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经典散文(精选9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经典散文 篇1
作者:北石
我的乡愁
是牵着风筝的线
离乡越远
思念越长
我的乡愁
是心中珍藏的酒
离乡越久
味道越醇厚
我的乡愁
是隐藏在天宇的星斗
夜深人静时
便一颗一颗闪亮起来……
我的乡愁
是一遍一遍的月圆;
我的.乡愁
是一列一列的帆船;
我的乡愁
是隔不断的海水;
我的乡愁
是远方的岸.
故乡是磁石
故乡是胎盘
我的乡愁
是孩子对乳汁的期盼
是无以回报的忐忑
是坚定不移的归心和眷恋!
经典散文 篇2
作者: 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来,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将落叶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之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经典散文 篇3
作者: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经典散文 篇4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经典散文 篇5
小时候,大人常告诉我们,你还小……于是,我们幻想着大人的世界,无忧无虑,想象着大人的活,无约无束……
我们开始盼望着长大,等待着长大后的自由,期待着长大后的洒脱,追求着长大的步伐。
流水无痕,岁月无声,我们长大了,可是再也没有人说你还小,亦没有人说你长大了,原来,大人眼中的小孩,我们永远都长不大,大人的世界里,我们从不可以参与。
我们脱去了天真烂漫的笑颜,换上了成熟稳重的容颜,却失去了纯真善良的欢颜。
我们虽然每天都无所事事,但从来就不感到半点轻松,原来,不管我们轻如浮云,淡如静水,冷似冰山,我们的不安还是那么沉重。
我们即不可以远走他乡,因为我们没有长大,也不可以埋头玩耍,因为不在孩童,我们即不是沾花微笑的仙人,对岁月的交替无动于衷,我们也不是阅历丰富的智者,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果断决择,微风吹不走那些无暇的记忆,岁月带不走父母眼中的小孩,我们不在盼望着长大,因为大人的世界我们无心参与。
某一天,当低头翻阅记忆书签时发现,小时候每天就像一份崭新的文挡,不管昨天有多少痛苦与不安,都将被夜睌的月光风化熔融,而现在,昨天的彷徨与失落,都将留下斑驳的痕迹。
人生是一中没有定律的节奏,不如用心去感受,留下昨日的彷徨,带着今日的坚定,留下昨日的忧伤,带着今日的激情,我们只有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为自己的满心欢愉的明天绘制一道完美的弧线,也证明我们长大了。
经典散文 篇6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初读《听听那冷雨》,不由大惊:散文可以如此写?细读之则手不释卷。余光中曾戏称:“右手写诗,偶尔左手写散文,算是副产品。”但这样的副产品在当代散文家中有几人能出其右?
诗一样的充满跳跃联想的语言是《听听那冷雨》的最大特色。作者在文中大量动用了迭字句。文章开始,就对雨作尽情的描绘: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一句就写出雨的形声。接着他跳跃联想,写道:······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雨伞撑着······这句奠定了整篇一种“忧伤”的基调。马上,他大胆想象:整个中国整部中国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这样下着雨。此时,我窒息般地感觉到余光中内心那种深深的乡愁以及爱国情怀。
本文恰似一首长诗,字字句句,充满令人惊奇的诗的意象。作者笔下的雨时而是“黑白片子”,时而是“宋画”,时而是“一滴湿漉漉的'灵魂”,时而是“温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凭非凡的才力和卓越的想象力,把乡愁化为种种意象,而意象又于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及心灵历程相连相融。可谓情丝和雨丝交织。
余光中用诗样的语言对雨进行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感觉进行描写,字里行间,古诗韵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遥指”,“剑门细雨渭城轻尘”,“杏花春雨江南”。爱好古典文学者看本文,时时会心一笑。而喜爱现代风格的读者也不会失望,例“雨是潮潮湿湿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许多所谓的现代诗人汗颜。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没有音乐味,何能成为作家?同样,思想不深邃,更是不成作家。余光中将思想完美融入语言,正如他所说: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当他的思想和文字相遇,美如盐撒于烛,会喷出七色的火花。我读书,常爱划句,但是读《听听那冷雨》,竟然摘不下一句,因为每一句话都这么美。
文坛宿耆柯灵说:《听听那冷雨》直接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这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文字和现代文学的表现力增加一点信心,也应该承认这在五四以来的散文领域中,算是别辟一境。评论毫无过奖,也深刻公道。
经典散文 篇7
小时候的我是很盼望和喜欢过年的。
记忆中的寒假是最开心快乐的,因为不是农忙时节不用干活,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要过年!
