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描写四月春游的散文

2024/01/02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描写四月春游的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四月春游的散文 篇1

我以为春暖花开的时节人们出去踏青,绝不单单是为了伸个懒腰,吸口清新的空气。北方的冬总是沉长寂寥,萧瑟的寒风叫落叶盘旋着收紧了人们的心情,四肢懒懒的像生了锈。一场大雪又封闭了门窗,也阻隔了交往,一个冬天人们的话都少了。

过了雨水,九九地开化,稚嫩的春就是个顽皮的孩子,偷了支画笔闹闹的戏弄着大地,东涂一片翠绿,西抹一团鹅黄。玩累了就趴在树梢上睡起来。鼾声吵醒了蛰虫、布谷,也勾的人们心里痒痒的,甚至生出许多爱意来。那爱意立刻缓解了紧绷绷的四肢、女人们也悄悄地打开了封闭的门窗。

春孩子醒了,转眼就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姑娘。七彩的裙衫秀美而华丽,醉人的芳香覆盖了原野、村庄。连阳光也偏爱她,暖暖的柔柔的像绫罗绸缎绣成的盖头,戴在了她的头顶上。多情的春风是她的信使,一夜之间就把一封封的请柬粘贴在千家万户的门楣上。人们相约着走出门来亲近着春风,欣赏着婀娜的春姑娘。

繁华的园子总是最先热闹起来,杂沓沓的人群簇拥着花团似锦的桃杏、迎春、玉兰、海棠。草香里隐含着脂粉的怪味,花香里混合着腻人的巴黎香。满园都是欢声笑语、儿童嬉戏,感染了带着喜庆的太阳,阳光总是明媚,总是璀璨,用它的荣华充盈着土山、小溪,披在五颜六色的大地上。

园子里七七八八的绳索分割着游人的禁地,大大小小的标牌提醒着游人别妄行妄闯。人为的花坛雕树,现代化的亭台楼阁小石坊。繁华的园子好美,在我心里却感觉有些变态,踏青,我总是选择独道,游人不到处更显景芬芳。

再说挤在人群中赏春难免糟蹋了春的本意,因此我偏爱那荒芜的园子。人烟稀少的园子草是翠生生的绿,水是清凉凉的纯,就连河边的细柳也是毛绒绒的黄。

青草虽是嫩芽却喷发着泥土的芳香,像乳臭未干的少儿纯洁的迷人,深吸一口,潮乎乎盈满了胸腔。绿嘤嘤的土路蕴含着回归的生命,就连豆粒大小的野花也招展着黄、红、粉、藕的衣裳。

那散落在山间的玉兰、桃花,总会给人带来惊喜,每拐过一个山包,它就探出身来招呼你,向你展示刚刚穿起的'新妆。背阴处的薄冰折射出几束寒光,似乎告诉人们它依然是冬的摸样,河水哗哗地流着,带走它滴答的泪水,多少不忍依然不能摆脱新旧更替的下场。

走在寂静的山间路上思绪有些混乱,似乎前世就曾经走过这条林溪小路。也是这般荒芜这般迷茫。也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心灵寂寞空荡。没有喧嚣,看不见林立的楼宇,眼前只是一幅古道荒郊的模样。景色真美,好原始,勾起我多少幻觉、多少向往。

春,是梦幻的季节,多少文人墨客就是在这春的梦境中游历,才成就了唯美的诗篇,华丽的文章。我比不了古人的文采,也作不出千年不朽的文章。只是用我追溯的笔锋描绘春的雏形,用我独钟的心思倾诉春的原生相。

在我看来,春,不管是远古,还是现代一定都是待嫁的新娘!

描写四月春游的散文 篇2

黎明的影子悄悄隐去,晨曦迈着轻盈的脚步飘然而至,推开窗,暖暖的春风轻吻着我的脸颊,太阳公公笑呵呵的从东方走出来,普照着人间大地。哦,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春色宜人啊!

