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诗句 > 正文

读书的诗句

2024/01/31经典诗句

老地方整理的读书的诗句(精选100句),共5篇,请欣赏。

读书的诗句 篇1

1、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唐王贞白《白鹿洞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劝学诗》)

4、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5、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7、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

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9、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10、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11、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3、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5、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7、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18、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唐裴说《句》)

19、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读书的诗句 篇2

1、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3、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4、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5、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6、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读山海经》

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1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11、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12、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宋应星《怜思诗》

13、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薛令之《草堂吟》

1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15、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6、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17、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18、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1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0、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1、书籍并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与作者同样地活跃。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作者生机勃勃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弥尔顿

22、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纽斯

2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4、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读书的诗句 篇3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5、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7、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0、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南溪早春》

1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2、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13、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14、春分无雨划耕田

15、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16、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17、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半山春晚即事》

18、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9、春分无雨到清明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春分有雨是丰年

读书的诗句 篇4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3、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崔融《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4、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唐?徐铉《春分日》

5、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新城道中二首》之一

6、春分一到昼夜平,耕田保墒要先行。

7、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除夜宿太原寒甚》

8、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

9、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宋?黄庶《探春》

10、黄河不仅以它在地理方面的重要性而文明于世,更多的,则是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是华夏族人开辟了中华文化的新篇章。而他们,则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的子孙。从第一颗稻谷掉进了黄河水中起,人们离开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发展起了领先世界一大步的文化。第一部农书在黄河水中浸泡;第一部兵书在黄河水中洗濯;第一部医书在黄河水中完善;的一部史书在黄河水中打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一不是受到了黄河水的哺育,从而开创了世界文明的先河!

11、黄河,咆哮,奔涌,跳动着永恒的旋律,唱着不知疲倦的歌。黄河汹涌,九曲十八弯,曲曲折折,一往直前,任它“山重水复”,定会“柳暗花明”。

12、一声声浪声,将我的心飘进了母亲的怀中,母亲用她的气吞山河之势领着我前进领着我奔腾,领着我感受母亲的豪迈。人们尽情的吮吸着黄河,吮吸着母亲的乳汁,他们渴望母亲的爱抚,他们需要母亲的滋润。

13、我心中的黄河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松软,到处是青山相连,绿水相接,风光旖旎。动植物种类更是数不胜数。野花漫山遍野地绽开着,五彩斑谰,像一块块彩毯,铺遍山野,似人间仙境,像世外桃源。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形成了“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的壮绝气势。黄河是华夏儿女的发源地,是大自然给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玫宝。

15、记忆中的您,是那么气势磅礴,从冰川万丈的巴颜克拉北麓起步,一路上接纳着千溪百川,浩浩荡荡,曲曲折折,奔向巨浪滔天的黄海之边,像一条金色的钢铁巨龙,迤逦般地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16、我爱你黄河,你的.身躯里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我爱你黄河,你的身躯上闪耀着黄色的光芒。我爱你黄河,你的脉搏如此强壮,震撼着华夏儿女的心房。我爱你黄河,你的浩瀚与日月同辉,在我心中激荡。

17、浑黄如浆的河水放荡不羁,波澜起伏的河水汹涌奔腾,滔滔浊浪,浩浩荡荡。站在此岸,望不到彼岸,没有帆影,阒无人迹,只能隐约看到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水天相连,模糊一片。脚下的黄水卷着漩涡,沉重地流淌。

18、我梦到了黄河,梦中的黄河是美丽的、壮丽的、风趣的、豪放的。河滩里生长着望不到边的河柳和没过头顶的野草。当夕阳落下时,美丽的余光洒落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十分美丽,像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夕阳图。

读书的诗句 篇5

1、我心中的黄河是气势磅礴的,从冰川万丈的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一路上接纳着千溪百川,浩浩荡荡,曲曲折折,奔向巨浪滔天的黄海之边,像一条金色的钢铁巨龙,迤逦般地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2、可如今,昔日里那条灵秀清澈的黄河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那浑浊、满是泥沙的黄河。人们说她是“一石水,六斗泥”。由于黄河上游地势平缓而流速减慢,中游携有流沙沉淀,使下游河床增高。黄河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上河”,威胁着两岸人民的生活安全。

3、黄河水中的泥沙不断增加,是因为水土流失形成的。水土流失是植被破坏造成的,它导致了大自然生态不平衡,现在大片森林已被黄河覆盖。环境污染,无节制地开垦放牧,砍伐森林,导致流沙问题更加严重。

4、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

5、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8、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9、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0、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1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

1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13、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14、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15、烟外倚危楼,初见远灯明灭。却跨玉虹归去、看洞天星月。当时张范风流在,况一尊浮雪。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

16、西湖小雨晴,滟滟春渠长。

17、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18、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