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注的文章
关于关注的文章(精选12篇)
只是想,默默地关注
一千年前,你是我弹断的最后一根琴弦,随着最后一寸琴音的戛然而止,你我从此陌路天涯,夕阳西下,满眼的落寞点缀着你今生的寂寥。
夕阳的旷野里,我抬起头,看到的是望不穿的忧伤,一丝丝缠绕着,让人喘不过气,我走出了你的世界,可是我却没有让你从我的世界消失,总是这样,像做错事的孩子,默默地关注着你,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关注着你。思念是无声无息抽丝剥茧的疼痛,每抽一次,后退一步,然后在疼痛里辗转,迎接下一次的想念周期。
我想我是坚强的,日子是一把刀,割着记忆的脉搏的同时,嘲笑着无力的心跳,然后我微笑着看着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挣扎,闭上眼,尽是离愁别绪。是你锁住了我的心绪。所以我走了这么久,自以为走过了天涯海角,却一直没有走出去。风尘散落的篇章里,记载的往事流年,早已不复当年的温度,在我的脸上刻画着冰雪苍颜;赤脚走过的印记中,雕琢的痴心岁月,依旧保留当年的硬度,在我的心上镌刻着海枯石烂。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然后你离我而去,我只剩了想念的权利。所有人都一样,总有一段情,一直住在心里,却告别在生活里。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错过的,就当是路过。来来往往身边出现了很多人,总有一个位置,一直没有变。看看温暖的阳光,偶尔还是会想念。
雨落莺啼的季节,我们错过了太多东西,挥手作别,却没有那么洒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棵树,为了这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青石板砌的小路,跳跃着曾经快乐的身影,伸手挽留,却失去了那份情意,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为了这座城而空虚了整个人生。繁华落尽的尾声,我续写着不复当年的情节,文字飞扬,却仍然觉得苍白无力,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段故事,为了这段故事而错过了莺歌燕舞。
我站在轮回的出口,迎风默默关注着你渐行渐远的身影,裙角飞扬,张扬着我的悲伤,舞动着青春里破败不堪的残曲,凌乱的舞步一直徘徊在你的世界的入口,华丽的舞衣下遮蔽着我的落寞,可是,还是费尽心力的尽量跳出完美的舞姿,告诉你我很好,就这样默默地,默默地关注着你。
“伽人”心语
文/张海虹
“伽人”是一些喜欢练瑜伽的人对自己的简称。
2015年,准确说是下半年,我的微信朋友圈陆续关注了5个“伽人”公众号,其中一个是男的,因为喜欢瑜伽,将自己的名字改作“于伽”,他的公众号因此也叫“于伽精舍”。练习的过程中还遇到一位瑜伽女教练,40多岁,体型仍保持完美,她说自己练了10年,只因太喜欢。
2015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爱上了瑜伽。在瑜伽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把发散的心渐渐收拢,只关注自己的身体,更具体地说是只关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过程。
瑜伽课一般是从简单舒适的盘坐开始,在大约5分钟的时间里,教练会引导每位学员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深深地吸,缓缓地呼……这是一条通往冥想的神奇之路。路的那头,是千头万绪、纷繁红尘,这头,关注内心,改变自我。
时间过得真快,我接触瑜伽已经8年了,这8年对我来说可分为3个阶段,最初的2年,每周两节课撕拉硬扯,比葫芦画瓢,纯粹为了瑜伽而瑜伽。中间3年,干脆抛到了九霄云外,我不想它,它也懒得理我,两不相干互不相欠。最近这3年,瑜伽课倒是风雨无阻坚守在我的身边,我却依然时常扮演着若即若离的逃课生。挑白了说,谁不希望自己的动作更接近老师的示范?可越接近,就必须疼。疼,是破茧成蝶的那条必由之路;疼,让人望而生畏。
8年的事实告诉我,对瑜伽,我还没到热爱的份儿上!我常常也想,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能坚持,那肯定还有另一种动力——不怕疼的动力。
真的有一天,我找到了这种力量。
当心里无时无刻不被一种挥之不去、完全不可控的疼痛日日折磨时,唯身体上的某个痛点能顺利、有效而又迅疾地将其取而代之。那一天,我神奇地完成了之前无数回努力、无数次放弃的“横叉”。
