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长城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登长城散文(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登长城散文 篇1
说到万里长城,千百年来,中国人朝朝代代,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某种意义上说,全赖于一个悲惨凄凉,令人心灵震撼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一个悲凄的哭声,一段倾覆的长城,经过文化人的杜撰,演义出多少传奇色彩浓郁的文化现象。当你还是乳臭未蜕的孩童时,就被长辈们绘声绘色讲述哭倒长城的凄美故事所吸引,且深深地同情着这个人生悲剧。秦始皇的暴虐凶残,形象地种在纯情的心田里。至于这个传说中的故事起于何时,虽无法去考证,但它作为数罪秦始皇的载体却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我想,除了中国历代有文化的人外,千百年来老百姓知道其修长城的罪魁者当属秦始皇嬴政的都起至这个故事。这不是妄言,而是事实。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哭倒长城寻夫的故事,才把修长城这件事名扬天下。它是暴政与苦难的象征物,是致罪的证据。其实,这是出于无知。
记得在我少年时代,正是国人从黑暗的旧社会脱台出来,中国新生政权的领导者,为了致民于富,致国于强,积极改善生产条件。农业,大兴农田水利,填沟筑坝。为了只争朝夕,千百万人忍着共和国初生的艰难困苦,去奋斗,这时就有人站出来,骂兴修水利是“秦始皇磨民”,用秦时的筑长城影射之。对此,我幼小心灵留下的烙印极深,秦始皇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残暴无比,如虎狼般。后来上学读书了,方知修长城的目的是防御匈奴对中国(其实是中原地区)的侵袭,明确了修长城的善举,以及体现出来的先民智慧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从而使我对长城的矗立产生了景仰之情。
五年前的一个初春,我第一次登上了长城。一种骄傲与自豪感,怦然在胸中升腾,自忖,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那是春节刚过,我与友人去北京,在八达岭见到了长城。当我一走近长城,便有一种边塞风雨潇潇的感觉。一阵阵凛凛料峭之风,一阵阵翻卷的尘埃,加上那飞沙走石猿啼鹤唳之象,大有边塞“四面边声连角起,千章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之苍凉景象。我似乎走进了枪戟杀戮,烽烟滚滚的古战场。
登上长城,踏着坚实宽大的方砖砌成的墙顶,抚摸着那整齐巨大的条石葺成的外墙墙体,我从心里拈量出它的分量,它的岁月架构,它蕴含的曲折厚重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难怪历史赋予它那么自信的象征意义,使人们在民族遭遇危难的时候,会想起长城那伟岸而凝聚人心力的形象,从而激发民众重新用鲜血再筑一道万里长城,以众志成城去抗击外敌入侵。
实际上,长城是一种伟大的概念,即民族精神之概念。其每块砖石只是民族肌体上的细胞,是一个个体概念。民族的伟大长城,正是由一块块砖,一块块条石砌成。个体的砖石凝聚成民族的长城。
视线离开我脚下的长城,遥岑远目,长城蜿延在沙漠上,盘旋于崇山峻岭间,它充满生机与活力,像一条巨龙,奔腾于万里山河上。我沿着长城徜徉,思绪儿像飞燕频频回旋心头。万千民众一队队一组组匍匐在山沟深谷间,冒着酷暑,冒着严寒奋力凿石烧砖。他们背负起青砖、条石在督军的皮鞭下,正亦步亦趋艰难地攀援前行。饥渴、疲劳、喘息、挣扎在山路弯弯。黎黑的肌肤,坚硬棱棱的骨骼,深陷的眼眶,烂缕的衣衫,苦难与伟大集于一身,烙在了难以留存的历史时空画卷上……人们看到的是具形的长城,而看不到已泯灭的一个一个肉体。长城的伟大,正是一个个被泯灭了的个体伟大的具象。此时,我突然记起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尽管这故事是对暴政的批判,但也真实地再现了历史,把劳动人民的`苦痛用故事的形式托出,昭示于世与长城同在。
这次登上长城,正直国庆节的前夕,时序是乙亥年闰八月孟初。在慕田峪登上长城又是一种感觉。仲秋之时,秋高气清,千山万岭翠绿红叶洪托出塞外寥廓旷远的富丽景象。我站在长城的古炮台上,眺望着那苍莽的山岭,俯视那起伏蜿蜒的长城走势。我对长城的存在顿生怀古之幽思,感叹历史岁月的包容与痴情,它把体现民族伟大精神的“教科书”长城率真地遗留天地间,永绩传承!此时,千古一帝的形象;身负重累,青筋暴凸的黔首形象;那些让文人墨客在书本里,舞台上表现得淋沥尽致的艺术形象,交替在我脑海里映现。我不得不感到困惑,历史又是怎样的捉弄人。有人把秦始皇骂得体无完肤,有人把孟姜女范喜良的爱情悲剧同情得入骨三分,何也!
