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描写精神的散文

2024/01/02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描写精神的散文(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精神的散文 篇1

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似乎是这个世界所存有的美好的认知,所有的童话书,所有的爱情故事,所有的电影情节,都是如此这般的描写着,在世人眼里,王子和公主,似乎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在一起(当然除非王子或公主是同性恋,汗,跑题了),但是骑士,这个默默在保护公主的人,却注定被世人所淡忘。

骑士,对于如此尊贵的公主,他是那么的不起眼,她不知道他的名字,不知道他的一切,只知道他是一个会永远在自己身边保护她的人。他就是这样一个默默默无闻的人,一直守候在她的身边。因为他深爱着她。

在公主遇到危险时,他永远会冲在最前面,把所有对她不利的一切挡下,无论受了多少伤,无论多么的疲惫,但他也知道,这些功劳会全部被王子拿去,就如同在战争中,将军永远是领功的,而献身的,永远都是那些士兵,世人会记住那个王子的名字,会记住那个将军的名字,但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那些骑士,那些士兵是谁,但骑士心甘情愿。因为他深爱着她。

在那些阳光明媚的午后,王子和公主在花园里散步的时候,他会站在远远的地方,守护着她,看着她如此开心,笑的如此的灿烂,和王子牵着手是如此的甜蜜,骑士只是这样注视着,他希望她一直是这么无忧无虑的,希望她能天天带着微笑。他希望她幸福,就算这种幸福不是由他带给她的。他希望看见她的笑容,就算这种快乐不是由他带给她的。因为他深爱着她。

在公主心情不好的时候,骑士会一直默默的陪在公主身边,让她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在自己身上,他或许会开几个玩笑,把公主逗笑,或许只是静静的陪着她,听着她诉苦,从来都是那么的无怨无悔。她也许有一天会发现,天天陪伴着她的人,不是王子,而是他,那个能让她笑能听她说话的,不是王子,而是他。但,那只是也许,也许她永远都不会发现,也许她永远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但是,他还是继续默默的付出着。因为他深爱着她。

骑士从来不祈求公主会爱上他,因为他知道,希望有回报的付出并不是真爱的表现。快乐与痛苦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只是,谁又会肯转身呢?但是骑士这么做了,他把痛苦的一边留给自己,而快乐,他希望公主能永远在那边。希腊悲剧诗人Euripides说过“爱得太深,就会失去荣耀和价值”,但骑士想,如果生命中没有了她,那荣耀和价值又有什么用呢?因为他深爱着她。

在每一个夜里,他想起了她。而在某些孤独的夜里,她想起了他。当这些夜里的思念浮现在同一片刻里,他和她始终不知道他们彼此是连在一起的。他能给予她的,只有温柔和真实。

我一直对自己身边的男性朋友说,我们对自己爱的人,都应该保有骑士精神,无论她已经是你的妻子,还是你的女朋友,或是那个你爱着的女人,都应该如此,如同西洋的骑士精神,他效忠的如果是一个女人,也绝不会成为别人的笑柄。无论她最终是否爱你,但你始终知道,你深爱着她。

描写精神的散文 篇2

白驹过隙70年,让世人瞩目,国人震撼的9.3大阅兵已经结束。他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阵容庞大,官兵居多,武器先进那么简单。折射出更多的是一种不屈的力量,一种卫国的精神,以及向往和平的希望。

曾经有个小画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抗战老兵方队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他们依然用军人具有的方式向观阅台敬礼,向所有人敬礼。他们已然白发苍苍,年龄近百,但他们那种精神是永远存在的。他们曾经握过钢枪,抵挡住无数侵略者的铁手不在伸展;他们曾经把身体当做盾牌堵住无数枪眼的身躯不再挺拔;他们的脸庞经历了太多的生死离别显得更加沧桑。微风吹散了白发,但吹不动那颗爱国的心,吹不倒誓死保卫祖国的神,吹不走军队里独有的维国的魂。胸前的军功章在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后依然闪光,那是呕心沥血,立下赫赫战功的最好见证。

一个个方队迈着刚劲有力整齐的步伐从阅兵台经过,他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笔挺的身姿,坚定的眼神是传承老一代革命家的最好见证。是他们继承了前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接下革命、爱国、维国的接力棒,继续传承下去。有了年轻一代军人的英姿飒爽,铮铮铁骨的存在,中国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描写精神的散文 篇3

