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名家写的过年的散文

2024/01/04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名家写的过年的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名家写的过年的散文 篇1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可以说,它是至今世界上时间过得最长的佳节

,春节前好一段,就有各种迎春茶话会,拜早年。元宵前后,还有拜晚年,延续甚长。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喜庆的气氛极其浓厚,它集中体现了吉祥如意的祥和文化底蕴,积淀着浓浓的情意,是我国“和”文化的生动展现。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男女老少喜气洋洋,声声鞭炮,是春节气氛热烈的传达、播送。

今年春节,在外地的孩子、孙子都来榕城过年,热闹一番。过了大年初五,也都回去。做父母亲的多想再留,但由于上班要紧,只好作罢。从中体会了一回我父母生前的心情:那时我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故乡和爸妈一道过年,也有回去在家享受围炉的欢乐,也都只逗留数日。离开前,母亲总是唠叨:不知道你车票都买好了,要不然要再留你两天。

如今,父母早已离开人世,和家人一道团聚、过年,体验了往昔长辈过年的心情。每当春节,总会情不自禁地回想小时在家过年的情景,尽管那时父母经济并不宽裕,他(她)们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女过好年,为之添制新衣,给压岁钱,做好菜饭。能否过好年,似乎是父辈有无本事的衡量。吃好、玩好、穿好,说的都是吉利的话,和谐气氛,只有在这节日营造得最为充分,它融合着乡情、亲情、家情的种种情愫。春节,可说是亲情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声浪中,春节也更富有新意。然而,也有人响往外国的“情人节”的。也有希望我国有自己的“情人节”,如把元宵或七夕可以做为自己的“情人节”。七夕乃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古典诗词中北宋名家秦观所写:“纤云巧弄,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元宵的看灯、游灯,是春节中有情有意的活动。上元夜(即元宵)和将到外国定居的亲戚一家,在江边酒楼聚会。窗外,皓月当空,又有烟花在空中开放。俗语说:“云蔽中秋月,雨打元宵灯”,今年元宵月,却如此明亮。想到明年若再上江楼,亲人已远在异国他乡,真是:“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忽在欢乐之中心里有点黯然。浮想联翩:近来重读《红楼梦》,感到作者高明之处,便在往往最能体现荣华富贵的场合,或在玩赏良辰美景之际,写出人物所透露出的伤感之情。如贾妃归省庆元宵,当时大观园已建成,园内香烟缭绕,花彩缤纷,说不尽太平气象,富贵风流。但当贾妃元春与贾母等亲人会见时,只管呜咽对泣,其他人也“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走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作者多次写了人物“哭泣”、“泪如雨下”的伤感,这正是最荣华显赫之时。又如“制灯谜贾政悲讦语”这回,所写的是宝钗做生日,又演戏,又猜灯谜,就在欢庆之中,贾政见到所作灯谜,如贾妃的“爆竹”、他人的“风筝”、“海灯”之类,有不祥之兆,心中“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写出人物的伤怀。诸如此类,不愧是《红楼梦》作者的杰作。这并不是说“乐”中必定要“悲”,却是说写出人的“真情”是最动人的。

回味春节,品赏着“情”的元素。电视有句虽是广告语言:“做人要出于情”,倒也道出做人要有“情”的重要。又道是:老年人更多情。这可说是老年人的心态真实写照。正如大文学家冰心老奶奶,越老越有“爱心”,她的名言:“有爱心就有一切”。老年人和家人过春节,情难忘,难忘情:亲情、乡情、怀旧之情、骨肉之情交织心杼。回味春节,犹如吃莆田的橄榄,吃后有余甘,也似喝观音茗茶,喝后有余香,回味无穷。

名家写的过年的散文 篇2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之中所有节日里,新年是最大的。新年是辞旧岁迎新年的日子,在那些传统的仪式和规矩中充满了敬畏与守望的意味。过年,是国人共同分享的记忆,从传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空中的作家对于新年有着怎样的体验和观察。在梁实秋、鲁迅、张爱玲、老舍、丰子恺、沈从文等文学名家的妙笔之下,过年的场景更具有了独特的意蕴:

