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心情散文随笔
老地方整理的伤感心情散文随笔(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伤感心情散文随笔 篇1
昨晚,黄叶飘落;明天,流水就会把它们带走;而今夜,我,连同我沉重的影子,屹立在黑暗中,默默无语。
影子,我最忠诚的随从,我最安静的伴侣。我们一同仰望过黄土高原的冷月,一同聆听过茫茫林海的怒涛,一起在大江大河中翻滚,一起在漫天风沙里高歌。
是的,既然你是我的影子,见证过我的生命和眼泪,那么,凡是有天有地,有水有木的地方便有你。既然你是我的影子,目睹过我的记忆和追求,那么,凡是有哭有笑、有爱有恨的地方,便有你。
窗外,城市的车流、人流,裹挟着声音的浪头,淹没了思想的低语。此刻,我和我的影子,抵抗着所有欢闹的场景。缤纷的色彩褪掉了光泽,青春的欢笑哑然失声;这城市的流动,生机勃勃又残酷无情。所有的日子都在迅速枯萎,它们变成了片片落叶,未及珍惜,就被匆匆的时光,带进了遗忘的国度。
夜的深处,世界早已疲惫不堪。我和我的影子,相对 无言。
伤感心情散文随笔 篇2
汪国真说“孤独是一种品质,孤独是一笔财富”,我不能肯定诗人的话一定是真理,我只能在孤独中静静的思索……
在这寂静里,感受往事如烟,人海茫茫,在这万物萌生,瞬息万变的社会里,一个人静静的置身于小而空寂的画室中,才深深的体会自己在品尝孤独。因为孤独,便拼命的读书,静静的画画,企图用自己的全部的真诚,敞开心扉结交书中的朋友,聆听他们的倾诉,分享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可书画也驱不散心中的孤独!
这是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日复一日琐细无奈的生活,让你清楚感受生活的真实,个人的渺小,以及各种价值准则,思想观念,文化背景的相互冲突和碰撞。在这样的世界,亘古不绝的文人传统,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孤芳自赏与抱残守缺因而也毫无差别,并且一样可笑。这样去生活,难免要磕磕碰碰,碰碰磕磕之余体味到的,依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
有人说艺术是孤独的,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走进艺术的孤独境界,但我却喜欢拒绝繁华与喧嚣,喜欢将自己关在独自的境界里游荡,思索点什么,感慨点什么,看看瑟瑟落叶,同样不忘欣赏一下新生的绿芽……渐渐的我懂得了,享受孤独也是一种享受人生的方式。在孤独中我能真正体会到“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境界。
渐渐的我明白了,总想拥有自己的天空去感受孤独,在这片天空下,我可以遐想带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可以和简爱同乐分忧,可以悠闲的一个人在林间散步,去体会黛玉葬花的唯美境界,可以静静的思考,静静的思念……不是我封闭内向,不是我孤傲离群,而是我深深的知道我的明天,我的力量,都掌握在我的手上,因此我需要一个让我静处的时间,空间。在孤独里,我可以放松自己,调整自己。
感受孤独,同时也在享受孤独,为的是拥有自己的天空,为的是不必“无奈流逝太多的青春”!
感受孤独,终于,我不再透过目光的远航去寻找家中的方向,不再有那份陌生中孤独漂泊的情绪,不再在友人的问候声中轻叹“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我知道,我已走出了那块曾经迷失的沼泽地,我已与校园的辰光紧紧的握手!