回歸历史的本来面貌,把失之公允的评判,从历史的误解中承释出来,正确地认识历史,还历史一个公正。就以脚下的长城而论,据史料记载,是明代修筑的,其显著之处就是以御敌为目的。大都设在关隘之处,而关隘都设几重城墙,有的多达二十重,并且在长城南北设了许多城堡,烽火台,用以瞭望敌情,传递警报。明长城距秦长城相隔近千年,由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长城的描述:“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固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从而给天下留下了一个凝固的印象,长城是秦始皇所为。历朝历代修长城的史实却被无情岁月淹没在浩渺的烟云中了。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先后有燕韩赵魏秦诸国修筑过长城,只是在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要建万世基业,便把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宛延万里的长城。从此长城之名扬于天下,而秦始皇施暴政的骂名也随之起于里巷之俗。其有代表性的国骂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正是基于国人对暴政的痛恨与诅咒。据史料记载,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源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齐之大将杞梁,作战勇敢,在一次与莒国交战中,孤军深入被围,战死杀场。尸体运回齐国国门,齐庄公只让杞梁妻到郊外吊唁,从而引起杞梁妻的愤慨,遂质问道:难道杞梁战死还有罪吗?如果无罪为什么不能家祭举丧?齐庄公被质问得无言以对,答应了要求。至于齐庄公处于何种用心,但杞梁妻据理力争的大智大勇,受到史学家的公正评价,并载于“春秋左传”里了。四百年后,汉朝学者刘向在此基础,做了艺术描述又收录到他所著的《列女传》中。传曰;“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尸于城下而哭,内諴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之崩。……遂赴淄水而死。”此描述一出,便为后人杜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埋下了伏笔。到了四百年后,唐朝和尚贯休,为了控诉秦之暴政,便移花接木,把杞梁妻枕尸哭城的事,改编成传之不衰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从而还把杞梁改名范喜良。杞梁妻本无记载之名,而撰为孟姜女。后来经过多次文学加工,使孟姜女的故事逐渐完善凄美,从而流传天下。
秦始皇修长城之说,孟姜女哭长城之撰,同出一辙,其意旨在于讥讽暴政。司马迁《史记》对暴秦的定论,以致使汉以后正统意识日臻根深蒂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暴秦意识”的产物,是对历史歪曲的注释。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拂去抛撒在历史轨迹上的尘埃,还它一个原本面目。
世间的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假如说长城是秦之暴政的佐证,那么长城在历史上所显现的作用,以及它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之伟大,民族智慧之超凡,是多么地让人自豪啊!中华民族的伟大,是一件件看似不为人理解的事件经过时空的虑析而矗立在人们心目中的。长城开发了民智,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可褒可贬,斑烂多采的文化现象啊!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以长城为荣,而不要虚荣;应正视长城的过去和现在,爱护长城,理性的认识它,弘扬他蕴含的不朽的民族精神。
登长城散文 篇2
登临八达岭长城,走着走着,自己便成了长城的一砖。长城随八达岭起起伏伏,向西逶迤伸展成了一条巨龙,龙头就高高昂起在昆仑……
从重庆朝天门码头下船,顺流而行于长江,自己便是江水的一滴。长江浩浩荡荡向东蜿蜒成了一条巨龙,龙头就在气势磅礴的海口……
显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在行走。我的前面早有许多人在行走,我的后面还有许多人在行走,我的左面和右面都有许多人在行走。我们早已行走成一条长长的巨龙。
龙行,就是我们的生活内容和形式。一条条青龙、黄龙和红龙在街头广场的欢腾狂舞,那是我们炎黄子孙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欢天喜地。
最重要的当然并不在此。
一旦暴雨急流海潮狂澜袭击华夏大地,这巨龙便会往堤岸上坚守到底,那是一座谁都休想摧毁的铜墙铁壁;一旦暴雪没膝冰冻三尺,这巨龙便会奔向天南海北,成了一条条日夜飞驰的公路和铁路,谁都无法阻挠;
即使一方山崩地塌众生罹难,八方巨龙便会飞速赶去救援,天大的灾难也便仅仅是八分之一……
巨龙,以山的气势往西奔腾,以水的豪情向东激荡,以亿万人的意志汇聚洪流,种种姿态无不生发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版图的同一颗民族之心。这一切也就不能不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名字——
中华!
