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烟火人间日记

2024/02/25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烟火人间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烟火人间日记 篇1

我的家乡自贡市富顺县承载我不多的光阴和记忆,印象中好像只有弯弯曲曲的沱江围着紫色的丘陵绕来绕去,让我觉得跟外面世界若即若离。不过有一样特产美食却让我印象深刻而恒久,那就是看上去充满了市井气息的豆花。

豆花显得太普通,但对于我这么一个普通人来讲,它却亲切可人,因为我是吃着豆花,喝着甜汤长大的。当我像被命运的阵风吹向远方的种子,在遥远的异乡生根发芽时,对家乡的怀念,往往会具体到一碗白嫩的豆花,一碟令人暗咽唾沫的蘸水。豆花就是家乡的味道。

豆花兼有豆腐脑的嫩和豆腐的绵。做豆花时,先将石磨豆浆烧开过滤掉渣滓,再用微火煮,同时把竹筷架在锅上方,用产自地底深处亿万年的卤水顺着竹筷微微点滴注入煮沸的.豆浆,让化学元素在锅里发生反应,从而使蛋白质凝结。在此过程中,如果卤水下得太快太多火力太大就变成了豆腐,反之则很可能变成豆腐脑,总之需要恰到好处——就像爱情。成功做出来的豆花洁白如雪、嫩而不溏、绵而不老、清香悠长,加上本地特色的糍粑蘸水和滋润、散酥、浓香的米饭,三件套的组合和谐相配,自是滋味横流、风情万种,哪有不诱人的道理?

富顺人热爱悠然自得的简单而朴实的生活,走进那熟悉的豆花饭店,叫上一碗滚烫的豆花,生活的热情便由此开始。多少年来,正是这毫不起眼的豆花,牵动着无数游子的心。我想,这般情景的发生,比豆花更为重要的理由,应该就是那些不加修饰,且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烟火人间日记 篇2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是满目秋黄的一个午后。这时,落英在飞落,秋风在微起。就是想随笔的写点东西,没有立意也没有构思,就由着自己的思绪留下一些属于这个时间的字迹。大有无病呻吟之感,因为没有什么触动,也没有什么忧伤,更没有什么大喜悦。最多的是生活里的一些小事情,而就是这些小事情,让生活的落笔处,有了着色的强调。

我总是很具烟火味道的活着,每天会面对着平常日子。一日三餐,一屋之净,一己所私,凡是与生活有关的东西,都会从手边脑海流过。一手提着日子里的灯火,在人声喧嚣的市场,去挑选着各种食材,然后一头扎进油烟里烹饪着。一手却执掌文字的千军万马,编制出童话般美丽的情景。

我站在生活的底层,看着人间。上演出的故事里,有惊艳华丽的幕布,有清雅婉约的词调,有颓废奢靡的'玩世不恭,有执着清廉的正派,许多许多,构成了生活的景象。在被录制的生活里,最多的是普通的人群。这里,鲜活着的生命里,不管是喜怒哀乐还是风雨阴晴,都在缓慢的放映。

想起了折子戏里的情节,那一声声唱腔里,填进了太多无法述说的情感。叹一曲花自凋零,吟一首回不去的过去。只是啊,在此时的人间,会有多少这样的戏中人,说着戏中事。

不想去讨好生活,就顺应着生活的节拍,踏踏实实的过着。

我们都带着人间烟火,过着平凡的日月。

再多的奔波劳累,都值得。再多的付出情爱,都无悔。因为来过人间,尝试了一把烟火的生活,累也罢,苦也好,喜也罢,乐也好,都是我们去经历过之后的获得。

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一笑而过,很多人我们可以擦肩而过,很多梦还没有实现已经陨落,很多的情还没有来得及珍惜就已经错过。

所以啊,在这烟火的人间,我们带着自己的烟火,去感受着生命里的不容错过。

唯珍之惜之,才能在老去时,无怨无悔,曾经我们深爱过生活。

猜你喜欢1:放烟火日记300字

大年三十的晚上,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听的我心里都痒痒了。于是,我和爸爸从房间里搬出了“孔雀开屏”的烟火,我小心地点燃了导火线,飞快地跑了回来。一开始,烟火像喷泉一样向上喷,接着往两边喷,最后,火星从四面八方喷了出来,整个院子里都是五颜六色的火花,我开心的手舞足蹈。

放完“孔雀开屏”的烟火,我又从房间里拿出了一盒“悟空神炮”,我把里面所有的鞭炮都倒在手上,用力地扔了出去,只听见一声巨响,一盒“悟空神炮”就全炸了。爸爸对我说:“你这样放太浪费了,应该一个一个放。”我说:“知道了。”

最后,我和爸爸从房间里抬出了最大的烟火——“开门红”。爸爸点着导火线后,我全神贯注地望着天空,烟火在空中像花儿一样绽放,真美啊!

放烟火真快乐!

猜你喜欢2:温暖人间高考满分日记

对待孩子,父母们一向是毫不保留地用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而凝结成的甘露来浇灌的。因此,中国父母与外国父母的不同育儿理念,本质上是不同的文化心理与人生观的体现。中西文化虽有差异,却殊途同归,在不同角度促进人的成长。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文化向来注重人际,注重情感,所以,中国父母扶起孩子时,希望他体会到父母之爱。

中国文化是人与人在交往时创造的。儒学入世应世,向往兼济天下,与众仁人同治天下太平;中庸之道圆滑处世,为得人与我间和平友好;君子则是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的至人形象;中国文学巅峰造极之作《红楼梦》则是在人情错杂却又规矩运转的四大家族背景下的巨作。其中宝钗得以赢得众人的喜爱而甚于黛玉,根源就在中国人心理对和众友好相处,对世界给与爱,对他人的重要性的关注上的认同与追求。 因此,中国文化潜移默化下的育儿理念,向孩子灌输了丰富的对他人的情感,使他们对他人力量有尊重与重视。

一骑绝尘长啸去,单刀直入是英雄。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的价值,独立自主则是英雄。孩子跌倒,西方父母默立远视,对哭声充耳不闻,是希望孩子能反求诸己,培养独立精神。

西方对独立精神的推崇在其文学与电影作品上多有体现。《堂吉诃德》中塑造了一位孤独的末世骑士形象,他的所作所为看似荒诞无比,却体现了一种独立精神及对征服世界而不是融入世界的精神。当下许多英雄电影,最后的结局是英雄自己拯救了世界。

因此,西方文化下的育儿理念,培养了孩子对自我能力的自信,对独立解决困难的精神。中西文化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只要不走向任何一个极端,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两种人生观价值观也能互相认可。西方独立精神并非“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而且合作团队精神也一直重点强调;中国处世精神不是对他人依赖,而是和而不同,温和不犯的独立。

泾渭似分流,同源在东海。中西文化合理适当交融,殊途同归,美好人生,温暖人间。