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年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忙年散文(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忙年散文 篇1
快乐的日子总是容易过去,愉快的新春佳节,就在我们尽情享受的时候,悄悄溜走了,留下的只是美好的回忆。
“忙三十,闲初一。”忙碌的大年三十一过,所有人都像快进站的火车,由疾驰到放缓车速,人们从忙碌到闲下来安适地享受新年的快乐。
今年大年初一上午,太阳被响彻云霄的烟花爆竹声吓得躲进了厚厚的云层里,久久不敢露面,缓过神来的天公不忘自己的职责,连忙推出太阳,让它为人间的新年添光增彩。
下午太阳像个新婚的媳妇,羞羞答答、磨磨蹭蹭地露出了娇艳的笑脸,霎时,整个人间充满了光明,充满了温暖。
太阳出来了,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心情也格外朗润。
去年是个暖冬,整个冬季似乎被忽略了,提前跨入了早春。沐浴在温暖的冬阳下,我来到户外,信步走进田间。
漫步在防洪大堤上,仰望太空,天是那么蓝,使得冬天的太阳显得特别温暖;俯视河水,水是那样清,清得可见鱼儿在水中游弋;蓝天碧水间的鸟儿们显得更快乐,它们在空中自由地飞翔,不时发出欢快的叫声,那声音比任何时候都清脆、悦耳,因此更动听。
放眼望去,早播的小麦绿油油的,晚种的也在奋力向上伸;油菜虽曾遭遇短暂的低温,但又是那么郁郁葱葱;路边的小草更是生机勃勃,似乎要将它顽强的生命力展示给人们看。
空旷无垠的田野,不见一个人影,只有远处的公路上依稀可见轿车穿行,使得田野更加静谧。
我饶有兴味地欣赏着这“水乡宁静图”,不能不想起儿时大集体年代的农村生活。那时的人,似乎以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就是“革命”,就是造反,就是砸烂“封、帝、修”。
农民无假日。原以为过年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谁知上级指示:“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所谓“革命化”,就是大年初一下田干农活。尽管大多数人不情愿,但队长不能违反上级精神,他有的是权力和办法,大年初一下田劳动,一天抵算平时三天的工分。重赏之下必有响应者。大多数社员都扛着泥耙拿着泥锹下田“抓革命,促生产”去了。
从沉思中醒来的我,饱览了田园风光后,踱回小镇。小镇大街小巷,都因午夜的钟声敲响前后,整个天空中响起震破天幕的鞭炮礼花声,缤纷的色彩,照亮了整个天空,也映亮了大地,那气势无论什么重大庆典都无法与之媲美。早晨,财门大开,又是一阵阵噼里啪啦、嗵嗒的鞭炮声。随着这两次飞花碎玉般的纸屑飘落下来,地上或如桃花雨,或似红地毯。
农村人喜欢红红火火。象征团圆的大红灯笼,寄托志向,抒发情怀,陶冶情操的对联,把个年味渲染得浓浓烈烈的。
浓浓的年味,随处可见,你看男女老少无不穿上节日的盛装,路上行人笑意写在脸上。熟人相见,不再是“吃过了吗”“吃了”的对答。人们一夜之间都变得那么客气文雅了。
人们相互拜年。平辈相见:“恭喜发财,万事如意!”遇到长辈“祝您老,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长辈祝小朋友:“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多祥和的气氛啊,多文明的'新农村呀!我想,如果每一天都像过年这样讲文明、有礼貌那该多好啊!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理想一定能成为现实!因为精神文明会伴随物质文明并肩而行。
过年是团圆的日子,团圆就离不开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过年又是喜庆的日子,许多人家都趁着亲人团聚之时,办喜事、搞庆典,大摆筵席款待各方宾朋。
宴请亲朋好友,或提前定好饭店,或自备家宴,何种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让聚会成为联系你我的纽带。
乡村人办事很实诚,真心待客,唯恐招待不周而怠慢客人。现代人办事不再是昔日的六大碗,每桌十个或十二个冷菜,烧、炒、烩、炸、蒸穿插上,中间还要上几个汤菜及甜点。过去以素为主,荤腥点缀,而今海陆空齐上阵,缺一不可。除了品种多,还要讲究色香味,更注重科学搭配。既要让客人吃好吃跑,又不要有较多的剩菜。
一场活动结束,主人既尽了地主之谊,又彰显了农村生活的甜美与丰裕。许多参加活动的城里人常向他人介绍乡村喜宴的场面。
要说农村的变化之大,莫过于饮酒习俗的改变。现在,无论是在喜庆的酒宴上,还是家常的宴请及亲友聚会时,不再是过去的那种想方设法地斗酒,千方百计地让他人喝多而自己作壁上观。如今大家都知道,怂恿他人多喝,自己并不轻松。虽偶有闹酒场面,但总会有人及时提醒大家,适可而止,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席间敬酒、劝酒是必可少的环节,主人还得带头喝。没有酒量要有激情,酒量不大没关系,只要有足够的诚意就没人计较你。
对他人的敬酒,能者多饮,意思到了就行。可喜的是,强人所难的不见了。当然仍有醉酒者,不过皆因“酒不醉人,人自醉”,从没见过别人捏着你的鼻子往嘴里灌,还不都是自觉自愿地喝下去的呀!