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阳光和阳光;享受空新鲜空气;享受经验,深刻。

阅读是一种感觉——关爱自然,渴望倾听,贴近生活,走进心灵。

阅读是一种幸福——大自然中的草和树,人类中的欢乐和波浪,将闪烁爱的火花,情感的溢出,并将揭示欢笑和苦涩的解脱。庄子的超然、陶谦的隐逸、岳飞强壮的臂膀和路遥的努力都会给你一颗清澈的心、一颗平静的心、一颗充实的心和一颗向上的心。

阅读让你像风一样,穿过千山万水、黄河黄山和长江长城。让你飞过像燕这样的绿色、蓝色和黄色的家园,欣赏西双版纳和大兴法陵,听雅鲁藏布江和喜马拉雅山。

一本书,一本方书。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的!

这本书就像一个小精灵,一直在释放魔法,深深吸引着人们。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灵魂,浸透我们的精神!

自从我能读书以来,书就一直伴随着我。从生动有趣的漫画漫画书到着火冒烟的三国,世界上赤裸的红楼梦,奇怪的西游故事,以及勇敢有力的沼泽亡命之徒。我对这四部著名作品的独特之处感到惊讶,无法将其写下来。

每次我读一本书,我总是想起它,就好像我已经进入了书的世界。就在前苏联意识到帕尔科·查金(PalkoChajin)的钢铁意志之后,它很快就卷入了《复仇者联盟王子》一书中的世仇纠葛之中。只有当鹦鹉螺号冒险进入海底后,它才跟随可笑的唐吉诃德进行所谓的骑士之旅。这种感觉真是难以言表。

好好读,好好读。不清楚的书肯定是有益的,但是封闭的书很无聊。有书的日子是充实的,有书的日子是快乐的。没有书是空的,丢失的书是悲伤的。书,每天早晚陪我度过。伴随着书,我感到非常充实和快乐。阅读也是一种高度的享受!

伴随着书,我感到非常温暖和快乐。阅读也是优雅的品味之一!

在书山有努力学习的路,在海里有努力学习的船。一本书读了一百遍,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书籍仍然是药物,良好的阅读可以治愈傻瓜.阅读可以打破成千上万本书,写作就像上帝.“这本书有自己的金屋,这本书有自己的颜如玉”......

哦!书,我的生活因你而丰富,因你而精彩!

描写精神的散文 篇4

独自迈步在校园里,夜色明朗,泛黄的路灯却把校园映出些许凄凉,但也许是人少的缘故吧,或是我的心境少了份欢乐,多了份惆怅。

很久没有哼唱过的老歌,不自觉的涌上心头,“沿着路灯一个人走回家,和老朋友打电话,你那里最近好吗?有没有什么新闻可以当做笑话……”

急促的步履被一棵我叫不出名字的树给吸引了,慢慢放下脚步,默默的注视着那棵在路灯照耀下显得十分孤寂的树,它是被三根树桩给固定支撑的,用草绳缠得十分结实,我构想着它的过去,是哪位园林工人亲手栽植了它?它在严冬腊月它是个什么样子?它在肃杀的秋季,叶子是怎样一片片飘落的?落叶是以怎样的姿态从容安详的落地成泥?

如今已是深秋,它的叶子比起周围的树依旧是那么繁茂,一阵微风习过,巴掌大的叶子在轻缓的招摇,它是在给过往的行人打招呼,还是在向它的同伴里炫耀它的风姿,亦或是只是苍白无力的摆摆头?

不知是什么力量促使我往前迈了一步,视线逐渐往下移动,缓缓的弯腰,像是要寻找什么,接着有意识的蹲了下去,地面上细细密密的小草间夹杂着几株枯萎的枝干,面对这番别致的景象思维慢慢在发散时。不经意间一片枯叶吸引了我的眼球。

还没来得及回过神,一只手已经伸向那片被岁月侵蚀的叶子,那的确是一片枯叶,已没有一丝绿意,深褐色的叶面像一个老者的面庞,叶脉形成的纹路凸出了表皮清晰可见,叶的一角已经脱落,叶面上也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孔,但轮廓还算完整,至少让人知道它曾经是一片叶子,一片曾经拥有过生命的叶子。就是这样的一片叶子,我整整注视了它十分钟,我在畅想着一个生命,一个卑微而又崇高的生命,从它春日里萌发的嫩芽,到夏日里张扬的叶面,再从秋日的悲怆到冬日的入土为安。