这就是神奇瑜伽的那层伟大窗户纸了。关注内心,关注自我,觉察着、体会着、感悟着,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让我们进入瑜伽的内心世界。此时此刻,外界丝毫不会因为我的缺席而更改,此时此刻,我因为瑜伽而使自己更美好。
咱们还回到最初的舒适盘坐,教练教我的这个动作——腹部内收,脊柱延展,肩部下沉,下颌微收,头向天,臀扎地,两臂端平,指尖发力两端延长——有没有发现“伽人”不是武林高手,但一个最简单的还冠以舒适之名的盘坐,那亦是密切配合、静中有动、柔中含刚了。
2015年,我的身体和目光除了瑜伽本身,还跟随“于伽”这位瑜伽行者的脚步以及他以《一国一倾城》为主题日日更新的行行摄摄而览遍欧洲。“伽人”是一个多么爱自己、爱生活的达人。当然能达到像他那种高境界,一边全球游历,一边传播瑜伽文化的只是凤毛麟角,即使不能这样,做一名一边生活一边练瑜伽的“小伽”也很幸福。2015年,我变得如此富有、美好。
想了想,这一年如果要作个总结,先应该奉给瑜伽课堂,它告诉我:唯坚持锻炼和学习,不会负你!这一年,我更加懂得所谓的幸福,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称心的工作,一个深爱的爱人,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还有什么呢?对了,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善待生活,善待自己
文/邵泽卿
鱼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的心里。
鱼和水都是哲学家,也都是生活家。生活就是这样,细腻交织,感同身受。
想起了李清照,想起了辛弃疾、王国维,还有李商隐。他们都说过生活,言过情愁。
世上本就是各人下雪,各有各的忧郁和皎洁。
见惯了岁月的蹉跎,有时候我们便心如止水。
人们都习惯感叹,感叹时间的流逝,感叹世事的无常,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花容月貌,山海浩瀚,都在被感叹的范畴当中。
上个月才感叹完十一月竟然如此之快地来了,这个月又感叹十二月的粉墨登场。
那便又赓续开启了一个新年。
秦观说: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新的月份便扰了人们的思绪,就是在这起承转合的阶段,人们才又一次注意到了自己,比如忽然觉得自己又长大一岁,询问自己年初定下的计划是否实现。
自己是一直存在的,无暇顾及而已。
哪天不是在拼命起床和拼命工作以及拼命地实践自己中度过的,是节奏感太强适应了而已。
自己跑得快,带动着时间也快,一快起来就没了烦恼。
正是这种节点的显现让人们关注了自己,关注了节奏,关注了生活,也关注了自己可能被落在后面的内心感受。
这不是后知后觉,也不是麻木,只是充实,充实得停不下来。
日出东方却落于西,人海相识却散于席。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生活又岂能如此让我们抓得住规律,不会总是孤独,也不会总是盛放,高光只属于时刻,平实的才是永恒。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于是我们学着善待生活,善待自己,毕竟温柔两半,方换得从容一生。
李煜说: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他是什么心态呀,不也在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要习惯,并且学着定时审视一下自己,上下打量,并拂去岁月腾起的尘土。
这便要求我们静下来,慢下来,顺手折枝,随心而行,哪怕只有一个这样无我的瞬间,便美好。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给内心留一些梦想,任他好处行。
慢慢地,慢慢地才能领略生活的清香。
流年里一袭芳华
文/gcq2009
岁月蹉跎,时光如梭。似水流年的日子静静地淌过--从光洁的额头,舒展的眼角,红润的面颊。流失了青春韶华,流失了历历往事,积淀下甜蜜、思念、忧伤、无奈……道道深浅不一,或新或旧,或全或缺的记忆。伴随着前行的脚步,日积月累,成为背囊中无法卸载的重。
行走在人生旅途上,熙来攘往中有幸结识芸芸众生。一个个擦肩而过的身影,大多成了窗前匆匆不回头的过客;然而,一段特别的缘份珍藏在心里最隐秘、最柔软的地方,渐渐融入到生命里,经过风雨的洗礼,酿成一杯魂牵梦萦的醉,留作自己日日品饮。
忘不了那帧倩影,青春活力,风姿绰约,绚丽成一道美丽的彩虹;忘不了那张姣容,莺声燕语,颦笑牵怀,艳了枕边一帘幽梦;忘不了那双眸子,含情脉脉,电光石火交错间,一股电流瞬间穿身。继而,喜欢上一个名字,那熟稔的十二笔落在一张张素笺上,蝶化成满纸暖心的芳名。
