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我和父亲散文

2024/01/04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我和父亲散文(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我和父亲散文 篇1

今天是父亲六十六岁的生日,遵照着本地的习俗,我去置办了一刀肉,本想为父亲好好庆祝一下的,只可惜两位哥哥很忙,无暇回来吃顿团圆饭;姐姐身在他乡,更无法回来;只有我,寥落地厮守在他身边,却无法让他的心获得圆满!

六十六岁的父亲并未如他的同龄人般显出老态,他精神健旺,头发浓密,皱纹稀少,声音洪亮,时光似乎忘记了在他的脸上雕刻岁月,而只是让他停滞在了中年的丰富和醇厚中。

纵然如此,我还是发现父亲老了。他自己也时常为自己的坏记性发脾气了;他睡眠不好,每晚要靠收听广播来引发睡意;他比从前更加娇惯他的孙子,而且也受不得家里冷冷清清的;他不开心的时候也在家里找茬滋事,并且坚决不肯承认自己有错……不过,父亲是不服老的,六十岁以后学会了开车,还是喜欢出去给人家当礼房;偶尔也练练毛笔字,不过有相当长的时间他是卧在沙发上看电视,经常是电视醒着,他睡了。与世无争的花甲岁月,我不知道父亲过得快不快乐?有时候,我害怕会因为我的不幸福而降低他的幸福指数!

不管父亲愿意与否,不管我愿意与否,无可争辩的事实是,我拥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与父母相守的时光。牵着我的手走过艰难岁月的人,一直就是父亲母亲。而我也终于长大,再不是少年时与父亲吵完架就会负气离家出走的任性小孩。偶尔也会想起那些我生着病、生着气、境遇不顺、性情刻薄、面目丑陋的日子,那时,父亲在我的眼里,粗糙滞重,不值得信赖;我在父亲的眼里,懵懂无知,不可教化;针尖对麦芒的时刻,父亲不是慈祥的父亲,女儿不是懂事的女儿。我们在焦虑中相互挑剔、相互对抗,拥挤的屋子里住着空荡荡的亲情,我讨厌自己活在世上,我讨厌父亲不问我是否愿意,就自作主张地给我生命,我的灵魂彷徨在孤独无依中,心灵的视力几乎失明,我以为我再也看不到爱和希望了!

感谢时光消解了一切,我和父亲在碰撞中得以相互了解和体谅。当我睁开被偏激蒙蔽的双眼,才得以看到父亲为家庭做出的努力。我们曾历尽贫苦岁月,一家六口人有十四年的时间蜗居在一处22平方米的房子里;父亲为改变我们的命运付出了心血,只可惜年少时的我,心灵蒙尘,未曾给予他至深的理解。当我跋涉在人世中体会到贫穷比黄连苦,人情比春冰薄时,才懂得了亲情的真正价值!而今我们的日子苦尽甘来,我也在历练中从狭隘、躁动变得舒展、通达,我的中年和父亲的老年相遇之时,无欲无求,心意相通,至爱亲情的真挚握手,纯净祥和,意味隽永。父亲的生日时刻,我想对他说:“感谢您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感谢您担待我的不孝;感谢您成全我成为了我想成为的人!今生您是我的父亲,我是您的女儿,我已不虚此行!”

我和父亲散文 篇2

傍晚,回家的路上,听着音乐,欣赏美景——天空飘着晚霞;远近一块块井田,擎着雪白的花絮,托着饱满的棉桃,绽放花朵;稻田,在晚霞下金灿灿,一截截稻茬、散落在田里的稻草……回到家,那天是父亲节,那是去年的事了……

俗话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之美德,儿之遗产。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父亲节的前段时间,父亲为了迎考,加班复习,每晚熬夜到凌晨两点,多日的辛劳,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知道他的肠胃不好,总想为他做点什么。我想趁着父亲节,做点食补,让他肚子舒服一点,这里还真发生了一些事。

因为我不想把我的计划,透露出去。我也不愿去问父母,什么东西是暖胃的,我打开电脑搜寻,母亲发问我:“你是上qq,和同学聊天吧。”我无语了,悄悄拿出手机,上网搜,母亲又说:“别用手机,发短信聊天,手机给我。”我更郁闷……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还是查到了—做姜汤。