梁实秋先生生于1903年,亲历了晚清和民国之交北京的社会生活,梁实秋先生在《过年》一文中对中国传统“老式”过年习俗进行了回忆。很多人是在长大了以后,对过年的热情才渐渐消减,而梁先生则说自己是小时候不喜欢过年。所以,他在文中对当时年俗的描写也是以一种幽默调侃的口吻展开的,比如“街上除了油盐店门上留个小窟窿外,商店都上板,里面常是锣鼓齐鸣,狂擂乱敲,无板无眼,据说是伙计们在那里发泄积攒一年的怨气。

大姑娘小媳妇擦脂抹粉的全出动了,三河县的老妈儿都在头上插一朵颤巍巍的红绒花。凡是有大姑娘小媳妇出动的地方就有更多的毛头小伙子乱钻乱挤。于是厂甸挤得水泄不通,海王村里除了几个露天茶座坐着几个直流鼻涕的小孩之外并没有什么可看,但是入门处能挤死人!”“火神庙里的古玩玉器摊,土地祠里的书摊画棚,看热闹的多,买东西的少。赶着天晴雪霁,满街泥泞,凉风一吹,又滴水成冰,人们在冰雪中打滚,甘之如饴。”这些风趣的“吐槽”令人读来不禁莞尔。

鲁迅先生对于旧历年的态度似乎非常平淡。1934年,鲁迅先生在一篇题为《过年》的文章中说,“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可见,鲁迅先生对于旧历年一向是很冷淡的,如1934年一般的过年的兴致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也是极少的。

1946年初,张爱玲由上海往温州寻找胡兰成,途中她写下了三万多字的札记——《异乡记》,其中谈到了她所见到的农村过年杀猪等细节,拟人化地写出了当时被杀的猪的心理:“尖刀戳入猪的咽喉,它的叫声也并没有改变,只是一声声地叫下去。直到最后,它短短地咕噜了一声,像是老年人的叹息,表示这班人是无理可喻的。从此就沉默了……”

作为老北京人的代表,老舍先生对于老北京的年俗是如数家珍。1951年,老舍先生专门写了一篇《北京的春节》,来描写北京春节前后的日程、活动、吃食、礼仪、景观等:“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一向以意境隽永而闻名,丰子恺先生在散文《过年》中对新年的回忆也充满了朴实的生活气息,还从中找到了自己与美术的缘分:“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

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平时折好了供在堂前,不许打开来看,这时候才展览了。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连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我那时只有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与美术有缘。”

沈从文的创作常常以湘西为背景,以至于沈从文已成为湘西的一个文化符号。对于湘西的年俗,沈从文先生也在《忆湘西过年》中进行了回忆:“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我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

玩灯的不仅要凭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

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因为始终能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烧得个焦头烂额,精疲力尽。队伍中附随着老渔翁和蚌壳精的,蚌壳精照例多选十二三岁面目俊秀姣好男孩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做得俨然,这时节都现了原形,狼狈可笑。”

名家写的过年的散文 篇3

提起冬天,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国茫茫雪野的世界,灰蒙蒙的天空罩着冷飕飕的寒气,透着冰冷。然而朱自清笔下的冬天,带来的却是一股暖流,一种人间温暖的热流充盈其间。

散文《冬天》超前地运用了当今摄影艺术手法,用变幻的镜头摇出了三幅冬日的大特写,主画面中又重现出若干连动的小画面,大中套小,大小衔接粘合,主次相间补充,形成一组冬天里独有的不同景观,别有一番韵味。

