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日记老家

2024/01/08经典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日记老家(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日记老家 篇1

春节快到了,左邻右舍都开始忙碌起来了。买对联、买鞭炮烟花、买甘蔗、买香……大家都是大包小袋地往家里搬,买这么多东西,要做什么呢?不急,一会你就知道了。

我的老家有一种习俗,过年时要把两根连根带叶的甘蔗立在大门后,预示着新的一年,美好的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高”。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烟花、贴春联窗花辞旧迎新。节日里,还有祭拜祖先的习俗,每次我都会站在外婆身后,听外婆虔诚地许愿,然后外婆会搂着我,一起向祖先鞠躬致礼。现在我知道了,人们是想感谢祖先,感谢老天爷的.关照呀!对了,祭拜时还要供上丰盛的祭品,有鱼有肉,有干果水果,摆满一大桌呢。

春节时,挨家挨户去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了,不仅能得到大大的红包,还能吃到各种各样的小零食,这可是平时家长三申五令不许多吃的东西,可在过年里,就可以敞开肚皮吃个痛快了。怪不得一想到拜年,我的嘴巴都咧到脑袋瓜上去了。

我们老家过年的习俗真是丰富多彩啊,盼望着春节快点到来吧!

日记老家 篇2

我们家乡在美丽的云台山脚下,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小县城——修武。

从美丽来说那就数云台山啦!它是个AAAAA级风景旅游区。那里风景优美,有巍峨雄伟的高,也有山全国落差最大的大瀑布,还有很多的小瀑布,小潭,小溪,泉,它们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王维、钱起等人都到修武游山玩水,王维更是在此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这些风景吸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游玩。

修武的历史悠久,是从武王伐纣途径“宁邑”修兵练武,“修武”从此诞生。 在修武县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众多历史名人在此活动,著名的“竹林七贤”就曾隐居在修武。

值就是我美丽的家乡——修武。

日记老家 篇3

今天,我老家的邻居结婚,我们去他的新家庆祝他。还吃了一顿饭。 爸爸陪叔叔去接新娘。下午新娘才到。妈妈。我。婶婶一起去给车子挂花。

最大的一朵是用纸做的,挂在车最前面。彩带一拉,就成了一朵花,红颜色的,上面还写有喜字,非常漂亮。车后面还贴着“百年好合”几个字,红颜色的。总之整个车打扮得非常漂亮。

我下午时见到新娘来了。新娘和新郎并肩坐在车里。新娘还没下车,妈妈和婶婶就撒新娘。新娘下车以后,还有人用雪花喷新娘。

婶婶和她的儿子一起去给新娘洗手。新娘长的`非常漂亮。

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

日记老家 篇4

今年过年要回老家,以前都是在扬州过年,而今年却回老家,还真有点小激动呀。唉,这一路上可受了不少苦,我们从13号晚上坐火车去北京,14号上午到达北京,然后中午又坐火车去鄂尔多斯,一大早凌晨4点到了鄂尔多斯。不要以为非常顺利,在北京站安检和排队进站花了30分钟,要是再晚来五分钟火车就走了。

到了鄂尔多斯是凌晨4点,我们先去了大姑家睡了三个小时后坐了5个小时的大巴终于到奶奶家了,爷爷给我们做了猪肉炖粉条和羊肉,奶奶给我们炸了酥鸡,真好吃呀,我三年没吃到了。就在我们来的三天,我的姑姑一家五个人来了,他们是从扬州开汽车来的开了一天一夜。表妹来了,我正好可以捉弄她,我偷偷拿起一个摔炮往地上一扔她就被吓了一大跳,只要她开始祸害我就扔,比如我们在包饺子,包完一批还还有一点面,她就往里面加水,加面粉,我和姑爷爷一起扔,我们一人她就不弄,不扔呀,她就弄,最后我们不想管她,让她玩,她又不玩了,真是受不了。

大年三十晚上,奶奶给我和表妹讲年的由来:“为什么叫做“过年”呢?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物,每到冬春交接的晚上出来吃人。它的血盆大口像钟一样又大又深,一口气能吃掉很多人。人们害怕得东躲西藏。有一天,一位神仙来到人间,告诉人们:“年最害怕红色的东西和噼哩啪啦的响声,在冬春交替的晚上,每一家都要贴红纸,放爆竹,就可以把怪物赶走了。”按照神仙的办法,人们果然把“年”赶跑了。第二天,大家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到邻居和朋友家串门,并互相道喜,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后来,“过年”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越传越广,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

吃完了年夜饭,我们开始看春晚了,在内蒙古因为晚上9点才吃年夜饭,所以我只吃了一点就去看春晚了。我们大家其乐融融。今年过年可真开心呀,真的是欢欢喜喜过大年。

日记老家 篇5

我的老家在大倪村,它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村子,我在这儿出生,也在这儿长大,这儿有我许多的“小秘密”。

大倪村里住的大都是老年人,可是,这里的山水、阳光和空气,让他们变得身强力壮,精神矍铄!