蒌蒿满地芦芽短,天公作美踏春去吧!邀好游伴,开上爱车,一路哼着家乡小调来到依山傍河的牧野,泼一路欢歌洒一路笑语,舒畅自如。下了车大家呼喊着奔向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沁人心脾,温馨可口的新鲜空气,徜徉怡人草地,饱尝着这春天的空气大餐,观赏着美不胜收的春景,草芽在脚下嬉笑着,蹦跳着,轻轻地说着春天的童话,让人感觉美意难收。

松软的草地在脚下像是增加了的弹力,我的个子也好像高了一截,我们雀跃着,追逐着,一串串的歌声和说笑声在空中飘荡着。蹲下身,一群蚂蚁整整齐齐的排着队伍打造自己的家族门户,洞口一个个蚂蚁士兵接踵而至,鱼贯而出。起身看天空,不时飞过几只斑鸠鸟,叽叽喳喳的也和我们凑热闹,交头唧耳的羡慕我们的心情。

跑累了,躺在小草编织成的松软的地毯上,打几个滚,闻闻泥土的幽香气息,那松松软软的感觉似包尝到了一顿星级美餐,各色风味俱全,似品味着各路大师的厨艺,津津有味,香容美满。

瓦蓝的天空不时飘过几朵白云,白云不时变换着各种姿势,一会儿像小鸟,一会儿像小猪,一会儿又像一匹马……此刻,心旷神怡这个成语被我独揽凝神,感触至深。

一群群野鸭在河边飞来飞去,飘飘荡荡的芦苇丛虽然枯黄了有些凌乱可看上去却那么有诗意,并不萧条,野鸭嬉笑着穿来穿去,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在捉迷藏,

望着每一寸沃土到处都洋溢着春的气息,望着身边的每一颗露出笑脸嘻嘻哈哈的小草芽,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朱自清笔下的《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时刻在孕育,孕育着未来,孕育着希望,随着这春意盎然的春韵,春天里的一切都充满着希望,充满着新意。农民准备好了种子,希望有个好收成,工人准备好了做工的工具,希望工作成绩有新的突破,学生们每天书声朗朗,希望考个好成绩。……

春天悄悄的到来,也将会随着时间悄悄的飘走,慨叹,但不悲切,因为春天能让万物复苏,能给万物希望。春天的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花木成畦手自栽,已经预示着春天的开始。春将会悄悄绕身而过,夏会尾随着它的身影姗姗而至,致使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让人融入尽享美景!

春天,让花红让柳绿;春天,让大地苏醒,让万物重生。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我们要珍惜这美好时光,带着美好的希望收获未来,珍惜幸福的今天,不辜负春的恩赐。

感谢!感谢这播撒希望的春天,感谢!感谢这青色的原野带来的绿色的梦!

描写四月春游的散文 篇3

春风带着丝丝凉意和雨后大自然的清新味道拂过心灵,唤醒了大家心底的种种浪漫记忆,到野外露营、踏春,感受露营与踏春带来的惬意,已经是计划很长时间的活动了,那是前二个月,协会组织的野炊,在扣扣群分享的照片中,我分明看到的是一种心情,一种境界,在平凡之中寻求快乐,在曲折之中需求快乐,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不管前路多么艰辛,不管生活多么无奈,都无须沮丧,使自己保持一个清净的心,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而我们身上恰恰缺缺乏这种坦然面对、极积乐观的心态。

转眼间,又逢一个周末,在朋友的邀约下,我们一家和其他成员共同踏上野炊之旅,龙形山位于开江县西北山区,距开江县城27公里,在新太与沙坝的交镶处,龙形山因龙形树而闻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相传早年间,那一年天昊,已经连续七个月没有下雨,当地老人用石碑刻着风调风顺的字样放进龙形树肚里面,从此以后顺风顺水,庄稼年年大丰收。所以每到逢年过节,附近的村民都会到龙形树前祭拜。