那时候的寒假真的是无忧无虑啊,父母的忙碌与操心似乎与我们无关,我们只管尽兴地从家里玩到外面再从外面玩到家里,每天那个累啊!每天那个开心啊!
而过年应该从腊月23开始算起。
23是灶神上天和扫尘的日子,这一天里,家家户户会上香虔诚祭拜灶神、送灶神上天,然后里里外外清洁大扫除,准备迎接新年。
24过小年,这就意味着年真的来了! 各家都开始进入迎接新年的倒计时,各项过年准备工作也在逐项进行和落实中,其中最让我们期待的应该是除夕和初一了。
“30晚上的火,月半晚上的灯”,这是本地的习俗,30晚上的火一定要旺,越旺越好。到了30下午,我们就开始把火烧得旺旺的,那是小孩子都感兴趣的一件事了。一般的情况下,在父亲把火烧燃后,我们就负责添柴了,两个弟弟特别调皮,每次总是故意把柴添得很多,看着那蹿得很高的火苗不停地跳动,他们就开心地在旁边笑着跳着,不时地还拍着手大叫,然后还不时地从火堆了夹一个红透了的火种出来炸鞕。那火红的火苗映着他们冒着汗的兴奋脸庞更加红通通的,我就在旁边看着,负责他们的安全。
现在想来,我们家乡过年较其他地方而言是非常简单的。那时候,一般的家里会准备一些糖点,然后除了炸点兰花豆、花生什么的,其它的就很少。但在我的印象中,从下午开始,陆陆续续地吃了兰花豆、花生、蛋卷,还有爆米花、金果、雪枣之类的后,肚子就早已经饱了,所以除夕晚上的饭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就只是个过场了。
除夕的团年饭比较丰盛,其中有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猪蹄,记忆中的我从来没有在除夕吃过它,因为太腻,父母把它们叫做元宝,就是吃了来年富贵发达的意思吧!总之,除夕的盛宴对于我们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关心的是饭后的点灯笼和拖木瓢。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灯笼玩,但是妈妈好像特别喜欢灯笼,小时候的我是玩过好多灯笼的,弟弟们倒不是怎么喜欢,他们一般都不要,但玩过的灯笼大多都是被他们烧了。小时候的他们好像破坏欲特别强,好好的灯笼在我玩过后给他们没多大一会就会化作了一缕轻烟。
吃过饭把灯笼点上出来,其他的小伙伴们也陆续出来了,我们先要比一下谁的灯笼最好看,最特别,我的灯笼一般都比较小,但几乎每次都是最好看的,那一刻,心里就会特骄傲,也特感谢妈妈,也特佩服妈妈的眼光!比过后,我们的灯笼队就绕着村子走,一边走一边嘴里唱,唱的什么我现在记不全了,只记得好像有这么几句:打灯笼,上通城,接老伯,吃线粉……伙伴们念得好快,好像当时都没有好好去想念的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好玩,觉得开心。
我最喜欢那点着红烛的灯笼,红红的特别喜庆和热闹,朦朦胧胧的给人很多美好的联想,那摇曳闪烁的柔和的红光让我想到天上的星星,想到了夏天那飞舞的萤火虫,甚至想到了天上那美丽的彩虹,那一盏盏灯笼在夜晚更像一条火龙在游走……
玩过灯笼回来还有一件事特别好玩,那就是拖木瓢。用一根长长的绳子把木瓢把栓住,在楼板上拖着走,口里念:敲木瓢,打木瓢,老鼠生崽不成坨,生一窝死一窝,生的`没有死的多……寄意很明显,就是咒那该死的老鼠!这件事我没多少兴趣,都是弟弟们在楼上把那木瓢拖来拖去,乐此不疲。
做完这些我们就没事了,也累得差不多了,而父母的工作还远没有完,他们还要守岁到12点后才睡,我们从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睡的。
大年初一我们是不用父母催促起床就会早早地起床,床头的新衣早放好了,穿好起来跟父母拜过年后再去给奶奶拜年,然后洗漱然后就坐在火炉旁玩,吃东西。
初一早上的过年饭最讲究,菜的花样最多,量也多,因为一定要“年年有余”(鱼是一定少不了的)。虽然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做了一大桌子菜,而我们也只是象征性地吃一点就饱了,然后就坐在火炉边等着去挨家挨户拜年。爸爸妈妈说过不准吃过饭就往人家跑,什么叫吃年饭呢?年饭就一定得好好吃,慢慢吃,所以不能太早就跑去打扰人家,要等到人家都吃好后才能出去。
拜年也好玩。我们村的习俗是挨家挨户都要去拜年的,大人也是这样。拜年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其实就是跑龙套,一圈跑下来,口袋里全是花生、爆米花、豆子等,男孩子还有好多烟。再大点到人家去拜年就会坐坐,大人们就会夸我们的新衣服好看,会称赞我们懂事、会读书,会问问我们年过得是否热闹!在那一刻,我觉得乡情是那么温暖,那么亲切,那么美好!