猛然发现,我们的生命不是也和这叶子一样吗?萌发时的童年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和幻想,张扬的青春年代我们为理想为信念奋发图强,到了中年渐渐懂得了生命和生活的含义,直至晚年把生命奉献给或是天堂或是地狱。

是的,也许对于人类来说叶子是卑微的,一切低级的动物都是卑微的,更何况是植物了。但是它们的生命是真正存在的,一片叶子,或许它没有喜怒哀乐,但是它有生老病死。它不会欢笑,但是它会招摇;它不会哭泣,但是它能凝结露珠,它没有思维,没有理想,没有信念,它只会在深秋时节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大地,然后化作肥沃的泥土,只为报答培育过它的母亲,让它的母亲傲立于天地之间,为人类吸收漫天的烟尘吐出新鲜的氧气。

也许人类是伟大的,因为人类拥有智慧、拥有力量,但是当沉甸甸的脚步踏在毫无生机的枯叶上时,我想人类也践踏了自己的伟大。

缓缓的把叶子放回了原处,缓缓的起身又踏上了回家的路,只是这一次脚步轻了很多,也许是怕惊着那纯洁无比的灵魂吧,又或许是觉得自己的生命在那片叶子的面前是那么的低微。

不远处的路灯下,又有一片枯叶静静躺着,我径直走过去,在接近它的时候我刻意的绕了过去,走过之后,回头望了又望,它依旧静静的躺在那里,无声无息,或许我还该赋予它四个字,那就是——无怨无悔。

描写精神的散文 篇5

杭州的菊英面店开在中河南路上,靠近雄镇楼。未上《舌尖上的中国》之前,在那里吃碗面需排队半个小时,有人在朋友圈里吐槽,说现在吃面要排队一个小时了。

菊英面店我经过了几次,但都不是饭点。这家面馆最吸引我的倒不是那里的“片儿川”,而是每年7月至9月,面馆会放两个月的暑假,这在整个杭州是绝无仅有的。老板说,钱是赚不完的,让员工有休养生息的时间,这才是老板该有的生活态度。

菊英面店的老板真的是有“态度”的。一般面馆搞卫生,抹抹桌子、拖拖地就可以了,而在这家面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连吊扇上的灰尘每天也要抹一遍。

我认为这是久违的“器物精神”。什么是“器物精神”呢?就是对物件的钟爱,也可延伸至对所从事的工作注入情感和人生态度,再说得大一点,就是精神追求。

菜场里有十几个肉摊,其中有一个摊位与众不同,体现在刀具上:别的摊贩的刀具或是黏着肉沫子,或是血淋淋的。他的呢,时常用一块纯白的毛巾擦拭,每一把刀都闪耀着银色的光芒。他的案台也干干净净,一丁点儿木渣也没有。他不像是在卖肉,倒像是在西餐厅工作。有人买肉,他一刀下去,手顺势一拉,一块肉就割了下来,没有一点儿拖泥带水。

这也是“器物精神”。

我没有与他交流过,许多客户说他的肉摊清爽,清爽是外在的东西,其实里面是有文章的。

中国其实是一个具有“器物精神”的国度。在明代以前,无论是中国人的科技发明水平,还是生活水准,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当然,中国人的器物精神也远远地高于西方人。最能体现中国“器物精神”的就是瓷器和丝绸。瓷器的功能本来就是盛饭盛菜,用个陶钵和竹筒也能实现,但中国人把它艺术化了。瓷器出口到西方,让西方人叹为观止,他们发现原来吃饭的器具也可以做得这样精美。丝绸同样把衣料这种生活必需品艺术化了。

反观当下的“器物精神”,大家都奔着利而去,从小到大都只想一个问题——怎么赚到更多的钱。很多人没有精神追求,所以一家生意极好的面馆一年要放两个月的假,是让人不可思议的;天天耗费时间擦洗店面的里里外外也是让人不可思议的。

也有人把“器物精神”等同于“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只是它的第一个层次,更高的层次就是器物的美化,甚至艺术化。你制作一个物件或是完成一项工作,不仅仅为了实用,也是内心所需,自觉而为,然后乐此不疲。

就像那个卖肉的师傅,这样普通的行当,其中也可以包含人生的态度。

描写精神的散文 篇6

人生总有一点儿记忆是那么那么的刻骨铭心,总有那刻骨铭心的记忆让你反复回味,总是在回味的同时有所感悟,也总在感悟的同时有所启迪。

我觉得父亲这个词一向和伟大连在一起,在我从小的记忆中是这样,在自己做了父亲后也学着自己的父亲做父亲,也做了一些为了孩子而在孩子心里伟大起来的小事情。我把这叫做是骨子里的遗传,阐释开来是父亲精神与灵魂的延续。