日月相伴,步履匆匆,茫茫人海里寻寻觅觅,不经意间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怦然心动的你天使般翩翩降临。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涌起阵阵波涛,冲破了禁锢情感的闸门。惊喜失措中,耳畔似乎传来一个声音:鲜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敞开心扉吧,大胆迎接这五百年频频回眸才等来的缘份。于是,驻足掸尽风尘,整理好零乱的心绪,骑上一匹白马,准备以最纯净的方式迎迓心中的女神。
春草觉暖献碧绿,雨露知遇润花香。只有心有所属,意最真,情最深,怜爱才有了名份。就这样,被你的眸子紧紧牵引,一瞥惊魂中读懂高山流水的曲韵。不知不觉,昏昏然中毒已深,人被你虏,心为你念,形为你销--忧伤着你的忧伤,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慢慢地靠近,用关爱、体贴、呵护紧紧把你围裹,将温暖传递给你,将信心鼓舞给你,将力量增添给你。助你涅磐成凤,一路前行。如果可以,请放下你的矜持,接受我无怨无悔的付出,不待来世,就在今生。
缘份树下,孤独了谁的背影?花好月圆,枉饰了谁的痴情?繁花世界,百媚千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今世能够遇见你,拜苍天所赐,夫复何求!
幸福的禾苗刚刚发芽,现实的天空泼下了冷雨。相遇苦短,分飞却长。离别的日子步步紧逼,无奈伤心处,躲在一隅黯然神伤。望着你渐行渐远的身影,一阵阵揪心的痛弥漫全身。心随你而去,我已非我,只剩下一副浑浑噩噩的空皮囊,昧了节候,不辨晨昏。这是一场躲不过的劫数,抑制不住的伤感生根,思念在潜滋暗长,寂寞凝了一层厚厚的霜。从此,关注你的QQ空间,关注你的说说,关注你的微博,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并且,你也是我唯一的上线提醒。
喜欢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回想,回想那段美妙的时光。想你杏眼含春,想你绾结的秀发,"云想霓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我心里,这也应当是对你最恰当的形容。你是那隔岸的烟火,你像云像雨又像风,点缀着我生命的色彩,充实着我平淡的人生。虽然人各一方,其实,距离并不遥远,因为你一直驻留在我心中。许多时候,有幅画面总是不断在脑海中浮现:期待在不远的将来,鹊桥桥头,一棵桃花盛开的树下,再次能与你重逢。我相信,心有灵犀你应知,美梦终会变成真。
殊不知呵,这期间的等,却是一种幸福的痛。
夜已深,人未眠,一杯清茶,一盏灯,几本诗书在案,随手翻阅吟咏:"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读罢感慨满怀,掩卷沉思无倦,遂作此文以记之。
无来由的情绪
人是一种很容易颓唐的动物。因为某事、某物,或者某人,忽然间黯淡了眼神里的灵光,整个泄下来,说不出什么,四肢开始发软,身体也乏力了。
人很容易受周边左右,仿佛时刻为周围的什么留下一只或两只耳朵,一有风吹草动,脑袋支楞的天线就像雷达吱吱转动起来。什么?为什么?啊,他在批评我,在指责我。他不高兴了。他来,是想找我的问题。他在胡乱评论……学生的分不高,怎么办?回去又得挨说了。大会批,小会说,真受不了。学生不可能只得这个分,肯定题目有问题……好吧,好吧……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如果只关注事物的表面,只关注一段时间,或者只是在意结果,那么从事情一开始,就在和自己过不去。任何事都有一个起因、经过、结果,就像其中还存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及尾声,如果我们忽略了过程,忽略了最初本质的关注,就像黑夜迷航的船只,直觉?星辰?指南针?还是不够应付千变万化。现代轮船上众多精密仪器,甚至加装精确度更高的仪器,肯定有着无比实在、实际的理由。所以,我们有时说,那些太贵,不实用,我们这种情况用得上么?你们的倡议缺乏针对性……是否有着认识上的,只顾眼前的偏颇?现在用不上,以后就用不上么?人世之海的变幻莫测更甚于现实之大海,没有长足、充分的准备怎么能面对前路出现的各样问题?你认为你的学生智力就在此,只想给他(她)讲这些,难道你不能想到他的未来,或者还是用得上,有一种潜在的持续发展的能力暗含其中?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目前的比如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么?为什么我们非得紧盯着这分数不放?
