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哲理的日记

2024/01/11经典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哲理的日记(精选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哲理的日记 篇1

我们这里有一个买柑橘的,他善于收藏柑橘。据我所知,他的柑橘即使放上一年也不坏,色泽鲜亮,拿出来,价格高出无价的十倍,但是人们还是争相买他的橘子。

我买了一个橘子,剖开,好似有灰尘扑向口鼻。我问他:“你卖这橘子是为了工人祭祀呢还是迷惑那些傻瓜、笨蛋呢?”

那个小贩说:“我做买橘子的生意已经很久了,我卖它,别人买他,从未有人像你这样说话。既然你这样说,我就跟你讲讲吧世界搞欺骗的人不少,仅仅只是我一个人吗?您实在没有好好考虑这个问题啊。那些佩带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果真能传授孙武、吴起的谋略吗?戴着高高的大帽子,腰上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好像是朝廷的重臣,他们果真真的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功业吗?盗贼兴起却不知道抵御,百姓陷入困苦却不知道解救,手下的小吏犯法却不知道惩戒,法律败坏却不知道整顿,白白地浪费朝廷发的俸禄却不知道羞耻。看他们,坐在高大的厅堂上,骑着高头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谁的样子不高大的令人敬畏,显赫的令人效法呢?又哪里不是外表像金玉、里面像破棉絮那样的呢?现在你不察看这些,却指责我卖柑橘!”

我无言以对,回来后思考他的话,却悟出了道理。他好似东方朔之类的滑稽之流,

难道他是对世事愤慨,对邪恶憎恨的人吗?因此假托在柑橘上来讽刺(这样的现象)吗?

哲理的日记 篇2

有人说,电影就是图个好看,看过后就忘记了,并不能像书一样,留给人思考的余地。开始,在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觉得很有道理,可后来思索一番,好像也不全如此。

记忆中,我看的第一部电影是《海底总动员》,这是一部有趣的儿童电影。与我们一起看的人,看完以后,都对此一笑了之。但是这部电影,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丑鱼的勇敢和它与父亲之间的亲情,甚至主角就像现在的我们一样,有些叛逆。当时我不过七八岁而已,也想不了太多,所以也只留下了这些印象。我到目前为止看过的最后一部电影叫《饥饿游戏》,因为它令我着迷,我甚至买了一本小说来看。有这样的深刻体会之后,我便更不赞同那句话了。书能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可大部分已经写出了人的心理活动;电影虽短,却能让我们深刻体会人物的表情、动作。书和电影,应该说是各有千秋。

有人说,好书是一定要去看的。五六年级时,为了升学考试,老师让我们买了一堆的名著来看。有些书我读来兴趣盎然,但有些书却令我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我更信的一句话是:打开书,读五分钟,若是看进去了,便是合你口味的书;若是看不进去,就不要勉强了。

我从不勉强自己死读书,如果我感兴趣,我一定不会放过,甚至睡觉都抱着;如果没兴趣,我宁愿把它扔在一边,因为即使看了,也无济于事。我看书很散,没有什么规律,有时来了兴趣,便一读到底。有时读上一半,便放下看另外一本,现在,我仍有四本书是如此状态。

在生活中,我们常可以听到“有人说”这三个字。不论是谁说的,那都只是他一个人的观点,你可以认可,也可以置之不理,因为那是他的,不是你的。所以,当听见“有人说”时,完全可以不必放在心上,你的生活不是别人的,而是你自己的。你应该对自己说“我认为”。或许有的时候你的观点并不被人认可,可那至少被你所认可,至少证明你曾经为之思考过。

哲理的日记 篇3

悟道

在南北相对的两座大山上,各有一个寺院。他们相互之间的见解、主张不完全相同,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天早上,两个寺院分别派一个小和尚到山下的市场去买菜。两个小和尚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互不服气,在市场上相遇,经常或明或暗地较劲使力,互使技巧。

一天,南寺院的小和尚问:“你到哪里去?”

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南寺院的`小和尚听到他这样说,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买完了菜,他回到寺院向师父请教,师父说:“下次你碰见他的时候,就用同样的话问他,如果他还是那样回答,你就说:‘你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就能击败他了。”小和尚听完,心里非常高兴。

第二天早上,南寺院的小和尚又问道:“你到哪里去?”

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今天的白菜很新鲜。”

答案完全出乎意料,南寺院的小和尚一时语塞。回到寺院,师父见小和尚满脸晦气,便问道:“难道我教给你的方法不灵吗?”

小和尚便将早上的事如实讲了出来,师父听了哭笑不得,对小和尚说:“那你可以反问他哪一天的白菜不新鲜呢?”

