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家乡的日记
老地方整理的初一家乡的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家乡的日记 篇1
有些人喜欢泰山,有些人喜欢象山,有些人喜欢大海,有些人喜欢桂林,这是世界上第一位的。我只喜欢家乡的河流。每当我听到别人赞美他们的家乡,我就会展示家乡的美丽;在我的心里,一种对家乡的赞美和怀旧的感觉产生了。
我的家乡在广东,回想起来,我已经两年没有回过家乡了。我的家乡鸟语花香,风景秀丽。我清楚地记得我家乡的花鸟山川,尤其是我家乡的河流。
春天,百花盛开的季节。河边的草伸出头,穿上绿色的衣服;在春姑娘的抚摸下,花朵擦着朦胧的眼睛,露出甜美的笑容;一棵柳树正在梳理着河边刚刚长出来的头发!春风吹来,河水荡漾着涟漪,很美!我经常光着脚坐在河边,看着河里的鱼和虾开心地玩耍。
夏天,酷热的季节。花木长高,伴随着凉爽的微风,它们左右摇摆。我坐在花草里,像一个新生的婴儿依偎在柳树母亲的怀里,唱着儿时的歌谣,河水甚至安静下来,听我细细地唱着它!有时天气很热,我和几个小同伴在这条河里抓鱼、捕虾,都会很有趣!
秋天,又高又阴。河边的草换了秋婆婆送的黄色睡衣,准备过冬,各种各样的植物都变黄了。我经常依靠那棵小小的柳树,凝望着蓝天的白云,不时地哼着歌谣。
冬天,一个寒冷的季节。河水似乎在缓缓流动,因为它累了,它要休息了。每当我心情不好时,我总是来到河边,仍然依靠柳树下的河岸,和河水谈论事情。
家乡小河,你这么漂亮,你这么可爱,你给我带来了欢笑,让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你静静地,默默地,慢慢地,静静地,永远流淌在我的心底!当我回到我的家乡,我会去河边坐下来玩,我会回到你的怀抱!我爱你!我家乡的河流,美丽迷人的河流!
初一家乡的日记 篇2
我的家乡吉林市位于松花江畔,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它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吸进了众多的游客。其中吉林雾凇就是一大亮点。
你知道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松花湖水在进入松花江之前要经过几台大马力的水轮机组,因机器高速旋转,水温逐渐升高后流入松花江,而此时正值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季节,所以松花江面雾气弥漫,雾气在冷气的作用下,结成厚厚的冰霜吸附在松花江两岸的树木上。正是这洁白晶莹、千姿百态的雾凇给松花江畔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
冬日的早上漫步在松花江畔,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的童话世界。放眼望去,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批银戴玉,晶莹剔透,仪态万千。走到近处观看,雾凇结在柳树上,亮晶晶的犹如一根根银条,有好似一道飞流直下的瀑布被冰冻了一般。雾凇结在四季常青的松树上,松针像一个个沉甸甸的雪球,像冰山上盛开的雪莲一样圣洁,像菊花一样美丽。人在其中,犹入仙境。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此时的雾凇更加美丽,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此时的松花江两畔仿佛是一座瑰丽的水晶宫。一阵风吹过,树上的雾凇随风飘落,宛如一只只银蝶在空中飞舞。看到眼前的美景,相信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定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我爱这如诗如画的雾凇。
猜你喜欢1:家乡秋天三年级日记300字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大地变成金黄色的了,山坡上的青草变成金黄色的了,树木的叶子也变黄了,金黄的稻谷像个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被子,一群群大雁飞走了,他们再像冬天的到来做准备,
我来到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离学校不远的农村,那里都住着一些很朴实的农民,我看见农民伯伯正在忙碌的收割田里的稻子。豆大的汗珠是不是从他们的脸颊流下,稻叶划伤了他们的手臂和脸颊,可他们都不觉得疼,每个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那一定是大丰收了的笑容。这时不禁让我想起作者李绅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再想想我平时吃饭一直都很浪费,才觉得自己真的很惭愧。
乡下的果园水果成熟了,有:苹果、梨、山楂、大枣、石榴、柿子、柑橘、柚子、甘蔗、猕猴桃、香蕉,我最喜欢的就是红红的苹果了,因为我们乡下的苹果很脆又甜,有很多的人都喜欢我们乡下的水果所以天天都有很多的摘水果,乡下也有很多的蔬菜成熟比如:萝卜、毛芋艿、青菜、晚稻、玉米、高粱。。。。。。所以我喜欢我的家乡。
啊,秋天,成熟、丰收、繁忙的秋天,金黄的秋天,我喜欢你,我爱你,更想留住你!
猜你喜欢2:三年级家乡的日记
我的家乡,在北苑街道下仓村,以前,它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可漂亮了,我在那住了好久,才回到现在的家,以前,我家乡的房子是一一排排简陋的小房子,但是只要住在那过的人,一定忽觉得很舒服的。
可惜,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情,把我们家乡的房子变了样了,那就是旧村改造。
就因为旧村改造,所以,我们家的房子被拆了,要重新造房子了,感觉真不好。
不过,自从造了房子以后,我倒觉得挺好的,真是改变了模样,现在都是一幢幢漂亮的.高楼,像雨后春笋般的从地上冒出来,太神奇了。
现在,房子的外表已经快搞好了,已经在贴瓷砖了,我想,等造好,一定会变得更美丽。
啊!仅仅过了几年时间,没想到我的家乡变化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