经过一段时间的县道公路行程,我们辗转来到通向龙形山的便道上,伴着一股股清新空气朴面而来,放眼眺望,一抹殷红色夕阳多情的照在田野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大块大块的白色云朵,它们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声,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几座零零星星的山舍显得宁静而悠远,我可以听见鸟儿叽叽喳喳成群地叫着,那清脆的叫声,好像五线谱上的音符,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让人陶醉于其中,留连忘返。

顺着便道一路前行,喧闹声触破这一片的寂寥,我们一行二十多个人,在朋友的安排指引下,有的搬着石头堆砌锅灶,有的林木下折枝捡拾柴火,这样的三五配合,轩轩昂之声不绝如缕,挥汗如雨也断见不到迟疑的身影,我们都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我们坚信众人拾柴火焰高,终于,在远近闻名的龙形树下,升起一缕青烟,看着我们的劳作快化为这天野之外的盛宴,心里笑开花,累了的他们用水慰藉干裂的嗓子,轻轻的擦拭额角豆大的汗珠,或寻一处阴凉,或踏一行岩石稍作休息。

招呼同行的伙伴加紧干,像模像样拼凑起来的桌子,摆放着事先准备的足笋、五花肉、鸡肉等等各式各样的菜肴,半蹲着的女子正细致的切着,声音时而停顿,时而仓促,不远处,主动承担烧火任务的朋友,被滚滚浓烟呛得两眼泪汪汪,却还是努力的往灶台添柴火,还在用嘴使劲的往灶台里面吹气,尽管憋得满脸通红,却还像个孩子似的告诉我们,还有那许多人要吃饭呢,说什么也得坚持下去。

眼前慢慢晃动起女士们忙碌的身影,油锅上渐渐腾起了青烟和那炒菜特有的沙沙声,把这寂静的龙形山装扮得宁静而美丽,柴火光线照耀下的大家显得是那样好看,楚楚动人,大家熟练的翻倒着锅中的食物,期待的饭菜在夜幕降临时候飘散香味出来,有凉有热,有荤有素,摆了满满一大桌子,朋友特别推荐的竹鸡此时显得尤为突出,只见浓香的汁液包裹小尖淑,小块竹鸡在灯光下泛出点点的油光,扑鼻的香味阵阵袭来,见到了美味佳肴有谁不胃动,垂涎三尺,看到满桌的菜我不禁食指大动,如同刚从饥饿边缘游走过的人,虽辣,但肉嫰汤饴、咸淡适中、色香俱全,我经不一阵阵的诱惑,和朋友在愉快的气氛中大口喝酒,大口吃菜,忘记辣气却是愈演愈烈,直至意犹未尽。

远山近岭迷迷茫茫,举目顾盼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趁着月光,趁得酒尽,朋友把自家珍藏的茶叶拿了出来,茶是好茶。绿绿的茶叶,一颗颗,一片片在杯中漂游,是西湖龙井,是黄山云雾,还是铁观音,其实这都不重要,我们都不是潜心的品茶人,我们只要知道,这一颗一片的茶叶是走了很远很远的路,风尘扑扑来到我们眼前的杯中,这就够了,水也是好水,清澈、明净,在这个同样是清澈、明净的杯子里,如水的杯子里,一捧好水象是一个好梦,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有了茶的水,如同有了爱的人生,茶与水的交溶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爱与人生的交溶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草色烟光,唯有多情者无言凭栏意,风细细,望极春韵,有谁会读懂这般阳春时节,第一次在外野炊,选择这般春色,选择这般不舍,选择这般让心自由自在去飞翔,流浪,没有日期,没有约定,只有这看不够一帘的春色叫人怎个难以弃舍。