第一幅画面:古老的房子,昏暗的“洋灯”,乌黑的锅炉,父子四人围坐在一起就着氤氲的热气吃着白水煮豆腐。热流在老屋里滚动,驱走寒潮,给这地冻天寒的夜晚带来了如春的暖意。温馨中父子之间尽情品味难得的天伦之乐。这幅画面看似平实,物都是见惯的,无奇可言,但将乌黑的铝锅,雪白的豆腐,桔黄的灯光这些细物叠印放大,就会突发成空间上的视觉形象的拓展,暗示出昔日生活的时空,这便是一种摄影艺术的再现。亲子们眼巴巴望着“鱼眼睛”似的豆腐块,嫩嫩的`、滑滑的从父亲的筷子下掉进自己的酱油碟里,好贪吃好可爱的形象。谁人不曾有过这等往事?围着炉火一家人吃着煮山药煮红薯,听凭呼啸的北风吹打着窗棂。此刻的回忆竟变得那么清晰,顿时勾起一份诗化的温柔。父子情,父子爱被这幅放大的特写无限扩展延伸,构成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如今白水煮豆腐不多见了,电火锅涮羊肉涮海鲜倒成为家家冬天的一大景观。旧时与现况在想象的世界里幻化为一体,这就是画面摇动下的魅力。

第三幅画面叠印出另一番情韵:静静的冬夜,“我”和友人泛舟西湖,头上一弯明月,远处一抹湖山,山下一星灯火,身边一阵桨声。我们无言相视,荡着飘着,似醒非醒,似梦非梦。与第一幅画面比,这里少了黑白反差,少了动的知觉,少了喧闹的音色,强化渲染了清幽宁静,映衬出友情的悠远流长。平和冲淡才是一种永恒。这是一幅无声的画面,却胜似有声的世界,在艺术创意上作者玩味出一种佳境。

第二幅画面推出一个空寂的山城峡谷--台州。画面跳出了喧嚣的尘缘,进入松风鸟影的情境。在作者笔端摇曳出一组新的视觉形象,‘白天不见人’,“夜晚点火把”的长街,好似“老在过冬天”,临街的“大方窗”时时闪现出母子三人的微笑迎着“我”归来。这组画面取像上采取了对比的技法,外空内实。外在景观是“天地空空”,一片寂寥,而内心世界既隐含着作者难以言表的孤寞又流露出对妻子的无限满足和怀念,对比中幻化出母子微笑的特写镜头定格在整幅画面上,醒目清晰,难以忘怀。

《冬天》运用蒙太奇的方法,将长焦、广角、短镜头揉在一起对准一幅幅不同的冬景,推出、摇近、定格、幻化,使画面中的景色与人物深浅有致,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虚实掩映,营造出“冬天里的春天”的意境和氛围,展现了人间亲情、友情、爱情永恒这一主题,是文与画合一的佳作。

名家写的过年的散文 篇4

一场久违的雪,在人们的不经意间来到。早晨,小雨夹零星雪籽,敲打在树木上,发出簌簌响声,濡湿树皮地面,虽然,“飞入花丛寻不见”,可不久,就形成漫天飞舞的雪花。既便如此,人们还是担心,象以往一样,与人们打个照面,转身不见了,让人们空欢喜一场。

到中午时分,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已在树木,草坪,屋顶上,积了薄薄一层雪。街道上,不时地听到人们惊喜的呼叫声:“快来看了,下雪了”“终于下雪了!”“这雪,终于下成了!”

是啊,没有雪的冬天,总让人感到缺少点什么,虽说一样的寒风刺骨,寒气砭人,但总觉得如饭菜中少了盐一样,少了一种冬天的味道。在人们的几许期盼,几许渴望中,跚跚而来,带给人们多少慰藉跟温暖呀!

在农民们眼里,瑞雪兆丰年。前些天看到田野里,整齐的麦苗,绿中泛黄。有这场迟来的雪,旱情应当得到了缓解,麦苗们终于可以进入冬天的温暖的雪梦里,梦见夏季金色的收获。

在医生的眼里,有这雪,冻死了多少蚊虫苍蝇,杀死了多少病菌,纯洁跟净化了空气,多么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孩子们则梦想着这雪下成一个冰清玉洁般的童话世界,在那里开开心心地玩起堆雪人,打雪仗,滑雪的各种游戏,都是快乐的王子,美丽的公主,那里没有饥饿,贫穷,寒冷。

