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荔枝的散文文章

2023/12/30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荔枝的散文文章(精选5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1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些年,每到荔枝红艳艳的六月,品尝着荔枝的鲜美的时候,总能想起这些优美的诗句来,也往往能想起童年的一些事来。

童年的我们的那一代人,要吃到荔枝,并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容易,想吃荔枝,就得在荔枝成熟的日子里,每天起得早早的,飞快的跑到荔枝树下,捡些熟透了或虫咬了从树上掉下来的荔枝。有时也怕黑,因此,我们老是盼望着刮台风!台风来了,把树枝都吹断了,荔枝自然的就都掉下来了。我们呼唤台风的时候,荔枝树的主人家的人都会骂!

还有另一种方式可以吃到荔枝,就是等树主人摘荔枝的时候,去树下捡偶尔掉下来的荔枝。等树主把荔枝摘了,我们就爬到树上去搜那些没被树主发现而留下的荔枝。不过,爬上树和偷人家的荔枝,都是会挨父亲、母亲爷爷等长辈骂或打的!因为,长辈们都担心孩子们从树上掉下来。而偷,那是最不能宽恕的,因为当时的人的思想就是纯得容不下偷的行为!

捡荔枝回来了,洗好了,每个孩子都会把最好的荔枝留给父母或爷爷奶奶,自己吃些烂的或虫驻过的,然后就悄悄的去学校了。记得有一次,我瞒着大人爬上树去摘余留的荔枝,摘了一个大的,心里就想着,这个留给爷爷,那个留给爸爸……然而,从树上下来,一摸裤袋,才发现原来裤袋烂了个洞,只剩下一棵荔枝,那些都掉了,被其他小朋友捡去了,到现在都懊悔不已!白忙了不要紧,主要是没有剩有大的好的给父母!

这些年,到荔枝熟了,往往买很多回来吃,因为母亲和儿子都喜欢吃。儿子要吃荔枝,母亲或他们的那些叔叔们就给他们买,他们自然就没有了我们当年要吃到荔枝时的艰辛。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每次吃荔枝的时候,他们都懂得挑大的给他们奶奶,还说留下这些大的给远在厦门的爸爸妈妈!荔枝,在我们的家庭里,它们就成了孝心传递的使者。儿时的我们,现在四、六岁的两个儿子,不用人教,在内心里都懂得孝顺,这也是荔枝带就的一种美吧!

今年的荔枝又红了!我们想儿子了,儿子们也想我们了!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2

90后美女若晴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组荔枝挂果的图片,并配了极其撩人的文字:我熟了,你约吗!

我觉得该图文相配挺有创意,于是给她点了个赞,并忍不住加了个调侃的评论:熟而不约,非礼也!

没想到,这个玩笑开大了!若晴很快打来了电话,热情邀请我本周末前往她的家乡莆田品尝荔枝。为了打消我的疑惑,若晴道出了实情。原来,在福州工作的若晴找到了意中人,想带回莆田老家见见父母,所以急需一位媒人作伴同往。我说,这哪里是需要媒人呀,这分明是需要一盏250瓦的大灯泡嘛,再说了,我老黄哪点长得象媒人!若晴说,老黄你能说会道、博古通今,我老爸和你一样都是文化人,你们一定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有你在,气氛就不会尴尬,更何况,你还是免费自带车的司机,我上哪儿找比你更合适的人选呀!

听着电话里若晴调皮的话语,不知是出于有意想撮合一桩美好姻缘,还是被小姑娘拍中了马屁股,我竟然鬼使神差般答应了。

大暑时节的莆田市区,虽然高温炎热,街区路面还是车水马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根本看不出这是刚刚经历“尼伯特”台风重创的灾区。据说莆田是一座荣获国家级区域品牌最多的城市,如中国绘画之乡、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银饰之乡、中国政务商务礼品产业基地和中国佛教艺术品之都,我对这如此之多的国字号称谓却是索然无味,在我看来,这无非是特殊政治环境下政客们自我宣扬政绩的产物,根本经不起历史长河的淘洗。但莆田有两个别称却是当地历史和文化所赋予的,一是兴化,二是荔城。兴化是指古代福建八府之一的兴化府(也作兴化军),如今所说的八闽大地,兴化是其中特指之一,地方特色小吃“兴化粉”也是由此而来。

