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小巷的日记

2024/01/18经典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小巷的日记(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小巷的日记 篇1

大块小块的青石板随意地铺着,错落中又使人感到一种微妙的美。不知多少年的沉淀,不知多少次风雨冲刷,也不知几朝几代几双脚踏过,它们,被打磨得光光滑滑煞是好看。

石板路,青石板路,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雨来临时,积起一潭潭小水洼。偶有几片调皮彩云飘过,啪啪溅起亮晶晶的水花,连接一串咯咯的欢笑。

石板路两侧,是高墙。手抚上斑驳墙面,丝丝凉意传来,凉到内心。些许绿绿的,小小的苔藓呐喊着,奋力地从墙缝中钻出,探头探脑打量这个大千世界。墙面略歪斜,却无坍塌之危险——是赶路的人儿,累了倚在墙上,一代又一代的赶路人,将这墙倚斜的吧?

又忆起幼时的我。牙牙学语之际,应该就是用稚嫩的小手撑着墙,摆脱大人的禁锢,走出只属于自己的.第一步的吧?我想,是的。那,又是不是一个又一个奶娃迈出第一步而将墙面撑斜的呢?

黛瓦白墙,虽不处江南水乡,但家乡的小巷总有种江南的浅浅韵味,挥之不去。

小巷是悠长的。步入小巷,随之蜿蜒曲折,走了许久,都不见尽头。好像个迷茫的旅者,不知前进的方向。可是又很突然的,你发现自己走出了小巷,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小巷是安逸的。它就像喧嚣闹市中的一方净土,将尘世的一切都挡在外面,只留下清静。哒哒,水从屋檐滴下,听得很清楚。底下那方大石,已有一凿小孔,这水,怕是滴了千百年罢。真彰显滴水穿石之魅力。

小巷是变幻莫测的。白日的小巷清静,黑夜的小巷神秘;晴天的小巷明媚,雨时的小巷缠绵在黑夜神秘的小巷中,那些人家听着它缜密均匀的呼吸沉沉入睡。

我爱家乡的小巷,更爱小巷的家乡!

小巷的日记 篇2

老家有一条小巷。小巷是没有正门的,高高低低的檐廊下为了出入方便所留的角门也大多残破斑驳了。木头门板的角落里长着不知名的灰白色的菌菇,青石板未铺到的泥地上长着星星点点的野花,惹得小孩子们去摘。这里的门大多是不锁的,只是象征性地装了个几乎不会用上的门闩——住在这里的都是十几年的老邻居了,谁还防着谁啊!

灰白的矮墙上留的后窗多是给厨房的。延展出去的窗台,在中午的时候总会将浓郁的香气引到巷子里,油渍顺着窗角流下来,馋得猫猫狗狗围着墙直转悠。粗糙的围墙圈起了各住户自己的一块小天地,但那盘盘绕绕的爬山虎却铺盖了好几户人家的院墙。繁花开放的季节,绿丛中也密密地开起了红花,那是小巷中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

炎夏苦人,小巷中人们的生活又甚是忙碌。白日里小巷是安静的,但到了傍晚,本就不宽的小巷里挤满了纳凉的人,寂静了一天的小巷此刻就热闹起来了。男人们三五成群地站在一起打牌谈天,吆五喝六地支使着自己的女人去取一早就冰在井水里的西瓜给自己“杀杀渴”;女人们此时也大多是愿意给自己男人面子的,并不因为他们粗鄙的谈笑而生气。小媳妇们也在跟邻家的大婶悄悄诉说着自家婆婆的种种怪癖,说到激动处声音也不免高亢起来。在屋里闷了一天的老奶奶此时也搬了一把竹躺椅出来歇着,半合着浑浊的眼睛,她们好像听不见自家媳妇的抱怨与影射,只专注于在巷口蹦蹦跳跳的孩子们。待到学生们下晚学的时候,小巷中的人开始慢慢散去,渐渐地,小巷中的月光也暗了,后窗上亮起了昏黄的光……