当然,必须承认,对于老师或者学校管理者来说,分数肯定重要,但是因为紧盯分数,过于关注分数,为了皆大欢喜,减少麻烦,或者头上的乌纱帽,人为降低标准,就开始得不偿失,也会积淀成最终的大恶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说得就是这种情况——将能预料到的结果,用一种道貌岸然的欺骗的方式后移,将责任、所有的结果放在当时还属未成年人的身上。我们也必须承认,坚守与退让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在前进或退步的变化中,涉及的其实是教育的原则、本质,以及教育的伦理。
教育有道德,也更需要良知,就像人本身。可不可以这么理解:立身之本的东西,是最基本的东西,就像小时候母亲的告诫——做人要诚实,不偷不抢,要凭本事吃饭,要尊敬长辈,礼待他人,活得要有志气,也要有骨气——其他都是枝枝蔓蔓,是附着其上的林林总总?“钱乃身外之物”,这句简单的话蕴含的却是深刻的道理,关键在于你怎么认识。
可是,人往往迷惘了自己,也迷糊了他人,用自己的肢体行为、言语影响周围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在理性与感性的纠缠中挣扎,确实需要勇气、智慧与决心。
再简单一点
文/蝴蝶记忆
翻看以前和先生的聊天记录,发现自己有变化,变的不简单了,还是喜欢以前那个简单的自己。
难道是我关注的太多了吗?也许吧,还是管好自己吧,其他的不要想那么多了。
做个简单的人快乐多,忧愁少。自己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强。关注了太多的事,真是影响健康。
没事就看看画报、画点画、写点日志,多简单呀,别再为其他的事费脑筋了。
顾虑重重,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都是与我无关的事情,真是服了自己,瞎操心。知道的多,又有什么用呢?平添各种烦恼,还是简单点吧,当初先生喜欢的不就是那个简单的甚至弱智的我吗?
回归,努力回归。
静谧
文/十大岁月
一首安静入耳的音乐能使人安静下来;一次意外的生活冲击能使人冷静下来;一场深切透彻的谈话能使人坦然下来;一本震撼人心的书籍,文中的篇篇文字能抚平你的思绪;一场深得你心的电影同样能影响你的心境……这其中,我更偏爱一次深入谈心、读书,这种方式得来的平静,在自身滞留的时间相比而下更长;看待世界的眼光更宽广;心态更平和、客观;心胸更为宽容……
前天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其中记录范钦与侄子一借书之事。使我莫名感动,有时候面对他人的要证明自己,并在自己面前要显出对方的更为宽容,相比之下,莞尔一笑更为宽容。看完之后,我在心里暗笑曾经的自己,意气用事、力图做一个证明者、不服输任何没有意义的事…想着过去的自己,如果让我出生的早几百年,我站在范钦面前,曾经的自己是多么卑微,感谢恰好在我该长大的年代,看到书中记录了这一篇章,使我看待事情更为宽容,更为平和。
又到了夏天,喜欢音乐的我又一度关注了好声音。面对众多的选手,我更为喜欢张磊的《南山南》,平和、朴实。喜欢这样的男生,温和、真诚、眼神朴实、有内容、心胸宽阔、视野广、言辞简单、为人低调。站在人群中,只记得那一双默默的眼神。喜欢这样的女生,细心、认真、朴实、宽容、不故作弱智、也不故作深沉、平静、有思想。茫茫人海,蓦然回首,只记那一身坦然,没有丝毫华丽。
相对于精致、华丽,我更喜欢简单、平时。与内在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我的工作环境相比别人,更为清闲些。闲暇的时候,同事喜欢坐在一块谈天说地。但我关注到我的伙伴们谈论的大都围绕着娱乐新闻,从这个明星的出轨到那个明星的演唱会,谈的津津乐道、语气甚至比本人还要更为清楚、那种坚信、同情、愤怒一直让我难以理解。
直至一天,我的伙伴们提及一个文人的名字,说是不太喜欢,我相比日常更为有话语权,一脸认真的问“你看过他写的书吗?”我很不解,好多人在没有真正触及过另一个人的作品之前,仅凭媒体或他人的言传,去评判一个人的好坏,这是不客观的。这件事,使我突然明了,为什么好多人热衷于八卦?这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同我关注一个文人、一本书一样。