摄影爱好者跟喜爱照像者,拍下或雪中梅开,或雪竹丽人,或绿树簪雪,或碧水飞雪,或山村雪夜,或雪野连天。

诗人们对着这银装素裹,分外妖绕的洁白世界,不知又要抒写吟哦出多少优美动人的诗篇。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傍晚时分,这雪下得更大了,变成鹅毛大雪,雪压寒枝低,风卷林木啸,寒江水冷人罕至,万籁寂静唯闻雪。

约几好友,对酌黄酒馆,外面冰天雪地,室内暖暖融融,酒饮半醉,惬意而去。学做一回风雪夜归人,楼市灯火辉煌,雪花飞旋,寒气清冽,仰面亲吻雪花,如亲吻纯洁的天使,将纯洁嗅入心灵,在心田植下一粒纯洁的种子,让生命在飞雪中升华,迎接春天的到来。

名家写的过年的散文 篇5

武汉夏天的热,好像尽人皆知。到底有多热?热到什么程度?热得有多么难受?武汉人倒没有外地人表达得传神。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问我:现在武汉的夏天热吧?我答:热。于光远先生说:热得怎样?我答:摄氏42度的高温连续几个星期。

于光远先生笑着摇头,讲述了这么一段往事:1956年的夏天,于光远先生应邀去武汉作报告。武汉三镇,数武昌凉快一些,有偌大的东湖,有几十所大专院校,校园都搞绿化,因此武昌比汉口汉阳都要凉快。报告就安排在武昌讲。那个时候,大礼堂一般都没有空调设备,电扇也不多,吹出来的还是热风,所以报告就安排在室外进行。到了作报告的时候,于光远先生一看,是在东湖的游泳池里。于光远先生坐在游泳池边沿讲话,听报告的人黑压压一片,都站在游泳池里。听的人倒不错,唯独热坏了于光远先生一个人。于光远先生走遍天南海北,如今已八十多岁,所经历的最热也就是武汉的这一次了。

另一个朋友,北方人,大夏天不幸被派到武汉出公差。临行前害怕武汉的热,找到武汉人打听,去了武汉住哪里比较凉快?人告诉他如果是出公差住不起大饭店,最好就住长江边的招待所,江边总是比较凉快的。朋友来到武汉,果然就寻到长江边上的一家招待所住宿。到了晚上,又热又闷,人躺下不一刻,草席上就是一个人的印迹,汗水洇的。电扇打开,热风烫面,只好关掉,一夜辗转,痛苦难当。

第二天的晚上,朋友困极累极,来到长江边上,只见江边坐满了乘凉的人,他也试着坐坐,不行,依然是热得要命,且还有蚊虫叮咬。万般无奈,朋友急中生智:到长江里头去睡。朋友寻来一段绳索,再连接上自己的皮带,一头系在江岸的铁锚上,一头套住自己的脖子,人就坐进江水里,在水面露出鼻孔呼吸,这样才迷迷糊糊地得以打几个盹。天亮之后,朋友不顾一切,仓促北逃。

从此,一提起武汉的夏天,有如谈虎,必然色变。他这一辈子,无论如何,是绝对不会在夏天来武汉的了。

名家写的过年的散文 篇6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慢舞的 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 涌着一艘艘的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 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 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 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 起晚睡已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名家写的过年的散文 篇7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等你——题辞.微尘陌上.

许多时候,下了班,无处可去,便常会去一家大排档,就着临街的位置,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着人来人去。

偶尔的,想起雪小禅的一些句子,“同道的人,终会相见”或者“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于是,很想为你写一些文字,而这些文字也就叫做“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等你”罢!

是的,一直很想为你写一些文字,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字字深情,是丰盈在这句读里的。

许多时候呵,孤独得久了,便成了寂寞。

总是羡慕那些在烟雨长街里执手行走的伴侣,羡慕那些公园长椅上窃窃私语的情侣,羡慕那些眼目浑浊却深情对望的黄昏老伴,羡慕那些晨钟暮鼓里行色匆匆的平凡夫妻。

在这薄情的世界里,人来人去,三生缘定的又能有几人?一世深情的又能有几人?日月的圆缺,从来都是未曾变更的,却已是看透了多少回生死离别爱怨离分。日头凉薄,月轮纤素,又何曾为谁变过颜色?红尘苍苍,百年一恍,你或者我,其实一直在重复一个相同的故事,一场相同的爱恨深情。