父亲在二十世纪的第一个五年里出生,在民国革命的日子里长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开始学习,哪个时候开始的学习和凿壁偷光没有什么区别,典故上的凿壁是为了偷光而我父亲凿壁是为了能听到隔壁私塾里传出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当时的父亲就是爬在自家的墙根通过墙上的洞听这些翻来覆去的背诵,人家在私塾里的学习的孩子还没有背过,他却全都背了下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字的形状,起初觉得好玩,后来才知道是字,连起来可以记录语言,写信。父亲也抓住了学习的机会,当先生让孩子们在私塾的院子树荫下背诵的时候,他就在自家的房顶上大声的背诵起来。背的是一字不缺,比学生们背的好多了。先生觉得好奇,于是深夜造访,送来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说是借给的三个月要还的。三个月就三个月,父亲夜以继日地开始根据自己背诵的字音一一和书上字形对号学习,私塾里的老师到约定的日子,还真的来索要书了,他简直被父亲的学习态度惊的目瞪口呆。父亲说,那时候他是用三个月的晚上时间抄写完了这几本书,白天在田间地头开始复习。开始抄写的字型连他自己也不能辨认,后来他给私塾的先生送去了几个大北瓜,先生才免费传授了一些写字的诀窍,写的字逐渐好起来。后来先生觉得父亲是可塑之才,才又送给父亲一本《论语》,后来免费去听了几次诠解,父亲说从《论语》中学会了如何做人。现在想起来觉得父亲所说是很有道理的。才似乎觉得这些传统的《国学启蒙》教材在当时是多么的重要。

父亲后来做了医生,是远近闻名的名医,被父亲从弥留之中救回的人是不计其数,每年的春节我们家就成了感恩节,提着大包小包感谢救命之恩的人很多,我记得他们都是在来的时候不一会儿就哭了,我常纳闷,大过年的哭什么呢,后来母亲说:那是提起被救的事高兴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情景用感激涕零形容更贴切一些。也是的,我亲眼看到一个已经进棺材的人被父亲救活的过程——一个喉咙急性发炎并长了血泡的男人,因血泡过大窒息过去,家人没有医学知识,以为已经死去,装殓入棺,父亲去后,问明情况,反复查看,发觉此人脉若游丝,气息尚无,体表余温可触。顺即决定将人抬出棺外,用一个长长的粗粗的银针只轻轻的一刺,病人脸色瞬间由蜡黄而红润,大口吐血,即而挺身坐起。家人和众乡亲竟突然跪谢父亲的`救命之恩,100多人就那么齐刷刷的跪下,那场面简直是感人之极。记得当时父亲垫着棺材盖儿开了几服药剂,分文没收,在众人的感激声中走出了哪个还在挂着挽帐的大门。

父亲以研究中医为主,所学全是自学。向老名医求教切磋是他的唯一的交往,其他时间就是看书,医学书籍是家里的一大风景,李时针的《本草纲目》和孙思邈的《千金方》以及一些喉科理论,都是繁体字,我后来读了大学中文系后还有不认得的字呢。当年,父亲遇到不会的字就问那些先学们,老秀才们,然后记成白字,下来细心斟酌研究。学中医是很艰难的,他说:需要尝遍“百草”,试尽“千方”后才可以给别人用。也经常因此而中毒。父亲抄写的各种验方和记的医学笔记成了我们家珍藏的最有价值的遗产之一。我们这些孩子们上学后,父亲觉得方便多了,有不会的字,父亲就画下来,到星期天的时候才问我们,父亲年逾花甲,但是仍然勤学好问,笔耕不辍,眼神睿智,思路敏捷,早起闻鸡起舞(太极拳),晚上抄看医书。医治好一个病人是父亲最大的乐趣,父亲常说:做一个名医可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做一个庸医等于谋财害命,让庸医看病还不如在家等死。

这句话去年在我“给儿子上大学前的一封信”中也说给了我的儿子,希望读本硕连读医科大学的孩子有所感悟。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在孩子临去大学前给了他两份礼物,用黄色绸缎包裹起来的他爷爷用过的瓷器药研钵,里面有了一层药垢,打开来药香扑鼻,另一件礼物是他爷爷抄写的医学名著《千金方》。孩子表示一定悉心求学,向爷爷学习将来做一个现代名医。