接触的信息不同、看待世界的观点不同、思维也跟着不同……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谁的关注更好,那只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本质好,就是一个端正的人,无谓沉溺与现实还是虚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意和“在意”之间
文/董竹林
突然之间,就想起了不知是谁说出的一句话:真的没有多少人在意你。
但我也的的确确被人在意过的呀。
母亲没有文化,从不知道哪天是阳历的几月几号,但她在世的时候,却对哪天是星期六星期日记得很准。因为,我这个在县城上班的儿子,星期天回去得最多。我每次外出和生病的时候,看到的母亲总会用最原始的方式,跪到神灵牌位前上香,祈求苍天保佑我出行平安疾病早愈。我头上的白头发是父亲最先看到的,他在村里,最爱听的就是外面的乡亲给他说起和我有关的事情。
晚上酒喝多了,爱人烧了一壶开水,还放了一个水杯,半夜醒来爱人也醒了,怕我头晕下床摔倒,扶着我上厕所。天明后告诉我一夜没有睡好,老记着我的呼噜声,停了她就靠近我的脸听听呼吸是否匀常,或把盖住头的被子撩开。我在外面碰到了不开心的事儿,回到家不说话,爱人都能从我的脸上看出来。我做了不该做的事儿,能够对我直言的还是爱人。
我有一位高中同学,上学时家里都困难,他比我略好些,每次从家里拿了白面,到学校换成饭票后,又从我手里换过几张粗粮票。从学校毕业后都在县城工作,可来往的频率却不高。他偏重理科又爱运动,与我正好相反。但每次见面,都能说出我这段时间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他经过我那扇朝街的办公室的窗户,要是几天没有打开,他就会到我家里来,看是不是有啥事情。我父母去世,没有来得及告诉他,他就赶过来了。我在外面有了憋屈事,也爱找他倾诉。
我心里面明白,这样的在意,可都是源自生死与共的亲情和真挚的友情啊!
自然,在公众场合,在与人交往和相处时,能够在意他人的感受,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但这种在意是一种礼仪,一种修养,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但在很多时候,不少人感觉有人在意并期望得到他人的在意。
比如,公众人物,自觉并看似有很多人在意,其实,那不是对你这个人在意,甚至说那不是在意,而是关注。即使关注,关注的是你的权位和罩在你头上的光环。外在的东西一去,便难以再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有的人因丑闻败露,间或可以制造绯闻而让人关注;有的人靠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去千方百计吸引世人的眼球;有的人靠善行的施予,不经意间被善良的人们关注;当然高官落马自然成了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是,这些时候,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你做出不应该发生或在他人身上没有发生的事情。追星,也有追到偶像在意的程度,但那是因对你的演技追捧,附带形成的爱屋及乌,明星永远是演艺的客体,永远逃不出你方唱罢我登台、人老色衰时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结局。
当然,更多的时候,还真的没有多少人在意你。不被更多的人在意才是人生的常态。
我有一个当老板的朋友,他说从不敢在快餐店里吃饭,怕人笑话。其实这都是自我感受,在自己抬高自己。我给市长当过秘书。因为这个经历,在以后总觉得会被人在意。平常,有益的是对自身行为约束,但更多的是在饭店吃饭,爱和见到的曾经交往过的场面上人敬酒,觉得不去人家会见怪,结果常常是自己酒醉而回,躺在床上肚里翻江倒海,爱人端来一大杯热茶水时,边扶我坐起来边自言自语:谁让你喝这么多,就没人劝劝……
听说到北京跑项目,地级市的市委书记都得给部里的小办事员点头哈腰。假如没有发达的媒体,即使国家总理一个人去到一个城市,都会没有人理的,去到乡村,顶多让街头晒太阳的老人指点,说句这是一个陌生人。
我在这样想——在意,是长久地对于你生命个体的关注;关注,是对生命个体的外在表现的留意。在意你一定是关注你,而关注你不一定在意你。关注中的在意具有时效性,取决于你外在表现及影响的持续长度。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对生命个体的在意和关注,它的持久源于亲情。对公众人物或所谓“名人”的关注和在意,源自对其外在表现的畏惧、欣赏或猎奇。有人真正在意你是幸福的,有人关注你是荣幸抑或是不幸的。