春蒸秋尝,瓜菜米香,日子便在这一箪一食里堆积,然后泛黄,至终了,我们都会走到那一堵属于自己的墙。

立夏时节的暖阳,日头清白而光亮,树木葱茏,已是肥了旧年的那株花枝。这青葱的日子,是绿的新意,也像极了你的青衣。在这样一个季节,与你初遇,也似这般和煦的暖。遇见你,在最好的季节,是很好的。因为,我的心,是与你的心,戚戚相关的。

与你素未谋面,你的样子,与美丽无关,只与我的深情有关。

如果可以,在某一天,握住你的手,行走在时光匆匆的背影里,在花叶迷离的缝隙间,在白发垂垂的暮年中,织缀的是我对你的深情,好歹一世,还行!

时光可逝,而深情不老,愿与你同行。

我在厦门的桥头,遥望海天,寻找咫尺之间的你,或者,桥的那头,便是你浅浅的身影,朦胧在深深的雨巷,朦胧在烟青的雨里,也朦胧在了海天深处的夜里,而我此时,只愿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岁月砥砺,让我看似薄情,实是深情到极!

我终是穿过了季节的长廊,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等一个人,等你在这个城市的转角处,期许一场安暖的相遇,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深情等待,不怕时光凉薄;爱一个人可以爱到化干戈为玉帛,不怕花事阑珊,与岁月低眉白首,与时光抵足而眠。不敢说再见,只喜站在每一个岁月的路口,等你…….

看着烟青的深夜,想起了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厦门的这些日子,也像雨雾里的伦敦,好似有意无意地营造一种烟青而浪漫的气氛,每一天都那样若有若无地飘着烟青的雨,朦胧了意境,无休无止。很是偶然的,他们相遇了,一把油纸伞,亦或是一张薛涛纸,从文字到旅行,从现实到梦境,从昨日到明晨,字里行间深深浅浅的笔走着深情。有时候,心动了就彼此沉默。或许,是因为爱了,爱了才会如此。唯有爱了,才会见字如面,看雨生情;唯有爱了,才会迎风柔软,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也唯有爱了,才会希望茶永远不要凉,酒永远不要停。多少的感动,或许只有爱过了不爱了的人,才能懂得。

一份不计时长的等待,便是相守;一份不计时长的相守,便是爱情;一份不计时长的爱情,便是深情!

夜阑星微,碧浪风推,心思静谧如似纱织的帘帷,朦胧隐约了一世的深情。这样的爱情,适合安静自处,适合以天马行空的宽度去逍遥忽远忽近的距离,适合我在这里、你在那里地相思,适合此一刻的寂寞,只我一个人尝、一个人醉、一个人抚慰淡淡的心碎——烟花易冷,红尘易变,璀璨之后的时空不会恒留永久的繁华。风无言,夜无声,沧海有心,静夜无温,温存只在倏忽刹那间,记忆中的全部徒剩凉薄。如此时,蘸夜为墨,写生鼓浪屿,将一世的深情为厦门的天空以烟花点缀,让情愫绮丽,匀进心境,拽景成画,字也流伤!

是呀,除了颠沛,谁肯收留我此刻无序却愁绪的流离?惟你、惟我,还会炊燃那一枚烟花取暖么?

记得不知是谁说过,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渴望能够有一个可以和自己惺惺相惜的人,而被俗事缠身之时,许多感动的片段都会被忽略。我想,我与你的投缘,是有着他乡遇故知的情结的罢。你或许生于水乡之地,而我亦是来自蜀南水乡,那里有过吴光第,有过李宗吾,也有过郭敬明;那里也有青花衣,也有油纸伞,也还有沱江里的乌篷船,如此,明山秀水里滋养出的人物自是不同凡响,因此,我深信,你就是南渡而来的那个临水照影的女子,我便是那阙南渡宋词里轻吟的伶人。而你,便是我一直在等的。

我是深情的,即便厦门的雨季里,已是没有了烟雨里的那把油纸伞,但我终是来了,在厦门的桥头,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