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

2023/12/29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名家经典美文摘抄(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 篇1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你说他想什么?女人;不错,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现在的女人吧?——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虽然与女人仍然不无关系的。

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诚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有水的仍然是南方。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

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平山堂了。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却在水中央。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人造成的。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桥是拱形,中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另有风味。

平山堂在蜀冈上。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永日。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船有三种:大船专供宴游之用,可以挟妓或打牌。小时候常跟了父亲去,在船里听着谋得利洋行的唱片。现在这样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乘的人多了,便可雇两只,前后用小凳子跨着:这也可算得“方舟”了。后来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洋划”渐渐地多,大船渐渐地少,然而“小划子”总是有人要的。这不独因为价钱最贱,也因为它的伶俐。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而有些好事的少年,愿意自己撑船,也非“小划子”不行。

“小划子”虽然便宜,却也有些分别。譬如说,你们也可想到的,女人撑船总要贵些;姑娘撑的自然更要贵。这些撑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说过的“瘦西湖上的船娘”。船娘们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据说以乱头粗服,风趣天然为胜;中年而有风趣,也仍然算好。可是起初原是逢场作戏,或尚不伤廉惠;以后居然有了价格,便觉意味索然了。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撑船的都与茶馆相熟,他们不怕你白吃。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其实是值得惦记的。茶馆的地方大致总好,名字也颇有好的。如香影廊,绿杨村,红叶山庄,都是到现在还记得的。

绿杨村的幌子,挂在绿杨树上,随风飘展,使人想起“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里面还有小池,丛竹,茅亭,景物最幽。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下河”总是下午。傍晚回来,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摇着扇子;这样进了北门或天宁门走回家中。这时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 篇2

弟弟从我头上,拔下发针来,很小心的挑开了一本新寄来的月刊。看完了目录,便反卷起来,握在手里笑说:“莹哥,你真是太沉默了,一年无有消息。”

我凝思地,微微答以一笑。

是的,太沉默了!然而我不能,也不肯忙中偷闲;不自然地,造作地,以应酬为目的地,写些东西。病的神慈悲我,竟赐予我以最清闲最幽静的.七天。除了一天几次吃药的时间,是苦的以外,我觉得没有一时,不沉浸在轻微的愉快之中。——庭院无声。枕簟生凉。温暖的阳光,穿过苇帘,照在淡黄色的壁上。浓密的树影,在微风中徐徐动摇。窗外不时的有好鸟飞鸣。这时世上一切,都已抛弃隔绝,一室便是宇宙,花影树声,都含妙理。是一年来最难得的光阴呵,可惜只有七天!黄昏时,弟弟归来,音乐声起,静境便砉然破了。一块暗绿色的绸子,蒙在灯上,屋里一切都是幽凉的,好似悲剧的一幕。镜中照见自己玲珑的白衣,竟悄然的觉得空灵神秘。当屋隅的四弦琴,颤动着,生涩的,徐徐奏起。两个歌喉,由不同的调子,渐渐合一。由悠扬,而宛转;由高吭,而沉缓的时候,怔忡的我,竟感到了无限的怅惘与不宁。小孩子们真可爱,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来了,放下几束花,又走了。小弟弟拿来插在瓶里,也在我睡梦中,偷偷的放在床边几上。——开眼瞥见了,黄的和白的,不知名的小花,衬着淡绿的短瓶。……原是不很香的,而每朵花里,都包含着天真的友情。

终日休息着,睡和醒的时间界限,便分得不清。有时在中夜,觉得精神很圆满。——听得疾雷杂以疏雨,每次电光穿入,将窗台上的金钟花,轻淡清澈的映在窗帘上,又急速的隐抹了去。而余影极分明的,印在我的脑膜上。我看见“自然”的淡墨画,这是第一次。

得了许可,黄昏时便出来疏散。轻凉袭人。迟缓的步履之间,自觉很弱,而弱中隐含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愉快。这情景恰如小时在海舟上,——我完全不记得了,是母亲告诉我的,——众人都晕卧,我独不理会,颠顿的自己走上舱面,去看海。凝注之顷,不时的觉得身子一转,已跌坐在甲板上,以为很新鲜,很有趣。每坐下一次,便喜笑个不住,笑完再起来,希望再跌倒。忽忽又是十余年了,不想以弱点为愉乐的心情,至今不改。

一个朋友写信来慰问我,说:“东波云‘因病得闲殊不恶’,我亦生平善病者,故知能闲真是大工夫,大学问。……如能于养神之外,偶阅《维摩经》尤妙,以天女能道尽众生之病,断无不能自己其病也!恐扰清神,余不敢及。”因病得闲,是第一慊心事,但佛经却没有看。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 篇3

那些轻飘飘的赞美和鼓励,不足以伴你远行,只有那融到血液里、刻到骨子上的羞耻和屈辱,才能最终化作不甘的仰天怒吼,激发你的血性与斗志,砸掉所有困住你的枷锁羁绊,甩掉所有华而不实的包袱行囊,用满腔的羞耻心和仅剩的微不足道,却不容亵渎的尊严,去做给别人看,更是做给自己看,证明自己不是弱者!