我还想起了一位哲人说过的话:“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心路,只是世事烦乱让他迷乱而无法找到这条路。迷乱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由此产生关注与在意之间的错位。”
其实,真的没有多少人在意你。也难以有更多的人真正在意你,除非你成了社会群体的精神领袖。正因为此,淡漠生命个体之外关注你的人,遵循人伦天道,找到自己的快乐,走好属于自己的心路。更重要的是,珍惜真正在意你的人,把对你的关注变成更多的安宁和快乐。
世界很乖
文/鬼才
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兼容我们每一个人,汇集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它顺从我们的走向。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社会就是我们的全部,社会就是我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我们是渺小的,我们是卑微的,在这个世界里面我们受过苦难,我们有过烂灿的笑容,看到过黑暗,迎来过光明,但是,其实世界很乖。
______【题记】
我们每一个人生来就要融入到社会之中,我们学习,我们摸爬滚打,都是为了能够很好的生存下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也最基本的理想。
我们在这个社会混好了,就进入了所谓的上层社会,混得不好的,就被分到了下层社会。我对这个等级的划分和对人文思想刨析笑了,我大笑了。
如果说用这个等级和思想划分人类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没错,我们现在处在的社会已经被这种等级清清楚楚的划分开了。
我还清晰的记得,曾经有人对我慷慨激昂的说道:"如果有一天我发财了,我一定把那些看不起我,欺负过我的人都踩在脚下,让他们都像狗一样趴着。"
类似这样的话我不止一次的听到,不止一次的从不同的人嘴里听到。可想而知,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呢?真的是只有下层生活得不好的人才有这种思想吗?是这样吗?是下层社会的人,文化素质低下吗?
我笑了,我真的笑了,代表这个世界笑了。我们来看看上层社会的人和下层社会的人的思想区别,我以前有一个朋友,他在工地上上班,每天工作都很累,薪水也不是很多,但是对于下层社会人群,他这个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有一天我们在一起喝酒,他对我说,有一天我要是有钱了,我就买一辆好车,回老家盖一栋大楼。让我爹妈都过上好日子,不让我媳妇再出去做工了,听到这里我非常感动,此时此刻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农民工兄弟嘴里,在这个浩瀚的社会群体里面,都认为是最卑微的人的嘴里,说出来的却是人性的光辉,是生命的真谛。
当然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像这样的理想每年都有人实现,但是我深深的知道,他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不会讨好老板的人,一个喜欢说实话的人,在这个社会里面是混不下去的,这简直太可笑了是吗?这是社会的耻辱,也是人类史上一个污点。
我将头埋得低低的,轻轻的说了句:"你会实现的。"我不敢正视他说出这句话,因为我怕他在我的脸上看出什么。
因为没钱,因为没有地位,有太多的人遭遇了不幸。年轻人渴望爱情,成年人渴望婚姻,因为没钱谁会爱上你已经成了一种具有时代气息感的代名词。这到底是谁的错,是这个社会吗?
我们粗浅的认为有钱人就是上层社会的人,那么这些上层社会的人都很上层吗?我父亲有一个朋友,是个老板,事业很了不起。在某某的城市里面,水利局的最高领导人是他的铁哥们,很照顾他,将很多较大的工程都交给他,这里面的事我想大家都很明白,亲兄弟还是要明算账的。
他的钱赚的就像那流水一般,哗啦啦!哗啦啦!一位这么有钱的老板,居然会克扣员工那么一点点的血汗钱,这是我亲眼所见。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弱肉强食吗?