我跟我父亲讲,让他父亲节那天早点回来。

我提早了时间,做了姜汤,加一点糖,倒上一杯可乐,加一些生姜片,放锅里煮,盖上盖子后,我便出去了。

过了段时间,我回来了,打开锅盖,发现只剩下一点点了。我刚盛到碗中,父亲便到家了,我把姜汤端给爸爸,爸爸深情地看了我一眼,一口气喝完哩,说了声谢谢便走了。

我想有那么好喝吗,我把碗端到厨房里,发现锅里还有一点我尝了一口,酸酸的,苦苦的,真是难喝。说来也奇怪,不知道是被我的真情打动,还是姜汤特别有效,父亲的肚子便不疼了……

“父母者,人之本也。”爸,我爱你。

我和父亲散文 篇3

听母亲说,我五岁时,才第一次会正八经地叫父亲一声“爸爸”。因为五岁之前,我并不认识我的父亲,每次见到父亲,我只当他是一位偶尔会来我家坐客的叔叔。在我五岁之前的脑海中,父亲二字是一片盲区,我不会呼唤,不会书写,更不懂父亲在我的一生之中,会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我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去医学院学习了,一学五年,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家。等我咿呀学语时,父亲每次一回来,母亲就会和我说:“快叫爸爸。”母亲说我那时真倔强,怎么说我也不开口,像个哑巴一样。等到日子久了,和父亲混得差不多快熟悉了,马上就有可能会叫一声“爸爸”了,父亲就又去上学了,我又开始不认得他了。这样一来二去的,五年之中,我和父亲见了离,离了又见的,总是亲不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五岁才开始叫爸爸的原因,我小时候总觉得父亲不疼我,记忆里他就没有抱过我,没有亲过我的脸蛋儿,所以我觉得我那时可能也不是太喜欢父亲,会打心眼儿里排斥他的存在。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一人,我认为我一定不是。要不然,我的父亲怎么不懂得疼一爱一我呢?不知道哄我开心,不给我买冰棍儿,我长这么大,父亲从来没有给我买过一件衣衫,没带我去过一次公园。如果没有看到小伙伴的父亲是什么样子,我就会以为天下的父亲形象都一样,天生就应该是严厉的,在女儿的面前就一定要扳着面孔,绝不会对自己的女儿温柔地说话。我清晰地记得,十三岁时,在邻居家里,和我同时来了初潮的那个女孩子,手捂着腹部,蜷缩在她家的炕头上,很疼痛的样子。我亲眼看到她的父亲,亲手给她拿过来一个小椅垫儿,垫在她的身下,嘱咐她千万别着凉了。这时,我才知道,不是所有的父亲都那么不懂得呵护。我的父亲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我的父亲从来没有这样关心过我的身体,难道真是因为我从小不叫他爸爸的原因么?我并不是后山上捡来的孩子,我的生命来自他的骨血,难道他不认为我是他生命的延续,他应该好好地疼一爱一我。就这样,我一直毫不动摇地怀疑着我的父亲。

其实,那五年的时光,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对父亲苍白的印象,在父亲面前的不肯呼唤,或许在父亲的心中,也是一道无法弥补的烙印。我的不肯呼唤,也让二十岁就初为人父的男人,在求学的路上,收获了无尽的知识,也丢失了他的女儿那么重要的一段成长的时光。对父亲来说,那也是想得必舍的,无法言说的隐痛。这样的道理,在我走进学校,开始读书识字,知道了父亲二字是如何书写的时候,我便已经慢慢地懂得了。流年没有改变父亲的一性一格,他依然如从前一样,不会对我甜言蜜语,依然会扳着面孔嘱咐我好好学习,可流年改变了我,我在书香之中慢慢闻到了父亲的味道,我对父亲曾经的怀疑并没有越来越浓烈,反而越来越淡薄。当我的怀疑淡薄到已经没有一丝一毫时,我想,从那一刻起,我才真正开始一爱一我的父亲了。

我和父亲散文 篇4

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父亲的忌日,每年这一天我总是带上爱人、儿子回老家去给他上坟。我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上坟时总是默默地给他烧纸,摆祭品,磕头。这时爱人总在旁边唠叨我,说我也不给父亲说说话,让父亲在“那边”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安幸福。每每这个时候恰是我内心最痛楚、最纠结的时候,当着爱人儿子在场,我总是强忍着眼泪说父亲会保佑我们的,这个不用说。其实内心无数次的在问自己,父亲连自己的命都不能保住,他真能保佑的了我们吗?!