父亲,我可爱的父亲。

多少年来每当我疲倦厌学的时候,想起父亲那在油灯下抄写药方的身影,我就会精神百倍。每当我遇到有人需要救助的时候,我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工作中我勤勤恳恳,学习上我孜孜以求,治学严谨,无私奉献,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无怨无悔。

每当我见到当代的白衣天使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是那样神圣,每当我看到什么地方出现医疗事故,是医生责任的时候,我就深深为死去和伤痛的人们惋惜,也想告诉那些慵懒不思进取的医生们一声,学习吧,做医生要做到老学到老才可以啊。

父亲精神,是永不疲倦、孜孜以学的精神,是严谨的做事的态度,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善心永驻的情怀,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行为,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更是博如大海的胸怀。

描写精神的散文 篇7

“干一行,就爱一行。”那苍老的声音又从耳边响起,给我无限的动力,去攀登知识的高峰。

由于打扫卫生的缘故,我最后走出教室。路过厕所,发现里面的灯亮着,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不禁想看个究竟。

一阵咳嗽声传来,一位身穿橙色清洁装的老爷爷进入我的眼帘,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一道道又长又深的皱纹,白发在诉说他的苍老,黝黑的脸庞是他辛苦的标志,消瘦的身体显示了他生活的不容易。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四个字:饱经风霜,至少我认为他受过不少苦吧。

厕所的地砖上一道道黑色的脚印,墙壁上众多的污垢,好像是我们学生的“杰作”吧。想到这,我有点感到羞愧,开始心疼这位老爷爷了。

用抹布擦着墙壁的他,竟是那么的专注,就像雕塑家在仔细擦拭自己最骄傲的作品。他眼神中所散发出的光彩,明显与他的苍老不协调,只有充满活力的少年才会如此啊!不知何时,他放下了手中的抹布,咳出了声。难道他的身体不好吗?如果不是,他为何要皱眉头?那不是在告诉我,他老了,身体差了,连这种小事都困难了。

老人的辛苦终于有了结果,原本脏兮兮的厕所竟变得干干净净,墙壁上都能照出人影呢。

我走向前:“老爷爷,您不觉得辛苦吗?”或许被他感动了吧,我对他用起了敬语,但我认为他值得我去尊敬。可能不习惯被人用敬语称呼吧,老人刚开始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回过神:“好孩子,干一行,就爱一行。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干活时,只会觉得快乐,哪里还会辛苦呢?”这回发愣的倒是我了,作为学生,我不过将学习当做成功的途径,却从未真正喜欢上学习,哪里像老人这样,干一行就爱一行。

回神时,老人早已不在面前,只听见楼道中传来阵阵咳嗽,掺杂着老人高尚敬业精神的咳嗽声。

初中正遇上叛逆的时期,但这时,我遇上了那位老人,让我将心思用在学习上,懂得真正地学习。这份记忆会永远伴随着我,当我走上工作岗位,一定能听到老人的声音,听,他在说:“干一行,就爱一行。”

描写精神的散文 篇8

中国有句古话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团队精神,它无时无刻都在我们身边发挥着它强大的力量。

希望实践队,是我们的一个大家庭,每位成员都在为这个团队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早晨六点半闹铃声响起,我还揉着惺忪睡眼,转头发现后勤组的`女孩们已经不见了,当我洗漱完毕时,热腾腾的早餐已经端到了饭桌。

午夜,累了一天的大家陆续香甜地入梦,为了保护这一份宁静和安全,安保组的男生们在门外轮流守着夜……

支教组的组员们每天忙碌地备课,制作精美的PPT,只为孩子们明天的课程上得开心,难忘,身为老师的他们,同时还要管理好孩子们的纪律。

为了最后一天的文艺汇演能给这一次的三下乡画上完美句号,文艺组的组员们没日没夜地排练、布置、试音、策划……

为了开展徐闻的调研活动,调研组的组员们顶着烈日高温、将近四十度的体感温度,每天白天都要出门调研、写报告。

而我们队三十人每天的心得和新闻,全部交给新闻组来审稿、处理,队员们几乎每天都对着电脑,晚上还得熬夜为我们收集……

离开任何一位成员的努力和付出,都没有这一次三下乡活动的完满结束,是团队的精神,才使这十天画上完美的句号。

雷锋曾经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就是团队精神重要性力量的直观表现,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团队精神,也是团队精神重要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