我已经搬离老家多年了,但在小巷中度过的快乐时光却仍然在我的记忆中停驻。老家就要拆迁了,小巷也早已荒无人烟,只有青碧的爬山虎还在疯长着,漫过了那四四方方的旧砖墙。

小巷中的时光,怕是再也找不回了。

小巷的日记 篇3

滨江道上都还没来旅游观光买东西的人。

几个裹着军用大衣的民警并不是很挺直但很恪尽职守地立在道闸。由于沒有热闹时那麼多的人,因此一眼放眼望去可以与此同时看到好多个。

街道办整洁得让人不忍心落足。灰白色的方砖拥着光洁的白色大理石,静静的吸引住着热闹时绝不会造成的人的留意。

两侧的店铺闭紧着门,好像仍是沉寂未醒。太阳的色度一样不可以打扰他们的美梦。玻璃门窗上恍若用雪涂出的圣诞节快乐的字和圣诞老爷爷的图案设计睁着双眼,但眼光是望着路面的。

沉默,平静。

认为如今还早,殊不知一看表,七点半了。越过几个旧的小巷。

也许,说它是街巷也不为过。那麼窄,并且是硬底化了好长时间的旧路,两侧最高的建筑也但是仅有双层,是那类时代感浓厚的由灰衔接到黑的色彩。块状大块脱落的墙面,外露里边石灰粉的功底,更看起来斑斓而苍桑。

路口已摆出了好多个路边小吃。依靠人行横道边上的树撑起来的锅中出现香气。道旁一扇铁鲜红色已掉了好几处木板的矮汽车照明忽然吱呀呀一声开启,摆脱一位满头白发的老抠,手上还提着桶一类的物品。那院墙上,爬满黯淡黄色凌乱如头发一般的爬墙虎,早已枯萎了,在轻风里瑟索地抖着。

真像上海市那一样始建二三十时代的小上海弄堂:暗淡、破旧,落在社会的后来却也实际得令人喘不过气。

小巷的日记 篇4

那条小巷,那位老人,那淋着雨湿了石板路的寂寞的小巷,我总是不能忘却。

那位老人独自一人生活着,仅靠配钥匙维持生计。他总是把电视机开得很大声,他是想以此来填补他那空旷的房子吗?声音一次又一次响起,回声一遍又一遍传来。昏黄的灯光下,一个孤寂的影子,也许只有他的影子与他相伴了吧?

笛声响起了,雨声也淅淅沥沥地附和着,树叶也沙沙地落下了。

突然我意识到这首曲子是“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我多想听听那位老人过去的故事。他眼神的沧桑和悲凉告诉我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有时,做一个倾听者也很快乐。无论如何,他不会那么孤独。

但是,我做不到。

小巷的日记 篇5

我时常看见校门口的巷子,放着悲凉的戏曲。旧年代的布娃娃靠在那扇泛黄的玻璃窗上,玻璃上还贴着两个嬉笑的青年男女,窗上挂着枯黄的草。偶尔有两位老人出来看看路边,一位站着,一位坐着。

两位都是银发老人,老太太带着绒帽坐在轮椅上,老头子叼着烟杆衬在拐杖上。他们两人都是眼窝深陷,望着窗户上黑白色的照片。他们的四周洋溢着无与伦比的默契,虽没有言语,老太太一个眼神,老头子就知道推着轮椅往哪走了。母亲在这也生活了许多年,看着他们慢慢变老。老太太年轻时害了恶疾,丢了一副好嗓子和一双腿,下半辈子就瘫在了轮椅上。才三十岁的时候,看起来便垂垂老矣。老头子依然爱她如故,推着轮椅逛着街,给老太太说街上发生的事。这一逛,便是几十年的光阴。他们没有孩子,两人相依为命了许多年。偶尔来我家串串门,他们看孙子的愿望在我身上实现了,于是常常摸着我的头,和蔼得像是亲祖母。眼瞧着对门的街坊,隔壁的邻居,一个个搬走了,他们还是在原地。守过了五十年春夏,今年已是古稀之年。去年,老太太拖着病体去世了。她尸骨未寒时才有了一个孩子。临终前的遗言是,捐了她的眼角膜。她说她全身上下就这一副眼睛是好的了,空活了几十年,对社会也没什么贡献,只盼着用这眼睛的人莫嫌弃了。她的孩子是继承她眼睛的人,一个中年男人。

