着话,本来理发技术有限,竟把母亲的头发理得奇短。这次回来,母亲责怪我理发太短,我只有嗯嗯,内心尽是惭愧。
我知道,陪伴,是给母亲的最好礼物。
母亲节的散文 篇4
我不是达芬奇,我不懂得把你的形象用我手中的画笔传神地描绘。你在灯光下操劳的身影,恐怕我也只能有了出那么一点轮廓。
我不是陆游,我不懂得在纸上用一句巨富有无限感激之情的诗句来歌颂你。
我不是方文山,我不懂得为你谱出一曲《东风破》纪念你匆忙的身影。
但是,我是你的儿子,我会弹琴。这一夜,我要为你弹奏一小时的钢琴,把我想对你说的话,在和黑白相间的琴键上,一一述说……我要弹奏得第一首曲——《发如雪》。好久好久,没有抚摸你的头发,最后一次,记得是五年前。如今我仔细地看着,眼前似乎模糊了……本是一头乌黑亮丽,参夹着一缕淡淡的百合香,如今却夹杂了一根又一根银色的发丝。雪,飘零……我要弹奏得第二首曲——《夜曲》。我还看见,你在阳台灯光下工作的身影,那么专注,一切,只是为了我,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你走进房间,替我盖上被我整得不成样的被子。我,在装睡呢......
我要弹奏得第三首曲——《七里香》。你知道,我很喜欢吃叉烧,从小的名言——叉烧不要饭。我一回家,仅仅在楼下,叉烧的香味就扑鼻而来,是我迫不及待地冲上楼梯,打开家门,没放下书包就冲进厨房,一品你做的菜,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我要弹奏得第四首曲——《听妈妈的话》。从小,你听我的话,我要什么,你都满足我,而你要求我做的事,我从来做不好。今天是母亲节,我要听你的话,因为你希望我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今天是母亲节,我要为你弹奏一小时的钢琴。
母亲节的散文 篇5
母亲节的到来,为五月增添了些许的'温情和感动。世界上的语言有几百种,但对母亲的称呼却是一样的,妈妈,是所有语言里不需修饰,不用学习就能叫出来的最好听的二个字。家和妈妈始终是最让人牵挂的,也是最能带给人温暖和安定的幸福所在。
母亲是一本厚厚的长卷,值得我们每一个做子女的去读、去想、去品。母亲,是最平凡最朴实最真挚的亲人,值得我们每一个子女去疼、去爱、去怜。大街,康乃馨淡雅的香韵伴着母亲慈祥的笑容一如这五月温暖的阳光,辉映出我灿烂的心绪,仿若缠蔓在那青绿叶片上跃动的光亮。
深情暖暖地凝视母亲的双鬓又新添了几缕白发,心底油油生出些许疼痛,不由轻轻地拥了拥母亲,从你苍桑的身姿里,努力读着我儿时对你的记忆。如今,你依然如我儿时般坚强,霜寒鸦啼,依然锁不住你笑容的慈祥恬宁;狂飙如盘,撼不动你华盖如松的清朗生命。
唐孟郊《游子吟》依然朗朗上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网络流行一段话依然过目不忘:“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母爱是永不褪色的,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将手心的体温传递给我;在夏日炎炎的酷暑,一把芭蕉扇让我安然入眠;在我疾病痛楚的时候,攥紧我的手给我力量和勇气。
母爱是无私奉献的,从来不要回报,永远只是付出。无论多苦多累多难,含辛茹苦,默默承受,忍耐坚持,不嫌卑微、不畏辛苦,用她坚强的毅力作为支撑,一一将困难疾苦挺过去。用人格的力量扛起生活的磨难。
母爱是温柔恬静的,勤劳、善良、宽容、俭朴、自强。概况了母亲的最多的优点,轻声细语的叮咛、意味深长的教诲、默默无言的呵护,还是体贴入微的挚爱,无时无刻不给我以温馨的慰藉。
岁月老人无情的加快了它那仓促的脚步,母亲却白了双鬓,添了皱纹,减了体力。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同样身为母亲,我只想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把心里最深的感激和最想说的话化成文字留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不知道这些文字能不能承载对母亲的感情。我觉得就是搜尽天下的康乃馨,也未必能承载得了对母亲的感恩!
因为我知道,母亲是只知道给予而不企求回报的。
但我还是要说: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从来不求回报的母亲吧!从心底深深祝福母亲,对母亲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妈妈,做您的女儿是我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妈妈,祝福您在有生之年尽享女儿最诚挚的爱;
妈妈,您的言行左右了我一生的品质和对生活的态度;
妈妈,您是我一生的骄傲。
母亲节的散文 篇6
——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从小到大,我没有为妈妈写过只言片语,也从未想过,或许是因为我觉得妈妈不需要,亦或许是因为妈妈不识字,写了也是白写……
早上刚刚上班,妈妈就打电话给我。说最近这几天挺冷的,问我感冒没有,又问女儿没事吧,又问老婆没事吧,上班忙吧,我们没有吵架吧。还问岳父岳母好吧,说我要懂得尊重孝顺他们……
妈妈啰里啰嗦的问了一遍,最后还要嘱咐我这嘱咐我那。“我知道,正忙着,先这样吧。”听着妈妈在话筒那边的唠叨,我有点不耐烦的说。话筒那边妈妈先是沉默了几秒,然后轻轻的“唉”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其实妈妈每次打电话都要问这问那,嘱咐我这嘱咐我那。有好几次因为妈妈说得多让我不耐烦而对她语气不好。过后虽然也很后悔,但从未向妈妈表示过歉意。妈妈也从来没和我计较过,依旧是嘘寒问暖说个不停。
我的母亲是地道的农村人。小时候,因为兄弟姐妹多,母亲没有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但母亲一直坚持供我兄弟俩读书上大学。后来,我上了学,小学、初中、高中、当兵上军校,离家越来越远,跟妈妈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渐渐地,我长大了,发现妈妈越来越喜欢唠唠叨叨说个不停了,越来越“烦”了。妈妈本是一番好意关心我,可为什么我就不能好言好语的对她,听她把话说完呢?感到好自责好后悔。我知道我的不耐烦伤了妈妈的心,让她觉得她对我的关心和疼爱都是唠叨,是一种多余的表现。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忽略了身边这种最朴实无华的爱,甚至把它当作一种习惯视而不见。
妈妈,孩儿长这么大了,由于内敛而不善表达对您的感情。在外漂泊的我,虽然不曾和您促膝长谈,虽然不曾说过我爱您,其实孩儿心里有很多话想对您说,只是突然觉得心里酸酸的,不知该说什么好。
远在他乡的孩儿只能遥寄这只言片语……
母亲节的散文 篇7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里,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的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二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来探望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仁,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无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多少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再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仁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
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的人当中,他母亲的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一次,同龄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于是,我就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听毕,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