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年糕日记400字
老地方整理的做年糕日记400字(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做年糕日记400字 篇1
奶奶来电话告诉我这个星期四要做年糕啦,听到这个消息可把我和姐姐乐坏了,我们全家星期四一起去吃年糕、做年糕喽!下午放学后爸爸接我们到了做年糕的机器厂。
里面机器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我们找到了爷爷奶奶,我们的大米正在经过一个机器磨成粉,我说:“这是什么呀?”奶奶说:“这是磨粉机,从上面的孔把米倒下去,米就在几秒钟时间变成粉落入篮筐里。”磨好后的粉又细又亮,我们把篮筐排成长长的队,然后慢慢的前进,终于排到了。我们把粉倒在四个蒸筒里分别蒸熟,机器厂里面非常潮湿,屋顶上飘满了水蒸汽,水蒸汽凝结成小水滴往下掉,米粉蒸了几分钟后,一号桶的出炉了,工人们把桶里蒸熟的米粉倒在了木板台子上,这时米粉已经变成了糕花,我一手抓起了一块热腾腾的糕花,一边吃、一边用小不铲子把糕花铲碎,接着其他三个桶的糕花也相继好啦,我们陆续把糕花都铲碎,铲碎后把糕花放到了机器里,通过机器的挤压糕花变成了一条条长龙,慢慢从机器里走了出来,一个工人拿了一把大斧头,把冒着热气的年糕切成一段一段, 爷爷、奶奶就用提前准备好的塑料袋把一条条年糕包装起来,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把热乎乎的年糕用塑料袋包起来,然后整齐的放在框子里。
我拿了刚刚包好的年糕,趁热咬了一口,那香喷喷的味道真香啊!奶奶又笑盈盈地说:“沾上红糖会更好吃。”我沾上红糖又咬了一口,这味道真是赞不绝口,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年糕,快来品尝一下吧!
做年糕日记400字 篇2
我的拿手好戏是:做红糖年糕。它带给了我快乐。
清晨,随着一声“我饿了!”传来,我朦朦胧胧的起床了,妈妈嚷着让我做红糖年糕给她吃,我无奈地走向厨房,穿上斗篷,戴上厨师帽和袖套,开始做。
首先,从冰箱里拿出年糕,拿起一个碗,放满水,给年糕洗个热水澡,把身上的杂质都洗掉。锅中放入油,铺平,开小火,把年糕放进去,让它像烙大饼一样烙,翻来翻去,真的像烙大饼一样,很快就熟了,尝一个酥脆,刚想拿红糖,它自己就迫不及待地出来了,摔在地上,窸窸簌簌地叫:“真疼!真疼!”我打扫干净后,把年糕捞到盘子里,它也累了,让它睡一觉,把红糖和水放入锅中,大火,直至粘稠状,放入年糕,使两面均匀的沾上红糖水,就可以了。
我赶紧叫妈妈起床,她看到了,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满嘴流油,两眼放光,舒适的闭上眼睛,嘴里不停地念:“好吃”忽然,妈妈噗的一声,把年糕吐了出来,她苦笑地说:“你有一块没煎熟。”我尴尬地笑了笑,妈妈说:“你再去煎一盘,作为你的惩罚。”我只好答应一声,又去做红糖年糕,虽说是拿手好戏,但有几次还是会失败,但我不气馁,因为我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的拿手好戏,给过我快乐,也给过我痛苦,但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道理。
猜你喜欢1:中国的饮食文化——年糕日记
巍巍中华,灿烂文化五千年;壮丽河山,纵横九百六十万。让我们踏上中国文化之旅,领略她的神奇魅力吧。
轻叩中国建筑文化之门。故宫、土楼,吊脚楼等各具特色的建筑令人目不暇接。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将中国人民的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苏州园林讲求亭院山水的布局,流连其中,仿佛让你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偶尔烟雨迷蒙,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向你走近,又消逝在小径的尽头。走到每一个角落,都充分让你感受到山水萦绕你左右,处处鸟语花香,更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之感。忽而听见耳边潺潺流水,忽而闻到芳香满怀,还有满目苍翠与花朵的争奇斗艳交相辉映。看那典雅的亭台楼阁,屏风仿佛还散发着那阵阵淡淡檀香。轻抚屏风上的雕花,工匠雕刻的情景便生动的跃现于眼前。每走到一个不同的空间都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因为这正是建筑要传递的,中国独有的建筑艺术。
翻开中国服饰文化之页。从古至今,如此多的王朝不断更替,几乎每一个王朝都有它们代表的服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特有的文化。唐朝有唐装、汉朝有汉服、清朝有满族服饰,民国有中山装和旗袍。这些民族服饰当中,我最喜欢旗袍,其线条华丽流畅,充分展现了东方女性之美,又保留传统的韵味。穿上旗袍的女子,娉婷秀雅,一举手一投足都那么温文尔雅、温婉贤淑。她转身,旗袍的下摆迎风而起;她回眸,粉面含羞,笑颊如花;她侧身坐下,轻抚琴弦,丹唇未启意已达,正所谓“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虽然旗袍已不再流行,可是她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永远是中国传统文化锦上添花的一笔。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之廊。中国诸多省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反映了当地的气候、作物、人文等。我是一名广东人,我最喜欢的一道小菜名为“伴塘小炒”,西芹、百合清新爽口,莲藕藕断丝连,芋头粉嫩可口,多重口感丰富了你的味蕾,唇齿留香。选用广东随处可见的材料,加上适当的调味品,这道普通的小菜,也能让人食指大动,食欲大增。民以食为天,传统菜式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开启饮食文化新篇章。
中国文化如此多种多样,中国文化底蕴如此深厚。不同的文化演绎着一个个时代的旋律,不同的文化见证着一个个时代的变迁。踏上中国文化之旅,让我们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2:做年糕400字日记
新千年的第一个星期天,我跟爸爸到年糕店里去做年糕。
年糕店的设备很简单。一台磨粉机,一台年糕机,一眼大灶。但来做年糕的人却排起了长队,米箩从屋里排到屋外。大灶上的年糕蒸里正冒着热气,还不时飘出糕花的香味儿。
终于轮到我们做了。只见师傅把米倒进磨粉机里,经过两次滚压,米变成了很细的粉。然后把粉倒进糕蒸里去蒸,把粉蒸熟,变成了糕花,再放到年糕机上去挤压。挤压出来的年糕是连在一起的,再有机器上的一把剪刀把年糕剪成一段一段的。这就成了平时我们所吃到的年糕。
听爸爸说,过去做年糕都是手工制作的。把蒸好的年糕放到捣臼里捣,很费力。因此,往往是十几家拼起来做,很热闹。做年糕,要过年了。小孩子特别开心,都要去看热闹,有时还能吃上一块年糕团,香喷喷的,很好吃。那时,还有谁家年糕做得多,谁家的年成好的说法。做年糕也就成了“年糕年糕年年高”的象征。难怪现在的农民要做几大箩米的年糕。
现在,虽然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年糕,年糕已不再是过年特有的食品。但从年糕店米箩排成的长队和来做年糕的人们那喜气洋洋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农村处处飘溢着“人乐年丰”的祥和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