人生多么漫长,其间有多少沧桑多少悲欢多少温暖,那些即刻的顿悟,稍纵即逝的灵光,给了我们多少思索多少回味。在孤独中,深深的去感受生活,然后再体验生活。这,才是孤独在生活中的双重意义。
伤感心情散文随笔 篇3
墨倾于纸,纸倾于心。
今天我把千种思念化作惆怅的文字,把万种情轩化作柔情的文段。我没有文人墨客的风采,也没有满腹经纶的才华。但似乎字里行间都是真情流露,拙笔之锋掩盖不住内心的牵挂与思量
思念是痛苦的,是凄凉的。思念是深夜无尽的等待,思念是每一天的不知所措。在你走的这几天里,我经常问自己,我现在是孤独?是寂寞?是想念还是还是祈盼?你走后我的床边多了两张你的照片,每一天都是傻傻的凝望。我的眼神多了一份迷惘,增添了一份惆怅。有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过去这一天,我在驱赶时间。
男孩在思念女孩,思念他与她相识的那个秋天。男孩的眼神明朗,女孩的嘴角含笑。默默的两只手牵在一起,男孩紧握,他害怕失去。每一次下班后等公交车的时候,男孩都觉得时间过的好快,每一次都感觉司机师傅都是在超速行驶。他很害怕到那个熟悉的转角,因为到了那个转角他就到家了,男孩还是默默的迈着孤单的步伐。
20xx年的春节他可以和他的家人一起过。他或者选择和父亲一起过春节,或者他会选择和母亲一起吃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但是这个孩子最终还是不孝顺的,他选择的是孤单。或者是说他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后悔,依然的买了飞机票。下飞机后迫不及待的回到那个仅属于临时而又不是自己的家,然后他又迫不及待的来到那个令他讨厌的转角。他看见了她,女孩嘴角依然含笑,男孩眼神依然明朗。他和她说了许多,他还是依然迫不及待的想把一颗炙手可热的心掏出来给她看。
第二天,女孩回老家了。
女孩回家很仓促,没有通知男孩。男孩知道她回家后便是无尽的难过,无尽的感伤。
每天他都写好多和女孩的对话的桥段,放在那个巧克力盒子里。那个巧克力盒子,她是不能带回家的……
除夕夜,男孩自己吃的年夜饭。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个营业的小餐馆,窗外璀璨的烟花照映他的醉容。男孩喝醉了,求醉。跌跌撞撞的他勉强的推着自行车穿梭在这个炫彩霓虹的城市之中。男孩倒下了。他似乎是累了、醉了。男孩没有起来,躺在冰冷的马路上,眼角噙着泪水。泪水流到了嘴里,是酸的、是苦涩的。男孩的内心是孤独的、是渴望的,他渴望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
伤感心情散文随笔 篇4
暖暖的月光,黄土地上滞留的乡情,“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圆。”故乡的月亮呀,您就像那一棵棵开花的树儿。抬头,就能看到那满树的繁华;低眉,就能嗅到那一地的芬芳。年年中秋月儿圆,岁岁月圆人团圆。同是一片天,共赏一轮月。故乡的月亮啊,那一刹,我们千里若咫尺;故乡的`月亮呀,这一刻,我们天涯共此时。
无论是在无人的路上,还是在这萧瑟的秋季。月亮的清香早已洒满了这来去的路口,朦胧的温情也早已在这醉人的月色中弥散着过往、恬淡着时光。那离乡的人儿、天涯的浪子,仿佛只要看见遇见这故乡的月亮,霎时沧桑漂泊的心儿就会倾时温润起来,就仿若那生命的重生、这隔世的重逢,这般那般清水涤心般的温暖和美好。我们微笑着遇见,微笑着与过往道别离。虽然,转瞬间,一切都在变,但不变的是亲情,不变的是乡情,不变的是咱那故乡的月亮。
也许,生命她本身就是一场旅行,因为一直感恩着,所以才会一直无数次的遇见您,遇见您故乡的月亮,是您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是您给了我头脑和灵感,是您让我无时不带着花儿的芬芳,是您无刻不让我镌刻在自己的生命里,永不褪色,就好像每一个片段就是一朵花瓣,每一瞬间就是一个永恒,值得珍藏,难以忘却。也许,只因您,您那故乡的月亮,您那我生命中最可爱的人。所以,我才这样一直珍藏着,珍惜着这淡淡的幸福、浅浅的温暖。
夜,静静的;情,暖暖的。故乡的月亮呀,冷了,别忘了给自己加件外衣;饿了,别忘了给自己买个面包;痛了,也别忘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不妨给自己下一个目标;跌倒了,不妨在伤痛中爬起,微笑着继续前行。这不为别的,只为您是那故乡的月亮,您是那故乡最可爱的人。
故乡的月亮啊,你看,你瞧,今晚的明月她圆圆的挂在天空,还有几朵灰白一直荡漾在她的身旁。她是那么的皎洁,那么的温柔,那么的善良,那么的让人舒畅不已。也许,这正是因为有了月光的爱,月亮的情,这静静的山,高高的树,平平的田野,弯弯的小径,曲曲的小河,还有我们那些深深浅浅的村庄,才会在这朦胧多情的影子下面,渐渐的明朗起来,温润起来。
月光如水,花似焚香,微风徐来,故乡的月亮呀,似乎有着格外耀眼的光芒,使得每一条路儿都清清楚楚的在我面前蜿蜒出来。而此时的月亮呢,刹那间就仿佛像是从那树木、花草、巷子、乃至屋檐下的墙垣内滴滴微微慢慢的渗透出来。又好似那每一种事物在月光下,顿时有了自己的光芒,倾时有了自己的月亮。淡淡的,真好,真的很好。这光明虽不如阳光般温暖,但却一直温暖着心窝,滋润着心房,让我无时无刻不能从头到脚感受到、深深的体会到,这故乡月亮的浓浓温情,深深地爱意。
人生,是磨难在枝头被晾晒成的坚强,而故乡的月亮却在那坚强的路上洒满了点点清露,瓣瓣花香。橙橙月光,徐徐清风,一年一度一中秋,一朗一轮一明月。一缕花香,几点清露,轻扰心间,滑过指尖,余留人间。感谢您,感谢您那故乡的月亮。
瞧,故乡的月亮今又圆,故乡的月亮今又有。借酒问青天,只可惜,我不是那蚕儿,吐不了那缠绵的丝,结不成那相思的茧,留不住这曾经天长地久的美好,但我却有一颗最真挚感恩的心,愿故乡的月亮越来越美好,愿故乡的月亮幸福万年长。