描写四月春游的散文 篇4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的流着。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这又是个中国人的征服自然的办法,那就是说,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这块地方已经成了个市场。南门外是一片喊声,几阵臭气,从卖大碗面条与肉包子的棚子里出来。进了门有个小院,差不多是四方的。这里,“一毛钱四块!”和“两毛钱一双!”的喊声,与外面的“吃来”联成一片。一座假山,奇丑;穿过山洞,接联不断的棚子与地摊,东洋布,东洋磁,东洋玩具,东洋……加劲的表示着中国人怎样热烈的“不”抵制劣货。这里很不易走过去,乡下人一群跟着一群的来,把路塞住。他们没有例外的全买一件东西还三次价,走开又回来摸索四五次。小脚妇女更了不得,你往左躲,她往左扭;你往右躲,她往右扭,反正不许你痛快的过去。

到了池边,北岸上一座神殿,南西东三面全是唱鼓书的茶棚,唱的多半是梨花大鼓,一声“哟”要拉长几分钟,猛听颇象产科医院的病室。除了茶棚还是日货摊子,说点别的吧!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象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小泡;有的象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象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象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水流得也很旺,但是我还是爱那原来的三个。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

前年冬天一把大火把泉池南边的棚子都烧了。有机会改造了!造成一个公园,各处安着喷水管!东边作个游泳池!有许多人这样的盼望。可是,席棚又搭好了,渐次改成了木板棚;乡下人只知道趵突泉,把摊子移到“商场”去(就离趵突泉几步)买卖就受损失了;于是“商场”四大皆空,还叫趵突泉作日货销售场;也许有道理。

描写四月春游的散文 篇5

前几日我回了趟老家,一路上农忙的景象让我想起了南宋诗人翁卷的那首诗:“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麻又插田”。的确,乡村忙了!

等到了家,看见左邻右舍、男女老幼都在田地里忙。推开自己家虚掩着的房门,不见父母的身影,我知道父母是下田插秧去了。

作为农民的我,深知农民的疾苦。为了不误农时,他们不分白天昼夜地劳作;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他们不管刮风下雨地奔忙;这几年得益于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视,农民的日子也好过点了。但是,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田地活还得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们来扛,真是苦了他们啦!

每逢农忙时节,我更担心父母的身体。去年母亲不幸摔断了左臂,手术后还在恢复中。父亲又高血压,我们兄妹几个不让他们再种地了。可是老人家都是苦过来的人,他们对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依恋情节,再加上儿女都不富裕,他们还操着儿女的心,想凭自己的微薄之力,自劳自食,不愿拖累我们。任凭我们怎么劝,他们也不肯放下土地。

我来到父母干活的田边。母亲正在水田里插秧,拿秧把的左手还在颤颤地发抖。看见母亲这样子,我做儿子的真有点汗颜。看着别人的父母享清福,而我的母亲还带着伤痛在插秧,我的父亲还开着手扶拖拉机在耕田。此时的我只能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好好混,要对得起父母!”

我对母亲说:“您这伤胳膊还没有好清,不能干插秧的活,还是打秧工,花钱请人干吧。”母亲说:“反正是干自己的活,不着急,凑合着干总比请人干好。再说你们现在负担又重,请人干活就得花钱,得能行我们就不会负累你们,等你们都混发财了,我和你父亲就不干了。”

我接过父亲开着的手扶拖拉机,让父亲坐田埂上歇息。父亲老了,拖拉机在他手里只能开慢档位,快了父亲跟不上。再说这犁田耙地本来就是累人的体力活,年轻人都吃不消,更别说上了年纪的老人了。牛怕累,走得慢,父亲嫌它干活慢,就开拖拉机。这“铁牛”不怕累,跑得快,开快了又跟不上它了,只好慢着开。

这台十匹马力的手扶拖拉机,还是我没出门打工时开的那台。我走了就不让父亲开它,害怕出危险。为了安全,我心里宁愿父亲还是使唤那头慢腾腾的老水牛。父亲却嫌老水牛慢,还是学会了开手扶拖拉机。