春天时,这里长满了绿草、桃花、樱花,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儿竞相开放。下了一场雨,花瓣儿都落了下来,踩着落花铺成的地毯,想着这活力满满的春。

夏天时,门口的泡桐树叶挡住了阳光,可这夏日的阳光总是心里牵挂着我们,老是跑来看我们,却又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它就藏在叶与叶的间隙之中,落在地上像一块块的大斑点,每个人都能看见它。

邻居们总是来串门,不是你到我家,就是我到你家,有时候瞎聊聊,有时候什么也不干,一边摇扇子,一边看着我们轻轻地笑着。我们这群孩子也不闲着,不待在空调房里,就爱出来找人玩。

看着夏日里美丽的场面,樱桃的脸都兴奋得红了,也想加入进去,可桃子皮红了小脸,鼓起小嘴说:“不跟你们好了,玩儿都不带我!”我一笑,欣赏这活力四射的夏。

秋天时,桂花开了,香味左邻右舍都能闻到,门口的泡桐树开始掉叶子,踩在上面“嘎嘎”直响,我心中的小树也开始落叶,聆听着秋的凄凉。

冬天时,淡黄的蜡梅在严寒中开放,让这雪花飞舞的冬季,多了一丝耀眼的金光,眯起眼,感叹时光飞逝。

我最喜欢的,是奶奶家菜园底下的池塘,有人来钓鱼,有人来洗衣,下雨时,一缕缕白线掉进了池塘,这白线是一年只能跟她丈夫见一面的.织女的泪,她多想念她的丈夫和孩子呀!下雨时的池塘,让人感到无限的哀愁和思念。晴天时,池塘绿得像一块碧玉,要不是池塘深,真的可以清澈见底。

我多想一辈子住在大倪村,哪怕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小小的村庄。

日记老家 篇6

有一天我妈妈不在家,我那天在房间里玩手机,突然肚子有点饿。我就去冰箱里看了看,只有西瓜鸡蛋。我就去把西瓜给切开了。

吃光了,过了几分钟,我又饿了就想起冰箱里有鸡蛋,桌子上有西红柿。我就想做一道菜。但想来想去这两个可以做什么呢?我在客厅走来走去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做西红柿炒鸡蛋。我就把鸡蛋磕开,把里面的东西放在碗里。再接着洗西红柿,再用刀,把西红柿切开。开始煮了,在锅里放上鸡蛋,再用锅烧,搅拌鸡蛋。鸡蛋就会变碎,再把西红柿放进去在搅拌一下。接着加盐,加味精,还有很多料,那香味在我鼻子旁边跑来跑去,好像在跳舞一样,我都几乎被迷住了。烧了5分钟,我就搅拌了一下,那香味飘得整个厨房都是。西红柿炒鸡蛋出锅了。这个动作我想了好久,不知道把这里面东西怎么弄进去,然后我就随便弄了一下,就把菜盛进了盘子里。我开始动筷子了,我品尝了一口,哇!真好吃。

原来我做得是那么好吃,不过就是太咸了,以后少放点盐。我的厨艺真不错。

日记老家 篇7

老家的春节很热闹,民俗多,亲戚多,去的地方也多。过春节的前几天,爸爸放假回来了,爷爷便带着我们全家一起去上坟烧纸,听爷爷说,在老家,每年过年都要上坟祭祖,是为了缅怀祖先、激励后人,祈求和报答祖先的庇护。

年三十一早,奶奶就带着大家进行了卫生大扫除,在老家,这叫着“扫尘”,意思是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打扫好卫生,爷爷和爸爸一起贴上了对联和福字,家里顿时焕然一新。忙了一天,晚上开始吃年夜饭了,全家人坐在一起,打开电视看春晚,爷爷和爸爸喝起了小酒,我和奶奶、妈妈喝着饮料,大家有说有笑,很开心。

一夜的鞭炮齐鸣,一大早醒来,我发现床头放满了零食。我赶快穿好衣服,长辈们都已经起床了,我一个个给他们拜年,奶奶给我盛了六个汤圆,说是六六大顺。

接下来的几天,就正式进入走亲戚的`节奏,我还去了游乐场,堆了雪人,看舞龙舞狮……这个春节真是太充实、太有意义了,等明年过春节我和爸爸妈妈约定了还要回去!

日记老家 篇8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家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大家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大家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大家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大家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