伤感心情散文随笔 篇5
弱者普遍易怒如虎,而且容易暴怒。强者通常平静如水,并且相对平和。一个内心不强大的人,自然内心不够平静。内心不平静的人,处处是风浪。再小的事,都会被无限放大。一个内心不强大的人,心中永远缺乏安全感。
如何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不够强大,意味着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通常表现为:要么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要么活在他人的眼目口舌之中。从而失去独立的判断能力,变得摇摆不定和坐立不安。
要想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需要具备至少以下六大品质特征:1)高度自律和自黑;2)必须经历绝望;3)培养独处的能力;4)不设限的思考;5)需要一个信仰;6)BE YOURSELF(做自己)。
1 高度自律和自黑
为什么不说自信呢?不自信的人,普遍内心比较脆弱。一个自信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事往往带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并时刻充满激情。所有的盲目自信,和空腹自信,都是自以为是。心中要有真才实学,哪怕在不断的试错,但终究能到达攀登高峰的那一天。
人的自信到底从何而来?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高度的自信,从高度的自律而来。自律又是什么?自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来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自信也代表着对事情的控制能力,连最基本的时间都控制不了,谈何自信?
除了自律以外,自黑的能力也相当重要。世界之大,什么鸟都有。等你哪一天稍微做出点成绩,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便在背后,唧唧歪歪的议论是非。从最开始的吐槽,到断章取义的论断甚至无趣的黑你。
自黑就是自己嘲笑自己,自己黑色幽默自己。自黑是一种沟通方式,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另类的修养。自黑不是等到有人说你时才出现,而是从头到尾都需要有的能力。你必须看透那些无聊恶俗的人,要比他们还会擅长黑自己,待他们自知无趣后,便会羞愧的退场而去。
2必须经历绝望
经历绝望的意思,就是已经走过这段岁月。也许你还未曾绝望过,并不意味着你不坚强,但一定没有经历过绝望的人坚强。未绝望过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绝望可能是情感、事业抑或无法面对的孤独等等。
「必须」 是一个前缀词,一个重要的状态。「必须」并非主动选择,而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当绝望来临时,坦然无惧的接受它,即使当下极其痛苦,甚至失去了自我。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才是值得体验的一种人生。
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一些事情,只有经历过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懂得人生的真谛。绝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气和激情。经历绝望,但不要被绝望吞噬。相反你要胜过它,如同战胜黑暗,迎接光明一样。
3 培养独处的能力
孤独和独处并不是一件事,是两码事,而且经常会被混淆。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说不擅交际是一种性格的弱点,那么,不耐孤独就简直是一种灵魂的缺陷了。
要耐得住寂寞,不随波逐流。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所谓的成熟,就是你越长大,越能学会一个人适应一切。在独处的时光中,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并培养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
人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有能力爱他人。如果你不学着与自己对话,便更难和别人交流。越能独处的人,越能面对和理解困境,也越能与他人相处。因为能瞬间换位思考,更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4 不设限的思考
你的眼光要比别人远,你的心胸要比他人宽广。天天算计的人生,未来迟早也会被人生算计。除此以外,还活在各种小心眼和小格局之中。
人生如同开车一样,当你比别人快30码,你体会到的感受别人无法感知。人生又如同开飞机,当你比别人高30000英尺,你看到的视野自然不同于他人。意思就是,当你在追求更高更远的美景时,也就不必在意他人短视的眼目。一切自然云淡风轻,不再受影响。
宽阔之后,就不会受狭隘主义的捆绑。自由之后,就不会受形式主义的限制。
5 需要一个信仰
人实在太有限,不论你信仰什么,总归要有一个信仰,否则和动物无任何区别。