父亲是得肺癌去世的,去世时才68岁,那年春节刚过,父亲病了,在市医院确诊为肺癌后期,我与哥哥们都不相信,因为父亲是打铁的出身,身体一向很好,后来再次确诊还是癌症,我心里痛苦极了,实在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我们弟兄三个,没有姐妹,我是父亲的小儿子,与他的关系最亲密,也是他老人家最引以为自豪的。高中毕业虽未能考上大学,但各方面做得都相当出色,他总在乡亲们面前夸我。父亲去世时我正在县城开家电修理部,事业刚刚起步,小有发展,正是踌躇满志,图大发展之际。

父亲在病榻上躺了三个多月一百天左右的时间吧,不得已我把修理部关掉了,和母亲天天陪在他身边,直到他临终前的那个晚上,午夜两点多钟,他闭上了眼睛,就再也没有睁开。父亲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走的时候很安详,脸上已没有了痛苦的表情。然我的心里在滴血,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挽留住他在这个世界上继续生存。

每次给他上坟烧完纸磕过头之后,我都会独自无声的在他的坟头坐一会,想多陪陪他,给他讲一讲我近来的生活、工作情况。以前我回到家,他和母亲总爱询问我在外边学习,工作的事情,总爱听他们在我耳边不停地唠叨,让我不要与人拌嘴,吵架,凡事要多忍让,做大事要不拘小节,做人要大气,交朋友要交心......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我每每都是耐着性子在听,其实心里总不以为然,我向来不会,也确实没有反驳过他们,只是哪一次也没有把他们的嘱托真正放在心里。做生意失败、赔本,在外边受了气,情绪低落了,他们都能通过入微的观察及时发现,每次都是二老的开解让我迅速的振作起来,重新再来。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就在他生命垂危,几乎不能开口说话的时候,也没有看见他呻吟过--尽管从他满脸汗珠的表情知道他身体很难受很痛苦,正经受着病痛的煎熬。所以在他的忌日,在我跪在坟前烧纸给他磕头时,我向来也没有哭过,掉过眼泪。他说过,做男人一定要坚强,男儿有泪不轻弹。他的教诲让我终生不忘,在我后来堕入人生低谷,陷入几绝的境地时,是他的这句话在我耳边敲响,及时的把我从极度消沉的意志里拉了回来。我的人生之路充满了波折,从事过各种职业,一度曾经屡战屡挫,但正是基于父亲的嘱托,终使我愈挫愈勇,永不言败。后来的事业小有成就,与父亲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今天又是父亲的忌日,我想给他唠的事有很多很多......

我和父亲散文 篇5

我是一个不孝的女儿,我给我的父亲取过外号。

我说,我的父亲以后就叫:“李没准儿”。父亲总是不能按时回家。每次我问他何时下班,他的回答经常是:“没准儿”。所以,我就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外号。父亲并没有因此而生我的气,这倒是在我意料之外。父亲在耳鼻喉科,我小时候总是小嘴儿一撇,质问父亲:“你咋这么忙呀,哪有那么多坏鼻子坏耳朵的人呀。你就是不愿意回家陪我。”现在我知道了,小孩伢子说这话时,那就是不懂事的表现,我并没有天天守在父亲身边,看着他是如何工作的,我根本就不会理解父亲工作的意义。有一天晚上,父亲正在家里休息时,我看见邻居孙大一娘一急匆匆跑到我家来,把父亲叫走了。原来她家二儿子和人打架,被人用铁锹一劈,把一只耳朵给劈掉了。是父亲用他一精一湛的医术给接好了。

当孙大一娘一一遍遍说着感谢父亲的话时,我顿时也觉得父亲本来才一米七的身体在无限地升高。原来,我的父亲这么伟大,可以让人不变成残疾人。还有一次,有一个男人在家里进屋开门时,他家门框上的玻璃突然掉下来,不偏不倚地就把他的鼻头那部分给切掉了。当他的妻子拿着滚到地上沾满了鲜血的鼻头找到父亲时,父亲像往常一样,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饭碗,急匆匆离去。这件事让我更加理解了父亲的工作意义所在,原来他经常回答我说“没准儿”的话,的确不是说谎,父亲的工作注定他是个需要随叫随到的人,他的工作就是一个没准儿的工作。

