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六年级日记
老地方整理的鸟六年级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鸟六年级日记 篇1
清晨,在一层朦胧的薄雾中,给原来就静谧的森林又增添了一丝神秘。而我——一个恪尽职守的森林医生啄木鸟,正在照例巡查。金色的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大地,显得异常的宁静。看着这和谐而又美好的景象,我幸福的伸了个懒腰。
这时,从不远处传来了“咔!咔!”的声音。那声音在宁静的森林中显得非常刺耳。我急忙扇动翅膀飞了过去,只见一个顶着木头脑袋,头戴鸭舌帽,嘴里叼着烟,手里还拿着斧头的人。好啊!又是一个伐木工!我一边气愤的想着一边飞到那个人的木脑袋上用力的啄,我心想:这块木头里肯定有虫!那个人吃痛的捂住脑袋冲我吼道:“臭鸟,走开!我的脑袋又没有虫,你啄我干什么啊?”我一边啄一边对他说:“不对,这里面肯定有几只名叫‘贪婪’‘自私’与‘无知’的大虫!”
那人气急了,挥着斧子就向我砍来,我急忙躲开。见我走后,他再次将罪恶的斧子砍向大树,脆弱的大树禁不起伐木工的的斧子,终究还是倒下了。就在大树倒下的那一瞬间,我,泪流满面……
人类啊,醒醒吧!不要再被贪婪蒙蔽了双眼。你们难道不知道“十年一树”的道理吗?而且伤害树木就等于伤害你们自己啊!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吧!
鸟六年级日记 篇2
这个星期天,我们去西溪湿地参加观鸟活动。今天,天空灰蒙蒙的,似乎要下雨,这可没影响我们的情绪。
一路上,我们边说边笑,不一会儿就到了高庄。在我们集合分队时,就有许多鸟从天空中掠过,可我们还没有看清楚,鸟儿就如闪电般消失在蔚蓝的天空中。
我们队是由黄老师带领的。走进小路不久,便听见几声清脆、响亮的鸟鸣声。我们连忙举起望远镜,向着树上巡视着“啊!找到了,在这儿,一共有两只,不对是三只!”我惊喜地小声叫道。那三只鸟长得差不多,应该是同一种鸟吧!黄色的尖嘴,黑色的头,灰褐色的身子,一双篮白的翅膀和篮偏黑的小尾巴,可爱极了!这是什么鸟啊!我怎么没有在手册上见过呢?老师告诉我,这种鸟叫黑尾蜡嘴雀,还给我们看书上的图片。
我们在附近的树上还发现了白头鹎和一些颜色丰富的鸟。正当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时,邵杭聪从池塘边急冲冲地跑来,说:“那儿有一只白鹭,快去看!”我,牛清语和吴梦诗来到河边。只见远处,一只洁白的白鹭从水里走上岸去。我看了一会儿,把望远镜拿了下来,“天哪!什么东西,好大呀!”一只巨大的鸟,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把我吓了一大跳。“这是夜鹭。”老师告诉我们。哇!原来夜鹭这么大,比图片中看到的大多了。
大过多久,我们到了莲花滩观鸟区。这里鸟才叫多呢!有时一群小鸟,有时一只巨大的鸟,从辽阔的天空缓缓地掠过,划过一条条优美的弧线,这才壮观呢!我们在莲花滩观鸟区看到了有趣的黑水鸡,胆小的小
猜你喜欢1:六年级的日记300字
秋,它不比春天的百花争艳;夏天的绿树成阴;冬天的粉装玉砌。它是一个平凡的季节,但它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
——题记
秋天的路,显得安静极了。在路的两旁,种着整齐的杨树。而秋天的它们,叶子也快落光了,树的周围铺着一层厚厚的金黄色的地毯。清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凉飕飕的,四周静悄悄的。走在秋天的小路上,让人感到了秋天的宁静。
秋天,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棉花妹妹羞答答的露出它白净的小脸;玉米地里,玉米也把它那白色的胡须换成了金黄色的。农民伯伯腰上系着棉花兜笑呵呵的收着棉花。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到玉米地里掰玉米,有的孩子则找来干树枝,来烧玉米吃。
独自一人走在秋天的小路上,便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诗人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多么优美的诗句啊!可也有人为秋天而感到悲伤: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一到秋天就感到寂寞凄凉,反正我喜欢秋天。
秋天有中秋节,中秋节的时候,一家人团圆,吃着月饼,赏着圆月,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秋天,收获的季节,我喜欢它的凉爽,它的美丽。
猜你喜欢2:六年级写人的日记300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话说得好,每一粒粮食死的背后都有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50岁左右,他总是喜欢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衣,看起来十分简朴。他的眼睛总闪现着岁月所积累的智慧。因为常年在太阳下底活动,所以皮肤黝黑黝黑的,在太阳地反射下闪闪发光。他话不多,做起事情来十分有耐心和毅力。
王大伯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喷农药、除草、施肥、沃土。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从刚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王大伯一开始没有多少种田技术,所以他吃了亏,但他一点也不气馁,他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许多关于植水稻道有关的书自学。
有一次,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买的种子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种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慢慢的,他开始富裕了,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这就是我家乡的“名人”——王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