宴席结束后,不少人春色满面,朋友之间手拉着手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或豪情逸致声音高亢,或缠缠绵绵诉不尽的衷情。尽管未必完全听清楚对方讲的是什么,但这并不影响相互间的交流,因为大家都一样沉浸在飘飘欲仙的境界里。此时的话多,笑脸更多,酒后的人比任何时候都热情客气。握手了再握手,拥抱了又拥抱,张郎送李郎,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方。所幸的是耍酒疯的,借题发挥的明显少了。饮者,足而不醉方为高。然而,酒逢知己喝高点又何妨?
过年大人们开心,孩子们快乐。巴望过年的是孩子。过年对他们来说,真的很好。他们大多数作业已在年前完成,只有类似于《快乐的春节》的习作待到年后完成,因此暂无学业负担,家长们也不会在这时要求孩子做作业。愉快的寒假,快乐的春节。
我那上四年级的孙子常说,过年真好!每天吃过早饭,就有跟他年龄相仿的小朋友来叫他出去玩,他招呼一声便一溜烟地跑了。初三上午,出去后直到吃中饭都不回家,我找了几趟也没找到。就在我很着急的时候,几个小脑袋从河坎下冒了出来,衣服搭在肩上,一身的泥土,一蹦一跳地各自往回走。看到他们的调皮样,我忍俊不禁。
刚吃完午饭,丢下碗筷就又跑出去了,因为外面有小朋友在等他呢。我连忙赶上去,叮嘱他们注意安全,可他们却一本正经地说:“这个我们知道,在安全教育平台上早就学过了。”嘿,现在的孩子懂得的东西真多!
玩了一圈,他领着小伙伴来到家里客厅里看电视。不久,又跑到门外摔掼炮,啪、啪、啪,响了一会儿,带着小朋友来到我的书房。推开门,探着脑袋询问在看书的我,能不能让他们玩会儿电脑?过年了能拒绝他们吗?但我提出要求,一堂课的时间,时间一到请主动离开,否则下次不要跟我提这样的要求!他们连忙答应。我放下书,让出座位。就在我跨出书房门的时候,孙子说:“过年真好!不是过年,爷爷是绝不允许我摸他的电脑的。”
我听了窃窃的笑了!
是啊,过年了,开心就好!
为了那开心的时光,为了温馨的团聚,为了看望远方的亲人了却一年的思乡思亲之念,许多人不畏远途劳顿,哪怕是远隔千山万水,也阻挡不了他们的回乡的脚步。所以我以为,过年的温馨与快乐值得仔细咀嚼回味,只得将那美好时光保留在记忆深处。
忙年散文 篇2
凛冽的西北风不再那样刺骨,飞舞的雪花收敛了羽翼,板着冷面孔的寒流仿佛变得温和了。
到了这个时节,大概年就要来临了。所说的年,当然是春节啦!