现在,父亲坐在长满青草的田埂上,手里夹着的纸烟在微风里飘渺着蓝色的丝带。我知道父亲的烟瘾很大,特别是劳累时,更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父亲看着我很快就把秧田耙好了,就说:“还是你们年轻人干得快,搁我得老半天。”我说:“您就别再种地了吧,我们养得起您们!”父亲说:“是农民哪能离开土地啊,没病没灾的闲不住,吃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心里踏实。”

父亲扔掉了快烧到手的烟头,从衣兜里又掏出一根噙在嘴里,打火机点着以后,嘶嘶有声地抽着。父亲看着他自己刚刚喷出的蓝色烟云说:“要是你们都在家里多好,我累了你们也好帮我搭一爪子。”说这话时,父亲自己也笑了。父亲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这么一大家子人口,如果不出门打工,光靠几亩薄田地养活,还不是个穷死?”

回家吃午饭时,我在路边还看见了这样一幕:一块水汪汪的秧田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大爷,瘸着一条腿,单手拄着一根拐杖,还在用另外一只手往田里插秧。驼着的背使他的屁股厥得老高,这又使他的头不得不伸得老低,脸就要贴着秧田明晃晃的水面了,人仿若立在水里觅食鱼虾的野鹤。看他艰难插秧的样子,着实让人生怜。老大娘的身体也好不到哪里去,嘴里吼吼吧吧地喘着粗气,插秧的速度比蜗牛爬行也快不了多少。为了节省时间,抢天夺时,他们的午饭都是十来岁的小孙女做的。做好后,他们懂事的小孙女再把饭送到地头。老两口就在秧田边囫囵着把饭吃了,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忙起来了。

其实,辛劳的何止他们。年老的、年幼的,各行各业都有这样值得尊敬的人们。我想,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四月里,感动的不止是我自己。我更加相信,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的也不只是老黄牛!

布谷声里,我仿佛已经听到那秋收的欢歌在田野上唱响……

描写四月春游的散文 篇6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一夜,破晓时,渐渐止了。缓缓地走在上班的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贪恋这暮春难得的惬意,不禁生出几许春光易逝的感慨。忽然,一股熟悉的香味传来,是桐花!我抬头寻觅,真的是她!路旁的院落里,几株梧桐不知何时换了装束,大朵大大朵紫色的桐花簇拥在一块,形成了花串,铃铛般的花朵很多,把枝条压的也低了下来。梢头,已有嫩绿的,小小的桐叶生出,和盛夏时的浓绿相比,它们浅浅的,羞涩的,甚至可以看清叶面上的绒毛,一如二八韶华女子,敛眉低眼,映衬着妖娆的花朵,越发的妩媚。许是夜雨无有怜花意,众多的桐花被打落在地上,凌乱地躺着,只有香如故。

在北方,梧桐算是最普通最常见的树种了,它好栽培,易成才,且木质轻盈,适合做家具,当梁木,农家房前屋后,处处都有它的身影。每年三四月份,当别的树木都在孕育着绿叶时,它就迫不及待地将花朵挂在枝头,开的那么张扬,那么奔放,给村庄平添了几分姿色和韵味。我曾无数次的想象,较之于牡丹的雍容,茉莉的幽香,兰花的高洁,桐花又该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如果说,那些花或高贵如大家闺秀,或隐逸如世外仙子,那桐花,就该是位豪爽大方的农家姑娘,不做作,不羞涩,花期来临尽情开,风雨一夜任飘落,开亦不骄,落亦不叹,随着季节的变换,不断展示自己不同的风韵。

桐花很香,味道也很特别。都说若花开得越艳越大,香味就越淡,可桐花,却倔强的用自己的香味证明,我偏不!一如农家姑娘,温顺的外表下,是一颗率性执着的心。也奇怪于为何没人提取她的精华做香料,是因为她太普通难登大雅?亦或是,她根本不屑于做装点别人的附属品?我不知道别人是否喜欢桐花的香味,但自己是独钟情于此。这么多年,辗转于人生旅途,离家乡也渐行渐远,许多的回忆都淡忘了,惟有这股香味,永远的留存下来,每次闻起,都好似又站在了香气馥郁的乡村前。