在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信仰,只是各自的信仰不同而已。有人信仰权力,有人信仰金钱,有人信仰自我,有人信仰爱情,有人信仰幸福,有人信仰美食,有人信仰党派,有人信仰制度,有人信仰无神,有人信仰有神,有人信仰多神,有人笃信基督……
不管什么样的信仰,都令人值得尊重,而且任何信仰都需要深入了解并相信,才能称之为信仰。任何一种信仰,如果是稀里糊涂的信,都称不上信仰,属于迷信,包括基督教在内的所有宗教信仰。
智慧和真理,有着天与地的距离。学会渴慕真理胜过追求智慧。真理能使人更有智慧的来看待世间万物,宽容的态度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比坚定的信念奔走人生之路,从容淡定的直面人性的黑暗和世间的悲剧。
6 BE YOURSELF(做自己)
JUST BE YOURSELF。 不要试图取悦所有人,现在做不到,未来也做不到。
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人应该会有自己最在乎的人,他们才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倘若他们对你所做的事有误解或质疑,值得你花时间去回应和解释。
以下是个人最在乎的三类群体,仅供参考:1、家人(亲戚不算在内,一年到头只见一回,并不清楚你的人生定位);2、人生知己(为数不多的真正挚友,一切都知根知底);3、牧师或导师(属灵上的导师,和职场中的前辈引领者)。
他们的评价/意见/建议,则会认真的聆听。若存在不理解时,一定会充分的解释和回应。只有真正在乎的人相对全面了解你,其他人大部分是片面的认知。在生活中也没有特别的交集,有的只是道听途说或仅仅是几面之缘而已。
不必回应那些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并不一定真正关心你,更多的只是好奇宝宝。时间如此宝贵,无暇顾及这些,也不在解释的义务范畴。你的人生并不需要活在他人的言语中,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等着去做。
内心强大的人,很少在意他人的'看法,包括熟悉的陌生人。就像积极的人很少关注消极的信息,即便看到,也自动瞬间被屏蔽或消化。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追求。
遇到了障碍,会想尽一切办法铲除。遇到了挫折,也不轻易放弃倒下。克服了困难,便拥有了力量。解决了问题,便拥有了智慧。走出了黑暗,便拥有了希望。对他们而言,这些仅仅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有一颗平静的内心,有一颗温柔的心肠,有一颗智慧的头脑。一定经历过狂风暴雨,体验过高山低谷,也见识过人生百态。惟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论何种境遇都能充满智慧的刚强壮胆,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伤感心情散文随笔 篇6
日子过的跟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常,每天上班下班,晚上回到家更多时候也是孤身一人,除了朋友偶尔的联系,更多的只是自己胡乱找点事情来做,我怕自己过于无聊给你添乱,以至于半夜失眠也不敢打电话吵醒你,甚至有一次肚子疼到半夜3点多也只是一个人默默哭泣,强忍着。你总说希望我能照顾好自己,不要让你担心,于是我就真的不会再让你担心了。
有人说过,不要一味的主动去找男友,他要是心里有你,自然会跟你联系。于是我信了,我不联系你你就真不联系我了。我们就是这样,把原本可以浪漫起来的生活变得跟结婚数十年一样。还记得我经常跟你讲我爸妈结婚20多年了依旧恩爱,老爸依旧会在天冷的时候帮老妈洗头,甚至帮她把头发吹干,你说你不可能这么对我,于是我只能用哦字来代替回答。
所以,面对一份感情最好的心态便是,随时做好了跟他踏入婚姻殿堂的准备,也随时做好了他离去的准备。你现在还缺的就是这样一份心态。
感情如果只是教会了我如何变坚强,如何变的不再依赖人 。那么,当有一天累了,我可能就会义无反顾选择离去。
伤感心情散文随笔 篇7
在网上无意中读到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一首诗: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倏地想起那个光影年代中,关于两个忠诚伴侣举案齐眉的依稀旧梦。
那时,鲁迅在左,广平在右,一个用笔无情地针砭时弊,唤醒旧社会无数麻木的神经;一个添衣相随,博览群书,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在那个战争年代,他们绝然没有“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的雅致,但心意相通、笔领神会的默契从字的夹缝里悄悄旖旎开来。
这一曲爱情之歌,至感人心。
时光仿佛一杯静水,他们波澜不惊的相爱着,却不知道,更深的沉默在海底。
后人也许只知道许广平,却不知道鲁迅身后还有一个叫朱安的女子。她脾气和顺,会做针线,擅长烹饪,不识字,是中国典型的传统女性。朱安以处子之身为鲁迅空守了41年的荒漠婚姻,她打理家务,伺奉周母,隐忍沉默。但她作为女人,同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希望和先生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可是,“先生一天连句话都不和她说,又怎么会有自己的孩子呢?”