一把手术刀在“没准儿”的父亲手里却相当的有准儿,父亲至今已行医四十多年,从未出过医疗差错。按理说,能经常拿起手术刀的人胆子应该大的很,但许多人却经常嘲笑我的父亲胆子小,连一只鸡鸭都不敢杀。为了这个事情,我曾经问过父亲为什么不敢杀鸡杀鸭,父亲说:“给人做手术,是把人从死亡线上往活里救,但是杀鸡杀鸭,却是把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往死里整,这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事情。”类似这样的话语,这么多年,我这个“没准儿”的父亲经常扳着面孔,不知道已经给我讲了多少条,每一条都嘱咐我需要谨记。

可我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厌烦他,不理解他,言行之中,我深深着一爱一上了我这个“没准儿”的父亲,我和父亲越来越亲近,我也越来越喜欢那句话,女儿就是父亲前世的情一人,如果真是这样,我也真的愿意。

我和父亲散文 篇6

我是一名中学生了,当我告别了快乐的童年,迈进初中学校的大门,我的生活便充满了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在这些日子里,我结识了一个新朋友,她是我的老师。她长得眉目清秀,两颗宛若黑宝石的大眼睛嵌在脸上,鼻子高高的,长长的头发披到肩。她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我就觉得她是那么慈祥,那么善良。她的笑容好像满面的春风,那么美,那么甜,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在学习生活中,她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上课时,两颗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注视着我们,她把每一个问题都讲得清清楚楚,如果我们没有听懂,她会很耐心的再给我们讲一遍,直到我们听懂为止。面对不懂得问题,她会和我们一起探讨,一起研究,不仅使我们对学习有了兴趣,还让我们获取了更多的知识。

记得一次写作文,我写得很不好,才刚刚及格,老师在我的评语中写道:在写一遍,写字要认真!我看了之后,心里暗暗下决心好好写作文。我重写了作文,我写得很认真,写完后,我交给老师,老师看了我的作文,脸上露出了笑容,虽然我的作文水平并不高,但老师还是给予了我很多的鼓励,让我有了信心,学得更努力,更刻苦。过了几周,又写作文了,我的作文分数比以前高了许多,这跟老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老师真不愧是我的良师益友。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是我的知心朋友,我们可以在一起促膝长谈,聊聊生活中的故事。当我高兴时,我可以把我的快乐和老师一起分享,当我难过时,我可以向老师倾诉。老师就是我们的朋友,又一个这样的益友,胜过多少无益的朋友啊!

我和父亲散文 篇7

2011年农历4月22日,对于我们全家人来说是一个灰色的日子。父亲终究没有逃脱病魔的纠缠和折磨,最终与世长辞。享年84岁高龄。尽管我也知道: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选择的。然而每当想起父亲,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伤痛。这种痛总会在我处于绝境只是幻化出无限的力量。生我养我的父亲走时没来得及带走他一生眷恋的一捧泥土。更没有来得及看看他生命中所爱恋的满堂儿孙。

对于父亲,我无法从所有的词库里搜集到华美绝伦的句子为他的一生作一次华而不实的装裱,只想用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平凡和质朴,描述他的一生。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父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坚强最伟大的父亲。记忆中父亲的双眼在我四岁时就渐渐失去光明。那时土地还没有下户,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依旧不停的奔波劳碌。并且还和村里的大叔大伯们一起耕田犁地。据大叔大伯回忆说“:那时的父亲一只手拉住牛尾巴跟着摸索着一步一步跌跌撞撞向前走着。脚止头经常被磕破,血流不止。直到后来他双眼彻彻底底什么也看不见。”时到如今,每当想起父亲的这段辛酸往事我的心里就会血流不止。夕阳下父亲一只手拉住牛的尾巴,一步一步向生命的顶峰攀登。这幅人生中的精彩画面永远定格成我一生中最美丽的风景。让我在无数困难面前迈开坚强的脚步。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渐渐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我偷偷的`问母亲:为什么当时不及时为父亲寻医治疗?母亲敷衍的对我说:“孩子你还小,不知道。说完偷偷的转身擦拭着眼中的泪水。是啊!当时我是多么的幼稚可笑。父母亲为了我们七姊妹的生活日夜奔波劳碌,家里穷困潦倒,哪里还有钱去医治。”母亲背转身的那一瞬间成为我一生的痛。我相信这也是母亲一生的痛。