由于他有钱有势,他儿子也就是跟我是一辈的人,长期处于在一种我爸是李刚的状态中,最后吸毒贩毒下水了。这是什么?这真是一种对自己的蔑视,对最高权力的挑战。
我依稀记得上学的时候,每个学校都会出现一种同样的事情,但是这绝对不是一种巧合,这是一种对世界错误的解读。
校霸这个词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就是学校里欺男霸女的那种,谁要是惹了他,晚上放学的时候找几个人打你,欺负你。看哪个女同学长的好看,霸占着,不放过。
按照正常的惯例和中国人正确的逻辑思维里面,这个女同学应该是不愿意的,有很强的抵触心理的;但是,这时候我们注意了,结果却是恰恰相反。女生很愿意跟他们混在一起,觉得很刺激,很风光。
不但女同学这样,同时还有大量的男同学加入进来,成为这个少年恶势力其中的一员。原因很简单,觉得很拉风,很牛,很有派。
那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结果只有一个,关注力不够,也就是说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问题,没拿这个问题当回事。那么没人关注这个问题,大家都在关注什么呢?哼哼!都在关注自己那点事。
那么我们说,没有能力的人想关注这个事,可是没有实力改变,关注也没用呀!那有实力的人在干嘛呢?有实力的更没时间关注这个了,他们更加关注自己那点事,没有人跟权利和金钱有仇,都希望世界是自己的。
漂亮的女人和华丽的外衣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在这个时代你要是有钱有势没有享受过这两样,你就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世界真的疯了吗?
那些想为这个世界做点好事的人,想扭转现在局势的人,你们呐喊过吗?你们反抗过吗?你们爆吼过吗?你们失望过吗?你们迷茫过吗?我跪在地上对你们说,这个世界没救了,眼泪不能洗刷耻辱……我们就像赌徒……
世界真的疯了吗?世界真的抛弃了我们吗?我笑了,疯的是我们自己,世界什么都没做。当你有一种想要践踏别人尊严思想的时候,当你有能力去实现的时候,世界就会顺从你。如果当这种思维成为流行气息风靡全是世界的时候……
世界真的很乖。
忘了别人
文/王群茗
朋友小安说自己最近的幸福指数已经降到了冰点。原来是她前段时间赶赴了一场大学室友的聚会。
多年不见,当年的老同学们聚在一起相谈甚欢。小安得知,当初睡在上铺的那位室友,已经凭着良好的业务能力,获得了很高的年薪。而对面床铺的两位室友,一位已经早早入手了两套房,如今盈利颇丰;另一位则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满世界地飞,领略了无数的风景,见识了大千世界。大家都过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
小安自己则还住在几年前按揭买的一套二手房内。她觉得自己已经和几位室友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言谈之间,充满了各种羡慕。
其实,小安也刚刚在公司里得到了一次升职,她的薪水在同龄人中也还算是不错的。然而,这次的室友相聚,打乱了她原有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引发了她的各种负面情绪,乱了心神。这些负面情绪,其实都是“比较”的产物,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人在仰望别人的幸福里,忘了看清自己正在走的路,迷失了自我。
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两个概念:“影响圈”与“关注圈”。“关注圈”是生活中所有你关注的事物,“影响圈”则是你可以有所为、有所控的事物。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或者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地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当我们把过多珍贵的精力放在“关注圈”,实际上这种错误的焦点,就压缩了自己的“影响圈”。这种过度关注外界的行为本身,就是一场盛大的心理内耗,会不断地削弱我们的认知与思考能力。越沉溺于此,能力越弱,结果活得局促无力,让生命陷入不可承受之重。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转变你的关注点,静下来,沉下来,守住自己的生活节奏,耐心地打磨自己。把从对外部世界的过度关注收回来,把关注点聚焦到自己“影响圈”以内的事务上来,让自己逐渐精进,术业有专攻。
在你独一无二的人生里,参照物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在每一个分神的时刻,可以问一问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并愿意为之倾情付出,那么一切都会回归简单。
没有必要去盯着别人,每一种人生都有各自匹配的进程。别人的人生,光影闪烁的背面,也许是你不曾见过的黯淡与伤痕。别人的人生,你纵有万千艳羡,我们终将面对的是自己真实的当下。
梭罗说:“你必须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傻瓜站在他们的机会之岛上寻找另一片陆地。没有别的陆地,除了你的一生,没有别的生命。”
只有当我们不再仰望别人,脚踏实地地打磨自己时,才会发现,幸福藏在自己的心间。只有当我们去深度体验每一个当下,才有资格说,我们真正拥有过无悔的生命。
忘了别人,我们要迈着欢快的步子,在自己的时区里,吟啸且徐行,把每一天,都过成自己的良辰。
没有故事的故事
如果来世再相遇,我愿做一只懂得飞翔,不懂悲伤的小鸟。一朵瞬间开放,无声消融的雪花。甚至窗前的一角蓝天,掀乱书页的微风,落进你手心里的小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视线再也离不开你。每天早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希望上班看到你。你是那样的青春飞扬,就像春日和煦的阳光。可我从来就不懂你,就像你从来不懂我一样。当你看着你的财经杂志,分析着公司的下一个重要决策;我却读着我的呼啸山庄,对比着艾略特和里尔克。每天看着你,慢慢迷失了自己。我不再单纯的只想着工作,会想着你的话是否意味深长。你的人生有多么丰富,我的生活就有多么单一。这样的我,拿什么去爱你?何况,有那么多的关注在你身旁,你自然忽视了我的守望。我想离开,也许是我最后的希望。我会回到我的生活,重新追寻我的梦想。也许我不能与你相忘,可是时光总能抹去我的悲伤。离开后,我同样关注着你的动向,愿你过得好是我唯一的盼望。
所有美好终将遗忘,遗忘的还有悲伤。?