每当春节到来之前,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穷人还是富人,都要紧张忙碌一大阵子。熟人见面都要问一声:“年忙得怎么样啦?”主要是忙着准备过年的吃穿等用品。仿佛去行军打仗一样,兵马未到,粮草先行。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往往女人是最忙碌最辛苦的。记得小时候过年,一家人属母亲最劳累。一进腊月里,披星戴月打完场送完粮的庄稼汉,喝足烧酒,躺在热炕头,开始舒展筋骨。
可女人却不能。这时候,母亲为全家老小能够欢欢喜喜过个年,不断擦着脸上的汗水。把那盘石磨推得隆隆响,磨出又细有白的面粉,好让全家在大年初一吃一顿像样的饺子。在磨眼里加上水,磨出粘粘的黄米面,炸一大堆年糕。随着石磨转了一圈有一圈,就转到年根儿底下了。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是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日子。在灶王爷的牌位前,母亲虔诚地双手上一柱香,摆上馒头之类的供品。待到落日余晖褪尽的时候,请下灶王爷,放进灶坑里点燃。灶王爷就通过火炕顺着烟筒青烟直上云天了,是否上天言好事,无人知晓。
紧接着是二十四写大字(即写春联),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若是小进二十九就是除夕,大进三十过年。
母亲忙完嘴里吃的,该忙身上穿的。平时舍不得花钱做一件新衣服,但逢年就不同了,不管布料优劣,扯上若干尺布,全家老小每人都要缝制一件新衣服,大概以示除旧布新。
还要穿一双新袜子(红色的),预示新的一年走好运。在昏黄的油灯下,母亲熬红了眼睛,一件件新衣服,在母亲千针万线的穿引下,终于告成。母亲吹灭了油灯,长长吁了一口气,好像在一生中又完成了一项重大使命似的。
说年来了,年就真的来到了。在红春联绿挂起与瑞雪交相辉映下,在鞭炮炸响烟花腾空的震撼下,门外走进一位手打竹板唱着喜庆歌念着祝福词的老人,给家家送来了财神——画在纸上捧着金元宝的`一位老爷爷。
不但要笑纳,还要掏出零钱,以示诚意。
这是第一次接财神。为了真正把财神接到家,好在新的一年里发财,还要隆重举行第二次接财神。那就是在吃年夜饭之前,几乎把家里所有的烟花爆竹集中在一起燃放。
在震耳欲聋火花四溅激动人心的时刻,仿佛家家都接到了跷首企盼的财神。全家老小,心花怒放,齐聚饭桌上吃一口鱼(不管大鱼小鱼),表示年年有余(鱼)。
打开陈年老酒,醉他一回。一家人完全沉浸在浓郁的新年气氛中,忘却了人生中的一切烦恼和不如意。
忙年散文 篇3
年仿佛有种神奇的力量,它即将来临的时候,人们心中都涌起一种神圣的心情。
它仿佛一种涤荡心灵的神秘效应,临近它,关系淡漠的两个人开始热情打招呼,相互嘱咐;心中的块垒冰雪消融,人与人之间抛弃前嫌,互道平安吉祥。父亲在小村落里算是一位博闻强识的读书人,年关将近,他摊开笔墨,挥就对联。邻居们听说父亲在家写对联,纷纷买来红纸,请父亲帮他们写对联,以前不太热乎的邻居,此刻也客气起来,以前对父亲多有抵牾的人,此时一笑泯恩仇。父亲欣然为之,看着家家贴着自己的墨宝自然心生快慰。可惜父亲仙逝的早,有一年,对门人家买来对联,看都不看就贴在大门上,引起路人大笑。原来,他家大门对子上联是:“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是:“迎新春事事如意”。真是天下第一工整的对联!商家给对联时搞错了。
农村人在一起说话时,仔细听往往有许多笑话。记得有一年,我家杀一头体肥膘胖的黑猪,隔壁邻居大嫂婶娘争先恐后地来买猪肉,她们围在杀猪佬身边叽叽喳喳。
“把我(要的肉)剁了!”
“把我(要的'肉)先剁!”
杀猪佬是个却把鬼,问道:“剁哪里?”
“我的,剁腿!”
“我的,剁腰!”
杀猪佬顺着女人的话,提刀摸到女人的大腿,一本正经地问道“剁大腿啊?”
“你这个要死的!我说的是给我剁腿子肉喔!”