父亲是一个起义军人。他曾经参加过昆明和平保卫战。听他说起:“1949年12月9日夜,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云南起义,昆明和平保卫战打响了。父亲他们积极响应,全副武装参加保卫昆明。还携带器械,工具,在管区的街道修筑战斗掩体,实行站岗,放哨,巡逻。首先,他们所在的班组被分配在后新街中段的十字路口修筑了战斗掩体——地保,东通巡津街,西连书林街,南迎盘龙路,北靠云津市场。时间过了两天。父亲荷枪实弹,带了一条灰毯和所有的同志通宵达旦地巡守在双龙桥与新桥河界的河堤上,直到前沿战斗结束。”

父亲经常和我们提起,他走上革命道路,是长期受到党的关怀和教育。在革命的岁月中,树立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解放战争结束以后,父亲复员回到家乡积极参与到农村建设大军的队伍中成为了这个普通大家庭里的一员。当我和妻子整理他生前留下的遗物时发现一本复员军人证明书。这本证明书的外壳是用硬纸做的,外面还用纱布裹了一层。证明书的第一页是毛主席的画像,并且有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第二页是朱德总师令的画像和保持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十二个大字。接下来是父亲的照片和决心计划书。父亲写了四条:

(一)到农村中参加民兵积极生产建设,在工作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并且树立劳动观点,绝不向困难低头。

(二)遵守毛主席的三大要求,不打人,不骂人,不当二流子不当土匪。

(三)保持革命军人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遵守政府法令并发扬勤劳生产节约互助,不骄傲,虚心向群众学习。

(四)响应党及毛主席的号召并在土改工作中保持正完成政府的政策法令,不受匪特地主亲友的诱惑和欺骗并且检发一切破坏分子。当我含着眼泪看完这些,想到父亲平时对我们的教诲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在村里,父亲一直和亲朋邻居真诚相处。亲朋邻居也总会真诚尊敬的对待着父亲。在生活上父亲始终以一个军人的准则严格要求着自己。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我的印象里,自从他双目失明以后,父亲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失去生活的信心,对生活依然充满阳光般的热情和美好的愿望。

父亲是一个勤快人,每天总会按时早起,蹲坐着慢慢地移动身子清扫家中的卫生。父亲至始至终教导我们:对于穿着没有必要刻意去要求,衣着要朴素,整洁,干净。父亲一直坚持自己清洗他自己的衣服。我们全家人总对他说:“爹,你看不见就好好休息不要再乱动啦!免得村里人说我们作为子女的不是和闲话。”父亲总是应付着说:“是啦!是啦!”事后依然默默地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我结婚以后,妻子有一次对她说:“爹,把你的衣服拿来我洗吧?”父亲笑着对妻子说:“哪有做公公的衣服要让儿媳妇洗的,我的衣服刚刚洗过,没有脏衣服。”妻子说:“爹,我们是你的子女呀!这是应该的。”父亲看拗不过妻子勉强拿出来一件衣服让我妻子洗。

其实不用父亲说,我们都清楚。父亲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想为我们减轻一些负担。同时也是为他单调枯燥的生活寻找一些乐趣。最让我和家人倍感感动的是父亲还是帮厨的一把手。农忙时节,父亲总会提前把我们要做的饭菜准备好。比如说:我们要做一道白菜汤,他总会把白菜洗好等我们收工回家后就可以下锅煮饭了。更让我感到敬佩的是父亲练得一手好刀法,经过他切的菜丝异常的均匀、一致,常常令母亲都感到自愧怫如。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更是坚强自信的一生。

无论是黑暗,还是白昼,对于双目失明的父亲来说永远都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晴天。他的生命中永远流动着多彩的云霞,永远有勇敢的巨鹰在生命的蓝天上展翅高飞。在父亲的身上我更看到了一个人,哪怕身边的整个世界都一片漆黑只要心中的太阳还在,生活就会多姿多彩、灿烂依然。