登长城散文 篇3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长城的图片和一些旅游宣传片,每次看他都是那么的雄伟壮观,好似一条巨龙;看到那土砖城墙,总会给人一种声临其境的感觉,宛如此刻我们就在战争一线
听说长城是看不见头和尾的,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今天,我也来到了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心中无比激动。
我跟着队伍向长城出发。走到长城脚下,我一抬头,便望到了那曲折蜿蜒的长城,好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山间。以前,我以为长城很好爬,没一会儿时间就到了顶峰。可是,当我真正走在长城上的时候,发现其实台阶非常多,是用一块块石头砌起来的,有的甚至高到小腿,爬起来非常不容易。还有的斜坡很陡,需要扶着栏杆才能前行。
我扶着栏杆朝前走,望着一群群的游客从我身边走过,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代人民建长城时的情景:有的人挑着几块70多斤重的石块,艰难地爬到顶端,砌好石块,反反复复的做上万遍;有的人拿着一块20多斤的石头,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在这期间,他们流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有的人可能肩上有一条深深的沟;有的人可能把手、脚都磨破了。建造长城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其中一个最高峰,放眼望去,真是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连绵起伏的山峦,险峻的悬崖峭壁,把长城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顶上的空气真清新啊,令人心旷神怡。瞬间,我所有的疲惫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朝着后面看,密密麻麻的人正在努力地前行。
该下坡了,我在台阶上走着,这些台阶高低不平,走起来有点困难。可是一到斜坡,就更难了。我只得扶着栏杆,身体稍稍倾斜,虽然磕磕绊绊得,但也总算是走了下去。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的骄傲!
古老的长城,庄严的长城,伟大的长城!我会永远把您铭记在心中!
登长城散文 篇4
如果从太空中俯瞰地球,只有两样建筑清晰可辨—中国长城和埃及金字塔。可见,长城是多么的气势恢宏,雄伟壮观!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绵延六千七百多公里,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如果用长城的条石铺成6米多宽的大道,足以环绕地球三四周有余。它就像一条巨龙盘在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华夏大地。在这万里长城中,当属金山岭长城最为壮观,被誉为“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登上承德的金山岭长城,向四周望去,只见周围大大小小的景物尽收眼底,仿佛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副雄浑朴实的山水大画:碧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翠绿的树木枝繁叶茂,壮观的山峦连绵起伏……再看那长城,它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立在高山峰顶之上。放眼望去,一眼看不到尽头。在长城上,每隔一段路就有一座烽火台。古时候,只要敌军入侵,烽火台就会燃起狼烟,拉响战斗警报。城墙上还有着一个隔一个的垛口,枪炮眼,用来架设强弓硬弩,守卫城池。墙砖也非常厚实,约有半米厚。这真是一片易守难攻的险地啊!不知道在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是怎样攻城的呀?不禁感叹道!
金山岭长城还有着用来攻击,打探消息的敌楼;管出入贸易的关隘;用来跑马的马道;阻拦马匹的拦马墙……形式多样,设施齐全,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如果你去过长城的敌楼,那你一定会发现:敌楼的楼梯非常窄,只可勉强通过一人。其实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用来防止敌人迅速占领整个长城。就算敌人攻破长城,要攻敌楼也没那么好攻。楼道很窄,可令敌人的弓箭手,炮兵,骑兵,铠甲兵全部丧失优势,只能派一个步兵进去单独作战,使其丧失团队优势。而守城士兵又可在宽敞的楼道上放箭,楼道下搏斗,还可架设路障。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啊!如此人工修建出的险峻要塞,反映出古代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
看着这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和这一望无际的青山,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禁想到了毛泽东的一首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建造长城在科技落后的古代是多么艰难啊!长城的每一段路,每一座楼都是用我们祖先的血和汗建成的呀!
长城真是我们祖先智慧与血汗的结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