而所谓荔城,顾名思义即为荔枝之城,自唐代以来,莆田就以荔枝而闻名全国,历史记载,宋代莆田人家家户户用荔枝树干当柴火煮饭,可见莆田历史上荔枝种植之多。如今走在莆田街头虽然还能见到荔枝树,但早已没有诗歌里所描述的“吾家荔枝自成庄”的景象。上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到访莆田,曾写下“荔城无处不荔枝”的题词,让当时的一些莆田官员很失望,他们觉得作为文化部长的郭沫若到莆田来只留下这寥寥几个字,实在是太普通了,况且莆田荔枝哪有多到“无处不荔枝”的程度!后来人们才知道一代大师郭沫若此处用的是虚写荔枝而实写莆田人的手法,至于题词中对莆田人是褒是贬,则不得而知。

若晴家住莆田市区北郊的西天尾镇上,这里可是个历史文化名镇,闻名遐迩的南少林寺就坐落在该镇的九华山上。在通往镇上的公路两边山坡上,随处可见成片成片的荔枝林,火红火红的果实挂满枝头,情景颇为壮观。镇上家家户户的院子里也种有荔枝树,那种随手可摘的感觉简直像走进了王母娘娘的后花园!

若晴的父亲老陈比我年长几岁,是镇上文化站的干部,老陈对当地乡俗民情有很系统、专业的见解,我想了解的问题,老陈都能举一反三地讲出一大堆故事来。老陈觉得莆田之所以广植荔枝,除了莆田的地理气候非常适宜荔枝生长外,莆田人的性格起了很大作用,莆田人自强好胜,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也一定要想办法通过努力获得,有一家院里长出了诱人的荔枝丹果,邻居家长就会教育孩子,不要羡慕,更不要去偷摘别人的果实,我们自己家院子里也种上一株,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就能吃上美味的果实,于是,家家院子里都种上了果树,同样道理,镇上哪家盖上了洋楼、买了汽车,第二年镇上就会有更多的家庭盖洋楼、买汽车。老陈这段草根式的见解,让我对莆田荔枝文化有了豁然开朗的理解,我联想到了那句“荔城无处不荔枝”的题词,似乎读懂了几分作者的原意。

看着我与老陈聊得带劲,鬼精灵似的若晴趁机拽着对象溜出门逛街去了,一旁的老陈嫂也频频给老陈使眼色,意思是我们该聊点正事了。我当然也没有忘记自己媒人的使命,于是,我便主动把话题转移到了年轻人身上。若晴对象小郑天生条件就好,大高个子、文质彬彬、一表人材,老陈夫妇早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小伙子又是研究生,在福州有好专业和好工作,老陈夫妇听了更是喜上眉梢。只是小郑老家是河北农村的,老陈夫妇听到这里,果然如我所预料般面露难色,老陈嫂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们就一个女儿,将来嫁到那么远的地方,这可如何是好!”

其实,我早就有了应对之策,只是想让老陈夫妇在这个问题上多加思考,所以我就故意卖了关子:“这还真是一个问题!”于是我也陷入“沉思”中。

许久,我见老陈夫妇还是愁眉不展,再“沉思”下去的话,年轻人都快回来了,我还是把关子解了吧。

“老陈,这个问题我看要辩证分析一下,你看,小郑虽说是河北农村的,可他家里也还有兄弟姐妹呀,他与若晴都在福州工作,将来成家之后,自然是把你这里当成他的家了,你不白捡了一个儿子吗!再说,你家若晴那么聪明有主见,将来任何事情还不是她说了算!你们老俩口就等着享福吧!”

老陈夫妇听了果然眉头舒展开来,尤其那老陈,头点得像鸡啄米似的,口中却不忘训斥媳妇:“就是!就是!咱们家养大的女儿,还怕她飞了不成!老娘们没见识,快去下厨做饭!”