那段日子父亲经常说他牙龈疼痛,我和大姐、二姐一起陪父亲去县医院作检查。检查完之后主治医生就单独把我们叫到一边告诉我们说:“老人患的是牙龈癌,看来是无法医治了,你们回家后尽量满足他生前的愿望吧!”生性软弱的二姐听后当时就泪流满眶,我的脑海里瞬间一片空白。怎么可能?不会的?父亲的一生够艰辛的了,在他风烛残年的晚年生活中怎么可能得这种病?我的眼前又出现了父亲一只手紧紧地拉着牛尾巴一步一步向前摸索的一幕。我知道患上这种病就等于是被判了死刑呀!请问:“有没有更好的医治方法?”我从愕然中惊醒,嗫嚅着问医生。“是啊!有没有医治的最好办法?”大姐也急切的问医生。医生看着我们焦急的表情坚定的对我们说:“没有,老人家的病已是晚期。鉴于他年龄已高,即使做手术的成功性也是零。”

从医院回来的途中我们都默默无语。父亲好像预感到他的病情严重,问大姐;“姑娘,怎么不说话呀?是不是我的病没有治了?”姑娘是大姐的小名。我们个个都心情沉重,父亲看似却轻描淡写。我们紧张的心情心情都轻松了许多,大姐调理了一下复杂的心情对父亲说:“爹,医生说你的病回家休息一段日子就会好的。”父亲听后笑了一下,没有再言语。回到家中一星期以后,父亲的下颌开始腐烂,并且流出来许多腥臭的脓液。我们七姊妹们轮流着小心翼翼的守护在父亲身边,每天都帮他清理下巴颌上流出的脓液三、四次。尽可能的满足他生前的所有愿望。父亲经常疼痛得大声叫唤,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妻子和姐姐们每每这时都会泪流满面。

父亲的这种痛也是我们全家人永远的心痛。父亲忍受了半年的病痛和折磨,顽强的和病魔抗争了半年。父亲走了,他走的是那样从容和安静。临终前他告诉母亲说:“孩子***,我要走了,我走后你千万不要哭泣和过度悲伤,现在国家的政策一天比一天好了,孩子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幸福多了!你要好好的保重身体!”从父亲对母亲的嘱咐中我能感觉到一个父亲对子女们无比的依恋之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祝愿、向往。

父亲走了,每当想起父亲。我仿佛又看见他正用一双生命的大手紧紧的拉住牛尾巴带领着我们战胜生命中的一切艰难困苦,一步一步走向幸福而美好的明天!无论是在乡间小道、原野山岗,还是在繁华的都市都闪现着父亲忙碌的身影。

我和父亲散文 篇8

从去年 5 月 13 号父亲不幸中风之日起,母亲和两个妹妹以及媳妇们就开始白昼轮流守候和照顾父亲,四兄弟安排在夜间轮流守候和照顾父亲,每个星期五至星期天都会回来守候和照顾父亲,星期一清早赶回潜江上班,风雨无阻。

3 月 9 号是与六弟在夜间照顾父亲,听到父亲病痛的低呤,一夜都无法入睡,早上六点半我起来离开父亲时,心中十分不舍,走到父亲的床前,叫醒父亲轻声对他说,要回去上班,下星期五再回来照顾您,父亲握着我手说,非常好,不要紧,去吧(但我知道他怕我担心抚慰我说爸爸,您要保重啊!握着父亲颤抖的手,看见父亲眼睛里闪着的泪花,心里的那种痛苦确非笔墨所能描绘于万一。

父亲春节前病情加重,好不容量才熬过这个冬天,兄弟指望春暖花开父亲就会好起来的谁知在走后的第三天傍晚 7 点半钟( 3 月 12 号)六弟打来电话,说父亲与世长辞了瞬间,脑中一片空白,心里悲伤至极。此时此刻,只有一个十分迫切的愿望,那就是马上见到父亲。爱人急忙叫车与我一起急如星火的赶回。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再也看不到父亲盼儿的目光,跪在父亲的床边,摸着父亲渐冷的手失声痛哭,哭泣着问父亲,您为什么走的这么突然,离家刚刚三天,您就撒手人寰,为什么不再见儿子最后一面。

接下来,得到消息的亲朋好友近千人从各地赶来吊唁我父亲,全家人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为父亲举办了隆重而庄严的葬礼,并在离我家大约两公里的天台公墓为父亲选择了一块通往天堂的最佳墓基,用上好的花岗岩做了一座墓碑。但愿父亲喜欢这个地方,体谅儿女们一片孝敬之心。

