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年的味道日记450字

2024/02/22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年的味道日记450字(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年的味道日记450字 篇1

过年了!过年了!火红的灯笼一排排的挂着,窗外响的烟花声噼里啪啦地响着,千家万户都在忙碌地准备年夜饭。

欢乐的年夜饭

除夕晚上,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厨房里忙得乒乓作响,一盘盘美味的菜肴已经端上了桌,阵阵诱人的香味直钻鼻窝。

小朋友们呢,拿着大人的钱去买鞭炮去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子们回来了,看见饭桌上那一盘盘花花绿绿的菜,便迫不及待地前去争抢起来。你夹一下,我盛一勺,生怕这美味的菜肴给别人抢了去。手慢的人就只好怏怏地等下一盘菜,再抓紧把盘里的菜一扫而光。

最后,菜上齐了,大人们却发现桌上的菜已经一片狼藉,像被老鼠偷吃了一样。大人满脸无奈,小孩子们却乐得前仰后合。

这就是我们美味的年夜饭,是团圆的味道,更是欢乐的味道。

欢乐的鞭炮

吃过年夜饭后,大人们带着小孩子们下楼放烟花。

有一种烟花叫“砂炮”,一扔到地上,就发出“砰”的一声;有一种烟花叫“电光棒”,一点燃就闪闪发光;还有一种不知名的烟花,一点燃,就“噼里啪啦”的叫起来,胆大的孩子才敢玩。

爆竹声声,欢笑声声,年的味道,是欢乐的味道。

欢乐的春晚

烟花放完了,小孩跟着大人们上楼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精彩纷呈,魔术表演、杂技表演、武术表演……小孩子们吃着糖果、喝着饮料,看得津津有味;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零食,为高潮迭起的节目拍手称好。

看着春晚,吃着零食,熬到深夜,其乐融融,就是过年的欢乐味道!

年的味道日记450字 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前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读到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诗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们热闹的年。

年是什么味道的呢?在小朋友的心里,年是甜甜的。因为可以收到好玩的玩具、可以穿上漂亮帅气的新衣服、还可以拿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真是甜到心里呀!可是对于那些在外打工无法回家的人,年却是酸酸的。他们或许卖不到车票,或许手头不宽裕,只能通过电话跟远方的亲人表一表相思。真应了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呀!

不管怎样,在我心里年是美味的,热闹的,开心的。

大年三十,我最喜欢的一天,餐桌上摆满了美味的佳肴。鸡鸭鱼肉,红的绿的蔬菜,只要你能想到的,都到桌上集合了。那香气滚滚而来,让我忍不住的一直吞口水,真是又好看又好吃呀!到了晚上,各家灯火通明,全都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一直看到12点也没有一点睡意。爸爸告诉我这叫守岁,在祝福中迎接新年的第一天。

在我的记忆库中,还有一个老家的场景让我难忘: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和五彩缤纷的烟花。我最喜欢看烟花了:绿的像轻飘的叶子,左右飘动;红的像鲜艳的花,美丽动人;黄的像活泼的精灵,跳跃可爱。把天空点缀的更加迷人!

大年初一就更热闹了,爸爸妈妈给我穿上帅气的衣服,去亲戚家拜年。我们给长辈们送上新年的祝福,这时会收到大红包也就是压岁钱,真是开心极了。

新年新气象,在这个特殊时期,愿病毒快快远离我们,愿大家都有一个快乐吉祥的团圆年!

猜你喜欢1:独特的味道日记

中华民族是一个美食之邦,不同地域的美食都有其独特的风味:武汉热干面,筋道爽滑;北京烤鸭,香嫩酥脆;重庆火锅,麻而不木,辣而不烧……谁不贪恋自己家乡的味道呢?

我的家乡——古都西安,就有许多美食:口感润滑的凉皮、色味俱全的麻食、香醇味美的羊肉泡馍……我最喜欢的美食就数肉夹馍了!

只要你尝过家乡的肉夹馍,准让你回味无穷,卤肉肥而不腻飘香四溢,单看它那油滑滑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让你垂涎三尺了,何况是,用白吉饼夹着,大口大口朝嘴里塞呢!

我吃过潼关肉夹馍,飞鸿肉夹馍,樊记肉夹馍,但还是抵不过外婆特制的卤肉夹馍!

每年寒暑假,我都会看望外婆,缠着她给我做肉夹馍。外婆自然抵不过我的“百般纠缠”,早早地便去市场买来肥瘦均匀的猪肉,用卤汁熬煮,待猪肉浸满卤香味后,便开始制作白吉饼,别看白吉饼只是一个面饼,它的制作也颇有讲究。

做饼时,外婆会把面团拉成长条,用力拍打,面团打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用刀划出几条纹道,抹上油,分成一小团一小团,用面棍推成厚薄均匀的饼,放入炕上,用火烤,小时候我常常跟在外婆后面,看她有条不紊地制作。有时外婆没有注意到我,我便悄悄去偷吃切好的卤肉末儿,等我大饱口福时,切好的卤肉已所剩无几。外婆没揭穿我,但自那以后,外婆每次都会多切出来一盘肉,好似特意为我准备的。

今年冬天,虽然也吃了不少家乡的风味,但没能回家乡吃到外婆特制的夹馍真是遗憾,我想那是我一辈子都难忘的最独特的家乡味道!