母亲的地图
文/刘希
远在北京工作的表弟,是姑姑心头最大的牵挂。有一次,我去姑姑家,发现她正在手机上查看北京天气,于是便问她:“查这个有用吗?湖南离北京一千四百多公里,天远地远,即使下雨也不能帮他送把伞呀?”姑姑笑了,她说这些年都习惯了,表弟在哪里,她就喜欢查他那里的天气。还说也不是没有用,有时候他打电话来,我会叮嘱他,降温了,要及时加衣服,那几天都是雨天,上班时记得带伞。
据我所知,表弟做IT行业,工作很忙,再加上他情商并不高,一年到头打回家的电话次数屈指可数。姑姑天天查看天气预报能派上的用场,我估计也不大。但姑姑依旧饶有兴趣地扳着手指头,一五一十告诉我这些年来,她都关注过哪些城市:“他在重庆读的大学那会,我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只好天天盯着电视看重庆的天气预报,后来他读研了,在西安,我开始关注西安,再后来他读博士,在北京,这些年,我便一直关注着北京的空气质量,关注着雾霾情况。算一下,都十三年呢。”
我惊讶极了,没想到姑姑的这一坚持,就是整整十三年。是不是每个母亲都会关注孩子们走过的城市,关注孩子们走过的每一步?
想起前不久,我的一个好友带着一家四口去了西藏自驾游,她的母亲拧了些礼物过来看我,一番寒暄之后,老人家不好意思地开了口,她说你看看手机,看我儿子微信里都发了些什么,看看他情况怎么了,有没有高原反应。我说您怎么不打电话给他呢,打电话一问就清楚了呀。她说打电话怕他在开车,会不安全,听说他每到哪里就在手机上发一个说说,她不知道说说是啥,猜想我定知道,于是就提了大包小包过来,想让我给她讲解一下。
我摸出手机,点开朋友的微信朋友圈,一条一条地让她看。“哦,精神状态看起来还不错。”“哎,好像身体还吃得消。”“哦,怎么没吃中饭就上路了呢,多饿呀……”老人一边看着,嘴里一边嘀咕着。看得出来,老人很担心儿子的安全。
“他要是有什么不对劲你就打电话通知我。”她认真地对我说。“好的,您放心。”我回答她。
老人用的还是老人机,开不了微信,隔三差五,她就跑过来看我手机上的微信朋友圈,直到我好友安全返回。老人还说,千万别把这事告诉孩子,怕他会笑话她。哪知道当我把这件事告诉好友时,他立马就痛哭失声。他说母亲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一走路就痛,虽然我家离他家仅五公里的路程,但要转两趟车。我听后也沉默了,感动于母亲浓烈而深沉的爱。
国内首位职业旅行家小鹏在《背包十年》一书里说:“我知道,在妈妈心中一定有一张世界地图。那地图上没有国家,没有城市,只有我走过的每一步。我也知道,我的每一步都踏着她的担心。”原来,每个母亲都有一张地图,那地图上只有孩子走过的每一步。孩子在哪里,母亲的目光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