小和尚眼睛一亮,心想:“明天一定能取胜!”

第三天早上,南寺院的小和尚又碰见了北寺院的小和尚,于是问道:“你到哪里去?”

北寺院的小和尚反问:“你又到哪里去呢?”

南寺院的小和尚又没有话了。

师父知道了他们的对话之后,语重心长地感叹道:“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悟出的才是自己的!”

哲理的日记 篇4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淡定不是平庸,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境界,是智慧的不争,宠辱的不惊,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心存怒火,想要宣泄的欲望充斥着大脑。但结果却往往是伤了别人,也痛了自己,使自己更加不快。而我们所处的社会也是现实的,金钱、权利、地位……。这些无不在诱惑着人们,令人们心中的欲望越来越大,甚至是自我扭曲欲望,蚕食了理智,为了外在的华丽不择手段,却让内心变得糜烂、腐臭,最终沉沦、堕落。用不甘的怒嚎、自嘲的弧度奏起了人生终结的曲章。

那么,是否每个人都将如此呢?不,不是的。倘若一个人心存淡定,行事从容,变不会被世俗之事干扰、蛊惑。

诱惑与欲望总是掺杂在一起,人之所以会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拥有欲望。而成功的人们往往会掌控欲望。我们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是成功的,他在物理学和数学上的成就是前人无法比拟的,在当世即享有极高的荣誉,但却仅仅是前半生而已。牛顿的后半生因荣耀而刚愎自负,沉迷于金钱、权利之中,没有再继续研究科学而是研究神学,杨振宁曾说过:“物理学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哲学,而哲学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宗教”。所以若从牛顿的整个人生来看,他是成功的,但也是失败的,这是为何?就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掌控了欲望,淡定、从容面对事态。

淡定的人,不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为一时的失败而抑郁颓废,权利、地位在他们的眼中只是附属品。生命的快乐、坦然才是他们所真正追求的。

用淡定的心态对待这个社会,尽自己所能做好每一件应该做的事情,不必去在乎别人评价的高低,也不要与他人比较,问心无愧便是最好不过了。

淡定,正如那从高山上留下的清泉,干净平凡,却又蕴含无穷的力量,令我甘之如饴。

哲理的日记 篇5

很多人都拥有着不同的特长,画画、武术、乐器……。但我的特长是书法,它可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

学习书法的人,是为了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先讲一讲我的一位同学的故事吧!他是这一批写《兰亭序》中最特别的一个。他要学王羲之那样用多个“之”字来完成这幅作品。这可不容易,大家为了图简单,只写一种“之”字。但他不一样。当同学伙伴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只说:“我认为我是对的.,这是锻炼我的能力,不管你们的事。”大家连连嘲笑他,内容多半为:“一个之字要练好就要八节课,要在一个月写出兰亭序,不可能!”他没有放弃,仍然继续练习。

一个月过去了,提交成果的时候到了,他是唯一一个将“之”字写出不同形体的人。他的那许多个“之”字,征服了在场许多评委,毫无疑问,他是第一名。

这位前辈的光荣事例结束,接下来说说自己的。

任何人写书法几乎都是一个感觉:太枯燥了,太无味了,太没意思了!刚刚写时,“我也是这样”,想离开,想逃学,怨天尤人,苦!但我坚持下来了,我告诉自己:“我既然选了这条路,就不能放弃!”我于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多年后,到写行书了,自己可以想怎么连笔就怎么连笔,别提多好玩了!我很庆幸,因为我坚持下来了。

特长也是蕴含哲理的,要用心发现,勇于实践!

哲理的日记 篇6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作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做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宴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醒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小山鹰刚开始试飞,飞得跌跌撞撞,东倒西歪,活像喝醉了酒的汉子。山鹰妈妈满意地连声鼓励:“孩子,飞得好!飞得很好!再飞一遍给妈妈看看!”

小山鹰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可以盘旋长空、俯冲大地了。而此时,妈妈却老是不满意:“孩子,你上次飞的姿势不够好,这次飞的速度不够快,所以必须加练十遍。”

一直关注小山鹰训练的山羊大叔,对山鹰妈妈的态度十分不理解。他责备她道:“当初孩子飞得很不像样时,你一个劲地夸奖称赞,而今孩子已飞得很棒了,你却一个劲地责备和批评。你的葫芦里究竟装的什么药?”

山鹰妈妈平静地说:“孩子还小时,如果不鼓励,他就可能会丧失信心;孩子长大后,如果不从严要求,他就可能会骄傲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