似乎重见光明的惊喜实在太大,他将这场葬礼办得十分隆重,虽不熟识,母亲也和我自发去送了一程这个自以为没有贡献的老太太,她恐怕已忘记自己往街坊邻居家里送了多少年的腊肉,也忘了在我家中贫困潦倒时送来的几袋米。于这些俗物同她的'精神比,实在是猥亵了老太太的精神。上月,老头子也撑不住了。临终前,把几十年来一点一滴的爱情基金捐给了这附近的幼儿园。他的眼已经结了翳,不能再捐赠。我想,若是能捐赠的话,他的眼睛肯定想陪着老太太再看几十年的世界。他们是芸芸众生里最普通的爱情,也是芸芸众生里最微不足道的人物。却穷尽了一生守护彼此的生命。

本是撑不住的病体,却为了对方拖了这么多年,虽然没什么丰功伟绩,也没有值得歌颂的贡献,却实实在在感动了我,已经为这个社会做了他们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平淡的爱情,平淡的贡献,连他们的死,似乎都如此平淡。平淡得两个人承担了岁月里的孤寂。

小巷的日记 篇6

一个平凡的江南孕育出不一样的小巷,古色古香。那里有着历史的味道,有着跨越时代的韵味。一曲江南小调,勾起多少回忆?勾起多少回忆风云?

细雨缠绵,红尘作伴,瓦片早已风化,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大理石地板早已长出点点苔藓,那是历史长河流过的痕迹。一把油纸伞,一段故事,记忆的传承也许有一天它会消失。一点一滴都被我们保留,具有江南特色的房屋整齐的坐落在哪里,当你推开每一家的房门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一把梨木的太师椅做了几代的当家主?如今看它依旧庄严肃穆,淡淡的木香飘散在这江南小巷,让我陶醉在其中,

微风习习,时间如梭。桥面早已没有人。每当你走过这里依稀可以看出那当年凿出的`花纹,清晰,细腻。坐在亭子的石座上,我朦胧地看到一位身着淡墨绿色的荷花旗袍的美人正依靠在桥边,却迟迟未肯走上,过了许久她终于踏了上去,池中的荷花正挺立在那,绿叶衬托着娇嫩的花瓣,怜人极了,让人流连忘返意犹未尽。我紧随其后,原来那是一条小巷,哦那是江南小巷。

夕阳伴天西下,蝶沐日飞舞。已是傍晚,孩童们早已放学归来,路上的欢声笑语就连西下的落日也舍不得落下。他们手拉着手,蹦蹦跳跳。路旁的古树也随之欢舞,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江南小调,简洁动听。也许是玩累了,都三三两两的走回家去了,哦不,是应该走回那条江南小巷。

夜幕来临,星笼大地。一家人坐在庭院里闲聊,祖辈躺在摇椅上,一手里拿着把扇子不停地扇呀扇,虽已是初秋了,可夏那股子燥热却丝毫没有减轻,反而更热了。一手拿着紫砂壶里面的龙井茶是今年新采的,抿一小口,那是大自然的味道。他向天空指指点点,没人知道他要做的是什么,我只知道那夜下的江南是如此的神秘。天上的星一颗颗的镶嵌在那乌黑的油布上,美极了。你也许不曾了解星的美,大概是你在城市里呆久了,只记住那霓虹灯下的冷淡,那条江南小巷,早已驻进我心。

匆匆那年,我们是否遗忘了那原始的美,那么从今天开始请随我一起最寻那原始的美——江南小巷。

小巷的日记 篇7

小巷的深处是家面店,主人是位老人。

老人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飘缈烟雾,我分明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看到了人世沧桑。

