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陵游记日记
老地方整理的楚王陵游记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楚王陵游记日记 篇1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徐州楚王陵游玩。
楚王陵,顾名思义就是楚王去世后安葬的陵墓。来到楚王陵门口,看到楚王在马背上挥舞着剑的英姿,虽然只是雕像,但仍然可以感受到楚王身上透露出的那种威严感。
走进楚王陵,你会在楼梯两侧的一块大石头上看到当时人们造墓时的工具。走下楼梯,已经进入了内墓道,内幕道共分为三段。其中包括耳室,耳室为凿,建于内墓道东西两侧的附属墓室,共有三间,均为带短门道的不规则长弧形状。门道外侧用石板叠叠封堵,内侧开凿有门枢窝和封门器槽。发掘时,三件耳室保存完好,室中出土大批珍贵文物。
往里走,我们看到了当时楚王的金扣带,做工精细,将金扣带上的每一个花纹都雕刻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由得赞叹,真是独一无二的'作品。
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了许多出土的文物,令人赞叹不已。快到头了,一个被玻璃罩住的东西吸引了我,那是金缕玉衣,整件衣服是用玉片和金丝穿制而成的,对面是玉棺。这玉棺更加不得了,整个棺都是用上好的玉片拼接成的,看上去光滑无比,其实这玉棺有两个,一个是楚王的,一个则是王后的。
到了尽头,可以看到一座楚王像,那是专家根据楚王的尸体面部还原雕刻的一座楚王像。专家还推测出了楚王的身高在180厘米至190厘米之间,年龄在35岁至38岁之间。
顺着出口走出了楚王陵,走时我还依依不舍地和楚王留下了一张自拍照呢,也算不枉此行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还有许多历史古迹等着我们发掘与探索,希望中国文化可以顺着时光的推移继续传承下去。
楚王陵游记日记 篇2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楚王陵公园。对中国历史怀着浓厚兴趣的我来说,再次踏入这块距今2100余年的遗址公园,心中便按捺不住莫名的兴奋。
早前,在家中阅读《史记》时,便被历史上徐州所发生的荆戈铁马的楚汉相争,柔美悲情的霸王别姬所深深吸引。以楚王陵为核心而扩建的汉风园,犹如一位白发垂手噤口默立的老人,让人心生敬畏;又如一位妆扮如新的汉韵美人,散发着勃勃生机。 汉风园位于汉文化景区的北线,敞园开放,既有人文雕塑,也有自然景观。人文雕塑中最吸引我的是汉代铜镜、汉印和汉画像等充满着浓厚汉代风格的代表作品。自然景观主要是竹林、梅园、莲池和清溪。汉风园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让大家能够游园休憩参观历史遗存的同时,又能浸染在两汉文化的思想精髓中。
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拾级而上,顺着一条宽敞的小道,欣赏着两旁的竹林。初秋的阳光透过竹林的缝隙照射进来,让竹子显得格外挺拔、秀美。 穿过竹林,来到铜镜雕塑广场。一个圆形的铜镜立在汉代玉豹和汉鼎之上,巍峨壮观。汉代铜镜体现着中国铜镜制造鼎盛时期的最高水准和精湛工艺。广场中央的铜镜雕塑高4。7米,其中铜镜高3。2米,为青铜铸造而成。铜镜雕塑后面景墙的浮雕内容选自汉画像石的建鼓舞和踏鼓舞等图案,它们与铜镜雕塑遥相呼应。看铜镜的背面,其纹
饰布局,是规与矩的平均分布。规矩镜,有三层寓意:一是取其“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寓意。自古以来,规矩就是一种约束,一种准则。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二是要以史为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一面最好的“镜子”,以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训,为当世提供借鉴。三是要常“照镜子、正衣冠”。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从铜镜广场顺行几步,便来到了汉印广场。汉印是中国古代篆刻艺术的第一高峰,人们常把它与唐诗、宋词、元曲和晋唐书法、宋元绘画并列在一起加以称颂,汉印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广场上有五个印章雕塑,分别刻着五个典故:萧规曹随、实事求是、克己奉公、羊续悬鱼、四知先生。印章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但随着岁月的洗涤,这些印章也仿佛定格在过往的尘封往事中。我抚摸着四方的印章,仿佛能感受到它所经历的人事沉浮,所上演的悲欢离合。朱丹玄墨,交相辉映。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怀着对历史的唏嘘与感怀,我散步在梅园、竹林与莲池。在园林中,我深切感受到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所负载的一片真情。让迎春怒放的梅花,表达出不畏严寒、傲雪挺立的坚贞之情;让清心素雅的竹林,抒发出遇雨不浊、经霜不凋的生命力;让清涟不妖的莲花,折射出出尘不染,独善其身的志节。
我欣赏着、思考着,在脑海中不断闪现的历史画面,让我不禁驻足仰望,秋天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湛蓝。我猜想,两千多年前的楚汉天下,也有这样的天空可以仰望吧。我仿佛与历史站在时间长河的两岸,遥首相望,历史告诉我们得与失、兴与衰,让我们传承、发扬,在未来再次书写楚风汉韵的华美乐章!