先生除了生活上的赡养,是无暇去顾及她的冷暖的,尽管他的学生也尊称她为“师母”。鲁迅多次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之后朱安和先生同时接纳了许广平,她亲自烹饪饭食,默默无语,面对自己的情敌和情敌的孩子,她毫无怨意:“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并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许先生待我极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
朱安自幼身体饱受摧残,婚后感情生活有如枯井,老年又面对经济困难,一生不可谓不凄苦,但她却从没有迁怨于旁人,谈到许广平和鲁迅的儿子,她平静地说:“先生的儿子也是我的儿子,等我百年后,他的儿子自然会给我斋水,不会让我做孤魂野鬼的。”
她爱鲁迅,爱的安静,爱的顺从,爱的义无反顾,只不过她没有张爱玲的才情,把低到尘埃里的爱在文字里开出花来。然而,那又怎么样呢?她爱他,与他无关……
浮尘众生,谁都想在婚姻的高潮中从容地演出,优雅地谢幕。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因爱而同场起舞,因俗最后形同陌路,她们懵懵然地就爱上了一个人,然后,不得不用尽一生,安静地遗忘。
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举止端庄,秀外慧中”,当她与徐志摩结为伉俪时,她以为自己的归宿和人生从此尘埃落定。可是,她倾尽所有的柔媚,也不能收拢徐的心。当她生下大儿子时,徐即留洋。她追随他到国外,回忆起当时徐志摩接她的态度:“他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此时的徐志摩与林徽因已坠入情网,并执意催张幼仪打下腹中的胎儿,她的心凉了半截。当后人为徐的才情倾倒时,回看当年,他对张幼仪的爱是多么无情而残酷。
她平静地签下了离婚协议,面对第三者,没有抱怨,没有以头抢地,没有歇斯底里。现在有多少人在爱情结束后,把那个曾经爱过的人到处指责,将TA说得一无是处,没必要的,既然留不住心,不如留下那份感情的纯洁度,蒙了尘,也同样会减损自己回忆的价值。
张幼仪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她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在严肃的人生理念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撑点,成为我国首位女银行家。
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一个男人同时拥有两个女人,在今天来说,是对女性尊严的公然藐视。但在那时,男人可以扩大的占有欲是被允许了的。可是,对爱情至上的人来说,内心深处该是怎样一种残忍的凌迟?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成功,除了他的天赋和勤奋努力外,与他的妻子功不可没。
他的前妻王明华,贤淑能干,貌美懂事,在生下一男一女后,为一心一意在生活上照顾丈夫,在那个年代,毅然做了绝育手术。她以她特有的细腻眼光帮梅兰芳改进化妆,设计发型和改善服装,在她的精心帮助下,梅兰芳的声名远播在外。不论是到戏馆演出,还是外出参加应酬活动,王明华都形影不离陪伴在他身边。
谁料他们的两个孩子因病先后夭折,为了梅家续后,王明华同意丈夫再娶一房,并亲自帮忙物色一女子福芝芳。传闻新婚之夜,梅兰芳特地先来到王明华房间,紧握着她的手,以此来减轻对她的愧疚。王感动不已。
他终究还是松开了她的手,去往另一个房间,她微笑送别。在那样一个夜里,一个女人独自煎熬地度过了爱人洞房花烛的夜晚,她的心碎,何人能懂?
此后,加上孩子夭折的打击,王明华一蹶不振,悲恸欲绝,时常半夜间猛然惊醒,彻夜不能入睡,情绪愈来愈消沉,不久又染上肺结核病,久治不愈,梅兰芳和福芝芳都为她焦虑。王明华担心病会传染给一家大小,更担心传染给梅兰芳,便决意离开家,到天津去治疗。临去时她对福芝芳说:“我身体不好,还请妹妹费心,照顾好梅家的后代。”
她独自离去,是养病去了,还是刻意退出了三个人的世界?她无人陪伴,病逝在天津,结束了她伤情的一生以及对梅兰芳无能为力的爱。
你非我归宿,我怎么寄宿?
我非你江湖,你无须泅渡。
她们的爱情,在西风里渐渐老去,没有共一盏灯火,没有共赏春花秋月,也没有共度天阶微雨,她们是寂寞的花朵,一生凄清,注定孤独,不管含苞还是欲放,都只有自己欣赏。
她们真的放下了吗?其实并没有放下的,她们假装很平静,然后在寂静的角落里孤独地抚摸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