父亲啊,这些天来,您的儿女们都在无限思念您的悲痛中倍受煎熬 … 父亲啊!您现在一切可好,天堂里是否温暖 , 不知您在世界的那一边找到祖父祖母没有,如果找到就托梦给儿女们让我悲痛欲绝的心情得到一点宽慰。

父亲啊!今天虽然您和我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但在儿女们记忆的大海里,仍然时刻可见您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儿女们耳边,也似乎还能时常听到谆谆教诲,儿女们心中,总能感觉到您活跃的身影显现 … 儿女们最爱看您打太极拳的优美姿态 , 最爱听您讲我家迷人的往事 , 最爱聆听您说处世为人的方略。

父亲啊,您一生艰难坎坷,但为人却刚正不阿,把整个大家庭的责任都留给了自己,却给了这个大家庭以大爱和温暖,您教育子女不只要发奋读书,诚信为人,更要正义公道,立地顶天。

父亲啊!生前,您总爱在闲暇下来的时候喝点小酒,品尝浓茶,与镇里的朋友们谈古论今、听曲看戏。总爱与人下棋,讲棋,棋艺之高少逢对手,闭目棋下的特别迷人,可称镇上一绝。

父亲啊!您今年才七十有九啊,却与世长辞,苍天如果真的.有眼,为什么不能让您幸福的再活几年。

父亲啊!现在每天吃饭时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您喝酒吃饭,还是您的小孙子沈政每餐在给您酹酒,但我却再也听不到您叫儿女们一同进餐的声音 …

父亲啊!今年清明我给祖母扫墓,这个大家庭里,竞少了您,这是做儿女的说什么也不能接受的儿女们知道老人仙逝是自然规律,可是却不能面对与您的生死离别,您的离去,让我觉得人生是那么的短暂,让我更加懂得了要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珍惜美好的时光!

父亲啊!儿女们悔恨哪!如果时空能够倒转,一定会侍奉在您床前,让您幸福百年。可是父亲啊!敬爱的父亲啊,您再也听不到您最爱的儿女们悲哀的哭喊!

父亲啊!跪在您的坟前,就让儿女们给您多烧些纸钱吧,您不要再像生前那样艰苦,要学会享受生活过舒心一点的日子。

愿我父在天国里与祖父祖母团聚,幸福,快乐!

我和父亲散文 篇9

记忆中,总有父亲那副坚实的肩膀为我遮风挡雨;回忆里,总有父亲那副宽大的肩膀让我挥洒无数的泪;十几年的春秋,那熟悉的肩膀一直伴着我。

我的父亲十分平凡,但他却是我心中一个永远不落的太阳。他用自己的肩膀努力的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我总以为父亲的双肩是带着魔力的,可以挑起所有重担。可经过那一晚后,我发现自己错了。

曾经否,在我三岁那年,父亲的双肩是我的摇篮,父亲总爱把我放在他的肩头然后跑来跑去。而我似乎很喜欢这种类似骑马的游戏。尽管最后父亲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但他还是会笑着对我说:“下次还玩,别忘了”。

时光又飞快的流逝了16年,此时的我自然不会在坐到父亲的肩头,但父亲的双肩依旧是我最温暖最亲切的依靠。那是一年级的时候,我所在的班级没有一个人是与我相识的,年幼的我,此刻却感到一种莫名的寂寞与孤单向我席卷而来。面对冰冷的目光与不熟悉的一些,依稀记得那时我哭了,哭得很凶很凶,直到父亲的到来,才抽抽搭搭的停止了哭泣。父亲背起我往家里走,在那熟悉的肩上,尽管我眼角的泪还没有完全干透,可这温暖而具有安全感的肩头还是给我带来了一丝倦意。睡意朦胧的我,头紧紧靠着父亲的肩膀。那是一如往昔的温暖,宽旷。

转眼间,我便升到了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不断的`加重,青春期的到来。我与父亲之间似乎渐渐有了一层看不见的隔膜。长大了的我,不再靠在父亲的肩头。可那种温存感,我却从未忘记。几天前,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帮父亲按摩。老师的话音刚一落,一丝惊喜就从我的眼中一闪而过,嘴角也禁不住的上扬了。我知道,我又可以接触父亲的双肩了。