猜你喜欢2:时间的味道日记

好多次路过那个有点寂寥的街角,总有想停下来的冲动。想坐在被竹子掩掉一大半的木长椅上,用假装的 不在意看看。看那个四面漏风的棚子是怎样将一种家的温暖无私地给予那对异乡的夫妻。好多次我都愿意将那对简朴到极致的夫妻,想象成我的老乡。只是躲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想,却不敢做突然的造访。我怕从那间低矮的棚子里传出来的问候,会拉长故乡与异乡的距离。那种尽量完美的想象,泡在浓浓的海雾里。像低沉在深秋季节的纤细的竹子,弯着腰,轻轻地呢喃着橘黄色路灯下浓的 化不开的乡音。

棚子是就地取材的那种。有点耐不住海风撕扯的彩条布显然已经有些 毛边了。棚子蜷缩在那个有点像公园的街角好长时间了,从第一眼看见这个棚子起,家乡的味道就不断在略带咸味的空气中蔓延着。因为支撑着彩条布的一根竹竿上明显地写着;陕西凉皮,肉夹馍。在比天涯苍茫的海角,仅仅只是几个标注着故乡的汉字。也足以让离家许久的我,有一种哽咽的错觉。我不相信那个棚子的主人是真的来自陕西。因为,在铁山路更偏西的小吃城里,铺天盖地的都是陕西的凉皮 和肉夹馍。但我可以向着挂在农贸市场里的那些猪肉们发誓,那些名不副实的味道应该由此向东,飘洋过海去去俄罗斯的远东或者干脆过 白令海峡去北极。也只有那个地方的嘴,才没有我这样挑剔。

虽然一万个不相信那个棚子的主人是来自陕西的,但是我却逃不出 那个街角的撕扯。在那个我必经的拐角处,写在硬纸板上的 那几个字,依然鲜红如同阔别多年的辣椒油。它们就泛在我苍白的生活之上,让我的眼角和鼻子有一种 被辣椒浸润过的感觉。特别是每次走近那个棚子时,那种热辣辣的感觉愈发明显起来。有的时候我甚至能明显地感觉到额头上竟然泌出了细细的汗滴。背靠着康大兔业的大楼,尽量地吸收着被白色瓷片反射回来的阳光。这间略显沧桑与破败的棚子,将现代轻快与艰辛的穷迫表现的淋漓尽致。仿佛依附在时光肩头的行囊,我怎么 也找不到一种方法打开它,或者直接将它雪藏在慢慢单薄的记忆里。多少次背靠着站台下那张玻璃钢的椅子,以假装等车的轻松与无所谓,凝重地看着从 棚子一角逃逸而出的小板凳的古朴。那一米长短,三十公分 高低的木板凳,似乎很符合陕西人直接简练的风格。在陕西,出现的集市上的面皮摊。这样的木 板凳都是标准的配备。看来他们真的来自陕西,要不怎么会有这样的装备呀!于是我想走进那间少人问津的棚子,就像走进阔别许久的家门。

我该怎样去呢?我去的时候该用怎样的表情去面对那对夫妻呢?见到他们我该说些什么呀?是用有点胶东痕迹的普通话,还是用有点变异的关中话呢?

我依旧藏在玻璃钢的站台下,像浪迹多年却一无所获的游子,面对着近在咫尺的家的期待。面对那个已经被风快要撕裂的亲切,我的无果更像考了零分的小孩。我希望会有一个突然的顾客 能先我敲开那扇虚掩的柴门,这样我就会趁着主人不注意的瞬间,偷偷地窥视那个叫做家的空间里有没有我熟悉的味道和记忆。但是,周末的中午,空旷的街角更显空旷了。有家的人都回家去了,没有家的人也去更热闹一些的地方,去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排解一周的辛苦去了。而我却像一只饥饿的流浪猫,在人迹罕至的猜想深处纠结着。

再等等吧,现在还不是饭点。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一大波食客,像饿极了的小蜜蜂一下子扑进 那个散发着香味的棚子里去。如果那样,混水摸鱼的我,绝对不会被看见从里到外都弥漫着沧桑的流浪。

直到回程的车,被挤的 满满当当地从眼前一辆辆地过去。我还羞涩在透明的玻璃钢的站台里。蜷缩在街角的那个棚子仿佛不能跨越的雷池,没有一个人进去,更没有一个人出来。远远看去,那些仅剩下模糊色彩的篷布,就像见僵硬在海滩上的贝壳。而我却像被浪花拥桑着仍在它旁边的一粒细沙。虽然我不能躲进贝壳中躲避浓的化不开的风雨,但是来自大海故乡的呼唤却 被深深地镌刻进了贝壳的纹理之中了。每当风吹过的时候,思念里熟悉的味道总让我的心潮湿。

眼看着橘红色的路灯伴随着橘黄色的路灯开始 蔓延开来,我知道末班车就快要来了。在如此紧迫却如此近且街角,那咫尺的距离仿佛一条深不见底的河。我决定游过去,趁着夜色的昏暗,趁着 好不容易才鼓足的勇气,我动身了。

挑开拂尘般散乱的帘子,棚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物品。就连那条低矮的长凳,也努力地支撑着几个大大的编织袋。我在那个棚子里站了好久,用深情的目光拨开那些文明留下来的躯壳,想从它们花花绿绿的颜色中找出一些和凉皮有关的物件。但是除了一条低矮的长凳和比它高一点点的一条长几之外,其他都与那个叫做陕西的地方无缘。上个星期天,或许是更上一个星期天,我明明看见那对简朴的夫妻还住在这个简朴的棚子里。用简朴到极致的炉火烹煮,着丰盛到极致的家乡的味道啊!可是今天的他们呢?

在这个绿化如此优美的街角,怎么可能容忍那样破败的棚子呀!在那个空旷幽静的街道的拐角处,那个可以像家一样遮风挡雨的棚子,怎么就可能消失 呢!多少年过去了,我还徘徊在那个有点寂寥的街角,用包含猜想的期待,努力地搜寻着来自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