猜你喜欢1:初二游记日记
秋天,一个落叶纷飞的季节,在学校门前的林荫大道上,积下了一层层金灿灿的落叶很是漂亮,阳光照射下来,闪出金黄色的光,我们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秋游旅行。
我背着装满零食的小背包,穿着妈妈早已给我配好的小裙子,拉着同伴的手,高高兴兴地向大巴走去。前来的导游是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小姐姐,感觉很亲切,虽然有点年龄差距,但一路上,我们是无话不说,听着小姐姐讲者大学的事情,满怀期待地有一天我也可以漫步在美丽宽广的校园,在图书馆里享受着读书的美好。那一刻,我属于自己。今天游览的是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航海博物馆,听说这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所建,历时4年,是中国的航海博刚下车,我就被这高大的建筑所迷住了,这是一个蓝色的方形大楼,大约由三层左右,很高大。阳光很暖很灿烂,照在身上,暖暖的,完全不像快要到来冬天了。一个接待的小姐姐给了我们一张纸,上面呢有10道题,题的答案就在馆中的宣传画上,话音刚落,我们一堆小伙伴,像离弦的箭,一下子散开来,跑着跳着寻找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国旗,当看到中国的五星红旗时,我感到是多么的自豪。红色映入眼帘,亲切的5颗星星好像在向我眨眼睛。身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幸福地在爸爸妈妈的庇护下长大,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养育我的这片土地,感谢我们身后强大的祖国。看到那些军舰,弹炮,一点一点升级,都是无数个科学家牺牲自己日日夜夜奉献的成果,我发自心底感谢他们,更崇拜他们,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成为和他们一样优秀的人。一时间,似乎,好像懂得了许多,现在作为一名学生,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思索良久,我的10道题答案也都找到了,兴奋地跑到服务台,漂亮的小姐姐给我了一张明信片,我的题都答对了!
秋游,又叫素质教育活动,真的不仅是游玩这么简单,在今天,我了解了我们国家航海史的发展进程,知道了郑和下西洋的知识,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2:初二游记日记
每年都会有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每一次的活动都丰富多彩。我也经历过了许多届“读书节”活动,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六年级下学期的活动。
那一届“读书节”活动,我们六年级一起读《西游记》这本书,我们开始读的是青少年版,可最后因为我们都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了,所以一起改读文言文版——就是古人说话的方式。我一读就爱上了这本书,这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小说,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对它爱不释手,就连睡觉前我也要再看几小时再入睡,而已经三根半夜了,我还是没入睡,最后还是被父母“强行”“押”到床上睡觉。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我认为《西游记》就是这样的书,我都看了许多遍了,可好像还是第一次读似的,怎么都忘不了那由文字带来的那记忆犹新的幻想。
在周末时,我还要看《西游记》电视剧版,好像是在验证我幻想的画面是否正确似的。每天晚上,我吃吃不愿入睡,非要再看几篇《西游记》里的故事,才可入睡。如今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了,而那本《西游记》也因为我总看,已经被我用手翻“烂”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再一次被我验证了。在《西游记》
读书节活动时,我对课后知识的了解也增大了,视野也开阔了许多。在班级举行的“《西游记》辩论会”上,我也因常读《西游记》而处处与对手辩论,我们辩得那是热火朝天,可最后还是不分上下,最后以平局结束。虽说辩论会结束了,可我们在课间还是在不断地争辩着,对方也有着“三寸不烂之舌”,我们毫不相让,一直争了许久才不甘的结束了!可我却怎么也忘不了那次辩论。
那次“读书节”活动使我爱上了读课外书,而课外书也给了我更多的兴趣和知识,例如那些书本上没有的,在课外书上也能找到,这活动我永远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