回到家中,把书包一放,把老师的这项作业告诉了父亲。父亲也是一愣。我或轻或重的揉捏着父亲的肩膀。片刻后,我的笑意却全无。手上的触觉在向我诉说,父亲的双肩不在柔软,取而代之的是僵硬,粗燥的皮肤。

我知道父亲为了这个家,到处奔波,为了这个家,他付出了太多太多。我知道,如果我让父亲休息,他一定会说:“为了这个家,我付出在多也是值得的。”我想帮他分担,可他永远都嫌我小。我其实想说的是,我长大了,不是原来那个小不点了!我会帮你,帮你分担。

至少,不让你再为我操心。

遇难时,父亲的肩膀会为我解决困难。

父亲的肩膀伴我走过一年又一载,如今,那副肩膀似乎有些许的弯曲了。

依恋着着熟悉的肩膀,可我知道,我终要长大。

我和父亲散文 篇10

2012年1月27日,又是一个黑色的的日子!我84岁的老父,握着我的手,告别了人世。悲痛的心情,就像天空的阴霾,久久不能退去。

我父亲,奚金根,出生在浙江临安一个农民家庭。年青时当过小学教师,后来调到供销社工作,担任几年供销社副主任。他的一生,可谓简单而平凡。但我却在他身上,感受到了许多珍贵的东西。他就像一面镜子,照亮我的人生之路。

谦逊是父亲一贯的作风。

记得小学时他给我讲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故事:杨万里知识渊博,很有才华,所写的诗,蜚声四方。同时,他为人低调,非常谦虚。有一名士一向自负,常说自己学识渊博,天下无双。听说杨万里很有名,非常不服气,写信要亲自拜见他。但杨万里问他要“配盐幽菽”,他却不知是什么东西。其实《韵略》一书写的非常明白:“豉,配盐幽菽也”。所谓配盐幽菽,就是家庭常用的豆豉!父亲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我努力学习,谦逊做人。他常说,谦虚使人进步,谦逊受人尊重。父亲这样教育子女,也是这样做人的。他在村里,算是个秀才。红白喜事,他是当然的“总理”,写一手好字,算盘也拨得快而精确。但他从不人前吹嘘,村民都非常敬重他,尊称他为“奚先生”。

诚实是父亲做人的原则。

父亲常对我说,做人要真诚,做事要诚实。要想别人对你有诚意,首先得自己对人真心。做人德为先,做事勤为先,待人诚为先。记得我初中时,有一次父亲带了一名供销社的职工,到村里收购“捆头柴”,我也利用星期天为家里争点“工分”,去挑“捆头柴”卖给供销社。当时收购的“捆头柴”是以尺寸记数的,我就动了小脑筋:把直的柴放在外面,弯的柴放在里面,中间形成空心,分量自然轻了,我一担能挑四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争的工分,相当于一个“正劳力”。供销社的职工,争一眼闭一眼,通过了验收。乡亲们有的夸我聪明,有的说我能干,许多村民都学起我的样来。正在我得意时,父亲找到我,臭骂了我一顿,说我投机取巧,没着良心做事,把我的“捆头柴”退了回来,并且规定:我的货,必须由他亲自验收。事后我对这件事后悔不已。我这样做,既损害了集体的利益,还败坏了村风。但不能不说,这是父亲在我人生道路上,上的最生动的一课!

老伴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在我父亲一生中,最让我感动的,要数他对我母亲的真心呵护。家里的事,大多由母亲掌权,父亲从不参与,因此外面传言,我父亲是“妻管严”。其实我知道,父亲是充分尊重母亲,尽量能让母亲顺心一点,不让她有半点委屈。我母亲50多岁时就中风了,生活只能半自理。一直是父亲在床前床后细心照料。我为母亲请了全日制保姆,父亲本给省心一点,但他不放心,80多岁的人了,几乎没有一个晚上不陪在母亲身边,直到前年母亲离开人世。我这才真真看到,什么叫老夫老妻,什么叫少年夫妻老来伴。

我父亲的一生,虽然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但他对社会对集体对家庭,也算是鞠躬尽瘁了。我想,人生如此,足矣!

人的一生,钱再多没有真心难买真情,位再高没有真情难服众心。逝者如斯夫,活着的人,真心面对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