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高一我与地坛读后感

2024/02/09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高一我与地坛读后感(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我与地坛读后感 篇1

或许是对这位正值壮年,本应大展宏图,却突遭双腿瘫痪打击,但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痛苦、迷茫甚至绝望的作家的好奇与同情,我一直乐于读他——————史铁生的文章。

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是写他的母亲。自然而然的阅读,有意无意的在他的文章中寻找契合点。一个身体走入绝境的人,在冥想和回忆中,写尽了生之曲折。

最先接触到的是他的《我与地坛》。名字虽看似与地坛有关,但更多得是写他的母亲。在他失去双腿的那段时间,他郁闷、逃避、心灰意冷,终日独自一人推着轮椅到地坛去,在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边默坐、呆想。然而这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她知道他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他出去走走,但她又担心他。有时,史铁生在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会来找他。对于他的出行,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惊恐担忧,正如作者所说“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明白,母亲这是在自我安慰,自我祷告。是给我的暗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长逝以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长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安,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对于史铁生的母亲来说,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几岁忽然瘫痪的儿子。她情愿把痛苦加注在她自己身上。她小心翼翼的顾忌着史铁生悲痛的心,即使那时的她正身患肝病,却更加担忧孩子的未来和他的心结。

然而就在史铁生快要撞出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匆匆离去时只有四十九岁。直至母亲猝然长逝,史铁生才开始清醒。对于母亲,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倔只留下了悔恨,没有丝毫骄傲。那时的史铁生还太年轻,他被命运冲昏了头脑,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人,殊不知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时要加倍的。而母亲在临终前,仍念叨着她那有病的儿子和还未成年的女儿。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着,只留给作者无尽的伤痛和怀念。

母亲的去世,也许是史铁生最大的遗憾。在她去世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让人动容。作者所刻画的“母亲”形象深入人心,就像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我也会从中读懂史铁生的忏悔与悔恨,在生活中不留遗憾。

高一我与地坛读后感 篇2

每次倍感失落时就会看史铁生、余华这些大师的作品。这本短篇里最经典的语录:“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他的文章总是给我大吃一惊的感觉,因为他总是用很平静的语调讲述一些关于生命的讯息,确让我们无法去忽视它。

史铁生是在延安地区清平湾插队时得了一场大病,后就开始了坐轮椅的生涯。

他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里有讲到当时插队跟破老汉放牛的故事。在正当年的时候突然远离了正常人的生活。那得承受多大的苦难跟心里折磨。一个原本喜欢运动的人突然见不能走路了。母亲在他面前都不会提“蹦、跳“等字眼。全家都是那么小心翼翼,担心触碰他心里的痛。

从后就开始他每日摇着轮椅去地坛。文中有这么一段:”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情,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出生”。

与他朝夕相伴的是地坛,以及在地坛里活动的人也都是很孤寂的形象。有人在那里唱歌、有人在那里长跑、也有在那里活动的兄妹。年年月月他都在那里想,那里写,从而去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

史铁生文中的母亲让人心疼,那是一位活得分外小心的母亲。忍受着自己孩子失去行动能力产生的消极情绪,然而她只能去默默的关心。每次都是在门口看着儿子摇着轮椅去地坛,站在阳光里,站在冷风里。在跟儿子商量时去户外看看的那丝欣喜没能多持续一会儿,却猝然离世了。

史铁生在文章《合欢树》里写道:“我坐在小坛的树林里,闭着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

苦难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每一个人。生活就像一张网,痛苦就像是那张网上的绳结。在经历一次次痛苦后,这张网上就会有密密麻麻的烙印在上面。我们无法去挣脱它,只能去默默的承受、消化它。

猜你喜欢1:高一语文优秀日记

琤瑽的琴声流水般传来,缓慢却不失气韵,每个音都似乎容下了一方天地。我揉揉惺忪的睡眼醒来,抬眼向窗外望去。空气泛着些许湿润,朝霞还未完全褪去,淡淡的粉红色晕染了天际。人们已陆续醒来,走出门用深呼吸来拥抱夏日的清晨。一位老者就坐在人来人往的路边,安静地拨动古琴的琴弦,间或有一两声鸟鸣为他伴唱。