俞敏洪曾说过,人活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每天吸收雨露阳光,却长不大的小草,人们可以踩过你,却不会怜悯你,因为人们根本没有看见你,一种是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很远的地方人们就可以看到,走进带给人荫凉,死后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我们普通人或许生来都是一颗小草,被人踩在土里,被石头压在身下,但这并不可怕,也不能将我们真正摧毁,知耻后勇,将这些苦难化作成长的养分,蜕变成一颗茁壮的树苗,破土而出,顶开巨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一如,承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卧薪尝胆的勾践,北海牧羊的苏武,遭遇宫刑的司马迁。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知耻后勇之心!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 篇4

身处矮檐下,低头又何妨?看清处境,降低姿态,是勇气和智慧的表现。倘若拘于一时得失,与成功失之交臂,岂不是天大的遗憾?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究竟值不值,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一个人不可能干好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永远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当身在屋檐下的时候,当遭遇困境的时候,不妨弯弯腰,降低一下姿态,低调一些,兴许会发现,有更多机会就在眼前。

每一个人都想做自己想做的事,都想获得成功。也许你知识渊博、文采斐然,或者出口成章、聪明过人,但在社会中,很多时候,你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也需要别人的帮助,经常处于一种求人的尴尬。在这样的情况下,弯一下腰,低一下头,降低自己的姿态,说谦卑的话、低调的话、礼貌的话可以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或许你担心别人会傲慢地对待你,轻视、侮辱你,使自己抬不起头来,更重要的是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损害,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所以丧失了勇气,退缩不前,打出“万事不求人”的牌子不能说明一个人多么有尊严,只能说明其内心是脆弱的,没有勇气,也白白浪费了聪明才智。因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是一回事,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又是一回事,应该把别人的看待与自己的价值分开。一个人应该认识自己的价值,不要终日生活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中。

一个人的尊严可以分为内在的尊严和外在的尊严。一个人外在的尊严取决于他的实力和成就,而内在的尊严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别人的评价无关。内在的尊严是一个人尊严的起点和基础,一个人首先要自尊,然后他才能具有真正的尊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因为上司的微笑就昂首挺胸,因为别人的白眼就垂头丧气的话,那么他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当一个人还没有足够实力的时候,就不能对外在的尊严抱过高的奢望,而必须依靠自己内在的尊严生活和工作,也就是说,在身处困境的时候,要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不要处低自贱或者自暴自弃。

你去求别人,并不说明别人比你更有价值、也不能说明别人比你更有尊严。仅仅说明;在你要办的这件事上,别人由于种种原因比你有更多的主动权。因为主动权操之于人,所以自己要表现出低姿态,表现低姿态只是向对方说明在这件事情上,你的实力不如对方,你需要对方的帮助,并不说明你的人格低贱。正如找医生看病要付钱一样,找别人办事就要放下一些面子——这是向对方显示低姿态的一种具体的代价。

降低姿态与人格尊严和实力没有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是在具体的事情上没有体现出来而已。如同遨游四海的蛟龙,当身处浅滩的时候,可能连动一动的力气都没有,连小小的虾米都敢和它嬉戏,可是谁能就此认为蛟龙的实力不如虾米呢?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 篇5

那天晚上跟男朋友分手,从他家里跑出来的时候,她看到一头流浪狗瑟缩在天桥下面。它全身湿透,样子很可怜。她把它抱了回家。从此以后,她跟狗相依为命。

没有男人的日子,她把她的爱全都放在那头狗身上。它是她唯一的依伴。幸好有它,她才没有那么孤单。她刚从男朋友家里走出来就碰到它,她深信这是命运的安排。

她把狗照顾得很好。狗健康成长,毛色光亮,活泼俏皮,每个朋友都说她的狗很可爱,没有人相信它曾经是一头流浪狗。

可是,她自己却没有胖起来。离开男朋友之后,她瘦了整整十二磅。那天晚上,她和狗一起照镜子,狗愈来愈胖,她愈来愈瘦。为什么会这样?