“你也不说清着!”杀猪佬佯装傻不愣登的,引起一场欢快地哄笑。
我小时候,隔壁的大娘
对我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她说她娘家有一个懒汉,独自住在山腰上,有一年腊月二十九,寒气袭人,天没黑他就上床睡觉了。第二天,他在家做年夜饭,忙的不亦乐乎。晚上在冷寂的夜色里一人放鞭。吃晚饭,下到村庄到各家各户拜年。哪知,到第一家就闹出笑话。原来,那年是腊月二十九过大年,他把年过到年外了。
过年有个重要的风俗。就是大门对联一贴,要债的人望见对联,就要休开尊口。有一年,我村里有一个打了一年瓦工,只得一半工资。他找老板要钱,好不容易在腊月三十上午,看见他家大门大开,兴冲冲地上门要钱,那知那个老板心黑而且坏,早早地贴了对联。瓦工顾不得许多,冒冒失失地要钱,嚷嚷着“:不给钱,就在你家过年!”。那老板说道:“你没看见我家贴了对子吗?”
“:我管不了许多,一直找不到你人影,我没办法!”
“:你坏了老子家的财运,老子就是不给怎么着。”老板说完,喊来弟兄几个将瓦工一顿毒打。瓦工打趴在地,被妻子搀扶着回家,回到家请族里人申冤出气。大家都说“:人家贴了对子,谁叫你还去要钱?”
于是,他也语塞了。
但有强势的人,偏偏等着人家大门对子贴上了讨债,让他下不了台,来年遇霉运。
村里有一个好吃懒做的女人,经常去肉摊赊账,说好过年结清。杀猪佬等到三十等没有等到她送钱来,气呼呼地跑到她家要钱,见对联刚贴,也不顾及恶狠狠地要钱。第二年,女人家真遭霉运,时运不济,离了婚。
说过年,有说不尽的话题,有说尽的有趣的回忆。
忙年散文 篇4
筹划了好几年,终于拿到了回乡的火车票,心里顿时没了野草般的烦躁,却又如点燃了束束烟花,缤纷地绽放在嘴角、眉梢。身子随着普快硬座在摇晃,思绪早已加入高铁的狂飙。
近了!连绵的群山环拱侍立,不顾;挺拔的树林夹道欢迎,不管,目光只顺着水泥路的蜿蜒向前,再向前!蓦地,村头几个熟悉的伫立点亮了双眼,紧走几步,抛下行囊,俯身抱起一串咯咯的欢笑,狠狠亲亲花朵般的小脸。
深吸一口家乡的甘甜,点头问候白云蓝天。山村斜倚青松卧,农家轻披雪被眠。
灶间劈柴柈子的火红沸腾了满锅的香鲜,老屋里盛不下的欢声笑语惊飞了群群麻雀,扑楞楞地掠过房顶袅袅的.炊烟。梦中心心念念的家的饭菜怎能吃够、吃全?太阳升起在饺子锅里,终于醉落在酒碗。
鸡回窝,狗不叫。月亮爬上榆树梢,将树影的斑驳印成阶下交错纵横的海藻,又慢慢地挪向村头大杨树上的喜鹊窝,放任土炕上的鼾声时低时高。
蒙蒙亮里的咯咯络络响在耳旁。父亲的烟袋明明灭灭,映亮了几十年的土坯墙,映亮了额头那几道用一辈子写成的诗行。母亲正在用絮叨编织着一张大网,所有的亲情都被罩住却个个心情舒畅。
东悠悠,西转转。河还是过去的河,山还是过去的山。只是在儿时的玩伴身上照出了时光的荏苒,孩子的称呼也让人无奈地接受了角色的转变。
日子突然不再不咸不淡。几声鞭炮鸣,几声杀猪叫,几声爆玉米花的钝响都让人心颤。生活似乎被撒上了一捏味精,扬上了一把咸盐,添加的作料调和成越来越浓的年味在空气中弥漫。
赶集起了个大早,等东一把西一把地收拾停当,出门时已是太阳明晃晃。背包的,牵驴的,挑挑的,开车的,前呼后应,迤缕成行,像春日融化的小溪,从各个山沟的犄角旮旯向外潺潺流淌,汇入公路的干流,再奔向集市的海洋。摊位上乡音的喧哗,各色小吃的热香,红男绿女的熙熙攘攘,搅拌成一出大戏的开场,让数九天的寒冷无处可藏。买完衣食买烟花,每个人都将平时的吝啬丢在一旁。步迟囊尽,还在随着人流飘荡,不知不觉已是后半晌。
到了家才发现,还是遗漏了最重要的物件。缺少了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福字,红红的挂钱,怎么去迎接红红火火的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