他十指灵活地在弦间飞舞,时而看似不着力地轻挑纤细的琴弦,时而按住弦来回滑动,时而又在弦上沉沉一拨。古朴甚至有些老旧的琴仿佛因他的指尖有了灵气,每一根弦都焕发出新的光彩,用醇厚而玲珑的琴音陶醉着听者。路人大多不屑一顾,但也不时有人驻足倾听,脸上有享受也有赞叹,甚至还有人在一曲的结束为他喝彩,但是老者的神色始终淡淡的,安宁而祥和。

老者不是第一天在这里演奏了。开始时,我只以为他是个技艺精湛的寻常街头艺人,正欲给他些钱回报他带给我的听觉享受,却被他止住。“我不是卖艺,不收钱。”他的语气坚定而骄傲,我忙道歉怕伤到他的自尊心,他摆摆手,“好多人都这样认为,但我不是为了钱弹琴。”我有些好奇,与他聊过几次才知道,他是名中文系的大学教授,曾经在古琴方面颇有造诣,却因各种原因暂时放下了古琴。他退休后打算重新开始弹奏古琴,于是日日来这里演奏,不仅为练习,更为让更多人了解古琴这门乐器。

“现在的人啊,还有多少真心喜欢古琴呢?”他的语气中隐隐透出些无奈,“怕是连见过的都很少了吧……我当年也不应该放下它啊,那么些日子没弹,它都睡着了。”老者爱惜地抚摸着古琴斑驳的琴身,像是在抚摸沉睡的知己。“哪儿的话,我看您弹得越来越好了。”一位阿姨推着婴儿车笑着说。“是啊是啊。”我连连点头,老者的琴声从最开始的惊艳,逐渐洗去了铅华,变得愈发简朴,也愈发纯真。老者笑了,看向古琴的目光里满是柔和,“希望它,早点醒来吧。”

又是一个清晨,老者一如既往地弹奏着古琴。这一次,他的琴声里蕴着禅意。他的心灵许是已经荡涤尽尘埃,回归本真了,我想。古琴带给人的不只是悦耳的琴声,更是对人生与天地的思索,他的古琴,想必已醒来了。我微笑着下楼,看到老者面前围了许多牵着小孩的家长。“妈妈我要学这个!”“古——琴,我喜欢古琴!”孩子们吵吵嚷嚷,却丝毫不觉纷乱,反而那样美好。隔着人群,我望见老者的嘴角上扬起一个温暖的弧度。

我仿佛看到,沉睡了多年的古琴文化,正在醒来。

猜你喜欢2:我的高一日记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他自己喜爱的职业,有人喜爱当一名空姐,有人喜欢当一名护士,而我喜爱的职业是做一名人民教师。

小时候,我的老师问我以后的职业会是什么时,我低下头羞涩的说:“我想当一名像老师您一样受同学们喜爱的老师。”后来,我渐渐长大,我越来越确定我以后的职业是当一名老师。特别是在高一历史公开课上,我的历史老师问我,我未来想做什么。我用铿锵有力和坚定不移的声音说:“我想当一名老师,和老师您成为同门。”我的历史老师当时笑了,并用她那温柔又肯定的语,鼓励了我,并让我好好努力,为自己的理想插上翅膀。

如今,我仍然在为我未来的职业而努力着。我每天都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盼望着有一天能够站在三尺讲台上实现我小时候就有的愿望。

我想当老师这个职业,有很多原因。一开始,我或许是喜欢老师这个职业所带来的福利。比如,有寒暑假,周末,工资高等等。但现在的我更喜爱这个职业所带来的价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一名老师的天职。我喜欢孩子们那渴望知识的眼睛;我喜欢在知识的海洋里和孩子们一起遨游,从而不知疲倦,乐在其中;我喜欢生活在永远有正值青春的少年中,这样我能告诉我自己:哪怕有一天的的外貌不再年轻,但我的心一定是年轻的,因为我的生活里围满了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我喜欢老师这一个职业,我不求名满天下,愿求桃李满园。或许有一天你会在教室里看到我,那时的我,一定是站在三尺讲台,正用我平生学来的知识,带着祖国的花朵走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