“初一儿,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一般的情况下,初二开始我们就会去亲戚家拜年,首先去外婆家,其他的地方我就不用去了,爸爸会带着弟弟们去。大概到初六左右拜年全部结束,年味也在一天天淡了下来,而到了十五元宵节的时候,会再来一个小高潮。
月半的灯,没错!到了元宵节的时候,那一晚会彻夜灯火通明,家家户户会在每间房里点上蜡烛,田间菜地也点上,有些地方还会在房前屋后也点上蜡烛。而我们孩子则会抓住这年的尾巴再乐一回——玩草龙灯!我没有参加过耍龙灯,但我喜欢看他们玩。他们自己扎一条草龙,先在村里前前后后玩一遍,然后跑到马路上拦车喝彩,一天一晚下来,收获也颇丰的,那些车主看他们孩子玩龙灯,大都会给个喜钱!
元宵节照例会吃汤圆,“吃了月半粑,准备种庄稼”,过了元宵节,年也便正式宣告过完,于是,种田的计划种田,上学的准备上学,上班的开始上班。
年终于过完了,但过年的快乐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那些过年的记忆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经典散文 篇8
《乡愁》
作者:北石
我的乡愁
是牵着风筝的线
离乡越远
思念越长
我的乡愁
是心中珍藏的酒
离乡越久
味道越醇厚
我的乡愁
是隐藏在天宇的星斗
夜深人静时
便一颗一颗闪亮起来……
我的乡愁
是一遍一遍的月圆;
我的乡愁
是一列一列的帆船;
我的乡愁
是隔不断的海水;
我的乡愁
是远方的岸。
故乡是磁石
故乡是胎盘
我的乡愁
是孩子对乳汁的期盼
是无以回报的忐忑
是坚定不移的归心和眷恋!
经典散文 篇9
小时候,阳光丝丝缕缕,静谧和谐;长大了,阳光明媚澄澈,温暖如春;在将来,阳光炽烈灿烂,将我的生命燃烧。
穿透树叶的爱
小时候,我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爸爸妈妈外出打工,那时的我,还不用学习,整天在院子里玩耍,院子里可美丽了,种着几棵葡萄树,它们一到夏天就粘连在一起,茂密的树叶成了最好的遮掩伞,这时,我就会独自躺在树下的摇椅中,椅子很大,是爷爷经常躺的,对于我来说,就像一张小床一样。每天中午,我都会躺在这舒适的“小床”上享受乡村中独有的静谧。阳光穿透树叶,成了丝丝缕缕的样子,很是好看,身边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总是容易孤单,甚至孤僻,可我不同,我还有阳光,而且我明白,父母的离去是为了给我更好的明天,这也是对我的爱,就像阳光一样,陪伴着我,给我温暖。这爱,穿透树叶,缠绕进我的心扉。
门缝中的一道目光
上学时,我已来到父母身边,可他们却一直很忙,貌似都不关心我了,从未有过的孤独感涌上我的心头,我的房间背光,窗户朝西,阳光根本照不进来,多少显得有些清冷,每次我一个人学习时,那份孤独感也越发强烈,难道阳光就这样与我分离?我很失落,那暖洋洋的感觉终将离我远去,那爸爸妈妈的爱呢?一天,我依旧在孤独的学习着,我感觉到有一道目光在盯着我,在我看去时立刻飞也似地逃走,那不正是妈妈吗?我很疑惑,妈妈在偷看什么?这个疑问困扰着我,终于有一天,我跑去问妈妈:“为什么要在门缝中偷看我?”妈妈起初有些惊讶,然后说出了原因,这几天,爸爸妈妈看我心情很低落,但又不知道问题在哪,就打算观察两天再来找我沟通,没想到被我先“找上了门”,望着母亲那愧疚的目光,我的心豁然开朗。
从小到大,阳光一直陪伴着我,父母的爱也一直陪伴着我,它让我有勇气高举阳光的火炬,行走在人生的行程中,向着光明,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