忽然之间,她明白了。

狗不会瘦,因为它不会思念。

人会瘦,因为他思念别人。

离开那个男人一年多了,她还没有忘记他。睡觉的时候、洗澡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她还是会想起从前的日子。她以为可以不再想他,但是她做不到。她从他家里走了出来,却没有从他的阴影走出来。

人总是被思念折磨,在思念里做一头可怜的流浪狗。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 篇6

信念地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地船帆;信念地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地勇气;信念地伟大在于即使遇到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地心灵。

耐力,是 一一 种不显山露水地执着;是 一一 种不惧风不畏雨地坚忍;是 一一 种不图名不图利地忠诚。

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地支柱,理想和信念就是人生大厦地支柱;船舱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方向地罗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地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地铁轨,理想和信念就是人生列车上地铁轨。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 篇7

樱桃沟,又名暖谷,俗称周家花园。它位在寿安山麓,从西山卧佛寺酉行,便进入了通往她的曲径,徐徐前行,来到一处幽静的峡谷,这就是闻名京城的樱桃沟,是处避暑胜地。昔日这里有座明代的庙宇,叫广慧寺,庙后庙前有果园,其中以樱桃最多,故而得名。

进入樱桃沟,便可听得溪水瀑瀑,水清见底,两旁怪石林立,溪上拦水成池,可养鱼、游泳、浇灌林田。抚奇石,观游鱼,已足使人其乐无穷;而沿溪西北行,山间有野花,溪边有芳草,这野趣横生的地方,真使人流连眷恋。

沿小径前行,至谷前,就可听到淙淙争争的悦耳泉声;寻声入谷,便见一股清泉泻流石罅之间,乱石参差,泉水被怪石所阻,分作若干缕,或伏石而出,或跌石而下,其状似丝、似带,纷呈多姿,声细疾徐,顿挫有韵。清泉甘冽微寒,饮它一口也是莫大的享受。

山林间有一处山沟,名曰“退谷”。据说这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孙承泽隐居的地方。他在此著有《天府广记》一书,流传于世。孙承泽利用天然山势,种植松竹。余树森先生对退谷的松与竹,颇有见解,他写道:“退谷的松与竹,虽无庐山那种‘无径不竹,无荫不松’的气派,却也自有妙趣。传说里的金章宗看花台前‘横拖岭半’的古松,虽已无处可觅;但是,‘水源头’侧畔的‘石上松’,却也引人入胜。在‘清泉茶座’吃茶,可以看到两株白皮古松,为你撑开两把翠绿巨伞。再看四周山岩,也间有古松屹立。松占山岩而将谷中一片平地礼让于绿竹,由于独得清泉的滋灌,所以长得葱翠茂密、生意盎然。看着这苍松翠竹交映的景象,我更觉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付应须斩万竿’这两句的偏颇。松,挺拔苍劲,逾百岁而不衰,固然可钦;而竹,又何‘恶’之有?它循乎自然规律,送旧更新,老了。就让位于新竹,而自己却又转到另外的岗位上去,或建舍,或做器物,造福于人类。”而孙承泽种松植竹,建造亭台,却并非如此;他只想使这北国的山林变成南国山庄,据为私有,成为个人的世外桃园。虽经三百年的沧桑变化,至今山中还有个亭子被称作“退翁亭”呢。亭系孙承泽所建,他自号“退谷”。

沿着小路西行北折,又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穿过松林边沿的青翠竹林,还有一座小巧的石亭,亭柱上刻着王维的两行诗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亭子对面的岩壁间有篆文刻石,上镌“白鹿仙迹,退谷幽栖”八个字。据说曾有一骑白鹿的仙人在此停留,这自然是传说。由此西行,有一座从城里端王府移来的汉白玉精雕石桥,过桥走一段山路,闪出一处高大的石阶,石阶末端有座小门,门额上书“鹿岩精舍”四字。踏进小门就是樱桃沟花园了。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帝京景物略》中曾这样描写过此处的幽静:“鸟树声壮,泉昔昔,不可骤闻,坐久,始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今人寄水先生则认为樱桃沟花园,是以“天然”二字取胜,他写道:“石阶层层变幻,小径曲曲迂回,数间精舍,半隐于树荫之中,几座土台,微露于石峰之侧,翠竹临风,野花匝地,早春便有燕来,盛夏可闻蝉鸣,无时无处不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寄水之笔,描绘樱桃沟,四时皆有美景,晴雨各秉异趣。只有身临其境,静坐片刻,才能识别峡谷中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