看着老陈夫妇开心得斗起嘴来,我自然也开心得笑了出来,我想我这媒人的使命应该基本上完成了吧。

这顿晚餐,我吃着老陈嫂做的可口饭菜,又喝了老陈家自制的陈年荔枝酒,心情舒畅得就像自己相亲成功一样,最可恨河北农村那小子,自己相亲轻松得像局外人一般,这令我心里有些许的担心,年轻人会不会因为幸福来得太容易而不懂得去珍惜!于是,我借着荔枝酒的酒劲,把这小子也灌他个烂醉,而我自己却想醉难醉。

这一夜,我住在老陈家的客房里久久不能入睡,我回忆起了老陈给我讲的草根荔枝文化,又想起了“有宋芳名何可当,吾家荔枝自成庄”的诗句,更联想起了郭沫若“荔城无处不荔枝”的题词,我忽然觉得这次荔城之行,与其说是为她人作媒,倒不如说是以荔枝为媒,深深补上了一堂民俗文化课。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3

似火的初夏,炎热中附带着一丝甘甜,这一丝甘甜莫过于那红橙饱满的荔枝了。“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可说得上是对它描述的最高的评价了吧。当然,我不是来品尝荔枝的

这个季节只要是在广东每一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吃到很新鲜的荔枝了,在这里荔枝就像湖南老家的橘子一样普遍。但是对于南漂一族的我来讲,依旧会觉得新奇,每一年都会购买2到3斤新鲜的荔枝来吃,如果能够吃到这一年第一头的鲜荔枝,甚至会小小的高兴一个晚上。记忆里的童年是吃不到新鲜的荔枝,吃到荔枝的渠道只有两种,一就是去干货市场买晒干的荔枝,这种荔枝只能是吃到一点点荔枝的味道,完全无法吃出饱满甘甜的味。再有一种就是小卖铺里面的荔枝罐头了,这种形式的荔枝可以说是最能接近鲜荔枝的了,至少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第一次吃到荔枝罐头,是在8岁那年。一天放学回家,整个人萎蔫的趴在书桌上,母亲问我怎么了,我回答说头痛,母亲摸了一下我的额头,很快做出论断,有点发烧!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小包治头痛的药粉,伴着温开水,让我喝下去,还没有到吃饭时间,母亲让我先去躺会,说等吃饭了再叫我。

傍晚的时候,母亲走到卧室叫我吃饭,我抬着沉重的脑袋说没胃口,不想吃饭,母亲劝说了几次,甚至有点带训斥的语气了,但是依旧没有激起我下床吃饭的念头,最后她略带严肃的说了我一下就出去了,我依旧昏沉的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头疼的厉害无法睡眠。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半睡半醒的隐约听到母亲叫我的声音,艰难的睁开双眼,看到确实是她,不过她手里这次却拿着一瓶罐头。开始我依旧拒绝吃东西,不过在她拿着罐头在一边诱惑我时,好奇、嘴馋使我“投降”了。我艰难的爬起来,母亲拿着小汤勺喂着我吃,这一口到嘴里是软滑与清甜,使我胃口大开,呼噜几下将一罐子吃了个底朝天~~我好奇的询问母亲,这是什么罐头,母亲说是荔枝罐头!第二天一大早起床我发现我的头疼好了,看着床头的空罐头瓶,我很是神奇的以为是吃荔枝罐头头疼就好了。

在后来,只要是生病,我每次都哭闹着要吃荔枝罐头 。确实很多次,吃完它,我的头疼就好了。不知道的是我嘴馋了,装头疼呢?还是它真有个功效!记不得了。不过在我的心里,它就是能够治疗我的头疼。随着年龄的长大,社会发展也是飞速的运转,现在头疼,我不会再去喝一罐荔枝罐头来治疗头疼了,因为我从母亲那里知道,那一次生病头疼康复,是因为母亲一开始让我喝了治疗头疼的药。而后的吃荔枝罐头治头疼,或许只是我馋嘴的伪装!不过它贯穿了我正正一个童年,长大后,我也买过一些荔枝罐头吃过,但是不仅不能再“治疗”头疼,而且也不是那个味道了,再后来我想吃的时候,干脆直接购买几斤鲜荔枝吃了。

又是到了5月的初夏,水果摊、超市、市场都充实这种此刻特有的水果——荔枝。那荔枝罐头呢?我想在佛山是吃不到了,不是吃不到荔枝罐头,而是找不到那种情与念,又或许我是吃新鲜的荔枝太多,不再通过吃荔枝罐头来回味鲜荔枝的味道了。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4

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我刚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摊前,脚挪不动步。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上一斤。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硬邦邦的,鼓起几分胆气。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者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这样一辈子过来了。不知怎么搞的,我一时竟不敢掏出荔枝,生怕母亲骂我大手大脚,毕竟这是那一年里我买的最昂贵的东西了。