缓缓捧起一枚飘落的桐花,忽然想到,假如时光溯流千年,那伤感的黛玉面对这满地桐花,是否也会把花锄,偷洒泪,会怜惜地重吟一阙葬花词吗?我摇摇头,暗笑自己好傻,是的,这普通的、寻常的梧桐,又怎会在大观园有一席之地呢?而千百年了,这桐花不也依旧开的这么烂漫吗?

不在意身处何境,不惧怕雨打风疏,就这样,坚守着自己的内心,固守着自己的灵魂,执拗的开放在春光里。轻轻放下这枚桐花,依旧踏上我的路。无需回头,因为我知道,她会慢慢地融入到泥土里,明年春来,她又会傲然地绽放在高高的枝头······

描写四月春游的散文 篇7

阳春三月,梅、兰、华三个好友相邀踏青。

车辆行驶在山间小道,摇下车窗,微风习习,心绪纷飞。

行到山上半山腰一块草坪区域,梅大呼好景,嚷嚷着快停车。果然一个好去处,草坪周围,青峰翠峦、山脉迤逦、苍松绿树、流水潺潺。

大家雀跃欢呼着扑进大山的怀胞。整个大山生机盎然,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到处开满了各种颜色的杜鹃花和不知名的野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红的似火。

梅、兰各个摆拍。

我和华悠然的侧躺在草坪上,嘴里咬着根草根,眼望着蓝天白云,欣赏着梅和兰的姿态,与她们的心情同飞。

这时,从弯道走出一个人,确切说,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肩膀上扛碰上一根木头,一手扶住,一手拿着一根小木棍正往山下走来。

在草坪时,她停住了,用手上的小木棍支撑住大木头,慢慢的靠稳了,才用手拢了拢被汗水湿透的头发,弯下身子,到路边小沟里洗了一把脸,又掬了一把水喝,然后站在路边看看梅和兰,不时露出笑意。

我过去打了声招呼,才知道她老伴和孩子都出去打工了,她自己其实并不老,才刚过五十岁生日,只是生活的苍霜平添了许多皱纹,辛苦的操劳使她鬓发花白。

华也起身,拿了一瓶矿泉水给她,她摆摆手不要,笑着说还不如我们这里山泉水好喝呢。

熟悉了,她话也就多了,只是不时用眼角扫描下梅和兰在花丛中穿越的身影,用手又拢了下头发带着点自豪说,生活现在好多了,不愁吃穿,电视、洗衣机、热水器,凡是你们城里有的家里也有。但还是要趁现在政策好,身体还行能做就多做点,这不,家里正在装修,缺个木头什么的就从自家山上砍了几根,自己慢慢扛回去。

华尝试着要扛下木头,没走几步,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引着她微笑不止。她邀请我们方便时可到她家里坐下,有新鲜的茶叶,自家制的。

稍作休息,她拿走小木棍仍扛起木头开始往山下走去。刚走两步,转过身对着梅和兰的方向说:“这两闺女真漂亮”。

响午时,我们尽兴而归,车内回荡着满满的笑声,后备厢内塞满了一大堆红红的杜鹃花。山脚下,那个女人还在沿着道路旁边往前走,一只手用小木棍不时的用力柱着地,柱地的动作仿佛令烦闷的生活都随之活闹了过来。

正阳下,那身躯是那样的矫健,这一刻,华按下快门,摄下了让人久久回味的背影。就在她刚要转向另一条小路时,我使劲按响了汽车喇叭,她似乎听到了转过身,在风中微笑,用手中的小木棍向我们挥了挥。

那笑容在阳光下格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