面店是没有招牌的。每当清晨,小巷的人们尚未起身,面店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每家的窗台。于是,人们被香味从睡梦中拖也,走进小店,端坐于桌前,等待着自己的一碗清香。这时,我才洞悟: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小面店人少时,便由老人的儿子招呼着。人多时,就由老人来协调。每法上班族和学生党急着离开时,老人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那人定会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我自然属于赶时赶刻的学生党,所以坐下来不久,便可获得一碗清香。吃完后,向周围的人道个谢,携着众人的善意目光走出去。迎来求学的一天。啊,有了这位老人,忙碌的小店始终不乱,时时溢出三分韵律,七分诗意。

每当有人夸赞时,老人可不会廉虚,总是热烈地应承,并炫耀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制的,鲁是到乡下的钓翁讨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有人打趣:“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抢了生意?”老人却一笑:“哪里是什么秘诀呦,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

老人的儿子也是厨师。熟客们会发现,父子俩的面颇为不同。所以,叫面时总要添一句:“老爷子的面”,或“小伙子的面。”至于我,编爱老人的面。老人的面筋道,叔叔的面偏软;老人的面,味轻,叔叔的面偏重。有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老人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的确,叔叔的面上会淋一勺虾子油,而老人却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吃老人的面时,竟闻不到香气,惟有轻咬面条时,那香气才由面条的缝辽隙中迸溅出来。面条筋道爽滑,猪油鼓动鱼汤,鱼汤刺激你的味觉。老人的智慧,也许便是特灵魂留在面中了。

终于一日,小巷被拆,小面馆也搬到另一条小巷。临走时,老人让儿子给所有人端上一碗面,面上分明是三三根香菜和几滴猪油。老人挑了几根面,喝了一口汤,点点头说:“有三分意思了。”

后来,我又去吃一次面。老人已经不在,但叔叔的面里却分明有几分父亲的影子。至于在客人间熟念地招呼的,却是一位与我差不多大的.小伙子了……

小巷的日记 篇8

我的老家门前有一条小巷,窄窄的,毫不起眼,但这里记载了我13年来的欢声笑语。如果人生是七道彩虹,那么它便是那最绚丽的一道。

小巷的'中间有条小路与它连接起来,那条小路很窄,窄得只能容身一人通过。相传,里面住着一个老婆婆,不过,那么窄的小路里怎么能住人呢?小路还连接着一条小径,从哪里出来,便是大街了。小路非常幽禁,晚上时,一片漆黑,是我每次经过都心惊胆跳,虽然如此害怕,但我也做过一个壮举——在里面“玩”火。那天,我和小伙伴们经过小路时,突然有人提议去“玩”火,我当时可被吓了一跳,心里不停的祈祷,可能对方看出了我的害怕,便挑衅般地说:“咱们走,不要和那个胆小鬼一样。”这时,大家的目光朝我射来,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恨不得找一条缝给钻进去,虽如此,但我也不想被人看扁,便赌气似的走到小路里,“呼——呼”一阵阴风吹来,吓得我两腿发软,心跳加速,脸色惨白,想拔起腿来就跑,可想起小伙伴说的话,便强忍恐惧的心理,开始在地上找“材料”,把塑料泡沫,树枝等堆起来,点燃,行成了一个小小的篝火。“哎呀,火快灭了。”小红焦急的喊道。我赶忙开始吹起气来,“呼,呼”火势逐渐大了起来,而我却满头大汗。“哈,哈……快看!包公!”疑?怎么回事,我有些不解的望向那群笑翻的众人,擦了把汗,手顿时成了黑色。“呱,呱‘我的头顶飞过三只乌鸦,糗大了!我连忙跑回家,小路里的笑声传了很远很远。

我爱小巷!爱那皎洁的月光,把小巷照的如白昼般;爱小巷里的小树;爱小巷给我带来的无限趣味。你,是我人生的彩虹中最美的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