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是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

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刚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张着一张张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路,才又和我们阔别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认为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孙子一部分。我忽略了身旁小馋猫的存在,他再不用熬到28岁才能尝到荔枝,他还不懂得什么叫珍贵,什么叫舍不得,只知道想吃便张开嘴巴。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了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5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随着宫门的层层打开,透过历史的烟尘,皇宫中,声乐悠扬,轻歌漫舞中,鲜甜,多汁,诱人的荔枝已在杨贵妃的莞莞一笑中……

龙舟鼓喧五月天,岭南风雨荔枝红。当岭南龙舟水的到来,在蝉鸣唧唧声中,岭南荔枝已是一片艳红了。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佳果”,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果木,高约十米,果皮处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道香美,但不耐储藏,荔枝性热,多食易上火。荔枝品种众多,可分为桂味,糯米糍,妃子笑,三月红,白腊,槐枝,山枝等,其中萝岗桂味,笔村糯米糍与增城挂绿并称为“荔枝三杰”。因为荔枝不耐储藏,诗人白居易曾描述:“此果若离开树干,一日则色变,二日则香变,三日则味变,四五日色,香,味都没有存,所以又名离枝。“荔枝鲜甜,多汁,让人百食不厌,东坡先生被贬来到惠州时,适逢荔枝时节,吃后赞不绝口,即赋诗一首《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五月的岭南,龙舟竟渡,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粽子的清香,田间,山坡上,道路旁,满眼都是荔枝树,成熟的荔枝挂满枝头。红红的一片,透过温暖的阳光,衬着天边的云彩,仿佛飞焰欲红天,红云盖天地般,让人云深不知处。那红云一直飘到六月,故有“南州六月荔枝丹”之称。

“荔城无处不荔枝”,我的故乡增城(又名荔城)盛产荔枝,其中“增城挂绿”是荔枝中的珍品,“增城挂绿”,有文献正式记载可追溯至16世纪,据乾隆年间,《增城县志》记载它原产于增城新塘四望岗,后至嘉庆年间,因官僚迫害,万幸留下一棵,后移至荔城挂绿广场。挂绿荔枝果肉细嫩,清甜爽脆,味道幽香。《广东新语》说:“挂绿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小不之,三日不变。”

挂绿之名从何而来,却是有一典故:传说中的“八仙过海”中的荷仙姑是增城小楼人,当夕阳西下,荷仙姑便坐在荔枝树下,一边吟唱,一边飞针走线地做着刺绣,随手挂在荔枝树上的绿丝线迎风而舞,仿佛应和着那优美动人的歌声。少女怀春的姑娘只想把最好的女红送给心爱之人,可能那深情的歌声也深深打动了荔枝树,当荔枝成熟时,每颗荔枝扁圆,不太大,甲肩隆起,谓之龙头,另一则谓之龙尾,红紫相间,一绿线直贯穿到底。后来,荷仙姑被仙人点化羽化成仙,飘然而去。从此,“增城挂绿”便随着那动人的传说而家喻户晓。2001年,其中的一颗增城挂绿荔枝拍出了5。5万元的高价,成为全球最昂贵的水果,一举打破了吉尼斯的纪录。2002年,一颗增城挂绿荔枝拍出了55。5万元的天价。

记得小时候,顽皮的我每当荔枝艳红时,常常和小伙伴们爬上枝繁叶茂的荔枝树上偷吃荔枝,鲜甜,多汁的荔枝总让我们乐不思蜀,饱餐一顿后,我和小伙伴们便在荔枝树上捉迷藏,把荔枝叶做成花冠戴在头上,束在腰间,缀上那鲜红的荔枝,那颗颗鲜艳的荔枝就像红宝石,红玛瑙,点缀其间,小小的我仿若孔雀公主般跳跃在那无忧的岁月中……

荔枝不但可以鲜吃,而且可入菜,晒干可作干果,加入海鲜同炒更是美味宜人,因海鲜的寒气与荔枝的性热中和后,更是让人唇齿留香,当荔枝从冰霜中拿出与其它水果拌成沙拉,尝一口,直让人感受到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茂盛的荔枝树上,那片片艳红,从远处看仿佛“晓看红湿处,花城锦官城”般,龙舟竟渡的江南,蝉鸣唧唧,龙舟鼓喧中,湾湾的江河边,又是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